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力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中考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运动状态或使物体产生重力的作用的物理量。
力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通常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或连接而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弹簧力等;非接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不通过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例如重力、电磁力等。
3. 力的合成当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能产生共同的效果,称为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法则来确定。
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分别是: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只有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才会发生加速;第二定律(运动规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中考物理中,通常会涉及到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内容。
6.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动量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可以用p表示,单位是千克·米/秒。
冲量是力对物体施加的作用时间与作用力的乘积,可以用J表示,单位是牛顿·秒。
7.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E表示,单位是焦耳(J)。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可以用W表示,单位是焦耳。
8.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表明,物体的动能变化量等于它所受合外力做功的数量。
即W = ΔE_k。
9. 动力学问题在中考物理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与动力学相关的问题,例如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问题,可以通过应用动力学知识来求解。
以上是关于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朿能够对大家的复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当然,力学知识还有很多内容,如弹道学、静力学、动力学等,需要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多加琢磨。
科学中考力学知识点归纳
科学中考力学知识点归纳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的分支,它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中考力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 力的分类:常见的力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浮力等。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弹力是物体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浮力是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合力,也可以将合力分解为多个分力。
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公式为\[ F = ma \]。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5. 运动的描述:运动状态可以通过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来描述。
速度是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量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快慢的量度。
6.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其加速度为零。
7.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加速度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线性变化。
8. 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路径为曲线,如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
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9. 功和能:- 功: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时所做的功,公式为\[ W = Fd \cos \theta \],其中\( \theta \)是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
- 能: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等。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10.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
结束语:力学是中考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上述知识点有助于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效果。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一、力学1. 基本概念- 质量和密度-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力的合成与分解2. 运动的描述- 速度与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3. 牛顿运动定律- 惯性定律- 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作用与反作用4. 功、能和功率-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 滑轮系统- 斜面的原理和应用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 热量的传递方式- 比热容和热值2. 热膨胀与热收缩- 热膨胀的原理- 常见物质的热膨胀系数3.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蒸发和凝结- 沸腾和凝固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平面镜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凹面镜和凸面镜2.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 透镜的成像原理- 透镜的分类和特点3. 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 光谱的形成四、电学1. 静电学- 电荷的性质- 库仑定律- 电场和电场线2. 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形成- 电路的基本组成 - 串联和并联电路3. 欧姆定律- 电阻的概念- 欧姆定律的应用 - 电阻的串并联4. 电能与电功率- 电能的计算- 电功率的概念- 电功和电能的关系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机制 - 声波的传播介质 - 声速的影响因素2. 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3. 声的利用- 声音传递信息- 声音传递能量请根据以上概要在Word文档中创建文档,并按照实际文档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
您可以添加或删除部分内容以适应具体的教学大纲或考试要求。
记得在文档中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并保持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中考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超全!
中考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超全!一、力学基本概念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方法和研究内容2.力学研究的范畴3.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4.质点和刚体的概念及其特点二、力学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及其计算公式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4.万有引力定律三、运动学1.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平衡和不平衡力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公式5.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绘制与分析6.速度、位移、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四、动力学1.物体的质量、单位质量和质点的概念2.物体的惯性和质量之间的关系3.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4.动量守恒定律和冲量定律5.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的关系6.加速度、冲量和力之间的关系7.动量变化率与力的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8.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曲线运动1.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的概念2.圆周运动中速度、加速度的计算3.抛体运动中的水平速度、竖直速度和时间的关系4.抛体运动中的斜抛和自由落体的概念与计算5.弹力、压力、摩擦力等力的分类和作用特点六、动力学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3.机械能守恒定律4.海拔高度和流速对机械能的影响5.杠杆原理和浮力的概念与计算七、机械功、功率和机械效率1.机械功的计算公式2.机械功的正负和计算3.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4.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5.机械效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八、轻质物体在水中的浮沉1.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游泳圈和气球的浮力计算3.潜水石块和漂浮物的浮力计算4.浮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5.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上就是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的超全介绍。
在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学习资料和习题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巩固。
同时,通过做大量的习题和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这些重要的物理力学知识点,对于中考物理的备考将会非常有帮助。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解析
一、力学基础知识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等。
2.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
(2)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同。
(3)第三定律: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二、力学题型解析1.概念题:考查力学基本概念,如力、加速度、重力等。
例如:下列哪个选项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A.一个人推车B.车拉一个人C.一个人拉车D.车推一个人2.计算题:考查力学计算,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例如:一辆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受到50N的阻力,求车的加速度。
3.应用题:考查力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一个书包重2kg,挂在电线上,书包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书包的拉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实验题:考查学生对力学实验原理、方法和数据处理的理解。
例如:某学生在实验中测量了弹簧测力计在不同拉力下的示数,请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1.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牛顿三定律3.重力及其应用4.摩擦力及其应用5.力学单位制和常见物理量力学,这个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分支,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运动规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简单的推拉,到复杂的机械运作,都离不开力学的基本原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梳理一下力学这部分的知识点,并探讨一下在中考中如何应对力学题型。
力的概念,可能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实则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
我们每天都在力和被力作用中度过,只是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而已。
中考力学总结大题知识点
中考力学总结大题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单位和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符号为N。
力的公式为:F = 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加速度。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规定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又称为运动定律,它规定物体受到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乘积等于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规定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动量1. 动量的定义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它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2.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动量之和保持恒定。
四、能量1. 能量的定义能量是物体进行运动、变形或产生热量的能力。
2.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由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是由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决定的能量,它与物体的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有关。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综合以上知识点,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包括力的概念、牛顿定律、动量和能量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中考复习中,考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物理的力学知识点
初三物理的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的分支。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初三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摩擦力:当两个物体表面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有关。
4. 弹力:物体在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当外力撤消后,物体能恢复原状。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等效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合成;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6. 二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7.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 F = ma \]。
9.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0. 运动的描述: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
速度是物体运动快慢的量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快慢的量度。
1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12. 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加速度运动。
13. 抛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仅受重力影响的运动,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
14. 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路径运动,涉及到向心力和角速度等概念。
15. 功和能:功是力在物体位移方向上的作用效果,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等。
16.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如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这些知识点是初三物理力学部分的基础,理解并掌握它们对于解决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中考物理“力学”相关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力学”相关考点总结中考物理力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考点:一、力和平衡1. 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法则,力的分解法则。
3. 力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应用于力的平衡分析,力的平衡条件。
4. 物体的自由度:物体的自由度及其影响。
二、力的效果1.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力对物体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2. 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静止、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的影响。
3. 物体的变形:力对物体形变的影响。
三、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特点。
2. 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
3. 摩擦因数:摩擦因数的定义,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的关系。
4. 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四、斜面上的力1. 平行斜面上的力:斜面上的力的分解和合成。
2. 垂直斜面上的力:垂直斜面上的力的分解和合成。
3. 斜面上的物体滑动:斜面上物体的滑动条件。
五、力的测量1. 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测量。
3. 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
六、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和特点,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和特点,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七、小力的测量1. 小力的测量:小力的测量方法,测量误差的估算。
2. 弹簧秤:弹簧秤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八、重力1.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定义和性质。
2.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定义和大小。
3. 物体的重量:物体的重量与它所在的地球上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4. 物体的浮力:物体在浮力作用下的情况,浮力的大小。
九、力的能量1. 力做功:力做功的概念和公式。
2. 功的单位和功率:功的单位,功率的定义和公式。
初三力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力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条件下的力的作用和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初三的物理学习中,力学是一个重点内容。
下面是初三力学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的作用。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性质: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性质。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上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又称为惯性定律。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6.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弹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或变形后,弹簧或其他弹性体对物体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将这些力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合成,得到合力,合力与原有力的性质有关。
2. 力的分解:将一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使之共同作用产生与原来相同效果或与原来效果相同的力。
三、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者试图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的粗糙度或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没有相对运动或者试图相对运动时,作用在物体间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作用在物体间的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计算: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摩擦系数和物体受力的垂直分力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四、斜面静力学1. 斜面静力学的基本概念:斜面静力学是研究由于斜面对物体的重力作用所产生的力的平衡的学科。
2. 斜面的分类:根据斜面的形状和物体所受的力的方向,斜面可分为光滑斜面和粗糙斜面。
3. 斜面静力学的分析方法:根据斜面的不同情况,可以利用三角函数、力的分解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2024年中考物理核心知识点考点归纳—力学部分
2024年中考物理核心知识点考点归纳—力学部分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长度(1)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长度单位:○1基本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单位换算:(3)常考长度估测:○1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 m,腿长大约是80 cm;○2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3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4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3 cm;○5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 cm;○6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7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知识点二: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1.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0~10m.2.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如图所示,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3.使用(1)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2)放:零刻度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若零刻度线已经磨损,测量时可使待测物体的一端对准某一整刻度线,待测物体的长度等于末端所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初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知识点三:时间及其测量1.国际单位:秒(s).其他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等.2.单位换算:1 h=60min=360s.3.常用测量工具:秒表、电子表、机械表、钟表;在操场和实验室,经常用秒表来测量时间.4测量:看清停表的量程与分度值。
停表的读数=分针读数+秒针读数。
知识点四:错误和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通过提高测量水平、改进测量手段就能尽量减小误差;但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或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也是不该发生的。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习物理的基础。
以下是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总结: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摩擦力:当两个物体接触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5. 平衡力: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6. 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7.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净外力的方向相同。
8.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9. 动量守恒定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或外力的矢量和为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10.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1. 功和能:功是力在物体位移方向上的分量与位移的乘积,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12.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但不会改变功的大小。
13. 压强:力与作用面积的比值,表示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
14. 浮力:浸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流体的重量。
15. 流体力学: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伯努利方程、连续性方程等。
力学的学习不仅限于理解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力学问题。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可以更好地掌握力学知识。
希望这份总结能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和理解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
中招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中招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它对力和物体的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牛顿运动定律一共分为三条,分别是惯性定律、动力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1. 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指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个定律是对物体的惯性特性进行了描述,也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一条。
2. 动力定律:动力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且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是对物体受力情况进行了描述,也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二条。
3. 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是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描述,也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三条。
二、动量定理动量是物体运动时的物理量,它是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受力时动量的变化规律,即物体所受合外力将导致其动量发生改变。
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F=Δp/Δt,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Δp为动量的变化量,Δt 为时间的变化量。
根据动量定理,可以推导出力的概念,并且可以用来解析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三、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描述了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不会发生改变。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来解析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情况,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四、重力和运动在力学中,重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它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重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规律,比如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等等。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还是一个矢量,其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重力还可以用来解释行星的运动规律,以及卫星的轨道运动规律等等。
五、摩擦力和运动摩擦力是在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它会阻碍物体的运动。
2024中考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2024中考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和压力1.力: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或者运动变化的原因。
力的大小可由弹簧测力计或者弹簧秤测量出来,单位是牛顿(N)。
2.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可以使用三角形法则或者图解法。
当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合力等于作用力之和;当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合力等于力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3.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单位是帕斯卡(Pa)。
压力等于力除以面积。
压力可以通过布氏定理计算,即P=F/A。
二、运动和运动的描写1.位置、位移和路径:位置是物体所在的位置,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路径是物体在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
2.速度和速度的计算: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
3.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大小:速度的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速度的大小是物体运动的快慢。
4.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加速度的公式是:a=(v2-v1)/t,单位是米/秒²(m/s²)。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断改变的直线运动。
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需受到外力的作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可以用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物体A上的力等于A作用在物体B上的力,且反向相等。
也就是说,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4.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相互接触时的力。
主要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四、重力1.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吸引的力。
重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距离。
重力可以使用公式计算:F = G × (m₁× m₂)/r²,其中F是重力的大小,m₁和m₂是物体的质量,r是物体之间的距离,G是普适性引力常数(6.67×10^(-11) Nm²/kg²)。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物理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物理中考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还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2024年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包括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力的作用效果。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 F = m \times g \),其中 \( m \) 是物体的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3.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力,包括弹簧的弹力。
4.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5.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运动学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位移。
2.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
3.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包括自由落体运动。
三、能量和功1. 功: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与位移的乘积,公式为 \( W = F\times d \times \cos(\theta) \)。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四、热学基础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热量是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2. 热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3. 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五、电学基础1.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3. 电压: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
4.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Ω)。
5.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 I =\frac{V}{R} \)。
六、电磁学基础1.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2.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3.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
中考物理力学37个必考知识点
中考物理力学37个必考知识点物理力学是中考物理的一个重要模块,掌握其中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解答物理题目非常重要。
以下是中考物理力学中的37个必考知识点,帮助你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这一模块的内容。
一、质点运动的描述1.质点的定义和特点;2.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3.速度与位移的图线表示;4.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
二、匀速直线运动5.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6.位移-时间(位移-时间平均速度)图线表示;7.速度-时间图线表示。
三、变速直线运动8.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9.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10.位移-时间图线表示;11.速度-时间图线表示;12.加速度-时间图线表示。
四、自由落体运动13.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14.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其数值;15.位移-时间图线表示;16.速度-时间图线表示。
五、受力和力的合成17.力的定义和特点;18.力的单位和测量;19.合力的概念及其计算;20.平行力的合成;21.非平行力的合成。
六、力的分解22.力的分解的概念及其方法;23.倾斜面上物体的分解力;24.斜面上的力的分解。
七、弹力和滑动摩擦力25.弹力的特点和计算;26.滑动摩擦力的特点和计算;27.绳上物体的张力;28.重物挂线的悬挂力。
八、平衡条件29.物体平衡的条件;30.一维平衡和三维平衡的区别;31.力的杠杆平衡条件;32.力的矩平衡条件。
九、简单机械原理33.力的传递原理;34.物体的稳定平衡条件;35.起重机的工作原理;36.杠杆的概念和杠杆平衡条件;37.滑轮的概念和滑轮原理。
以上是中考物理力学中的37个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物理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并能更好地解答与力学相关的题目。
希望这些内容对你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物理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基础内容,它涵盖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以及能量的转换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初中力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机械运动-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的标准物体。
- 运动和静止: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由速率和方向两部分组成。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 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
# 2. 力的作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力可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合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 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外力相互抵消,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3. 重力-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受到的基本力之一。
-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 F = m \cdot g \),其中 \( g \) 为重力加速度。
-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即竖直向下。
# 4. 弹力和摩擦力-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其方向与形变恢复的方向一致。
-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 5. 简单机械- 杠杆:固定点固定不动的硬棒,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来传递力的简单机械。
-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 滑轮:通过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来传递力的简单机械。
- 滑轮组:多个滑轮组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传递力和改变力的大小。
# 6. 浮力- 浮力的概念:物体浸入流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 浮沉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
初中力学知识点的总结
初中力学知识点的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力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学和静力学两个部分,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等问题,而静力学研究的是物体受到的力和力的平衡条件等问题。
力学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初中力学的知识点。
一、运动学1.位置、位移和速度位置是物体所处的位置,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速度的单位可以用米每秒(m/s)来表示。
2.加速度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就具有了加速度。
加速度的大小可以用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来计算,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3.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用物体每单位时间所运动的距离来表示。
4.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会发生变化,此时物体具有加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可以用物体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来计算。
5.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二、静力学1.力和力的效应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来表示。
力的效应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速度发生改变或者产生转动。
2.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之间相互抵消,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力的平衡条件可以用合力为零来表示。
3.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它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表面性质、受力物体的压力大小和表面间相互温度等因素有关。
4.弹力弹力是指物体发生形变后具有恢复原状的力,它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形变量成正比。
5.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称为合力。
6.力矩力矩是力对物体产生公转作用的效果,它的大小可以用力与力臂的乘积来表示。
哈尔滨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哈尔滨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哈尔滨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 重力:重力的定义、重力加速度、重心的概念。
- 弹力:弹性形变、胡克定律。
-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2. 运动学:-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运动,包括自由落体运动。
3. 动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 功和能:功的定义、能量守恒定律。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定义、压强的计算。
-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
5. 热学:-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
- 热膨胀: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热膨胀现象。
- 热机:内能、热机的工作原理。
6. 电学:- 电荷和电流:电荷的性质、电流的形成。
- 电路:电路的基本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电功率和电能:电功率的计算、电能的消耗。
7. 磁学:- 磁现象:磁体、磁场、磁感线。
-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电磁铁的原理。
8. 光学:-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
- 光的传播:光速、光的直线传播。
9.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原子核与电子。
- 放射性:放射性元素、放射性衰变。
结束语:哈尔滨中考物理知识点的归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复习框架,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福州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
福州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自然科学,对于中考的物理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福州地区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
1. 力学基础:包括力的概念、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基本概念,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等基本规律。
2. 运动学:涉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运动规律。
3. 能量守恒: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概念,以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的应用。
4. 热学:涉及温度、热量、热传递等概念,以及热膨胀、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基本规律。
5. 电学基础:包括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的规律。
6. 电磁学:涉及磁场、电磁感应、电流的磁效应等概念,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定律等基本规律。
7. 光学基础: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以及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规律。
8. 原子物理:涉及原子结构、核能、放射性等概念,以及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衰变规律。
9. 物理实验:包括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方法,以及实验误差的来源和处理。
10. 物理思维: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分析和论证等科学方法。
结束语:
福州中考物理的知识点覆盖面广泛,考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以上的归纳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中考物理,取得理想的成绩。
(完整)中考力学知识点全面总结,推荐文档
一.(力学相关)力的概念1.什么是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要求竖直使用,非竖直使用时应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重力9.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注意:不能说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重力。
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摩擦力12.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相对运动(即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1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16.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如:加润滑油;利用气垫、磁悬浮列车。
(2)用滚动代替滑动。
17.摩擦力并不都是阻力。
阻力是指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二.运动和力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力学相关)力的概念1.什么是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要求竖直使用,非竖直使用时应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重力9.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注意:不能说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重力。
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摩擦力12.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相对运动(即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1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16.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如:加润滑油;利用气垫、磁悬浮列车。
(2)用滚动代替滑动。
17.摩擦力并不都是阻力。
阻力是指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二.运动和力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2.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机械运动6.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1.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12.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1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4.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或者说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惯性不是力。
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更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力作用。
可以说物体具有惯性。
二力平衡15.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16.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17.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8. 二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1.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
2.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三.压力与压强压力与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3) 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液体内部压强5.液体压强特点:(1)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3)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6.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7.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8.连通器①定义:上端开口,底部连通;②原理: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静止时,各容器液面相平;③应用:船闸、茶壶、水塔与自来水管、锅炉水位计等。
大气压强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10.34米水柱。
13.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4.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四.浮力浮力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 G ,下沉;(2)F浮> G ,上浮(3)F浮= G ,悬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 ρ液<ρ物,下沉;(2) ρ液>ρ物,上浮(静止时漂浮)(3) ρ液=ρ物,悬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v排6.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 G —F ,(G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7.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五.简单机械与滑轮杠杆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2)费力杠杆:L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杆,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定滑轮)滑轮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动滑轮重的几分之一。
(忽略摩擦阻力)六.机械效率和功机械效率和功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没距离、(2)有距离没力、(3)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
3.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率5.功率(P):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FS/t=Fv。
单位:P→瓦特;W→焦;t→秒。
(1瓦=1焦/秒)机械效率6. 滑轮组里有用功:W有用=G·h额外功:W额外=G额·h总功:W总=F·S (F:人作用在绳端的力; S=n·h)7.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W总8.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 有用功一定,减小额外功;减轻机械自重,减小摩擦。
(2) 额外功一定,增大有用功;增加所提物重。
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要控制质量不变。
通过改变同一小球A由斜面下落的高度来改变速度,高度越高,速度越大;(2)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要控制速度不变。
让不同质量小球由同一高度下落。
(3)通过观察木块B 移动的距离来观察动能的大小。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 动能—— 弹性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