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讲解大全

合集下载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很多同学在复习高一数学时,因为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的效率不高。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1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u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1)观察法(2)配方法(3)代换法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2) 画法A、描点法:B、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1) 平移变换2) 伸缩变换3) 对称变换4.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5.映射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2集合(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2;(2)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的情况。

高一数学全部知识点

高一数学全部知识点

高一数学全部知识点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高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掌握好这一阶段的知识点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以下是高一数学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与函数概念1、集合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成的集体。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常见的集合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子集、真子集、相等。

集合的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和补集。

2、函数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设A、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

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

常见的函数类型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kx + b(k ≠ 0),其图象是一条直线。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ax²+ bx + c(a ≠ 0),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函数的单调性是指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递增还是递减。

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某个区间 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x₁,x₂,当 x₁< x₂时,都有 f(x₁) < f(x₂),那么就说函数 f(x)在区间 D 上是增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某个区间 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x₁,x₂,当x₁< x₂时,都有 f(x₁) > f(x₂),那么就说函数 f(x)在区间 D 上是减函数。

函数的奇偶性是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或关于 y 轴对称(偶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 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都有 f(x) =f(x),那么函数 f(x)就叫做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 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都有 f(x) = f(x),那么函数 f(x)就叫做偶函数。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部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部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部总结一、代数1.1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高一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形式为ax^2+bx+c=0的方程,其中a≠0。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因式分解、配方法、公式法等。

1.2 不等式高一数学的不等式内容主要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以及一元三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包括图像法、取值范围法、代数法等。

1.3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高一数学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涉及了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极值、单调性、解析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1.4 基本初等函数高一数学还包括了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5 绝对值函数绝对值函数也是高一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了绝对值函数的性质、图像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6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和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和圆也是高一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了直线的方程、性质、圆的方程、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7 数列数列也是高一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等的概念、性质、求和公式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8 集合与函数高一数学的内容还包括了集合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集合的关系和函数的概念、性质、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等内容。

1.9 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是高一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二项式的展开式、二项式系数、二项式定理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1.10 逻辑与命题关系逻辑与命题关系也是高一数学的一个知识点,主要包括了命题、充分必要条件、等价命题、逻辑联结词、命题公式等内容。

二、几何2.1 几何图形的性质高一数学的几何内容主要包括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包括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的基本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题。

2.2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高一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7篇)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7篇)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7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篇1立体几何初步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高一数学期中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期中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期中知识点总结一、代数与函数1.1 多项式多项式的定义:一类数学表达式,由常数和变量的乘积相加或相减而得。

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乘法法则。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将多项式表示成不可再分的乘积形式。

1.2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形如ax + b = 0的方程,其中a、b为已知常数且a ≠ 0。

一元二次方程:形如ax^2 + bx + c = 0的方程,其中a、b、c为已知常数且a ≠ 0。

线性不等式:形如ax + b > 0或ax + b < 0的不等式。

1.3 函数与图像函数的定义:映射关系,一个集合的每个元素与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一个元素相对应。

函数的性质:奇函数和偶函数、单调性、最大值与最小值、零点与图像在坐标轴上的交点等。

图像的平移、翻折、伸缩等变换。

二、平面几何2.1 直线与角直线与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条件、垂直线的判定条件、同位角、内错角等。

角的度量:角度的单位、同名弧、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

2.2 三角形三角形分类:按照边长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按照角度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边关系(三角不等式)等。

2.3 圆与圆周角圆的构造与性质:圆心角、弦长、弦心距、切线等。

弦的性质:弦切角、弦弦角、切线与切线的性质等。

2.4 向量向量的表示与性质:向量的定义、向量的运算(加法、数乘)、向量的模、方向角和坐标表示等。

三、立体几何3.1 空间几何基础知识空间中的点、线、面的定义与性质。

3.2 四面体四面体的分类:四棱锥、正四面体、斜四面体等。

四面体的性质:四面体的顶点、棱、面、高、体积、表面积等。

3.3 圆锥与圆柱圆锥的分类:直锥、斜锥等。

圆柱的分类:直柱、斜柱等。

圆锥和圆柱的性质:底面、侧面、轴线、母线、母线长、体积等。

3.4 球与球柱球的性质:球心、球面、直径、半径、切线等。

高一必修一数学全册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数学全册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数学全册知识点一、集合1. 集合的基本概念1.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2 集合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二、数字与代数1. 实数与数轴2.1 实数的概念及表示2.2 数轴的绘制与实数的表示2.3 实数的比较与加减法运算2.4 实数的乘除法运算及其性质2. 同底数幂与科学计数法2.1 指数与幂的概念2.2 同底数幂的乘除法运算2.3 科学计数法的表示与运算3. 整式的基本概念3.1 代数式与整式的定义3.2 项、次数及系数的概念3.3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3.4 整式的加减法运算4.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4.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基本性质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4.3 应用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5. 分式及其运算5.1 分式的定义及分式运算的基本性质5.2 分式的化简5.3 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三、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6.1 函数的定义及函数的表示方法6.2 函数的自变量、因变量与定义域、值域的关系2. 幂函数与分段函数6.2.1 幂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6.2.2 分段函数的定义及分段函数的画法3. 一次函数与斜率6.3.1 一次函数的定义及一次函数的性质6.3.2 斜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6.4.1 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6.4.2 二次函数的变换与最值四、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7.1.1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7.1.2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 三角函数图像的性质与变换7.2.1 三角函数图像的对称性与奇偶性7.2.2 三角函数图像的平移与伸缩7.2.3 三角函数图像的组合与分解3.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7.3.1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7.3.2 直角三角形的解题方法五、平面几何1. 直线与圆的性质8.1.1 直线的定义及其性质8.1.2 圆的定义及其性质2.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8.2.1 三角形分类及其特性8.2.2 三角形的成立条件3. 三角形的相似8.3.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条件 8.3.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4. 圆的切线与割线8.4.1 切线的定义及性质8.4.2 相交弦的性质及切割定理六、统计与概率1. 统计图与数据的分析9.1.1 统计图的绘制及其分析9.1.2 数据的分析与统计规律2. 事件的概率9.2.1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定义 9.2.2 事件的计算与概率的性质3. 排列与组合9.3.1 排列的定义及排列的计算 9.3.2 组合的定义及组合的计算。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如下:
1. 数列和数列的性质:
- 等差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性质
- 等比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
-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2. 平面坐标系与直线方程: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斜截式、截距式
- 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
3. 函数与方程式:
-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 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
- 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
- 指数与对数函数与方程
- 三角函数与方程
4. 数的性质与等式:
- 数的性质(整数、有理数、实数、虚数)
- 数的多项式运算
-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
- 绝对值与不等式
5. 几何向量:
- 向量的定义与性质
- 向量的加减运算
- 向量与点、线、平面的关系
6. 相交线与解析几何:
- 直线与圆的交点问题
- 二次曲线的方程
- 平面的方程与夹角问题
7. 空间几何:
-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 空间图形的投影问题
-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坐标计算
8. 概率与统计:
- 事件与概率
-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 统计与数据的分析方法
这只是高一数学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具体还需要根据学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来安排学习。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解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解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解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1.集合的有关概念:1) 集合的含义:一般的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也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是集合的一个元素。

2)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① 元素的确定性 ,如:世界上最高的山② 元素的互异性, 如:由HAPPY 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 ③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表示同一个集合 3) 集合的表示方法:① 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如:{我们班的全体学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② 描述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x 23|>-∈x R },{(x,y)|2x+3y=0,x R y R ∈∈,}③ Venn 图,例题:(集合的意义与表示方法)1.一直集合A={33,,222)1(++++a a a a } 若1A ∈,求实数a 的值2.试用列举法和描述法分别表示下列集合① 方程022=-x 所有实根组成的集合 ② 由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组成的集合*思考:能否用例举法表示不等式?37<-X作业:基础篇1,基础篇下列集合中,表示方程组的解集的是( )(A ) (B )(C )(D )2,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值加强篇1,集合A 的元素由0232=+-x kx 的解组成,其中,R k ∈若A 中的元素之多有一个,求k 的 值 2,若,求实数的值。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A BA AB B A B A B A B ⊄⊆,记作不包含,或者集合不包含于集合反之:集合是同一集合与)的一部分:(是)有两种可能(212“相等”关系:A=B (5》5,且5《5)实例:设 }1,1{},01|{2-==-=B x x A “两个集合表示的元素相通则集合相等”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② 真子集:如果A B A B ≠⊆,且那就是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或者B A )③ 如果A B ⊆,C B ⊆,那么C A ⊆ ④ 如果B A A B B A =⊆⊆那么同时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记作* 有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个真子集子集,122-N N例题(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设,,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2,若集合、、,满足,,则与之间的关系为( )(A ) (B )(C ) (D )作业:基础篇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 A. B C A U I B. B A C U I C. )(B A C UI D. )(B A C UY2、已知集合A={x x ≤2,R x ∈},B={x x ≥a},且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2 (B )a ≤-2 (C )a ≥2 (D )a ≤23、设全集{}+∈≤=N x x x U ,8|,若{}8,1)(=B C A U I ,{}6,2)(=B A C U I , {}7,4)()(=B C A C U U I ,则 ( )(A ){}{}6,2,8,1==B A (B ){}{}6,5,3,2,8,5,3,1==B A (C ){}{}6,5,3,2,8,1==B A (D ){}{}6,5,2,8,3,1==B A 4、设P=}|),{(},|{22x y y x Q x y x ===,则P 、Q 的关系是 ( ) (A )P ⊆Q(B )P ⊇Q(C )P=Q (D )P ⋂Q=∅加强篇 1,已知集合,,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高一数学知识点大全集

高一数学知识点大全集

高一数学知识点大全集高一是学生们进入高中的第一年,也是数学学科中扎实基础知识的学习年份。

在这一年里,学生们将会接触到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整理高一数学知识点的大全集,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和复习数学课程。

1. 代数运算1.1.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1.2. 指数与根:乘方、开方、科学计数法1.3. 数列与数列运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归公式1.4. 多项式运算:多项式加减、乘法公式、整式除法2. 几何基础2.1. 几何图形:点、线、面、体2.2. 直线与角:直线的性质、平行线与垂直线、角的性质、角平分线2.3. 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2.4. 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2.5. 圆与圆的性质:圆的元素、圆的弧长、面积、扇形、切线、切圆问题3. 函数3.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自变量与因变量、定义域与值域、奇偶性、周期性3.2. 一次函数:函数图像、求解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一次函数的斜率3.3. 二次函数:函数图像、求解二次方程与不等式、二次函数的顶点及其性质、最值问题3.4.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性质、指数方程及不等式的解、对数函数的性质、换底公式4. 三角函数4.1. 三角比的概念与性质:正弦、余弦、正切、余切4.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周期性、对称性、增减性4.3. 三角函数的运算:和差化积、积化和差、辅助角公式4.4. 三角恒等式与解三角方程:和差化积恒等式、积化和差恒等式、解三角方程5. 统计与概率5.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调查方法、数据的图表表示5.2.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中心位置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测度、数据的解读与应用5.3. 概率的概念与性质:样本空间与事件、概率与它的性质5.4.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古典概型、条件概率、排列组合6. 数学证明6.1. 数学归纳法:基本思想、结构与步骤6.2. 数学证明的基础:逻辑与推理、等价命题、逆否命题、充分必要条件6.3. 平面几何证明:点、线、角的结构与性质的证明6.4. 三角函数的证明:三角函数的恒等式证明、三角方程的证明以上是高一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大全集。

高一数学每个单元知识点

高一数学每个单元知识点

高一数学每个单元知识点一、实数与代数
实数概念及其运算性质
代数式的概念和算术运算
代数式的字母表示法
实数的比较与判断
代数式的化简
二、二次根式与函数
二次根式的概念与运算
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比较与判断
二次根式与有理数的运算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三、一次函数与方程
一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一次函数的图像
线性方程与一次不等式
一次函数的应用
四、函数的性质与运算
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函数运算与复合函数
五、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运算
向量的线性运算
线段与向量的关系
向量的数量积与夹角
六、平面几何初步
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
平面图形的相似性与共线性
平行线与平行四边形
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与中心对称性七、三角函数
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变换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八、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九、立体几何初步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立体图形的体积
锥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十、概率初步
事件的概念与运算
概率的概念与计算
概率与统计的应用
以上是高一数学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概述。

本文仅提供了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并未展开详细的讲解和解题方法。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0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超全)

2020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超全)

2020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超全)高中数学知识点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集合的概念是指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表示自然数集,N*或N+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

3) 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M,或者a∉M,两者必居其一。

4) 集合的表示法包括自然语言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5) 集合的分类包括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 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如下:名称记号意义子集 A⊆B A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真子集 A⊂B A⊆B,且B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集合相等 A=B A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B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7) 已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和0个非空真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8) 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如下:名称记号意义交集A∩B {x|x∈A,且x∈B}并集 A∪B {x|x∈A,或x∈B}补集 A' {x|x∈U,且x∉A}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0)的解集为{-a<x<a}。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对于形如 $ax+b$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将其看成一个整体,化成 $|ax+b|a(a>0)$ 型的不等式来求解。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于形如 $ax^2+bx+c$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首先计算其判别式 $\Delta=b^2-4ac$,然后根据二次函数$y=ax^2+bx+c(a>0)$ 的图像,分类讨论 $\Delta$ 的大小关系。

当 $\Delta>0$ 时,解集为 $\{x|xx_2\}$;当 $\Delta=0$ 时,解集为 $\{x|x=x_1\}$;当 $\Delta<0$ 时,无实数解。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7篇)高一数学学问点总结篇1立体几何初步1、柱、锥、台、球的构造特征(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相互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像,其相像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局部。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像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绽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绽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局部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绽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完整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讲解大全

(完整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讲解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高一)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高一) (1)一、集合和命题 (2)二、不等式 (4)三、函数的基本性质 (6)四、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2)(一)幂函数 (12)(二)指数& 指数函数 (13)(三)反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14)(四)对数& 对数函数 (15)五、三角比 (17)六、三角函数 (24)一、集合和命题一、集合:(1)集合的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① a A a 属于集合 A ;② a A a 不属于集合 A .(3)常用的数集:N 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空集;C 复数集;Z 正整数集Q;Z 负整数集Q 正有理数集R;负有理数集R正实数集.负实数集(4)集合的表示方法:有限集集合无限集列举法;描述法例如:①列举法:{ z, h, a, n, g }(5)集合之间的关系:;②描述法:{ x x 1} .①A B 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特别地, A A ;A BA C .B CA B② A B 或A B集合 A 与集合 B 相等;③ A B 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例:N Z Q R C ;N Z Q R C .④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6)集合的运算:①交集:A B { x x A且x B} 集合A 与集合B 的交集;②并集:A B { x x A或x B} 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③补集:设U 为全集,集合 A 是U 的子集,则由U 中所有不属于 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 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记作CUA .④得摩根定律:CU( A I B )C U A U C U B ;C U ( A U B) C U A I C U B(7)集合的子集个数:若集合 A 有 n(n N *) 个元素,那么该集合有 2n个子集; 2n1个真子集; 2n1个非空子集;2n2 个非空真子集.二、四种命题的形式:(1)命题:能判断真假的语句.(2)四种命题:如果用 和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 和 分别表示 和 的否定,那么四种命题形式就是:逆否命题关系同真同假关系 原命题逆否命题逆命题否命题(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①若,那么 叫做 的充分条件, 叫做 的必要条件;②若且,即,那么 既是 的充分条件,又是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 是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③欲证明条件是结论 的充分必要条件,可分两步来证:第一步:证明充分性:条件 结论 ; 第二步:证明必要性:结论条件 .(4)子集与推出关系:设 A 、 B 是非空集合, A{ x x 具有性质} , B{ y y 具有性质 } ,则 A B 与等价.结论:小范围 大范围;例如:小明是上海人小明是中国人.小范围是大范围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大范围是小范围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表示形式 若 ,则若 ,则 ; 若 ,则 ; 若 ,则 . 逆命题关系 原命题 逆命题逆否命题 否命题 否命题关系 原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逆命题1 2 0 0 1 2 二、不等式一、不等式的性质:1、a b,b ca c ; 2、ab ac b c ;不等式的性质3、a b,c 0ac bc ;4、a b, c d a c b d ;5、a b 0, c d 0ac bd ;6、 a b 01 1 ;ab7、a b 0二、一元一次不等式:anb n(n N *) ;8、a b 0 nanb (n N *,n 1) .一元一次不等式 ax b a 0a 0解集xb xb aaa 0b 0b 0R三、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0(a 0)△ b24ac 0△ b24 a c 0△ b 24ac 0的根的判别式y ax2bx c(a 0)ax 2bx c 0(a 0){ x 1 , x 2} ,x 1 x 2{ x 0 }ax 2bx c 0(a 0) ( , x ) U (x , ) ( , x ) (x , )Rax 2bx c 0(a 0) ( x 1 , x 2 )ax 2bx c 0(a 0)( , x ] U [ x , )RR2axbx c 0(a 0)[ x 1 , x 2 ]{ x 0 }四、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1) a ba b a b ;(2) a 1 a 2 a n a 1 a 2 a n .五、分式不等式:(1) ax b 0 cx d(ax b)(cx d) 0 ;( 2) ax b 0cx d(ax b )(cx d ) 0 .六、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 aa 0a 0x aa 0 a 0 x aa 0 a 0 a 0 x aa 0 a 0 a 0a x ax a 或xaRa x ax 0x a 或xaR七、指数不等式:(1) af ( x )a( x)(a 1) f ( x)( x) ; ( 2) af ( x)a( x )(0a 1) f ( x)( x) .八、对数不等式:(x) 0 (1) log a f (x)log a ( x)(a 1)f (x);( x)(2) log af (x) log a ( x)(0 a 1)f (x) f (x)0 . ( x)九、不等式的证明:(1)常用的基本不等式:① a2b 22ab( a 、b R ,当且仅当 a b 时取“ ”号) ;②a b 2ab (a 、 b Ra2b2,当且仅当 aa b b 时取“ ”号) ;2 补充公式: 2ab.21 1 a b③ a3b3c3 3abc (a 、b 、c R ,当且仅当 a b c 时取“ ”号 ) ;④ a b c3 3abc (a 、b 、c R ,当且仅当 a b c 时取“ ”号 ) ; ⑤a 1 a 2n a nna 1 a 2a n (n 为大于 1 的自然数, a 1 , a 2 , , a nR ,当且仅当a 1a 2a n 时取“ ”号) ;(2)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①比较法; ②分析法;③综合法.0 三、函数的基本性质一、函数的概念:(1)若自变量对应法则x 因变量y ,则y 就是x 的函数,记作y f (x), x D ;x 的取值范围 D 函数的定义域;y 的取值范围函数的值域.求定义域一般需要注意:①y1,f ( x)f ( x) 0 ;②y n f (x) , f ( x) 0 ;③y ( f ( x)) , f ( x) 0 ;④y logaf ( x) ,f ( x) 0 ;⑤y log f ( x ) N , f ( x) 0 且f ( x) 1 .(2)判断是否函数图像的方法:任取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与图像最多只有一个公共点;(3)判断两个函数是否同一个函数的方法:①定义域是否相同;②对应法则是否相同.二、函数的基本性质:(1)奇偶性:函数y f (x), x D“定义域D 关于0 对称”成立①“定义域 D 关于0 对称”;前提条件 f ( x) f ( x) f ( x) f ( x)②“ f(x) f ( x) ”;③“f (x) f ( x) ”成立成立①不成立或者①成立②、③都不成立奇偶性偶函数奇函数奇偶函数图像性质关于y 轴对称关于O(0,0) 对称非奇非偶函数注意:定义域包括0 的奇函数必过原点(2)单调性和最值:O(0,0) .前提条件y f ( x), x D ,I D ,任取x1, x2区间I单调增函数x1 x2或x1 x2f (x1 ) f (x2 ) f ( x1 ) f ( x2 )单调减函数x1 x2或x1 x2f (x1 ) f ( x2 ) f ( x1 ) f (x2 )最小值yminf ( x0 ) 任取x D ,存在x0 D , f (x) f (x0 )最大值ymax f ( x) 任取x D ,存在x0 D , f (x) f ( x) f注意:①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外函数 yf (x)内函数复合函数 y g (x)yf [g (x)]②如果函数 yf ( x) 在某个区间 I 上是增(减)函数,那么函数 y f (x) 在区间 I 上是单调函数,区间 I 叫做函数 yf ( x) 的单调区间 .(3)零点:若 yf ( x), x D , c D 且 f ( c) 0 ,则 x c 叫做函数 y f (x) 的零点.y零点定理 :f ( x ), x [a,b]存在x 0(a,b);特别地, 当yf ( x), x [ a, b] 是单调函数 ,f (a) f (b) 0 f (x 0 ) 0且 f (a ) f (b) 0 ,则该函数在区间 [a ,b] 上有且仅有 一个零点, 即存在 唯一 x 0 (a,b) ,使得 f (x 0 ) 0 .(4)平移的规律:“左加右减,下加上减” .函数 向左平移 k 向右平移 k向上平移 h向下平移 h备注yf ( x) y f (x k ) y f ( x k)y hf ( x)y hf ( x)k, h 0(5)对称性:①轴对称的两个函数:函数yf ( x)对称轴x 轴 y 轴y xyxx m y n函数yf ( x)yf ( x)xf ( y)xf ( y)yf (2 m x)2n yf (x)②中心对称的两个函数:函数 对称中心函数yf ( x) ( m, n)2n yf ( 2m x)③轴对称的函数:函数y f (x)对称轴y 轴x m条件f (x)f ( x)f ( x)f (2 m x)单调性ZZ Z]]Z ]] Z]]Z注意: f (a x)f (b x) f (x) 关于 xa b 对称;2f (a x)f (a x)f (x) 关于 x a 对称;f (x)f ( x)f (x) 关于 x 0 对称,即 f (x) 是偶函数.④中心对称的函数:函数对称中心yf (x)(m, n)条件f ( x) 2n f (2 m x)注意: f (a x) f (b x) cf (x) 关于点 ( a b , c) 对称;2 2 f (a x) f (b x) 0a bf (x) 关于点 ( ,0) 2 对称;f (a x)f (a x) 2bf ( x) 关于点 (a, b) 对称;f (x) f ( x) 0f (x) 关于点 (0,0) 对称,即 f (x) 是奇函数.(6)凹凸性:设函数 yf ( x), x D ,如果对任意 x , xD ,且 xx ,都有 f x 1 x 2 f ( x 1 ) f ( x 2 ),则称121222函数 yf ( x) 在 D 上是凹函数;例如: y x 2 .进一步,如果对任意x , x ,L xD ,都有 fx 1x 2 L x n f ( x 1 ) f ( x 2 ) L f (x n ) ,则称函1 2 nnn数 yf ( x) 在 D 上是凹函数;该不等式也称琴生不等式或詹森不等式;设函数 yf ( x), x D ,如果对任意 x , xD ,且 xx ,都有 f x 1 x 2 f ( x 1 ) f ( x 2 ),则称121222函数 yf ( x) 在 D 上是凸函数.例如: y lg x .进一步,如果对任意x , x ,L xD ,都有 fx 1x 2 L x n f ( x 1 ) f ( x 2 ) L f (x n ) ,则称函1 2 nnn数 y f ( x) 在 D 上是凸函数;该不等式也称琴生不等式或詹森不等式.(7)翻折:函数翻折后翻折过程y f ( x ) 将y f ( x) 在y 轴右边的图像不变,并将其翻折到y 轴左边,并覆盖.y f ( x) 将y f ( x) 在x 轴上边的图像不变,并将其翻折到x 轴下边,并覆盖.y f (x) y f ( x ) 第一步:将y f ( x) 在y 轴右边的图像不变,并将其翻折到左边,并覆盖;第二步:将x 轴上边的图像不变,并将其翻折到x 轴下边,并覆盖.y f (x) (8)周期性:将y f ( x) 在x 轴上边的图像保持不变,并将x 轴下边的图像翻折到x 轴上边,不覆盖.若y f ( x), x R ,T 0,任取x R ,恒有 f ( x T ) f ( x) ,则称T 为这个函数的周期.注意:若T 是y f ( x) 的周期,那么kT (k Z ,k 0) 也是这个函数的周期;周期函数的周期有无穷多个,但不一定有最小正周期.① f ( x a) f ( x b) ,a b f ( x) 是周期函数,且其中一个周期T a b ;(阴影部分下略)② f (x) f ( x p) ,p 0 T 2 p ;③ f (x a) f ( x b ),a b T 2 a b ;④ f (x) 1 或f (x p )f ( x)1,p 0f ( x p )T 2 p ;⑤ f (x) 1 f ( x p)或f ( x) f (x p) 1,p 0T 2 p ;11 ⑥ f (x) f ( x p )f ( x p )或f ( x)f (x p) 1f (x p) 1,p 0T 4 p ;1 f ( x p) f (x p) 1⑦ f (x) 关于直线x a ,x b ,a b 都对称T 2 a b ;⑧ f (x) 关于两点( a, c) ,(b, c) ,a b 都成中心对称T 2 a b ;⑨ f (x) 关于点(a, c) ,a 0 成中心对称,且关于直线x b ,a b 对称T 4 a b ;⑩若 f ( x) f (x a ) f ( x 2a) L f (x na ) m(m 为常数,n N *),则f ( x) 是以(n 1)a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若 f ( x) f (x a) f ( x 2a )L f ( x na ) m (m 为常数,n 为正偶数),则 f ( x) 是以2( n 1)a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三、V 函数:定义形如y a x m h(a 0) 的函数,称作V 函数.分类y a x m h, a 0 y a x m h, a 0 图像定义域R值域[ h, ) ( , h]对称轴x m开口向上向下顶点( m, h)在( , m] 上单调递减;在( , m] 上单调递增;单调性在[ m, ) 上单调递增.在[ m, ) 上单调递减.注意当m 0时,该函数为偶函数四、分式函数: 定义 形如 y xa (a x0) 的函数,称作 分式函数 .分类y x a ,ax0 (耐克函数 )y x a, a 0x图像定义域(,0) U (0, )值域(, 2 a ] U [2 a,)R渐近线x 0, y x单调性在 ( , a ] , [ a , ) 上单调递增;在( ,0) , (0,) 上单调递增;在[a ,0) , (0, a ] 上单调递减.五、曼哈顿距离:在平面上, M ( x 1, y 1 ) , N ( x 2 , y 2 ) ,则称 dx 1 x 2y 1 y 2 为 MN 的曼哈顿距离.六、某类带有绝对值的函数:1、对于函数 yx m ,在 x m 时取最小值;2、对于函数 y x mx n , m n ,在 x [ m , n] 时取最小值;3、对于函数 y x mx n x p , m n p ,在 x n 时取最小值;4、对于函数 y x mx n x px q , m n p q ,在 x [ n, p ] 时取最小值;x 2n , x 1x 2 L x 2n ,在 x [ x n , x n 1 ] 时取最小值;x 2n 1 ,x 1 x 2 Lx 2 n 1 ,在 x x n 时取最小值.思考:对于函数 y x 1 2 x 3 x 2 ,在 x时取最小值.5、推广到 y x x 1x x 2 L x y x x 1x x 2Lx四、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一)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形如y x a (a R) 的函数称作幂函数,定义域因 a 而异.(2)当a 0,1 时,幂函数y x a (a R) 在区间[ 0, ) 上的图像分三类,如图所示.(3)作幂函数y x a ( a0,1) 的草图,可分两步:①根据a 的大小,作出该函数在区间[ 0, ) 上的图像;②根据该函数的定义域及其奇偶性,补全该函数在( ,0] 上的图像.(4)判断幂函数y x a (a R) 的a 的大小比较:方法一:y x a ( a R) 与直线x m(m 1) 的交点越靠上, a 越大;方法二:y x a ( a R) 与直线x m(0 m 1) 的交点越靠下, a 越大(5)关于形如y ax b(ccx d0) 的变形幂函数的作图:①作渐近线(用虚线):x d、ya;c c②选取特殊点:任取该函数图像上一点,建议取(0, b ) ;d③画出大致图像:结合渐近线和特殊点,判断图像的方位(右上左下、左上右下).x x xx xxy(二)指数 & 指数函数1、指数运算法则:①a a yax y;② (a )a ;③ (a b)xxa xa b ;④ ( )a xx ,其中( a, b 0, x 、y R) .2、指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yxa (a 1)bbxy a (0a 1)图像定义域R值域(0,)奇偶性 非奇非偶函数渐近线x 轴单调性在( ,)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①指数函数 ya x的函数值恒大于零;②指数函数 y性质a 的图像经过点 (0,1) ;③当 x 0 时, y 1;③当 x 0时, 0 y 1;当 x 0 时, 0y 1 .当 x 0时, y 1 .3、判断指数函数 y a 中参数 a 的大小:方法一: y a 与直线x m(m 0) 的交点越靠上, a 越大;方法二: y a x与直线 x m(m 0) 的交点越靠下, a 越大.yx11 1(三)反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1、反函数的概念:对于函数y f (x) ,设它的定义域为 D ,值域为 A ,如果对于 A 中任意一个值y ,在D 中总有唯一确定的x 值与它对应,且满足y f ( x) ,这样得到的x 关于y 的函数叫做y f ( x) 的反函数,记作x f ( y) .在习惯上,自变量常用x 表示,而函数用y 表示,所以把它改写为y f ( x)( x A) .2、求反函数的步骤:(“解”“换”“求”)①将y f ( x) 看作方程,解出x f ( y) ;②将x 、y 互换,得到y f 1( x) ;③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原函数的值域).3、反函数的条件:定义域与值域中的元素一一对应.4、反函数的性质:①原函数y f ( x) 过点(m, n) ,则反函数y f 1 ( x) 过点(n, m) ;②原函数y f ( x) 与反函数y f (x) 关于y x 对称,且单调性相同;③奇函数的反函数必为奇函数.5、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 函数y f (x) y f 1 ( x)定义域 D A值域 A D(四)对数 & 对数函数1、指数与对数的关系:ab NabNlog a Nb指数幂 底数对数真数2、对数的运算法则:① log a 1 0 , log a a 1 , a loga NN ;②常用对数 lg Nlog 10 N ,自然对数 ln Nlog e N ;③ log a (MN ) log a Mlog a M N ,log a Nlog a M log a N , log a Mn log a M ;④ log Nlog aN,log b1 m, log nbm log b , log c bloglog bb ,a Nlog abN.blog a blog b aana3、对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y log a x(a 1) y log a x(0 a 1)图像定义域(0, )值域 R 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渐近线y 轴单调性在(0, ) 上单调递增;在(0, ) 上单调递减;①对数函数 y log a x 的图像在 y 轴的右方;②对数函数 y 性质log a x 的图像经过点 (1,0) ;③当 x 1时, y 0 ;③当 x 1时, y 0 ;当 0 x 1 时, y 0 .当 0 x 1 时, y 0 .a a a cn4、判断对数函数y logx, x 0 中参数a 的大小:a方法一:y logx, x 0 与直线y m( m 0) 的交点越靠右,a 越大;a方法二:y logx, x 0 与直线y m(m 0) 的交点越靠左,a 越大.a五、三角比1、角的定义:(1)终边相同的角:①与2k , k Z 表示终边相同的角度;②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③与k , k Z 表示终边共线的角(同向或反向).(2)特殊位置的角的集合的表示:位置角的集合在x 轴正半轴上{ 2k, k Z}在x 轴负半轴上{ 2k, k Z}在x 轴上{k , k Z} 在y 轴正半轴上{ 2k , k Z }2在y 轴负半轴上{ 2k 3,k Z } 2在y 轴上{k , k Z }2在坐标轴上{k , k Z }2在第一象限内{ 2k 2 k, k Z }2在第二象限内{ 2k22k , k Z }在第三象限内{ 2k 2k 32, k Z }在第四象限内{ 2k 322k 2 ,k Z }(3)弧度制与角度制互化:180①rad 180 ;②1rad ;③1180rad .(4)扇形有关公式:①l;r②弧长公式:l r ;③扇形面积公式:S 1 lr 1r 2(想象三角形面积公式).2 2 (5)集合中常见角的合并:x 2k x 2kx 2k x 2k x 2kx kxk2x k2224x kxk, k Z4x 2k x 2k 5 44xk3 2 4x 2k4x k4 4(6)三角比公式及其在各象限的正负情况:以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P( x, y)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 7)特殊角的三角比:角度制弧度制0 sin1 2270360 3 222 3 1 0 1 022cos13 2 2 1 0 1 0 122tan3 13无 0 无 03( 8)一些重要的结论: (注意,如果没有特别指明, k 的取值范围是 k Z )①角 和角 的终边:角 和角 的终边关于 x 轴对称关于 y 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sin sin cos cos tantansin sin cos cos tantansin sin cos cos tantan② 的终边与的终边的关系. 2的终边在第一象限 (2k,2 k ) 2(k , k) ; 2 4 的终边在第二象限 (2 k ,2 k 2 ) (k 2, k ) ; 4 2 的终边在第三象限 (2k ,2 k 3 )( k, k 3) ; 2 22 4的终边在第四象限 (2k3 ,2 k2 )(k 3 , k ) .③ sin 与 cos 的大小关系: 32, 2 k 24 0 ); 4 4,2 k50 ); 4 4 ,2k 5 0 ). 44 304560901806432sin cos (2 k sin cos (2 k sin cos{2 k) 的终边在直线 y x 右边( x y )} 的终边在直线的终边在直线 y y x 左边(x 上( x xy y④sin 与cos 的大小关系:, k ) 4 4x y的终边在x y0 x y 0或;0 x y 0, k 3)x y的终边在0 x y 0或;4 4 x y 0 x y 0, k 3} ,k Z 的终边在y x .4 42、三角比公式:(1)诱导公式:(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第一组诱导公式:第二组诱导公式:第三组诱导公式:(周期性)(奇偶性)(中心对称性)sin( 2k) sin sin( ) sin sin( ) sincos(2 k) cos cos( ) cos cos( ) costan(2k ) tan tan( ) tan tan( ) tancot( 2k) cot cot( ) cot cot( ) cot第四组诱导公式:(轴对称)第五组诱导公式:(互余性)第六组诱导公式:sin( ) sin sin(2) cos sin(2) coscos( tan( cot( ) cos) tan) cotcos(2tan(2cot(2) sin) cot) tancos( )2tan( )2cot( )2sincottan(2)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倒数关系:商数关系:平方关系:sin csc 1 tan sin (cos 0) sin 2cos 2 1cos tan sec 1cot 1 cotcoscossin(sin 0)21 tan21 cot2sec2csc(3)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sin( ) sin cos cos sin ;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cos(tan() cos cos)tan tansin.sin ;1 tan tansin cos (k sin cos (k sin cos { k( 4)二倍角的正弦公式: sin 22 sin cos ;二倍角的余弦公式:二倍角的正切公式: cos 2tan 2cos 22 tansin2;1 2 sin22 cos21 ;1 tan 2降次公式:万能置换公式:1 cos 2sin 2sin221 cos22 2 1 cos 2cos 21 cos2 2sin 22 tan 1 tan 21 tan2 cos2 2;1 sinsincos cos 2 1 tan 2 tan21 cos2 1 cos22 221 sin sin cos2 2tan 22 tan 1 tan 2sin1 cos半角公式: tan ;2 1 cos( 5)辅助角公式:①版本一:sinsinb a 2b 2a sinb cos②版本二: a2b2sin( ) ,其中 0 2 ,cos. a a2b2a sinbcosa2b 2sin() ,其中 a, b 0,0, tan b .2a3、正余弦函数的五点法作图:以 y sin( x) 为例,令 x依次为 0, , , 3, 2 2 2,求出对应的 x 与 y 值,描点 ( x, y) 作图.4、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 a sin A b sin B csin C2R(R 为外接圆半径 ) ;其中常见的结论有: ① a 2Rsin A , b 2Rsin B , c 2Rsin C ;② sin A a , sin B2Rb , sin Cc ; 2R 2R ③ sin A : sin B : sin C a : b : c ;aRsin B sin C④S △ ABC 2R 2sin A sin B sin C ; S △ ABCbR sin A sin C ; S △ ABC abc .4 R cRsin A sin B( 2)余弦定理:版本一:a2b 2c 2 b2 a 2c2 c2a2b22bc cosA 2accosB 2abcosC;版本二:cos AcosB cosCb2c2a22bca 2c 2b ;2ac b2a 2 c 2 2ab( 3)任意三角形射影定理(第一余弦定理) :5、与三角形有关的三角比:( 1)三角形的面积:a b c os C c cos B b c cos A a cos C . ca cos Bb cos A① S △ ABC② S △ ABC 1dh ; 2 1 absin C 1 bcsin A1ac sin B ;2 2 2③ S △ ABCl l al b l c , l 为 △ABC 的周长. 2 2 2 2( 2)在 △ABC 中,① a b A B sin A sin B cos A cosB cot A cot B ;②若 △ ABC 是锐角三角形,则 sin A cosB ;sin( A B ) sin C cos( A B ) cos C tan( A B ) tan C ③ sin( B C ) sin A ; cos(B C ) cos A ; tan( B C )tan A ;sin( A C ) sin Bcos( A C )cos Btan( A C )tan Bsin A cos B C tan A cot B C22 2 2 ④ sinBcos A C ; tan B cot A C; 2 2 2 2 sinC cos A B tan C cot A B22 2 2sin Acos Bsin Bcos A sin C cos A⑤ 2 2 ;sin A cos C2 2 ; sin B cos C 2 2 ; sin C cos B 2 2 2 2 2 2sin A sin B cos A cos B2 2 2 2 sin A sin C cos A cosC sin A sin B sinCcos A cos B cos C;2 2 2 2 2 2 2 2 2 2sin B sin C cos B cos C2 2 2 22( ] sin A sin B sin C 4cos A cos B cosC2 2 2⑥ cos A cosB cosC 1 4sin A sin B sin C;2 2 2 sin A sin B sin C 4sin A sin B cosC2 2 2sin 2A sin 2B sin 2C 4sin Asin B sin C ; cos2A cos2B cos2C4cos A cosB cosC 1sin A ⑦cos A sin B cosBsin C cosC(0,3 3 ] 2 ; 3(1, 2sin Asin B sin C sin Asin B sin C cos A cosB cosC (0,3 3] 8 cosA cosB cosC . 1 1, 8其中,第一组可以利用琴生不等式来证明;第二组可以结合第一组及基本不等式证明.( 3)在 △ABC 中,角 A 、 B 、 C 成等差数列 B.3( 4) △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 r6、仰角、俯角、方位角:略2S .a b c7、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理科) :( 1)积化和差公式: sin coscos sincos cossin sin1[sin( ) sin( )] 2 1[sin( ) sin( )] 2 ; 1[cos( ) cos( )] 2 1[cos( ) cos()]2( 2)和差化积公式: sin sin 2sinsinsin 2coscoscos 2coscoscos2sincos 22 sin2 2.cos 2 2 sin22]六、三角函数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性质、图像:y sin xy cosxy tan x定 义 RR域{ x x k, k Z}2值 [ 1,1]域 奇 [ 1,1]R偶 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性 周期 性 最小正周期 T 2最小正周期 T 2 最小正周期 T[2 k 单 ,2 k 2 ] Z ; 2 [2 k, 2k ] Z ;(k, k ) Z 调 [2 k,2 k 3] ] . [2 k , 2 k] ] .22性22( k Z )( k Z )( k Z )当 x 2k最时, y min 1 ; 2当 x 2k时, y min1 ;无值 当 x 2k时, y 2max1;当 x 2k 时, y max 1 ;图像例 1:求函数 y 5sin(2 x) 的周期、单调区间和最值. (当 x 的系数为负数时,单调性相反) 3解析:周期 T22,由函数 y sin x 的递增区间 [2 k , 2 k 22] ,可得2k2x2k ,即 k5 x k , 232 1212 5 于是,函数 y 5sin(2 x) 7 的递增区间为 [ k 3, k ] . 12 12 7同理可得函数 y 5sin(2 x) 7 递减区间为 [ k 3, k ] . 1212当 2x 2k3,即 x k 2 时,函数 y 12 5sin(2 x ) 取最大值 5; 3当2x 2k ,即3 2 x k5时,函数y125sin(2 x ) 取最大值 5 .3例2:求函数y 5sin(2x ) 7, x3 [0, ] 的单调区间和最值.2解析:由x [0, ] ,可得2x2[ ,4] .3 3 3然后画出 2 x的终边图,然后就可以得出3当2x [ , ] ,即x3 3 24 [0, ] 时,函数y125sin(2 x ) 7 单调递增;3当2x [ , ] ,即x3 2 3 [ , ] 时,函数y12 25sin(2 x ) 7 单调递减.3同时,当2x ,即x3 2时,函数y125sin(2 x ) 7 取最大值12;3当2 x4,即3 3x 时,函数y25sin(2 x ) 7 取最小值735 3;2注意:当x 的系数为负数时,单调性的分析正好相反.2、函数y A s in( x ) h &y A cos( x ) h &y A tan( x ) h ,其中A0, 0 :(1)复合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三角函数y A s in( x ) h y A c os( x ) h y A tan( x ) h其中A0, 0 其中A0, 0 其中A0, 0 振幅 A 无基准线y h定义域( , ) { x x k , k Z }2 值域[ A h, A h] ( , )最小正周期T2T1 1频率 f fT 2 T 相位x初相2( 2)函数 y A s in( x) h 与函数 y sin x 的图像的关系如下:①相位变换: 当0 时, ysin x向左平移个单位y sin( x ) ;当0 时, y ②周期变换: sin x向右平移 个单位y sin( x) ;当1时, ysin( x所有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倍(纵坐标不变)y sin( x) ;当 01时, y ③振幅变换:sin( x所有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1倍(纵坐标不变)y sin( x) ;当 A 1时, y sin( x) 所有各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y A sin( x ) ;当 0 A 1时, y sin( x)所有各点的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y A s in( x) ;④最值变换:当 h 0时,当 h 0 时, y A s in( xy A s in( x所有各点向上平行移动所有各点向下平行移动 h 个单位h 个单位y A sin( xy A sin( x) h ;) h ;注意:函数 y A cos( x) h 和函数 y A tan( x) h 的变换情况同上.3、三角函数的值域:(1)) y a sin x b 型:设 t sin x ,化为一次函数 y at b 在闭区间 [ 1,1] 上求最值.(2)) ya sinx b cos x c , a ,b 0 型:引入辅助角 , tanb,化为 ya ab sin(x) c .(3)) ya sin2x b sin x c 型:设 t sin x [ 1,1],化为二次函数 y at 2 bt c 求解.(4)) ya sinxcos x b(sin x cos x) c 型:a (t21)设t sin x cos x [ 2, 2] ,则t 21 2sin x cos x ,化为二次函数 ybt c 在闭2区间 t [ 2, 2] 上求最值.2) )22 2(5)) y a tan x b cot x 型:设 t(6)) y tan x ,化为a sin x b 型:c sin x dy atb ,用“ Nike 函数”或“差函数”求解.t方法一:常数分离、分层求解;方法二:利用有界性,化为 1 sin x 1 求解.(7)) y a sin x b 型: c cosx d化为 a sin x yc cos x b dy ,合并 ay c sin( x) b dy ,利用有界性,sin(x)b dy [ 1,1]求解.a2y 2c2(8)) a sinx cos x b sin 2 x c cos 2x ,( a 0,b, c 不全为 0)型:利用降次公式,可得 asin x cosx b sin 2x ccos 2xasin 2 x c b cos2x b c,然后利用辅 助角公式即可. 4、三角函数的对称性: 2 2 2对称中心 对称轴方程y sin x(k ,0) , k Z xk , k Z2y cos x ( k,0) , k Z 2x k , k Zytan xy cot xk( ,0) k Z / 2 ( k,0) k Z /2备注:① y sin x 和 y cosx 的对称中心在其函数图像上;② y tan x 和 y cot x 的对称中心不一定在其函数图像上. (有可能在渐近线上)例 3:求函数 y 5sin(2 x) 7 的对称轴方程和对称中心.3解析:由函数 ysin x 的对称轴方程 x k, k Z 2,可得 2x k3 , k Z2解得 xk , k Z .122k 所以,函数 y 5sin(2 x) 7 的对称轴方程为 3 x , k Z . 122由函数 y sin x 的中心对称点 (k ,0) , k Z ,可得 2x3k , k Z解得 xk , k Z .62所以,函数 y 5sin(2 x) 7 的对称中心为 ( 3 k ,7) , k Z .6 25、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y arcsin x y arccosx y arctanx 定义域[ 1,1] [ 1,1] ( , )值域[ , ]2 2 [ 0, ] ( , )2 2奇偶性奇函数非奇非偶函数奇函数单调性在[ 1,1]上是增函数在[ 1,1]上是减函数在( , ) 上是增函数对称中心点(0,0) 点(0, )2点(0,0) 图像重要结论:(1)先反三角函数后三角函数:①a [ 1,1] sin(arcsin a) cos(arccosa ) a ;②a R tan(arctan a ) a .(2)先三角函数后反三角函数:①[ , ]2 2arcsin(sin ) ;②[0, ] arccos(cos ) ;③( , )2 2arctan(tan ) .(3)反三角函数对称中心特征方程式:①a [ 1,1] arcsin( a)arcsin a ;②a [ 1,1] arccos( a) arccos a;③a ( , ) arctan( a )arctan a.6、解三角方程公式:sin x a, a 1 x k ( 1)k arcsina, k Zcos x a, a 1 x 2k arccosa, k Z.tan x a, a R x k arctana, k Z。

高一数学知识点所有最全版

高一数学知识点所有最全版

高一数学知识点所有最全版一、函数与方程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应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幂函数与分式函数三角函数及其应用不等式及其解法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问题二、解析几何平面直角坐标系向量及其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平面直线与圆的方程三、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立体几何基础概念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与球的位置关系平行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四、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递推数列与通项公式数列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五、概率论与统计事件与概率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定理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常见离散概率分布常见连续概率分布统计与抽样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概念与性质导数运算法则与求导公式驻点与极值问题微分与近似计算函数的递增递减与凹凸性函数的图像与渐近线七、积分与定积分不定积分及其基本性质定积分及其性质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定积分的应用以上是高一阶段数学的知识点的概述,涵盖了函数与方程、解析几何、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概率论与统计、导数与微分、积分与定积分等内容。

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我们都可以详细地进行讲解,包括其概念、性质、公式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点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基本概念: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我们要确保自己理解了其中的基本概念,比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等。

2. 学会掌握基本性质:了解各种数学对象的基本性质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点非常重要,比如函数的奇偶性、导数的几何意义等。

3. 掌握基本公式和定理: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中的基本公式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比如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公式、导数的运算法则等。

4. 多做题,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巩固记忆和提高解题的速度。

高一数学总知识点

高一数学总知识点

高一数学总知识点一、集合1. 集合的定义和基本运算2. 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法则3. 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常用符号4. 集合的分类和特殊集合二、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函数的性质和分类3. 函数的运算和图像4.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5. 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和常见类型2. 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3. 数列的性质和运算规律4.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四、平面几何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2. 点和线的位置关系3. 垂直与平行的判定定理和运用4. 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5. 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6. 圆的基本性质和相关公式7. 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五、空间几何1. 空间中的点、直线和平面2. 空间几何体的名称和性质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4. 空间几何体的切割和投影六、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2. 概率的计算和性质3.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4. 数据的描述和分布特征七、解析几何1. 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2. 点和向量的表示和运算3. 直线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八、导数与微分1. 导数的定义和基本公式2. 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应用3. 函数的增减性和极值问题4. 微分的定义和计算九、指数与对数1. 指数和对数的基本概念2. 指数和对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3.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求解以上是高一数学的总知识点,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将能够打好数学基础,顺利应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挑战。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高一数学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总结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确实定性如:世界上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绘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_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1)列举法:{a,b,c……};3)语言描绘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二、集合间的根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局部,;(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那么5=5)。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íA。

②真子集:假如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假如AíB,BíC,那么AíC。

④假如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1、柱、锥、台、球的构造特征(1)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高中高一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中高一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中高一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R| x-3>2}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 是同一集合。

高一数学课程内容知识点

高一数学课程内容知识点

高一数学课程内容知识点高一数学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第一学年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多个知识点。

以下是高一数学课程内容的知识点概述: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自变量、因变量、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像等。

2. 函数的表示和性质:显式函数、隐式函数、参数方程等。

3.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

4.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应用。

5.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的性质、图像和应用。

6. 方程与不等式: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绝对值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的解法和应用。

二、平面几何与空间几何1. 直线与圆:直线的性质、分类与方程;圆的性质、方程和切线等。

2. 三角形与四边形:三角形的性质、分类、相似与全等;四边形的性质、分类与面积计算。

3. 空间几何:点、直线、面、体的位置关系、投影等。

三、解析几何1. 二维坐标系:点、直线、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性质和运算。

2. 直线和圆的方程:一般式、点斜式、截距式等的变换和应用。

3.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参数方程与平面曲线的表示,极坐标系下曲线的方程。

4. 向量与平面向量:向量的定义、运算与性质,平面向量与几何运算的应用。

四、概率论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的概念、基本性质、计算和应用。

2. 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计算与应用。

3. 统计与数据分析: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方法。

五、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与应用。

2. 数列的极限:数列极限的概念、收敛性与计算。

3.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

以上是高一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知识点概述,每个知识点都有其具体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为接下来的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高一)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高一) (1)一、集合和命题 (2)二、不等式 (4)三、函数的基本性质 (6)四、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2)(一)幂函数 (12)(二)指数&指数函数 (13)(三)反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14)(四)对数&对数函数 (15)五、三角比 (17)六、三角函数 (24)一、集合和命题一、集合:(1)集合的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①a A ∈↔a 属于集合A ; ②a A ∉↔a 不属于集合A . (3)常用的数集:N ↔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Z ↔整数集; 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Φ↔空集;C ↔复数集;⎪⎩⎪⎨⎧↔↔-+负整数集正整数集Z Z ;⎪⎩⎪⎨⎧↔↔-+负有理数集正有理数集Q Q ;⎪⎩⎪⎨⎧↔↔-+负实数集正实数集R R .(4)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描述法无限集列举法有限集;例如:①列举法:{,,,,}z h a n g ;②描述法:{1}x x >. (5)集合之间的关系:①B A ⊆↔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特别地,A A ⊆;A BA CBC ⊆⎧⇒⊆⎨⊆⎩.②B A =或A BA B ⊆⎧⎨⊇⎩↔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 ③A B ⊂≠↔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例:N Z Q R ⊆⊆⊆C ⊆;N Z Q R C ⊂⊂⊂⊂≠≠≠≠. ④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6)集合的运算:①交集:}{B x A x x B A ∈∈=且 ↔集合A 与集合B 的交集; ②并集:}{B x A x x B A ∈∈=或 ↔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③补集:设U 为全集,集合A 是U 的子集,则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记作A C U .④得摩根定律:()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7)集合的子集个数:若集合A 有*()n n N ∈个元素,那么该集合有2n 个子集;21n -个真子集;21n -个非空子集;22n -个非空真子集.二、四种命题的形式:(1)命题:能判断真假的语句.(2)四种命题:如果用α和β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α和β分别表示α和β的否定,①若βα⇒,那么α叫做β的充分条件,β叫做α的必要条件;②若βα⇒且αβ⇒,即βα⇔,那么α既是β的充分条件,又是β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α是β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③欲证明条件α是结论β的充分必要条件,可分两步来证: 第一步:证明充分性:条件⇒α结论β; 第二步:证明必要性:结论⇒β条件α. (4)子集与推出关系:设A 、B 是非空集合,}{α具有性质x x A =,}{β具有性质y y B =, 则B A ⊆与βα⇒等价.结论:小范围⇒大范围;例如:小明是上海人⇒小明是中国人. 小范围是大范围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大范围是小范围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二、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1、c a c b b a >⇒>>,;2、c b c a b a +>+⇒>;3、bc ac c b a >⇒>>0,;4、d b c a d c b a +>+⇒>>,;5、bd ac d c b a >⇒>>>>0,0;6、ba b a 1100<<⇒>>; 7、)(0*N n b a b a n n ∈>⇒>>; 8、)1,(0*>∈>⇒>>n N n b a b a n n .一元一次不等式b ax >0>a0<a0=a0≥b0<b解集ab x >ab x <Φ R)0(02>=++a c bx ax的根的判别式042>-=ac b △ 042=-=ac b △ 042<-=ac b △)0(2>++=a c bx ax y)0(02>=++a c bx ax },{21x x ,21x x < }{0x Φ )0(02>>++a c bx ax 12(,)(,)x x -∞+∞),(),(00+∞-∞x xR)0(02><++a c bx ax ),(21x x Φ Φ )0(02>≥++a c bx ax 12(,][,)x x -∞+∞RR)0(02>≤++a c bx ax],[21x x }{0xΦ四、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1)b a b a b a -≥±≥+; (2)n n a a a a a a +++≥+++ 2121. 五、分式不等式:(1)0))((0>++⇔>++d cx b ax d cx b ax ; (2)0))((0<++⇔<++d cx b ax dcx bax .(1))()()1()()(x x f a a a x x f ϕϕ>⇔>>; (2))()()10()()(x x f a a a x x f ϕϕ<⇔<<>. 八、对数不等式:(1)⎩⎨⎧>>⇔>>)()(0)()1)((log )(log x x f x a x x f a a ϕϕϕ;(2)⎩⎨⎧<>⇔<<>)()(0)()10)((log )(log x x f x f a x x f a a ϕϕ.九、不等式的证明:(1)常用的基本不等式:①R b a ab b a ∈≥+、(222,当且仅当b a =时取“=”号); ②+∈≥+R b a ab b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号); 211a b+. ③+∈≥++R c b a abc c b a 、、(3333,当且仅当c b a ==时取“=”号);④+∈≥++R c b a abc c b a 、、(33,当且仅当c b a ==时取“=”号); ⑤n a a a na a a nn n (2121≥+++为大于1的自然数,+∈R a a a n ,,,21 ,当且仅当 n a a a === 21时取“=”号); (2)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①比较法; ②分析法; ③综合法.三、函数的基本性质一、函数的概念:(1)若自变量−−−→−fx 对应法则因变量y ,则y 就是x 的函数,记作D x x f y ∈=),(; x 的取值范围D ↔函数的定义域;y 的取值范围↔函数的值域. 求定义域一般需要注意: ①1()y f x =,()0f x ≠;②y ()0f x ≥; ③0(())y f x =,()0f x ≠; ④log ()a y f x =,()0f x >; ⑤()log f x y N =,()0f x >且()1f x ≠.(2)判断是否函数图像的方法:任取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与图像最多只有一个公共点; (3)判断两个函数是否同一个函数的方法:①定义域是否相同;②对应法则是否相同. 二、函数的基本性质:注意:定义域包括0的奇函数必过原点(0,0)O . (注意:②如果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I 上是增(减)函数,那么函数)(x f y =在区间I 上是单调函数,区间I 叫做函数)(x f y =的单调区间.(3)零点:若D x x f y ∈=),(,D c ∈且0)(=c f ,则c x =叫做函数)(x f y =的零点.零点定理:⎩⎨⎧<⋅∈=0)()(],[),(b f a f b a x x f y ⇒00(,)()0x a b f x ∈⎧⎨=⎩存在;特别地,当(),[,]y f x x a b =∈是单调函数, 且()()0f a f b ⋅<,则该函数在区间[,]a b 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即存在唯一0(,)x a b ∈,使得0()0f x =.(4 (5注意:()()f a x f b x +=-⇒()f x 关于2a bx +=对称; ()()f a x f a x +=-⇒()f x 关于x a =对称;()()f x f x =-⇒()f x 关于0x =对称,即()f x 是偶函数.注意:()()f a x f b x c ++-=⇒()f x 关于点(,)22b c+对称; ()()0f a x f b x ++-=⇒()f x 关于点(,0)2a b+对称;()()2f a x f a x b ++-=⇒()f x 关于点(,)a b 对称;()()0f x f x +-=⇒()f x 关于点(0,0)对称,即()f x 是奇函数. (6)凹凸性:设函数(),y f x x D =∈,如果对任意12,x x D ∈,且12x x ≠,都有1212()()22x x f x f x f ++⎛⎫< ⎪⎝⎭,则称函数()y f x =在D 上是凹函数;例如:2y x =. 进一步,如果对任意12,,n x x x D ∈,都有1212()()()n n x x x f x f x f x f n n +++++⎛⎫<⎪⎝⎭,则称函数()y f x =在D 上是凹函数;该不等式也称琴生不等式或詹森不等式;设函数(),y f x x D =∈,如果对任意12,x x D ∈,且12x x ≠,都有1212()()22x x f x f x f ++⎛⎫> ⎪⎝⎭,则称函数()y f x =在D 上是凸函数.例如:lg y x =. 进一步,如果对任意12,,n x x x D ∈,都有1212()()()n n x x x f x f x f x f n n +++++⎛⎫>⎪⎝⎭,则称函数()y f x =在D 上是凸函数;该不等式也称琴生不等式或詹森不等式.若R x x f y ∈=),(,0≠∃T ,x R ∈任取,恒有)()(x f T x f =+,则称T 为这个函数的周期. 注意:若T 是)(x f y =的周期,那么)0,(≠∈k Z k kT 也是这个函数的周期; 周期函数的周期有无穷多个,但不一定有最小正周期.①()()f x a f x b +=+,a b ≠⇒()f x 是周期函数,且其中一个周期T a b =-; (阴影部分下略)②()()f x f x p =-+,0p ≠⇒2T p =; ③()()f x a f x b +=-+,a b ≠⇒2T a b =-; ④1()()f x f x p =+或1()()f x f x p =-+,0p ≠⇒2T p =;⑤1()()1()f x p f x f x p -+=++或()1()()1f x p f x f x p ++=+-,0p ≠⇒2T p =;⑥1()()1()f x p f x f x p ++=-+或()1()()1f x p f x f x p +-=++,0p ≠⇒4T p =;⑦()f x 关于直线x a =,x b =,a b ≠都对称⇒2T a b =-; ⑧()f x 关于两点(,)a c ,(,)b c ,a b ≠都成中心对称⇒2T a b =-;⑨()f x 关于点(,)a c ,0a ≠成中心对称,且关于直线x b =,a b ≠对称⇒4T a b =-; ⑩若()()(2)()f x f x a f x a f x na m +++++++=(m 为常数,*n N ∈),则()f x 是以(1)n a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若()()(2)()f x f x a f x a f x na m -+++-++=(m 为常数,n 为正偶数),则()f x 是以2(1)n a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定义 形如(0)y a x m h a =++≠的函数,称作V 函数.分类,0y a x m h a =++> ,0y a x m h a =++<图像定义域 R值域 [,)h +∞(,]h -∞对称轴 x m =-开口 向上向下顶点(,)m h -单调性在(,]m -∞-上单调递减;在[,)m -+∞上单调递增.在(,]m -∞-上单调递增; 在[,)m -+∞上单调递减.注意 当0m =时,该函数为偶函数定义 形如(0)ay x a x=+≠的函数,称作分式函数.分类,0a y x a x =+>(耐克函数) ,0a y x a x=+<图像定义域 (,0)(0,)-∞+∞值域 (,2][2,)a a -∞-+∞R渐近线0x =,y x =单调性在(,]a -∞-,[,)a +∞上单调递增;在[,0)a -,(0,]a 上单调递减.在(,0)-∞,(0,)+∞上单调递增;在平面上,11(,)M x y ,22(,)N x y ,则称1212d x x y y =-+-为MN 的曼哈顿距离. 六、某类带有绝对值的函数:1、对于函数y x m =-,在x m =时取最小值;2、对于函数y x m x n =-+-,m n <,在[,]x m n ∈时取最小值;3、对于函数y x m x n x p =-+-+-,m n p <<,在x n =时取最小值;4、对于函数y x m x n x p x q =-+-+-+-,m n p q <<<,在[,]x n p ∈时取最小值;5、推广到122n y x x x x x x =-+-++-,122n x x x <<<,在1[,]n n x x x +∈时取最小值; 1221n y x x x x x x +=-+-++-,1221n x x x +<<<,在n x x ∈时取最小值.思考:对于函数1232y x x x =-+++,在x _________时取最小值.四、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一)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形如)(R a x y a ∈=的函数称作幂函数,定义域因a 而异.(2)当1,0≠a 时,幂函数)(R a x y a ∈=在区间),0[+∞上的图像分三类,如图所示.(3)作幂函数)1,0(≠=a x y a 的草图,可分两步:①根据a 的大小,作出该函数在区间),0[+∞上的图像;②根据该函数的定义域及其奇偶性,补全该函数在]0,(-∞上的图像. (4)判断幂函数)(R a x y a ∈=的a 的大小比较:方法一:)(R a x y a ∈=与直线(1)x m m =>的交点越靠上,a 越大; 方法二:)(R a x y a ∈=与直线(01)x m m =<<的交点越靠下,a 越大(5)关于形如()ax by c cx d+=≠+0的变形幂函数的作图: ①作渐近线(用虚线):d x c=-、ay c =;②选取特殊点:任取该函数图像上一点,建议取(0,)bd;③画出大致图像:结合渐近线和特殊点,判断图像的方位(右上左下、左上右下).(二)指数&指数函数1、指数运算法则: ①yx yxaa a +=⋅;②xyyxa a =)(;③xxxb a b a ⋅=⋅)(;④()xx x a a b b=,其中),0,(R y x b a ∈>、.2/)1(>=a a y x)10(<<=a a y x图像定义域 R值域 ),0(+∞奇偶性 非奇非偶函数渐近线 x 轴单调性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性质①指数函数x a y =的函数值恒大于零; ②指数函数x a y =的图像经过点)1,0(;③当0>x 时,1>y ; 当0<x 时,10<<y .③当0>x 时,10<<y ; 当0<x 时,1>y .3、判断指数函数x y a =中参数a 的大小:方法一:x y a =与直线(0)x m m =>的交点越靠上,a 越大; 方法二:x y a =与直线(0)x m m =<的交点越靠下,a 越大.(三)反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1、反函数的概念:对于函数()y f x =,设它的定义域为D ,值域为A ,如果对于A 中任意一个值y ,在D 中总有唯一确定的x 值与它对应,且满足()y f x =,这样得到的x 关于y 的函数叫做()y f x =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在习惯上,自变量常用x 表示,而函数用y 表示,所以把它改写为1()()y f x x A -=∈.2、求反函数的步骤:(“解”→“换”→“求”) ①将()y f x =看作方程,解出()x f y =; ②将x 、y 互换,得到1()y f x -=; ③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原函数的值域).3、反函数的条件:定义域与值域中的元素一一对应. 4、反函数的性质:①原函数)(x f y =过点),(n m ,则反函数)(1x f y -=过点),(m n ;②原函数)(x f y =与反函数)(1x f y -=关于x y =对称,且单调性相同;③奇函数的反函数必为奇函数. 5(四)对数&对数函数1ab N N a b =底数指数幂 b N a =log对数真数2 ①01log =a ,1log =a a ,N a N a =log ;②常用对数N N 10log lg =,自然对数N N e log ln =; ③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N M NMa a a log log log -=,M n M a n a log log =; ④bN N a a b log log log =,a b b a log 1log =,b n mb a m a n log log =,b b ac a c log log =,log log N N b a a b =.3/)1(log >=a x y a)10(log <<=a x y a图像定义域 ),0(+∞值域 R 奇偶性 非奇非偶函数渐近线 y 轴单调性在),0(+∞上单调递增;在),0(+∞上单调递减;性质①对数函数x y a log =的图像在y 轴的右方; ②对数函数x y a log =的图像经过点)0,1(;③当1>x 时,0>y ; 当10<<x 时,0<y .③当1>x 时,0<y ; 当10<<x 时,0y >.4、判断对数函数log ,0a y x x =>中参数a 的大小:方法一:log ,0a y x x =>与直线(0)y m m =>的交点越靠右,a 越大; 方法二:log ,0a y x x =>与直线(0)y m m =<的交点越靠左,a 越大.五、三角比1、角的定义:(1)终边相同的角:①α与2,k k Z πα+∈表示终边相同的角度;②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 ③α与,k k Z πα+∈表示终边共线的角(同向或反向). (2(3)弧度制与角度制互化: ①180rad π=︒; ②1801rad =︒; ③1rad π︒=.(4)扇形有关公式:①rl=α;②弧长公式:r l α=;③扇形面积公式:21122S lr r α==(想象三角形面积公式).(5)集合中常见角的合并:22222222,244542424324424x k x k x k k x x k x k x k k x k Z x k x k x k k x x k x k x k 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6)三角比公式及其在各象限的正负情况: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α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 于原点的点(,)P x y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7(8)一些重要的结论:(注意,如果没有特别指明,k 的取值范围是k Z ∈) ①角α和角β的终边:②α的终边与2的终边的关系. α的终边在第一象限⇔(2,2)2k k παππ∈+⇔(,)24k k απππ∈+;α的终边在第二象限⇔(2,2)2k k παπππ∈++⇔(,)242k k αππππ∈++;α的终边在第三象限⇔3(2,2)2k k παπππ∈++⇔3(,)224k k αππππ∈++;α的终边在第四象限⇔3(2,22)2k k παπππ∈++⇔3(,)24k k αππππ∈++. ③sin θ与cos θ的大小关系:sin cos θθ<⇔3(2,2)44k k ππθππ∈-+⇔θ的终边在直线y x =右边(0x y ->); sin cos θθ>⇔5(2,2)44k k ππθππ∈++⇔θ的终边在直线y x =左边(0x y -<);sin cos θθ=⇔5{22}k k ππθππ∈++,⇔θ的终边在直线y x =上(0x y -=).④sin θ与cos θ的大小关系: sin cos θθ<⇔(,)44k k ππθππ∈-+⇔θ的终边在00x y x y +>⎧⎨->⎩或00x y x y +<⎧⎨-<⎩; sin cos θθ>⇔3(,)44k k ππθππ∈++⇔θ的终边在00x y x y +>⎧⎨-<⎩或00x y x y +>⎧⎨-<⎩;sin cos θθ=⇔3{}44k k ππθππ∈++,,k Z ∈⇔θ的终边在y x =±.2、三角比公式: (1)诱导公式:(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第一组诱导公式: 第二组诱导公式: 第三组诱导公式: (周期性) (奇偶性) (中心对称性)⎪⎪⎩⎪⎪⎨⎧=+=+=+=+ααπααπααπααπcot )2cot(tan )2tan(cos )2cos(sin )2sin(k k k k⎪⎪⎩⎪⎪⎨⎧-=--=-=--=-αααααααα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ααπ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 第四组诱导公式: 第五组诱导公式: 第六组诱导公式:(轴对称) (互余性)⎪⎪⎩⎪⎪⎨⎧-=--=--=-=-ααπααπααπααπ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ααπtan )2cot(cot )2tan(sin )2cos(cos )2sin(⎪⎪⎪⎪⎩⎪⎪⎪⎪⎨⎧-=+-=+-=+=+ααπααπααπααπtan )2cot(cot )2tan(sin )2cos(cos )2sin( (2)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倒数关系: 商数关系: 平方关系:⎪⎩⎪⎨⎧=⋅=⋅=⋅1cot tan 1sec cos 1csc sin αααααα⎪⎪⎩⎪⎪⎨⎧≠=≠=)0(sin sin cos cot )0(cos cos sin tan αααααααα ⎪⎩⎪⎨⎧=+=+=+αααααα222222csc cot 1sec tan 11cos sin (3)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4)二倍角的正弦公式:αααcos sin 22sin =;二倍角的余弦公式:1cos 2sin 21sin cos 2cos 2222-=-=-=ααααα;二倍角的正切公式:ααα2tan 1tan 22tan -=; 降次公式: 万能置换公式:22222221cos 2sin 21cos 2sin 21cos 2cos 21cos 2cos 21sin sin cos 221cos 2tan 1cos 21sin sin cos22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 ⎪⎪⎝⎭⎩; ⎪⎪⎪⎩⎪⎪⎪⎨⎧-=+-=+=ααααααααα2222tan 1tan 22tan tan 1tan 12cos tan 1tan 22sin 半角公式:αααααsin cos 1cos 1sin 2tan -=+=; (5)辅助角公式: ①版本一:)sin(cos sin 22ϕααα++=+b a b a ,其中⎪⎪⎩⎪⎪⎨⎧+=+=<≤2222cos sin ,20b a a b a b ϕϕπϕ.②版本二:sin cos )a b θθθϕ±=±,其中,0,0,tan 2ba b aπϕϕ><<=.3、正余弦函数的五点法作图:以sin()y x ωϕ=+为例,令x ωϕ+依次为30,,,,222ππππ,求出对应的x 与y 值,描点(,)x y 作图.4、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R 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为外接圆半径);其中常见的结论有:①A R a sin 2=,B R b sin 2=,C R c sin 2=;②R a A 2sin =,R b B 2sin =,RcC 2sin =;③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④22sin sin sin ABC S R A B C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BCaR B CS bR A C cR A B⎧⎪=⎨⎪⎩△;4ABC abc S R =△.(2)余弦定理:版本一:⎪⎩⎪⎨⎧-+=-+=-+=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版本二:⎪⎪⎪⎩⎪⎪⎪⎨⎧-+=-+=-+=ab c a b C ac b c a B bc a c b A 2cos 2cos 2cos 222222222;(3)任意三角形射影定理(第一余弦定理):cos cos cos cos cos cos a b C c Bb c A a C c a B b A =+⎧⎪=+⎨⎪=+⎩.5、与三角形有关的三角比: (1)三角形的面积:①12ABC S dh =△;②111sin sin sin 222ABC S ab C bc A ac B ===△;③ABC S =△l 为ABC △的周长. (2)在ABC △中,①sin sin cos cos cot cot a b A B A B A B A B >⇔>⇔>⇔<⇔<; ②若ABC △是锐角三角形,则sin cos A B >;③sin()sin sin()sin sin()sin A B C B C A A C B +=⎧⎪+=⎨⎪+=⎩;cos()cos cos()cos cos()cos A B C B C A A C B +=-⎧⎪+=-⎨⎪+=-⎩;tan()tan tan()tan tan()tan A B C B C A A C B +=-⎧⎪+=-⎨⎪+=-⎩;④sin cos 22sin cos 22sin cos 22A B C BA C CA B +⎧=⎪⎪+⎪=⎨⎪+⎪=⎪⎩;tan cot 22tan cot 22tan cot 22A B C B A C C A B +⎧=⎪⎪+⎪=⎨⎪+⎪=⎪⎩;⑤sin cos 22sin cos 22A B A C ⎧<⎪⎪⎨⎪<⎪⎩;sin cos 22sin cos 22B A B C ⎧<⎪⎪⎨⎪<⎪⎩;sin cos22sin cos 22C AC B ⎧<⎪⎪⎨⎪<⎪⎩; ⇒sin sin cos cos 2222sin sin cos cos 2222sin sin cos cos 2222A B A B AC A C BC B C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222222A B C A B C <;⑥sin sin sin 4cos cos cos 222cos cos cos 14sin sin sin 222sin sin sin 4sin sin cos 222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sin 2sin 2sin 24sin sin sin cos 2cos 2cos 24cos cos cos 1A B C A B CA B C A B C ++=⎧⎨++=--⎩;⑦sin sin sin (0,]23cos cos cos (1,]2A B C A B C ⎧++∈⎪⎪⎨⎪++∈⎪⎩;sin sin sin (0,8sin sin sin cos cos cos 1cos cos cos (1,]8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其中,第一组可以利用琴生不等式来证明;第二组可以结合第一组及基本不等式证明. (3)在ABC △中,角A 、B 、C 成等差数列⇔3B π=.(4)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2Sr a b c=++.6、仰角、俯角、方位角: 略7、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理科):(1)积化和差公式: 1sin cos [sin()sin()]21cos sin [sin()sin()]21cos cos [cos()cos()]21sin sin [cos()cos()]2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2)和差化积公式:sin sin 2sin cos 22sin sin 2cos sin 22cos cos 2cos cos 22cos cos 2sin sin 22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六、三角函数x y sin =x y cos = x y tan =定义域 RR},2{Z k k x x ∈+≠ππ值域 ]1,1[-]1,1[-R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奇函数周期性 最小正周期π2=T最小正周期π2=T最小正周期π=T单调性[2,2]22k k ππππ-+; 3[2,2]22k k ππππ++.(Z k ∈) [2,2]k k πππ-;[2,2]k k πππ+.(Z k ∈)(,)22k k ππππ-+(Z k ∈)最值当22ππ-=k x 时,1min -=y ; 当22ππ+=k x 时,1max =y ;当ππ+=k x 2时,1min -=y ;当πk x 2=时,1max =y ;无图像例1:求函数5sin(2)3y x π=+的周期、单调区间和最值.(当x 的系数为负数时,单调性相反)解析:周期22T ππ==,由函数x y sin =的递增区间[2,2]22k k ππππ-+,可得 222232k x k πππππ-≤+≤+,即51212k x k ππππ-≤≤+, 于是,函数5sin(2)73y x π=++的递增区间为5[,]1212k k ππππ-+. 同理可得函数5sin(2)73y x π=++递减区间为7[,]1212k k ππππ++.当2232x k πππ+=+,即12x k ππ=+时,函数5sin(2)3y x π=+取最大值5;当2232x k πππ+=-,即512x k ππ=-时,函数5sin(2)3y x π=+取最大值5-. 例2:求函数5sin(2)7,[0,]32y x x ππ=++∈的单调区间和最值.解析:由[0,]2x π∈,可得42[,]333x πππ+∈.然后画出23x π+的终边图,然后就可以得出当2[,]332x πππ+∈,即[0,]12x π∈时,函数5sin(2)73y x π=++单调递增; 当42[,]323x πππ+∈,即[,]122x ππ∈时,函数5sin(2)73y x π=++单调递减.同时,当232x ππ+=,即12x π=时,函数5sin(2)73y x π=++取最大值12;当4233x ππ+=,即2x π=时,函数5sin(2)73y x π=++取最小值7;注意:当x 的系数为负数时,单调性的分析正好相反.2、函数sin()y A x h ωϕ=++&cos()y A x h ωϕ=++&tan()y A x h ωϕ=++,其中0,0A ϕ>≠: ((2)函数sin()y A x h ωϕ=++与函数sin y x =的图像的关系如下: ①相位变换:当0ϕ>时,sin sin()y x y x ϕϕ=−−−−−−→=+向左平移个单位; 当0ϕ<时,sin sin()y x y x ϕϕ=−−−−−−→=+向右平移个单位; ②周期变换:当1ω>时,1sin()sin()y x y x ωϕωϕ=+−−−−−−−−−−−−−−→=+所有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当01ω<<时,1sin()sin()y x y x ωϕωϕ=+−−−−−−−−−−−−−−→=+所有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③振幅变换:当1A >时,sin()sin()A y x y A x ωϕωϕ=+−−−−−−−−−−−−−−→=+所有各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 当01A <<时,sin()sin()A y x y A x ωϕωϕ=+−−−−−−−−−−−−−−→=+所有各点的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 ④最值变换:当0h >时,sin()sin()h y A x y A x h ωϕωϕ=+−−−−−−−−−→=++所有各点向上平行移动个单位; 当0h <时,sin()sin()h y A x y A x h ωϕωϕ=+−−−−−−−−−→=++所有各点向下平行移动个单位; 注意:函数cos()y A x h ωϕ=++和函数tan()y A x h ωϕ=++的变换情况同上.3、三角函数的值域: (1)sin y a x b =+型:设sin t x =,化为一次函数y at b =+在闭区间[1,1]-上求最值. (2)sin cos y a x b x c =±+,,0a b >型:引入辅助角,tan baϕϕ=,化为)y x c ϕ=±+. (3)2sin sin y a x b x c =++型:设sin [1,1]t x =∈-,化为二次函数2y at bt c =++求解. (4)sin cos (sin cos )y a x x b x x c =+±+型:设sin cos [t x x =±∈,则212sin cos t x x =±,化为二次函数2(1)2a t y bt c -=±++在闭区间[t ∈上求最值.(5)tan cot y a x b x =+型:设tan t x =,化为by at t=+,用“Nike 函数”或“差函数”求解.(6)sin sin a x by c x d+=+型:方法一:常数分离、分层求解;方法二:利用有界性,化为1sin 1x -≤≤求解.(7)sin cos a x by c x d +=+型:化为sin cos a x yc x b dy -=-)x b dy ϕ+=-,利用有界性,sin()[1,1]x ϕ+=-求解.(8)22sin cos sin cos a x x b x c x ++,(0,,a b c ≠不全为0)型:利用降次公式,可得22sin cos sin cos sin 2cos 2222a cb bc a x x b x c x x x -+++=++,然后利用辅 助角公式即可.4备注:①x y sin =和x y cos =的对称中心在其函数图像上;②x y tan =和x y cot =的对称中心不一定在其函数图像上.(有可能在渐近线上) 例3:求函数5sin(2)73y x π=++的对称轴方程和对称中心.解析:由函数sin y x =的对称轴方程2ππ+=k x ,Z k ∈,可得232x k πππ+=+,Z k ∈解得122k x ππ=+,Z k ∈. 所以,函数5sin(2)73y x π=++的对称轴方程为122k x ππ=+,Z k ∈.由函数sin y x =的中心对称点)0,(πk ,Z k ∈,可得23x k ππ+=,Z k ∈解得62k x ππ=-+,Z k ∈. 所以,函数5sin(2)73y x π=++的对称中心为(,7)62k ππ-+,Z k ∈.5、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x y arcsin = x y arccos =x y arctan =定义域 ]1,1[-]1,1[-),(+∞-∞值域 ]2,2[ππ-],0[π )2,2(ππ-奇偶性 奇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奇函数单调性 在[1,1]-上是增函数在[1,1]-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对称中心点(0,0)点(0,)2π点(0,0)图像重要结论:①[1,1]sin(arcsin )cos(arccos )a a a a ∈-⇒==; ②tan(arctan )a R a a ∈⇒=. (2)先三角函数后反三角函数: ①[,]22ππθ∈-⇒arcsin(sin )θθ=; ②[0,]θπ∈⇒arccos(cos )θθ=;③(,)22ππθ∈-⇒arctan(tan )θθ=. (3)反三角函数对称中心特征方程式:①[1,1]a ∈-⇒arcsin()arcsin a a -=-; ②[1,1]a ∈-⇒arccos()arccos a a π-=-; ③(,)a ∈-∞+∞⇒arctan()arctan a a -=-. 6、解三角方程公式:sin ,1(1)arcsin ,cos ,12arccos ,tan ,arctan ,k x a a x k a k Z x a a x k a k Z x a a R x k a k Z ππ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