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合集下载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一、填空题。

1. 声音的传播需要 ,平时人听到的各种声音,一般是靠 来传播的,此外 和 也都能传播声音。

2. 声音是以 形式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向 的。

3.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

4. 用棒敲打长金属的一头,在较远的另一头听到金属管振动发出的声音,这声音是通过
传到耳朵里来的。

二、连线题。

下图中的声音分别是通过什么传递的,用直线将图与其传递方式连起来。

土电话 摇沙瓶 海豚交流
固体传声 液体传声 气体传声
水中碰石头 听胸腔声音 听声音故障
三、判断题。

1. 只有空心的管道才能传播声音,实心管道无法传播声音。

( )
2. 医生将听诊器的吸盘置于病人的胸部,可以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

( )
3. “回声”就是声音传播时碰到物体返回的声音。

( )
4. 登上月球的人深深感受到在月球上面对面听不到对方讲话的痛苦。

( )
5. 移动手机里的声音是通过电波传递过来的。

()
6. 学校的电铃是通过电传递到我的耳朵里的。

()。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优质教学设计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材简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3课。

当一根针落到地上,当我们朗读课文时,当一架飞机急速划过长空,声音会一波一波地发送出去,就像扔一块石头到池塘里,水面会引起波纹一样,我们把这称为声波。

声波看不见,但是我们的耳朵可以探测到它们,我们的大脑能将它们加工成声音。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当声波碰到物体时,它们会使物体振动。

尽管声音能够穿过各种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但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在常态下,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传播如此之快,以至于在短距离内,声音对发出者与接受者来说似乎是同时发生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其实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比如雷雨天,经常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是有难度的,通过用不同的物质做实验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现象。

【学生分析】学生对听声音已经习以为常,但却很少思考“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个问题。

他们虽然已经观察到了物体发声时能产生振动的现象,但很难理解声音的振动能穿过物体(气体、固体、液体)传到耳朵里。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科学探究目标●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振动并发出声音时,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难点:通过观察收集证据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一个音叉(敲击小锤)、一个水槽(里面装有1/2的水)、1米长的铝箔条、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一张“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每两个人一个“土电话”,《学生活动手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声 音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声 音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 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说 明声音的传播不是单方向,可 能是向四面八方发散传播的。
科学探索 探索一: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
闹钟
抽气筒
玻璃罩
科学探索
实验过程
(1)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观 察能否听到闹钟的声音。 (2)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 出仔细倾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 发生变化。 (3)将玻璃罩内抽至接近真空状态,观察 闹钟声音的变化。
水槽
音叉、小锤

科学探索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装一半的水,等待水面平静。 用小锤轻轻敲击音叉,慢慢将敲击后的音 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2)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一部分,让另 一名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观察是否能 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
科学探索
实验分析与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1)用敲击过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看到水面荡起水波,这个水 波是从音叉开始的,并且逐渐向四周扩散。 (2)将耳朵贴在水糟边时会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从水中传来。
(1)一名同学将耳朵贴 在桌面的一端,听一听同桌 在说面另一端抓挠桌面的 声音。
科学探索
探索二:比较耳朵贴在桌面 和不贴在桌面听到声音的不同
(2)坐直,将耳朵离开桌 面,同桌继续用手轻轻抓挠 桌面,比较这两种情况听到 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科学探索
实验分析与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要比不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清晰 。
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
科学聚焦
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
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 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声足够 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 都会听到。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中与空气中传播速度的不同。
通过观察振动的音叉会引起水面的波动,初步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通过听水中振动的音叉的声音,了解声音是否可以在水中传播。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
教师点拨: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实验结论:声音可以通过桌面(固体)传播,桌面(固体)传播能力要比空气强。
探索三: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
实验材料:音叉、小锤、水槽、水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装一半的水,等待水面平静。用小锤轻轻敲击音叉,慢慢将敲击后的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2)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一部分,让另一名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观察是否能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
通过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和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对比实验,认识声音的传播也需要物质,没有物质,既不能产生声音,又不能传播声音。
这个对比实验现象前后的强烈反差,不需要教师做出解释,学生也很容易推测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探究方学。
通过对比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与不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
分析:
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纸杯的振动,纸杯又将振动传递给棉线或尼龙绳,棉线或尼龙绳再将振动传到对面的纸杯,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结论: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课题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单元
一单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

四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授课时间学习内容5、声音的传播学习目标1、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3、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学习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学习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因为尺子()。

2、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尺子伸出桌面越长,()。

一件什么事?设问导读: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怎样到达我们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合作探究:一、振动与声波1、学生回忆在第2课中,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的波动的。

2、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自己的想法:3、学生玩“土电话”4、小组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小结声音的传播方式。

导学过程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出示铝箔米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2)提问:你们认为声音通过哪一种物体传播的效果最好,为什么?说说你们假设的理由。

(3)学生把预测记录在“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上。

(4)讲解实验方法:(5)交流各组的实验发现:(6)出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装置,让小闹钟发出声音并放置在玻璃罩内。

(7)学生说一说小闹钟的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简要地画出传播路线图:闹铃→空气→玻璃→空气→耳朵。

(8)学生将听到的情况作汇报后。

(9)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们认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事实吗?巩固练习:1、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2、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声音。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过程】一、引入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

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土电话”的研究要求: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件)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件)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2.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 才能对话,这是为什么?
拓展活动
做个“土电话”,试一试声音能否通过线绳传播。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答疑环节
1.怎样制作“土电话”?
我的“土电话” 为什么听不到 声音?
线绳要拉直
拉直线绳,振动才能更好地在绳子上传播,我们才能听见声音。
2.如何比较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效果?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
能清晰地听到闹铃的声音
抽出空气,直至真空 闹铃声越来越小,直至消失
我的实验结论是: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
实验结论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吗?
观察记录表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在水中敲击石头 在水中敲击勺子
能听到敲击的声音 能听到敲击的声音
我们的实验结论是: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通过学习《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们知道了声音的 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 空不能传声。“墙”是固体,“隔墙有耳”指隔着墙可以 听到声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同学们,再见!
实验材料: 三个塑料袋、沙子、水、空气 实验步骤: 1.把沙子、水和空气分别装入三个塑料袋中; 2.把塑料袋平放在桌面,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另 一只耳朵。在距离50厘米处,用手轻轻抓挠桌子; 3.依次做这三种材料的实验。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最好,液体次之,空气最差。
3.“隔墙有耳”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液体中传播。 2. 能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并进 行比较。
3.知道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课件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课件

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 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沟通呢?
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就没有可以传播的物质,两人相隔不 远也不能相互直接通话,而必须借助无线电设备。
做一个“土电话”
实验要求: (1)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以听 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 拉紧。 (3)两人彼此交换听和说。
第一单元 声音
第3课时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鼓声是怎么传到耳朵里的? 我认为……
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还能听到闹钟声吗?
空气传播声音
《空气能传播声音》微视频
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1.同桌之间保持安静,一个同学抓挠桌面,一个同学听抓挠桌面的声音。 2.听的同学侧耳靠近桌面,另一个同学继续抓挠桌面。 3.比较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同学之间互换角色,再进行上述实验。
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更加容易。
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1.轻轻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 2.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 3.听一听声音,感受下声音有什么不同。
注意:把音叉放到水面 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 平静之后。
我的发现: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 四周传播,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
思考:声音是怎样通过线绳传播的?
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一根线、 两个小木棒。 制作步骤:先在杯底打个洞,用线伸进洞中, 再用木棒固定住,最后拉直就行了!要细细的绳子, 最好用缝衣服的线哦!
温馨提示:说话的同学尽量小声 点,以听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 宜;“电话线”要拉紧。
棉线传声看不清,我们用模拟实验来试试。

声音传播原理

声音传播原理

声音传播原理
声音是一种以机械振动形式传播的机械波。

当一个物体发出声音时,它会通过振动产生压力变化,使周围介质中的分子也开始振动。

这些分子的振动会传递给相邻的分子,从而导致声波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在固体中,声波通过分子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传递。

在液体和气体中,声波由分子间的相互碰撞引起的压缩和稀疏传播。

具体来说,声音的传播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 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始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迅速压缩和稀疏周围的介质,形成局部的压力变化。

2. 压力变化传递:刚刚形成的局部压力变化将通过介质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传递。

振动分子与周围分子发生碰撞,使其也发生压缩稀疏,从而产生更广泛的压力波动。

这种压力波动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3. 声波传播:压力波经过介质中的连续传递,形成了声波。

声波是由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区域组成的,这些区域以固定的频率和振幅沿着传播方向传递。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如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和弹性模量。

4. 接收和解读:当声波到达接收器(如耳朵)时,它会导致接收器中的部分结构振动。

这些振动会被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
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从而使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声音。

总的来说,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压力变化在介质中传递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分子的碰撞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从而形成了声波。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特性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小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对象:小学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条件。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

2. 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或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传播的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声音传播的认知和疑问。

二、探究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如声波、振动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感受声音的传播。

三、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条件(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途径,如空气、水、固体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如介质、距离等。

四、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条件(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如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验证声音传播的原理。

3.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如介质、距离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开展声音传播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声音传播装置。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传播的奥秘,如声音的传播速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有无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有何改进措施等。

六、课堂活动:声音的传播游戏(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声音传播游戏,如“声源定位”、“声速竞赛”等。

2. 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条件。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实验探究:自制声音传播装置(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制声音传播装置的方案。

小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对象:小学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

2. 声音传播的原理。

教学难点:1. 声音传播的原理。

2. 实验操作和观察。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管、尺子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 学生分享对声音传播的了解和疑问。

二、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利用PPT讲解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如声波、介质等。

2. 通过实例讲解声音传播的过程。

三、声音传播的原理(10分钟)1. 利用PPT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如振动、介质传递等。

2.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四、实验操作和观察(1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传播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声音传播的特点。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利用黑板和粉笔总结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3.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声音传播的进一步探究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讲解、实验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声音传播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声音传播原理的讲解可能过于复杂,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用更简单的语言和例子来阐述声音传播的原理,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对象:小学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

2. 声音传播的原理。

教学难点:1. 声音传播的原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声音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变弱或者消失。

说明声音能在空气里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会听到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发生振动。

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水里传播。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玩“土电话”的时候,声音能够通过线绳传播。

“土电话”运用的是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

7、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
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

8、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这是为什么?
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是真空的,而声音需要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才能传播,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9、声音的传播记录表。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设计者:滨城区第一小学王素青教材分析:当一根针落到地上、当我们朗读课文、当一架飞机急速划过长空,就会将声音一波一波地发送出去,就像一块石头被扔进池塘引起的波纹一样,我们把这称为声波。

我们看不见声波,但是我们的耳朵可以探测到它们,我们的大脑能将它们加工成声音。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当声波碰到物体时,它们会使物体振动。

尽管声音能够穿过各种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但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每小时约1224千米)。

声音传播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在短距离内,声音对发出者与接受者来说似乎是同时发生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雷雨天,我们经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

用不同的物质做实验的经验会让他们逐渐理解这一现象。

学情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学目标:1、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不同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2、会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能够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3、能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设计和亲自实验,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教科小学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小学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过程:一、引入设计意图: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

我主要通过激疑的方式,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师: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探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学习,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初步共享。

再结合多媒体动画进行小结,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声波的认识。

“声音在物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现象。

因此,利用多媒体将“声音在物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现象播放出来,学生很容易理解了。

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既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又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的多角度整合。

通过观看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师:在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生:学生回忆看到的现象。

师:还是让我们再来观察一次吧!(学生做音叉振动的实验: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师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生: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师:怎么样,你们观察到了吗?让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生:小组交流、反馈。

生: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声音的方向: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

声音的方向: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

使用耳塞或耳罩保护听力
选择合适的耳塞或耳罩
选择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可以有效地降 低噪音对听力的损害,因此应选择适 合自己的耳塞或耳罩。
正确佩戴耳塞或耳罩
正确佩戴耳塞或耳罩可以更好地发挥 保护听力的作用,因此应掌握正确的 佩戴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损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在这些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音中
避免长时间接触噪音源
长时间接触噪音源,如工厂、施工工地等,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这些噪音源。
适时休息
适时休息可以减轻听力受损的风险,如每隔一段时间离开嘈杂的环 境,让耳朵得到休息。
使用防噪音耳塞或耳罩
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应使用防噪音耳塞或耳罩来保护听力 。
声音可以治疗疾病
声音也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疾病,如音乐疗法可以帮助缓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 理疾病,声波疗法则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等身体不适。
声音在生活中的作用
声音在沟通交流中的作用
声音是人类最主要的沟通交流方式之一,通过语言、语调、口音等传递信息,实 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声音在娱乐和艺术中的作用
声音也是娱乐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音乐、电影、戏剧等,通过声音来创 造氛围、表达情感和呈现艺术效果。
听觉
耳朵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声音并将其转 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
平衡
声音定位
通过双耳接收声音的时间差和强度差 ,大脑能够判断声音的方向和距离。
内耳的前庭器官负责感知头部运动和 身体姿势,维持身体平衡。
耳朵如何感知声音的方向
双耳接收
由于两只耳朵分别位于头部的左 右两侧,因此它们接收到的声音 存在时间差和强度差。这些差异

声音的传播规律

声音的传播规律

声音的传播规律
声音的传播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固体中,声音
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此外,声音的传播速度还受到介质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3.当声波遇到不同的介质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例如,当声波从一种
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同时声波的频率和波长也会发生变化。

4.声音的传播距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声源的强度、介质的性质和传播距离等。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能量会逐渐减弱,导致声音的响度逐渐降低。

总之,声音的传播规律涉及到介质、声波、反射、折射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解释和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材P6~8)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玻璃罩内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

)探索与研讨4.小结: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设计意图】玻璃罩内有空气时,能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声音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这个对比实验,现象明显,学生很容易推测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

探索二: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1.过渡:(教学提示:敲击桌面。

)大家都能听到敲击桌面的声音,我们听到的敲击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

那么桌面能传播声音吗?现在请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小实验。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研讨汇报。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声和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声有什么不同?学生1: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声更加清晰。

主持人: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学生2:说明桌面传播声音的效果比空气的好。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在活动中的发现。

小组1:我们发现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声要比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清晰。

这是因为声音能通过桌面传播,而且比通过空气传播的效果好。

主持人:请老师为我们的汇报进行总结。

教师:大家的汇报都很不错,都发现了桌面能传播声音,其实也说明了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而且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效果更好。

探索与研讨探索三: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1.提问:声音能够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那么在液体中也能传播吗?我们应该怎么来验证呢?(预设: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将发声的物体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试试贴着容器外壁能不能听见声音。

)2.布置任务:出示音叉、水槽等,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讲解:就像水波向四周扩散一样,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

4.小结: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5.提问: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预设: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空气等物质,太空中没有空气,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

声音的传播与性质

声音的传播与性质

声音的传播与性质一、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定义:声音传播是指声音在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中由一处向另一处传递的过程。

2.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声音传播的原理:声音传播是通过介质中的分子振动传递的。

当声源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分子也振动,从而将声音传递出去。

4.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

声波具有振幅、频率和波长等特性。

二、声音的性质1.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反映了声音的特色。

不同乐器和发声体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4.声音的叠加:两个或多个声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可以相互叠加。

如果两个声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会产生增强的效果;如果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会产生减弱的效果。

5.回声:当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时,产生的现象称为回声。

回声可以使声音加强或减弱,取决于反射的角度和距离。

6.声音的吸收和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介质中的物体。

物体对声音的吸收和反射取决于其材质和表面特征。

7.声音的传播损失: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传播损失。

三、声音的应用1.通讯:声音传播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包括口头语言、电话、广播等。

2.音乐:声音的特性使得音乐创作和表演成为可能,不同的乐器和发声体可以产生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3.影视:声音在影视作品中起到关键作用,包括对话、音效和背景音乐等,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4.导航:声音传播在导航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如船舶、飞机的航行指引等。

5.探测:声音传播在地球物理勘探、水下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声音的传播与性质涉及到声波的传播原理、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声音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3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点】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聚焦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提问: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A:人和鼓之间除了空气,没有其他物质,我猜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学生B: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单方向,可能是向四面八方发散传播的。

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听到鼓声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鼓面和人耳之间存在一种物质--空气,进而推测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物质(空气);通过“在教师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鼓声,让学生意识到,声音是向四面八方发散传播的。

二、科学探索探索一: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实验材料:玻璃罩、抽气筒、闹钟实验步骤:(1)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观察能否听到闹钟的声音。

(2)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仔细倾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

(3)将玻璃罩内抽至接近真空状态,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播放实验视频《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观看视频实验分析:开始能清楚地听见闹钟的声音,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 一跟线 两 个小木棒 制作步骤:先在杯底打 个洞,用线伸进洞中,再用木棒固定 住,最后拉直就行了!要细细的绳子, 最好的缝衣服的哦
温馨提示:说话的同学尽量小声点, 以听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电话线”要拉紧。
1、实验
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 播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视频)
向,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第五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作业
一、填空: 1、声音以是( 声波 )形式传播。
2、声音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
3、声音传播都是向( 四面八方 ) 传播的。
二、选择:
1、说话声音使人听见,是靠( A ) 传播。 A、空气 B、固体 2、声音在( C )中传播最快。 A 、空气 B、水 C、钢铁。
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答: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沿直线方
第五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一、振动物体与声波
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 的传播 三、作业
一、振动物体与声波
1、声音的传播方式(视频) 2、声音的传播方式(要点) 3、自制土电话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 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 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 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 一个地方的。
做个“土电话”
3、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视频)
4、结论
用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做实 验。看看哪种材料,声音的传播效果最好?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记录表: 传声物体 能否听到音叉 的声音 能否感受到音 叉的振动 哪种材料传声 效果最好 铝箔 能 木尺 能 棉线 能 尼龙绳 能





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吗? 物质 空气 淡水 海水 木材 钢铁 速度(米/秒) 340 1480 1530 3300 5050 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 1倍 4.4倍 4.5倍 9.7倍 14.9倍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气体 中的速度最慢, 在 液体 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在 固体 中最快。 (气体、固体或液体)
小结: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可以 在空气、水或木头等介 声音______ 不可以 质中传播, _____的物质,两人相隔 不远也不能相互直接通话,而必须借助无线电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