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概念性总结
高中知识点总结化学
高中知识点总结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物质由元素组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金属单质(Fe、Cu等)和非金属单质(O ₂、N₂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化物(H₂O、CO₂等)、酸(HCl、H₂SO₄等)、碱(NaOH、Ca(OH)₂等)、盐(NaCl、Na₂CO₃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₂O表示水。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如2H₂ + O₂点燃2H₂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
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
-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铁生锈(Fe→Fe₂O₃·xH₂O)。
2. 离子反应。
-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则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例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 = H₂O。
3.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 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例如,在2Cu + O₂加热2CuO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0升高到 + 2,氧元素化合价从0降低到 - 2。
-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
1. 钠及其化合物。
- 钠(Na)- 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
-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氧化性。
-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铁(Fe)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氯化钠(NaCl)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CuO)、水(H_2O)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_2 +O_2{longrightarrow}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排布。
-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第1篇示例: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 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目的原子组成的,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例如氧、氢、铜等。
元素的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氨(NH3)、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常见的离子和分子式。
2. 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燃烧反应、置换反应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需要了解其特点和示例,并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内容。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和解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互相吸引而形成的强力联系,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影响。
(2)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单位。
分子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化学反应方式,需要掌握分子的几何构型和键角度等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对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状态,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常用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反应的变化。
5. 酸碱理论和溶液平衡(1)酸碱理论:酸碱理论包括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等,用于描述和解释酸碱反应的性质和规律。
了解酸碱指示剂、pH值等相关知识对于理解溶液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溶液平衡:溶液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平衡状态,包括饱和溶解度、离子平衡等内容。
天津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天津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结构: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及其分类方法。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表现形式,物质的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基本概念。
二、基础知识1.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及其特点。
2.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反应热、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溶液和胶体:溶液的组成、性质和制备,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4.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性质和分类,重要有机反应类型等。
三、重点知识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判断方法,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意义。
3.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有机化学: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5.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6.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物质的量的计算等。
四、学习方法1.重视基础: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注重细节和重点知识的掌握。
2.学会总结: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能力。
4.培养实验技能: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5.学会思考: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2024年高一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一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子结构1. 化学与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2. 元素、化合物与混合物的区别与性质3. 原子、分子与离子的概念4.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特点二、化学计算1. 摩尔与摩尔质量的概念2. 化学计量关系与化学方程式的应用3. 溶液的浓度计算4. 命题计算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三、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原子与分子的稳定性及相关性质2. 元素的性质与周期变化规律3. 化合物的构成及性质4. 气体、液体与固体的性质比较四、原子结构与化学键1. 原子核结构与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2. 电子的分布与填充规则3. 元素化合态与电子排布的关系4. 化学键的形成与键能五、气体与气体的化学反应1. 气体的特性与气体定律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 理想与非理想气体的行为差异4. 气体的扩散与溶解六、溶液的理论与性质1. 溶液的组成与形成过程2. 溶解度的概念与影响因素3. 酸碱中和反应与pH值的测定4. 溶液的电离与电导性七、化学反应与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的特征与类型2. 反应速率与转化率的计算与关系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定量关系4. 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的性质八、酸碱与中和反应1. 酸碱的定义与性质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关系3. 强酸弱酸与强碱弱碱的鉴定方法4.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如中和滴定、酸碱溶液的调配)九、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3.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鉴定方法4.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如电化学反应、电解与电池)十、能量与化学反应1. 热与化学反应的关系2. 热力学基本定律与热力学函数3. 热量的计算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4. 化学反应的放热与吸热反应的特点总结:以上是____年高一化学必备的知识点总结,总共约____字。
这些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与原子结构、化学计算、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原子结构与化学键、气体与气体的化学反应、溶液的理论与性质、化学反应与反应速率、酸碱与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能量与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新高一化学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大全
新高一化学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一化学是学生们接触到高中化学课程的第一次,也是打好化学基础的关键时期。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下面将对新高一化学人教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1. 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及其变化。
2. 化学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3. 物理量及其测定:质量、体积、密度、温度等。
4. 物质分类: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
5. 元素和化合物:化学符号、元素周期表;化合物及其分子式、离子式。
二、物质的组成及性质1. 元素的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半金属性。
2. 化合物的性质: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与分子化合物。
3. 气体的性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摩尔体积;普适气体常数。
4. 溶液的性质:溶质、溶剂、溶解度;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5. 物质的比重:相对比重、绝对比重。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概念:原子守恒定律。
2.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反应物、生成物、系数。
3. 反应物的化学计量问题:摩尔比例、质量比例;限定反应和非限定反应。
4. 单质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5. 酸碱中的化学反应:酸的性质与反应;碱的性质与反应。
四、离子反应与络合反应1. 离子反应: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反应。
2. 水解反应:盐类、酸、碱的水解。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 离子反应和络合反应的判别:沉淀反应、酸碱反应、气体生成反应。
5. 离子反应中的反应类型:双离子交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
五、氧化还原反应1. 元素氧化还原反应:单质与氧气的反应;还原剂与氧化剂。
2. 电量的计算:电量的单位;摩尔电荷;化学方程式中电量的表示。
3. 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正离子的电子失去、负离子的电子得到。
4. 氧化态的变化:氧化反应的规律;氧化态的计算方法。
5.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电池、电解和电镀。
六、酸碱溶液和中和反应1. 酸和碱的性质:酸碱反应的基本特征;酸、碱的强弱。
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的知识点总结8篇
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的知识点总结8篇第1篇示例: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等内容。
有机化学知识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难点,掌握有机化学知识对于高中化学学习和日常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是有机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有机物的定义有机化学研究的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碳元素是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因此有机物也被称为碳化合物。
有机物包括烃类、醇类、醛酮类、羧酸类等多种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主要分为脂肪烃、环烷烃、环烯烃、芳香烃、醇、醚、醛、酮、羧酸、酯等多种类别,每种类别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反应规律。
3. 有机物的结构有机物的结构包括分子式、结构式、键式和构象式等不同表示方法,通过这些表示方法可以清晰地描述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构型。
4. 有机物的性质有机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沸点、熔点、密度等)和化学性质(如稳定性、溶解性、反应性等)。
5. 有机合成方法有机化学是有机合成的基础,有机合成方法包括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多种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6. 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反应机理是研究有机反应过程中的原子或基团之间的结合和断裂规律,包括亲核取代、亲电取代、自由基取代等不同类型的有机反应机理。
7.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机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食品添加剂、药物、化妆品、材料合成等领域都离不开有机化学知识。
第2篇示例: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的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规律。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有机化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的知识点。
1. 有机物的结构有机物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其中碳是主要元素。
有机物的结构可以分为链状结构、环状结构和支链结构。
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有机物可以是直链烷烃、环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不同类型。
高一化学全套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全套知识点归纳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转换等内容。
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一系列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的全套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系统化地学习化学知识。
1. 化学的基本概念1.1 物质与化学1.1.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1.1.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2.1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1.2.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1.3 化学式与化合价1.4 分子与离子1.4.1 分子的组成与性质1.4.2 离子的生成与性质2.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2.1 反应类型的分类2.1.1 氧化还原反应2.1.2 酸碱中和反应2.1.3 沉淀反应2.1.4 双替代反应2.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2.2.1 反应物、生成物及其系数的确定2.2.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2.3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2.3.1 代数法2.3.2 半反应法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1 焓变与热量的计算3.2 化学反应热的测定方法3.3 化学能与化学键的关系4. 化学平衡与化学计量4.1 化学平衡的条件与平衡常数4.2 平衡常数的计算4.3 平衡与浓度的关系4.4 化学计量与反应比例5. 酸碱理论与PH值5.1 酸碱的定义与性质5.2 酸碱中和反应与物质的酸碱性质5.3 自动电离与强度5.4 PH值与酸碱中和滴定6.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6.1 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应用6.2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应用6.3 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7. 有机化学基础7.1 有机物的特点与分类7.2 烃类的命名与性质7.3 多元醇与酸酯的性质7.4 卤代烃与脂肪族醇的性质7.5 醛酮与羧酸的性质8. 电化学与电解8.1 电池的原理与分类8.1.1 干电池与湿电池8.1.2 镍镉电池与锂离子电池8.2 电解与非电解质8.3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浓度9.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9.1 常用实验仪器与试剂的认识与使用9.2 安全操作与实验记录的要点9.3 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本文对高一化学的全套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学习化学知识的框架。
超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超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原子与分子-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壳层-元素与同位素-分子的概念和组成-化学式和化合价的表示方法2.物质的稳定性和反应性-元素的稳定性与反应性-化合物的稳定性与反应性-物质的能量状况与稳定性3.原子间的键和离子间的力-金属键、共价键、离子键的形成与性质- 分子间的力(Van der Waals力、氢键等)4.物质的排列与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种类及晶体结构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质量关系-化学方程式的平衡2.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与反应能垒-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3.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Le Chatelier原理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与价电子情况-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征与性质三、化学物质的变化1.化学物质变化的能量变化-热能与热化学反应-反应焓变与热动力学2.化学物质变化的速度变化-反应速率与反应速率常数的概念-反应机理与速率方程-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反应的平衡变化-化学平衡的实质-平衡均相反应和异相反应的平衡条件-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的判定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主要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使用-主要元素的分类和特点2.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酸、碱、盐的特性及性质-衍生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3.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和命名规则-烃类、醇类、醛酮类、羧酸类的反应与性质五、化学变化的实验方法1.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仪器-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2.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技术和探究方法-分离、纯化和鉴别化学物质的方法-学习化学现象和规律的探究方法以上是高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都可以拓展更深入的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建议多做化学实验和练习题,结合实际应用和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化学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机理等。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一些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化学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有机物的基本概念1. 有机物的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其中还包括部分无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含有C-C键和C-H键,并呈现出多样性的结构和性质。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 根据碳原子的连接方式,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链状、环状和支链状。
2. 根据有机基团的不同,可以分为烃类、烯类、炔类、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醚类、酯类、胺类等。
三、有机物的命名1. 烃类的命名:根据碳原子数和化学键的类型,可以使用烷、烯、炔等前缀和ol、on等后缀,如甲烷、乙烯、乙炔等。
2. 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根据所含有机基团和它们在主链上的位置,可以使用相应的前缀和后缀进行命名,如乙醇、丙酮等。
3. 功能团的命名:有机化合物中的特殊官能团可以使用特定的命名规则,如羟基、醛基等。
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 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包括手性、立体异构体和构象异构体等概念。
2.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3.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反应机理1.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物质基础法、结构改造法和实验室常用的合成方法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包括加成反应的电位能变化、酸碱催化的过程、自由基取代反应等。
六、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1. 有机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包括药物的合成和作用机制等。
2. 有机化合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农药和肥料等的合成和应用等。
3. 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染料、涂料、香料和聚合物等的应用。
本文对化学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的知识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希望对读者对有机化学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并对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考(集锦8篇)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考(集锦8篇)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考第1篇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阳离子:Na+、Mg2+、Al3+、NH4+、H3O+;阴离子:N3-、O2-、F-、OH-、NH2-;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阳离子:K+、Ca2+;阴离子:P3-、S2-、HS-、Cl-;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实用)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实用)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最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所以, 总的说来(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专题一:第二单元一、化学键: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c强碱(NaOH、KOH)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乙烷(C—C单键)乙烯(C—C双键)乙炔(C—C三键)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学好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背诵课本知识化学可以说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所以化学是有很多需要背的地方的,我们要想学好化学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背诵课本,如果你连课本都没有背下来的话,你是没有可能去学好高中的化学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通过电子和质子相互吸引和排斥,形成稳定结构。
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放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的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与计算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其中包含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反应条件。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化学计算,如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物质的分类与鉴别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的鉴别是通过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来判断物质种类的过程。
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物的概念与分类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等无机化合物以外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可以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两大类。
烃是指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烯等。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如乙醇、乙酸等。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物的结构通常采用构造式来表示,即用短线“-”表示共价键,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
有机物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有机物的合成与分离有机物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的过程,常用的合成方法包括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等。
有机物的分离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的过程,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蒸馏、萃取、重结晶等。
高中化学特殊性质知识点
高中化学特殊性质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而其中特殊性质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的特殊性质知识点,包括溶解度、电导性和催化作用。
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在溶液中溶解的最大量的溶质。
溶解度主要受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溶解度与温度、压力以及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此外,溶解度还与溶液的浓度有关,溶液浓度越大,溶质的溶解度越低。
2. 电导性电导性是物质导电能力的一种特殊性质。
导电能力与物质中存在的自由电子或离子的数量有关。
金属是导电能力较强的物质,因为金属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能够自由地在金属中移动。
在电解质溶液中,溶质以离子形式存在,能够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移动并导电。
而在非电解质溶液中,溶质以分子形式存在,由于没有自由电子或离子,所以无法导电。
3. 催化作用催化作用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过程,通过添加催化剂可以显著加速反应速率,同时不参与反应本身。
催化剂在反应开始时被消耗,但在反应结束时以与反应前相同的形式出现,因此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到了“加速剂”的作用。
催化剂通过提供一个新的反应路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
催化剂能够与反应物发生相互作用,改变它们的能级和构型,从而降低反应的能垒,促进反应的进行。
催化作用在化学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能够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减少能源消耗。
除了溶解度、电导性和催化作用外,高中化学中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性质值得关注,如光度法、浓度法、电镀、电解等等。
这些特殊性质在实验室工作、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
总结起来,高中化学中的特殊性质知识点包括溶解度、电导性和催化作用等。
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关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进行总结,希望对化学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氢(H)、氧(O)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
物质的组成还可以根据物质的形态进行分类。
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流动,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气态物质具有可压缩性和可流动性,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而不改变物质的组成。
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会导致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物质的性质还可以根据其可溶性进行分类。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混合过程。
可溶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溶解于某种溶剂中。
常见的可溶性规律包括“相似相溶原则”和“亲水性和疏水性原则”。
三、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式和结构进行分类,如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可溶性,可以将物质分为溶液、悬浮液和胶体。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于溶剂中而形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如盐水、糖水等。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摩尔和化学计量。
4. 基本的量和质关系: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二、物质的微观结构1. 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2. 原子结构模型:Rutherford核模型和玻尔轨道模型。
3. 原子核的特性:相对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
4.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主族和副族、周期趋势和同位素。
三、化学键的形成与分解1. 价电子和离子键:价电子的数量和价层的填充规律。
2.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概念、价电子对和多重共价键。
3. 金属键和离子键的特性:金属的性质和离子键的离子晶体结构。
4. 化学键的强度和化学键的能力。
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结构:物质的颗粒和物质的间隙。
2. 固体的结构:晶体和非晶质。
晶体的分类和晶体结构。
3. 液体的结构:液体的流动性、表面张力和粘性。
4. 气体的结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的压力。
五、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速率表达式。
2. 化学平衡: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3. 平衡的移动:Le Chatelier原理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4. 平衡的应用:平衡的工业应用和平衡的环境应用。
六、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1. 电解质溶液:电离和电离度。
强酸和强碱。
2. 电导性和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电导率和离子移动性。
3. 电化学和电解池:电化学反应和电解池的结构。
4. 金属的电化学性质:金属腐蚀和电化学法保护金属。
七、酸碱性与盐类1. 酸碱的概念:Arrhenius理论和Brønsted-Lowry理论。
2. 酸碱中的氢离子:pH值、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
3. 盐类的形成:酸中和反应和酸酸中和反应。
4. 盐类的性质:盐的离子性、水合物和盐的溶解性。
八、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1500字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二化学是学生在高中二年级学习的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基础化学知识,并且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等有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一个简要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离子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离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电离和强电解质- 阳、阴离子的性质和常见离子的名称及符号- 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量法则-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转移的概念2. 化学键:- 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共价键的共价键理论(路易斯方法、VSEPR理论)- 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3.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和性质- 液晶的性质和分类- 固体的结构和类型(晶体、非晶体)- 界面现象和胶体溶液4.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表面积、催化剂)- 反应级数和速率方程式5. 化学平衡:- 反应的平衡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量表达式-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平衡时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和Ksp的关系- 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关系6. 酸碱理论:- 酸碱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酸、碱的强弱和酸碱的离子理论- 酸碱中的pH值、pOH值和酸碱指示剂- 强酸强碱的水溶液和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酸碱滴定和滴定曲线7.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和电位差- 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电化学系列8. 原子结构和周期性:- 原子核的组成和特性- 电子的量子理论和玻尔模型- 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性规律-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化合价9. 配位化学:-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配位数和配位键的理论- 配位体的配位能力和配位场理论-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配位反应10.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有机化学的命名原则和命名规则- 饱和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官能团、官能团的分类和性质- 碳链的长度和分支的影响以上是一个简要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反应等方面。
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元素及其性质1.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所有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天然存在的元素,其余的是人工合成的。
2.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化学性质,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金属loid元素(半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典型的金属性质,如导电、导热、延展性等;非金属元素大多数是固体,其性质与金属相反,如不导电、易破碎等;金属loid元素则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
3.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和元素性质的一定规律而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呈周期性的特点,即相邻元素的性质会有一定的相似性。
这是由于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在周期表中的规律性导致的。
二、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化合的形成1.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以云层的形式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符号元素的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位置。
化学符号是用来代表元素的简写形式,通常采用拉丁文或者拉丁文的别名的缩写。
3. 元素的化合及化合价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形成化合物,其中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
化合价是一种描述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参与反应的能力标志,是指元素原子在化合物中相对于自由原子状态像是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
三、元素的普及现象及其应用1.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金属元素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和韧性等特性,因此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铁的应用于制造建筑材料,铜的应用于制造电线等。
2.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非金属元素一般不导电、不导热、易破碎,但某些非金属元素如碳、硅、磷等具有特殊的性质,在高分子材料、半导体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3. 金属loid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金属loid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如硼的应用于玻璃制造,锗的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知识点概念性总结实验部分 (4)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4)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4)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4)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5)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5)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6)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7)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8)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8)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8)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9)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12)理论部分 (13)盐类水解的应用规律 (13)焰色反应全集 (15)几个比较重要的历史问题 (17)五"同"辨析 (18)无机化学方程式部分 (18)一、非金属单质的性质 (18)1. 氧化性: (18)2.还原性 (19)3.(碱中)歧化 (19)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19)三, 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 (20)1.还原性: (20)2.酸性: (20)3.碱性: (21)4.不稳定性: (21)四、非金属氧化物 (21)1.低价态的还原性: (21)2.氧化性: (21)3.与水的作用: (21)4.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22)五、金属氧化物 (22)1.低价态的还原性: (22)2.氧化性: (22)3.与水的作用: (22)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22)六、含氧酸 (23)1.氧化性: (23)2.还原性: (23)3.酸性: (23)4.不稳定性: (23)七、碱 (23)1.低价态的还原性: (23)2.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24)3.不稳定性: (24)八,盐 (24)1.氧化性: (24)2.还原性: (24)3.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24)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24)5.不稳定性: (24)离子反应方程式 Al (27)Ag (28)As (28)Ba (28)Br (29)C (29)Ca (29)Cl (30)CN (30)Cr (30)Cu (31)CxHyOz (31)F2 (31)Fe (31)H+ (33)H2O (33)H2O2 (33)H2CO3系列 (33)H3PO4系列 (34)H2S系列 (34)H2SO3系列 (35)I (35)Li (36)Mg (36)Mn (36)Na (36)NH3系列 (36)NO2-、NO3- (37)O (37)P (37)S (38)Si (39)电极反应方程式 (40)(一)、原电池电极反应方程式 (40)1.Cu─H2SO4─Zn原电池 (40)2.Cu─FeCl3─C原电池 (40)3.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 (40)4.氢氧燃料电池(中性介质) (40)5.氢氧燃料电池(酸性介质) (40)6.氢氧燃料电池(碱性介质) (40)7.铅蓄电池(放电) (40)8.Al─NaOH─Mg原电池 (41)9.CH4燃料电池(碱性介质) (41)10.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41)11.银锌纽扣电池(碱性介质) (41)(二)、电解电极反应方程式 (41)1.电解CuCl2溶液 (41)2.电解精炼铜 (41)3.电镀铜 (41)4.电解饱和食盐水 (41)5.电解HCl溶液 (42)6.电解NaOH溶液 (42)7.电解H2SO4溶液 (42)8.电解KNO3溶液 (42)9.电解CuSO4溶液 (42)10.电解AgNO3溶液 (42)有机反应方程式 (43)(一)烷烃 (43)(二)烯烃 (43)(三)炔烃 (43)(四)芳香烃 (43)(五)、石油 (44)(六)、卤代烃 (44)(七)、醇类 (44)(八)、酚类 (44)(九)、醛类 (45)(十)、羧酸 (45)(十一)、糖类 (45)(十二)、油脂 (46)(十三)、氨基酸 (46)实验部分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
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
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