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现代汉语逻辑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逻辑结构语义化:
中国现代汉语语法以语义(意义)为核心,语言的各类形式主要由其不同的意义决定,因此中国现代汉语的核心是“逻辑结构语义化”,它把本体、词语、词组及句子一个个抽
象出来,各个词语之间以及句子内部以逻辑关系链接起来,把句子里的结构逻辑情况阐述
出来,使句子的结构逻辑具有清晰表达和易于理解的特点。

二、谓语结构形态化:
在现代汉语中,由于重点改变了词汇语义,增加了以动词为主体的语素结构,从而使“谓语结构形态化”得到了特殊的发展。

谓语结构提供了一个对动词功能进行句法表示的
平台,可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动词的语义,简化句法结构的表达,并使句子的表达精
巧而准确。

非结构性答语形式化指的是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以“不”、“也”、“没有”等副词
等开头的简单答语形式,这类答语形式由于特殊的语义特性,使得“不”、“也”、“没有”等担任“结构性”答语的功用,可以起到完成句子句法功能的作用。

四、简单句表达复杂句法
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句法结构的变化,复杂句法得到了发展,复杂句法可以通过简单
句的方式表达,使句子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简洁性和明确性,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五、时序化
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动词语义的变化,动词形式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时序化”的句
法现象,即是指由于某些动词的时序语义,会让句子形成“时序化”的样式,从而改变句
子的表达及表现的形式。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语义关系、谓语结构、
非结构性答语形式、简单句表达复杂句法以及时序化这五个方面,使句法表达更加准确明了,尤其是てん使用更加规范和简单。

初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解系列——不合逻辑

初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解系列——不合逻辑

初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解系列——不合逻辑不合逻辑一阵秋雨一场寒,今年的秋天来的似乎比以往更早一些。

在这绵绵的秋雨中,让我们品一壶清茶,一起来收看今天的初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解系列微课——不合逻辑。

首先来看这样一个句子:我生在金华,长在金华,尖峰山对我并不陌生。

这句话在语法方面没有问题,但是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合常理的。

依据句中意思本句应该改为:“我生在金华,长在金华,我对尖峰山并不陌生。

〞这个句子在语法上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表示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不符合生活逻辑,为逻辑错误类语病。

那么不合逻辑有哪几种种类呢?首先看到这个句子: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停了下来。

显然渐渐和突然是互为矛盾的一组词,他们彼此冲突。

像这样的矛盾还包含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

这种不合逻辑的类型称之为自相矛盾。

再看到这个句子:游泳券分为一般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

“参观券〞不属“游泳券〞,不能与“一般票〞等并列。

相互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

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

这种不合逻辑的类型称之为概念并列不当。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

这种不合逻辑的类型称之为主客颠倒。

接下来来看这个句子: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本句有三重否认,全句表述的是否认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不适当的否认会改变句子的原意。

这种不合逻辑的类型称之为否认不当。

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

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好大学并非主观态度能决定的,它可能还受到客观条件、机遇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等,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

这种不合逻辑的类型称之为不合事理。

不合逻辑语病在一般生活中非常常见,如何推断一个句子有不合逻辑语病呢?有以下几个技巧。

现代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往往遇到这样一些语言现象:乍看,似乎不合逻辑或语法不通,但已约定俗成,习以为常,谁也不会曲解。

一般语法书上称之为语言习惯,现行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也说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结果在学生中间产生了一些副作用:部分学生划不清语言习惯和病句的界限,或错将病句当做语言习惯而放过,或误把语言习惯当病句来修改,使人啼笑皆非。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应该明确现代汉语中的这些特殊语法现象,取消语言习惯这个编制,使其归口。

事实上,语法(即语言规律)是从人们的语言中总结出来的,哪有人们的习惯语言不合语法、无法解释之理?现就常见的所谓语言习惯归纳如下:一、词类活用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演化而来,自然留有不少古代汉语的遗传因素。

在现代汉语中,不仅保留了相当数量的成语和语言词汇,同时也保留了许多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

例①,王胡在祠堂前面晒太阳。

例②,这口锅能吃五十人。

例①中晒太阳的晒属动词使动用法,意即让太阳晒,使太阳晒,而不是把太阳晒晒。

太阳是施事宾语,而不是受事宾语。

例②中的吃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全句的意思是,这口锅所做的饭够五十个人吃一顿,而不是说这口锅能把五十个人吃掉。

另外,如,看医生的看,娶儿媳妇的娶,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即让医生看(病)而不是看望医生,给儿子娶(媳妇)而不是把儿子娶走。

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不乏其例,如,《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中的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史记信陵君列传》中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候生,其中的朝和从都是这种用法。

还有名词用如动词的情况,如,原来说这是一点小意思,现在演化出意思一点、意思意思的说法,这在古代汉语中更是屡见不鲜了。

二、特殊句式例③,王老大买了四十个肉夹馍。

其中肉夹馍是偏正短语,肉夹是馍的定语,肉夹中的肉又属宾语前置。

肉夹馍实为夹肉馍,即中间夹有肉的馍。

为了突出肉,才把它提到动词夹的前面。

与《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之肉用法相同。

现代汉语知识在中学语文中的作用

现代汉语知识在中学语文中的作用

现代汉语知识在中学语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现代汉语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自身的语
言表达能力,更好地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2. 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汉语知识的学习有助于
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主题和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3. 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的学习可以
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从而提升写作水平,写
出更加规范、准确、有深度的文章。

4.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现代汉语知识是中学语文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对其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
括语言运用、文化内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素养。

5. 辅助其他学科学习:现代汉语知识不仅对语文学科有
重要作用,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历史、政治等学科中,学生需要运用语言理解能力来分析材料
和问题;在英语等外语学习中,现代汉语知识也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语言对比和应用能力。

总之,现代汉语知识在中学语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等能力,培养学生的
语文素养,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现代
汉语知识的教学和学习。

中学语文中的现代汉语

中学语文中的现代汉语

中学语文中的现代汉语在当今社会中,现代汉语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媒介。

因此,中学语文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重要场所。

本文就从现代汉语的定义、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学语文中的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的定义现代汉语是中国大陆通行的汉语。

它是普通话使用者所采用的语言形式,主要是由方言汇编而成,具有较高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现代汉语是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出来的,与传统文言文区别很大,语言风格活泼自然,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二、现代汉语的语法现代汉语的语法相较于传统文言文,更加简单、直接、自然。

句子的成分不像古代汉语那样划分那么严格,语言的运用也更加随意,更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同样的,现代汉语也有一些常见的语法特征,我们可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学习。

1. 词序自由现代汉语中,由于没有像古代汉语那样进行音律、平仄的押韵,因此词序是比较自由的。

在一些表达方式上,可以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2. 名词之间通常不加冠词汉语是一种没有冠词的语言,这意味着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之间通常不需要加上a、an、the等冠词。

这种语法特征使得汉语中的名词性质能够更好地表达和体现。

3. 没有单复数现代汉语中没有像英语中那样的单数和复数形式。

如果需要表达一个单数的数量,可以通过量词的形式进行表达。

例如:一个苹果、两个苹果等。

三、现代汉语的语用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交际中涉及到的话语行为和交际意图的学科。

在现代汉语的学习中,语用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1. 礼貌用语汉语文化历史悠久,对于礼仪、礼节有着非常重视的传统。

在现代汉语中,不同场合和不同社交关系下的交际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需要教授学生不同场合下的语言表达方式。

2. 感情色彩现代汉语的语言表达,经常涉及到很多情感色彩。

因此,语文教学也应当关注情感文字的学习,以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汉语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现代汉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语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并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中学语文现代汉语句法

中学语文现代汉语句法

现代汉语句法句子分类句从语气上分陈述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疑问句: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情绪去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祈使句:不准任意离开考场!感叹句:多么远大的理想啊!从结构上分单句一般单句单句成份基本成份主要成份:主语(双谓语)谓语连带成份:宾语补充成份:补语修饰成份:定语状语特殊成份复指成份:重迭复指称代复指总分复指独立成份:呼语感叹应对语插语单句种类主谓句:我来了。

省略句:有谁来看他(她)呢?独词句:再见!无主句: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复杂单句连动式:我扛着锄头下地兼语式:营长派他担任通讯工作。

复句联合复句并列关系:一般不用关联词语,有时用:边……边,又……又,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

连贯关系:靠分的句次序或用“又、就、便、等”连接。

递进关系:不但(不仅、不只)……而且(并且、也、还),况且、不但……甚至……选择关系: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是……还是。

偏正复句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固然)……但是(但、却),不过、只是、可是、尽管…却…假设关系:如果…就,假使(假如、假若、倘若)……那么(就),即使……也。

条件关系:只有……才,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只要……就。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让步关系:即使、就算、纵然、哪怕、和也、还等。

取舍关系: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紧缩形式紧缩句扩展形式多重复句怎样分析句子方法具体说明用压缩法找主谓去掉枝叶找骨干的方法,如“周总理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坚持毛主席的正确路线,批判机会主义路线,不懈地斗争到生命最后一息。

”周总理(主语)→斗争(谓语)根据图表法确定各种成份现代汉语的句式一般如图: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状语→补语。

由表可见:主语在句子前一部分,谓语在句子中间部分,宾语在句子后尾声部分。

定语有两个位置:一个是主语前,一个是宾语前。

汉语条件复句的逻辑语义分析

汉语条件复句的逻辑语义分析
作 出 正 确 的 判 断 。下 面 我 们 以有 代 表 性 的 《 语 大 词 典 》 汉 条 件 ”和 “ 有 ”表 “ 一 条件 ”的 工 具 书进 行 分 析 。 只 唯 ( ) 《 一 汉语 大 词 典 》 去请 , 他 也 许 肯 来 ” 。 这 样 就 可 以 解 决 这 种 既 可 以用 “ 只
在 自然语言的语法 中,根据一个句子 前后 的语义关 系来选 的前 提 是 “ 了你之 外 ,别人 去 请 ,他 是 不会 来 的 ”; 除 择 用 什 么 样 的关 联 词 区 别 开 来 , 只有 在 这 个 基 础 上 , 才 能 “ 要 你 去 请 , 他 就 肯 来 ” 的 前 提 是 “ 了 你 之 外 , 别 人 只 除
要 条 件 ,又 可 表 充 分 且 必 要 条 件 ,这 从 上 表 列 的 工 具 书 也 ( )充 分 必 要 条件 假 言 命 题 三 可 看 出来 。 前件 与后件之 间具有 既充分 又必要 的关系 ,即 “ 真 Q P
可是 ,从纯 逻 辑 角度 看 ,大 多数 逻辑 著 作 认 为 “ 重 只

_c
2 i Ol 0】 .

语 言 应 用研 究
有 … … 才 … … ” 只 是 表 示 必 要 条 件 关 系 的 假 言 判 断 联 结 释 这 类 问题 的 。 我 们 认 为 ,可 以从 命 题 的 大 前 提 来 看 这 个
词 。 “ 有 … … 才 …… ”到 底 是 表 示 什 么 假 言 判 断 关 系 的 问题 。例 ( )和 例 ( )之 所 以可 以用 不 同 的 联 结 词 ,是 只 8 9 联 结 词 ? 我 们 认 为 ,要 把 表 示 纯 逻 辑 语 义 关 系 的联 结 词 与 因 为 它 们 有 不 同 的 前 提 。 “ 有 你 去 请 , 他 才 肯 来 。 ” 只

现代汉语“把”字句的逻辑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把”字句的逻辑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把”字句的逻辑语义分析“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又常用的句式。

现代汉语中典型的“把”字句由四段构成,形成“A+把+B+C+D”的基本结构。

其中,A、B表示“把”字句涉及的对象段,C表示“把”字句的动作段,D表示“把”字句的结果段。

本文从大量的语言事实出发,着重探讨了现代汉语“把”字句复杂的句法结构、丰富的语义内涵,在此基础上,运用逻辑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把”字句丰富的语义内涵作了形式化的描写与分析。

具体来说,本文包括以下六章:第一章绪论。

本章从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目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语料来源这几个方面对本文的研究价值、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做了一个梳理。

第二章分析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句法结构。

本章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了“把”字句整体的结构特征和各部分的结构形式,整理出了一般“把”字句和特殊“把”字句整体的语表结构特征,归纳出了“把”字句A、B、C、D四段的结构形式。

第三章探究现代汉语“把”字句的语义内涵。

本章在细致剖析“把”字句各部分语义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把”字句整体的句式意义。

对语义内涵的剖析又分别从各组成部分的语义特征,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C段、D段的语义指向三个方面进行。

其中,我们着重分析了C 段和D段的语义指向,因为“把”字句丰富的语义内涵多源自C段、D段不同的语义指向,这也将影响后面章节的逻辑语义分析。

第四章和第五章对现代汉语“把”字句进行逻辑语义分析,这两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

在这两章中,我们尝试运用逻辑语义学中的谓词逻辑法,首先对“把”进行了逻辑语义处理,然后再对“处置义把字句”和“致使义把字句”丰富的语义内涵进行了形式化的描写与分析,最后通过对歧义“把”字句不同的语义内涵进行逻辑语义分析,帮助计算机有效地识别和理解“把”字句中的歧义。

第六章结语。

本章首先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然后提出了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后续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文在归纳、整理、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既期望完善现代汉语“把”字句的本体研究,同时又尝试从新的研究视角出发,运用逻辑语义学的相关知识,着重探讨“把”字句丰富的语义内涵。

语文学习中的逻辑运用(含参考答案)

语文学习中的逻辑运用(含参考答案)

反对关系 3、你不革命,你就是反革命。
4、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
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西边 的墙壁上。
包 含 关 系
逻辑中的概念
概念和词语的关系
不是一一对应。 ①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 “父亲”: “老子”“爹”“爸 爸”“家父”等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 甚至“老爷子”“老头子”等在特定 的场合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
逻辑中的概念
词语辨析
1、总不注意保护视力, 小小年纪就成了 深度近视。 (以致 /以至) 2、那两年他在广州 。(做客/ 作客 ) 3、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 成一个阔 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化妆/化装 ) 4、由于他多次________劳动纪律,最近受到 了公司的警告处分。(违反/违犯)
• 1、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 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以至: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 • 2、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作客:寄居在别处。 • 3、化妆:在自己形象的基础上变得更漂亮的方式。 化装:将自己形象化妆成为另一形象,是伪装的 一种方式。 • 4、违反:是不符合的意思 。 违犯:就是违背和触犯(国法、法律、规定)的 意思,相比之下,“违犯”比“违反”严重得多。
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词语 是概念的表现形式。词语运用得 贴切、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概念 的表达是否明确的问题。
逻辑中的概念
以下句子用词不当或词语搭配不 当,导致概念不明确的逻辑错误, 请改正。 模范。 1、班长工作很 积极 灯光闪耀。 2、一盏盏 明灯 速度跑到了终点。 3、运动员以惊人的 迅速 4、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良好而又 深 的。 厚 刻
(2)据说有一次,邻人偷了华盛顿家里的一匹马。华盛顿同 一位警官到邻人的农场里去讨索,但那人拒绝归还,并声 称那是他自己的马。华盛顿用双手蒙住马的两眼,对邻人 说:“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请你告诉我们,马的哪只 眼睛是瞎的?” “右眼。” 华盛顿放开蒙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不瞎。 “我说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邻人急着争辩说。 华盛顿放开蒙左眼的手,马的左眼也不瞎。 “我又说错了……”邻人还想狡辩。 “是的,你错了,”警官说,“证明这马不是你的,立即 把马交还给华盛顿先生吧!”

《鱼我所欲也》的逻辑推理

《鱼我所欲也》的逻辑推理

《鱼我所欲也》的逻辑推理《鱼我所欲也》一文,准确地运用了类比推理来确立部心论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义,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段话,用现代汉语来说,确实是:“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喜爱的,假如这两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舍弃鱼而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假如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择正义了。

”所谓类比推理,是依照两类(或两个)对象在某些本质属性上的相同,而推断出它们的在别的属性上也可能是相同的。

这不是比喻,而是一种逻辑现象,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如文章所说的甲类对象──“鱼、熊掌”,和乙类对象──“生、义”,都有相同的属性──为“我所欲”;因此,鱼与熊掌在价值上有差异,生与义也同样有差异。

在显现“二者不可得兼”的限制时,要鱼就不能要熊掌,要生就不能要义。

由甲类对象显现的“舍鱼而取熊掌”,推导出乙类对象也会显现“舍生取义”的结论。

在那个地点作者省去了什么缘故要“舍鱼而取熊掌”的阐述,因为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熊掌是不易得到的珍品,价值比鱼高得多。

因此,在“舍生取义的结论中,作者暗示人们:“义”重于“生”,有意不加交代,留待后文作重点论述。

类比推理由于推理的依照还不充分,其结论是或然性的,只能够提供“假说”,使人们获得新发觉,必须通过论证或验证,而后才能成为确实的知识或真是。

因此人者在那个地点用类比推理只提出自己的论点,而且能收到由浅入深的成效,省去许多笔墨,使文字专门洗炼,也易于为人们同意。

再者,文章制造性地运用选取言推理进行正面论证。

“舍生取义”这一论点是否正确,取决于“义”是否重于“生”。

因此文章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用白话文说,确实是“生命自然是我喜爱的,可我所喜爱的还有那胜过生命的东西,因此我不作敬且偷生的事。

”这是一个省略了小前提的不相容的选言推理,属于确信否定式。

现代汉语语序

现代汉语语序

现代汉语语序摘要:一、现代汉语语序的概念二、现代汉语语序的分类1.主谓宾语序2.谓宾主语序3.主谓谓宾语序4.宾主谓语序三、现代汉语语序的特点1.表达清晰2.符合逻辑3.灵活多变四、现代汉语语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正文:现代汉语作为一种汉藏语系的语言,其语序在表达和交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语序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进行详细阐述。

一、现代汉语语序的概念现代汉语语序是指在句子中,词语排列的顺序。

这种顺序直接影响到句子的表达效果和理解程度。

二、现代汉语语序的分类现代汉语语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1.主谓宾语序:这是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语序,如“我喜欢读书”。

在这种语序中,主语在前面,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面。

2.谓宾主语序:这种语序中,谓语出现在前面,主语出现在后面,如“吃饭了”。

3.主谓谓宾语序:在这种语序中,主语和谓语出现在前面,宾语出现在后面,如“我知道这个消息”。

4.宾主谓语序:这种语序中,宾语出现在前面,主语和谓语出现在后面,如“这本书我买了”。

三、现代汉语语序的特点现代汉语语序具有以下特点:1.表达清晰:无论哪种语序,都能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义,使信息传递更加明确。

2.符合逻辑:现代汉语语序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如时间、空间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句子。

3.灵活多变:现代汉语语序可以根据语境和表达需要进行调整,从而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

四、现代汉语语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现代汉语语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便于理解和记忆:由于现代汉语语序符合人类的认知习惯,因此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2.有利于沟通交流:现代汉语语序简洁明了,有助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沟通。

3.丰富的表现力:现代汉语语序的灵活多变,为表达思想、情感提供了多种可能,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语序在表达和交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汉语选择复句的逻辑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选择复句的逻辑语义分析

2021年第06期51文学研究现代汉语选择复句的逻辑语义分析文健从语言层面来看,现代汉语中的选言命题是由选择复句构成的。

但从逻辑层面来看,不同的选择复句具有不同的逻辑性质,因此选择复句和选言命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系,不能说选言命题都是由选择复句来充当,也不能说选择复句就一定表达选言命题。

一、现代汉语选择复句的语法分析分句之间具有选择关系的复句称为选择复句,选择复句从语法上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未定选择复句。

这类选择复句仅仅给出了选项,但并未给出取舍。

第二,已定选择复句。

这类选择复句不仅给出了选项,而且同时给出了最终的取舍。

例如:(1)我要么周一来,要么周二来。

(2)我宁可周一来,也不周二来。

例(1)的句子给出了选项,即“要么周一来”、“要么周二来”,但未说明究竟是哪一天来,因此属于未定选择复句。

例(2)的句子不仅给出了选项,即“要么周一来”、“要么周二来”,并且同时给出了最终的取舍,即“周一来,周二不来”,因此属于已定选择复句。

按照复句的意义类型划分,现代汉语的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选择复句属于联合复句的范畴,因此从语法上来看,选择复句句内各分句之间的意义是平等的。

但从逻辑的角度来看,选择复句句内各分句之间的意义存在着两种逻辑语义关系,因此,选择复句在语法上分出的两种类型,在逻辑上构成两类不同的思维形式,它们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二、现代汉语选择复句的逻辑语义分析2.1句子、命题和推理命题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在语言层面上表现为句子。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推出一个新的命题的思维形式。

从语言层面来看,推理是由多个句子组成的。

例如:(3)我们班的同学都来自北方。

周磊是我们班的同学。

(4)我们班的同学都来自北方,周磊是我们班的同学,所以周磊来自北方。

例(3)的两个句子分别是两个直言命题。

句子1断定了“我们班的同学都是来自北方”,句子2断定了“周磊是我们班的同学”。

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技巧

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技巧

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技巧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同时也是一门古老而庞大的语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厚的底蕴。

而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技巧的学习,则是探究汉语更深层次表达风格的关键之一。

一、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现代汉语的语法是基于古代汉语语法演变而来的,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

现代汉语具有主谓宾的基本句式结构,同时还包含了形容词、副词等词类。

除此之外,现代汉语的语法还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简洁明了: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词序基本上是固定的。

这使得汉语表达更加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2. 连词灵活:现代汉语中的连词较多,包括但不限于“和”、“或”、“而”、“虽然”等。

这些连词的运用灵活多样,可以用来连接主谓、并列句子、表达逻辑关系等。

3. 虚词使用丰富: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虚词,如助词、介词等。

这些词语的使用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语言信息,增加语言的表达力。

二、现代汉语修辞技巧修辞是指通过修饰语言表达的方式,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现代汉语的修辞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比喻:比喻是一种运用直观的形象来描述抽象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使作文更具感染力,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想象力。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一般温暖”。

2. 夸张:夸张是为了夸大事物的某种特征或者情感效果,以增强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夸张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让读者更深地感受到文本所要传递的信息。

例如,“她终于背起了一座难以承受之重”。

3. 对比: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突出某种特征或者表达作者的观点。

对比不仅可以增加作文的逻辑性和说服力,还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春天的清晨,花开得婉约而柔美,而冬天的寒夜,则是冰冷而寂寞”。

4. 修辞格的使用:现代汉语还有一些固定的修辞格,如排比、对偶、倒装等。

这些修辞格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工整和响亮,增加语言的美感。

《逻辑的力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逻辑的力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甲:你在提意见的时候容易情绪激动,希望今后注意。 乙:难道我连给别人提意见的权利也没有了?6、爸爸:怎么这么迟回家? 儿子:你怎么老是挑我的毛病呀。7、一位男孩发微信给女朋友:我爱你爱得如此之深,以致甘愿为你赴汤蹈火。星期六若不下雨,我一定来。8、历史老师:你是怎样认识孙中山的 学生:我根本不认识孙中山。9、某电影台词:兔兔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兔兔。
“你不会放了我”
国王要么放了犯人,要么不放。如果不放,犯人就讲对了,那么按约定,国王只能放了他。也就是说不放会导致国王的自相矛盾,如果他信守承诺的话,就必须放人。
例如: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
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质。”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 ?”年轻人哑口无言。
a、b全异 a+b=C矛盾关系 对立无中
a、b 全异 a+b<c反对关系 对立有中
说说下列句子的毛病,并修改
1.他的家乡是江苏南京人。2.公园里的松柏、桃花等树木枝繁叶茂。3.图书角里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4.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5.人类的骨骼如同一个框架,保护着心脏、肺、内脏等器官。6.醉驾司机主要是高学历者、中等收入人群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人员。
“低头走路”“抬头走路”的“路”是指现实生活中的道路,“上坡路”“下坡路”的“路”是国家的发展之路,这两个路不是一个概念,周恩来总理的话虽违背了同一律,但堪称语言艺术,有力地还击了对方的挑衅。
4.齐高帝尝与王僧虔赌书,毕,问曰:“谁为第一?” 曰:“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
齐高帝的意思是自己与王僧虔相比谁是第一,但王僧虔故意曲解,把人分成两类,让齐高帝和自己都得了第一,既保全了皇帝的颜面,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没有违背自己眼中的事实,不因为对方高高在上就阿谀逢迎,也没有为了无关体统的事就冒上犯颜,体现了较高的语言艺术。

部编版 高中语文高二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语文课件

部编版 高中语文高二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语文课件

(1)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 性质命题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命题为结论 的间接推理。这个定义注意三点:一,三段论 全由性质命题组成;二,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 共同项(相同的概念);三,三段论是间接推 理,因为它的前提由两个命题组成。
例如: 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大前提) 抢劫是犯罪行为 ,(小前提) 所以,抢劫是违法行为。(结论)
1、概念 2、命题 3、推理 4、逻辑规律
1、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 围的思维形式。属性包括本质属性和非本 质属性。所谓本质属性,是决定该对象之 所以成为该对象并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 所谓非本质属性,是该对象所具有的不起 决定意义的属性。
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 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指概 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
律 三个方面“同一”思维过程。
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基本错误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 念、命题的内容不确定。具体表现为:偷换概念或混淆 概念、偷换论题或混淆论题(或转移论题)。
例如:一旅行者又饥又渴,来到一酒店。他问:“老 板,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给我来 两份。”“好。”“老板,我感到渴比饿更厉害。可 用两份面包换十先令一份的啤酒吗?”“当然可以。” 于是他喝完酒就走了。老板急忙叫住他:“你还没付 钱呢?”“我不是用面包换的酒吗?”“可你面包未 付钱啊。”“我没吃你的面包,为何要付钱 呢?”“是啊,可是……”老板一时找不出问题出在哪 里,只好让他走了。大家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呢?
3、推理
推理的定义和构成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一个 新命题的思维形式。推理由前提、结论、 推理联项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前提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已知命题; 结论是根据已知命题所推出的新命题;推 理联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结项, 是推理的逻辑常项。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逻辑)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逻辑)
经研究决定将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 分析:“将”“了”时态矛盾。 小结:指语句陈述的事情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
定义:是由已知的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 举例:只有肥料足,菜才长得好。
推理与复句 推理往往要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复句是推理的语言形式,推理是复句的思想内容。
举例:
1.鲁班抓茅草破手而发明锯子。
鲁班的类比推理:有一排尖刺的茅草会划破手,有一排尖刺的铁条
就会划破木料。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阳光:紫外线
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 D.微波炉:微波
充分条件
定义:只要有条件A,就能得出结果B,那么A就是B的充分条件。
常用关联词:
如果…,那么…; 只要…,就…
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抓不抓”是“肯定否定”两面,而“是关系到……的大事”
则是一面,可在“事业”后加上“是否”。)
对点训练
①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 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③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④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
必要条件
定义:只有条件B,才会出现结果A,那么A就是B的必要条件。 常用关联词: 只有……,才…… 例句: 只有熟悉会计业务,才是一个好的会计师。 诠释:必要条件是指某个结论必须要有这个条件,没有就不行,即如果无 A必无B;有A,可能有B,也可能没有B。 好会计师必须熟悉会计业务。不熟悉会计业务,就一定不是好会计师。 而熟悉会计业务,可能好会计师,也可能不是,因为好的会计师还需要 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逻辑的力量》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逻辑的力量》教案
下面,我们来谈谈逻辑的基本概念,因为这些基本概念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会不断出现。厘清这些概念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环节三:理解逻辑学基本概念,并对各概念间逻辑关系进行辨析。
下面,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三个基本概念:命题、推理、论证。
因为逻辑是研究推理的学科,推理是由一个个命题组成的,一系列的推理形成了论证。
(1)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术语是“命题”。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命题是有真假可言的,有肯定或者否定态度的判断性语句。而“推理”是将一组命题结合起来的过程。“论证”则是用某些理由支持某一结论的思维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下列几个句子,判断其中哪个句子属于命题。
1.鲸鱼是一种哺乳动物。
2.请你快一点。
3.哦,我的天啊!
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本单元的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呢?
(学生阅读本单元内容,并在学习任务单上作答)
明确:
我们先来关注三个动词:发现——运用——采用
从这三个动词来看,这是一个认识上由浅入深的过程。
我们再来观察三个名词性词组:逻辑谬误——推理形式——论证方法
学习过程中对“逻辑谬误”的辨识是基础,通过辨识逻辑谬误,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与方法;“推理形式”是逻辑的框架或者模式,相较于前者来说,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概括与总结;而“论证方法”意味着我们带着目的进行论证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在这一阶段,更强调多种推理过程的综合运用,这是知行合一的一段历程。
环节二:了解逻辑的发展历史及“逻辑”的定义,初步感受逻辑魅力。
(1)逻辑的发展历史:
世界逻辑的发展有三大源流:
古希腊的西方逻辑学
中国先秦的逻辑,以《墨经》为代表作;古印度作为佛教的发源地,在佛学研究中发展的逻辑学。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义中逗号、分号使用的逻辑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义中逗号、分号使用的逻辑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义中逗号、分号使用的逻辑问题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了《現代汉语词典》,并与时俱进,进行了多次修订。

无庸质疑,这部词典的作用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然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下面就最新修订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例,说说释义方面的一点瑕疵,以求释义的科学、规范。

《现代汉语词典》在同一义项中采用并列的词或短语来释义主要有两种情况:1.采用并列的词语进行释义。

这类并列的词语构成的义项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不能独立运用。

例如,在《现汉》中,“哀愁”释义为“悲哀忧愁”。

在“我心里突然产生一丝淡淡的哀愁。

”(刘亚洲《恩来》)中,哀愁指的是既悲哀又忧愁,而非仅指悲哀,或仅指忧愁。

这类释义还有下列形式:哀婉:悲伤而婉转。

安康:平安和健康。

爱重:喜爱,尊重。

对于这类释义,《现代汉语词典》在这些并列的各词语之间使用了“而、和、逗号和无标记形式”。

在这里,逗号的使用就有问题。

根据1995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逗号用于“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处”“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处”“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处”及“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

据此,这类释义中的逗号应改用顿号,因为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也可以在两个并列的词语之间使用“而”“和”或直接连缀在一起。

如“爱重”的释义项可改为“喜爱、尊重”“喜爱并且尊重”“喜爱和尊重”或“喜爱尊重”。

2.采用并列的词或短语来释义。

虽然并列在一起的词或短语只构成一个义项,但各个词或短语却可独立运用,即可分别释义。

例如:心性:性情;性格。

私第:私宅;私邸。

暗室:②指幽暗隐蔽的地方;没有人的地方。

(②指暗室的第二个义项)懊:烦恼;悔恨。

对于这类释义,《现代汉语词典》在这并列的各词或短语之间统一使用分号。

根据前面提到的标点符号使用的规定,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于“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专题06 不合逻辑(练习)-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病句专题(解析版)

专题06 不合逻辑(练习)-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病句专题(解析版)

专题06 不合逻辑定义:所谓的“逻辑”,根据《现代汉语汉语词典》解释一是思维的规律,二是客观的规律性,三是逻辑学。

这里指的显然是“客观的规律性”。

句子是否合乎逻辑,可以从概念的运用是否准确,判断的构成是否恰当,推理的方式是否合理等来分析。

但这样说太专业化,不易让我们接受。

语言中的“不合逻辑”现象指的就是句子内容不合事理、不合实际、不合客观规律的现象,以及句子表述不够严密、不合情理、自相矛盾的现象。

前者是由于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或不当而产生的内容上的毛病,后者则是由于语言表达不周密而产生的形式上的错误。

一、技法指导——“不合逻辑”类病句十大症状:(一)自相矛盾在同一句话中,前面已经说出了某个意思,后面又说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意思,前后句缺乏一定的照应,从而造成前后不一、互相矛盾的错误。

例如: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

【类题训练】修改下列病句:1.王强同学通过努力,基本上把不好的习惯克服干净了。

2.在宣传工作中,我亲眼看到劳动人民过去所受的痛苦。

3.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4.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

(二)不合事理整个句子意思的表达与客观现实或事理明显地相违背,给人以不真实、不可信的感觉,让人无法想象、无法感知、无法推断。

例如:1.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第1句的“风情”是不能“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的,明显地有悖事理。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指南针,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在航海事业中也很有实用的价值。

第2句按一般事理,首先是“在航海事业中很有实用的价值”,然后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这样才符合常理。

3.(2007年辽宁卷)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机、装卸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第3句中,翻斗车也能挖土?不合事理。

4.(2007年宁夏卷)为了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逻辑概念间关系概念间的关系含义举例图示相容关系同一关系(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但内涵却不完全相同。

(外延完全重合、内涵也完全一样,就不是全同关系,而是同一个概念,如“妈妈”和“母亲”)中国的首都北京(强调的是中国的强调的是“北京”政治中心)这个城市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

学生共青团员学生中有一部分人是团员团员中有一部分人是学生有一部分人不是团员有一部分人不是学生从属关系A属种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学生∩中学生)B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在另一个概念之中(中学生∪学生)A学生中学生B中学生学生AB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各是各的,没有重合的部分“鸟”“兽”,“正义”“非正义”,“教师”“学生矛盾关系两个概念有一个共同的属概念,两个概念的外延是排斥的,它们的外延加起来等于属概念的外延。

a社会主义国家b非社会主义国家c国家对立关系(反对关系)两个概念有一个共同的属概念,两个概念的外延是排斥的,它们的外延加起来小于属概念的外延。

a社会主义国家b资本主义国家c国家判断的构成一个完整的判断,一般由四部分组成,这就是主词(被判断的事物或属性,用S代表)、宾词(与被判断事物相联系的属性,用P代表)、系词(表示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关系)与量词(表示事物或属性的量)。

如:有些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

本判断主词为“国家”,宾词为“社会主义国家”、系词为“是”,量词为“有些”。

判断通式:S是P或S不是P,简化为S-P。

推理分类逻辑推理按前提数量直接推理从一个前提推出结论的推理形式。

间接推理从二个以上前提推出结论的推理。

按推理方向演绎推理由一般推知特殊或个别事物的推理,即三段论的推理形式。

归纳推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类比推理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表现为从一个对象向另一个的过渡。

附录:《概念间的关系》。

附录:概念间的关系《吕氏春秋·离俗》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晋交战时,一参战士兵失掉了一支戟、得到了一支矛。

他问过路人:“失戟得矛,可以回去吗?”过路人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失掉一件兵器又得到一件兵器,为什么不可以回去呢?”士兵心里不踏实,又去问叔无孙。

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失掉戟得到矛,怎能逃脱罪责呢?”士兵听了又返回战场继续打仗,最后战死疆场。

过路人和叔无孙的回答都有道理,但着眼点不同:过路人着眼于“同”,他看到戟和矛都属于兵器;而叔无孙着眼于“异”,他看到戟和矛各有各的外延,不能互相代替。

因而,这两人看问题都带有片面性。

实际上,戟和矛既有“同”的一面,即二者的外延都包含在“兵器”的外延之中,又有“异”的一面,即二者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

这个故事牵涉到概念间的关系问题。

那么,概念间有哪几种关系呢?根据两个概念的外延有无重合部分或重合部分的多少,概念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种:全同关系其特点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但内涵却不完全相同。

例如:“银川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这两个概念就是全同关系。

因为它们的外延完全重合,指的是同一个地方,但内涵不完全相同,前者强调的是名叫“银川”的这个城市,后者强调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政治中心。

又如:“规定国家根本制度的法律”和“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这两个概念也是全同关系。

它们指的是同一个事物——宪法,但内涵不完全一样,在“规定国家根本制度的法律”这个概念中,突出的是宪法在内容方面的特点,在“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这个概念中,突出的是宪法在法律效力方面的属性。

概念的全同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图中的a、b表示两个概念。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契诃夫写的《变色龙》中几个小段:“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了喊叫声。

……传来了狗的尖叫声。

奥楚蔑洛夫往那边一瞧,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场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往回瞧。

它身后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

他追它,身子向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

……奥楚蔑洛夫把身子微微向左一转,往人群那边走去。

在木柴场门口,他看见前面已经提到的那个敞开了坎肩前襟的人举起右手,把一根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那群人看。

在他那半醉的脸上好像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本身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个人是金饰匠赫留金。

闹出这场乱子的罪犯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毛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

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官长,我好好的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赫留金开口了,拿手罩在嘴上,咳嗽一下。

“我正在跟密特里·密特里奇谈木柴的事儿,忽然,这个贱畜生无缘无故把这个手指头咬了一口………………“这好象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

”这个短篇小说写于1884年。

在小说中,契诃夫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沙俄专制制度下的忠实奴才——巡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他那自相矛盾、庸俗可笑、奴颜婢膝、暴戾无耻的行径。

在语言的使用上,作者别具匠心。

这里,仅从巧妙地运用概念这一角度来分析。

在上面摘录的几个小段中,在描写“狗”的方面,作者用了好多语词来表达全同关系的概念。

如“该死的东西”、“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往回瞧”的狗、“坏蛋”、“闹出这场乱子的罪犯”、“前腿劈开,浑身发抖”的狗,“白毛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的狗、“这个贱畜牲”、“席加洛夫将军的狗”、“将军哥哥的狗”等。

这些概念指的是同一个事物,但内涵却不完全一样。

这样的表述,不仅在用词上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而且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这条狗的特点。

全同关系的概念和用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例如:“妈妈”、“母亲”,这两个语词不仅外延完全重合,而且内涵也完全一样。

它们是一个概念,只不过语词不同而已。

既然是一个概念,那就谈不到全同关系的问题了。

属种关系其特点是: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外延。

例如:“学生”和“中学生”就是属种关系。

“学生”这个概念的外延大,“中学生”这个概念的外延小,而且“学生”这个概念的外延包含了“中学生”这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文章开头故事中的那个过路人找到了戟和矛的属概念——兵器。

“兵器”和“戟、矛”的关系是属种关系。

概念间的属种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图中a表示外延大的概念,b表示外延小的概念,而且a包含了b。

请看一则《癞狗非狗》的故事:阿凡提干完了活,肚子饿了,就回家焖了一点抓饭。

阿凡提把抓饭盛到盘子里,就到外面去洗手。

回来时看见一只癞狗卧在门前啃骨头。

阿凡提疑心狗把他的抓饭动了:不吃吧,又饿得慌。

他自己决断不了,就去请教大毛拉。

阿凡提对大毛拉说:“请你给判断一下,这盘抓饭狗动了没有?还能不能吃?”大毛拉回答道:“按书上说,即使狗离40尺远,也会沾上狗的气味,这样的饭很不干净。

”阿凡提说:“大毛拉,这太不巧了,我把抓饭做好,本来要请你去一起吃的。

”一听这句话,大毛拉慌忙说:“等一等,你刚才说的是什么样的狗?让我再查查书!”阿凡提回答道:“是一只癞狗。

”大毛拉把书翻来翻去,忽然高兴地说:“好哇!原来你的抓饭还是非常干净的,因为书本上说的是‘狗’,而没有提到‘癞狗’呀!”很显然,“狗”和“癞狗”这两个概念是属种关系,“癞狗”当然也是“狗”,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大毛拉嘴馋,想分享阿凡提的抓饭,竟然不顾起码的逻辑常识,把“癞狗”排除在“狗”的外延之外,从而得出了“癞狗非狗”的荒唐结论。

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区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例如:“学生”相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属概念,但相对于“人”这个概念来说,它又是一个种概念。

“兵器”相对于“戟、矛”来说是属概念,但相对于“作战工具”来说,又成了种概念。

“狗”相对于“癞狗”来说是属概念,但相对于“动物”来说,又是一个种概念。

种属关系其特点是: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在另一个概念之中。

例如:“中学生”与“学生”这两个概念就是种属关系。

“中学生”这个概念外延小,“学生”这个概念外延大,而且“中学生”这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都包含在“学生”这个概念的外延之中。

“语文教材”和“教材”这两个概念也是种属关系。

概念间的种属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图中a表示外延小的概念,b表示外延大的概念,而且所有的a都包含在b 之中。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则笑话:鲁国有个名叫公孙绰的人,有一次对别人说:“我能起死人(即使死人复活)。

”在场的人听了感到非常惊奇,纷纷问他:“你有什么妙法?”他说:“我能治偏枯(即半身不遂病),若把治偏枯的药再加一倍,不就可以使全身不遂的死人起死回生吗?”话音刚落,在场的人都笑了。

在场的人为什么都笑了呢?因为这位公孙绰把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混为种属关系的概念。

“偏枯者”指的是患偏枯病的活人,它的外延包括在“活人”这个概念之中,是“活人”中的一部分。

“偏枯者”与“活人”是种属关系,但“偏枯者”与“死人”并非种属关系,而是全异关系。

即使公孙绰“把治偏枯的药再加一倍”,甚至几倍,用于治死人,那也不可能出现奇迹——“起死回生”的。

具有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的概念一般不能并列使用,如果并列使用,就会出现逻辑病句。

某报在《原始图腾和人形陶像令人惊异》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众多的动物雕刻中有龙、虎、猪、狗、鸡、鹅、鹰、鸟、蝉、昆虫、鱼等。

”在这里,作者把具有种属关系的“鹰”和“鸟”、“蝉”和“昆虫”放在一个句子里并列使用是不恰当的,应该把句中的“鸟”和“昆虫”删去。

有个人对排队过多的现象很有意见,发牢骚说:“一早起来,取奶要排队、买菜要排队、吃早点要排队、乘公共汽车要排队、买东西要排队、买报要排队,有时甚至上公共厕所也要排队。

”这个发牢骚的人把“买东西”和“买菜”、“买报”并列在一起使用是不恰当的,因为“买东西”既包括“买菜”,又包括“买报”,还包括购买其它各种物品。

“买东西”和“买菜”、“买报”是属种关系,不宜并列使用。

有的同学在说话和写文章中也出现类似上述的错误。

例如:(1)小叶抓紧课余时间阅读英国和欧洲文学。

(2)自从开展法制教育以后,我校再没有发生行凶、盗窃和用刀子捅人的事情。

(3)我校图书馆陈列的书大部分是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其他科普读物。

例(1)中的“英国文学”包括在“欧洲文学”之中,它们是种属关系。

如果要使用“欧洲文学”,就应该把“英国文学”删掉;如果要强调“英国文学”,可改写为“阅读欧洲文学,特别是英国文学”。

如果把这两个概念并列使用,会使人误解为“欧洲文学”不包括“英国文学”在内。

例(2)中的“行凶”和“用刀子捅人”是属种关系,不能这样并列使用,应该把“用刀子捅人”删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