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60126 陶云杰 实验二
补骨脂及其混伪品蛋白质电泳鉴别
将 提取 好 的蛋 白质溶 液 吸取 2m L放入 小烧 杯 。然后 再 向烧杯 中加 入等 体
积 的 4 % 的蔗糖 溶 液和 溴酚 蓝示 踪染 料 。 0
14 2 进 ..
样
等胶管里的凝胶凝固以后 ,将凝胶管 的封底去掉 ,放人 圆盘电泳槽 ,套 紧。电
缓 慢加 到胶 管 的凝 胶 面上 。
极缓冲液加到圆盘 电泳的上 、下槽中,电极缓 冲液面要淹盖过胶管 口。然后用微量进样器将提取
液和 配制好 的蛋 白质样 品 2 0 14 3 电 .. 泳 将 灌人 蛋 白质样 品 的凝 胶 管插 入 圆盘 电泳槽 中( 端 13 上 / ,下端 23 ,记 录好每 /)
个 胶 管 的编号及 蛋 白质样 品种类 、位 置 。插 好 后 ,检 查 是否 漏 水 ,然 后 加入 足量 的电极 缓 冲液 , 淹 没凝 胶管 的顶 部 。 电泳 槽 下部也 要加 入 电极缓 冲液 ,淹没 电极 。然后 接通 电源 ,负极在 上 ,正
李庚喜 朱 琪 曾 立 周效思 吕丽华
( 阳 医学高等 专科 学校 药 学 系 ,湖 南 邵 阳 42 0 ) 邵 20 0
摘 要 :为鉴别补骨脂与其 混伪 品 ,对 两种 种子 的可 溶性 蛋 白质进 行 了聚丙 烯 酰胺 凝胶 电泳 分
析。结果 表明 ,补骨脂及其混伪 品的电泳图谱存在显 著差异 ,电泳 图 ,电泳初期电压控制在 10— 6 ,待样 品进入分离胶后 ,加大 电压到 10~ 0 ,继 2 10V 8 20V 续电泳 ,当溴酚蓝指示剂到达距凝胶管底部 1 m处时停止电泳 , 闭电源。 e 关
14 4 取 ..
试验 结果 。
胶
整 个取 胶过 程要 动作 缓 慢 、细 心 、 以保证 获 得 完 整 的凝 胶 柱 ,从 而 获得 较 好 的 取 下 的凝 胶 柱放 置在 大 培养 皿 中 ,用 蒸 馏 水先 漂 洗 两 次 ,然后 就 加 入染 色
2002 年化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
2002年化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课程 年龄(岁) 任课教师 职称 学位 指导实验 授课班级化工原理 40 戚俊清 教授 硕士 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 36 许培援 副教授 硕士 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 37 刘亚莉 副教授 硕士 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 33 梁 新 讲师 硕士 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 34 李 皓 讲师 硕士 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 33 苏春瞳 讲师 硕士 化工原理实验无机化学B 38 韩周祥讲师本科无机化学B 高分子01,1-4班,应化01-1,2无机化学B 37 魏剑英讲师硕士无机化学B 化工01-1,2,3,4班物理化学A 49 闫秀銮副教授本科物理化学A 生物工程00级1-4班物理化学A 37 刘朝晖讲师本科物理化学A 00级高分子1-3 应化1-2班物理化学A 39 陈秀菊讲师硕士物理化学A 化工工艺 00级1-4班物理化学A 33 邵晨讲师硕士物理化学A 食品工程00级1-4班有机化学 50 李淑勉副教授本科有机化学化工工艺00级1-4班有机化学 33 蒋玲讲师硕士有机化学食品00级1-4班有机化学 40 李占才副教授硕士有机化学生物工程02-1,2,3,4师资队伍结构: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 100% 中高级职称比例 100% 研究生学历 78.6% 本科生学历 21.4% 36-50岁教师比例 66.7% 35岁以下教师比例 33.3%2003年化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课程 年龄(岁) 任课教师 职称 学位 指导实验 授课班级化工原理 41 戚俊清 教授 硕士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 37 许培援 副教授 硕士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 38 刘亚莉 副教授 硕士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 34 梁 新 讲师 硕士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 35 李 皓 讲师 硕士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 34 苏春瞳 讲师 硕士 化工原理无机化学A 40 韩周祥副教授本科无机化学A 03-1(高分子,应化,环境 )无机化学A 39 魏剑英讲师硕士无机化学A 化工03-1,2班普通化学B 39 魏剑英讲师硕士普通化学B 过程控制与装备02-1,2班物理化学B 50 闫秀銮副教授本科物理化学B 高分子01,1-4 ;应化01,1-2物理化学B 38 刘朝晖讲师本科物理化学B 生物工程01,1-4材料研究方法 38 刘朝晖讲师本科材料研究方法 146名学生物理化学B 39 陈秀菊讲师硕士物理化学B 食品工程01级1-4班物理化学B 34 邵晨讲师硕士物理化学B 化工工艺 01级1-6班有机化学 42 李占才副教授硕士有机化学应化02-1,2生物工程02-1,2 无机及分析40 王建林讲师本科无机及分析化学A 生技03-1,生工03-1化学A2003年化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课程 年龄(岁) 任课教师 职称 学位 指导实验 研究生毕业院校 有机化学 51 李淑勉副教授本科有机化学化工工艺02,1-4无机及分析化学A 34 蒋玲讲师硕士无机及分析化学A食品03-1,2有机化学 30 王晓杰助教硕士有机化学食品02,1-4物理化学 27 叶长明助教硕士物理化学过程装备01-1、2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 100% 中高级职称比例 89.5% 初级职称:10.5% 研究生学历 71.4% 本科生学历 27.8% 36-51岁教师比例 61.1% 35岁以下教师比例 38.9%2004年化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课程 年龄(岁)任课教师 职称 学位 指导实验 授课班级无机化学A 41 韩周祥副教授本科无机化学A 应化03-1,化工03-1,2无机化学A 40 魏剑英讲师硕士无机化学A 高分子03,1-2环境03-1物理化学B 51 闫秀銮副教授本科物理化学B 高分子02,1-4物理化学 51 闫秀銮副教授本科物理化学生物技术03, 1-2物理化学B 39 刘朝晖副教授本科物理化学B 食品工程02级1-4班物质结构 39 刘朝晖副教授本科物质结构材料物理03级1班物理化学B 40 陈秀菊讲师硕士物理化学B 应化02,1-2;生物工程02,1-3 物理化学B 35 邵晨讲师硕士物理化学B 化工工艺 02, 1-5物理化学 35 邵晨讲师硕士物理化学过程装备 02,1-4有机化学 52 李淑勉副教授本科有机化学食品03级1-2班无机及分析化学A35 蒋玲讲师硕士无机及分析化学A 食品04-1,2;食质04-1有机化学 30 王晓杰讲师硕士有机化学生物工程03级1班工程化学 26 刘云助教硕士工程化学热能03-1班有机化学 43 李占才副教授硕士有机化学 03-1(高分子,应化,环境工程)无机及分析化学A 41 王建林讲师本科无机及分析化学A生物技术04-1班生物工程04-1班化工原理 42 戚俊清 教授 硕士 化工原理2004年化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课程 年龄(岁)任课教师 职称 学位 指导实验 授课班级化工原理 38 许培援 副教授 硕士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 39 刘亚莉 副教授 硕士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 35 梁 新 讲师 硕士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 36 李 皓 讲师 硕士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 35 苏春瞳 讲师 硕士 化工原理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 100% 中高级职称比例 89.5% 初级职称:10.5% 研究生学历 71.4% 本科生学历 27.8% 36-52岁教师比例 61.1% 35岁以下教师比例 38.9%。
高分子科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 (2)
高分子科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1.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高分子科学实验第二版的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入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本课程设计共包括两个实验项目,分别是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测试以及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应用。
2. 实验一: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测试2.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聚合物的合成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巧和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实验测试了解聚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2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反应釜、电动搅拌器、计时器、加热板、催化剂、单体、溶剂、试剂瓶等。
2.准备好反应釜后,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
3.加入单体和适量的催化剂,启动电动搅拌器。
4.在加热板上进行恒温反应,反应时间根据单体种类和催化剂种类而定。
5.恒温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稀酸或稀碱溶液进行中和,然后用有机溶剂抽提和洗涤得到所需产物。
6.对所得产物进行理化性质测试:如溶解度、熔点、分子量分布、玻璃化转化温度等。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合成出了一种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能测试。
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该聚合物有一定的分子量分布,溶解度较高,玻璃化转化温度较低等特点。
这些结果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的材料应用和优化提供有用的参考。
3. 实验二: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应用3.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方法和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加工和测试技能,同时通过实验测试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3.2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试料:包括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检测设备等。
2.将高分子材料经过适当的加热等加工步骤制成所需形状。
3.利用相应设备对所得高分子材料进行机械性能测试:如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4.利用所得高分子材料制成实际应用品,如高分子膜、高分子制品等,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出了高分子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机械性能测试和进一步的加工。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物理化学实验》安排3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物理化学实验》安排---2015化工专业87人(星期二下午,第二周开始—2017.2.21)实验教师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第9周第10周第11周第12周第13周一级203刘卉A B K L I J G H E F C D二级203 B A L K J I H G F E D C凝固点206吴庆云C D A B K L I J G H E FBZ振荡206 D C B A L K J I H G F E燃烧热212邓慧娟E F C D A B K L I J G H蒸汽压212 F E D C B A L K J I H G粘度202吴振玉G H E F C D A B K L I JE-pH 208 H G F E D C B A L K J I极化210古莉娜I J G H E F C D A B K L电泳202 J I H G F E D C B A L K相图205方芳K L I J G H E F C D A B双液系205 L K J I H G F E D C B AA B C D E F G H I J K L 高宇祥韩龙薛震泳吴凡石丁超方远婷蔡倩娜郑润张恒雷寒周钰洁窦垚蔡大亮杨梦涵李茜媛张文祥黄秋韵李雯曹永皓李兰兰丁宏伟程巩王瑛唐波韩智陈思远陈艺璇朱泽文张元伟郭媛戴敏吴顺胡成静袁军杰余文新刘奥韦涛王朋辉汪叶笛时德前朱志青彭羽钊田雪储涵许孪孪刘小虎张忠伟黄佳丽陈敏杜凯旋刘洋闫军营汪淑敏毛维昆贾森元祁佳祥朱雪瑞汤陆银程浩然周强文永琦吴兆杰闫宇飞靳通王煜徐欢李小宇方瑞许鹏姚杰王雪松和俊宇黄彪徐鹏周天达梅加王璨蔡鹏霖崔文杰付敬港黄伟陈杰李锐温迪一徐杰赵新生金芊芊肖汉结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物理化学实验》安排---15应化48人(星期三上午,第二周开始—2017.2.22)实验教师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实验教师第8周第9周第10周第11周第12周第13周一级沈玉华203 A B E F C D 极化210 吴庆云202 210A B E F C D二级 B A F E D C 电泳202 B A F E D C相图谢安建205 C D A B E F 电动势郁建华208C D A B E F双液系 D C B A F E E-pH D C B A F E凝固点吴庆云206E F C D A B 燃烧热彭夫敏212E F C D A Bbz振荡 F E D C B A 蒸汽压 F E D C B AA B C D E F蒋朋飞袁晨曦黄婧韩志远杜亚楠张雅诗刘叶青闫文豪夏长浩胡从政刘博祥范博文徐刘晖李路光王中景刘盛毕若思吕沛宣汪海涛袁宝珍张海豹王燕陆志兵方常振吴佩程兴旺刘立东项旭阳李瑶孔帅霍晓晴祁静文刘效业许磊卢焕轩石磊王新宇丁怡敏王曼丽张曙陶中金冯壮李明须亚洁邓文杰刘月月曹陶定喻欣蕾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物理化学实验》安排---2015高分子专业86人(星期三下午,第二周开始—2017.2.22)实验教师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第9周第10周第11周第12周第13周一级203刘卉A B K L I J G H E F C D二级203 B A L K J I H G F E D C凝固点206叶桂生C D A B K L I J G H E FBZ振荡206 D C B A L K J I H G F E燃烧热212彭夫敏E F C D A B K L I J G H蒸汽压212 F E D C B A L K J I H G电动势208郁建华G H E F C D A B K L I JE-pH 208 H G F E D C B A L K J I极化210古莉娜I J G H E F C D A B K L电泳202 J I H G F E D C B A L K相图205方芳K L I J G H E F C D A B双液系205 L K J I H G F E D C B A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庄可宾袁肖王卓程明鹄陈涛黄俊王亚洲周潇代力汪全范梦西丛冰胡昊蔡号东武佳慧何昕赵丽华陶醉淼桂明亮邹伟陈金浩宋晚杰黄志远焦梅赵稳田晨周璐周林周帅张温馨李阳钱钢荣杰郑浩唐永杰李凤祝少华汪锋范文洁钟志皓徐嘉良朱晨钱阳丽张勇谢小雨秦振余畅航鲁子嵩韩莹莹王旭李文杰缪光亚王冬冬任志成吴丹丹冯欣伟冯立宽李鋆葛飞洋刘梦珂李小宝张备杨鉴枭刘庆先金润东叶明晶吴娱时旭文青林任乃青聂贤成桑明哲何介田程亮潘雪洁詹琦张斌何文军王晨彭爽李猛孟鑫李子浩邬德志苏顺玲郭梦尧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物化实验》---15材化、新能源、文典41+38+5人(星期四下午,第二周开始—2017.2.23)实验教师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第9周第10周第11周第12周第13周一级203刘卉A B K L I J G H E F C D二级203 B A L K J I H G F E D C凝固点206吴庆云C D A B K L I J G H E FBZ振荡206 D C B A L K J I H G F E燃烧热212邓慧娟E F C D A B K L I J G H蒸汽压212 F E D C B A L K J I H G电动势208郁建华G H E F C D A B K L I JE-pH 208 H G F E D C B A L K J I极化210古莉娜I J G H E F C D A B K L电泳202 J I H G F E D C B A L K相图205谢安建K L I J G H E F C D A B双液系205 L K J I H G F E D C B A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周志权胡艺琼马丽李斌王雪梅齐国钦晏昭严二壮王超刚王新静奚坚超张震刘馨苗张硕孙帅汪治城尹博皓张秀秀赵浩特邵良尚王晚清黄京城许宸晨李家乐黄祺开乔行郑之仁屠睿张梦露包晨阳韦平李云龙汪小兰郭凯王蕾王业海邹谨成徐晴安浩然吴雨桐蒯捷郝天亮方鹏炜陈臻张辉阮珊珊李兆欣苏应豪冯汝林叶丰张雅瑞吴树凡宋钊朱林汪永杰何成超史旺宝朱传镇胡林凯钟浩铭高威钱鹏飞虞静黄天哲周宣成徐延志高亚楠操志文王鹏程周文昌徐文杰蔡引江贡淑雅王蕾蒋祺东周臣吕琼周堃周国松鲍瑞张春明黄凯立操晓芳高志烜。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02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 分子式: Chla C55H72O5N4Mg / Chlb C55H70O6N4Mg • 结构式: 卟啉环化合物 四个吡咯环与四个=CH-组成一个大环,共轭双键形
成一个大π键,环中央有一个镁原子,卟啉环决定叶绿素颜色,也是吸收可见光, 并以诱导共振方式传递光能的根本所在,叶醇尾是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 的双萜; 卟啉环头部呈极性, 具亲水性; 叶醇尾部具亲脂性
长(10-2秒——10-3秒)(无法观察到)
• 化学特性:皂化反应 • 叶绿素是一种双羧酸的酯,可与碱发生皂化作用,产生的盐能溶于水,而
叶黄素不能发生皂化反应,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
• 化学特性:光不稳定性 • 叶绿素在叶绿体中与蛋白质及酶形成复合物,具有稳定性,但在分离出来
后,在光下会发生氧化作用,被光解为一系列小分子物质而褪色.
• 化学特性:镁的置换反应 • 叶绿素中的镁可被H+取代而生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加人铜盐作用,后者
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坏,故常用 此法制作绿色植物的浸渍标本
实验用品
材料:新鲜植物叶片 仪器:大试管或展层缸,天平,研钵,量筒,烧杯,
漏斗,软木塞,滤纸,毛细滴管,剪刀,分液漏斗, 移液管,分光计 试剂:丙酮,甲醇,醋酸酮,盐酸,氢氧化钾,石英 砂,碳酸钙,无水硫酸钠,四氯化碳,乙醚
02 叶绿素的荧光现象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分别观察在反 射光和透射光一侧,提取液的颜色有无不同:反射光侧观察到的血红色,即为 叶绿素产生的荧光颜色
03 叶绿素的光不稳定性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分装于2支试管中,1支试 管放在黑暗处(或用黑纸包裹),另一支试管放在强光下,经2—3h后,观察两 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有何不同。
2015理化实验操作成绩
南郊区实验中学2015年 初中毕业升学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成绩
姓名 李楠 郝炜 许鹏飞 侯启龙 刘国庆 张翔 高凯 武超 冯哲 燕勇 孟繁朋 顾天皓 王天赐 冯棋伟 马骥 赵伟 董亮 林泽松 李凡 于洋 魏有 刘尧 马宏粒 姜涛 智政 魏嘉龙 杜飞翔 赵昱 王锦龙 高晓宇 李东宏 孙吉 张玮楠 史丽婧 宋琦 王嘉慧 杨铃钰 李雅楠 许诺 张欣然 考号 6201010081 6201010082 6201010083 6201010084 6201010085 6201010086 6201010087 6201010088 6201010089 6201010090 6201010091 6201010092 6201010093 6201010094 6201010095 6201010096 6201010097 6201010098 6201010099 6201010100 6201010101 6201010102 6201010103 6201010104 6201010105 6201010106 6201010107 6201010108 6201010109 6201010110 6201010111 6201010112 6201010113 6201010114 6201010115 6201010116 6201010117 6201010118 6201010119 6201010120 科目 物理 物理 化学 化学 物理 物理 物理 物理 化学 物理 物理 物理 物理 物理 化学 物理 化学 化学 化学 物理 物理 物理 物理 化学 化学 化学 物理 物理 化学 物理 物理 物理 物理 化学 物理 物理 化学 化学 化学 化学 成绩 班级 10 172 10 172 10 172 8 172 10 172 10 172 10 172 9 172 9 172 10 172 10 172 10 172 10 172 10 172 9 172 10 172 8 172 10 172 5 172 10 172 8 172 7 172 10 172 7 172 9 172 7 172 6 172 10 172 10 172 8 172 10 172 10 172 8 172 9 172 1 172 9 172 10 172 10 172 10 172 9 172
12-13(2)物化实验安排表
(20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时间:2 -15周星期二8:00—14:00 地点:化学南楼三楼(周二20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注:“金属相图”(3)实验包含“差热分析”(8)实验内容,预习时同时进行。
*注:“极化曲线”(13)实验包含“活度系数”(15)实验内容,预习时同时进行。
*注:“磁化率”(18)实验包含“离子迁移数”(14)实验内容,预习时同时进行。
注:每个实验简称后面的数字是实验教材中的序号。
(2010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时间:2 -15周星期三8:00-14:00 地点:化学南楼三楼星期三(2010级材料科学与工程)注:“金属相图”(3)实验包含“差热分析”(8)实验内容,预习时同时进行。
*注:“极化曲线”(13)实验包含“活度系数”(15)实验内容,预习时同时进行。
*注:“磁化率”(18)实验包含“离子迁移数”(14)实验内容,预习时同时进行。
注:每个实验简称后面的数字是实验教材中的序号。
厦门大学化学系物化实验室 2013年1月(20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时间:星期四8:00—14:00 地点:化学南楼三楼(周四20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注:“金属相图”(3)实验包含“差热分析”(8)实验内容,预习时同时进行。
*注:“极化曲线”(13)实验包含“活度系数”(15)实验内容,预习时同时进行。
*注:“磁化率”(18)实验包含“离子迁移数”(14)实验内容,预习时同时进行。
注:每个实验简称后面的数字是实验教材中的序号。
(2010级材料学院材料专业)实验时间:星期五8:00—14:00 地点:旧化学楼南三楼星期五(2010级材料学院)注:“金属相图”(3)实验包含“差热分析”(8)实验内容,预习时同时进行。
*注:“极化曲线”(13)实验包含“活度系数”(15)实验内容,预习时同时进行。
*注:“磁化率”(18)实验包含“离子迁移数”(14)实验内容,预习时同时进行。
注:每个实验简称后面的数字是实验教材中的序号。
(改后)大化工实验分组
于凯张子娇
付野周三下午1点周四下午1点申洋宾李霏
姜海龙第10周李学伟李改丽
郝云赫第11周第二组贺腾霄刘峰
盖守哲第12周第四组邓峰李龄玉
李江浩庞建王磊
高恩华李培良李丹
杨帅于国龙吕世龙
林松郑欢腾门福俊
张晓为刘宗让周梦宇
周莹马维涛张鲁阳
周忠亮陈磊徐颖
杨孟楠曾小双孙榕
赵旭罗建斌王洁
郝霄林王超张研
宋爽王冰清韩冰
张一夫唐迅周朋
杨勇王宏兵孙贺
张军郎嘉鹏吴桂花
边志强宫玥贾柏雄杨锦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注:若有找工作的,请与其他组联系换人做实验,或者跟别的组实验四也许是1天做完
时间安排
周五下午1点周六周日第一组第二组(8点半),第三组下午1点第四组 8点半,第一组下午1点
第三组第四组8点半,第一组1点第二组 8点半,第三组下午1点天做完,也许是2天做完。
别的组一起去做。
实验2——精选推荐
《纤维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模拟实验——实验二、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实验分子量是高聚物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对高聚物力学性能、溶性、流动性有很大影响,因此通过测定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可以进一步了解高聚物的性能,用它来指导控制聚合物生产条件,以获得需要的产品。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设备简单,操作便利,又有较好的实验精确度。
同时,这一方法一旦经验常数被确定就能适用于各种分子量测定范围,它是高聚物生产和科研中用得最广泛,最常用的方法。
一、目的要求1、掌握毛细管粘度计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原理。
2、学会用粘度法测定特性粘度。
二、实验原理测定聚合物分子量虽然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和适用的局限性,由不同方法得到的分产量的统计平均意义也不一样。
液体的流动是因受外力作用分子进行不可逆位移的过程、液体分子间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当液体流动时,分子间就产生反抗其相对位移的摩擦力(内摩擦力),液体的粘度就是液体分子间这种内摩擦力的表现,粘度法正是根据线型高聚物溶液的粘度随分子量增加的原理来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
采用稀溶液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所用仪器设备简单,操作便利,适用的分子量范围大,又有相当好的实验精确度,因此粘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方法。
但它是一种相对方法.因为特性粘数与分子量经验关系式中的常数要用具它测定分子量的绝对方法予以制定、并且在不同的分子量范围内,通常要用不同常数的经验式。
通常,将纯溶剂的粘度记作η0,将高分子溶液的粘度记作η,溶液粘度与纯溶剂粘度之比η/η0称为“相对粘度”,用ηr表示:ηr=η/η0(1)而将溶液粘度增加的分数称为“增比粘度”,用“ηsp”表示:ηsp =(η-η0)/η0=ηr-1 (2)对于一般低分子溶液,其增比粘度ηsp 与浓度成正比关系,则ηsp /C为常数,ηsp /C 又称“比浓粘度”。
对高分子溶液而言,由于大分子链的特殊性,比浓粘度表现出高粘度的特性,并且其增比粘度随溶液粘度的增加而增加,为了得到粘度与分子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往往用消除浓度对增比浓度的影响来求得,即取浓度趋于零时的比浓粘度(因为浓度趋于零时,大分子间作用力可忽略不记),用[η]表示,称为特性粘度(或特征粘度)。
测试自制“紫外线强度检测器”活动案例
- 54 -测试自制“紫外线强度检测器”活动案例北京市宣武青少年科学技术馆 孙 可一、活动背景(一)活动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学会学习”,提出“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活动前已制作紫外线强度检测器,并对紫外线强度、传感器等概念有一定认识,智能控制中级组学员已参加智能控制专业学习三年,掌握单片机软硬件常识,大部分为中学生,能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具备活动基础能力。
学生对智能控制动手实践活动有很强的学习热情,能较长时间自发地观察、思考和分析,具备情感态度基础。
教师观察发现,中级阶段学生普遍缺乏有效自主探究策略,遇到技术问题常常手足无措,感觉无从入手,容易出现无头绪的盲目行动,甚至知难而退。
引导学生反思自主实践策略和方法是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二、方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学生分别应用自制检测器和专业检测器测量在室内、室外紫外线强度,掌握紫外线强度检测器的检测方法与步骤。
2.学生扮演产品测试员,探究自制检测器的准确性,完成自制紫外线强度检测器的检验报告,分析作品不足,设想改进办法。
3.学生能严谨地测试自制检测器,诚实评价自制作品。
(二)活动重点与难点1.重点:检验自制紫外线强度检测器的准确性。
2.难点:正确测试自制作品的准确性。
育人实践Educational Practice中国校外教育AFTER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2023年06月 第3期Jun.2023 No.0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难点突破:活动前鼓励学生阅读自主学习指南,提前了解智能仪器的对比测试方法,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测试实践中掌握对比测试的要领。
(三)活动内容探究自制紫外线强度检测器的测试方法,测试作品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内容撰写活动方案、任务单、活动自学指南,准备专业检测仪。
关于学年第一学期
关于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开放的通知
根据《兰州城市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兰城院教[2013]57号)文件精神,我院上报4个开放实验项目,经教务处审核批准面向全校开放。
面向全校开放的实验课程,大多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趣味性、可操作性强,既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实验成绩和学分参照《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计入素质拓展成绩和学分。
希望全校各学院(部)志愿参加开放实验的同学,于2013年9月13日至9月17日到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刘芳老师处报名(联系电话:),开放实验项目及具体安排请详见附表。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二〇一三年九月十三日
化环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放性实验进度表(1)
实验项目名称:化学趣味实验
实验指导老师:徐飞(高级实验师)联系电话:
实验地点:理科楼基础化学实验室三
化环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放性实验进度表(2)
实验项目名称:化学与生活
实验指导老师:吕亚娟(实验师)联系电话:
实验地点:理科楼基础化学实验室七
实验项目名称:化学与环境生物实验
实验指导老师:郑艳萍联系电话:实验地点:理科楼基础化学实验室一
化环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放性实验进度表(4)
实验项目名称:精细化学-化妆品化学实验
实验指导老师:赵象禄联系电话:
实验地点:理科楼基础化学实验室四。
化学数字化实验
化学DIS探究实验指南南京师范大学目录第一部分教材实验实验01 中和反应中和热现象(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 P30页实验2-3)实验 02 原电池中能量的变化(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 P40-41页实验2-4)实验03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选修4 P22)(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P48页实验2-5 实验2-6)实验04污水处理---电浮选凝聚法(人教版选修6 实验化学P10 实验1-3 )实验05 渗析分离实验(人教版选修6 实验化学P17 )实验06 海水的蒸馏(人教版选修6 实验化学18-19 实验2-2)实验07 氢氧化铝的制备实验(人教版选修6 实验化学P28 实验2-6)实验08 酸碱中和滴定(人教版选修6 实验化学P41)实验09酸碱滴定曲线的测绘(以及应用传感和数码技术研究酸碱滴定过程)(人教版选修6 实验化学P49 实验3-4)实验10 比色法测定抗贫血药物中铁的含量(人教版选修6 实验化学P52 实验3-5)实验11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人教版选修6 实验化学P53 实验3-6)实验12纯净物与混合物性质的比较(人教版选修6 实验化学P57 实验4-1)实验13饮料的研究1饮料的PH值或酸性(人教版选修6 实验化学P62 实验4-4)实验14 食物的酸碱度测定(人教版选修1 化学与生活P30)(PH)实验15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人教版选修2 化学与技术P10)(ph)实验16 电解氯化钠、氯化铝溶液(人教版选修2 化学与技术P33)实验17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人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P5)实验18 比较不同盐溶液的PH值(人教版选修4 P54)实验19锌铜原电池实验1(电流)(人教版选修4 P71)实验20锌铜原电池实验2(电压)(人教版选修4 P71)实验21 电镀铜第二部分探究实验实验22收集不同的雨水,测其pH(人教版必修2 P101)实验23 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实验24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实验25 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人教版必修2 P51)实验26土壤的酸碱度测定实验27 盐类的水解(人教版选修4 第三章P54)实验28探究硫酸铝水解的条件(人教版选修4 第三章)实验29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实验30 探究不同光强对浓硝酸分解的影响(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实验31 酶的催化作用实验32 蛋白质的变性、实验33 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实验34不同岩石的抗腐蚀能力实验35 测试鱼肉新鲜度实验实验36探究高热量食品的热值实验37测定不同环境空气中O2、CO2的含量实验38水质分析及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实验39 温度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实验 40 日常家用品的酸碱性(酱油柠檬汁洗洁精……)(国外实验)实验01 中和反应中和热现象(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 P30页实验2-3)背景资料:物质内部蕴含着大量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单栏左上角的蓝色图标
3、接下来可以看到wireshark抓到的实时数据包。
如下图所示。
点击解析后的某一条数据
可以查看数据包的详细信息。
我们对数据包的各个字段进行解释。
1.No:代表数据包标号。
2.Time:在软件启动的多长时间内抓到。
3.Source:来源ip。
4.Destination: 目的ip。
5.Protocol:协议。
6.Length:数据包长度。
:数据包信息。
4、ping
5、解码分析wireshark捕获的数据包: 解析第131号ICMP数据包:
6、点击frame前面的“+”展开该项,这里面的基本信息是,帧序号(131)和大小(74bytes),以及到达时间。
7、同理,进入Ethernet II(数据链路层)。
此层所展示的,是发送方与接收方的Mac地址,即原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
8、而到了internet protocol(网络层),则主要显示了原IP地址与目的IP地址,以及IP首部的大小等。
9、下面最后两个,主要是ICMP协议数据包和数据部分。
10、观察捕获的数据包的协议分层情况及源地址和目标地址。
示例中选择了第一帧,可知源地址为10.100.122.158,目标地址为180.97.33.108, 数据链路层使用以太网(Ethernet II)封装,网络层使用Ipv4封装,数据为ICMP的首部和数据,无传输层和应用层。
ICMP传输的具体数据大小为32个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