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马哲必背20原理内容

马哲必背20原理内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1)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和方法都是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为中心展开的,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

(2)实践意义:○1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3既然物质的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

○4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尊重、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意义○1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进而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事物规律的客观性结合起来。

3.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质变的性质和方向;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而且它会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的思想体系。

____年,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总结,旨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准确把握其原理和核心价值观。

以下是对____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总结,共计____字。

第一部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存在决定意识存在,人类的社会形态和性质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辩证法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第二部分: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人的本质是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解放是通过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第三部分:社会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反映和表现,不同阶级之间存在意识形态斗争,通过阶级斗争达到社会的进步和革命的胜利。

第四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共产主义是最终的目标,是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

第五部分:实践和革命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唯一不同的地方,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反思和改变,才能不断推进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第六部分:民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民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

民主是人民的需求和权利被充分尊重和保障的体现,法治是通过法律来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民主和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七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当代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1、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2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 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1)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完整地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是恩格斯。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
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
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
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
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
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8.人的价值原理.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位卑未改忘忧国
你看待基层工作。

1.干部成长至关重要
2.了解群众必不可少
3.基层需要
环保问题
1.发展中的问题
2.科学、可持续、质量发展
3.严格科学治理
腐败问题
1.重要性亡党亡国
2.组织保证改革、事业需要
3.从严治党从严治吏
简政放权
1.历史的发展必须
2.激发市场活力,关注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
3.权力瘦身换取市场强身。

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哲学体系,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归纳总结。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因素,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客观能动性和无限性等特征。

物质是不可分割的,包括自然界的物质和人类社会的物质。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主张人的认识是能动的,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认识的形式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形象直观到抽象概括的过程。

认识要符合实际,即要以实践作基础,增进对世界的认识。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方法论。

辩证法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

历史辩证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相互联系的,历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发展。

四、阶级斗争的法则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历史的推动力量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由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过渡,是社会制度更替的历史规律。

五、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改造世界的动力。

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阶级斗争实践和科学实践。

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六、历史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历史发展有其总体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不可违抗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其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具有改造社会的能力。

七、阶级斗争的前进性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具有前进性和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追求建立无阶级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通过以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马哲十八个原理Word 文档

马哲十八个原理Word 文档

1、用所学的哲学原理或哲学方法,分析自己所遇到的或是所思考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8.人的价值原理。

1. 运用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说明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真理。

(1)真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对立统一,它们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辨证关系,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的一个环节。

(2)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为实践所证实的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绝对真理。

因此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相对真理,不能把它变成僵死的万古不变的教条,必须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发展。

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得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得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背诵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背诵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1。

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性质)(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切哲学)(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意识属性)(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2。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

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真正彻底的可知论(实践)5。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整理(哲学必背)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整理(哲学必背)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整理(哲学必背)一、辩证唯物论基本观点: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

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把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二者统一起来。

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另一方面,规律又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认识论的基本观点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地与劳动群众的实践相结合。

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作用。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 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特征:★★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辨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发展的观点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4、规律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5、对立统一的观点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世界的观念,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

它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结合了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总结而形成的一种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原则。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方式,它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核心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趋势发展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指导人们改造社会的理论武器。

最后,实践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核心原理。

实践原则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原则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原则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指导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世界的观念,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原则。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
运动总有物质载体
运动不能离开物质 载体单独存在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形式
运动主体
机械运动
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化学运动
原子、离子、原子团
生物运动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社会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唯心主义运动观 有无物质的运动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 的存在形式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
唯物主义世界观对 “物质”这个世界本原 的理解和说明。
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唯物主义: 把一种或几种有形物(水、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列宁主义
帝国主义 和无产阶级 革命时代的 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毛泽东思想
中国革命和 建设时期的马克 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邓小平理论
当代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
向去进行研究。
——张广厚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建义存 树,在
因,牛 而陷顿 在入晚 科神年 学学论 上唯证 再心上 无主帝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人生观
人们对人生 目的和意义的根 本看法和态度, 它是一定世界观 在人生问题上的 表现。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哲学切忌死记硬背
重思考、重体验、重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原理[浓缩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原理[浓缩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原理[浓缩版]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强调实践在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基础和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浓缩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原理,突出其核心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的认识源于实践活动。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主动地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人与世界的有机联系。

实践是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真理不是抽象的、固定的概念,而是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真理的标准是实践的效果和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否相符。

只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理论和观点才能被认为是真理。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动力源泉。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认识到现实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而通过实践来解决和改变现状。

实践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实践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实现自己价值的基本途径。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个人能力的最大化,并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实践是人的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

实践是科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科学的基础和验证。

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和实践的认可,才能被接受和确认为科学理论。

实践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和依据。

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它强调实践在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基础和关键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真理的标准、改造世界的动力、实现人的价值的途径和科学的基础。

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原理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①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②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

③哲学的主要派别2.马克思主义哲学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基本特征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1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①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要区别:唯物史观。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见课本5页) (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课本第7页)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特征:★★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厂①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彳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③哲学的主要派别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 )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 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 )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

匚(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仓U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见课本5页)(1 )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课本第7页)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特征:★★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二、物质与意识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的本质③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厂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yJ②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意识的起源、本质与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绝对,静止相对,他们相互包含。

(1)物质与运动:①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绝对运动VS相对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物质运动是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变化发展着的。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规律。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

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人的意识活动却受规律的支配。

(1)规律的特点: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课本21页)4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一(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三个决定性环节:生物刺激感应-> 动物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劳动促进人脑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3 )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计划性,主观创造性,生理机能调控。

(4)本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不能说意识是物质的东西,只能说意识依赖于物质,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和精神。

)(5)意识发挥的条件:①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②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③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有:对实践效能、实践效率和实践效果的评价。

)5.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见课本第23页)①定义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③科学态度与革命热情。

6.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物质统一性原理)★★★(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2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统一。

坚持辨证唯物反旧唯物7.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②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③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①世界的普遍联系②世界的永恒发展①对立统一规律②质量互变规律③否定之否定规律厂①现象与本质②形式与内容< 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性与偶然性J⑤可能性与偶然性(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联系与系统(见课本36页)(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是客观的普遍的。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片面的观点。

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其中最主要特征: 整体性』★★★2、事物的永恒发展。

【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1 )运动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即新陈代谢。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见课本37页)(发展的本质:创新):①新事物代表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辨证的否定过程③在社会领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②质量互变规律1③否定之否定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及其根本属性★★★矛盾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I)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是相对的;n)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其形式多种多样。

斗争性绝对。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I)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

| (见课本38页)n)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I)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n)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川)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平衡性和特殊性。

w)解决矛盾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具有特殊性:①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②矛盾双方同归于尽;③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以及创造出一种使矛盾双方可以长期共存的形式。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①区别:普遍(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②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普遍和特殊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飞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②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 2、质量互变规律^***(1)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质与量的统一”)①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②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

③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认识度要掌握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①其区别的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

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和量②其联系是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量变中渗透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中渗透量变,即在质变中包含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

(背熟)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并且引起新的量变。

(3)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定性分析VS定量分析)(见课本41页)▲ 3、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

(2)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

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