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ZL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常温下一定能发生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2.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A.A B.B C.C D.D3.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D.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A.A B.B C.C D.D5.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A + B ═ C + 2D B.A + 2B ═ 2C + DC.A + 2B ═ C + 2D D.2A + B ═ 2C + D6.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A. 2:1B. 1:2C. 3:4D. 3:82. 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 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3.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 li 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 11: 2: 1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4.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1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5.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 通入氧气点燃B Cu粉C粉在空气中灼烧C NaCl KNO3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D CaCl2溶液HCl 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A.AB.BC.CD.D6.已知:2KClO3=2KCl + 3OJ ,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1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3 2・・・二宅便磕的篇里,阵中氧一堂固体质里电玩气感里也A. AB. BC. CD.DA. AB. BC. CD. D7 .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如下表: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15.3 B. X 、Z 是反应物,Y 、W 是生成物 C. Z 为化合物 D.反应中Y 、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 : 98 .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 势,其中纵坐标下表示()「I加热时间/minA.固体的质量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C.二氧化碳的质量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 分数 9 .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B.用MnO 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 2和CH 4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 和CO2 10 .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 B. 酒精挥发C. 瓷碗破碎D. 铁生锈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洁净的空气 B. 汽水 C. 液态氧 D. 矿泉水3、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C60 B. H2O C. Al D. O24、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以初步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中() A. 只含C、H元素 B. 一定含C、H、O元素 C. 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D. 肯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二、填空题1、用化学符号表示:(1)3个氢原子________;(2)4个铵根离子________;(3)葡萄糖分子________;(4)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__;(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2、水是生命的乳汁,是经济的命脉,是地球奉献给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现需配制20kg10%的盐酸,需要38%的盐酸(密度为1.19g/mL)________mL,水________mL。
三、实验题1、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有以下步骤:①向试管里装入大理石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按要求连接仪器④向漏斗中注入酸液。
但正确的操作顺序应当是________。
2、某同学取回矿石样品,除实验用品外,还准备了如下仪器:你认为能完成该实验的还需补充的仪器有________。
①量筒②试管夹③酒精灯④烧杯⑤漏斗⑥玻璃棒⑦滤纸⑧滴管3、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NaCl、HCl、NaOH、酚酞 B. CuSO4、NaNO3、CaCl2、Mg(NO3)2 C. NaOH、Na2CO3、NaCl、酚酞 D. MgSO4、NaNO3、KOH、K2SO4四、计算题1、将20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则原混合气体的组成是________或________。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化石能源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重大贡献,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核能D.煤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甲烷B.盐酸C.食醋D.石灰水3.化学实验是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取固体粉末C.检查气密性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4.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B.门捷列夫研究了质量守恒定律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D.张青莲教授为测定相对原子质量做出了杰出贡献5.空气质量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可及时准确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增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根据我国2016 年开始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选项中未计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是A.NO2B.SO2C.CO2D.PM2.56.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5﹕37.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石墨用来做干电池B.氧气填充食品包装袋C.稀有气体用于闪光灯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8.华为公布了全球首款柔性屏幕的5G 折叠手机,国内5G 通信芯片用氮化镓材料制成。
如图是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 B.镓原子属于金属原子C.镓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1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9.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探索与发现”展厅中,在“物质之妙”主题展区有一台分子运动模拟器(如图所示)。
这件展品是由玻璃罩内小球的情况来表现固、液、气三态中分子的状态。
当向前推动滑竿,温度升高时,玻璃罩中的小球将( )A.运动加快B.质量变大C.间隔变小D.数量增多10.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下列选项与图像相符的是A.氯酸钾的质量B.氯化钾的质量C.二氧化锰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二、填空题11.山西的酒文化、醋文化驰名中外,我们能闻到食醋的浓烈酸味,从微观角度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把混合气体点燃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入另一个容器中2.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B.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生石灰碳酸钙先加水,再过滤B铁粉铝粉先加入稀HCl,再过滤C N2O2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D CO2CO点燃A.A B.B C.C D.D4.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5.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6.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7.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 48g乙充分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 44g 丙和 27g 丁。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个①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 23g②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 2:3③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1④参加反应的甲与丙的质量比为48:44⑤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A.1个B.2个C.3个D.4个8.质量相等的锌、铝、铁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A.锌最多,铁最少B.铝最多,锌最少C.铁最多,铝最少D.三者一样多9.含杂质的Fe2O3固体样品20g,高温下用足量的CO完全还原(杂质不与CO反应),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吸收后,产生30g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的CO质量为8.4g B.还原后的固体质量为11.2gC.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D.样品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一定为24%10.某同学为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用下图进行实验。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3.211.2000反应后质量/g007.2 4.4aA.表中a的值为2.6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增加氧气量,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2.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3.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4.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A.A B.B C.C D.D5.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 g。
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X∶Y的比值可能为()序号反应前A的质量反应前B的质量反应后A3B2的质量①8 g 2 g 6 g② 4 g 6 g 6 g③X g Y g9 gA.1∶1B.2∶1C.1∶4D.3∶26.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
已知电动车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PbO2+2X,则X的化学式为()A.SO2B.SO3C.H2SO3D.H2SO47.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一密闭的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物质A B C D反应前质量(g)20202020反应后质量(g)2030未知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A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C.其化学方程式为:2C+3D=5B D.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16g8.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A.Zn和Fe B.Cu和Au C.Zn和Cu D.Mg和Al9.含杂质的Fe2O3固体样品20g,高温下用足量的CO完全还原(杂质不与CO反应),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吸收后,产生30g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的CO质量为8.4g B.还原后的固体质量为11.2gC.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D.样品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一定为24%10.某同学为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用下图进行实验。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2、不使用其它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
下面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A.H2SO4、Na2SO4、BaCl2、FeCl3B.BaCl2、HCl、NaNO3、AgNO3C.Na2CO3、HNO3、NaNO3、BaCl2D.H2SO4、NaOH、MgCl2、Ba(NO3)23、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4、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下列装置组合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⑤C.②③D.②④5、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D.水蒸气6、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H2B.H2O2C.H2CO3D.H2O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D.x的值是78、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
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丁D.丙和丁9、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如图所示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一段时间B.加热氯酸钾制氧气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D.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2.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3.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4.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D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6.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7.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A.A B.B C.C D.D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9.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资料:①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②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 +2HCl=MgCl2+2H2↑A.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2价B.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ZnFe2O4C.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D.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10.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测试题和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测试题(含答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12 N 1416 S 3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可燃性.延展性D.挥发性2.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HF+Si2=SiF4↑+2H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置换反应D.以上都不是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B D4.下列说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5.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
从组成分类看,Na2S4不属于A.化合物B.氧化物.硫酸盐D.钠盐6、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分类正确的是A、空气、糖水、铁粉B、水、氯酸钾、金刚石、天然气、氮气、合金、D、矿泉水、高锰酸钾、红磷7.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甲烷和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8.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9、依据氯元素的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为:①Nal②l2③Hl④R⑤l27,则R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A.kl3 B.a(l)2 C.Hl4 D.kl10.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A.铁生锈后质量变大,是因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生成大量氧气,是因为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D.253石油气压缩后可装入0.024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11、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1.51倍,已收集好的该气体,放置正确的是A B D1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B.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有浑浊,应再次过滤.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D.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15.788克固体食盐13、课堂上,某同学为探究2的性质,在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水,振荡后,塑料瓶变瘪(有些扁平),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色,探究中由此现象得到的结论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得到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B.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一定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D.二氧化碳溶于水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14.现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A.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A.Si2B.Fe23.Al23D.Al16、下列操作可使硬水软化的是A.加肥皂水 B.加入明矾.过滤 D.煮沸17、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林砍掉,其目的是A.便于消防队员灭火B.使热量散失快,降低着火点.隔离可燃物D.便于浓烟扩散,防止消防队员中毒18.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将y放人X的盐溶液中,y 表面有X 析出。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出取34克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CO2和18克水,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碳氢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可能含有氧元素④一定含有氧元素⑤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⑥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⑤2.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3.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4.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5.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62.3% B.63.2% C.36.8% D.37.7%6.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A B.B C.C D.D7.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D.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8.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A.2∶1 B.1∶2 C.22∶3 D.22∶79.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 g。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为原料的“C1化学”成为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
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图为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2、H2按照质量比1:3合成氨气B.用Fe2O3.H2O除去H2S,生成物中含硫元素的物质有1种C.该流程中可参与循环的物质有Fe2O3·H2OCH+2H O=CO+HD.反应①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略去):42222.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质量1010102(g)反应后质量待测2212(g)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3.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4.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5.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6.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7.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A.A B.B C.C D.D8.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3个C.4个D.5个9.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九年级化学期末考在即,请记住我最真挚的祝愿:心,永远向往着未来,爱,永远与你同在!有追求就有崭新的明天,有美梦就有人生的精彩!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涂到答题纸对应的位置。
)1.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篝火燃烧B.H2O2溶液中加入MnO2C.铁钉生锈D.活性炭吸附毒气2.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B.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D. 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3.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B.铝有较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C.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D.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5. “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C.可以利用反应2Cu+O2 2CuO,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6. 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2 B.O C.Cu D.CO27. 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极易分解产生氧气B.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C.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必需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D.因自然界各种水体均有自净能力,故污水可以任意排放9. 为控制指尖上的雾霾,我国首个全国性的“禁烟令”正呼之欲出。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蜡烛(足量)在如图所示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2.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A.A B.B C.C D.D3.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 鉴别空气和氧气 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C 鉴别食盐和白糖 观察颜色进行区别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A .AB .BC .CD .D5.已知由CuS 、CuSO 3、CuSO 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 ,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1-3x B .1-2x C .1-x D .无法计算6.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①通入N 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 、b 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 2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 中红磷不燃烧,b 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B .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 2,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C .实验过程②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只需要足够的氧气D .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 7.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32CaCO CaO+CO 点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面表格中,共45分)1.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着。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葡萄酿酒B.石蜡熔化C.瓷碗破碎D.酒精挥发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3.下列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漏斗B.烧杯C.量筒D.试管4.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
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大于6mL B小于6mL C等于6mL D以上都不对5.下列稀有气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C.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都是没有任何用途的气体6.近年来,严重的雾霾天气使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城市遭受了严重污染。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 PM2.5D.二氧化氮7.某集气瓶里盛有空气,欲除去其中的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时,最好采用的物质是A.蜡烛B.木炭C.红磷D.硫粉8.实验室用H2O2制氧气时,没有加MnO2,其结果是A.不影响放出氧气的快慢B.反应速度很慢,H2O2分解产生的氧气变少C.不能产生氧气D.产生氧气,总量不减少,但放出氧气速度很慢9.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B.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C.瓶中液面明显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10.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化合反应B.生成物都是固体C.都需要点燃D.都要放出热量1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2.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铁圈)⑧坩埚钳A 、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1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将砝码放在左盘,称量物放在右盘,平衡时砝码的质量为30g,游码的质量为2.6g,则该同学称取药品的实际质量为A. 29.4gB. 27.4gC. 28gD. 32.6g1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主要操作:a、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b、熄灭酒精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连接仪器 e、装药 f、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g、撤出导气管.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cdaebfgB. dceafgbC. adcefgbD. dceafbg15.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是A.水氢气+氧气B.镁+氧气氧化镁C.水+二氧化碳→碳酸D.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一、选择题(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表格中,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二、填空题16.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氮气;③五氧化二磷;④二氧化硫;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2)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 ;(3)属于混合物的是 ;(4)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5)常温下是固体的是 .17.将下列序号填在合适的地方:①蜡烛融化,②水是无色液体,③铁铸成铁锅,④稀有气体具有稳定性,⑤汽油挥发,⑥食盐溶解,⑦铁生锈,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白处:(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 _______;(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三、实验题1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设计如下方案:小华: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燃烧匙中药品为红磷)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是化合物B.煤气燃烧不会污染空气C.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D.该反应中消耗的O2与生成的X的质量比为9∶42.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燃烧的条件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验满3.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4.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A.Al2O3B.CuO C.CaO D.Fe2O35.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A.B.C.D.6.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7.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
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图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
查资料可知:碱石灰由NaOH和CaO组成,其作用是吸收H2O和CO2。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含杂质的Fe2O3固体样品20g,高温下用足量的CO完全还原(杂质不与CO反应),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吸收后,产生30g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的CO质量为8.4g B.还原后的固体质量为11.2gC.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D.样品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一定为24%2.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
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30g B.50g C.100g D.150g3.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W X Y Z反应前质量g222340反应后质量g240待测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4.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质量1010102(g)反应后质量待测2212(g)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5.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点燃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 B.B C.C D.D6.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7.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D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9.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5.3 B.X、Z 是反应物,Y、W 是生成物C.Z 为化合物D.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10.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表示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11.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12.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 27.6g,其中水为10.8g。
九年级上册期末化学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化学试卷带答案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D D A D D C C D D D A A C 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若正确结果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反例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符合实际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题号 16 17 18 19 20答案 CD D BD BD AC三、(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8分)21、(4分)CH4、Hg、Ca(OH)2、H2O222、(4分)(1)2CO+2NO催化剂N2+2CO2(2)CH4+2O2 点燃 H2O+2CO2 验纯(3)2H2+O2 点燃 2 H2O23、(8分)(1)28.09 2 O 非金属(2)<<(3)锂(4)每一横行,质子数逐渐增大24、(6分) 答案:(1)Fe、Cu、C、Mg(本小题全对给2分,对2个或3个给1分)(2)2Al+3FeCl2=3Fe+2AlCl3(3)CuO+H2SO4=CuSO4+H2O25、(5分)(1)pH试纸、酸(2)③ NaOH + HCl = NaCl + H2O Fe + 2HCl = FeCl2 + H2↑ 4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26、⑴③②①④(1分)⑵继续去除药品直至天平平衡(1分)⑶∠(1分)⑷烧杯(1分) 、玻璃棒(1分)(5)20.2(2分)27、(1)试管集气瓶(2)略 (3)A 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4) 将集气瓶盖糟玻璃片,倒置在水槽中,移开玻璃片稍倾斜,使小量的水进入瓶中,然后盖好玻璃片,移出水面并正放在桌面上评分标准:将玻璃片稍为移开一点缝隙,用注射器向集气瓶中气瓶注水等不会混人空气的方案均给分。
(5)B 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的氧气含水量比空气大,且一氧化碳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28、(7分)(1)钠、氧(2分)质量守恒定律(1分)(2)排水(1分)(3)O2(1分)(4)(2分)操作步骤:收集气体,缩回带火星的木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初中化学期末考试试卷九年级上册化学科目期末测试一、选择题1.有化学反应A+B=C+2D。
已知49gA恰好与29gB完全反应,生成了60gC,则同时生成D__________g。
现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为98,B为58,C为12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
()解析: 18 182.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B.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C.用熟石灰粉末与之混合、研磨,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两种化肥D.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答案:C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变黄色C.羊毛制品点燃后可以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D.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会使水的温度降低答案:A4.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答案:C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橙汁饮料B.五氧化二磷C.空气D.稀盐酸答案:B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比热容较大的物质B.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C.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答案:B7.用右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
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答案:D8.鸡蛋壳中Ca3(PO4)2、Mg3(PO4)2约占2.8%,这两种物质都属于A.金属单质B.酸C.氧化物D.化合物答案:D9.某人排出的尿中含2%的尿素[ CO(NH2)2 ],如不考虑其他成分,则人尿中氮的质量分数约为 CA.2% B.9.3% C.0.93% D.0.8%答案:C10.面值100元的新版人民币,其面值左下方的数字“100”,采用了光变色防伪油墨印刷,垂直看为绿色,倾斜看为蓝色。
防伪油墨中含有MgF2,其中F的化合价为()A..+1 B. +2 C. -1 D. -2答案:C1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B.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故原子不显电性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答案:C12.两瓶无色溶液,一瓶是饱和食盐水,一瓶是蒸馏水,下面是某同学提供的的几种鉴别方法:①用光学显微镜观察;②用硝酸银溶液;③导电性实验;④用酚酞试液;⑤用生鸡蛋;⑥蒸发;⑦用石蕊试液,你认为可行的是()A.①②③⑤⑦B.②③⑤⑥C.①④⑤⑦D.②③⑤⑥⑦答案:B13.聚四氟乙烯(C2F4)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超过其他塑料,被称为“塑料王”。
其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则C元素的化合价与下列哪种物质中C元素的化合价相同A.C B.CH4C.CO D.CO2答案:C14.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金属活动性甲比乙强B.若甲是铁,则乙可能是锌;若甲是铝,则乙可能是镁C.若稀硫酸的质量相等,则甲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比乙大D.若将相同质量的两种金属都放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则甲置换出铜的质量一定比乙多答案:AC15.(08哈尔滨)下列图示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答案:C16.“绿色化学”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将成为2l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据此思考判断,下面不属于“绿色化学”考虑内容的是()A.反应在无毒、无公害的条件下进行,如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和催化剂B.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极小C.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D.尽可能采用可再生原料,且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副产物或废料最小化答案:C17.小朋同学通过化学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一集气瓶气体,如右图放置在桌面上,然后准备其它仪器要进一步研究该气体的性质。
过了一会儿,小朋在用该气体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该气体已经变成空气。
根据小朋同学的收集方法和放置方式,你认为该气体()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D.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答案:D18.“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A.焚烧大量秸杆B.焚烧垃圾发电C.用旧报纸制铅笔杆D.使用可降解塑料答案:A19.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20g 甲和20g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甲、乙),充分搅拌。
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B.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C.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答案:C20.医院里常用溶质分数为5%的双氧水(H2O2)溶液清洗受伤病人的伤口,若要配制5%的双氧水溶液600g,需要30%的高浓度双氧水的质量为A.30g B.100g C.200g D.400g解析:B2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三种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时均不带结晶水(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B.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液均变为不饱和C.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均变小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75g1.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是纯净物B.海水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C.海水是饱和溶液D.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溶剂得到晶体D解析:解析:海水中的溶质有多种,但氯化钠的含量较多,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应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BC22.“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不仅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基地,也将是一个观光休闲的生态园区,在一些生产思路上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增产效果B .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的CO 2,以促进光合作用C .种植、养殖和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农畜牧业产量D .将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和使用,在给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同时又能降低土壤酸性 答案:D23.下列溶液通入气体后与下图中的曲线变化相符的是( )A .氯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B .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 .盐酸中不断通入氨气D .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答案:D24.为了防止小包装食品受潮,在一些食品包装袋中放入干燥剂是( )A .生石灰B .氢氧化钠C .苏打粉D .无水硫酸铜 答案:A解析:A ,25.甲型H1N1流感在全世界的蔓延,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从中草药“八角”中提取莽草酸是生产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主要原料,其化学式为C 7H 10O 5。
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 .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C .莽草酸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D .莽草酸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答案:C二、填空题26.(2008年重庆市)皮蛋是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制作皮蛋的方法有多种,一种制作含锌皮蛋的方法是把鸭蛋放在培养液中浸泡,培养液由水、食盐、氢氧化钠、少量硫酸锌等物质配制而成。
(1)取少量培养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变红,则培养液的pH 7(填“<”、“>”或“=”)(2)在(1)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硫酸,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在(2)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种盐溶液产生了沉淀,该盐可能是 ( )A .BaCl 2B .CuSO 4C .AgNO 3D .KNO 3解析:(1)> (2)2NaOH+H 2SO 4===Na 2SO 4+ 2H 2O (3)A 、CpH 值 7 027.分别将盛有浓盐酸、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质量减少的是,试剂质量增加而且变质的是 (填写试剂名称)。
解析:浓盐酸固体氢氧化钠28.2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
20℃时_____(填“甲”或“乙”)物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图2表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要使甲试管中的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
解析:甲增加溶剂降低温度29.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中加入3g KNO3和12g水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2分)解析: 20%30.(4分)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此次飞行中,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迈出了第一步,开始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创下了中国航天领域的新纪元.(1)由于外太空几乎为真空环境,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身穿宇航服以保证航天员的正常呼吸。
宇航服中需要携带的物质是( )A.氮气B.氧气C.氦气D.二氧化碳(2)宇航员舱外服实际上是个独立的狭小空间,废气处理系统保障着宇航员的生命。
第一步让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一个装有活性炭的滤网除去臭气,这一过程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性,发生了___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并生成碳酸锂和水,写出此第二步,再用氢氧化锂(LiOH)作吸收剂除去二氧化碳(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B (2) 吸附性;物理;2LiOH + CO2 = Li2CO3 + H2O 每空1分31.2009年5月31日,是世界第22个“无烟日”。
吸烟有害健康。
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