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小蠹寄生真菌粉拟青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真菌3个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生理学特性

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真菌3个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生理学特性

度为 2 c 光照 为全黑 暗条 件 ,I 值 为 5 0; 佳 营养 条件 : 5c, pI - . 最 培养 基 为 P A+落叶松 韧 皮 培养 基 , 源 为蔗 D 碳 糖 , 源为酵 母粉 。3个菌 株均具有 较强 的 高温 和 低温 耐受 性 , 氮 能够适 应 北方 较 大 的 温差 , 体 内 的黑 暗和 树
5 .黑 龙 江省 佳 木 斯 市孟 家 岗 林 场 桦 南 14 1 ) 5 4 1

要 : 从 落 叶 松 八 齿 小 蠹 各 虫 态 体 内外 、 道 及 木 材 蓝 变 部 位 获 得 3株 与 落 叶 松 八 齿 小 蠹 伴 生 的真 菌 , 坑 该
3株 菌 可 导 致 木 材 变 色 , 蠹 害 的 发 生 存 在 密 切 关 系 。 通 过 茵 体 的 培 养 特 性 和 形 态 观 察 、 线 菌 酮 耐 性 及 与 放 r N T D A I S序 列 测 定 , 3菌 株 确 认 为 C r t yt ff n i 为 国 内 新 记 录 种 。3个 菌 株 生 长 的 最 佳 环 境 条 件 : 将 e o ss ues , a c i i s 温
酸 性 条 件 也 比较 适 合 菌 株 的 生 长 。3个 菌 株 对 寄 主 落 叶 松 具 有 明 显 的 营 养 选 择 性 , 利 用 的 碳 源 种 类 较 多 , 可
有 机氮 源利 于菌株生 长 。
关键 词 : 落 叶松 八 齿 小 蠹 ;伴 生 真 菌 ;C rtcs uini;生 物学 特 性 ;生 理 学 特性 eaoyt j s  ̄f e s
sr c fteb d fp u e n au.T efna tisc nc uew o asan hc so i ewt h ak b e e uf eo o yo s bl g ts h u g l an a a s od sptisw ih asca i teb r e t a h s o s t h l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油松小蠹虫是一种常见的松木害虫,主要危害油松树木,产卵于树皮下,幼虫孵化后侵入木材内部,破坏木材组织,导致木材质量下降,影响木材的使用价值。

随着森林资源的日益减少和木材需求的增加,油松小蠹虫对油松生长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研究油松小蠹虫的防控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目前,针对油松小蠹虫的防控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两大类,其中化学防治技术以杀虫剂为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技术则主要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资源对油松小蠹虫进行控制。

通过深入研究油松小蠹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程度,探索更有效的防控方法,能有效减轻油松小蠹虫对油松林的危害,提高林木的产值和质量,为林业生产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油松小蠹虫的防控技术,以减轻其对油松树木的危害,保护森林资源。

通过对油松小蠹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为油松小蠹虫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森林健康生长,维护生态平衡。

在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上,我们将探索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控技术,推动油松小蠹虫防控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我们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2. 正文2.1 油松小蠹虫的生活习性油松小蠹虫(Dendroctonus ponderosae)是一种寄生在油松树上的害虫。

它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油松林区,是油松林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

油松小蠹虫成虫体长约4-7毫米,呈棕色或黑色。

雌虫寻找适合产卵的油松树,并从树皮下掘洞,产下数十到数百个卵。

卵孵化后,幼虫便开始在树木内部取食,形成蛹室后变为成虫。

成虫群集在树皮下,释放出具有信息素作用的飞行信息素,吸引更多的成虫前来寻找合适的寄主。

油松小蠹虫喜欢寄生在潮湿、弱势的树木上,主要以树木的内部组织为食。

拟青霉属真菌的系统分类及代谢产物应用研究进展

拟青霉属真菌的系统分类及代谢产物应用研究进展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小结与 展 望
, ,
拟 青 霉属 是虫 生 病 原真 菌 中 的重 要类 群 作 为 害虫 的重 要 自然控 制 因 子 和生物 防 治 的重 要材 料 n i b 在害 虫防 治上 发挥 着重 要 的作用 另外 M a nu e l e z o f n ) 结 [ 川 发现 淡紫 拟青 霉可 改变 氧苟 (d a r a u : i Y J Ch 2 00 构 o 〔 2 ) 现深 层 培养 下 p n c l t 红 色 色 素 (r i gm e n o 产 量 较 高 认 为 在 商业 颜 料 i r a d pi e 生 产 上 很 有价 值 可 见 该属 的研 究 不 但 涉 及 到 生 防 在环 境治 理 工 业 方面 也 有 一 定潜 能 拟青 霉属 真菌 生 物 防治和 代谢 产物 的利 用 己展 现 出广 阔 的前 景 但 还 有许 多值 得 关注 的 问题 (l ) 生 防效 果 的 评 价 涉 及 到 致病 力 问题 在我 国 除 了 玫 烟 拟 青 霉外 己报道 的进 行 过 害虫 致 病 性 试验 的该 属种类 约 6 种 ( 胡奇 2 0 3 ) (2 ) 真菌 制剂释 放后 种群 动态 学 的监测 利 用 生 物技 术手 段 ( 对 目标 菌 株进 行跟 踪 3 ) 代 谢产 物有 效成分 的 分 离鉴 定和 对 昆 虫 作 用 方 式的研 究 (4 ) 安 全 性 检验 9 99 包 括对 环 境 人 动 物 的安全 性 检测 在 以往 的研 究 中 N o b u ) 发现淡 紫拟 青 霉可 导 致 h i o (1 r ya 健康人 肺 部脓 肿 还 有 研 究 发现 拟青霉 属 真菌 引起 一 个 8 岁 儿 童 鼻部病 变 (N a k 等 200 ) 可 见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油松小蠹虫是一种常见的木材病虫害,其对油松林的危害极大,可导致树木死亡或严重损坏。

因此,开展油松小蠹虫的防控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油松小蠹虫的防控技术,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油松小蠹虫的特点油松小蠹虫(Ips subelongatus)是一种小型的木材病虫害,雄虫体长2.7-3.2mm,雌虫体长3.0-3.5mm。

其体色为暗褐色至黑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小的斑点和皱纹。

油松小蠹虫幼虫和成虫均以树皮下部的韧皮层和木质部为食,从而破坏了油松的树皮和木质部,使之枯死。

油松小蠹虫的繁殖期主要在春季和夏季,每年可产生多代。

二、防治技术(一)物理防治1.机械割除利用专业设备,将受害的树皮和木质部全部割除,可以有效地扼杀油松小蠹虫的生长和繁殖。

2.松墨带在油松树干上刷上一层厚约2-3毫米的松墨,可达到抵御油松小蠹虫入侵的效果。

1.拟除虫菌拟除虫菌是一种专门针对油松小蠹虫的生物防治剂,可将其杀死或使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如葡萄球菌、木霉属等。

2.线膜菌线膜菌的种类很多,能够杀死或抑制油松小蠹虫的生长与繁殖。

其中,白色线膜菌是目前研究得最深入的一种,有效杀灭油松小蠹虫的方法是在树干或树皮上喷洒白色线膜菌的孢子。

(三)化学防治1.杀虫剂喷洒常用的杀虫剂有氯氰菊酯、毒死蜱、乙醛、敌敌畏等。

但由于这些杀虫剂使用后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应该谨慎使用,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

2.烟熏灭杀利用烟熏法将油松小蠹虫熏死,但由于烟熏法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种方法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够使用。

三、引进抗病、抗虫品种通过引进一些抗病、抗虫的油松品种,可以有效地提高油松的抗病虫能力,从而预防和控制油松小蠹虫的危害。

总之,油松小蠹虫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治理,尽量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无公害、环保的措施,合理应用化学防治,并引进抗病、抗虫品种,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和减轻油松小蠹虫的危害。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油松小蠹虫(Ips spp.)是以油松为寄主的一类重要害虫,严重危害了油松林的生长和发展。

本文将针对油松小蠹虫的防控技术进行研究,旨在寻找出有效、经济、环保的防治方法,以保护油松林的健康。

一、小蠹虫的生物学特性油松小蠹虫是一类皮甲科昆虫,雌虫体长2.5-3.8mm,雄虫体长2-2.8mm。

雌虫以挖掘树皮和树木内部的韧皮部为生活方式,同时进行幼虫的产卵和幼虫食物的储藏。

幼虫利用亲虫侧产出的松脂和构建的食道来营养生长,同时不断向树干内部进食。

幼虫期约为1个月,穿透性蛹期为7-10日。

二、防控技术的研究方向(一)生态调控技术1.培育天敌:研究发现,一些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螨等可以对小蠹虫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开展对这些天敌的研究,培育适应环境的有效种群,将有助于生物防治的实施。

2.优化天敌生境:小蠹虫多在生长季的干燥天气条件下大量繁殖,改善林地的水分环境,保持一定的湿度,将有助于降低小蠹虫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二)化学防治技术1.研究有效杀虫剂:通过筛选具有高效、低毒、短效的杀虫剂,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考虑到小蠹虫的生物学特性,可研究开发对小蠹虫成虫和幼虫均具有较好杀虫效果的杀虫剂。

2.优化防治时间:根据小蠹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时间表,以提高防治效果。

(三)物理防治技术1.集约化砍伐:对于被小蠹虫大规模危害的幼林和病虫林,采取集约砍伐的方式,将被害树木集中砍伐和处理,以减少小蠹虫的生长和繁殖条件。

2.堆肥处理:将被害树木进行堆肥处理,通过高温杀菌,减少小蠹虫的存活数量,同时降解树木内部的松脂和食道,减少小蠹虫的食物来源。

三、研究方法(一)实地观察:利用实地观察的方法,记录小蠹虫的发生规律、数量变化以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后续的防治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二)室内试验:利用室内条件,研究小蠹虫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并通过对不同防治措施的试验,评估其防治效果。

(三)实验田间试验:在实际的林地进行田间试验,测试不同防治方法对小蠹虫的控制效果,以及对油松生长发育的影响。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油松小蠹虫(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是一种危害油松林的严重害虫,在自然条件下可迅速繁殖,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油松小蠹虫的危害,需要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

一、生物学特性油松小蠹虫是一种蠹虫类昆虫,成虫体长约3-4毫米,呈黑褐色,触角丝状,雌虫体大于雄虫体。

其卵呈白色,椭圆形。

幼虫呈白色,有弯曲的形状。

蛹呈白色或黄色,稍扁平。

成虫一般从4月中旬到5月中旬孳生,一般在夜间飞行。

二、危害特点油松小蠹虫主要以油松树皮内的活细胞为食,通过食害油松树皮和木质部,造成油松树受损甚至死亡。

虫害部位表现为树干上有形成一系列直径约为2-3毫米的小孔,且通常为中空。

成虫在树皮下交配产卵,幼虫孳生后在树皮下钻孔,随食伴随孳生,而后化蛹和成虫。

(一)种植抗虫油松树种为减轻油松小蠹虫危害,应优先选择抗虫性较强的油松树种进行种植。

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种源的油松抗虫性存在差异,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选择抗虫性好的油松种子进行种植。

(二)培育寄主植物的天敌和寄生植物油松小蠹虫的天敌主要包括捕食性的甲虫和肥皂蚧。

这些天敌对于控制油松小蠹虫的繁殖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培育寄主植物,如榆树、杨树等,可以吸引油松小蠹虫的天敌,并利用它们的捕食作用来降低害虫的数量。

(三)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对于油松小蠹虫的防控,及时发现和掌握虫情动态十分重要。

通过布设监测点,定期检查油松树的虫情,掌握油松小蠹虫的发生规律和数量,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四)化学防治在油松小蠹虫发生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防治药剂有乙醛、甲醛等。

使用药剂时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和伤害。

(五)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油松小蠹虫的天敌和寄生植物来降低其数量和危害程度,比如引入和培育寄生昆虫、甲虫等,或者利用昆虫性诱杀剂、昆虫病毒等对虫害进行防治。

油松小蠹虫的防控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借助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

松小蠹寄生真菌粉拟青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松小蠹寄生真菌粉拟青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lt n,c l r ,io uain a d c aa tr t so srain,te T miu iied yte tp rst u g swa — ai o ut e n c lt n h rce si b ev t u o i c o h o c spnp r a c s no aaic fn u si i
a l o e s rg fs oe,ro tmp rtr f 2 — 2 ℃ wa o rp rfri trg . I p r et n . be frt t ae o p r o m e eau eo h o 2 6 sn t o e t s a e n s oe t ame t p o s o r
( . u nnA ae yo oet ,K n igY na 52 . R hn ; 1 Y n a cdm fFrs y u mn unn60 0 r 4 C ia
2 G nrl tt no oet et ngm n n umnieo unnPoi e u migY n a 5 0 1 . C ia . e ea Sao fFrs P a Maae e t dQ n t fY n a rvn ,K n n u nn6 0 5 ,P R hn ; i a n c
dnie sP eim cs aiou.T ef t saet gtesoegr ntno aco ye fr ou n te et da aco ye fr ss h a o fci pr e ao f eim cs ai ssi h i f l n cr n h mi i P l n
h e eau eo o i d ys o l o ehg e n4 tetmp rtr fh tar r h ud n tb ih rta 1℃ . Hihh mii a a oa l rte g r n t n o h g u dt w sfv rb ef emiai f y o h o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概述油松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是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枯弱木材的主要病原体,也是造成油松产业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

目前,尚未发现针对油松小蠹的有效药剂,只能通过防治枯材、加速伐朽枯木、调控树径龄结构、利用诱杀剂进行间接控蠹等防治方式来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油松小蠹的防控技术展开研究,旨在提高防控效果和经济效益。

1. 枯木消灭和转化油松小蠹主要危害枯弱木材,因此及时将枯木转化或消灭是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

消灭枯木的方法有掩埋、焚烧、粉碎、碾碎等。

转化枯木的方法则是将枯木进行加工,制成木屑、木片、刨花等木材制品进行利用。

这些制品都能很好地应用于建筑等领域中。

2. 调控树径龄结构树龄和树径是油松小蠹害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调整油松林地的树龄和树径结构是减轻油松小蠹害害的重要措施。

具体方法包括整林查树、注射激素、开展适龄适树抚育和疏伐等树龄调控技术。

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使油松林地树龄结构合理化,减少枯木数量,从而降低油松小蠹害害风险。

3. 利用诱杀剂进行间接控蠹诱杀剂是江青虫、特别是松材线虫防治的有效手段。

油松小蠹也对诱杀剂有良好的反应。

喷洒诱杀剂在枯木表面,能够引诱油松小蠹虫同伴聚集,从而达到间接控制的效果。

诱杀剂使用的时间应控制在油松小蠹群体规模相对较小时进行。

4. 小珠天牛繁殖季的环境调控小珠天牛为油松小蠹的主要天敌之一。

小珠天牛在繁殖季节,需要足够的蓄水量为其后代的孵化提供足够的水分。

因此,在小珠天牛成虫卵孵化期间,为其提供足够的水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调控措施。

滴灌水分技术技术可用于为小珠天牛提供足够的水分。

结论综上所述,油松小蠹的防控技术主要包括枯木消灭转化、调控树龄龄结构、利用诱杀剂进行间接控蠹和小珠天牛繁殖季的环境调控等措施。

通过实施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油松小蠹的害害风险,提高木材产业的经济效益。

粉拟青霉菌菌株毒力复壮及其应用效应的研究_赵丽芳

粉拟青霉菌菌株毒力复壮及其应用效应的研究_赵丽芳

粉拟青霉菌菌株毒力复壮及其应用效应的研究*赵丽芳1,王海林1,陈 鹏2(1.西南林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2.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 昆明650204)摘要:对粉拟青霉菌菌株的毒力复壮技术和其复壮菌的应用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经不断的探索获得了粉拟青霉菌复壮用的P f -Ⅱ号培养基,对其复壮菌株作室内及林间的毒力测试,结果显示:(1)经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菌株对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感病死亡率为88.5%,比未经复壮的菌株感病死亡率48.8%提高了39.7%。

(2)林间温度对粉拟青霉菌使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感病死亡的影响不明显,但林间使用该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适宜温度为15℃~20℃;粉拟青霉菌致使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感病的死亡率与林间相对湿度成正相关,最适相对湿度为90%~95%,下限不能低于80%;1月中旬、6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应用粉拟青霉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最佳时期。

用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菌粉在云南省沾益县西平镇文家坟、火石梁子的150h m 2蠹害林区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进行防治。

其林分的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受害株率由防治前的32.9%降至4.6%,受害株减退率为86.1%,进一步表明:用毒力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虫虫害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粉拟青霉菌;菌株毒力复壮;应用效应中图分类号:S 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46(2008)02-0021-04V i r u l e n c e R e j u v e n e s c e n c e o f P a e c i l o m y c e s f a r i n o s u s a n dF o r e s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Z H A OL i -f a n g 1,W A N GH a i -l i n 1,C H E NP e n g2(1.S o u t h w e s t F o r e s t r y C o l l e g e ,K u n m i n gY u n n a n 650224,P .R .C h i n a ;2.Y u n n a nA c a d e m y o f F o r e s t r y ,K u n m i n g Y u n n a n 650204,P .R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m e t h o d f o r v i r u l e n c e r e j u v e n e s c e n c e o f P a e c i l o m y c e s f a r i n o s u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r e j u v e -n e s c e n c e P a e c i l o m y c e s f a r i n o s u s i n f o r e s t w e r e s t u d i e d .U s i n g t h e r e j u v e n e s c e n c e P a e c i l o m y c e s f a r i n o s u s t o c o n t r o lt h e T o m i c u s p i n i p e r d a i n P i n u s y u n n a n e n s i s s t a n d o f 150h a l o c a t e d a t W e n j i a f e n a n d H u o s h i l i a n g z i o f Z h a n y i c o u n t y o f Y u n n a n p r o v i n c e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r e s u l t s w e r e a c h i e v e d .T h e f a t a l i t y r a t e o f r e j u v e n e s c e n c e P a e c i l o m y c e s f a r i n o s u s o n T o m i c u s p i n i p e r d a w a s 88.5%,a n d t h a t o f P a e c i l o m y c e s f a r i n o s u s w i t h o u t r e j u v e n e s c e n c e t r e a t m e n t w a s o n l y 39.7%.T h e e f f e c t o f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n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o f P a e c i l o m y c e s f a r i n o s u s o n T o m i c u s p i n i p e r d a w a s n o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a n d t h e o p t i m u mt e m p e r a t u r e s c o p e w a s 15~20℃,t h e o p t i m u mr e l a t i v e h u m i d i t y w a s 90%~95%,w i t h t h e l o w e r l i m i t o f 80%.M i d J a n u a r y ,l a s t t h i r d o f J u n e a n d l a s t t h i r d o f O c t o b e r w e r e t h e o p t i m u mt i m e f o r T o m i -c u s p i n i p e r d a c o n t r o l u s i n g P a e c i l o m y c e s f a r i n o s u s .T h e e f f e c t o f c o n t r o l l i n g T o m i c u s p i n i p e r d a b y u s i n g P a e c i l o m y c e s f a r i n o s u s a t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i t e s a f f o r e m e n t i o n e d ,t h e p e r c e n t a g eo f T o m i c u s p i n i p e r d ad a m a g e d i n d i v i d u a l s d e -c r e a s e d f r o m 32.9%t o 4.6%,w h i c h i m p l i e d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i n f o r e s t .K e y w o r d s :P a e c i l o m y c e s f a r i n o s u s ;v i r u l e n c e r e j u v e n e s c e n c e ;f o r e s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第37卷 第2期 2008年6月 西 部 林 业 科 学J o u r n a l o f We s t C h i n a 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V o l .37 N o .2 J u n e .2008 *收稿日期:2007-12-30 基金项目:云南省“九五”攻关项目《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监测和综合防治示范研究———子专题“粉拟青霉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研究”》(2002N G 04)。

秦岭林区华山松大小蠹综合治理方法探究

秦岭林区华山松大小蠹综合治理方法探究

秦岭林区华山松大小蠹综合治理方法探究摘要: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是我国秦岭巴山林区危害严重的先锋性森林害虫,首先入侵30年以上健康华山松(Pinus armandi),给秦岭巴山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近年来,对华山松大小蠹的综合防治工作,在引诱剂开发、生物防治和无公害化学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文就秦岭林区华山松大小蠹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不同受害程度华山松林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的工作成果进行探讨,为今后开展华山松大小蠹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华山松大小蠹,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引诱剂一、秦岭小蠹虫危害现状秦岭位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李娟宜 2015)。

秦岭造就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物资源,同时也包括分布于此区域的森林害虫,华山松大小蠹就是此区域最重要森林害虫之一。

华山松大小蠹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大小蠹属(Dendroctonus),主要分布在陕、川、甘、豫等地(萧刚柔 1992),是北半球天然森林生态系统最具有毁灭性的害虫之一(Chen and Tang 2007; Blomquist et al. 2010; Coulson and Stark 1982; Furniss and Carolin 1977)。

华山松大小蠹入侵健康的华山松后,树势迅速衰弱,导致大量次期性害虫入侵,使被害树木迅速枯萎,失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同时华山松大小蠹与其携带的共生真菌共同入侵健康华山松木质部和韧皮部组织,导致被害华山松树脂、水分和营养代谢紊乱,华山松边材组织蓝变,使华山松木材失去使用的价值。

二、华山松大小蠹危害程度划分在秦岭林区海拔1600~2200 m的华山松林中,根据华山松的被害阶段,可以划分为健康木、衰弱木、枯萎木、枯立木(表1)(任作佛等,1959)。

粉拟青霉——虫生真菌粉质拟青霉对黄刺蛾幼虫的致病性研究

粉拟青霉——虫生真菌粉质拟青霉对黄刺蛾幼虫的致病性研究

001388 J.Shanxi Ag ric.Univ.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A 1000-162X(2000)02-0004-03虫生真菌粉质拟青霉对黄刺蛾幼虫的致病性研究安建梅1,贺运春1,白锦荣1,张华平2(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2.山西省临汾市教育局,山西临汾 041000)摘 要:报道了粉质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 Brown&Smith)9905菌株对黄刺蛾幼虫的致病性。

研究表明,在菌液浓度逐渐增加的情况下,黄刺蛾幼虫的死亡率逐渐上升。

当粉质拟青霉孢子浓度为5.0×109孢子/ml时,10天后幼虫死亡率为84%。

另外,从试验结果可知,粉质拟青霉9905属于偏低温型的虫生真菌,适合防治在秋末盛行的黄刺蛾幼虫,因此在大面积的果林中应用粉质拟青霉防治黄刺蛾幼虫具有广阔的前景,是应用微生物制剂防治害虫的一种有效措施。

关键词:粉质拟青霉;黄刺蛾幼虫;致病性中图分类号:Q969.431.2Application of Paecilomyces Farinisus Aginst Larvae of Cnidocampa F lavescensAn Ji a n-mei et al.(A gricultural Coll ege,Shanxi A 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Shanxi030801)Abstract:In the present paper,it was tested that us ing P.farinosus9905against the larvae of C.flavescens.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1.The Concentration of P.farimosus9905higher and mortality of C.flavescens higher.When the consistency is5.0×109conidia/ml,death rate will be84%after ten days.2.The period from the end of autu mn to beginning of winter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infection of P.farinosus9905to C.flavescens.So P.farinosus9905is a good resource of microbial insecticide againstC.flavescens in orchard.Key words:P.farinosus;C.flavescens;Application粉质拟青霉(Pae cilomyce s farinosus Brown&Smith)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为昆虫的重要病原真菌。

华山松蓝变真菌(Leptographium

华山松蓝变真菌(Leptographium

华山松蓝变真菌(Leptographium第36卷第5期2008年5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NorthwestA&FUniversity(Nat.Sci.Ed.)V o1.36NO.5May2008华山松蓝变真菌(Leptographiumqinlingensis)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蒲晓娟,陈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目的】秦岭细粘束孢(Leptographiumqinlingensis)是华山松大小蠹成虫携带的致病性真菌,在华山松大小蠹入侵健康华山松后,于寄主韧皮部和木质部边材组织与细胞内发育,分解树脂道泌脂细胞和薄壁细胞,进而影响华山松树脂代谢和水分代谢.对秦岭细粘束孢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可为华山松大小蠹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测定不同温度(5,10,15,2O,25,27.5,3O和35℃),培养基(PDA,麦芽汁,察氏和PDA+华山松韧皮部浸提液),pH值(4.0,5.0,5.5,6.0,6.5,7.0和8.0),水势(一0.2,一0.5,一1.0,一1.5,一2.0和一2.5Mpa)和松针汁(华山松,油松,白皮松,云杉)对秦岭细粘束孢菌丝和孢子发育的影响,并比较了氧化铜,甲霜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锌,链霉素和多菌灵6种杀菌剂的抑菌活性.【结果】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O~3O℃,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7.5℃,产孢最适温度为2O℃;该菌在麦芽汁培养基中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发育的适宜pH为4.0~6.5,以pH值5为最佳;在高水势环境下生长较好,菌丝体生物量随培养基水势的降低而不断减少;在添加华山松针叶汁的PDA培养基中,菌丝生长和产孢最好;代森锌,甲基托布津,甲霜灵和氧化铜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以代森锌效果最明显.【结论】初步探明了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培养基,pH值和培养基水势;进一步证明了秦岭细粘束孢对寄主华山松营养的高度选择性;筛选出了对秦岭细粘束孢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关键词]华山松;蓝变真菌;秦岭细粘束孢;生物学特性[中图分类号]$763.15;$763.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387(2008)05—0129—06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blue—stainfungus(Leptographiumqinlingensis)inPinusarmandiPUXiao—juan.CHENHui(CollegeofForestry,NorthwestA&FUniversity,Y angling,Shaanxi712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Leptographiumqinlingensisisthepathogenicfunguscarriedbyadul tsofDen—droctonusarmandi,whichdevelopsinthetissuesandcellsofxylemandphloemofPinusarm andiafterD.armandiattackshealthyhosttrees,decomposesthesecretoryresincellsinresinductsandth eparenchymacellsapwoodtissues,thenaffectsthemetabolismofresinandthemoisturecontent.Biologic a1characteris—ticsofL.qinlingensiswerestudiedtoprovidetheimportanttheorybasisforexploringthebar kbeetlesSUS—tainablecontro1.[Method]Throughindoortestthemyceliagrowthandspores’germinatio nofL.qinlin—gensisweremeasuredatdifferenttemperatures(5,10,15,20,25,27.5,30and35℃),media( PDA,MEA.Czapek,PDA+P.armandixylemextract),pHvalues(4.0,5.0,5.5,6.0,6.5,7.0and8.0),wate rpoten一[收稿El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通讯作者]2007—05—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730073);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748);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1BA5O9B12O3)蒲晓娟(1981一),女,陕西渭南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森林昆虫学研究.陈辉(1961一),男,甘肃酒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昆虫学研究.13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6卷tials(一0.2’一0.5’~ 1.0,一 1.5’一 2.0and一2.5Mpa),needleextractsOpine(P.armandi,P.tabulae—formis,P.bungeana,Piceaasperata),andtheantibacterialavtivitiesofthecopperoxide,met alaxyl,topsin-methyl,zineb,streptomycinandcarbendazimwerecompared.[ResultlTheresultsindicat edthatthesuit—abletemperatureformyceliagrowthwas20—30℃,theoptimum27.5℃,andtheoptimumt emperatureforspores’germination20℃.ThesuitablepHvalueformyceliagrowthwas4—6.5,theopti mumpHval-ue5,andtheoptimummediumofmyceliagrowthandsporenumberswasmalt—agarmediu m.ThemyceliawasusedtOgrowinhigherwaterpotential,andthemyceliumbiomassreducedasthewaterp otentialde-parisonoffourtestedPDAmediumswithdifferentpineextractsofneedles,th eoptimummediawastheonewithneedlenutritionofP.armandi.Furthermore,thestatisticresultsshow edthatsix testedfungicidespossessedcertainantifungalactivitiesagainstL.qinlingensis,thesuitabl efungicidewaszineb,topsin-methyl,metalaxyl,cupricoxide,andthebestfungicidewaszineb.[Conclusio nlThestudyfoundpreliminarilytheoptimumtemperature,pHvalue,mediaandwaterpotentialmediao fL.qinlingensismyceliaandsporesgrowth,furtherprovedthatL.qinlingensiswashighlyselectivetohostP. armandinu—trition,andscreenedoutgoodfungicidewithbetterinhibitoryeffectonthetestedfungus. Keywords:Pinusarmandi;blue—stainfungus;Leptographiumqinlingensis;biologicalc haracteristic华山松(PinusarmandiFr.)是秦岭林区的优势树种和海拔1100~2300m地带的主要造林树种,同时也是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主要造林和绿化树种,在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j.秦岭细粘束孢(LeptographiumqinlingensisTangetChen)是华山松的毁灭性先锋害虫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armandiTsaietLi)的共生蓝变真菌,对华山松大小蠹和寄主华山松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选择性.其由华山松大小蠹成虫贮菌器携带,在华山松大小蠹人侵健康寄主华山松时,接种于华山松韧皮部和边材木质部组织内,并迅速扩散发育,影响健康华山松的树脂代谢和水分运输,与华山松大小蠹协同作用致使被害寄主树木树势迅速衰弱,诱发次生性小蠹虫(如松六齿小蠹,暗额星坑小蠹,长毛干小蠹等)大量人侵危害,导致健康华山松迅速死亡,给秦岭,巴山的森林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直接影响秦岭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尚无关于秦岭细粘束孢生长发育温湿度,培养基,水势,pH值等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杀菌效果的相关研究报道,因而制约了对华山松大小蠹和秦岭细粘束孢间互惠共生机制的深人研究,以及对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真菌可持续控制技术的探索.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等对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并比较了常用杀菌剂对秦岭细粘束孢的抑菌活性,以期为华山松大小蠹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种供试菌种秦岭细粘束孢分离于秦岭火地塘林区海拔2000~2200m的被害华山松蓝变韧皮部和木质部边材组织,将分离纯化的秦岭细粘束孢在PDA培养基上培养5d,用于生物学特性研究.1.2秦岭细粘束孢的生物学特性测定[61.2.1温度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将病原菌以菌饼法分别接种于PDA,麦芽(MEA),察氏(Czapek)和PDA+华山松韧皮部浸提液(简作PDA+浸提液)培养基中,每处理重复5次,分别置于5,10,15,20,25,27.5,30和35℃8个温度下培养5d,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然后用25mL无菌水将每皿固体培养基菌落上产生的孢子洗下后混匀,在显微镜下用血球计数板统计产孢量.1.2.2pH值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将病原菌以菌饼法接种于pH值为4.0,5.0,5.5,6.0,6.5,7.0和8.0的PDA培养基中,每处理重复5次,在27.5℃下恒温培养5d,观测菌落直径并测定产孢量.1.2.3水势对秦岭细粘柬孢生物量的影响用聚乙二醇(PEG)调节培养基水势[10](表1).在PDA培养液中,分别加人6个不同质量浓度的PEG(PEG一般不能作为碳源被利用口妇),以不加PEG㈣为对照,分装于250mL的三角瓶内(培养液为150mE/瓶),高压湿热灭菌后接种(方法同第5期蒲晓娟等:华山松蓝变真菌(Leptographiumqinlingensis)的生物学特性研究131前),置于27.5℃恒温摇床上培养,转速为12O体过滤,用去离子水冲洗,置于8O℃烘箱烘至恒重,r/rain,每处理重复5次.15d后将培养液中的菌丝放人干燥器内冷却后用电子天平称菌丝体的干重.表1水势与聚乙二醇用量的对照关系Table1RelationofwaterpotentialandPEG600content水势/MPa’fIs一0.2—0.5—1.0—1.5—2.0—2.5PEG6oo/(g?I一)11920229536742848i1.2.4寄主树木营养对茵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采集不同针叶树种新鲜针叶2Og,剪碎后加少量水研磨.然后将不同松针组织液与PDA培养液按体积比1:5混合,得到不同松针培养基(A.华山松针叶汁+PDA;B.油松针叶汁+PDA;C.白皮松针叶汁+PDA;D.云杉针叶汁+PDA;E.PDA).以菌饼定菌落直径及产孢量.1.2.5杀菌剂抑茵效果的测定ll将6种杀菌剂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水配成要求的质量浓度(表2),然后将已灭菌的滤纸片(一O.5cm)浸泡于其中,使其充分吸收后,略微风干,平放于含有测试菌的PDA培养基上,各杀菌剂均做5个重复,以无菌水为法接种,每处理5个重复,27.5℃恒温培养5d,测对照.27.5℃恒温培养5d后,测抑菌圈直径.表2杀菌剂的种类及其质量浓度Table2FungicidesandconcentrationsinthetestofantifungalactivitiesagainstL.qinlingen sis1.3数据分析对所得数据均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2结果与分析2.1温度和培养基对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图1表明,在测试温度范围内,秦岭细粘束孢在10~30℃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7.5℃,5℃时停止生长,当温度升至27.5g袒j510152O2527.53O35温度,℃Temperature℃时又可恢复生长,温度高于35℃时菌丝不能生长.在同一温度梯度下,秦岭细粘束孢在麦芽汁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其次为PDA+浸提液培养基,在察氏培养基中培养5d未见生长.对不同培养基中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情况的方差分析表明(表3),培养基种类间有极显着差异,新复极差测验表明,4种培养基间均有显着差异.对不同温度下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情况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温度间也存在极显着差异.培养基与温度互作对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亦极显着.言喜熙苫{Lc;}70601OO温度,℃Temperature图1培养基和温度对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口.麦芽汁培养基;皇.PDA培养基;口.PDA+浸提液培养基:圈.察氏培养基Fig.1Effectoftemperatureandmediaonthemyceliagrowthandsporesnumberof. qinlingensis口.Malt—agarmedium;皇.PDAmedium;口.PDA+Extractmedium;圈.Czapekmedium一.量口…....................一|_日温图.置目.量E=一一13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6卷从图1还可以看出,秦岭细粘束孢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27.5℃,最适温度为20℃,低于5oC及高于30℃均不能产孢.最适培养基为麦芽汁培养基,产孢量最大,且生长速度最快,培养5d就能延伸到培养皿的边缘;其次是PDA+浸提液培养基,在察氏培养基中不产孢.由表4可知,不同培养基间产孢量有极显着差异,新复极差测验结果表明,麦芽汁培养基,PDA+浸提液培养基与PDA和察氏培养基产孢量间均有显着差异,但PDA与察氏培养基间产孢量差异不显着(P一0.05).不同温度及培养基与温度互作对秦岭细粘束孢产孢量的影响也均有极显着差异.表3培养基和温度对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影响的方差分析Table3ANOVAofeffectoftemperatureandmediaonthemyceliagrowthofL.qinlingensis 2.2pH值对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从表5可知,在培养基pH值为4.0~8.0时,秦岭细粘束孢均能生长,产孢,适宜pH值为4~6.5,在pH值为5时生长最好.虽然pH值为4时产孢量最大,但菌丝较稀疏,只有少量菌丝体向外延伸,菌落的发育较pH值为5时差,这表明该菌在中,酸性环境中都能生长和产孢.由方差分析可知,不同pH间菌落直径有极显着差异(F一8.47,P一0.0001<0.01),产孢量差异也极显着(F一202.84,P一0.0001<0.01).该菌在酸性条件下产孢量较大,在pH值为4时可观察到最高的产孢量,表明偏酸性条件有利于其分生孢子的形成.表5pH值对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Table5EffectofpHonthemyceliagrowthandsporenumbersofL.qinlingensis菌落直径/cmColonydiameter6.921a7.046a7.040a6.940a6.332b5.888e5.804e产孢量/×10Sporenumbers3.125a1.075b0.906bc0.800C0.675d0.384e0.280e注:表中数值均为5次平均值;同行数据后标不同小写字母者差异显着(P<o.05).下同.Note:V aluesshownasmean,一5;V alueswithdifferentsmallletterswithinthesamecolumndiffersignificantly(P<0.05). Thesamebelow.2.3水势对秦岭细粘束孢生物量的影响在水势分别为一0.2,~0.5,一1.0,一1.5,一2.0n一2.5MPa的PDA培养液中,秦岭细粘束孢培养15d后的生物量分别为0.619,0.516,0.414,0.331,0.317和0.135g,对照培养液的生物量为0.766g.表明水势对秦岭细粘束孢的生长有显着影响,这是由于秦岭细粘束孢菌丝在寄主华山松边材木质部和韧皮部组织内发育,而孢子则在华山松大小蠹虫道内发育,使得秦岭细粘束孢具有很强的耐湿或喜湿性,因而高水势下生长最好.秦岭细粘束孢菌丝体生物量随水势的降低而不断减少,一0.2MPa时的生物量是~2.5MPa时的4.59倍,这可能是因为在低水势(即水分胁迫)下,秦岭细粘束孢菌丝能吸收利用的水分较少,故不利于生长.2.4寄主树木营养对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由表6可知,在分别添加4种针叶树松针汁的PDA培养基中,秦岭细粘束孢菌丝在华山松松针汁培养基(A)上的生长最快,菌落直径达到6.043cm,油松松针汁培养基(B)次之,其菌落直径均大于PDA培养基(E,对照).该菌在自皮松松针汁培养基(D)上生长最慢,菌落直径为4.062cm.5种培第5期蒲晓娟等:华山松蓝变真菌(Leptographiumqinlingensis)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养基间产孢量均有显着差异,产孢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D>B>C>E,华山松松针汁培养基产孢量最大(1.68×10个/皿),为对照培养基产孢量(O.258×10个/皿)的6.5倍.添加松针汁后的培养基中,病原菌的产孢量显着大于对照培养基.表6不同松树松针汁对秦岭细粘束孢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Table6EffectofdifferentpineneedleextractsODthemyceliagrowthandsporenumbersof L.qinlingensis2.5杀菌剂对秦岭细粘束孢的抑菌活性由图2可以看出,6种杀菌剂对秦岭细粘束孢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其抑菌活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代森锌>甲基托布津>甲霜灵>氧化铜>多菌灵>链霉素.其中代森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抑菌圈直径达到1.386cm;链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差,抑菌圈直径仅为0.797cm;代森锌的抑菌效果为链霉素的1.74倍.目删暖枢图2不同杀菌剂对秦岭细粘束孢的抑菌活性1.氧化铜;2.甲霜灵;3.甲基托布津;4.代森锌;5.链霉素;6.多菌灵;7.无菌水Fig.2InhibitoryactivityofdifferentfungicidesODthemyceliagrowthofL.qinlingensis1.Cupricoxide;2.Metalaxyl;3.Topsin—methyl;4.Zineb;5.Streptomycin;6.Carbendazim;7.Sterilewater3讨论本研究表明,华山松大小蠹的共生真菌秦岭细粘束孢不耐高温,在35℃条件下不能生长和产生孢子,菌丝易失水干化;同时,低温也会明显制约该菌的发育,在5℃条件下不能生长,但菌丝仍有生命活力,当培养温度回升到最适温度范围时,该菌即可恢复生长和孢子发育,这与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真菌自然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及入侵危害的寄主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微环境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华山松大小蠹仅在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和发生的原因之一.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孢子发育的研究说明,秦岭细粘束孢对培养基或营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麦芽汁培养基是该菌生长和孢子发育的最佳培养基,而作为真菌常用的察氏培养基则不适合秦岭细粘束孢的生长和孢子发育.在酸性环境下,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良好.此外,秦岭细粘束孢在较高水势环境下能够良好地生长和发育,表现出耐湿或喜湿性,而低水势环境则不利于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的生长和孢子发育.在自然状态下,随着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真菌对健康寄主华山松的危害,被害华山松韧皮部的含水量逐渐降低_】,这说明在危害初期,菌丝在寄主韧皮部内高湿环境下蔓延生长较快,随着受害寄主组织内含水量的降低,该菌的营养生长将受到抑制,从而有利于产孢发育,也保障了在华山松大小蠹成虫羽化时有效地携带秦岭细粘束孢的孢子.4结论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O~3O℃,在27.5℃下菌丝发育最好且产孢量大,在2O℃产孢量最大,菌丝发育也较好.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为麦芽汁培养基,寄主华山松浸提营养液能够促进该菌的生长和产孢.该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强,在pH为4~8时均能生长和产孢,在酸性环境下发育较好,随着酸性的增大产孢量增加,但菌丝生长降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为5.在培养基水势较高环境下该菌生长较好.另外,寄主树木营养能够显着促进菌丝生长和孢子发育,而非寄主树木营养的促进作用较小,这进一步证明了秦岭细粘束孢对寄主华山松营养的高度选择性.6种杀菌剂对秦岭细粘束孢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代森锌的抑菌作用最强,这为进一步探索采用杀菌剂防治华山松大小蠹和蓝变真菌共生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参考文献][1]陈辉,袁锋.树木抗性与小蠹虫生存策略的进化[J].林业科学,2002,38(5):147-151.13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6卷[2][3][4][5][6][7][8][9]ChenH,YuanF.Resistanceofhosttreesandexistencestrate—gYevolutionofbarkbeetles[J].ForestryScience,2002,38 (5):147—151.(inChinese)NebekerTE,HodgesJD,BlancheCA.Hostresponsetobark beetleandpathogencolonization[M].SanDiego:Academic,1993:157—173.PaineTD,RaffaKF,HarringtonTC.InteractionsamongSCO—lytidbarkbeetles,theirassociatedfungi,andlivehostconifers口].AnnuRevEntomol,1997,42:179—206.KrokeneP,C:hristiansenE,SolheimH,eta1.Inducedresistance topathogenicfungiinNorwayspruce[J].PlantPhysiology, 1999,121:565-569.唐明,陈辉,赵嘉平,等.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新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1):5-6.TangM,ChenH,ZhaoJP,eta1.Leptographiumqinlingensissp.nov.associatedwithDendroctonusarmandi,inPinusar—mandi[J].Journalof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2004,23(1):5-6.(inChinese)黄思良,廖明,岑贞陆,等.八角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6,25(1):卜4.HuangSL,LiaoM,CengZL,eta1.Bionomicsofaniseedan—thracnosepathogen[J].ForestPestandDisease,2006,25(1):卜4.(inChinese)王树和,刘忠勇.八仙花叶点霉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4(11):62—64.WangSH,LiuZY.Studiesonbiologicalcharacteristcsof PhyllostictahydrangeaeinHydrangeamacrophylla[J]. HenanAgriculturalScience,2004(11):62—64.(inChinese)陈彦,刘长远,赵奎华,等.葡萄白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I-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6):840—844.ChenY,LiuCY,ZhaoKH,eta1.Biologicalcharactersofthe athogenofgrapewhiterotI-J].Journalof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2006,37(6):840—844.(inChinese)王宏,常有宏,陈志谊.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I-J].果树学报,2006,23(2):247—251.WangH,ChangYH,ChenZY.Studyon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Alternariaalternatacausedoccur—renceofpearblackspot[J].JournalofFruitScience,2006,23(2):247—251.(in Chinese)[1o]高俊风.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223.GaoJF.Plantphysiologylaboratory[M].Xian:WorldBook PublishingCompany,2000:223.(inChinese)[11]赵志鹏,郭秀珍.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的生态学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89,2(2):136-141.ZhaoZP,GuoXZ.Ecologicalstudiesonectomycorrhizalfun- giinpurecultures[J].ForestReserch,1989,2(2):136—141. (inChinese)[12]康天芳.几种杀菌剂对甜瓜蔓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37(1):78—81.KangTF.ThedetectedtoxicityofseveralfungicidestoMy—cophaerellacitrullina[J].Journalof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2002,37(1):78—81.(inChinese)[13]宋徽.落叶松根朽病病原生物学特性及其拮抗抑菌测定[J].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30—33.SongH.Thebiologycharacteristicsandtheanta—suppress germmeasurementRoot—rotpathogenofLarxgmelinii[J]. JournalofJiangsuPolytechnicCollegeofAgricultureand Forestry,2006(1):30—33.(inChinese)[14]郑现敏.新编实用农药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ZhengXM.Newpesticidepracticalmanual[M].Zhengzhou: HenanScienceandTechnologyPublishingHouse,1994.(in Chinese)[15]蒲晓娟,陈辉.华山松大小蠹危害与寄主华山松营养物质和抗性成分的关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5(3):106—110.PuXJ,ChenH.TherelationsbetweenattackingofDendroctonu5armandiandnutritionandresistancematerialofhosttrees(Pinusarmandi)I-J].JournalofNorthwestA&F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07,35(3):106—110.(in Chinese)(上接第128页)[6]徐化成.油松地理变异和种源选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8] 社,1992:57.[7]XuHC.Geologicalvariationruleandprovenanceselectionof Pinustabulaeformis[M].Beijing:ChineseForestryPress,1992:57.(inChinese)鲁敏,李英杰,王仁卿.油松容器育苗基质性质与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关系[J].林业科学2005,41(4):86—93.[9]LuM,LiYJ,WangRQ.Therelationbetweenthemedium qualityandthecontainerseedlinggrowthofchinesepineand its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J].ScientiaSilvaeSinicae,2005,41(4):86—93.(inChinese)孙鸿有,郑勇平,翁春媚,等.杉木种子园种子品质性状变异及遗传参数[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1):61—65.SunHY,ZhengYP,WengCM,eta1.Seedqualitycharacter variationandseedgeneticparametersofcunninghamialanceo—latainseedorchard[J].JournalofZhejiangForestryUniversi—ty,2005,22(1):61—65.(inChinese)沈熙环.林木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22—134.ShenXH.Foresttreebreedingscience[M].Beijing:Chinese ForestryPress,1990:122—134.(inChinese)。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油松小蠹虫(Ips subelongatus)是一种常见的松树害虫,它的危害性对油松林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油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之一,但由于油松小蠹虫的猛烈侵袭,油松树林的产量逐渐下降,林木品质也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油松小蠹虫数量不断增加,防控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各种防治方法层出不穷,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控制油松小蠹虫的危害,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索,寻求更有效的防治策略。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油松小蠹虫的危害特点,总结目前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防控技术的研究方法,评价技术的效果,并提出优化改进方案,旨在为油松小蠹虫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提高油松林木品质,促进油松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油松小蠹虫的危害特点及其对油松树木的影响,探索有效的防控技术,从而保护油松林资源,提高林木的抗虫能力,促进森林健康生长。

通过研究,旨在寻找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性的防控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降低防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研究目的还在于为油松小蠹虫的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的研究,旨在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油松小蠹虫是油松林的重要害虫,严重危害油松的生长和发育。

开展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油松小蠹虫的危害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害虫对油松的影响程度和造成的损失,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现有的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可以总结经验、提取成功经验,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研究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的研究方法、效果评价和优化改进,可以不断提高防控技术的效率和效果,减少资源浪费,保护油松生态环境。

黑河市爱辉区松六齿小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黑河市爱辉区松六齿小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黑河市爱辉区松六齿小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发表时间:2016-07-27T15:57:14.8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9期作者:曲鸿超郭新岭乔润喜[导读] 松六齿小蠹是黑河市爱辉区针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1,黑河市爱辉区胜山林场黑龙江黑河 164300;2,黑河市爱辉区罕达气林业站黑龙江黑河 164300;3,黑河市爱辉区林业局森防站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松六齿小蠹是黑河市爱辉区针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在爱辉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皮蛀孔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并危害。

根据松六齿小蠹的危害程度,分区施策,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提高林分的自身抗虫能力,实现对松六齿小蠹虫的可持续控制。

关键词:松六齿小蠹;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松六齿小蠹虫,学名:Ips acuminatus Gyllenhal,类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总科(Curculionoidea),小蠹科(Scolytidae),齿小蠹亚科(Ipinae)。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在黑河地区均有分布,黑河地区寄主为落叶松、云杉、樟子松和红松等植物。

1 生物学特性黑河市爱辉区松六齿小蠹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皮蛀孔内越冬。

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生活史不整齐,5-8月随时可见成虫迁飞和入侵;雌虫产卵量每头约30粒,卵期5-12天;幼虫期20-23天,蛹期7-9天;发育速度因温度不同而有差异。

新成虫于7月初开始羽化,羽化的成虫即在原有坑道或蛹室四周取食,补充营养,并于9月中下旬进入越冬状态。

越冬成虫,首先雄虫在翘裂的树皮下适当部位蛀1个直径为2mm的圆形侵入孔,并在树皮下韧皮与边材之间咬1个近圆形的交配室。

随后雌虫相继由侵入孔进入,与雄虫在交配室交尾。

交尾后,各雌虫以交配室为中心向上、下分别穿凿母坑道,母坑道长15-20cm,与漫长的冬季有关。

母坑道为复纵坑,多分为6支,上下各3支。

松墨天牛幼虫真菌病侵染途径研究

松墨天牛幼虫真菌病侵染途径研究

松墨天牛幼虫真菌病侵染途径研究摘要为了探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发展,开展了松材线虫病死木昆虫区系调查及虫种鉴定,进行了白僵菌孢子萌发试验和人工侵染试验。

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病死木中,松纵坑切小蠹、马尾松梢小蠹、松瘤小蠹、额毛小蠹、松墨天牛为优势种。

所用白僵菌株的孢子萌发率和萌发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

中山陵地区的几种主要小蠹均能被白僵菌所感染,即均具有携带白僵菌孢子的能力。

由此推测,松墨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的途径很可能是:某种小蠹虫先感染白僵菌,然后该小蠹虫经过二次侵染,将白僵菌孢子转移给松墨天牛幼虫,从而导致松墨天牛幼虫感病。

关键词松墨天牛;幼虫;松材线虫病;白僵菌;侵染途径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一世界性危险病害,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理想的彻底防治方法。

有关松材线虫及媒介昆虫的研究报道很多,涉及内容也很广[1]。

害虫生物防治是有害生物治理中最成功、最节约和环境安全的方法,是指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草害的技术,是害虫持续控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3]。

大力开展害虫的生物防治不仅是作物病虫害防灾减灾的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的需要[4]。

因此,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是重要途径之一。

1 材料与方法1.1 松材线虫病死木昆虫区系调查及虫种鉴定供试虫源采集于南京市中山陵贮木场松材线虫病死木的不同部位,通过剥开树皮和劈开木段而取得。

将其中一部分带回实验室鉴定虫种,另一部分进行室内饲养,此间所采集的基本为幼虫。

3月底,用细铁丝做10个养虫笼(50 cm×50 cm×80 cm),放置于阴湿环境下。

选取若干马尾松木段,搬入养虫笼,木段的选取主要是通过剥开树皮发现有许多小蠹或象鼻虫幼虫或有大量蛀道的木段。

定期到养虫室观察昆虫的羽化情况,及时做好其羽化的记录,包括温度、湿度等主要环境因子。

防治松皮小蠹的长效微生物制剂

防治松皮小蠹的长效微生物制剂

作者: 张平远(摘译)
出版物刊名: 世界农业
页码: 63-63页
主题词: 微生物制剂;松皮;小蠹;防治;生理活性物质;松树皮;常见害虫;成本费用;研制生产;化学公司
摘要:松皮小蠢是危害松树的常见害虫.由于它寄生在松树皮下.往往从外部喷药不易灭杀。

且农药和人力的成本费用很高。

日本信册农业化学公司研制生产了一种商品名为“阿斯佩尔-G”的防虫剂.它是一种微生物制剂。

把它埋在松树周围的土壤中.微生物即开始在土中活动并分泌出一种生理活性物质。

并被松树根吸收到树干.即可达到预防和杀灭松皮小蠢并抑制其繁殖的效果。

这种微生物制剂无毒性和残留性,且时效较长,施放一次可管10年以上。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

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研究油松小蠹虫是油松林害虫中的一种重要种类,对油松林的健康生长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林业生产中,油松小蠹虫的防控一直是一个难题,因此对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林业生产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

一、油松小蠹虫的危害油松小蠹虫是一种嗜松性害虫,主要以油松树皮为食,以幼虫为害。

成虫在春季孵化后,通过树皮进入树内,寻找食物并产卵,幼虫孵化后就在树皮下蛀食。

幼虫活动期间,会造成树皮受损、树心软化、导致松树生长发育受阻,形成液囊、腫胀,甚至导致死亡。

严重的情况下,大量的油松枯死,林木产量大幅减少,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油松小蠹虫防控技术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天敌昆虫或其他生物来控制害虫数量的方法,对油松小蠹虫的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

引进天敌昆虫,如弓背小蜂、迷你小蜂等,这些昆虫是油松小蠹虫的天敌,可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利用生物防治剂,如生物杀虫剂等对油松小蠹虫进行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保护天敌昆虫,提高生物多样性,对环境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

化学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农药对害虫进行防治的方法,对油松小蠹虫的防治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目前,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有喷洒、熏蒸等。

喷洒化学农药是利用农药喷洒设备将农药均匀喷洒在油松树上,熏蒸则是将农药制成熏蒸剂,通过熏蒸方式对油松小蠹虫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具有环境污染大、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强等缺点,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并严格按照专业人员指导进行操作。

农业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农业措施,对害虫进行防治的方法,对油松小蠹虫的防治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首先是选择优质的油松品种进行种植,优质的油松品种具有抗虫性强、抗逆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油松小蠹虫的危害。

其次是开展田间管理,包括及时清理树皮、清除虫蛀枯死树苗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油松小蠹虫的滋生地,降低害虫数量。

粉质拟青霉菌的主要特性与应用研究

粉质拟青霉菌的主要特性与应用研究

粉质拟青霉菌的主要特性与应用研究
冯玉元
【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05(030)005
【摘要】对粉质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的形态、致病机理、生活习性、杀虫范围、生产事项、施药条件、施药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表明粉质拟青霉菌
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微生物真菌杀虫剂,值得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冯玉元
【作者单位】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云南,玉溪,6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1
【相关文献】
1.霍克斯拟青霉菌生物学特性 [J], 严东辉;杨民和
2.拟青霉菌株Z-1降解羽毛角蛋白特性的研究 [J], 谭盈盈;冯继勤;郑平
3.非饱和粉质黄土拟超固结特性试验研究 [J], 张磊;张严
4.粉质拟青霉菌生产中的最佳温度研究 [J], 冯玉元
5.泥炭拟青霉菌复合制剂对水体中锰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 [J], 姜莉莉;王嘉熙;安书慧;孙新宇;李思佳;罗仕平;程泽韡;鄂娇娇;朱宝伟;赵金香;刘凤翊;杨薇;李昌丽;付晓伟;张京京;刘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粉拟青霉防治松毛虫

应用粉拟青霉防治松毛虫

应用粉拟青霉防治松毛虫
武觐文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6(23)3
【摘要】本文概述粉拟青霉的形态、生长习性、遗传变异等性状,该菌剂生产、使用方法和安全性以及防治害虫效果,说明粉拟青霉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杀虫微生物资源,值得开发和推广应用。

【总页数】8页(P438-445)
【关键词】粉拟青霉;松毛虫;安全性;毒力
【作者】武觐文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712.4
【相关文献】
1.应用粉拟青霉防治南方马尾松毛虫初探 [J], 吴文德
2.用球孢白僵菌和粉拟青霉防治美国白蛾的研究 [J], 覃丰全;闫国增;贺伟;王金利;陶万强
3.粉拟青霉菌、莱氏野村菌防治松小蠹虫试验 [J], 黄桂英;左天兴;任金龙;高兴忠
4.粉拟青霉防治油(赤)松毛虫流行病研究 [J], 赵瑞兴;武觐文
5.拟青霉等真菌防治松毛虫技术研究课题通过成果鉴定 [J], 崔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山松木蠹象生物防治研究的开题报告

华山松木蠹象生物防治研究的开题报告

华山松木蠹象生物防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松木蠹象(Ips sexdentatus)是一种危害松木的重要木材害虫,其危害范围广泛、生命力强等特点,给林业、木材加工等产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对松木蠹象的防治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传统防治方式主要采用化学农药喷洒等方法,不仅存在环保问题,而且松木蠹象的抗药性逐步增强,迫切需要探索新的防治途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意义本课题旨在探索松木蠹象的生物防治方法,以替代传统化学农药的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松木蠹象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筛选出可作为生物防治的有效控制方法,为松木蠹象的防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研究的目的1.研究松木蠹象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2.筛选具有防治松木蠹象作用的生物防治措施;3.评估并确定最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4.提出松木蠹象生物防治的技术方案。

四、研究的内容1.松木蠹象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的调查研究;2.筛选具有防治松木蠹象作用的生物防治措施,如天敌、桉树精油等;3.借助室内和室外实验,对不同生物防治措施的防效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验结果制定防治方案;4.生物防治方案的验证性研究。

五、研究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样本取样等方法,研究松木蠹象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

2.比较不同生物防治措施的防效,包括常见的天敌和使用植物精油等方法,并通过多种实验手段来评估其防治效果。

3.应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模型,分析实验结果,制定最佳防治方案。

六、可行性分析1.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松木蠹象的危害范围广泛、生命力强,对农林业的产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探索生物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本课题研究思路明晰,且方法可行,而且本研究所用到的实验室、设备等条件都比较简单易得,因此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七、研究预期成果通过研究松木蠹象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筛选出优选的生物防治措施,并制定最佳防治方案,提供松木蠹象的防治技术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小蠹寄生真菌粉拟青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泽桑梓1,刘宏屏2,周 楠1,李浩然1,黄文学3(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 昆明650204;2.云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云南 昆明650051;3.习水县林业局,贵州 习水564600)摘要:经对昆明石林、曲靖陆良等地采集的松小蠹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回接及菌种鉴定,确定了粉拟青霉ynaf0401菌株。

在观测了解了该菌株的寄生特征、菌落形态特征以及菌株显微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存储、运输及林间应用中影响粉拟青霉孢子萌发的部分因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低温4℃有利于该菌孢子的保存,常温20~26℃不耐孢子的存放,而热风干燥处理孢子的温度不能高于41℃;湿度越大越利于其孢子的自发萌发,以高于95%为佳;菌株孢子萌发率受杀菌剂、抑菌剂的影响较大。

菌株可以通过多次回接、分离、生物测定而实现菌种的复壮。

关键词:松小蠹寄生真菌;粉拟青霉;生物学特性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46(2006)04-0089-04Study on B i ol og i cal Characteristi cs of To m icus pi niperdaCyst Entoparasitic Fungus Paecil o m yces fari nosusZE Sang-zi1,LI U H ong-ping2,ZHOU Nan1,LI H ao-ran1,HUANG W en-xue3(1.Yunnan Acade my of Forestry,Kunm i ng Yunnan650204,P.R.Ch i na;2.Genera lS tati on of Forest Pes tM anage m en t and Quaran ti n e ofYunnan P rovi n ce,Kunm i ng Yunnan650051,P.R.Ch i na;3.Forestry Bu reau ofX is hu iC oun t y,X i shui Guizhou564600,P.R.C h i na)Abst ract:U sing t h e speci m ens collected fr o m Sh iling coun t y and Lu liang county of Yunnan prov i n ce,through iso-lation,cult u r e,inocul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bse r vation,the To m ic us pi n i p erda cyst entoparasitic fungus w as i-den tified as Paecil o m yces fari n osus.The fac t o rs affec ting the spore ger m ina tion of Paecil o m yces farinos us in the pr oce ss o f production,storage,tr ansportation and use in forestw 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 w ed t h at4℃w as suit-able fo r the storage o f spore,roo m te m perature of22~26℃w as no t pr oper for its storage.I n spore trea t m en t, t h e te m perature of ho t air dr y should no t be h i g he r t h an41℃.H igh hum idity w as favo rable for t h e ge r m i n ation o f spore,e specia lly t h e hu m idity higher than95%.The spore ge r m ination of Paecilo m yc es farinosus w as sign ificantly affected by ge r m icide and bacteriostatic agen.t Beside s,the rejuvenati o n o f str a i n s could be ach ieved by m ulti-ti m e inocula tion,isola tion and b i o assay.K ey w ords:To m icus pini p erda cyst en t o pa r asitic fungus;Paecilo m yces farinosus;bio log ica l characteristics虫生真菌粉拟青霉(Paecilo m yces fari n osus)是一种杀虫毒力强、寄主范围广的昆虫寄生真菌,可用于多种农林害虫的防治。

2004年,项目组通过对昆明石林、曲靖陆良等地采集的松小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To m-icus piniperda)寄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

得到了 第35卷 第4期 2006年12月 西 部 林 业 科 学Jou rna l ofW est China Fo re stry Sc ienceVo l.35 N o.4 D ec.2006 *收稿日期:2006-09-16 云南省攻关项目(2002NG04)和云南省科研院所技术研究专项计划项目(2006KFTJ-06)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泽桑梓(1978-),男,四川犍为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研究。

粉拟青霉ynaf0401菌株,在观测了解该菌株的寄生特征、菌落形态特征以及菌株显微特征的前提下,进而对其孢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松小蠹寄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回接及菌种鉴定1.1 寄生真菌的分离培养与回接对昆明石林、曲靖陆良等地采集的松小蠹僵虫,采用PDA培养基通过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两种方法进行寄生真菌常规的分离培养,经纯化、菌落融合后得到7个纯菌株。

用0.1%T W80洗脱已纯化、大量产孢的菌落平板,配制100×108个/m L孢子悬液浸染松小蠹,进行回接试验。

选取50只健壮松小蠹为一组浸染试验样本,设置5个重复,一组对照,在温度24.5℃湿度90%~95%的条件下,在健康的云南松(P inus yunnanensis)段木上饲养7天,逐日检查其松小蠹的死亡情况。

经回接试验确定了1个具有较高毒力的菌株,该菌株致死松小蠹的校正死亡率均值为71.9%,对其定名为ynaf0401菌株。

图1 感染粉拟青霉致死后的松小蠹僵虫虫态F ig.1 M u mm ified To m icus pi n i per da i n f ec ted byPaecilo m yces farinosus 1.2 菌种的鉴定观察ynaf0401菌株对松小蠹的寄生性特征。

挑取该菌株分生孢子点植在PDA平板上,在24.5℃的恒温下培养,从长成菌落开始每天测量一次菌落纵横两个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

并观察菌落开始产孢时间,同时擦片观察产孢结构并测定各鉴别特征。

经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粉拟青霉菌株。

其特征为:(1)寄生特征 其分生孢子浸染松小蠹后,3天即可将该虫致死。

在湿度较大情况下,约7天僵虫虫体长出白色粉质菌丝(图1),并产生大量孢子。

(2)菌落形态特征 在PDA平板上,菌落扁平,具有微丘状突起,表面白色,粉质状,边缘光滑,7天后产生透明液滴,菌落表面逐渐变为桔黄色,并产生褶皱,菌落背面颜色较深为桔红色,30天后菌落表面形成束状菌丝体,高0.5~1.5c m;在24.5℃下恒温培养7天菌落平均直径达到15~25mm,14天达到35~45mm;4天开始产孢,12天后菌落表面产孢量可达50×108个/c m2。

(3)菌株显微特征 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

营养菌丝呈白色,透明,光滑,直径0.9~1.9μm;产孢结构(图2)复杂,从个别直立的小梗至孢子穗;分生孢子梗短,直径0.9~3.5μm,有分隔,光滑。

瓶梗轮生或单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基部膨大,末端延伸为长细颈,直径约1μm或更细,长5~15μm,宽0.9~2.3μm。

分生孢子近圆形到椭圆形,光滑,有时呈链状,平均直径1.5μm。

1.分生孢子梗;2.瓶梗;3.分生孢子图2 粉拟青霉ynaf0401菌株的产孢结构F ig.2 Conidi ogenous structure o f Paecil o my ces f ari nosusynaf040190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06年 2 粉拟青霉孢子的萌发特性试验2.1 试验内容与方法2.1.1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孢子萌发率温度是影响粉拟青霉菌剂保存、运输、生产及林间应用的关键性因子。

为此有针对性地将制作的ynaf0401菌株纯孢子粉分别作在低温4℃的冰箱中保存30天;在中温20℃、24.5℃、26℃的恒温箱中保存7天;在高温35℃、38℃、41℃、44℃的风箱内热风干燥5m i n、10m in、15m i n、20m in等处理后的孢子萌发率试验。

孢子经以上处理后,用灭菌的营养液(0.1%T W80+2%葡萄糖+0.5%蛋白胨+0.1%KH2P O4)配制孢子悬液,置于室温20~25℃下培养。

每个条件处理设5个重复, 12h后观测计数萌发率,每种处理镜检10个视野的500个以上的孢子,并与新鲜孢子的萌发率作比较。

2.1.2 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孢子萌发率用上述灭菌的营养液配制孢子悬液,点滴在载玻片上,快速风干,置于20℃,湿度分别为98%、95%、85%、75%的微生物培养箱中培养12小时后观察孢子的萌发率。

2.1.3 不同杀菌剂处理后的孢子萌发率用3层灭菌滤纸封包其高孢粉,每包约1g (含孢量1000×108个/g以上),将其分别用40%甲醛、5%来苏尔、5%漂白粉、0.2%升汞、0.25%新洁尔灭杀菌剂浸泡5秒后,用无菌水冲洗孢子粉3遍,再用以上无菌培养液制成孢子悬液,20℃条件下培养12h后镜检计数孢子萌发数,计算孢子的萌发率。

2.1.4 不同接种方式的死亡率测定湿法接种:用健壮的松小蠹成虫进行生物测定。

配制100×108个/m L的孢子悬液喷洒虫体后,在温度为24.5℃,湿度为90%~95%,健康云南松木段上饲养7天。

逐日观测记录松小蠹虫口死亡情况,每个样本50头虫,设置5个重复,一个对照,菌株对松小蠹的毒力计量用以下两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