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当年如何傍国际品牌发家

合集下载

解说联想国际化之路

解说联想国际化之路

解说联想国际化之路联想是中国最为著名的科技企业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经历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国际化之路。

本文将解释联想国际化的起因、过程和成果,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联想的国际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那时候中国正处于经济改革的初期阶段。

经济改革使中国开始开放对外贸易,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为了迎接这一新的挑战,联想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

国际化的初衷是为了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以及获取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国际化起步阶段,联想采取了两条战略路径:海外销售和国际合作。

联想通过出口销售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一些外国企业合作生产和销售计算机产品。

这些合作有助于联想获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同时也为合作方提供了中国市场的机会。

在国际市场上,联想遇到了许多挑战,例如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压力和国际贸易壁垒。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联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并加强品牌推广。

同时,联想也在国际市场上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并购国外公司来扩大市场份额。

2004年,联想宣布收购美国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这一收购被认为是联想的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这次收购使联想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并进一步扩大了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通过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不仅获得了宝贵的技术和知识产权,还帮助联想在全球市场上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经过多年的努力,联想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也为中国科技企业树立了一个典范。

截至目前,联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

此外,联想还进军智能手机、数据中心和物联网等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科技市场上的影响力。

联想成功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联想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

它致力于持续改进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信任和好评。

其次,联想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通过全球性的广告活动和赞助项目,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联想中国电脑制造商的全球化之路

联想中国电脑制造商的全球化之路

联想中国电脑制造商的全球化之路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其中联想作为中国电脑制造商的代表,也在全球化之路上不断前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联想中国电脑制造商的全球化之路。

联想集团是中国著名的电脑制造商,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北京。

起初,联想主要是以国内市场为主,通过生产电脑硬件设备和服务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市场的开放,联想意识到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向国际化。

首先,联想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了更大的份额和更强的竞争力。

这一举措不仅让联想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还为其进军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与IBM的合作,联想还获得了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自身的全球化水平。

其次,联想不断加大在全球市场的投入,拓展海外业务。

通过建立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推广自身品牌和产品,联想逐渐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例如,在亚太地区、欧洲和美洲等地区,联想都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联想还注重与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借助当地资源和优势,加速在全球市场上的布局。

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联想不断推出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联想还积极参与本地社会公益事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总的来看,联想中国电脑制造商的全球化之路充满坎坷和挑战,但也充满机遇和希望。

通过不断创新和努力,联想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典范。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联想将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不断拓展全球市场,为中国电脑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联想集团的品牌国际化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的品牌国际化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的品牌国际化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品牌国际化已经成为许多公司追求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联想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科技企业,成功地实施了品牌国际化战略。

本文将就联想集团的品牌国际化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1. 联想集团的品牌国际化战略联想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全球性科技公司,成立于1984年。

在品牌国际化方面,联想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策略。

首先,联想集团积极推进全球化发展。

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等重要业务和品牌,联想将其覆盖范围扩大到全球市场。

这使得联想能够在品牌上享有国际认可度,并且进一步提高全球市场份额。

其次,联想集团注重跨文化传播。

品牌国际化过程中,联想注重理解不同市场的文化差异。

他们积极研究并融入当地文化,在产品设计、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国家市场的需求。

最后,联想集团致力于创新和品质。

在全球市场中,品质和创新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通过持续投入研发和技术创新,联想集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2. 联想集团的品牌国际化案例联想集团的品牌国际化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几个成功的案例:首先,联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重要的地位。

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联想迅速在全球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目前,联想的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影响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其次,联想在品牌推广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联想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盛事的赞助与合作,如奥运会、世界杯等。

这些活动使联想能够利用体育平台推广品牌,并与全球消费者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最后,联想在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他们的研发团队将技术创新作为品牌国际化的核心驱动力。

联想不断推出高品质、具有创新科技的产品,如Yoga系列笔记本和Moto智能手机。

这些产品的推出进一步提升了联想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3. 联想集团品牌国际化成功原因联想集团的品牌国际化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联想集团在品牌国际化中始终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

联想集团创造中国的国际品牌

联想集团创造中国的国际品牌

联想集团创造中国的国际品牌联想集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信息企业,亚洲第二大电脑生产厂商,其属下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于199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经过了近7年的时间,取得到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公司股票市值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成为在香港证券市场发展最快,也是最受港府经济实业界看重的内地企业之一。

此外,联想公司在探索国有民营企业产权改制方面亦敢为人先,率先推出管理者享有部分产权的改革方案。

如今,在新世纪之初,联想公司将如何面对未来?中国加入世贸后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又是什么?近日,本报记者带着投资者关注的问题,采访了联想公司董事主席兼总裁柳传志。

新世纪的十年战略规划采访的话题自然首先切入“新世纪的打算”这个适时的主题。

显然,柳总早有准备,他说,如果以十年为长期目标,联想希望成为一个国际品牌公司。

公司做到最高层次就是能够在国际上形成自己的品牌。

在二十一世纪的最初十年里,我们有条件也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

成为国际品牌的公司当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联想准备做些什么呢?柳总介绍说,早在创业之初,联想就立下要成为国际品牌公司的远大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联想准备分三步去走。

第一步是集中精力做好国内市场,首先使联想成为国内的著名品牌。

这个目标在二十世纪的短短几年里已经达到;第二步,在进入二十一世纪时,公司要努力做到规模设计和规模生产,这是电脑企业跻身国际市场必备的条件。

第三步就是要真正创出为国际市场所认可的中国国际品牌。

这就是联想力争在新世纪的头十年中实现的宏观战略计划。

谈到公司近期的发展计划时,柳总说,联想将集中精力经营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两大业务领域。

一是互联网产品领域,包括入端和局端产品,使之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电脑产品;另一个是信息服务领域,即资讯科技方面的业务。

要力争在二至三年内,即到2003年,形成联想公司自己的以至互联网为中心的业务体系。

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早日接受市场励练投资者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联想为什么要选择在香港上市?柳总介绍说,选择在香港上市是同联想的长远目标分不开的。

联想从国内市场到全球舞台(案例)

联想从国内市场到全球舞台(案例)

联想从国内市场到全球舞台(案例)Introduction:联想集团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联想从一个国内市场主导的企业,逐渐崛起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参与者。

本篇文章将探讨联想在国内市场崛起和进军全球市场的战略,并分析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1. 国内市场的崛起: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为联想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当时在中国还没有任何一家计算机制造商,联想抓住了这个空白市场,并成为中国第一家生产个人电脑的企业。

联想通过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征服了国内消费者,很快赢得了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

2. 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联想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对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的持续承诺。

联想重视技术创新,不断推出具有颠覆性的产品。

例如,联想在2005年推出了首款商用笔记本电脑带来了一次颠覆性的革命,使其在国内市场上保持了长期的竞争优势。

此外,联想还积极与国际科技巨头合作,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3. 全球化战略的实施:根据联想的全球化战略,公司通过并购和合资等方式进军海外市场。

联想在2005年收购了IBM个人电脑部门,这一举动让联想迅速扩大了其全球市场份额。

通过此次收购,联想不仅获得了IBM品牌的授权使用权,更获取了IBM在全球销售渠道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资源。

4. 跨文化管理和品牌建设:联想在进军全球市场时,充分认识到了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联想在不同国家建立了本土化的管理团队,并致力于建设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和品牌形象。

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和多语言支持等方式,联想提高了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接受度和市场竞争力。

5. 全球销售网络的建立:联想致力于打造全球销售网络,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公司通过投资和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庞大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

联想在全球市场的销售网络不仅加速了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更提高了对客户的支持和关注程度。

跨国公司:联想集团

跨国公司:联想集团

联想集团——借船出海的“走出去”战略模式一.公司简介和跨国经营简史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联想目前在全球拥有员工19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2004年3月26日,联想集团作为第一家中国企业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联想集团将在未来四年内(2005-2008)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及奥运代表团独家提供信息产品与技术服务。

联想真正迈开国际化的步伐是在20世纪90年代。

1990年上半年,联想在美国洛杉矶设立分公司,下半年在法国的德斯多夫设公司。

1991年,联想德国公司也成立了。

2001年,联想提出了“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企业远景,开始全面扩张,四面出击,实施其多元化战略。

2001年,联想美国公司成立,此时联想在国外已拥有7家分公司、1家物流中心和100多家海外营销渠道2003年4月,联想正式启动使用品牌新标识Lenovo,替代了之前的Legend,继续为其国际化做准备。

经过3年的跌跌撞撞,2004年,联想的多元化战略以失败而告终。

3年前美好的梦想也因此破灭,又开始全面收缩战线,重新回归PC业务之举。

2004年3月26日,联想以不菲的代价正式跻身于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希望利用奥运会的资源来率先实现品牌影响的国际化。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所收购的资产包括IBM所有笔记本、台式电脑业务及相关业务,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 深圳合资公司(不含X系列生产线);还有位于日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研发中心以及分别在美国、墨西哥、巴西、苏格兰、匈牙利、印度、马来西亚、日本和澳大利亚等的生产基地。

联想集团走向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

联想集团走向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

书面作业1 联想集团走向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

1988年4月,计算所公司在香港与香港导运电脑有限公司、中国(香港)技术转让公司合资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

1994年1月香港联想公开上市,通过发售新股融资 2.17亿港元,为形成规模经济,实现建成国际级大型电脑企业这一目标奠定了基础。

从此联想集团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1997年,联想集团在中国国内销售联想牌电脑达40万台,销售额达125亿元,市场占有率居第二位,成为中国造电脑第一品牌的企业。

现在联想PC在全球PC行业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2004年12月联想集团收购规模远大于自己的IBM PC,在截至2009年3月31日的2008/2009财年,联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9亿美元。

联想成功跻身全球500强,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领域最为人所称道。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IT产业竞争升级的白热化情况下,杨元庆临危受命,从柳传志手里接过刻有“联想未来”四个字的牌匾,在担任联想集团总裁兼CEO。

联想集团于1988年4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向海外进军的誓师大会.联想没有走先产业化、规模化而后国际化的常规性发展道路,而是确定以国际化带动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并规划了海外发展三步曲.首先,在海外成立一个贸易公司,跨国计算机公司,最后,形成规模经济,股票在海外上市。

我看联想走向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扩大销售,打开世界市场,以进一步扩大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高销售额往往意味着高盈利——单位平均生产成本降低。

据悉,联想以Idea为品牌的消费电脑已销往76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涵盖了全球电脑市场的95%。

去年,联想负责全球消费电脑的副总裁刘军对记者透露,联想将以开网店的方式拓宽消费类电脑的全球销售。

其次,跨国经营可以最快获得国外先进技术专利,紧跟国际前沿水平,同时还可以资源合理分配,减少成本。

联想分别在北京、香港、深圳、美国硅谷设有研究与开发中心。

它们形成分工合作体系:美国硅谷是情报信息站,时刻监控世界上最大电脑市场上的最新技术与商业动态,及时反馈重要信息;香港承担主机板等新产品的开发与中试;深圳直接为香港中心服务,主要为降低人员的开支;北京的研究中心有多个功能,一是利用强大的质量评测力量,对香港开发出的新产品进行科学的测试检验,然后将结果反馈香港,进行改进、修改和完善,二是在香港开发出的主机板基础上研制各种型号的电脑整机。

联想集团的发展历程及其国际化战略

联想集团的发展历程及其国际化战略

01 Chapter联想集团概况创业初期:1984-1994年高速发展期:1995-2000年国际化转型期:2001-2004年•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发展和积累,联想集团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和实力。

在稳步发展期,联想集团继续加强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技术。

同时,它还通过持续优化管理、拓展市场渠道等方式,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和盈利能力。

此外,联想集团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承担,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稳步发展期:2005年至今02 Chapter国际化战略背景中国市场饱和技术驱动全球化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影响力国际化战略目标与规划国际化战略实施路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设立研发中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国际化战略的挑战与风险03020103 Chapter创新研发能力建设创新研发成果展示推出新产品联想集团在创新研发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专利,这些专利为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获得专利提升市场竞争力人才流失由于竞争激烈,联想集团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

技术更新换代快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联想集团需要不断更新技术,保持技术的领先性。

资金投入大创新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联想集团需要不断加大投入,保证研发的顺利进行。

创新研发的挑战与对策04 Chapter1全球市场布局战略23联想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多元化战略,通过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

多元化战略联想集团在21世纪初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并购和合作等方式,进入全球市场。

国际化战略联想集团对全球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策略,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市场细分收购IBM PC业务2005年,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的PC业务,包括ThinkPad笔记本电脑和ThinkCentre台式电脑,使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之一。

收购Motorola智能手机业务2014年,联想集团收购了Motorola智能手机业务,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

联想牵手IBM打造世界PC巨头4.doc

联想牵手IBM打造世界PC巨头4.doc

联想牵手IBM打造世界PC巨头一、背景材料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IBM历经13个月的谈判之后,双方签暑了一项重要协议,根据此项协议.联想集团通过现金、股票支付以及偿债的方式,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PCD),其中包括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井获得Think系列品牌,从而诞生了世界PC行业第三大企业。

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其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

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

新联想集团将会成为一家拥有强大品牌、丰富产品组合和领先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

作为国内知名的IT企业,联想正在走出国门,向着国际化的宏伟目柝稳步前进。

一)行业背景2003年中国国内电脑市场销售量为1325.8万台,比2002年同期增长17.6%,销售额为867.2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5.0%.其中台式电脑市场销售量达到1121.1万台,增长速度约11.5%;而笔记本电脑的销量增长相对较快,2003年的销售量同比增长79.7%,达到174.8万台,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笔记本电脑市场在5年内仍将保持快速的增长。

但是,国内计算机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市场告别了高额利润的时代。

特别是戴尔、惠普等国外知名企业进入中国后,凭借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强大有效的营销方式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国内七喜、实达等曾经辉煌一时的品牌已成了末日黄花,不过,联想、方正等在国內起步较早的企业仍然在积极地调整战略,顽强地迎接挑战,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仍高居前列,具有强大的竞争实力.表1-1、表1-2分别显示了2003年中国和全球两个市场的份额。

表1-1 2003年中国市场份额资料来源:IDC.2003年数据,按出货量计算。

表1-2 2003年全球市场份额资源来源:IDC2003年数据,按出货量计算。

从表中可以看到,联想、方正和同方三家企业的份额占了国内市场的近50%,尤其是联想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但是它在全球市场上并不处在领先的行列,距离戴尔和惠普有很大的差距,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也不高。

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联想集团是一家全球性科技企业,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随着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推进,联想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公司之一,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联想集团在国际化战略方面的主要举措包括:
1. 收购国外知名品牌:联想集团在2014年成功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公司,进一步拓展了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业务,并获得了摩托罗拉知名品牌的使用权。

此外,联想还在2004年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大大提升了联想在电脑市场的实力。

2. 面向全球市场推广品牌:联想集团在市场营销方面注重全球化,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广告宣传、赞助活动和互动营销等方式,向全球消费者展示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特色。

3. 加强本土化经营:为了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联想集团在本土化经营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例如,联想在印度设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中心,研发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并通过零售网络和在线渠道销售。

4. 建立全球供应链:联想集团建立了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物流管理和产品供应,保证及时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联想集团在国际化战略方面的成功措施包括通过收购国外品牌扩大业务范围,全球化市场营销,加强本土化经营和建
立全球供应链体系。

这些措施使得联想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联想国际化之路汇总

联想国际化之路汇总

联想国际化之路2004-2009年收购IBM PC事业部收购过程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与美国巨人IBM 共同签署了双方酝酿达13个月之久的转让协议:联想将斥资12.5亿美元购入IBM 的全部PC (个人电脑)业务。

2005年1月27日获联想股东批准通过。

3005年3月9日晚消息,据彭博社报道,联想集团12.5亿美元收购IBM 全球PC 业务的交易今天终于获得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批准。

IBM 股价应升上涨2005年3月24日,联想在香港突然停牌,联想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等待发布涉及股票交易的敏感公告。

业界推测,这可能与“美国三大券商可能投资3.5亿美元入股联想集团”的消息有关,业界甚至推测有可能是IBM 采取的反收购行动。

有行业人士分析,如果是IBM 采取的反收购计划,一旦入股成功,联想集团股份将只有30%左右,而IBM 有可能升至31%,那么联想的控股地位就很危险。

这位人士并以当年的长城国际为例,起初也是长城控股,到最后IBM 控制了80%股份。

2005年3月31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联想集团”(股份编号:992;ADR: LNVGY 今天宣布与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 、General Atlantic 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 Capital LLC 达成协议,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向联想集团提供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9亿元的战略投资,以供联想收购IBM 全球PC 业务之用。

据联想发布的公告,该公司还获得高盛提供的5亿美元过渡融资作收购之用。

2005年5月1日消息,联想今日下午3点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 全球PC 业务,任命杨元庆接替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担任非执行董事。

前IBM 高级副总裁兼IBM 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斯蒂芬-沃德(Stephen Ward)出任联想CEO 及董事会董事。

联想——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之路

联想——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之路

联想并购IMB的PC业务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企业一:联想集团一、企业简介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联想的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设立了两个主要的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业务合作伙伴以及和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在全球66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166个国家开展业务,员工超过23000名,并建立了以中国北京,日本东京和美国罗利三大研发基地为支点的全球研发构架。

二、企业的创立、成长、发展历程及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起步阶段(1)1984年,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带领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前瞻性的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11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当时名称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2)1988年,新技术发展公司与导远公司和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共同创办香港联想,采用英文名称:Legend。

香港联想成立。

(3)1989年,北京联想集团公司成立,第一次在国内把“联想”作为企业及集团名称。

(4)1990年推出联想电脑,首台联想微机投放市场。

联想由一个进口电脑产品代理商转变成为拥有自己品牌的电脑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

联想品牌在中国的IT土壤中开始生根发芽,联想电脑销量、声誉不断提高。

(5)1992年,联想推出家用电脑概念,联想1+1家用电脑投入国内市场。

(6)1993年,联想进入"奔腾"时代,推出中国第一台"586"个人电脑。

1993年底随着联想品牌声誉的不断提高,联想亮出了“扛起民族计算机工业大旗”的口号,让联想品牌在成长的中国IT行业中格外受到关注。

第二阶段:1994年——2004年,迅速发展阶段(1)1994年2月14日,联想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联想品牌首次在海外财经市场亮相。

走向国际化,联想开始整合国际品牌

走向国际化,联想开始整合国际品牌
戏、 抑菌键 盘等个 性特 征 的Ie 品牌 , da 而 通过 “ 改名不 换姓 ”的方式 , 将消 费类产
当年惠普并购康柏 , 虽然惠普在全 球 的品牌 影响力要 高于康柏 , 但是惠普最 终
整合之途尚有悬念
还是保 留了 柏的品牌 。 康 而联想收 购I M B
品包 装成 能与 ̄ T i 产 品互为 补充 的 hk n
竞争环境 正在变化 。
举例 来说 , 中国台湾 的华硕公 司和宏 锋行、 晚等系列子场 C
基 公 司 已经通 过 百思 买等 零售 渠 道 和包 由统一的I a a及 da e r d P ( IeC m e e 1 取代。 因此 , 整合 之后 , 想 的品牌架构 在 联
C 情 毫无疑 问, 正在 国际化 的联 想 已经小 心翼 翼 地 的P 业务 , 况则完全相反 , 即使在个人 电脑业务部 分,B I M的全球 品
品牌 , 同时, 借助T ik a、 hn C nr 迈出它的第-+ 舞步。 hn P d T ik et e -
脑 的子 品牌 , 定位 个人消费 品牌 , 它们与
T i Pd 己 h k a ̄i 本和T i C ne n h k et台式电脑高 n r
端商务品牌相互补充, 美国、 在 中国、 法国
等1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发布。 5 由此, 联想全
系列P 产品将全部进军 国际市 场, C 开始与 戴尔、 惠普以及宏基等进行全面竞争 这令许 多观察 家们大跌 眼镜 , 因为人
■ 宏基 的成功并购直接威胁到了联想欧洲市场位 置。 因此 , 联想 整合品牌加速进军全球步伐势在必行, 全力以赴抢占消费市场 是联想的既定战略。
时 。 间 由此 , 标志 着联 想集 团国 际化 战 场空间, 感知到了消费市场的潜在良 机, 由 豆 实质进程 。 入 在 20年 1 日 联想 就对外宣布其 07 1 月1 , 吏用的I M 品牌 将于 2 0 年 提 前 “ B 08 退

联想国际化战略的经典案例分析

联想国际化战略的经典案例分析

联想国际化战略的经典案例分析介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逐渐成为各大企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联想公司在国际化战略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

本文将通过对联想公司的国际化路径、战略调整以及相应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联想国际化战略的成功经验。

一、联想的国际化路径联想成立于1984年,最初是一家专注于个人电脑生产的公司。

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大,联想开始进军海外市场。

1990年代初,联想决定将国际化战略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并将目光瞄准了全球最大的电脑市场——美国。

二、进军美国市场的策略联想进军美国市场的策略是通过收购来实现的。

在2005年,联想以18.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BM个人电脑业务,成功进入了美国市场。

这一收购并不仅仅是技术和市场份额的转移,更是联想获取国际化经验、品牌影响力和研发实力的重要途径。

三、战略调整与全球化布局在进入美国市场后,联想逐渐调整了其国际化战略。

首先,联想把全球总部设在了美国,并聘请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高级管理团队。

这个举措不仅帮助联想更好地了解全球市场,还有利于品牌的国际化。

其次,联想对产品进行了本土化调整,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和喜好进行定制开发。

而且,联想还通过加强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以及建立全球供应链体系来支持其全球化布局。

四、经典案例的分析1.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这一经典案例标志着联想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并获得了IBM这一全球知名品牌的授权。

通过整合双方资源,联想迅速实现了跨国并购,使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2. 联想在印度的发展联想在印度的发展也是一起成功的案例。

联想在进入印度市场时采取了本土化策略,根据印度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习惯,开发了各种价格适中的产品。

此外,联想还注重在印度市场建立了强大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帮助他们赢得了市场份额。

五、联想国际化战略的成功经验1. 敏锐抓住机遇联想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成功进入了全球最大的电脑市场。

联想并购IBM案例

联想并购IBM案例

目录1 并购背景 (1)1.1公司简介 (1)1.2商业环境 (1)1.3财务状况 (3)1.3.1联想财务分析 (3)1.3.2交易价格分析 (6)2 并购原因 (7)3 并购方案 (8)4 并购风险及其治理 (9)4.1人才整合风险及其治理 (9)4.1财务风险及其治理 (10)4.1客户流失风险及其治理 (10)4.1品牌整合风险及其治理 (11)5 并购类型 (11)6 并购结果 (11)7 并购效应 (12)8 并购经验 (14)9 给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带来的启示 (14)参考文献 (17)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联想牵手IBM打造世界PC巨头案例简介: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IBM历经13个月的谈判之后,双方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根据此项协议,联想集团通过现金、股票支付以及偿债方式,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PCD),其中包括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并获得Think系列品牌,从而诞生了世界PC行业第三大企业,仅次于戴尔和惠普,。

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新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

新联想集团将会成为一家拥有强大品牌、丰富产品组合和领先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

作为国内知名的IT企业,联想正在走出国门,向着国际化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1并购背景:1.1公司简介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1万人之多,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04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965亿美元。

IBM目前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

自1993年起,IBM连续十七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公司的业务可分为全球服务、硬件、软件、全球融资和企业投资及其他总共五大部分。

IBM是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成就瞩目。

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不断的沿用和发展。

联想的国际化之路

联想的国际化之路

联想的国际化发展之路联想从成立至今已跨越两个台阶:20世纪90年代前,联想主要是一家贸易型的企业,生存是主要的目的;之后十多年是第二个台阶,是发展自有品牌的阶段。

经过20年的发展,联想在计算机行业已经稳居亚洲第一,在中国市场称雄,未来的空间是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2001年,联想提出了“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企业远景。

2002年12月,联想技术创新大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此次大会除却对联想的“技术意义”外,更多应考虑“关联应用技术战略”是一个宏伟的规划,前端、后台、社会信息服务无所不包——如果把规划变为现实,联想必须具备跨国品牌影响力、市场营销能力超一流,而不能以本土为主要市场区域。

2003年4月,联想正式启动新英文标识(由Legend 变为Lenovo),继续为国际化做准备。

2004年3月26日,联想付出不菲的代价正式跻身于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希望利用奥运会的资源来率先实现品牌影响的国际化。

尽管参加TOP计划能提升品牌知名度,但品牌知名度任何时候都不能等同于优异的业绩。

联想若希望TOP计划真正有益于其国际化业绩,便必须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品牌推广、渠道建设、产品营销以及消费者教育。

联想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未来3-5年,销售额中有25%-30%来自海外。

试想一下,联想如何才能利用短短四年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完成这样的“伟业”?所以,以收购降低资源注入、同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联想的选择。

也就有了这次的联想收购IBM。

联想借力“国际战略联盟”走外向型国际化联想于2004年年初进行了大的改组。

面向大客户开始应用直销的商业模式,而这正是戴尔赖以成名的法宝。

联想还放弃了两年前制定的走多种经营之路的战略方针,集中全力发展核心业务——PC业务。

联想集团近3年来实施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屡遭挫折,“信息化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虽经多年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

2003年在报告弱于预期的业绩后,联想集团宣布重新将重点转回到其核心的电脑业务上。

联想:与IBM战略“联姻”,树立国际化品牌形象-管理资料

联想:与IBM战略“联姻”,树立国际化品牌形象-管理资料

联想:与IBM战略“联姻”,树立国际化品牌形象-管理资料2004年12月8日,联想收购IBMPC业务尘埃落定,联想通过与IBM战略联姻,成功的树立了国际化的品牌形象,那么联想自从2004年收购IBM-PC业务之后,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经过几年的发展,联想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并且这种成果也得到了业界一致的认可。

为什么它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呢?当然因素非常多,但是我们今天从品牌过渡角度了,从品牌架构设计的角度去分析它。

因为联想并购IBM-PC业务之后,并没有马上把lenovo背书在它的PC产品上,而是继续沿用IBM的品牌背书的形式。

因为联想高层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在国际上虽然联想并购IBM这一个事件大家都非常清楚,但是大家对lenovo并没有树立品牌信心,很多人是持一个非常疑惑的观望的态度,要看着这个联想将会怎么样走下去。

那么联想集团通过以下四个阶段,来实现渐进的过渡。

第一个阶段,在兼并之后一段时间内,继续沿用IBM与thinkpad组合的品牌策略,维护消费者在选购时候的品牌信心。

第二个阶段,经过11个月之后,开始剥离IBM母品牌的背书,以thinkpad的产品品牌命名,第三个阶段,新联想携手IBM团队,推出第一款产品,陆续推出使用thinkpad的新产品。

到这个时候,这个产品已经有了联想的血统了。

第四个阶段,联想推出让世界一起联想,包容联想和IBM品牌个性、中性的口号,强化联想与thinkpad产品天然的联系。

左边的这个图是联想目前的双品牌的架构模式,目前它的企业品牌使用是lenovo,核心价值是创新、高品质,并值得信赖,优质服务。

产品品牌是lenovo和thinkpad,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

2008年1月3日,联想发布了面向全球市场的消费电脑品牌Idea,正式进军全球消费PC市场。

今后的联想产品将只有两个名字--面向商务人群的产品“Think”和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产品“Idea”,天逸、旭日等一批过去的产品名称将逐渐淡出,此前在全球大力推广的“Lonovo”将专门用来指代公司品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想当年傍哪家国际PC品牌发家?鲜花烂漫,掌声热烈。

AST老员工的眼里闪烁着泪花,伤感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虽然公司高管频频举杯力图营造出欢乐的气氛。

这是1997年9月2日,AST在京举行“共创未来”庆祝酒会,向业界全面介绍三星电子并购AST过程及AST未来战略。

时任AST主管亚太区的高级副总裁朱薰宣布,AST在中国将重新夺回“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桂冠。

历史告诉我们,这个目标最终化成了泡影。

图注:AST中国区办事处曾在友谊宾馆长期办公芝麻开门的东土1993年,后来成为佳都集团董事长的刘伟,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台从香港转口进来的AST机器上,留下了美国公司的标签。

以往的产品上这类标签都被撕掉了,他们顺藤摸瓜,逐步与美国的销售商和上游供应商建立了联系,从而掌握了AST的一手资源。

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在中国市场,销售AST电脑利润丰厚。

在当时如果有更好的进货渠道,利润甚至可以说是惊人的。

图注:AST 1988年的旧广告图案此时的AST在中国经销商的眼里,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

AST最早由三位亚裔人士创办,成立于1980年,又名虹志公司。

三位创始人中有两位是华人,一位叫黄朝虹,英文名Albert Wang,一位叫袁志坤,英文名Tom Yuen,“虹志”取自这两位华人的名字。

第三位创始人为桂颂飞,英文名字为Safi Qureshey,巴基斯坦人,AST取自三位创始人英文名的首字母。

AST公司起初生产内存扩充卡,1986年起开始转向PC机生产。

1985年10月17日,英特尔386处理器发布。

新技术和新设计使得386的速度不仅是286的3倍,也比当时32位处理器快两倍。

1986年,PC业的王者IBM一直在286打转,没有进军386的迹象。

IBM的拒绝让英特尔转而扶持兼容机品牌厂商生产386电脑,而转向PC的AST无疑也搭上了这班快车。

AST自1987年开始尝试进入中国市场,1988年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

此时的中国市场,虽然已有长城电脑的小荷崭露尖尖角,但其较低的产能尚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与IBM等国际品牌相比,AST是美国品牌,且价格有优势,利润空间丰厚,一时间成为国内销售商争相代理的对象。

“当时,中关村一半以上的公司都在卖AST。

”后来曾任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副总裁的赵威说。

方正的PC团队起初也是代理AST,半年做了5000多万元的销售额,成为AST 在中国最大的PC代理之一。

而日后成为中国PC市场重量级选手,并在今日能够影响世界PC市场格局的联想,当时尚无相关部门颁发的PC生产许可证,重点业务是代理国外品牌。

联想利用其在香港的合作平台,代理AST电脑,不仅通过自己的渠道销售,还作为总代理给国内其他代理商供货。

联想还给AST电脑装配了联想汉字系统,这种在当时少有的杀手锏,助力AST电脑在中国市场上的旺销。

柳传志曾回忆道:“AST好卖得不得了,张立基(联想香港AST代理业务负责人)他们狂得不行,所有的人都求他们。

直到1992、1993年,Compaq都被AST 压在底下。

”在东方这片热土的强有力滋养下,AST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到1993年,AST 公司全面转向PC制造业务,当年公司年营业额做到了25亿美元,一跃进入世界PC业前五名,并成为“幸福500家”企业之一。

整个公司洋溢着有些轻慢的欢乐气氛,公司创业初期盯着中国市场的目光开始变得游移。

风暴下的绿洲在市场需求迅速扩大的背景下,1990年AST花巨资收购Tandy的PC制造部门,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制造能力。

同时,AST制定了快速登上世界PC 业前三名的目标。

这个战略布局没有问题,可是交易完成后,管理层进入了漫无休止的人事重组之中。

此时,AST的竞争对手正虎视眈眈。

Compaq、DEC等公司已洞察到了新一轮486机销售大潮的来临。

Compaq打响低价竞争的第一枪,降价达30%以上。

AST对这一轮销售热潮虽有所感觉,但高层限于内部重组纠葛中,应战仓促。

由于花巨资并购的Tandy的PC制造部门与AST原有的制造部门整合不充分,产能跟不上销售步伐,AST销售人员处于无货可卖的局面。

面临巨大订单压力,AST制造部门加速采购英特尔486 处理器,赶制AST 486电脑,而没有理会Intel Pentium芯片研发进程和评估其推出后的影响。

当AST 486电脑大批赶制出来时,已消化完486电脑库存并在市场上已大有斩获的Compaq等公司,转而配合英特尔针对Pentium的宣传攻势,向消费者灌输“买Pentium,过圣诞”的观念,AST 486电脑需求迅速下降。

1994年3月,AST账面出现赤字,大批486电脑积压,沉淀了AST大量宝贵的资金。

AST经受的此轮风暴也波及到中国市场。

据《中国计算机报》当年的报道称,在海淀怡宾楼旁边经营餐饮的一位商人,把自己近十年时间积累的100万元购进一批AST电脑。

当他从老家过完春节回到北京后,却发现那一批原指望“可以发大财”的机器居然身价大跌,“价格降了近三分之一”。

但从整体而言,中国市场仍为AST提供了坚实的缓冲垫。

因为那时候中国消费者拿到的产品往往比欧美市场的主流机型晚一代,中国市场可以有一段时间消化AST美国库存的486电脑。

1995年初,由国内三家大的新闻单位组织的大规模市场调查结果公之于众。

在电脑这一领域,所涉及到的三个调查内容——“您心目中的名牌”、“您已购买的产品”、“1995将打算购买的产品”,AST均名列第一。

当时AST已分别在北京、上海、西安、沈阳、成都等地建立办事处,并同当地的办事处与代理商、销售商一道,建立了一批AST培训服务中心及AST特约授权维修服务中心。

动力十足的中国市场,麾下主流代理商的强劲势能,似乎可成为AST翻牌的重要资本。

盟友代驶的快车正在失控“我们要走AST的道路。

”1988年10月,柳传志在联想内部讲话时这样称。

早在与AST合作初期,联想就有通过代理AST,并从中学艺,逐步让公司拥有生产个人计算机能力的构想。

1989年初,联想高管李勤、柳传志与AST高层探讨“AST联想”联合品牌PC事宜,AST方面认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在技术上和AST合作。

李勤称,联想肯定要做包含自己品牌的PC,和AST协商,是因为同AST合作了两年,合作愉快。

即便AST不愿意,联想也要出自己品牌的PC。

会谈没有结果。

今天回过头来看,这可能是AST深植中国市场,并得以持续发展的一次良机,但AST当时只是把中国当成一个纯粹的销售市场。

李勤回到联想后,在会上宣布只留一部分销售力量继续撑着AST代理业务,而把主力队伍全部转向联想电脑的生产、采购和销售。

柳传志说:“我们可以有三种结局,把自己的做好了,AST也没有丢,这是上局;把自己的做好了,却把AST丢了,这是中局;自己的没有做好,把AST 也丢了,这是下局。

”随后事情的进展比较顺利。

虽然联想推着自己的品牌,但其AST代理业务也不错。

AST似乎也就迁就了联想,甚至拒绝另一家后来在中国PC市场也举足轻重的方正公司递过来的橄榄枝。

图注:1990年联想的广告,粗糙的图案设计折射出中关村的洪荒年代的狂野后来曾任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副总裁的赵威回忆说:“我们曾经和AST提过,希望AST能把方正和联想放在同等的地位看待。

我们的理由是我们和联想一样都是全国著名的公司,都有一个全国性的分销体系。

但AST的意思是,这件事情不可能。

”联想敢于冒着丢失AST代理业务的风险推出自己的品牌,而AST不敢冒得罪联想的后果接受方正的请求,在这个合作联盟里,谁处于主导地位一目了然。

遭到AST拒绝的方正转而成为Digital PC的总代理。

像方正赵威一样行动的还有佳都的刘伟。

刘伟曾经把AST代理业务做到了华南地区最大,但察觉到此项业务不能适应公司未来的发展,就转而选择IBM作为主要合作伙伴。

1995年11月2日,AST董事长兼CEO桂颂飞让出CEO一职后,接任的Ian Diery 一度给AST带来了希望。

他拟定了一个振兴AST的计划:进一步搞好与代理的关系,努力使他们更愿意与AST做买卖;快捷地采用新技术,即使最重要的零部件如主板、显示卡等,也不一定非要自己研制;全线产品压上,薄利多销。

计划推行不到三个财季,AST状况有所改变,但起色不大。

在已入主AST的韩国三星大股东主导下,Diery很快被解职。

继任CEO的金荣洙推行“利润中心”论,并调整了AST大部分分区总裁。

1997年5月,金荣洙也离开了CEO一职,由三星集团的一位老臣接任。

从1995年韩国三星介入AST起,走马灯似的换将给公司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而AST中国区则相对稳定。

虽然AST诸多问题逐渐浮现,AST中国区还是将“PC市场占有率前三”的荣誉保持到了1996年。

东方的一抹亮色,能为沉疴在身的AST带来朝霞吗?弥留之际大洋彼岸的AST美国总部对中国市场的发展从来没有通盘考虑过,但AST 中国区还是进行了一些本地化的尝试,并力图融入中国社会中。

1994年,AST出资赞助的美国自然科学探索展览在中国举办;AST还为第六届远南及南太平洋会议在中国举行赞助了全部100多台微机及10个大屏幕。

在拒绝联想提出的共推联合品牌计划后,AST一度回头找到联想,试图开始做联合品牌的PC。

联想高管李勤对他们说:“市场,你们比我清楚,时机特别重要。

时过境迁,这事再谈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AST公司在1993年投资1600万美元,在天津合资生产电脑。

合资厂主要生产386和486电脑,年产电脑15万台以上。

1997年4月3日,在安静幽雅的信苑内,包括AST公司在内的十几家国际知名厂商的代表参加了由《中国计算机报》举办的国际企业本地化研讨会。

会上,AST公司中国业务总监陈日成表示:“从286到Pentium Pro产品,从台式机到服务器、笔记本电脑,AST都与中国IT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在推广AST 产品的同时,也将相应的生产技术介绍到中国。

目前,AST在东莞工厂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50万台,AST先进的生产程序、工艺流程和管理方式都在这里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AST公司甚至在这个月份发布了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商用电脑——AST Premium Pro塔式电脑。

AST中国公司的努力,美国总部或许看到了,或许没看到,但就像在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役中赢得了局部胜利一样,这对全局来说已无关紧要了。

1996年底,三星获得AST的50%股权之后,更换了该公司大批的高层管理人员。

美、韩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管理思维,为公司的发展平添了困难,内耗让AST的元气快速丧失。

1997年1月,三星电子向AST提出全面收购建议的消息。

相比AST总部,此时的三星电子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更少。

三星收购AST时,联想还不想放弃AST代理业务。

但三星的高管对中国市场根本不了解,甚至不知道AST在中国的销量高于美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