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 备用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三章复习必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三章复习必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师傅安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时间想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第一章3.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4.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准讯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5.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6.哲学基本问题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7.马克思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最全)

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最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哲学篇一、导论 (2)二、唯物论 (4)三、辩证法 (7)四、认识论 (12)五、唯物史观 (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22)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22)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2)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23)四、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3)五、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24)六、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4)七、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6)八、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27)九、资本积累 (29)十、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29)十一、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31)十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32)十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33)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34)一、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34)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4)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36)四、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7)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38)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38)最新版马原哲学篇全知识点总结,按照高中哲学生活分块整理,既包含高中生高考必备矛盾分析法原理+论述,又融入大学生期末必考知识点“时间和空间”、“和谐”、“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等,无论你是马原摸鱼一学期,期末周摸黑在学习,还是刻苦听课17周,还是满脑空空,我以本人期末马原4.0的绩点向您保证,此文档将保你假期无忧!当然,空有文档还不行,还需要您抓紧摸黑复习呀!期末加油!!!一、导论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整理背诵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整理背诵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3.1949年中国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

5.经济建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

6.《论十大关系》是在总结国内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7.《论人民民主主义专政》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完全形成。

8.新民主主义社会合作社经济的基础是集体所有制。

9.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精髓是实事求是。

1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1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3.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

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别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17.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辩证法。

18.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唯物主义思想。

19.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2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的创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问世。

2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其它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

2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4.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25.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26.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教材知识点整理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教材知识点整理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教材知识点整理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下面整理了一些最新教材中的知识点,供参考: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的矛盾和社会革命的矛盾。

3. 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导致了阶级斗争的存在。

4. 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具有改造社会的能力和智慧。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 党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

1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这些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一部份,希翼对你的学习有所匡助。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的认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认为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调整和修正对世界的认识,实现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致性。

4.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物质条件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

它强调社会形态的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表现。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间接地影响社会存在的发展和变化。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用来改造自然和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经济基础的变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三、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1.阶级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存在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卷考试必备重点目录+一套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卷考试必备重点目录+一套原题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p14马克思主义的概念p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2和组成部分p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P15和理论品质p1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p20-2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p4,p6、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的实践活动发展p11、马克思主义产生意义P1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理论联系实际哲学、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p27、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物质、运动、静止、时间与空间(概念与特性)、实践;联系、发展、矛盾及其双重属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度、质变、量变、肯定与否定p46;哲学概念p27、哲学基本问题(含义p28、具体内容p2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分标准p28-29)物质概念(唯一特性p30)、运动(概念p32、物质与运动关系p32、运动与静止p32、时空间概念及特性p32)、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的决定作用p30-31、意识的本质p31及其能动作用p56-57;实践内涵p34、形式p35、特征p35、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联系观(内涵p40、特点p40)、发展观(内涵p41、实质p41、新旧事物概念p41、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性p41)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矛盾内涵?、矛盾属性(内涵p43、关系p43、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4)、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内涵p44,p45、关系p45);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p46;质变与量变内涵p46、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p46);否定之否定规律:辨证否定观内涵p46-47规律(内涵p54、特点p54)物质观创立的意义p31、社会物质性表现p33、矛盾分析方法p45、五对范畴?;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区分p55)、发挥意识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p57主体与客体(内涵p63、关系p6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4-65、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本质的论断p66;认识的辨证运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概念p68、基本形式p68、辩证关系p69);真理观:真理内涵p71、真理客观性p72、真理双重属性p73、真理检验标准p77认识的两次飞跃的基本条件p69,p70、认识运动的无限性和反复性p70-p71、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真理与谬误p76、真理与价值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概念p95、辩证关系p9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p9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p100,p101、构成要素p100、两者的辩证关系p10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概念p105、两者的辩证关系p107)、国家(实质p106、国体与政体p106);阶级概念p115与实质p11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p11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p130-p13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社会形态(内涵p109及一般规律p108?);阶级斗争p116、社会革命p119 、改革p121、科学技术在社会中作用;群众史观:两种对立的历史观(谁是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制约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性的因素p131——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文化条件、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商品经济p143、商品p144、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规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145、货币P148、劳动力商品P153、剩余价值p157、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p159与相对剩余价值p160、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p165、利润p168?、经济危机商品二因素p144与劳动二重性p145、价值规律(内涵p146及作用p147-p148)、货币概念p148与职能p148、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p149-p150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p153-p154、劳动力商品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与特点p154)、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前提p157、特点p157、剩余价值生产方法p159-p160、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p158、资本本质p158)、资本积累p162、资本的有机构成p163、相对过剩人口p164、工资p167、社会再生产(核心问题)p16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69与经济危机p170商品经济产生条件p14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四个阶段表现)p148、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意义p151;资本主义所有权与所有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p156、资本的原始积累p141、资本的循环周转规律(流程p165、条件p165)形式?及本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p172-p173及本质p172、意识形态p177及本质p177-p178生产集中、资本集中、垄断、垄断组织p18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186、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两个发展阶段p182(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生产集中p182、资本集中p182、垄断(内涵p183、原因p183、垄断时期竞争特点p184)、金融资本p184与金融寡头p185、垄断利润p185与垄断价格p18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形成p187-p188、作用p189、垄断资本主义实质p193)、经济全球化表现p194-p195经济全球化表现、动因p196和后果p197、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政治经济新变化、原因p202-p203和实质p203-p20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单项选择题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原必背知识点范文

马原必背知识点范文

马原必背知识点范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的理论基础。

下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背知识点。

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观点加以学习和理解。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本原理,它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基本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

世界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矛盾冲突的过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而具体地分析,揭示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应用,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旧的生产关系的矛盾激化而产生的。

第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原理的重要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扣除他们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后剩下的部分。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价值,但不享受全部价值所致。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和资本的剥削性质。

第四,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政治学的重要理论,揭示了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而产生了私有财产、剥削与被剥削的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阶级斗争是由于这些矛盾激化而产生的,通过阶级斗争,社会从更低级向更高级发展,最终实现了无阶级社会的目标。

第五决定论和自由意志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辩证统一问题。

决定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们发生和变化的客观原因和规律,否定意识具有独立的创造力。

马原基本原理分几个部分

马原基本原理分几个部分

马原基本原理分几个部分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在理论上代表了无产阶级利益的哲学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核心,包括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劳动价值论等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详细探讨细分为几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是现实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从整体上看待世界,强调矛盾与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承认客观规律的存在和不可抗拒性。

2.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物质生产力的变革,而无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先进和最具革命性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通过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3.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是阶级斗争理论。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的动力来自于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无论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还是各个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4.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形成了剥削关系。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几个部分从上述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强调整体观念,认为矛盾与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之一,强调物质生产力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无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先进和最具革命性的阶级。

3. 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认为社会的动力来自于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8.人的价值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1)、世界物质性原理P13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同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P33(非原句)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P26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P26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概念和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课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阶级斗争的学科。

它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基本原理。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

3.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成果,旨在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公平。

它包括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等基本原理。

无产阶级革命强调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共产主义理想则是最终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形成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立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重要著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

2. 二十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二十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此后,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形成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总结和阐述的基础上完成的。

这一过程涉及到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学者的努力,如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它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复习和加深理解。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变革的动力。

以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反映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意味着社会变革的首要任务是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包括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政治关系等。

3.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阶级斗争。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4. 社会形态的更替: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资本主义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建立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例子。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等。

这些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

同时,矛盾也有其特殊性,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3. 发展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的驱动力。

事物发展的过程包括量变到质变、螺旋上升和飞跃等。

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变客观世界和认识客观世界。

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它追求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大全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辩证唯物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
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素
-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存在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的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素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矛盾
- 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科学分析来揭示社会规律
-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追求变革现实、改造社会的实践目标
-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革命来实现社会变革和人类解放
5.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
- 共产主义社会:消除剥削和阶级差别,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 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
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 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的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的核心理念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通过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来改变社会。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知识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内容。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过程,这种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这是由于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造成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阶级斗争,新的社会制度将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斗争的重要性。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社会变革的根源。

四、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自身生活所需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

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通过国家的计划和管理来调节经济和社会关系。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终的理想目标,它是一个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社会,实现了人类的全面自由和平等。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重要内容。

这些理论为我们分析社会问题、认识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原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大全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导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6.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他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包括哪些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水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5.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6.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7.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有统一性8.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意识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社会转型规律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及其在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的表现- 矛盾的特殊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作用3.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实践与认识、实践与改造的关系- 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意义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 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危机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经济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和阶段特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1. 实践论和认识论- 实践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认识论: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性标准2.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历史的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 实践认识论和辩证法思维方法- 实践认识论: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辩证法思维方法: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思维方式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的设想-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社会主义的理想境界和发展方向2. 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党的建设和无产阶级专政3.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4.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考点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考点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考点及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系统阐述和总结的科学著作。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方法论和基本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几个重要考点及相应的答案。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考点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等。

2.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3. 什么是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之一,它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法。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无产阶级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5.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第一个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实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阶段,它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的一种无阶级社会制度。

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有何含义?马克思主义强调自己是科学的理论,它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则表现在它对旧有社会制度和观念的批判和否定,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实践指导作用。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考点及相应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资料一 1~30 BDCAA CBBAD DDACB BBAAC DCABA CBCDA 31~40.BCD ABCD ABD BD ABC BCD ABCD CD ABC BD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4)实践使认识得以发展;(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2.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四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可变资本产生的,是绝对和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

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因此,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拿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而只能同可变资本相比。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就是剩余价值率。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首先,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其次,在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上,由一般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

第三,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四,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关系出现了复杂化的特点。

第五,在社会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良主义的措施。

第六,上层建筑做了多方面的调整,国家职能的侧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七,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国家在战后进行了新的扩张,形成了新的世界体系,经济全球化的局面正在形成。

第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直接占领和掠夺为特点的旧殖民主义发展为间接控制和剥削为特点的不平等关系。

最后,西方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由两极对立发展为和平共处。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1) 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社会发展有决定性。

人类社会这方面也像自然界一样,实质上服从同一运动规律。

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就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人的自觉活动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利用社会规律,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经受锻炼,坚定信心,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 第一,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同样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虽然人类社会总趋势是上升的,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过程中出现过多次王朝复辟,社会主义出现的严重曲折,都充分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

它们在事物发展中都起作用。

任何偶然性背后都有必然性在起作用,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实现和开辟道路,某些偶然事件会造成社会发展的曲折性。

所以,人类世界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还会出现大幅度的倒退。

第三,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

因为这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新事物辩证否定旧事物,继承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并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所以更有远大的前途和生命力。

(3) 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陈代谢原理的具体表现,但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总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就是对社会发展的前进和曲折性相统一这一历史辩证法的通俗表达,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的思想都深刻地揭示了这个道理。

46.试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rent )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

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

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

(1)级差地租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把少数利用瀑布作动力的企业和多数利用蒸汽作动力的企业相对比,说明了级差地租的形成过程。

少数企业由于利用了瀑布这种自然力进行生产,具有成本价格低、劳动生产率高的优势,是生产条件特别有利的企业,其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多数企业产品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在产品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时,少数生产条件特别有利的企业,除获得平均利润外,还获得一个超额利润。

这个超额利润的形成原因,在于少数企业对瀑布这种自然力实行经营垄断。

这种自然力的特别有利的生产条件,具有有限性和不能随意创造的特点,对它的经营垄断,阻碍资本自由竞争,因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不参加社会上的利润平均化,能够长期稳定地保留在少数对这种自然力进行经营垄断的企业中。

这个超额利润的形成归功于瀑布这种自然力,而这又是跟土地分不开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一部分土地由土地所有者占有,形成土地所有权垄断。

上述超额利润不是由资本本身产生的,而是由资本对瀑布这种自然力垄断经营产生的。

因此,这个超额利润便落入瀑布的土地所有者手中,转化为地租。

马克思把这样形成的地租叫作级差地租。

可见,级差地租是由对土地的资本经营垄断产生的、由土地和资本生产率等级差别形成的、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2)级差地租的特点。

第一,构成级差地租实体的超额利润,来源于支配着一种被垄断的自然力的个别资本的个别生产价格和该部门一般资本的一般生产价格的差额。

也就是说,它的来源是土地产品(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超过它的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由于土地的有限性,特别是好的土地更是有限,因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即社会生产价格,必须由劣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否则劣等地就得不到平均利润,就没有人耕种劣等地。

这样,优等、中等生产条件的土地就能够获得一个超额利润。

第二,级差地租的产生,是由于个别资本利用了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的自然条件,而比其他一般资本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率。

因为土地这种生产条件的自然力是有等级差别的,等量资本投在相等面积土地上的生产率也是有等级差别的,从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和由它转化的地租也是有等级差别的,所以这种地租便叫作级差地租。

可见,由土地的自然力的等级差别性而引起的资本生产率的等级差别性,是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

第三,自然力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从而也是超额利润产生的自然基础,而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

级差地租的实体是超额利润,它是雇佣工人为产业资本家创造的平均利润以上的部分,其实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第四,超额利润产生的原因是个别资本对土地自然力等有利生产条件的经营垄断。

因为有利的自然条件是有限的,对它的经营垄断会阻碍竞争,使它产生的利润不参加社会资本的利润平均化,因而获得的超额利润具有稳定性。

第五,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垄断本身。

土地所有权并不是这个超额利润创造的原因,而是使它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原因。

(3)级差地租的形式。

级差地租由于其形成的条件不同而有两种形式: ①级差地租I 。

它形成的条件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

这种由于肥力和位置差别引起的资本生产率的差别性而形成的级差地租,是级差地租Ⅰ。

②级差地租Ⅱ。

它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等量资本引起的资本生产率的差别性而形成的级差地租,是级差地租Ⅱ。

围绕争夺形成级差地租Ⅱ的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在土地租期的长短上展开了激烈斗争 47.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原理及现实意义 (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盲目蛮干。

(4)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反对墨守成规。

马克思资料二 1~30 BDCAA CBBAD DDACB BBAAC DCABA CBCDA 31~40.BCD ABCD ABD BD ABC BCD ABCD CD ABC BD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42.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46.试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47.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原理及现实意义 二、概念解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民族区域自治: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 域自治。

3、世界多极化:在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 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4、和谐文化: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 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现念 和理想追求。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 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三、简答题: (一)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改革开放理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二)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神和经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 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四)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 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 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 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五)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六)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