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提纲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汇集提纲

九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汇集提纲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时间、性质、成果、建立的政权、掌权的是2、十月革命时间、性质、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领导人、政权、措施(经济、外交、迁都)得到巩固的时间3、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是5、十月革命历史意义(国内、国际)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它的第一次成功运用是7、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第2课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列宁:经济政策的内容、影响;苏联建立时间、解体时间(对政治格局的影响)。

2、斯大林: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及成就3、苏联新宪法的影响、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及其特征4、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理解不用记)5、请说出20世纪20年代、50年代、8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革各自的作用或结果。

6、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实质、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经验教训。

首次冲击斯大林模式的是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一、一战后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1巴黎和会:操纵国家、对德和约(对中国的影响)、国际联盟、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华盛顿体系)1华盛顿会议:最大的赢家、操纵国、(远东地区矛盾最尖锐的是)签订的条约及对中国的影响2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为此召开了哪两次会议,两次会议的操纵国、签订的条约及对中国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对此造成威胁的事件是。

第 4课经济危机1开始时间、国家、经济危机的三个特点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中心措施、根本目的及其影响。

3面临危机德日对策及其影响.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1、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是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经济表现或特点、原因3、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美国经济状况分别是4、20世纪90年代进入()主要特征是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1、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特点2、20世纪50——70年代特点及其原因3、20世纪60年代初成立了在此基础上1993年成立了(作用、结果或地位)4、日本 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经济(1)特点(2)原因(3)地位2、20世纪70年代特点、80年代日本的政策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一、一战后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1巴黎和会:操纵国家、对德和约(对中国的影响)、国际联盟、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九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1、 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之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共反苏。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这“华沙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

简称“华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4、冷战与争霸:北约建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人们称之为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标志)。

5、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膨胀起来,在军事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

)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

6、冷战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了政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7、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还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提纲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提纲
特点
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独立自主完成的。
2、农业集体化
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特点
运用了行政强迫的手段,采取了消灭富农的政策。
完成
到1937年基本完成。
3、制定新宪法
背景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改变。
时间
1936年
意义
标志着苏联已成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4、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外交
5、与德、奥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巩固革命政权。
巩固政权
1、经过三年战争(1918——1921年),粉碎了大规模的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创始国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后来增至15个。






完成
一五
二五
计划,
实现
国家

业化
重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完成
1928~1937年完成了一五二五计划,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成就
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
领导人
列宁
指挥部
斯莫尔尼宫
革命任务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历史与社会_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历史与社会_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3.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总方针:前提(原则、立场)是:一个中国;总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佳方式),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4.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和平统一台湾的有利因素:(1)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坚强后盾;(2)正确的方针:“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3)共同的信念: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4)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两岸直接“三通”的开启,民间往来不断;(5)国际上认可只有“一个中国”。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

不利因素:(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1)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2)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

5.近几年两岸交流的事例:(1)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入大陆;(3)两岸直接“三通”的开启;(通商、通邮、通航)(4)大熊猫团团和圆圆被送往台湾;(5)连战、吴伯雄等访问大陆。

6.台独行为的危害:1)危害台湾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2)破坏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3)影响统一大业;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7.对台湾问题充满信心的原因?1)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2)两岸人民渴望统一;3)“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港澳问题。

8、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质?(或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有什么不同?)1)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质:主权回归问题(或历史遗留问题)。

2)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8.总结拓展:1)港澳——特别行政区;深圳——经济特区;台湾——省。

2)邓小平的历史功绩:A 在经济上提出改革开放政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B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港澳问题;C是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八、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基本解决途径P46--1.一道难解的题:是PRED问题,即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2.PRED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或PRED问题的实质是什么?)1)PRED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

版本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版本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九下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一. 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②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推动下,苏联的国际威望有了很大提高,一批人民民主国家也相继诞生;(北约与华约的建立2、冷战:2)两极格局(东西方对峙格局)结束标志: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3)“冷战”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冷战结束标志: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巩固新生政权措施:抗美援朝、肃清反革命、西藏和平解放、建立各级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经济、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1950—1952年)①、土改的内容: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房屋等。

②、完成的时间:1952年底③、意义:(1)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2、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①.原因:1)保家卫国;2)巩固人民政权;3)打击国际国内反动派的气焰。

②.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英雄人物:黄继光(堵枪眼)③.交战双方: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朝军;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

④.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⑤.性质:美方:非正义的战争;中朝方面:正义的反侵略战争⑥.意义:1)保卫了中国的和平、保卫了家园;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环境;2)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3)打击国际国内反动派的气焰;4)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此时的中美关系:敌对紧张。

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战略:1)政治上孤立;2)经济上的封锁;3)军事上包围。

史实印证:1)美国把战火烧到我国边境,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2)派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阻止大陆解放台湾。

三、进入社会主义1、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1953年—1956年底)①、内容: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2.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的是德国。

3.当时的德国外交大臣曾说:“……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说明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4.在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5.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竞赛最引人注目6.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7.巴尔干半岛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成为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

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因素有:抢占殖民地、极端民族主义、军备竞赛、军国主义10.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欧洲为主战场。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迅速扩展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3.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历时4年。

以德国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1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规模空前16.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陆续在战场上使用,英国首先使用了坦克,一战中首次使用了战斗侦察机1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造成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8.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代表聚集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签署了《凡尔赛和约》19.巴黎和会上,如何处理德国成为列强讨论的焦点,法国要求以最严厉的手段处置德国,好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想让法、德两国相互制约,所以放宽了对德国的一些苛刻条件。

美国借大战之机大发横财,主宰战后世界的野心随之膨胀20.《凡尔赛和约》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21.由《凡尔赛和约》等条约构成的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被称为凡尔赛体系22.凡尔赛体系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提纲1.我国四大基本国策;2.我国两大基本战略;3.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4. PRED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分别是什么?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1.1战后世界新格局【“两极”与“冷战”】(1)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它形成的标志;(2)东西方对峙的方式、它开始的标志;(3)殖民时代终结的标志;(4)七十七国集团成立的目的;1.2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巩固新生政权】(1)___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2)“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是指什么事件?中国出兵的目的是?(3)在此期间,西藏得到_______解放;(4)“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指什么事件?它的意义?======================================================== ==========1.·改革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2.·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3.·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过多,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破坏环境,威胁人的生存与发展4. 人口发展1.1 【“两极”与“冷战”】(1)东西方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2)冷战·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3)纳米比亚的独立(4)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1.2 【巩固新生政权】(1)新中国的成立(2)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3)和平(4)1952年土地改革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5)军事、政治、经济上的各种措施最终作用(目的);【进入社会主义】(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标志;(2)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4)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失误与挫折】(1)三大失误;(2)文革结束的标志;(3)“大跃进”的影响;(4)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在哪里?(6)失误出现的原因;【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1)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时间;=========================================================== ==========(5)巩固新生政权【进入社会主义】(1)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基本完成(2)农业生产合作社(3)公私合营(4)一五计划(交通运输、重工业)【失误与挫折】(1)·大跃进(“吹牛”)·人民公社化运动(公共食堂、一切公有)·文化大革命(1966~1976)(“批斗会”“破坏文物古迹”“大字报”)(2)党中央粉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3)·毁掉不少山林·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4)·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5)违背了紧急发展的客观规律(6)·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1)1964年10月16日(2)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名字;(3)“两弹一星”的精神内容;1.3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年代】(1)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要历史性决策;(2)新时期鲜明特点;(3)改革,首先在______展开,“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指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提纲(1)(1)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提纲(1)(1)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全国个体手工业者踊跃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赎买制度)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一五成功的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创造新生活的热情②党的正确领导。
一五的意义: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事物的原因:由于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很大曲折。
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根据党的号召,按照自愿的形式,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了国情咨文,阐述了“杜鲁门主义”
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就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1956年埃及收回苏埃尔运河的意义:①捍卫了国家主权。②苏埃尔运河是东西
方的交通要道,此举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对恢复乃至发展埃及经济具有 重要意义。③激励其他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斗争
新中国成立初的三大运动:抗美援朝、肃清反革命、土地改革
新中国的成立的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结束
巩固新生镇权的主要措施:①抗美援朝战争,②肃清了国民党旧政权留在大陆的残余武装与土匪,(军事方面)③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④建立了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政治方面) ⑤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⑥完成了土地改一单元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课程标准:2—1通过数据和实例,了解和说明现阶段世界与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状况和问题,树立忧患意识。

2—2综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说明他们的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2—3了解我国解决PRED问题的宏观对策与具体措施,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2—4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知道问题的解决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自身和各方面的努力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1.一道难解的题: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为例,分析其成因:“人口急速增长──土地压力加大──围湖垦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洪水灾害”的关系链。

直观地展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重重矛盾(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酸雨等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发展”这个当代社会的主题下,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却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2.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突破60亿。

目前,尽管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人口总量还在持续增长。

人口问题的表现在不同国家是不同的。

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表现在增长过快(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技术进步、传统观念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少数发达国家人口问题表现在人口增长缓慢(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社会负担、整体竞争力下降)。

适度的人口增长才不会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等)3.资源出现短缺:自然资源指的是大自然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物质和能量。

它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水等)和非可再生资源(煤、石油、矿产资源等)。

为了生存与发展,人类不断的获取自然资源。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背诵提纲 复习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背诵提纲 复习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背诵提纲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1二战后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什么会议(协定)?2标志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是什么?3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4标志着冷战开始的是什么事件?5“非洲独立年”?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分别是什么事件?6 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的根本原因?7六七十年代亚洲发展较快的“四小龙”是?8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讨论亚非问题的国际会议?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地位?10“七十七国集团”成立目的?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的标志?12抗美援朝的军队名称,被称为什么?指挥官?战争性质?13“土改”的性质?意义14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什么?15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是什么事件?16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内容?意义?17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失误与挫折?出现的根本原因?18文革爆发的原因?时间?内容?对文革的态度?19人民的好战士,党的好干部?铁人分别指谁?20两弹元勋和航天之父分别之谁?两弹精神核心是指什么?2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地位及意义?最鲜明特点?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什么?22改革、开放首先开展的地点分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誉为?土地归公有还是私有?有什么作用?2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4 设立经济特区的城市有哪些?有什么作用?25“一国两制”由谁提出来?含义?主体是什么?26港、澳回归的意义?台湾不能统一的最大障碍?27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28新中国外交三原则?29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事件?。

30.70年代外交的三大成就?31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活动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是什么?32APEC会议的地位?2001年为何被称为“中国年”?33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地位和意义?34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和冷战终结的标志?35当今时代的主题?36影响和平的主要因素?37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38“南北问题”中的“南”“北”分别指什么?39南北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40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41总体小康的实现时间和状况?42全面小康的实现时间和内容?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1、PRED问题指的是什么?关系如何?2、PRED问题中关键?核心和实质?3、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的负面影响?4、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负面影响?5、正确的人口观?6、哪些资源是可再生?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7、“三废”污染主要指哪三废?8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危害?9、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10、我国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作用各是什么?11、我国的主要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表现?12、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13、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14、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15、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关键?16、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措施?17、我国制定环境污染的方针?18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工程?19、我国国策和战略有哪些?20、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1、人类争取人权的历史上的四个重大进步?2、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什么相结合?3、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4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是谁?他的著名演讲是什么?5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6人权的内涵是什么?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人权是什么?7、中国人权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的时期是?根本原因?8、中国的人权观?实现人权的前提是?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0、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11、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哪些职权?12、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审判机关?和最高检察机关?有哪些职权?与全国人大的关系?13、现任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分别是谁?14、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15、人民唯一有权参与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地方?16、合格的人大代表应具备的素质?17、政府权力来源?工作目的?18、我国公民民主政治权利有哪些?19、行使民主政治权利时有哪些渠道?20、民主制度中最大权威是什么?什么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21、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什么?22、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标志是什么?第四单元与经济成长、科技进步同行1“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分别指的是什么?2 市场调节资源的缺点?3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①计划手段(政府可以制订计划,指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

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 复习提纲

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 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四、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环境问题的恶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起步,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的具体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同:史前社会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农业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是气象灾害对农业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进入工业社会后,环境问题增加了新内容,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大量耗损和破坏,以及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形成的“三废”污染。

2、中国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3、环境问题的危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4、你如何理解“环境问题同时也是资源问题”?人们在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后,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塑料制品也消耗了大量资源。

因此,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5、白色垃圾的危害:白色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会污染环境、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6、环境问题是关乎全球的问题五、可持续发展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选择2、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3、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而提高人口素质,既是积极解决要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5、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提高人口质量和其它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社会九年级下册全套中考复习提纲资料知识点要点整理汇总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社会九年级下册全套中考复习提纲资料知识点要点整理汇总

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第1、 2 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201.苏维埃政权的成立1917 年 11 月 6 日晚,列宁到达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

11 月 7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获得成功。

b5E2RGbCAP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成功后,俄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入选为主席。

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获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出生。

十月革命的成功深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p1EanqFDPw202.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期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惹起人民民众特别是农民民众的不可以满,损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降落,社会不稳固。

DXDiTa9E3d特点:允很多种经济并存,鼎力发展商品经济。

内容:农业方面,用粮食税取代余粮采集制。

工业方面,除大工业仍由国家管理外,同意个人与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公司。

商业方面,取销生活必要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RTCrpUDGiT 作用(意义):促使了公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固了重生政权。

203.苏联的成立目的:充足利用各共和国的资源和稳固国防。

时间: 1922 年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结盟成立,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此后,苏联扩大到15 个加盟共和国。

5PCzVD7HxA204.斯大林模式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伍的状况下形成的。

形式(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系统。

形成标记: 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经过。

主要表现:经济方面,限制商品钱币关系,否定市场的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

政治方面,权益高度集中,忽略民主与法制观点建设。

jLBHrnAILg评论:(踊跃作用)在必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踊跃作用。

九下历史全册《知识提纲》

九下历史全册《知识提纲》

九下历史全册《知识提纲》知识提纲如下:
一、古印度与文明起源
1.远古印度文明:哈拉帕文明
2.古印度的阶级划分:种姓制度
3.阿利安人入侵与吠陀文献的出现
4.古印度的宗教: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
5.阿育王及其大帝国的建立
二、古印度政治与经济
1.古印度的国家制度:王国、共和国
2.古印度的农业与手工业
3.古印度的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
4.古印度的货币制度:储藏货币、铁钱
5.古印度的城市与居民生活
三、古印度的文学与艺术
1.印度古代文学:吠陀文献、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2.古印度的建筑:寺庙塔、印度教寺庙
3.古印度的绘画与雕塑:艾洪纳派与凯拉克派
四、古印度社会与文化
1.印度教的起源与特点:梵我一体、轮回转世、善恶报应
2.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天文学、医学
3.古印度的教育制度:婆罗门制度、庙宇教育
4.古印度的妇女地位与婚姻制度
五、古印度的衰落与外来统治
1.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
2.高昌王朝的建立及其对印度的统治
3.苏丹王朝及其对印度的统治
4.布哈拉王朝及其对印度的统治
六、古印度的遗产与影响
1.古印度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宗教、文学、艺术
2.古印度对中国的影响:佛教传入、印度数学传入
3.古印度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光明王朝、袁世凯访印
以上是九下历史全册《知识提纲》,涵盖了古印度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对古印度的发展与演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总结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总结提纲

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P89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参政的民主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民主的核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5、我国的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全国人大行使哪些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

7、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国家检察机关(或法律监督机关)例如:最高立法权——表决《反分裂国家法》;最高监督权——审议温家宝总理的报告;最高决定权——批准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表决举办长江三峡工程等;最高任免权——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等。

8、我国的权力机关和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人大产生、领导和监督其他机关;其他机关对人大负责和报告工作。

备注:人大——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其它各级人民政府)、审判机关(各级人民法院)、检察机关(各级人民检察机关)等。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称为司法机关。

9、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P89。

人民依法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

10、人大代表行使哪些职责?P91A、听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向有关政府机关反映情况;B、参与对国家和地方重大事项的决定;C、参与对行政机关等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D、参与选举任免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E、参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11、易混淆的知识点: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地方人大)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依法治国。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1. 青铜时代的中国
- 铜器的发展和应用
- 影响中国社会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
2. 希腊罗马古代文明
- 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
- 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 印度的起源和形成
- 和的兴起
- 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
1.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 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 文化和宗教的传播
- 各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
2. 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
- 马可波罗的探险和见闻
- 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衰落
- 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和影响
3. 地理发现和文化交融
-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 地理发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文化交融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三单元:欧洲的大革命和近代产业社会的兴起
1. 法国大革命
- 大革命的原因和过程
- 法国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2.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 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展
-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和变革
3. 近代产业社会的特征
-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 社会阶级和经济结构
- 城市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以上是《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的大致内容纲要,具体还需根据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充和调整。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单元教学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单元教学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提纲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一、巩固新生政权三、失误与挫折2、文化大革命四、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时间:1966年5月~76年10月 做法:破四旧、贴大字报、开批斗会 后果:民主法制遭到残踏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改革开放的年代第四课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一、“冷战”后的和平主题二、“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三、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不等价交换(见数字对比)殖民掠夺和统治 国内不稳定和战乱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 一道难解的题二、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古埃及的太阳神 —→崇拜 弋射收获图 —→顺从 长虹卧波 —→征服 高峡出平湖 —→改造 现代都市 —→协调1、人口增长的现状四、失去平衡的环境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 城市缺水 农民缺地 工业缺矿产 3、关注身边的资源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 人口警钟须长鸣二、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1、我国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量少分布不平衡 结构性短缺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2、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一、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应对资源危机三、重建我们的家园解决资源问题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重要措施开源 节流 调配立法:《土管法》、《森林法》、《草原法》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第一课人权的历程一、人权的足迹1、人类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3、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论:世界人权“路漫漫兮而修远兮”二、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1、克林德碑的故事: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2、百年奥运历程:人权的发展系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3、长江百年洪灾:只有新中国才能真正保障人权结论: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第二课人民当家作主二、 人民的公仆第三课在法治的国家中一、以法律为准绳3、做生活的主人:懂法、守法、用法二、我是中国公民1、中国公民的含义:具有中国国籍的人2、公民的特征:没有角色的差别二、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尊严1、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言论自由”的辨认(探究)第四单元 与经济成长、科技进步同行第一课置身于市场经济一、 “看不见的手”二、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三、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结论:“两只手”要结合第二课感受科技之光专题探究:改变世界的科学技术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4、知识经济的地位:决定国家或民族的强弱专题探究:跟随知识经济的脚步三、学习型社会专题探究:终身学习的选择第三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一、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二、伴随科技进步1、科技进步对世界观的影响:如电报。

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提纲

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提纲

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提纲一、秦朝的建立与统一1.秦国的崛起和秦始皇的统治–秦国的起源和发展–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2.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法律制度的规范和统一3.秦朝对外战争和对内统治–匈奴的威胁和抵御–长城的修筑和边防措施–儒家思想的禁锢和焚书坑儒二、汉朝的兴起和疆域扩张1.刘邦的起义和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汉朝政权的稳定与发展2.汉武帝的改革和疆域扩张–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改革措施–对南方少数民族的征服–对匈奴的战争和边境稳定3.汉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繁荣–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科技发展三、三国鼎立与统一的再次实现1.黄巾起义和东汉的衰落–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皇权的衰败和分封割据2.曹操的统一战争和魏国的建立–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魏国的政权稳定和统治措施3.刘备、孙权的抗争与三国鼎立–刘备的蜀国建立和统治政策–孙权的吴国建立和海上统治4.蜀、魏、吴三国的争斗与覆灭–各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斗争–曹丕的建立魏国和统一中国四、中古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传播1.五胡乱华和南北朝的分裂–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和统治–南北朝政权的更迭和纷争2.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文帝的统一战争和政策–隋朝政权的短暂而强大3.唐朝的兴起和盛世–李渊的起义和唐朝的建立–唐太宗的征服和治理政策–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对外交往五、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技发展1.宋朝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自治–宋朝政权的组织和运作–地方官员的选拔和监督2.宋朝的科技发展和经济繁荣–科举制度的实行和教育兴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商业繁荣3.宋朝对外战争和对内政策–北方辽、西夏的威胁和抵御–南方南宋的建立和统治政策六、元朝的兴起和统治政策1.成吉思汗的统一战争和建立大蒙古国–成吉思汗的征服和统治政策–大蒙古国的建立和分封制度2.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元世祖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建设–汉人地位的下降和民族政策3.元朝对外征战和对内统治–元朝的对外侵略和战争–统治政策的变化和社会动荡以上为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的提纲,分别涵盖了秦朝、汉朝、三国时期、中古时期、宋朝和元朝等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新生政权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各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和平解放。

经济: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军事:抗美援朝——1950年6月,为了保家卫国。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 月19日夜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

——1953年
克拉克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替了《共同纲领》,成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从1953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 年底,“三大工程”相继竣工。

(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
1956年7月,从总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又急于求成。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启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6年,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开始。

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76年,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影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民主法治被严重践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启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迅速改变着中国农村的面貌。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温州)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三条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并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础。

1971年:乒乓外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建交公报》声明。

(中美外交政策的改变)
1971年10月,第26 届联合国大会作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使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新航路开辟——原本相互隔绝的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进程中,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将发展中国家置于不利地位。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使得发达国家财富不断积累,一些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南北差距继续扩大。

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联合国”——中国于2001年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世界多极化:二战后,美苏争霸,世界进入两极格局下的冷战时期。

多极化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联合国: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及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通过联合国,中国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承担共同的国际责任,发挥了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作用。

和平与发展:军备竞赛、军事入侵、种族冲突以及边界纠纷——传统安全问题。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武器扩散、跨国犯罪——非传统安全问题
原因: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高速发展
中国应该这么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秩序。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我国人口:①人口数量大(计划生育)②人口文化素质整体上比较低(科教兴国)
③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完善社保,大力发展经济)
方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计划生育: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人口对资源,教育,就业,医疗条件等的适应性。

我国的资源发布特点:自然资源的空间是分布不平衡的。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


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合理开发与调配——“开源”与“节流”
合理开发与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输”
“开源”:增加自然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

节流:节水、节能————重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开源与节流关键在于:科学技术。

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环境污染问题(废气、废水及固体废气物)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社会安定。

基本国策————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因地制宜的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并治理环境污染。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PRED问题: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人类要生存就要向自然界不断索取资源,还要不断排放废弃物。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就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而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反过来又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

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