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六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学案 人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热点6 全球治理 凝聚共识
热点6全球治理凝聚共识热点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对当今世界大势和人类走向何处的判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已成为指导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行动指南。
作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与完善为己任,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将国家发展与全人类福祉紧紧关联在一起。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既立足本土又放眼全球,推动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之道。
知识链接一、经济层面——加强经济全球化联系,合作共赢1.促进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1)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2)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
(3)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
(4)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在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建立。
(5)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家组织。
2.发展历程(1)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扩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3.全球化进程的表现(1)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2)世界联系更为紧密。
(3)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1)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处于优势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
(3)对策: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保持理性,学会防范和规避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区域经济合作蕴含着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思想,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活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层次迈进。
推荐学习K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六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学案
主题六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学案人民版[主题立意]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独立地发展。
从古到今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世界的发展带动中国的发展,而中国则又是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自从2001年11月20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取得的重大发展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这就是世界带动中国发展的表现。
一、中国对世界发展的推动作用1.中国古代思想科技对世界发展的推动作用法国启蒙运动中,伏尔泰便利用了中国儒家思想,建构了一套对西方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新的社会学说。
中国的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的进步,在世界科技文明的路程上起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辉煌了人类发展的历程。
2.中国对世界关于经济方面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等作物的国家,尤其水稻种植的传播极大促进了其他地区农业的发展,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如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球第二,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最健康的引擎之一,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将近30%的贡献。
“一带一路”的推进建设,为欧亚大陆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带一路”着眼弘扬古丝绸之路互学互鉴、和睦共处的精神,拓展中国同欧亚大陆方向国家各领域互利合作。
3.中国对世界有关政治方面的作用(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用巨大的民族牺牲,消灭和牵制了大部分日本法西斯侵略力量,有效地配合了亚太战场和欧洲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2)1955年4月,在中国政府的有力推动下,亚非会议提出了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相一致、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国际关系原则,并形成了“万隆精神”。
(3)1954年日内瓦会议,在周恩来总理的率领下,中国代表团凭借卓越的外交能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争取朝鲜和平的有所进展尽了最大的努力,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06 大国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聚焦】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 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 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 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在当今世界格局日益多极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崛起是不会被任何外来因素所能遏制的。 崛起,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这是中国人民的期望与要求。而中国仍然要坚持和 平崛起,这不仅是中国的实际国情所决定的,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做出 的承诺。中国崛起的实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复兴。
目前制约中国崛起的因素有 1.美、日等西方国家的抑制(大肆宣扬“中 国威胁论”) 2.地缘因素,周边强国的存在。美、日、 俄、印等国的存在。 3.人口、能源(资源)问题。 4.台湾问题。 5.科学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中国和平崛起的世界影响? 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必然会对世界未来的格局和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 在总体上是有利于国际社会和人类发展和进步事业的。 ①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因为当今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 任的大国,在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中是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②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焕发青春,并与其他文明共存与交汇,必将有 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促进世界文明和谐时代的早日到来。 ③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继续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合作空 间,形成更多的利益共同体和利害共同体,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④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即不是通过传统的军事扩张、争霸或称霸, 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 国际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有中国 特色的富民强国的现代化之路。这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国版)第2部分热考主题(2)全球治理,大国担当
(二)全球治理,大国担当当今时代,世界走到了人类命运的十字路口,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迫切需要找到答案。
人类面临百年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空前考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勇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共同体意识最强音,为世界清晰擘画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路线图。
这既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也是时代之问的中国回答。
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1)结合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分析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2)通过分析新时期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体会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责任与担当,感悟家国情怀。
(3)对比中外外交史实,得出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世界需要中国并倾听中国声音。
1.下表摘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这些活动的举办反映出() 时间地点外交活动2016年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2018年青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2018年北京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9年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1年北京(视频方式) 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2022年北京(视频方式)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得到落实B.新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C.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D.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主动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答案 C解析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可知,中国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等外交活动,得出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C项正确。
2.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中国昆明举行;同年10月,“缩小限制全球变暖的财政和技术差距”成为第76届联合国大会辩论的焦点问题之一;2021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
专题五+大国崛起+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线索
专题梳理
专题梳理
专题梳理
专题梳理
专题梳理
专题梳理
专题梳理
专题梳理
专题梳理
专题启示
1.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保证。 2.引领时代的政治体制、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一个 国家崛起的重要条件。 3.要尊重知识、注重创新、扩大海外贸易、努力发展经济。 4.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在经济全球化中,要主动融人世界,把握各种机遇,增强综合国力。
——摘编自郭蔷《英语霸权的历史演变研究》
专题演练
材料三 大多数中国人在翻译中国特有文化名词时,往往自动放弃了命名的权利和机会,这 种做法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比如,向外宾介绍.白酒"时,他们总是将其译为不伦不类的wine (葡萄酒)、alcohol(酒精)、Chinesevodka(中国伏特加)或Chinesewhisky(中国威士 忌)等。然而韩国人坚持沿用soju(音译汉语的“烧酒”),最终soju一词在2008年被权威的 《韦氏词典》认可并收录。同时,日本也还在坚持使用shochu(源于汉语的“烧酒”)。
专题演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语“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地位”确立的主 要原因。 原因:政治方面,经过资产阶级革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经济方面,经过工业革命,成为 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国际关系方面,通过殖民扩张,建立“日不落”帝国,英语的“地理 平台语言霸权地位”随之确立。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次科技革命
18C60年代 珍妮机,工 业革命开始 1785年 1807年 1825年 1840年 19C70年代 瓦特改进 发明 蒸汽机 轮船
火车机车 试车成功 1903年
工业革 命完成
第二次工业 革命开始 1964年
1879年 19C80年代
1885年
爱迪生发明 卡尔·本茨 卡尔·本茨 莱特兄弟 第三次科技 中国第一颗原 耐用灯泡 发明内燃机 发明汽车 发明飞机 革命开始 子弹爆炸成功
专题八:思想解放运动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南方谈话 中国:
外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思想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促进社会的变革与 认识: 国家进步;有利于激励人们进取、思考、实践、创新,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专题九:国际关系
布匿战争、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殖民 冲突: 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一战(三国同盟vs三国协约、凡尔登战役)、二战(轴心国vs同 盟国、闪击波兰、突袭苏联、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 冷战(柏林墙)、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苏争霸(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出兵占 领阿富汗)、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 独立战争中法国援助美国、一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国际联盟)、二战(国际反 合作: 法西斯联盟、诺曼底登陆中英美盟军联合、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联合国UN、中苏 建交、一五计划、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欧洲共同体、欧盟EU、北大 西洋公约组织OTAN、华沙条约组织、APEC、WTO、上海合作组织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两极格局、一超多强格局、多极化趋势 演变: 大国之间的关系既有冲突与对抗,也有合作与交流,(合则利,分则伤);各国要走和平 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国力和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各国 认识: 要努力增强国力,才能维护国家利益;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基本原则;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要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一、复习主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二、考点揭示:1、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了解抗美援朝的基本事实,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3、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4、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5、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6、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 、知道中共八大三、考点默写1、新中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
2、抗美援朝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指挥者__________;英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抵御了捍卫了,保卫了;稳定,维护了,大大提高了。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
3、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消灭了阶级;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
4、一五计划的目的、基本任务。
5、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时间性质6、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7、三大改造的实质其中创新8、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四、考点梳理五、例题演练1、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
下面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从整体上看,该年代尺为我们呈现的历史发展进程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B.北伐战争C.旧民主主义革命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2021·四川乐山市·中考真题)某班同学创作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主题板报,分为以下板块:“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中流砥柱、钟山风雨、当家作主”,下列事件能入选“当家作主”板块的是()A.革命根据地的开辟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2020·四川成都)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黄继光、邱少云等耀眼的名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高三历史中国与世界知识点
高三历史中国与世界知识点高三历史课程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重要梳理,其中中国与世界历史的知识点是高考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与世界历史的联系三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国古代史的辉煌与特点中国古代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其历史脉络清晰,文化成就辉煌。
从夏、商、周的早期国家形成,到秦汉的统一与中央集权的确立,再到唐宋的繁荣与开放,中国古代史展现了独特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1. 政治制度的演进: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科举制,这些制度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逐步成熟。
2. 经济发展的轨迹: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尤其是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货币经济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 文化艺术的成就: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从文学、哲学到艺术、科技,无不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如唐诗宋词的文学成就,儒家、道家、佛家的哲学思想,以及四大发明的科技贡献,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变革与挑战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历史。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外来侵略和内部矛盾的双重压力。
1. 外来侵略与民族抗争: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外来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同时,中国人民的抗争也从未停止,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都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体现。
2. 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在外来压力和内部矛盾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社会开始寻求变革。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尝试。
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思想的启蒙和文化的更新。
3.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经过长期的斗争,新中国得以成立,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更是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编中国古代史步骤三话题二国家认同__古代中国的民
学术前沿·史学新论 学术引领1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 [史学新论] 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对于中国少数民族政权的认 同意识做了具体反映,《史记》的“十二本纪”分别记述了五帝、夏、 商、周、秦国、秦朝、项羽、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 时期的历史,由此构建起了华夏民族的政治统绪。魏晋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政权普遍认可《史记》编排的这一政治统绪。《晋书》中的 《刘元海载记》记述了匈奴人刘渊认同自己为刘汉后裔,所建政权以 “汉”为号。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总体来说都非常重视汲取 汉族先进文明制度,统治者都非常热心儒学,如北魏孝文帝就以汉化
3.[2023·辽宁协作校高三上期末]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 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金人承认金、宋分别是各自独 立的不同政权,各有国号,互为外国,但作为“中国”,他们又认为 金、宋都是“中国”,可见,金人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由 此可见,这一时期( )
A.华夷共祖观念形成 B.民族隔阂逐渐消失 C.文化认同意识增强 D.国家统一趋势渐强
答案:C
4.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 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 瑶池之津”。上述历史现象表明( )
A.元朝时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B.元朝时边疆和内地融为一体 C.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 D.西域民族派人学习中原文化
答案:A
话题二 国家认同 ——古代中国的民族情感与家国天下情怀
国家认同:主要体现为个体或群体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归属于某一国 家这一政治共同体,意识到自己具有该国成员的身份资格。国家认同 是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基础,为国家维系自身的统一性、独特性和连续 性提供重要保障。
“怎么认同”:即通过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定义。在明确自己所属 国并逐渐认识这个国家的心理过程中,人们逐渐对国家产生认同、热 爱之情,从而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支持与依赖。
高三历史中国与世界知识点
高三历史中国与世界知识点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以下是高三历史中国与世界知识点的概要。
一、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十分密切,早在商朝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往来,逐渐建立了与各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活跃在商业路线上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中亚、印度、欧洲等地域的桥梁。
二、世界历史影响中国的事件1.兴亚运动兴亚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世界范围内爆发的一场反殖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运动。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受到世界上的抵制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兴起了激进思潮,并引发了中国各地的起义运动。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盟国之一,与其他国家一起对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中国影响世界的事件1.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重要的贸易通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还包括了文化、宗教的传播。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东西方文化交流逐渐增加。
2. 中国对世界的科技贡献中国在古代科技方面有很多贡献。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众多发明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印刷术对知识传播的作用巨大。
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中国的文化深受世界的认可。
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以及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语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对世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孔子的思想与儒家文化在东亚地区具有重要地位,道教、佛教在世界各地流行。
五、中国历史上的开放政策中国历史上也多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例如盛唐时期的繁荣与繁华。
唐朝时期,中国与中亚、中东的贸易联系达到了巅峰,大批外国人来到中国交流,推动了文化、艺术和科技的繁荣。
六、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的复杂问题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也存在着一些复杂的问题。
例如,中国的封建制度和文化观念与西方的思维方式产生冲突,导致了一些外国入侵与中国近代史的动荡。
总结:高三历史中国与世界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历史影响中国的事件、中国影响世界的事件、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中国历史上的开放政策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的复杂问题。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知识点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知识点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国在当今世界上拥有着众多的的知识点,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文明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 2100 年左右的夏朝。
中国文化传承千年,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2. 中国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制造业、旅游业和互联网行业等领域也在蓬勃发展。
3. 中国的国防建设:中国的国防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其军事力量和军事科技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中国还在积极建设海洋力量,加强对海洋的控制和保卫。
4. 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秉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中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5.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医、武术、剪纸、二胡等等,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艺术价值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6. 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在迅速发展,如移动支付、人工智能、5G 技术等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世界对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也在不断加深。
以上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一些知识点,未来中国将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拓展:1. 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100 年左右的夏朝,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2. 中国的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国的制造业是世界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4. 中国的剪纸、二胡等传统文化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5. 中国的 5G 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经成为世界领先技术之一,其对全球科技进步的贡献不可忽视。
2023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
2023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新时代。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巨大的外交挑战。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互相尊重领土完整与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原则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形象。
2. 友好邻邦政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邻邦关系。
中国积极发展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的关系,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推动新中国赢得更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可。
3. 对外合作政策:新中国在面对国内巨大的经济重建任务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国援建资金和技术援助,在国际舞台上广泛开展贸易往来,推动了新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4. 反对霸权主义政策:面对国际上的霸权主义,新中国始终坚决反对,并与其他国家一道,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重要历史事件1.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大规模的爱国青年运动。
这次运动是在中国学生因为《凡尔赛和约》中国利益受损而激愤不平,发起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运动,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进步性质。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先锋队,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标,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3.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以中华民国为基础的共和政体,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化的新阶段。
4.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的一次伟大斗争,从1937年至1945年。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
专题六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新中国时期一、考纲明示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毛泽东思想、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二、考情分析(近五年高考1卷真题PPT)三、时段特征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外交上,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创新性探索,农村基层民主等;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外交成就斐然。
从国情出发,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政治建设道路。
经济上: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做准备;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受“左”倾思想影响,脱离了国情,给经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城市都取得突破性发展。
对外开放起步并取得突破,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教文化上: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文艺发展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补充;科技建设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需要。
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为科教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科教、文化取得重大发展。
人们的生活及娱乐更加丰富多彩。
四、教材链接:必修一第20.21.22.23.24课,必修二11.12.13.14.15.16课,必修三18.19.20.21课;五、作业:1、课前自主学习:《赢在高考》p41-p49,并做好例题2、课后作业:《赢在高考-素养升级练》p11-p12;补充练习训练六(后附)3 、自主学习,形成知识框架六、考向预测,对就训练考向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政治建设、外交和科教文化1.命题点:新中国的扫盲教育与现实主义艺术(2017·课标全国Ⅲ,31)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2.命题点: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民主法制建设(2018·课标全国Ⅲ,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共58页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Tha Nhomakorabeak you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记必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记必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一句话必背】1.对待人类文明的态度: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2.基本国情: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重点问题梳理】1.面对世界危机与灾难,中国有哪些积极作为?(中国的担当表现)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和难题,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
2.中国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中国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
3.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国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对其他文明的学习,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5.在当今时代,我国面临什么样的发展契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中国已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6.中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需要转型升级;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各种挑战。
高二年级历史专题复习
高二年级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方列强和日本对中国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
这些战争和入侵活动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英国为实现其掠夺中国原料和开创商品市场的目的,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入侵中国的鸦片战争。
这次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后清朝政府先后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他的五个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领海、司法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856年英法为了扩大在中国的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也参预了这场战争。
战争仍以中国的失败而终止。
这次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连续。
战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其它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更为严峻的破坏;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向半殖民地化转变;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公布勾结;中国的经济也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随着西方列强军事入侵的加深,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入侵也逐步加深。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列强大力向中国输出商品,抢占中国市场,同时还向中国输出资本,向海外贩卖华工。
19世纪90年代差不多完成明治维新的日本为了满足资本主义进展的需要,蓄意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战火由朝鲜烧到中国。
最终中国仍以失败告终。
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取得了巨额赔款,取得了在中国开办工厂的特权,这些都大大加强了日本的军事与经济力量,增强了日本的入侵实力改变了东亚的政治局势、。
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依靠性更强了。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900年英法美德等八国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发动了对中国的入侵战争,清政府再次战败求和。
专题06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讲义)-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专题06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目录考点一中国担当 (3)考向01 负责任大国 (4)考向02 全球治理体系 (5)考向03 开放战略 (5)考向04 中国智慧 (6)考点二中国影响 (7)考向01 中国影响 (8)考点三文明交流互鉴 (9)考向01 文明交流互鉴 (10)考点四机遇与挑战 (10)考向01 发展契机 (11)考向02 面临挑战 (12)考点六谋发展 (13)考向01 提升发展质量 (14)考向02 新的经济增长点 (15)考向03 新发展格局 (15)考点八共享发展 (16)考向01 共享发展 (17)考点课标素养要求命题预测中国担当●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助于他们提升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了解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认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中国担当、中国影响、文明交流互鉴、机遇与挑战、谋发展、共享发展”常以选择、简答和实践探究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以新闻、时政热点图片材料,创设情境,考查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中国影响文明交流互鉴机遇与挑战谋发展共享发展考点一中国担当考点内容积极有作为●表现: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②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③中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赢得了广泛国际赞誉,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显著提升。
中国智慧●表现:①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②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六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学案人民版[主题立意]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独立地发展。
从古到今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世界的发展带动中国的发展,而中国则又是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自从2001年11月20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取得的重大发展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这就是世界带动中国发展的表现。
一、中国对世界发展的推动作用1.中国古代思想科技对世界发展的推动作用法国启蒙运动中,伏尔泰便利用了中国儒家思想,建构了一套对西方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新的社会学说。
中国的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的进步,在世界科技文明的路程上起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辉煌了人类发展的历程。
2.中国对世界关于经济方面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等作物的国家,尤其水稻种植的传播极大促进了其他地区农业的发展,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如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球第二,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最健康的引擎之一,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将近30%的贡献。
“一带一路”的推进建设,为欧亚大陆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带一路”着眼弘扬古丝绸之路互学互鉴、和睦共处的精神,拓展中国同欧亚大陆方向国家各领域互利合作。
3.中国对世界有关政治方面的作用(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用巨大的民族牺牲,消灭和牵制了大部分日本法西斯侵略力量,有效地配合了亚太战场和欧洲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2)1955年4月,在中国政府的有力推动下,亚非会议提出了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相一致、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国际关系原则,并形成了“万隆精神”。
(3)1954年日内瓦会议,在周恩来总理的率领下,中国代表团凭借卓越的外交能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争取朝鲜和平的有所进展尽了最大的努力,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中国是一个新兴大国,也是一个负责的大国,我国正在用多样化方式,依据不同对象进行平等的外交合作,改变世界体系和权力结构。
用我国地区大国身份及在金融危机之后的自信和影响力,协商解决与邻国及东亚和东南亚的诸多棘手难题;用共同利益与共识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一起构建多极世界。
二、世界对中国发展所起的带动作用1.中国近代史上,随着“西学东渐”的发展,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或器物、或制度、或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有力的推动器。
2.随着世界的发展,中国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我国国际贸易事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有利于中国吸收更多的外国投资,为中国带来大量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增加我们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迅速地发展。
1.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条件有( )①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新发展②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③分裂割据,社会矛盾尖锐复杂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形成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2.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巩固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3.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服若干剂来见转机。
”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 A.洋务清火汤B.新政补元汤C.宪政调味汤D.革命销魂汤4.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
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C.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5.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6.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国家之存在,民族之绵延,历史之持续,自当有随时革新改进之处。
但从没有半身腰斩,把以往一刀切断,而可获得新生的……我们若只知向外抄袭,不论是民主抑是极权,终究是一种行不通的一面倒主义!”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戊戌变法的和平改良缺陷B.辛亥革命的斗争方式简单粗暴C.新文化运动的绝对化倾向D.五四运动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7.罗斯福:假如没有中国抗战,假如中国被打败,你想有多少个日本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抗战和以后必然到来的反攻——因为这是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认识到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B.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受到日本巨大威胁C.中国抗战遭遇到了空前严重的困难D.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以牺牲中国为代价8.“它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材料中的“它”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A.独立自主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原则D.不结盟原则9.1954年12月底,美国就开始对即将召开的某次会议极力阻止,他们认为:如果参加此次会议的国家对举行没有西方参加的会议产生了兴趣,从而在联合国内将形成一个强大的反西方的集团;其次,会议将为周恩来传播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一个极好的讲坛。
对这次会议评述正确的是( )A.中国首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C.着重探讨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10.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需要世界”是中国的呼声;如今,“世界需要中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造成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B.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C.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D.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
……耶稣会士把一些中国经典译成拉丁文,还以通信方式向本国广泛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典章制度和文学作品。
……新发现的中国文化,不论对其解释是否正确,却向法国启蒙思想家提供了反专制、反教权的思想武器。
——选自《世界史·近代史篇》材料二具体到近代早期的中西交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是唯一自发地)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近代化是唯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辩。
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代化过程中不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质并无二致。
——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会》材料三下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材料四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中国也不能没有世界。
中国人一方面以不丢失主体性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西学,一方面也凭借自己的东方意识和文化智慧扩大了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民族国家意识的强化固然帮助中国人度过了不少难关,但世界性的和平眼光也使中国人看到了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类前景。
——张新民《千年中外交流史的总结与回顾》(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特点。
与西欧相比,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有何“民族特色”?(2)请指出材料三图中A、B、C处应呈现的内容。
归纳这三个历史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
(3)你如何认识材料四作者的观点?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虽然,由斯之说,必谓彼之所明,皆吾土所前有,甚者可谓其学皆得于东来,则又不关事实,适用自蔽之说也。
夫古人发其端,而后人莫能竟其绪;古人拟其大,而后人未能议其精,则犹之不学无术未化之民而已。
祖父虽圣,何救子孙之童昏也哉!大抵古书难读,中国为尤。
二千年来,士徇利禄,守阙残,无独辟之虑。
是以生今日者,乃转于西学,得识古字用焉。
此可与知者道,难与不知者言也。
——严复《译〈天演论〉自序》材料二那时(指1895年),严复的影响已经很大,声望很高,为什么康有为不找严复合作呢?严复既然主张变法,为什么也不找康有为合作呢?这两个大人物谁也不找谁,谁也不提到谁,这两个人好像是并世而不相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两个人并不是“志同道合”,而是志同道不合。
他们都主张变法,这是志同,但是变法的内容不同,这是道不合。
因为志同,谁也不批评谁,因为道不合,谁也不拥护谁,所以就似乎是并世而不相知了。
——冯友兰先生的评述材料三中国由“启蒙”转入“救亡”,决不是偶然的。
早在新文化运动以前,严复、孙中山等人已经对西方的社会问题有了轮廓性的认知,早已在思想上破除了对西方文化的迷信。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西方文化危机的总爆发,即便说这种“爆发”还只是处于调整和过程中,处于完成中,但是西方文化内在的缺陷已经昭然若揭。
因此,当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长期受实用思维影响的中国人很快就转移了视线。
罩着“救亡”的“启蒙”外衣被毫不留情地扒掉了,“德先生”也只好沦为一种历史资源以备来日发掘和使用。
——李向帅《中国的启蒙之路》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严复的基本观点。
(不要照抄原文)(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严复、康有为学术观点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后西方文化在中国出现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学生用书答案精析主题六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针对训练1.C2.B [“不用于传播新思想、没有巩固民族君主的地位、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是材料论述的核心观点,着重强调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没有促进中国先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比较备选项,B项明显符合命题立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