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考点40 科学探究题含解析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科学探究题(含答案)
专题三科学探究题一、选择题10. (2018·浙江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底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答案】A8. (2018·湖北武汉)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
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饶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波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
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8.A二、实验题(2018•辽宁葫芦岛)(7.00分)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大理石中含有SiO 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 2O 3等。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科学探究题(含答案)
专题三科学探究题一、选择题10.(2018·浙江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 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底口, 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冷却至室温时, 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答案】A8.(2018·湖北武汉)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 俗称“钡餐”。
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 就会致人中毒, 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 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 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并不断搅拌, 饶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 并不断搅拌, 烧杯内溶波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K点和L点时, 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 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 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
因此, 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 如纯碱也可解毒8.A二、实验题(2018•辽宁葫芦岛)(7.00分)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 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 她很好奇, 浑浊液体是什么? 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 得到滤液和固体, 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大理石中含有SiO2(不溶于水, 且不与盐酸反应), 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等。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科学探究题(含答案)
专题三科学探究题一、选择题10. (2018·浙江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底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答案】A8. (2018·湖北武汉)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
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饶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波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
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8.A二、实验题(2018•辽宁葫芦岛)(7.00分)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大理石中含有SiO 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 2O 3等。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实验探究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实验探究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2018•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
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选填“V1﹣V2”、“V1﹣V3”或“V2﹣V3”)。
2.(2018•上海)实验室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实验。
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取用二氧化锰操作正确的是(选填编号如图1)。
②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不同体积分数氧气中的复燃情况,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氧气体积分数(%)30406070带火星的木条不变稍亮复燃复燃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如图2所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瓶内的水排尽,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该集气瓶中进行实验,推测实验现象并说明理由。
③双氧水分解也可用氧化铜作催化剂。
在0.5g氧化铜中滴加双氧水,反应结束后固体仍为0.5g且呈色。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双氧水分解反应后,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步骤现象结论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改变3.(2018•衢州)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井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科学探究题(含答案)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科学探究题(含答案)D【猜想验证】Ⅰ经讨论,大家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CaCl2,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Ⅱ小欣同学根据资料中大理石的成分,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少量。
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到滤液颜色无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Ⅲ小雨又提出猜想,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填化学式)。
请你和小雨一起验证他的猜想。
Ⅳ根据小雨的验证结果,可知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
【得出结论】最终同学们确定了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
25.【猜想验证】Ⅰ CaCO3+ 2HCl === CaCl2+H2O + CO2↑(2分)Ⅱ FeCl3(氯化铁)(1分)滤液中不含FeCl3(小欣的猜想不成立)(1分)Ⅲ HCl (1分) 紫色石蕊溶液(1分) Ⅳ SiO 2(二氧化硅)(1分)19.(2018·青海西宁)为探究酸、碱。
盐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組做了如下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的现象是 。
(2)试管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甲同学把反应后的C 、D 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甲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作出猜想】B猜想I NaCl猜想I I NaCl和CaCl2猜想Ⅲ NaCl 和Na2CO3猜想IV:NaCl 、CaCl2和Na2CO3小明认为猜想IV定不成立,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19.(7分)(1)溶液变浑浊 (2)Fe2O3+6HCl=FeCl3+3H2O(3)【作出猜想】CaCl2+Na2CO3=CaCO3+2NaCl【进行实验】①加入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② III16.(2018•湖南张家界)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常见的酸》以后,对蚊虫分泌的让人痛痒不止的蚁酸产生了兴趣。
【精品】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科学探究题(含答案)
专题三科学探究题一、选择题10. (2018·浙江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底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答案】A8. (2018·湖北武汉)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
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饶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波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
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8.A二、实验题(2018•辽宁葫芦岛)(7.00分)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①大理石中含有SiO 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 2O 3等。
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
-- 加入20.0g Ca(OH)2 80.0g H 2O 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一、选择题:1.(2013镇江市)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A.收集H 2 B.O2验满 C.配制20%的Ca(OH)2溶液 D .除去CO 中的CO22.(2013佛山市)分别向a 、b 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 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 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如下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B .两支试管中的铁片均被腐蚀C.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NaOH溶液 浓 H 2SO 4 CO(CO 2)带火星 的木条D.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3.(2013广东省)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5. (2013百色市)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6.(2013邵阳市)小明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D)A.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C.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D .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7.(2013株洲市)用实验比较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最好的方法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ﻩA.ZnSO4溶液B.NaOH溶液ﻩC.稀硫酸ﻩD.CuSO4溶液8.(2013株洲市)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9.(2013吉林省)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合理的是()--A.用碳酸钾和氢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钾B.用氯化钙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C.用氢氧化钡溶液区分硫酸铵、硫酸镁和硫酸钠D.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和水蒸气10.(2013北京市)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11.(2013泰州市)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A.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杂质,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蒸发结晶B.检验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水雾C.实验测定某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加入硫酸,再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D.实验室制备干燥、纯净的氢气,用锌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收集12.(2013苏州市)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的结果。
2018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分类 科学探究(含解析)
专题分类:科学探究1.(2018 自贡)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收集在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2)[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3)[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 (填化学式)。
(4)【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是正的。
②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③如果要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你做对比实验时选择加入的试制是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时装有废液的试管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试液不变色,或石蕊试液变红色。
【解析】猜想一是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猜想二是废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
(4)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如果要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做对比实验时选择加入的试制可以是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时,如果溶液中不含有盐酸,实验现象是石蕊试液不变色,如果溶液中含有盐酸,实验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
2.(2018重庆B 23)某未知气体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g,2.1g(1)仪器M的名称是酒精灯,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4Cu+CO2+2H2O 。
(2)气体X成分的猜想与探究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CH4 猜想3:既有CO又有CH4①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实验中有下列变化。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考点40 科学探究题(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1.(2018•安徽)“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
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糖类。
(2)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不能(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
【分析】(1)根据食物中的营养元素解答;(2)根据空气中含有的成分解答;(3)根据呼出的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解答;(4)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解答】解:(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糖类;(2)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与空气接触,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答案:(1)糖类;(2)N2(3)不能;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4)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点评】本题趣味实验为背景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注意题目信息的提取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2. (2018•江苏宿迁)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科学探究题(含答案)
专题三科学探究题一、选择题10.(2018·浙江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底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答案】A8.(2018·湖北武汉)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
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饶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波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
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8.A二、实验题(2018•辽宁葫芦岛)(7.00分)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①大理石中含有SiO 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 2O 3等。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科学探究题(含答案)
两种氧化物。
【提出问题】甲酸溶液是否具有酸性?
【实验与结论】向盛有甲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红色,说明甲酸溶液显
性。
【提出问题】甲酸分解生成的两种氧化物是什么?
【推断与猜想】
⑴小组同学根据甲酸中含有氢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⑵他们对另一种氧化物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二氧化碳;猜想②:一氧化碳。
【进行猜想】
猜想一:CaCl2、Ca(OH)2 和 HC1; 猜想二:CaCl2 和 Ca(OH)2;
猜想三:CaCl2;
猜想四:CaCl2 和 HCl。
同学们认为猜想一肯定不成立,原因是 ① ▲ (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
加热时间/min 剩余固体质量
t0 未记录
t1 15.3
t2 13.7
t3 11.9
t4 10.6
t5 10.6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5)饱和 NaHCO3 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CO2 中混有的 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
,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
二、实验题
(2018•辽宁葫芦岛)(7.00 分)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
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
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现象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1.(2018•安徽)“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
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糖类。
(2)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不能(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
【分析】(1)根据食物中的营养元素解答;(2)根据空气中含有的成分解答;(3)根据呼出的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解答;(4)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解答】解:(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糖类;(2)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与空气接触,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答案:(1)糖类;(2)N2(3)不能;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4)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点评】本题趣味实验为背景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注意题目信息的提取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2. (2018•江苏宿迁)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科学探究题(有答案)
专题三科学探究题一、选择题10.(2018·浙江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底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答案】A8.(2018·湖北武汉)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
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饶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波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
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8.A二、实验题(2018•辽宁葫芦岛)(7.00分)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①大理石中含有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1.(2018•安徽)“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
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糖类。
(2)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不能(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
【分析】(1)根据食物中的营养元素解答;(2)根据空气中含有的成分解答;(3)根据呼出的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解答;(4)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解答】解:(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糖类;(2)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与空气接触,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答案:(1)糖类;(2)N2(3)不能;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4)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点评】本题趣味实验为背景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注意题目信息的提取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2. (2018•江苏宿迁)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提出猜想]甲组:铜粉;乙组:氧化铁粉末;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取8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g。
若乙组猜想正确,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请从图2(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 铜粉和氧化铁粉末 (2). 稀盐酸 (3). 无明显现象 (4).3CO+Fe2O32Fe+3CO2 (5). 排尽硬质玻璃内空气,防止爆炸 (6). 5.6≤m<8 (7). ③【解析】(1)丙的猜想可能是氧化铁和铜的化合物;(2)铜不与酸反应,故可加入稀盐酸,如固体不溶解,则说明只有铜,猜想甲正确;(3)硬质玻璃管内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硬质玻璃内空气,防止爆炸;管中剩余固体可能是单质铁或铁与氧化铁的混合物,当完全是铁的时候,8个的氧化铁可以生成铁的质量为5.6个,当完全没有反应时,固体的质量为8g,故m的范围为5.6≤m<8 ;(4)吸收二氧化碳需要导管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收集一氧化碳需要用排水法收集,故导管也要插入集气瓶底,故选③;3.(2018•安徽)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 D (填字母序号)(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
(3)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CaCl2(填溶质的化学式)。
(4)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则该溶液是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1g)(5)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该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氯化氢的蒸发量。
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滴加相同滴数的酚酞试液,再分别滴加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时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比较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即可判断久置盐酸浓度的变化情况。
(6)乙同学取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18.80g 溶液,由此能否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若能,请计算其组成;若不能,请补充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同时说明需要测定的数据(用a表示),并计算a的取值范围。
(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分析】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质质量分数=×100%,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D,这是因为水蒸发时,液面以上的单位体积的水分子个数应该小于液面以下位体积的水分子个数。
故填:D。
(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是因为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3)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可以用作干燥剂,但是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不安全;由表中信息可知,浓氯化钙溶液能够吸收水蒸气,可以用作干燥剂,因此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CaCl2。
故填:CaCl2。
(4)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则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2.6%,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100%=26.5%,由计算可知,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故填:不饱和。
(5)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氯化氢的蒸发量。
故填: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氯化氢的蒸发量。
②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的实验方案: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滴加相同滴数的酚酞试液,再分别滴加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时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比较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即可判断久置盐酸浓度的变化情况。
故填: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滴加相同滴数的酚酞试液,再分别滴加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时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比较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即可判断久置盐酸浓度的变化情况。
(6)由于只知道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及其质量分数和最终得到的溶液质量,因此不能判断溶质组成;实验方案:将18.8g溶液蒸干,称量固体质量是ag,通过计算可知a的取值范围;没有变质时,固体质量为:20.00g×20%=4.00g,设完全变质时,固体质量为x,2NaOH+CO2═Na2CO3+H2O,80 1064.00g x=,x=5.30g,a的取值范围是:4.00<a<5.30,故答案为:不能;将18.8g溶液蒸干,称量固体质量是ag,通过计算可知a的取值范围;4.00<a<5.3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2018•北京)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H2O+Cu。
【进行实验】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1)配平化学方程式: 1 C+ 2 CuO 2 Cu+ 1 CO2↑。
(2)实验1﹣2中,证明此事了CO2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与木炭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4)实验2的结论是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时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
【反思与评价】(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试剂是稀硫酸。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使溶液变蓝,据此解答。
【解答】解:(1)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2Cu+CO2↑,故填:1;2;2;1。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证明生成了CO2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1中实验1﹣1混合物的受热面积大于实验1﹣2中混合物的受热面积,故是探究氧化铜与木炭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故填:探究氧化铜与木炭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4)实验2提供的数据以及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时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故填: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时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是因为当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故填: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额硫酸铜反应,故所需试剂是稀硫酸,故填:稀硫酸。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实验条件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