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堂笔记主要内容
人教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九上社会背诵资料1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1、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迅速发展。
2、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为获得更多的殖民地,列强进行了疯狂的瓜分。
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
3、欧洲列强军备竞赛:(1)原因:为了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2)表现:英德的军备竞赛引人注目。
(3)特点: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具有杀伤力的新式武器不断研发。
注:这些国家相互联合的原因:瓜分世界与争夺霸权根本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1、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1)巴黎和会相关知识①会议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为解决的问题。
各国人民都热切盼望签署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
②会议时间、地点:1919年1-6月,法国巴黎。
③会议的操纵国:英、法、美。
④会议的性质:列强的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⑤会议的特点(历史地位):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结和约的会议。
⑥与会国的意图:A美:借战争发横财,利用德国制约英国与法国,削弱竞争对手。
B英: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让法德相互牵制。
C法:以最严厉的手段处置德国,肢解德国,确立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D日本:确认大战期间所占的全部土地包括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⑦会议焦点问题:对德问题;重点问题:中国山东问题。
(2)《凡尔赛和约》2、凡尔赛体系(1)概念: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条约构成的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称为凡尔赛体系。
(2)影响:①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亚非统治的新秩序,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矛盾基本上等到协调。
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奥匈帝国解体,波兰等一批新兴国家独立。
③但是列强间的矛盾并未消除,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1、20世纪初中国面对的局势政治上:控制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企图全面控制中国经济。
九年级上册课堂笔记历史
九年级上册课堂笔记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笔记(人教版)一、古代亚非文明。
1. 古代埃及。
- 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 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性。
- 每年定期泛滥,带来肥沃的土壤,使埃及成为“尼罗河的赠礼”。
- 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
- 文明成果。
- 金字塔。
- 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也体现了古埃及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智慧。
-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由图形演变而来。
2. 古代两河流域。
- 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 文明成果。
- 制定者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 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 楔形文字: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文字形状像楔子,所以叫楔形文字。
3. 古代印度。
- 种姓制度。
- 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 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 佛教的创立。
- 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 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主要有北传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再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和南传佛教(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国)。
二、古代欧洲文明。
1. 古代希腊。
- 希腊城邦。
- 特点:“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笔记
文明交流
1. 暴力交流:战争、征服2. 和平交流:贸易、宗教传播、文化交流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笔记
单元
主题
关键知识点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1.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象形文字2. 古姓制度、佛教4. 中国夏商周时期:分封制、青铜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1. 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哲学思想2. 古罗马文明:共和国、帝国、法律体系
第三单元
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
1. 大河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印度河文明2. 海洋文明:古希腊、古罗马、地中海贸易
第四单元
古代法律与宗教
1. 三部法律:《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法、中国法律2. 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第五单元
地跨欧亚非帝国
1.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2. 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九年级历史和社会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而社会知识则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在九年级,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历史和社会的知识点,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重要内容。
1. 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衰在九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将回顾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衰。
古代的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等都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们的陵墓给了我们对古代统治者生活的了解;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哲学思想则在今天的政治和文化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罗马的法律体系和公共建设对我们的社会和法律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除了古代文明,九年级的历史课程还将介绍一些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例如,我们会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探讨这些战争对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我们还将学习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探究这些事件对东欧国家和全球关系的重大转变。
3.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九年级的社会课程将聚焦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我们将学习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巨大影响。
我们还将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建国过程,探究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4. 社会经济管理与全球化除了历史,社会科学知识也包括经济、政治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九年级的社会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们将研究公司的组织结构,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策略。
我们还会深入探讨全球化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了解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和政治的挑战。
5. 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科学还包括对社会问题的研究。
九年级的社会学课程将帮助我们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可能会研究贫富差距、环境污染、城市化带来的挑战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九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在九年级上学期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历史与社会知识,让大家对这门课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明,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在九年级上册的历史课中,学生们将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世界古代文明两个方面。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学习中,学生们将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探索最早的华夏文明,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学习到著名的古代思想家孔子、老子等的思想与贡献。
而在世界古代文明的学习中,学生们将了解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通过了解这些早期文明的发展,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演变和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二、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的历史悠久而辉煌。
在九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学生们将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如秦汉、南北朝、唐宋等时期。
此外,还将深入学习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时期,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变革和发展,理解其中的社会矛盾和历史规律。
三、地理与社会地理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在九年级上册的地理与社会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地球与地球运动、大气与水圈、地表与地壳构造、人口与资源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地理知识,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认识到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同时,还能够了解到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与法治社会与法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九年级上册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社会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学生们将了解到法律的作用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社会与法治,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则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九年级下册社会整理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社会整理知识点九年级下册社会课程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这一学期的社会学科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对九年级下册的社会学科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复习这些知识。
一、历史知识点1.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 世界近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战后秩序的重建- 国际冷战与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 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问题- 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趋势二、地理知识点1. 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理区划- 中国的经济地理与交通运输- 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化问题- 中国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 中国的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 中国的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2. 世界地理- 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全球地理格局-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 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发展- 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三、政治知识点1. 国家政治- 国家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国家政权的来源和性质- 国家的职能与权力机关- 国家的分权与权力制衡- 国际关系与国家主权2. 法律和公民权利- 法律的定义与特点- 法律的作用和分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参与政治与社会生活- 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的培养以上整理了九年级下册社会学科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和掌握这些内容,为顺利完成社会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同学们学业有成!。
社会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社会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社会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与社会:这部分主要介绍历史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社会形态的演变。
学生需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并能够分析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
2. 政治制度:这部分主要介绍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专制制度、民主制度、共和制度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制度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理解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经济生活:这部分主要介绍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生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理解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能够分析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4. 文化传承:这部分主要介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包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等。
学生需要了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并能够分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5. 人与社会:这部分主要介绍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人的社会性、社会角色、社会交往等。
学生需要了解人的社会性,理解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并能够分析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上是社会九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巩固,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初三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精心整理
初三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文艺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海家哥伦布迪亚士达o伽马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提
交流
;促。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知识点历史和社会科学是我们了解自己过去和解读社会现象的重要学科。
在九年级,我们会学习一些关于历史和社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的角色。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九年级历史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点,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这门学科。
历史是研究人类过去的学科。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以及这些历史事件对我们现在的影响。
在九年级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历史时期和事件,包括古代文明、中世纪、工业革命等。
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古代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
这些文明对艺术、政治、宗教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古希腊文明以其民主制度和哲学思想闻名于世。
中世纪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古代与近代的转折点。
我们将学习关于欧洲中世纪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拜占庭帝国、十字军东征和封建制度。
中世纪对现代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革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加速了社会的变革。
我们将学习工业革命的起源、主要发展国家和影响。
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化、工人运动和新兴的工业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组织的学科。
在九年级,我们将学习一些关于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这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
政治学是研究政府和政治体系的学科。
我们将学习一些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如国家、民族和选举。
政治学帮助我们了解政府如何运作,以及公民在政治决策中的作用。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生产的学科。
我们将学习一些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
经济学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活动如何影响社会和个人。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和人类行为的学科。
我们将学习一些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如社会结构、社会化和文化。
社会学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
历史和社会科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们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一些重要的技能和思维方式。
最新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一、两极(二战后世界格局)1、背景:《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2、形成标志:两大敌对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与华约)的形成3、结果:形成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局面,最终演变成为美苏争霸。
二、冷战(美苏争霸)1、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末2、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象)采取了除军事进攻以外(手段)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目的)。
3、开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4、表现:美苏军备竞赛、柏林墙的筑成、古巴导弹危机5、影响:威胁世界和平,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一、巩固:1、背景:内忧外患(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国际反华势力)2、措施:①军事:抗美援朝(1950—1953)、和平解放西藏(1950)——中国大陆实现统一②政治:肃清反革命、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③经济:土地改革(1950—1952)——农民获得了真正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二、发展:1、三大改造(1950—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一五计划(1953—1957)——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三、失误:1、经济:“大跃进”(1958—1960)与人民公社化(1958年开始)2、政治:文化大革命(1966—1976)四、骄傲:1、时代楷模:雷锋、焦裕禄、李四光、王进喜、邓稼先等2、“两弹一星”:导弹、核弹、人造地球卫星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的标志1、时间:19782、内容:①恢复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核心内容)③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3、意义: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我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整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整理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整理第一单元1、1949年美国建立“北约”,1955年苏联建立“华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冷战”的最显著特点:在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不诉诸战争。
2、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美苏争霸开始,展开全球战略优势的争夺。
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
美苏争霸成为当时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局部战争:越南战争;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3、二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变化之二: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
4、1955年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召开的原因: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有39个国家获得了独立。
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周总理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亚非会议的意义:大大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与反殖斗争。
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发展。
5、《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达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追求。
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世界出现“一超多强”局面。
“一超多强”指:美国这一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
7、“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造成当今世界不和平的主要原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恐怖主义、分裂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障碍。
8、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发展问题形成的原因:历史上长期的殖民掠夺和统治;独立后长期的不稳定和战乱;高额的借款利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9、当今世界中国面临的机遇:在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潮流中,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一、两极(二战后世界格局)1、背景:《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2、形成标志:两大敌对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与华约)的形成3、结果:形成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局面,最终演变成为美苏争霸。
二、冷战(美苏争霸)1、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末2、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象)采取了除军事进攻以外(手段)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目的)。
3、开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4、表现:美苏军备竞赛、柏林墙的筑成、古巴导弹危机5、影响:威胁世界和平,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一、巩固:1、背景:内忧外患(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国际反华势力)2、措施:①军事:抗美援朝(1950—1953)、和平解放西藏(1950)——中国大陆实现统一②政治:肃清反革命、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③经济:土地改革(1950—1952)——农民获得了真正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二、发展:1、三大改造(1950—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一五计划(1953—1957)——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三、失误:1、经济:“大跃进”(1958—1960)与人民公社化(1958年开始)2、政治:文化大革命(1966—1976)四、骄傲:1、时代楷模:雷锋、焦裕禄、李四光、王进喜、邓稼先等2、“两弹一星”:导弹、核弹、人造地球卫星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的标志1、时间:19782、内容:①恢复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核心内容)③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3、意义: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我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初三历史与社会重要知识点归纳
初三历史与社会重要知识点归纳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要性)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四项基本原则(重要性)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障,是立国之本。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3、改革开放(重要性)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健决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4、对外开放是加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捷径。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国有经济(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7、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也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
这也是政治文明的核心11、我国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政体(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机关是人民政府。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14、公民根本(最高)活动准则是宪法。
15、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对外开放)、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16、我国最基本国情是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党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基本国策)的依据。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_全册_知识点
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目标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与现代世界的发展中,认清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两极与冷战”1、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2月4日;参加国和领导人: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次会议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会议讨论了关于击败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等问题。
并决定德国的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50%归苏联。
2、阅读:P6页图1-2①上图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由此看出:东西方对峙格局(两极格局)形成②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③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两极对立格局的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④掌握两大阵营的国家:北约:1949年,以美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华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没有参加两个组织的国家有:芬兰、瑞典、爱尔兰、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3、冷战: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如政治干涉、经济援助、文化渗透等等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铁幕演说与杜鲁门主义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四十年)表现:①成立对抗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②柏林墙修建(东、西德问题由来)、③军备竞赛、④古巴导弹危机、⑤爆发局部战争(侵越战争、朝鲜战争) 、⑥政治宣传、⑦停止各种形式的交流(如互不参加对方国家的举行的奥运会)等4、冷战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有: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武;②美苏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威慑;③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一)1、20世纪初的世界局势①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②两大军事集团对峙2、两大军事集团(((3)世界形势的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3、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他原因:①抢占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相互敌对和竞争)②军国主义的论调③极端民族主义情绪④巴尔干半岛成为一战的火药桶(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3)概况4、巴黎和会(1)时间:1919年(2)操纵国:美、法、英(3)特点: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结和约的会议(4)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5)焦点问题:如何处理德国重点问题:中国山东问题(6)各国地位不平等,利益诉求不同,四国各自的目的:①美国:大发战争横财,雄心勃勃的要主宰世界。
②日本:要求它在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③法国:要以最严厉的手段处置德国,确立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④英国:欲恢复法德互相牵制的局面,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5、凡尔赛体系的影响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列强在欧洲的利益与矛盾基本上得到协调使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从而欧洲与世界经济复苏并有所发展。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二)1、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①政治上: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②经济上: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市场,获取高额利润,极大压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③思想上:一方面提出了实业救国的理念,另一方面革命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1)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
其中著名实业家张謇。
(2) 知识分子不断成长。
他们以上海和东京为中心,积极宣传革命。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孙中山,其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另外还有邹容,起代表作是《革命军》。
3、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孙中山在组织上和思想上做了哪些准备?(1)组织上:①1894年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笔记
九年级社会思品笔记整理社会部分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1、“两极”:美、苏。
2、“冷战”:①1945-1991(苏联解体),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②表现:⑴东西柏林墙:东德:民主德国(华约);西德:联邦德国(北约)。
⑵美苏军备竞赛(核威慑)。
⑶古巴导弹危机:美总统肯尼迪下令载有核弹头的美军轰炸机进入古巴上空,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下令停建导弹发射场。
⑷侵越战争: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
3、《雅尔塔协定》:确立五大常任理事国:苏、美、英、中、法。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5、1949年,以美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6、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
根据《华沙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集团,简称华约。
7、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8、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期间发表的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
“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9、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阐述了“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
10、冷战后,世界向政治多极化发展。
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1、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2、亚洲四小龙崛起: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
3、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印尼。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奠定了基础,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历史与社会科学是九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事件、社会现象与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下面将介绍一些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重要知识点。
其一,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
古代中国历经了夏、商、周等朝代,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社会制度。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社会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
商朝则是以奴隶制为主要特征的一个王朝,奴隶制度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而周朝则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更为重要,它采用的是封建制度,其社会制度与汉朝、唐朝等后来的王朝有着相似之处。
其二,世界古代文明。
除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外,九年级课程还会学习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等重要的世界古代文明。
埃及文明是一种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文明,以其独特的金字塔和法老陵墓而闻名于世。
印度文明则是以种姓制度为基础的文明,它的教义之一就是“轮回转世”,深刻地影响了印度的文化和社会。
而希腊文明是以城邦制度为基础的文明,它在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其三,工业革命与现代社会。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现代社会的起点。
工业革命的发生,标志着人类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九年级的课程中会学习到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影响,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其四,中国现代史。
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中,也会涉及到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
例如,学生将学习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
同时,也会学习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中国在当代世界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通过书本、教学视频等渠道获取知识,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方式亲身体验历史。
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与社会的重要事件和相应影响,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学习兴趣。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人类通过石器工具获取食物,居住在山洞或简陋的棚屋中。
2.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明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开端,人类学会种植农作物,提高生产力,逐渐形成定居生活。
3. 河流流域的文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商代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古代文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二、古代帝国和诸侯国的兴衰1. 古代帝国的特点与代表古代帝国以中央集权为特点,统一的政权控制着广大的领土和人民,如埃及的法老王朝、中国的秦朝。
2. 诸侯国的特点与代表诸侯国是指在一个中央政权统治下,各地大臣掌握一定的权力,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3. 帝国的兴衰与诸侯国的角色帝国的兴衰与领导者的能力、外部环境等因素有关,而诸侯国的存在常常是帝国衰落的表现。
三、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交流1. 文化的扩散和交流借助于贸易、迁徙等途径,文化在不同地区之间得以传播和交流,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2. 宗教的传播与信仰宗教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四、古代国家的建立与延续1. 相对孤立的古代国家古代国家往往相对孤立,地形、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了各国的独立性,如古埃及、古中国等。
2. 帝国的建立和延续在古代,强大的帝国通过征服和统一周边的诸侯国而建立,帝国的延续需要合理的政治、经济管理。
五、经济制度的变迁和发展1. 农业经济的兴衰农业经济是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例如农耕工具的改进。
2. 商业经济的崛起商业经济在古代逐渐崛起,采用货币交换、市场交易等方式进行经济活动,如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
3. 工业经济的兴起工业经济在近现代逐渐兴起,机械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总结: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的知识点内容涵盖了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古代帝国和诸侯国的兴衰、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古代国家的建立与延续,以及经济制度的变迁和发展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堂笔记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两极”与“冷战”】
一.要掌握的知识点:
1.雅尔塔协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北约”和“华约”组织建立的时间、成员国及性质,知道它们是东西方对峙局形
成的标志;
3.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
二.具体笔记内容:
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作为划分世界现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
本单元学习内容简要描述了世界与中国当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一些重大事件。
2.二战后世界各国力量对比:从资本主义阵营看,德意日三国被打败,英法被削弱,只有美国实力大增;从社会主义阵营看,亚欧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3.雅尔塔会议及其影响
1944年诺曼底战役胜利后,美英军队大举东进,粉碎了德军的抵抗,接近德境。
与此同时,苏联红军发动强大攻势,突入德境。
在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1945年2月4~11日,美、苏、英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达成了雅尔塔协定。
其主要内容有: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及其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
雅尔塔
协定对尽快结束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后来世界格局的形成影响深远。
三国分区占领德国,其中苏联占领东部,英国占领西北部,美国占领西南部(后来法国也取得一块占领区);会议还对“大柏林”进行了分配,由三国军队共同占领,苏军占领东北部,英美占领西南部。
这样,柏林被人为地分为东西两部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同情:在战争期间,大做军火生意,大发横财。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战,但由于本土远离战场,没有遭到战争破坏;美国经济在战争的刺激下,反而得到很大发展。
战后初期,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美国的工业生产量占2/3,外资出口额占1/3,黄金储备占3/4。
在国际市场上,英法等国无力与美国竞争。
借此机会,美国大肆倾销剩余产品,大量输出资本,造成了经济盛极一时的局面。
在军事上,美国除拥有庞大的陆海空军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
它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在当时均居世界首位。
随着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其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起来。
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声称,美国负有“领导世界”的责任。
5.冷战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6.北约的建立及其目的和性质:战后的西欧各国经济窘困,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美国担心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西欧国家的人民革命将难以避免,这将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本主义力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4月,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的建立是美国为实施称霸全球战略的产物。
7.华约的建立及其目的和性质:苏联在二战中经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伟大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
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座丰碑,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大大加强。
在战争中,亚欧一些国家的人民民主力量日益壮大。
到1949年10月,亚欧建立了12个人民民主国家。
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各国逐渐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0世纪50年代,这些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包括南斯拉夫)。
1955年5月,苏联等8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华约”组织的建立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对付北约组织采取的相应措施。
就相对位置而言,华约和北约成员主要集中于欧洲的东部和西部,两大集团的出现被看作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
8.从两极对抗到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也开始推行霸权主义,美苏争霸开始。
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特别是核武器,双方均拥有大批核弹头。
60年代,美苏争霸一度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但最终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
70年代末,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苏联推行积极扩张的政策,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美国在80年代初则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企图以高科技为支持的先进防御武器拖跨经济上相对落后的苏联。
8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争霸使苏联经济负担越来越重,苏联不得不改变政策,“缓和”同美国的关系,结果导致其放松对东欧地区的控制,1989年出现苏东剧变。
专题探究:“冷战”面面观
图1-1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在政治上已经当家作主、经济上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国家称为人民民主国家。
从空间分布上看,人民民主国家在东欧、中欧、南欧联为一体,并与苏联、中国、朝鲜、蒙古和越南形成了后来的社会主义阵营,显示出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活动答案】
○杜鲁门认为,国情咨文“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
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必须进行干涉。
苏联几天后
即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1947年9月,苏联和其他8个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在宣言中明确指出,世界已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
“杜鲁门主义”实际上宣布:苏联是美国的敌人,美国的对外政策是“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
因此,“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成为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
【活动答案】
○这一活动主要训练和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同时加强史地知识的联系与运用。
北约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南欧,针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华约主要集中在东欧和苏联,针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是同北约抗衡的欧洲军事集团。
○瑞士、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和南斯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