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场场长带头致富个人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日益凸显。
他们不仅在自身致富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通过带动周围农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一个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先进事迹。
该农村致富带头人名叫李明,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对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年轻时,他勤奋勇敢,时常主动请教老农技术和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他也不断关注市场动态,学习市场营销知识,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实践,李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营模式。
他看准了当地的市场需求,培育了一支高质量的农业产品供应链。
他不仅自己种植水果、蔬菜,还与周围的农民建立了合作社,共同开展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
李明不仅在生产环节做到了精益求精,还在销售环节下了大功夫。
他注重包装设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积极开拓市场,与各大超市、酒店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李明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农产品质量好、口碑好,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随着品牌的打造和市场口碑的积累,李明的农业产业蒸蒸日上。
他带动了周围的农民发展,解决了一大批农民就业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他也积极致力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示范,帮助更多的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收入。
李明的成功是他不断创新和奋斗的结果,他始终相信“农业大做、农村富起来”的理念,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使得周围的农民都深受其益。
他带领农民种出了富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跨越。
李明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
他的成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激发了更多的人脱贫致富的热情。
他被当地人尊称为“农村致富带头人”,成为广大农民学习的楷模。
这个事迹不仅体现了李明个人的勤奋、智慧和创新,也体现了农村发展的内在需求。
农村致富带头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在自身实现致富的同时,还通过带动农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脱贫致富事迹材料 [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六篇]
脱贫致富事迹材料[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六篇]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六篇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六篇她在茶园长大,在茶堆滚大,二十年如一日,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一个企业,撑起了无数茶农的希望。
她就是**县**茶厂女掌门、省十三届、市四届人大代表**。
临危受命勇挑重担1999年春正值茶忙时节,正在**上大二的**接到家人电话,父亲病重,无法支撑茶厂经营,速回家。
作为家里的老大,她不得不选择退学回家,一边照顾重病的父亲,一边支撑着茶厂的运转。
一个柔弱的小姑娘硬生生地被逼成了“汉子”,清早把加工好的茶叶背到市场上卖,下午收鲜叶,晚上在车间加工,还要抽时间到茶山查看鲜叶长势。
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这对一个刚走出校门,毫无任何企业管理经验的弱女子来说,支撑一个企业运营已经很不容易了,加上父亲病重,员工对茶厂发展失去信心,茶厂前景堪忧。
记得有一次,几百斤的成品茶要租船运到县城,已经凌晨1点多了,员工们拖着、闲着,耗着时间。
那时,她茫然无助,但也别无选择,硬是咬着牙自己把茶叶一袋一袋地扛到河边的船上。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坚毅中和倔强中,她赢得了员工的支持,茶厂逐渐好转。
2001年,**县第一届茶文化节上,****茶厂生产出来的毛尖茶斩获“茶王”称号。
**后来说:“**茶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继承好、发展好是我们一代代**人坚守的梦想。
目前**茶还存在规模小、经济效益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弱等难题,我既然回乡接手了茶厂生意,再艰难,我都要把它做下去。
”大胆革新建立行业标准2000年前后,**富硒茶没有固定的门店,产业规模小且分散,都是县内自产自销,经济效益低,外来的假富硒茶乘虚而入,不断侵占茶叶市场,**富硒茶生存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危机和挑战。
**大胆革新,走品牌专卖路线,勇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2002年初,她在**县城开了第一家茶叶专卖店,专门经营****茶,生意出奇的好,经济效益也好于以往的散兵游勇,年底她又在**开了第二家专卖店。
坎坷不改创业心.(王灿帮先进事迹材料)
坎坷不改创业心--九江县鑫丰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灿邦阳春三月,经过双瑞路,在距新塘乡政府左侧不到1公里的地方,一幅美丽的景象呈现在面前。
放眼望去,1000余亩的茶园象一片绿色的海洋。
一排排茶树苗整齐划一,吐露着嫩嫩的苗芽,也蕴含着春天的气息。
这里就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党员——王灿邦的鑫丰茶叶基地。
王灿邦,九江县新塘乡前进村13组村民,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
1993年,刚满20岁的他怀揣着一纸高中文凭,只身到上海打工谋生。
在上海的日子里,他到一个茶叶公司工作,从种茶,摘茶,炒茶,制茶,直至升为主管,经过几年的历练,付出了艰辛,也积累了一些生产管理经验。
2001年,在外摸爬滚打多年的他,在新塘乡人民政府的感召下,毅然决定回乡创业,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父老乡亲的致富梦贡献微薄之力。
在家乡,他看好全国的茶叶市场和新塘乡适宜茶叶种植的自然环境,从自家的几十亩地开始,后来干脆承包了前进村闲置的三百亩荒地,栽起了茶苗。
可是村里人都笑,亲戚他,朋友也都反对,他们说:“花那么多钱租那些长不出庄稼的荒地有什么用啊,难道还能刨出金子不成?怎么还有那么傻的人呀!”,甚至还有些人笑他做发财的“白日梦”。
仅凭借着年轻人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的冲劲,他说干就干,做起了一名农村创业的“小老板”。
为了能把茶园经营好,他和家人起早摸黑,从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到租赁村民闲置的荒地,从找亲戚好友筹集资金、开垦荒地到栽种茶树苗,在创业的路上他不怕苦不怕累,风风雨雨几个月过去了,茶苗总算是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栽好了,看着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小茶苗,满怀着来年丰收的憧憬,日夜为它灌溉、施肥、剪枝,象照顾小孩一样地呵护着小茶苗的成长。
但是,由于自身管理经验、专业栽培知识不足,他辛辛苦苦栽的茶苗第二年的长势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茶苗死的死,枯的枯,茶叶的收成非常不理想,公司投入十几万元资金却没得到预期的回报,他的“茶叶公司”没经营两年就不得不面临停产。
公司濒临破产边缘,家里的生活也遭遇窘迫的境遇,连小孩读书的学费都难于支付,新塘乡党委书记张周应获知情况后,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2000元资助他小孩读书,并深切鼓励他,要坚定实现创业梦想。
杨善洲同志事迹材料及学习心得
杨善洲同志事迹材料一、杨善洲同志生平介绍杨善洲,男,1927年1月出生,云南省施旬县姚关镇陡坡行政村大柳水自然村人。
1934年至1949年,在家务农:1950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任小队长;1951年,在施甸区摆马乡政府工作;1952年8月,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土改小组长,同年10月调保山县董官乡、打渔乡搞“复查”工作,任副队长,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月至7月,在施甸区委搞“复查”工作,任队长;1953年8月至1955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副书记;1955年至1957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书记:1957年至1958年,在中央第七期党校学习;1958年至1963年,在保山县委工作,任县委副书记;1963年至1965年,在施甸县委工作,任县委书记;1965年至1966年,在大理、保山搞“四清”工作,任党委书记、团长;1966年3月至1977年,在保山地委会工作,任地委副书记;1977年至1988年,在保山地委会工作,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至2008年8月,退休后回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造林,创建林场;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二、“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1988年4月,杨善洲即将退休,与家人商量想回家乡为群众再做些实事。
家人劝他说“你都退休了,还能做什么?”杨善洲坚定地说:“虽然我的职务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
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退休后搬到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群众的热爱,杨善洲在退休后的第三天就说服家人,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多年。
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
农村优秀党员事迹材料农村致富带头人
农村优秀党员事迹材料: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优秀党员事迹材料:农村致富带头人作为一名自然村的副村长,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员形象党员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岗位形象。
一个党员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就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作为一名党员,深刻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部分或全部的影响到身边人喝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坚持不断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党的一系列理论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珍惜党员的光荣称号,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积极完成村两委交办的各项任务。
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当作自己的折射镜,树立自我的人格魅力,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二、抓民生体民情,为村民谋福利作为一个自然村的副村长,同志注重体察民情,时刻关注关心并深入本村所有三无、五保、低保户的生活状况,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时,亲临现场,排查险情。
对本村矛盾纠纷及时排查、调解,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社会治安稳定,全村百姓都为此受之感动。
年带领自然村全体党员、群众,投工投劳集资修缮村里的硬板路,让雨季就泥泞难行的入户小路成为历史;年,他发动群众解决全村人畜饮水问题;年解决了村里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使乡主干道到村里的公里弹石路顺利通车。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在中国农村,致富带头人是一支至关重要的力量,他们不仅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成功,更是为身边的人树立了榜样。
以下是一位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先进事迹材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
这位致富带头人名叫王明,是湖南省某个偏远山区的村民。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就懂得艰苦奋斗。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在城市打工,但是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他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
后来,他决定回到家乡,帮助家人种地。
王明并没有因为家庭的贫困而放弃,相反,他开始努力学习农业知识,利用互联网和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他尝试了各种种植方式和农业技术,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种植模式。
通过不懈的努力,王明成功地种植了一种当地人不太熟悉的作物,并且取得了丰收。
他的成功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带动了周围的村民。
他开始在村里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教授他的种植经验和农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除了种植业,王明还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
他在自家的农田里建起了一座农家乐,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农村生活。
同时,他还建立了一个农产品加工厂,将自己种植的农产品加工成各种食品,销往城市,赚取了可观的利润。
王明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创业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
但是他从未气馁,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和信念。
他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通过王明的先进事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农民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变了自己和家乡的命运。
他不仅是一名致富带头人,更是一位为农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先进人物。
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让他们明白只要有梦想和勇气,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向王明学习,发扬他的精神,努力奋斗,不断进取,为农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农村变得更加美好,让更多的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罗成臻事迹材料
罗成臻个人事迹简介罗成臻2000年毕业于云南省热带作物学校。
现担任云南宏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云县宏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云县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云县茶叶促进协会理事长兼会长。
云南农业大学热作学院创新创业客座教授。
三届临沧市青联副主席,九届云县政协委员,六届云县工商联副主席。
2014年5月获首届“临沧十佳创业青年”表彰,2015年获临沧五四青年奖章,2016年6月30日,荣获云县县级优秀共产党员表彰。
2016年12月获云南省优秀创业导师奖。
云南宏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临沧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站,负责承接临沧市人社系统交办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相关工作事宜。
下设临沧分公司、凤庆分公司、沧源分公司、双江县分公司、镇康县分公司和云县宏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并在广东汕头、浙江杭州、江苏高邮、福建南平和湖南长沙5个主要劳务输入地设立了驻外办事处。
公司成立以来,坚持以“为政府减压、为企业分忧、为人民造福”为宗旨,以打造“临沧最大就业示范基地,云南重点人力资源品牌”为目标,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长期为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城乡富余劳动力等各类求职人员提供免费就业服务,为各类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集劳务派遣、创业就业培训及帮扶、社会保障事务代理、市场营销、人才中介、职业介绍、物业管理及社会工作为一体的综合人力资源服务工作机制。
并被评选认定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全国巾帼家政示范基地、云南省级巾帼家政示范基地、沪滇合作崇临劳务协作服务站、云南省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临沧市级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
罗成臻出身于农村贫困的家庭,家中4兄妹排行老二,父母都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茶叶,微薄的经济收远远满足不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所需,更满足不了兄妹4人的学习需要。
1997年中考中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了云南省热带作物学校果树与茶叶专业学习(现云南农业大学热作学院),按当时政策,毕业能赶上国家统招统分的最后一班车,家人、亲戚都为这个贫困家庭终有出头日而感到高兴。
村级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村级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一、背景介绍张先生,现年35岁,是一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也是我们村里最富有的村民之一。
他曾经在城市里打工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
回到家乡后,他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和养殖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创业经历1. 农业生产张先生回到家乡后,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他了解到市场对有机蔬菜和水果的需求很高,于是他开始种植有机蔬菜和水果。
在种植过程中,他注重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确保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他还引进了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养殖业除了农业生产外,张先生还从事养殖业。
他养了数十头牛、羊和鸡,并采用了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方法。
他还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成功经验1. 注重品质和安全张先生非常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他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来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他还引进了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张先生敢于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
他引进了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他还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3. 良好的管理和销售渠道张先生非常注重管理和销售渠道。
他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他还建立了良好的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售到多个地区和领域。
四、社会影响张先生的成功经验给村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成就激励了其他村民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他的经验和做法成为了村里其他村民学习的榜样和借鉴的模板。
同时,他还带动了村里其他产业的发展,为村里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五、总结评价张先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村级致富带头人。
他的成功经验不仅激励了其他村民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勇气,还为村里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他的做法值得其他村民学习和借鉴。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作为一个致富带头人,杨先生无疑是当地的典范。
他在做生意方面经验丰富,曾经从一个小本生意做到现在的大企业老板。
他的事迹材料不仅鼓舞了周围的人们,也成为了其他创业者的榜样。
杨先生小时候家境贫寒,家里有七八口人要养活。
他从小就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在读书的同时也打工挣钱。
在打工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做生意,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最初做的是小本生意,主要是在当地的市场上卖一些小商品。
他不断尝试新的经营方式,不断创新自己的经营理念,在市场上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随着生意的越做越大,他也开始拓展新的市场,在城市里开设了自己的实体店面,同时也在网上经营。
杨先生的创业经历充满了曲折和挫折,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
他有坚定的信念,不断努力和拼搏,最终慢慢地把生意做大了。
他不仅自己致富了,还雇佣了许多附近的村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杨先生的事迹鼓舞了周围的人们,也成为了其他创业者的榜样。
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源于他的不懈努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向杨先生学习,勇敢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情况简介范文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情况简介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开始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通过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从农村贫困到小康生活的华丽蜕变,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以下是一些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情况简介:1. 张三,湖南省某村村民,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
他利用家乡的优势资源,建立了一家农产品加工厂,主要从事稻米加工和销售。
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他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如香米、米粉、米酒等,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目前,他的加工厂每年创造了数百万元的收入,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2. 李四,河北省某村青年养殖户。
他从小喜欢养鸡,大学毕业后决定将这个爱好发展成事业。
他在村里建立了一家规模化的养殖场,主要从事肉鸡养殖和销售。
他引进了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效地提高了养鸡的产量和质量,使得养鸡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而且产品畅销市场。
他的成功不仅带动了村里的其他青年加入养殖行业,还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成为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3. 王五,江苏省某村村民,青年种植户。
他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通过引进新的种植技术和优质种子,成功地种植出了一大片高产优质的蔬菜。
他不仅在本地销售,还通过互联网评台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的种植业务不仅带动了村里的其他青年加入种植行业,还为村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以上三个例子仅仅是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众多案例中的一小部分。
他们的成功经验启示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鼓舞着他们去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努力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
希望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能涌现出更多这样的致富带头人,为我国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农村振兴的道路上,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愈发凸显。
除了上文提及的张三、李四和王五之外,还有许多在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身影,在祖国大地上闪耀着光芒。
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智慧,以自身的成功实践诠释着农村振兴大计中的闪亮篇章。
王昆个人简要事迹
个人简要事迹王昆,男,汉族,198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安图县新合乡十骑村团支部书记。
2008年大专毕业后,开始回家乡创业,随父母一起收购中草药,王昆始终能以农村子弟特有的精神,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在收购药材时,细心的他发现蒲公英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除湿利尿的功效,还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具有很高的可开发利用价值,他牢牢把握机遇,开始进行收集各种有关蒲公英功效的资料,通过一段时间的研发,终于把蒲公英研制成了营养价值丰富、口感香醇的蒲公英茶,思想开放的他立即申请注册了茶厂,于2008年6月注册了恒源蒲公英根保健茶厂,以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即提高了经济利益,又创建了自己的品牌“仙光牌”产品一上市,便销售一空,在市场反映如此强烈的情况下,他没有忘记家乡人民,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于是在2009年3月成立了恒源蒲公英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的农民共同致富,经常跟社员们共同研究蒲公英种植技术,管理方法,常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蒲公英的种植习性2009年、2010年王昆带着自己的产品,参加了在长春举行的农博会、东博会产品在博览会上很受欢迎,但是也遇到了一些困扰,客户普遍反映包装不够精致,为此他本人也是很为难,换一批好的包装需要很大一部分资金,对于一个刚刚毕业,而且父母之前也都是靠种地为生的家庭来说资金周转不开是时时刻刻困扰着他们的难题,没有流动资金意味着难以存储更多的原材料,更难以更换新的包装,购进新式机器等等,更难以扩大规模,资金问题严重的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经常向村民高利息借款,而赚取来的利润几乎都还了利息,但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他不得不这么做,只能是一步步的慢慢向前发展。
2009年合作社销售额达50万元,带动农户种植5公顷,为农户增加经济收入10万多元,带着美好的前景,王昆准备在2010年继续大干一番正当合作社的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2010年7月28日突如其来的一场安图县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淹没了一切,肆虐的洪水冲毁了房屋、公路,严重冲毁了农田,导致蒲公英直接减产90%以上,10公顷示范田所剩无几,此时正是收获原材料的季节,如果不能收购到足够的原材料,那么2010年可以说将会无货可售,企业才刚刚起步,就被这突如其来的洪水打乱了一切,想尽一切办法收购,但是,被洪水冲过的村民,都忙着恢复重建,无暇采挖蒲公英,无奈之下只好想别的办法,那就是花高价,从外地调运,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找到了原材料,订购了一批,终于使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
创业先进事迹材料4篇
创业先进事迹材料4篇现年38岁的xx双龙面粉厂厂长xxx给人感觉是一个思路敏捷的人。
正是因为他头脑灵活,敢闯敢干,使他成为xx 乡创业能人。
两年来,依靠xx乡政府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目前,占地1200平方米的双龙面粉厂已拥有固定资产250万元,工人23名,企业年产值350万元,年获利税30万元。
1984年,xxx初中毕业。
xxx不甘心成为一名农民,16岁的他便和村里一些小青年南下去了广东,在南方的几年里,他在建筑工地打过工,在服装厂打过工,最后在一家面粉厂做了三年多时间,积累了一定的生产和管理经验。
1993年,在外地闯荡的xxx回到了家乡。
他立志要用自己的双手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他拿出几年来积攒的两万多元存款并向亲友借了一万元,创办了xx面粉厂,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历程。
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顽强拼搏,经过多年的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产品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市场。
xxx的思路并没有停滞不前。
随着国家粮食市场价格的放开,面粉加工行业竞争逐渐激烈。
谁的设备先进,产品质量过硬,谁就能占领市场。
xxx超前意识到这一点,决定重建标准厂房,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更新面粉厂原有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他积极围绕市场抓调整,开拓市场壮规模,他先后三次到河南、山东等地考察项目。
乡政府对xxx的想法给予大力支持,多方帮助协调贷款,解决在资金、厂房占地、办证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xx年2月份,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破土动工,xx年8月,全套生产设备一次性安装调试成功,投资120万元的日产25吨等级粉的双龙面粉厂正式挂牌成立。
刚开始,生产问题经常出现,xxx和工人们一起,经常通宵不眠,使企业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走上正常化。
当年投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xx年底,面粉厂创产值280万元,盈利15万元。
初战告捷,xxx看到了希望。
xxx意识到,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诚信不可或缺。
因此,在生产中十分重视产品质量,收购的小麦严格把关,霉变的小麦坚决不用。
基层才是基础
基层才是基础《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这句耳熟能详的歌曲时常围绕在我耳边,也就是说再高的大楼都要从平地修建起,要把基础打牢。
所以在任何事情当中做好基础工作是个很重要的,但是怎么样才能够打好一件事情的基础呢?我个人认为只要做好基层工作就是打了最好基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基层的含义。
所谓基层是指的是设在面层以下的结构层,同时指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
之后我们再了解一下基础的定义它是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基层和基础有着必要的联系都是某一件事物最底部的面层。
只有干好基层工作才是给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奠定了最好的基础。
只有基层党员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才能更好的实施创先争优活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在打牢执政基础、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养、推动创建活动制度化和加大青年党员干部培养力度等多个当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能打牢执政根基。
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光荣事迹中属基层党员事迹最为鲜明。
其中新巴尔虎左旗陈华春同志先进事迹最为突出。
陈华春同志现任新巴尔虎左旗嵯岗林场场长。
他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正确处理得与失、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从工作大局出发,甘于奉献、诚实敬业。
嵯岗林场位于新巴尔虎左旗沙化最严重的区域,是承担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的重要林场。
在三北工程建设中,他始终能够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他认为搞好嵯岗镇的生态建设,把农牧民的致富同林业生态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把三北工程建设植根于新农村建设,才能走出一条有嵯岗镇特点的三北工程建设之路、林业致富之路。
他不断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林业工作本身就十分艰苦,他每天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早、晚时间,按照党支部制定的学习活动计划,主动学习《教育读本》、《党章》和胡锦涛等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保证业务工作和学习教育活动两不误,两促进,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带头致富事迹材料
带头致富事迹材料他们带领村民致富,加强了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文化生活质量。
下面是店铺整理带头致富事迹材料的范文,欢迎阅读!带头致富事迹材料篇一近年来,为了全面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县农业局通过各种培训渠道,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全面提升我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和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涌现出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
现将我县部分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事迹介绍如下,供广大农民朋友们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选准致富项目,尽快走上小康之路。
发展食用菌生产带领众乡亲致富现年49岁的刘银柱,是河南省武陟县小董乡磨庄村人,高中文化。
他从事食用菌生产栽培二十余年,1999年他了解到食用菌中的稀有品种--白灵菇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就开始从事白灵菇生产,初步获得一定效益。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确保产品顺利销售成为头等大事,在农业局信息中心大力帮助下,他毅然投资8000元购置了电脑、传真机等设备,开展了食用菌网上购销业务,拓宽了销售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03年,以他为主创建的小董乡食用菌生产基地获得省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认定,2004年他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初,在他的发起下成立了小董乡磨庄村食用菌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打算今年新上一条白灵茹罐头生产线,以抵御和降低社员的产品市场风险,从而实现食用菌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发展。
目前,该村的食用菌种植户已达600余户,占全村人口的70%,食用菌年总收入达250万元,占该村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人均增收800余元。
(联系电话:************)发展苗木花卉生产开创利国利民事业郭颂东,男,现年51岁,高中文化,系河南省武陟县龙源镇祝徐店村人。
他从1991年开始率先尝试苗木繁育生产,规模逐年扩大。
1995年注册了"河南省武陟县东华园艺场",并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合作育苗协议,引进三倍体毛白杨种条和技术,与中国果树研究所、泰安果树研究所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
2017五一劳动奖章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党支部书记)
2017五一劳动奖章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党支部书记)五一劳动奖章是全国总工会为奖励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而颁发的荣誉奖章。
以下是网编小编整理的2017五一劳动奖章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党支部书记)。
2017五一劳动奖章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1(党支部书记)方XX同志,1969年10月出生,大专毕业。
目前担任XX垦殖场茶林分场党支部书记兼场长。
她19岁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教师、村妇女主任、副书记等职务,2002年开始任XX分场党支部书记,2004年为了做好三峡移民的思想工作,平息移民与当地村民的矛盾。
XX场党委决定让她挑重担,到茶林分场担任场长。
方XX临危授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做通了三峡移民的思想工作,使这些准备重返重庆的群众,愿意在XX安居立业。
很多移民纷纷表示,是方书记一心为群众的扎实作风,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
两年后,XX总场党委又让她党政工作一肩挑,十多年过去了,方XX同志始终牢记上级党组织对她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把茶林分场群众当成是自己的父母亲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分忧解难办实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使茶林分场这个由本场老职工、柘林库区移民、灾后重建吴城移民、重庆三峡移民聚居的地方,一改以往邻里之间矛盾不断、群众贫穷落后、环境脏乱、一下雨就泥泞难走的老大难单位,彻底改变了面貌。
大力抓产业致富绘新图2014年,方XX同志遵照县委和XX总场党委安排,充分发挥党员在引领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抓住县扶贫和移民办在XX垦殖场茶林分场帮扶的机遇,一心抓产业,致富绘新图,她的具体做法是:1结合村情实际,选好突破口:针对茶林分场移民人数达到全村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的现状,她认为在移民中发展产业,既是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又能能攻克茶林分场半壁江山。
方XX同志率先在山峡移民小组骨干党员中搭建先锋创绩载体,发展特色水果优质葡萄,为促进全村广大村民增收致富开了个好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场场长带头致富个人事迹材料
茶场场长带头致富个人事迹材料
茶乡致富带头人——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男,汉族,1966年生,现任全军乡茶场场长、金寨县金龙玉珠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同志积极参与,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点,当好表率,既抓好自身的学习实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又紧密结合公司工作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风采。
闯市场走创业之路
1999年,开始承包全军乡茶场,凭他对茶叶的执着和善经营、会管理、肯吃苦的本领,他创制的金寨剑毫获得了杭州
国际茶博会“国际名茶”金奖,并注册了“金龙玉珠”商标,推广实施了茶叶标准化采摘,工厂化加工。
,他投资100多万元建标准化厂房,投资50多万元引进全省首条名优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针对国际市场有机茶畅销的形势,加强了茶场的茶园建设和管理,使近500亩茶园通过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认证,开发有机茶,销往德国等欧盟市场,出口量达到100多吨,出口额30多万美元。
,在全军乡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成立了金龙玉珠有限公司。
在闯市场的同时,敏税地意识到茶叶要振兴,光在加工和包装上下功夫是不够的,要使茶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办基地、创名牌、走科技兴茶之路。
建基地走品牌之路
,就大胆提出,金寨茶叶要振兴就必须创优名牌,走品牌兴茶之路。
为拥有自己的品牌,他聘请技术人员到信阳和杭州等地进行学习,创制了金寨剑毫名茶,当年在西安第一届茶叶博览会上获金
奖,此后,连续三届在农业部举办的茶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和中国优质产品称号。
如今,金寨剑毫已成为金寨县茶叶的主导名牌产品,年产量达到80多吨,产值1600多万元。
,同志在闽浙地区看到良种茶叶十分畅销,又主动拿出20万元同县茶叶办一起从浙江引进龙井43、乌牛早等无性系良种,从安徽引进舒茶早、农抗早等品种,创办了茶树良种园,如今,良种园的茶苗远销到山东、湖北、河南等地。
还累计无偿为周围茶农提供100万株茶苗,组织茶农来良种茶园无偿参加培训,近年来,良种园接受培训人数超过5000人次。
一是建基地,上规模。
与茶农签订产品定购合同,多管齐下培育基地。
目前,培育了六安瓜片生产基地300亩,金寨剑毫生产基地1000亩,金龙玉珠基地3000亩,联接农户余户。
扶持茶农无性系良种茶苗300万株,供应茶叶专用肥、有机肥200多吨,带动了基地农户生产茶叶的积极性,基地农户每年茶叶收入达到8000多元。
投资
400多万元扩建了茶厂,以60万价格收购了全军茶精制厂,承包了金寨县茶树良种场,新办了新河苗圃园、正在筹办茶籽油厂。
公司已成为全县茶叶行业唯一一家500规模企业。
二是走出去,找市场。
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坚持走外向发展之路,公司实行联锁经营,在北京、上海、合肥、天津等地兴办了20个茶叶经营联锁店,把金寨茶叶推向全国。
三是可持续,求发展。
为了可持续发展,公司对所属范围的茶农进行帮扶,今年与县农委合作办新型茶农培训班6期,培训茶农达1000人;另外,为了发展茶产业,公司无偿向贫困茶农发放茶苗20万株,为茶叶专业村修筑道路5公里;还在青山镇茅坪村、全军乡全军村分别发展无性系茶苗100亩;在全军沙河店建一座茶籽油加工厂;在茶厂上一条全自动茶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还计划在前龙村开发油茶基地亩。
办协会走小康之路
同志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科学可持续发
展,公司按照现代农业企业和茶叶产业化模式运作,以“振兴茶业,致富茶农,诚信经营,外向发展”为宗旨,几年来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步步走向辉煌。
茶场虽然发展壮大,但想到的确是全乡乃到全县的茶叶产业,带动全县茶农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才是他的最终理想。
一是成立全军乡茶叶专业合作社。
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将全乡的茶家组织起来,成立了全军乡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三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共打“金龙玉珠”牌,茶叶原料得到充分保障,质量上了新台阶。
二是牵头成立全县茶叶协会。
9月,在县农委、县财政局的支持下,他协同县茶叶生产办公室,召集全县有影响的茶叶企业经理、厂长,成立了金寨县茶叶产业协会,他并被推选为协会副会长。
协会以振兴金寨茶业为己任,积极服务会员带动茶农,几年来,组织会员参加北京、上海、长沙茶叶博览会5次,到山东、浙江外出考察学习2次,为协会会员企
业还开展了有机茶、无公害茶叶认证,办理了茶叶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6个。
几年来,同志对茶业的执著追求,执著钻研,不但自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公司获得了良好收益,同时也推动了全县茶叶的发展。
,他个人被评为安徽省农村致富带头人,“金龙玉珠”牌茶叶被评为首届六安市名牌农产品。
,茶场被评为六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龙玉珠”商标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6月,“金龙玉珠”牌茶叶荣获中国优质产品称号。
公司产品今年全部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在上海茶叶博览会茶叶质量评比中,金龙玉珠茶叶又荣获金奖,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项目获得省农委全面验收,同时公司又被评为六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金龙玉珠”牌茶叶成为省、市政府机关定点采购茶叶,也一直被指定为国务院办公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