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唐山一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文综试卷(理科)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200分。
2. 回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65分)本卷共100小题,1-35题每题1分,36-100题每题2分,共165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36-50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其余题目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7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井田制的瓦解C.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D. 冶铁技术的进步77.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其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井田制的瓦解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78.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又称中国的情人节),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
这一节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79.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很多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上,下列对“市”的场景布置,不符合史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里面有专职官员管理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80.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的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81.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河北省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35题1.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答案】D【解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
材料的主旨是阐述历史的研究为现实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服务的功用,因此强调的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述历史。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的专制主义分别是A.墨家、儒家B.法家、道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孔子提出“仁”“德治”、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舟民水”,他们提出了原始民本思想,故A、B、D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专制主义而鸣”从属于法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句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人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C.霹雳一声暴动,分田分地真忙D.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所述意思为君子追求公义,小人多为利来,体现了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A项强调为国家敢于放弃自己的生命,是宋明理学的体现,故A项正确;B项强调金钱的重要,是重利思想,与材料观点相反,故B项错误;C项说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属于近代土地革命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为道家的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河北省唐山市2015年夏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唐山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卷:1.C2.A3.A4.C5.A6.D7.D8.B9.B 10.C11.D 12.B 13.B 14.A 15.D 16.B 17.B 18.D 19.D 20.C21.B 22.A 23.C 24.D 25.C 26.B 27.A 28. B 29.A 30.CB卷:1.B2.D3.A4.A5.C6.B7.C8.D9.B 10.D11.B 12.D 13.B 14.C 15. A 16.D 17.B 18.B 19.B 20.C21.A 22.A 23.D 24.C 25.C 26.D 27.C 28.A 29.D 30. C二.非选择题(本卷三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31.(1)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
(4分)(2)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放宽抑商政策;城市人口增长;物资需求压力增大。
(6分)(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全分)(3)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4分)32.(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颁布;一五计划实施或国家开展有计划地工业化建设(4分)(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分)新经济政策(2分)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分)(3)目的: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收入(2分)作用:经济复苏;社会稳定;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2分,任意两点即可)33. (1)分布不平衡,欧洲和美洲多,亚非和大洋洲少;跨地区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20世纪90年代后数量剧增。
(4分,任意两点即可)(2)经济全球化或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2分)(3)问题:中国成为世界反倾销浪潮的最大受害者(或中国成为欧美反倾销调查的最主要国家)。
(2分)建议: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为自己争取公平待遇;走发展自主创新之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开发国内市场;争取国际经济秩序的话语权。
河北省唐山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科8份,图片版)(河北省唐山市2015-
唐山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卷:1.C2.C3.A4.B5.D6.B7.D8.C9.D 10.A11.B 12.C 13.C 14.A 15.D 16.A 17. B 18.B 19.C 20.D21.D 22.B 23.A 24.B 25.C 26.A 27.D 28.D 29.A 30.CB卷:1.B2.D3.A4.A5.C6.B7.C8.D9.B 10.D11.B 12.D 13.B 14.C 15.A 16.D 17.B 18. C 19.B 20.C21.A 22.A 23.D 24.C 25.C 26.D 27.C 28.A 29.D 30.C二.非选择题(本卷三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31.(1)郡县制(2分);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分)(2)郡国并行制(2分);不利于社会稳定,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
(2分)(3)百司商量,宰相筹划,最后皇帝决策。
(2分)(4)废除宰相,分权于六部,皇帝独断。
(2分)(5)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分)32.(1)1688年光荣革命(2分)(2)图一为德国(1分),图二为美国(1分)(3)(10分,每空2分)①1787年颁布②体现三权分立原则③《权利法案》④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33. (1)傅立叶: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或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或实行改革开放,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等)(答出一个人物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远大的理想等(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唐山一中高一2016年3月份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闻有红审核人:张超张钊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左传》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bì,给与)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A.周天子地位衰微B.分封制遭到破坏C.宗法制崩溃D.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4.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
据此推断当时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B.察举制度存在弊端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D.地方分裂势力坐大5.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
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A.解决了王国问题B.削弱了丞相权力C.确立了察举制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6.光和铜斛(东汉量器)上刻有铭文,其中有:“特更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令海内都同”。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唐山一中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命题人:张梦芬审查人:陈雪征说明:1.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2.将卷Ⅰ答案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黑色笔迹的署名笔答在答题纸上。
3. 卷Ⅱ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 5 位。
卷Ⅰ(选择题共75 分)一、选择题(共50 小题,每题 1.5 分,计 75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史料记录:“所种之地,惟以伐木,放火燃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段资料反映的耕种方式是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2.与成语“颠沛流离”、有条不紊”、“有条不紊”等有关的制度是A. 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封建土地全部制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成百上千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波及诸侯战争、土地互换等内容。
学者推测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区B.周代的重要国都C.秦代的阿房宫旧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4.以下为商朝出土的青铜器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朝青铜锻造业发达②青铜用具波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金属制品已应用于农业生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此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对于国家的这类理解,主要反应了我国古代A.特别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特色6.察看以下图片,图一至图三的变化主要说了然图一骨耜图二石犁图三六角形铁锄A.生产工具由石器到铁器演变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C.中国古代人民勤奋朴素D.生产力水平提升7.有史学家说:“ ( 春秋战国期间) 完整的、自由的土地全部权,不单意味着毫无阻挡和毫无限制地据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根源因在于A. 手工业的进步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实立8.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对于农业的表达,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 候 ) 之为宝”。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2月调研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计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荀子》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施行仁政B.礼法并施C.君民共治D.民贵君轻2.“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
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
”这段材料是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对另一学派的批评言论,这两个学派分别是A.墨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法家和儒家D.墨家和儒家3.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无为而治B.厚古薄今C.强调制度与秩序D.兼爱非攻4.《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5.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
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6.所谓“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
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作客观唯心主义。
但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法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学者华山的观点唐山一中提供佐证的是A.“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河北省唐山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2021年整理)
河北省唐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唐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唐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的全部内容。
河北省唐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唐山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卷1- 5 CDDAC 6-10 BCCAD 11-15 CADBB16—20 BACBA 21—25 AAABA 26—30 CDCCDB卷1— 5 BCBAA 6-10 CCCDD 11-15 CCDAB16-20 BCCDC 21—25 CADBC 26-30 CDDBB二.非选择题31.(14分)(1)特点:大量市镇兴起;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新兴市镇主要集中在南方(6分,每点2分)(2)原因: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促进作用;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8分,每点2分)32.(12分)(1)由强制推行游牧民族服饰到自然渗透融合(4分)(2)从传统到西化;(2分)社会政治变革的需要和推动;西方影响;留学生推动(4分,任意两点即可)(3)回归传统、回归自然、回归古典(2分,任意一点即可)33(14分)(1)原因:工业革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通过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国家;(6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2分)二战,西欧普遍衰落;美国因战争成为世界上最强大资本主义国家(4分)(3)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2分)。
河北15-16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 (1)
河北15-16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1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1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60分)注意事项:1.试卷共4页。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要交第Ⅱ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 C .灵渠 D.芍陂3.有人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珐琅彩(即粉彩瓷器)。
根据发现的墓中文物判断这座墓葬的时间应该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4.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
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
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起于()A.唐代B.北宋C.明代 D民国初期5.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7.我们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依据主要是()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B.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D.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8.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9.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C.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0.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1.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河北省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汉·晁错)“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指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以家庭为单位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D.分散性2.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武帝时得到迅速推广。
其主要原因在于A.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水排的推广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3.下列图片能够反映汉代农耕方式特点的是4.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ﻩ 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ﻩD.“市”突破空间限制5.“宋代瓷器是中国陶瓷业大放异彩的时代”,其中“胎质坚细,釉薄,色白滋润,所烧多碗、盘等,常用铜或金、银镶口装饰,多印花、刻花和划花”的瓷器应产自( )A.河北定窑B.河南汝窑C.浙江哥窑D.河南钧窑6.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远落后于印度 B.实行闭关锁国C.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破坏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7.右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
该图反映了①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②外国的商业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③帝国主义列强经济扩张性加剧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得到缓解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③8.《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民族资本主义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一战”是“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9.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改善人民生活B.巩固政府统治 C.发展官僚资本 D.增加财政收入10.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大量内迁,主要是因为①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大量爱国人士迫于战争需要呼吁东部工厂内迁③保护民族工业的需要④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11.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繁重的捐税负担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资金少,技术弱B.重工业发展突出C.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 D.受制于西方列强13.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精品:【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八卦是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卦”字右边的“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竖杆影子的长度和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C.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影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八卦2.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故A项排除。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是指抵抗灾害等能力弱,材料未涉及,故C项排除。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过于片面,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名师点睛】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河北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
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命题人:刘连军审核人:刘艳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3.卷Ⅱ答题纸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计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据史籍记载,周朝在其867年的统治中,较大的自然灾害只有89次;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明显增多,在440年间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75次,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
这说明A.秦汉时期不重视天人关系的探求B.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所下降C.土地制度变更不利于环境保护D.土地过度开垦不利于生态的平衡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3.古罗马地理博物学家普林尼说:“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
”此材料主要说明A.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密切B.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联系起来C.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D.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4.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这些措施,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
这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D.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5.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开滦一中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文科)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耜耕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2.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B、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C、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D、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3.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引发了双方的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
但到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却废除了《航海条例》。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B.英荷关系的改善C.英国殖民重心由北美转移到亚洲D.英国实力的衰落4.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古代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白渠D、井渠5.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结构 C.规范企业行为 D.兴办公共工程6.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这里所说的“改良主义”是指A.实施固定粮食税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C.允许资本家经营 D.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7.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A、政治一体化B、国家一体化C、经济一体化D、军队一体化8.下列组织属于国际金融性质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B、世界银行C、亚太经合组织D、欧洲联盟9.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河北唐山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唐山市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 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共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和确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通过()A.南昌起义、三湾改编B.南昌起义、文家市决策C.秋收起义、三湾改编D.秋收起义、文家市决策2.下列不属于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根据地建设D.统一战线3.被蒋介石诬蔑为“妨碍统一政令”的是()A.抗日联军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D.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4.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B.是中共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开始C.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D.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5.按红军长征顺序,紧接着发生在四渡赤水之后的是()A.强渡在渡河B.渡过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D.过草地6.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事件是()A.华北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7.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出现于()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南京会战8.下列未被日本法西斯列为“统制事业”的是()A.矿业B.钢铁工业C.金融业D.交通运输业9.“皖南事变”中,中共对国民党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共是以斗争求团结B.中共要与国民党彻底决裂C.中共认识到已没有必要同国民党合作D.表明中共党内左倾思想在泛滥10.抗日相持阶段,国民党连战连败的主要原因是()A.片面抗战的恶果B.国民党政治腐败C.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D.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恶果11.下列不是游击战术的是()A.运动战B.地雷战C.麻雀战D.破袭战12.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D.反对党八股13.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在()A.抗日战争时期B.抗战后国民党积极备战时期C.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期D.解放战争时国民党重点进攻时14.解放战争时取得沙家店战役胜利的是()A.东北野战军B.西北野战军C.华东野战军D.华南野战军15.解放战争第二年我军作战的部分任务是()A.举行全国性的反攻B.以主力打到外线去C.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D.部分主力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16.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7.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A.瑞金B.延安C.北平D.西柏坡18.下列属于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②军队厌战,士气低俗③含官横行,统治腐败④美授断绝,蒋桂分裂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9.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是在()A.解放战争时的土地革命中B.新中国成立初的土地改革中C.三大改造中D.改革开放初期20.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建立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监督是通过()A.镇压反革命B.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C.三反运动D.五反运动21.为新中国人民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的是()A.土地革命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C.稳定物价,统一财经D.三大改造22.新中国人民政府赢得人民信任是通过()A.稳定物价B.没有官僚资本C.统一财经D.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23.下列对一五计划经济建设成就表述错误的是()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C.三条入藏公路建成D.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4.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C.北戴河会议D.庐山会议25.宣告文革理论和实践失败的是()A.二月抗争B.粉碎四人帮C.四五运动D.九一三事件26.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计48分)1. 著名学者程平山所著的《夏商周历史与考古》一书,通过大量的考古资料证实了楚国是西周时周王分封的诸候国。
回顾历史,西周分封制的核心部分是()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2.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分封制C.宗法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行省制3. 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用于()A.原始社会禅让制度 B.商代的礼制 C.西周的祭祀 D.秦汉时期统一4. 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A.与井田制相类似,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生产积极性提高C.该制度下的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D.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土地私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5. 唐人有“海纳百川”的“天下共主”的气度,把自己家门大开着,任外族人把中国书籍随意抄回去,并不觉得这就泄露了国家机密。
及至宋代,汉族对强大外敌普遍的焦虑和紧张,使这种文化馈赠就有了限制,朝廷不允许中国书籍随意流出,尤其贩卖“禁书、阴阳、历算、兵书、敕令、时务、边机、地理”给“外人”是要判刑的。
这一变化,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宋代文化风气相比唐代变得内向B.宋朝人的国家安全意识得到加强C.宋代的边疆危机是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D.宋朝的文化政策是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渊源6. 文献记载:“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一切中外公私或取给焉。
”这一现象出现于()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7. 右图此腰牌主人是明人王忬(1507~1560年),苏州太仓人,字民应。
嘉靖进士。
曾任御史,此腰牌即为监察御史腰牌。
下面是某校高三同学对该腰牌主人的职责和当时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正确的是()A.该监察官员实质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B.该监察官员的工作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该监察官员的工作实际效能是有限的D.该监察官员代表社会履行职责8. 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A.雅典城邦 B.斯巴达城邦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9. 亚里士多德说“全国土地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如果他们(指贫民)交不起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作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时代为止。
精选河北省唐山一中2016_2017年度高一历史下学期调研考试试题
唐山一中高一年级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调研考试文班历史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答在答题卡上。
3答题卡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卷Ⅰ(选择题共7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直到近代,某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传统的影响B.封建政府的提倡C.小农经济的稳定D.儒家思想的流传2.因为缺乏必要的交通保障,所以分封制成为西周的可能选择。
照此逻辑,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A.秦朝修建驰道使郡县制的存续成为可能B.隋朝大一统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唐朝政通人和促成了经济文化的大繁荣D.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使学术风气很沉闷3.“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
”这种现象是指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C.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4.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5.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
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A.秦丞相 B.西汉刺史C.宋三司使 D.明内阁大臣6.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A.三公九卿制B.内阁制C.二府三司制 D.一省制7.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35题1.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答案】D【解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
材料的主旨是阐述历史的研究为现实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服务的功用,因此强调的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述历史。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的专制主义分别是A.墨家、儒家B.法家、道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孔子提出“仁”“德治”、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舟民水”,他们提出了原始民本思想,故A、B、D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专制主义而鸣”从属于法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句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人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C.霹雳一声暴动,分田分地真忙D.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所述意思为君子追求公义,小人多为利来,体现了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A项强调为国家敢于放弃自己的生命,是宋明理学的体现,故A项正确;B项强调金钱的重要,是重利思想,与材料观点相反,故B项错误;C 项说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属于近代土地革命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为道家的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周文王曾告诫武王:“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这说明①当时的统治者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②周人开始关注天人关系③西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④荀子思想受到统治者重视A.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依据材料中的“山林非时不升斤斧”“川泽非时不入网罟”可以看出周文王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故①②正确;故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自然环境的破坏,③说法错误,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材料反映的是周文王时期,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含有③的A、C、D三项错误。
5.“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以上言论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消极无为B.仁政治国C.严刑酷法D.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根据材料的描述得知,君主圣明仁义,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君主实行仁政,人民就会追随他。
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A项是道家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D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思想。
6.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发展”主要体现为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儒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是指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
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极力美化现存的“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的统治秩序,提出“大一统”理论,使儒学适应了封建集权专制统治的需要,成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故A项正确。
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维系封建统治,压抑扼杀人性,故B项错误;C项说颠倒了,应为“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故C项错误;D项是两者的相似点,故D项错误。
7.《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上述材料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是A.天人合一B.敬天法祖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
题干材料是为汉高祖刘邦的皇权寻求理论支持,符合董仲舒君权神授的观点,故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敬天法祖”属于宗法制的范畴,不符合题干材料内容,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8.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这种思想①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②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③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④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根据材料“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可知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①正确;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的作用,防止君主任意妄为,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②正确;“灾害以谴告之”、“怪异以警惧之”是“天人感应”的思想,实际上是对君主的一种警示,不是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③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④错误。
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A项正确。
9.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没有谁不借助于外物来改变自身的本性。
平民百姓为了私利而牺牲,士人为了名声而牺牲,大夫为了家族而牺牲,圣人则为了天下而牺牲。
这四种人,虽然所从事的事业不同,名声也有各自的称谓,但他们以生命为代价损害人本性的做法却是一致的。
”这表明他A.深受儒家道德哲学的影响B.倡导功利主义的伦理价值观C.反对超越自我,追求理想人格D.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庄子认为,现实社会人们对“名利”的追逐,使人变得虚伪、贪婪、本性扭曲,结果造成人独立人格的丢失和精神上为“外物”所累。
在他看来,儒家的道德君子人格,是人“借助于外物”来改变人自身的本性,是“人为物役”的世俗名利观,理想的人格必须是远离现实,超凡脱俗,超越自我,追求精神上独立自由的,故D 项正确,A、B、C三项均错误。
10.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今贵阳西北修文县境内)当驿丞。
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际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夜里,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表明王阳明A.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B.对朱熹理论一直深信不疑C.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D.通过“格物致知”悟得“圣人之道”【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
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的是南宋的陆九渊,王阳明只是把心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日夜反省”、“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以往追求真理于事物是谬误)可以看出,王阳明已经质疑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学说,故C项正确;B、D两项错误。
11.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
无则诚立明通。
诚立,贤也;明通,圣也。
”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
“养心”、“诚”、“明”是儒家的思想,其目的是维护社会伦理,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周敦颐的话可以得出理学教人“学作圣贤”,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孟子的话可知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故C项错误;孟子所说的“心”仅指思想,陆王心学所说的“心”是万物产生的本原,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故D项正确。
12.《朱子语类》中有这样一段话:“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下列对文中朱熹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吃饭应该追求食不厌精B.正当的需求是符合“天理”的C.人应该无私无欲D.天理与人欲是统一的【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
材料的大意是:正常的饮食是天理,山珍海味般的挥霍是人欲。
朱熹认为正当的需求是符合“天理”的,故B项正确;“要求美味,人欲也”,是违背天理的,吃饭不应该追求食不厌精,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故A、D两项错误;材料中朱熹指出了“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天理)的区别,故C项错误。
13.王阳明认为,真正的良知不是纯观念上的,也不是进行纯观念上的推导便可以得出的,他说,“人须在事情上磨练做工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王阳明表达的观点是A.良知的实践以观念的推导为前提B.把道德观念和行为修养融为一体C.内心自省是获得良知的重要途径D.通过动静结合以促进良知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王阳明的思想。
由“真正的良知不是纯观念上的,也不是进行纯观念上的推导便可以得出的”可知良知的实践不是以观念的推导为前提,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道德观念问题,故B项错误;“内心自省是获得良知的重要途径”与题干意思不相符,故C 项错误;“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说明王阳明强调动静结合以促进良知发展,故选D项。
14.在都穆(明)《听雨纪谈》、黄宗羲(清)《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近代学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先后出现了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
这反映了A.社会转型时期更需务实的学风B.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C.儒家思想的进取性不强D.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注意材料信息“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反对晚明因袭宋明理学的不读古书,只附着于现成的学说,以搬引现成的只言片语为满足的浮浅学风,加之时代的变迁,出于对国家民族的忧患,他们倡导“经世致用”。
到了近代,面对社会剧变,梁启超等人也积极倡导务实的学风,故A项正确;B、C两项与史实不符,故B、C两项错误;封建社会的衰落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