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国学文库:经部·小学·九经字样

合集下载

四库全书各部小序

四库全书各部小序

四库全书各部小序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无所容其赞述。

所论次者,诂经之说而已。

自汉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

其初专门授受,递禀师承,非惟诂训相传,莫敢同异,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闻,其学笃实谨严,及其弊也拘。

王弼、王肃稍持异议,流风所扇,或信或疑,越孔、贾、啖、赵以及北宋孙复、刘敞等,各自论说,不相统摄,及其弊也杂。

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俱排斥以为不足信,其学务别是非,及其弊也悍(如王柏、吴澄攻驳经文,动辄删改之类)。

学脉旁分,攀缘日众,驱除异己,务定一尊,自宋末以逮明初,其学见异不迁,及其弊也党(如《论语集注》误引包咸夏瑚商琏之说,张存中《四书通证》即阙此一条以讳其误。

又如王柏删《国风》三十二篇,许谦疑之,吴师道反以为非之类)。

主持太过,势有所偏,才辨聪明,激而横决,自明正德、嘉靖以后,其学各抒心得,及其弊也肆(如王守仁之末派皆以狂禅解经之类)。

空谈臆断,考证必疏,於是博雅之儒引古义以抵其隙,国初诸家,其学徵实不诬,及其弊也琐(如一字音训动辨数百言之类)。

要其归宿,则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

夫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

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

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明矣。

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

今参稽众说,务取持平,各明去取之故,分为十类: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春秋、曰孝经、曰五经总义、曰四书、曰乐、曰小学。

○史部总叙史之为道,撰述欲其简,考证则欲其详。

莫简於《春秋》,莫详於《左传》。

《鲁史》所录,具载一事之始末,圣人观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后能定以一字之褒贬。

此作史之资考证也。

丘明录以为传,后人观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后能知一字之所以褒贬。

此读史之资考证也。

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

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儒者好为大言,动曰舍传以求经。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经部·小学·九经补韵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经部·小学·九经补韵

国学知识文库·经部·小学:九经补韵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九经补韵》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九经补韵字数:5944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十 九经补韵 小学类三韵【书之属】提要 臣等谨案九经补韵一卷宋杨伯嵒撰伯嵒字彦思号泳斋自称代郡人然南宋时代郡已属金葢署郡望也淳祐间以工部郎守衢州宋时礼部韵畧自景祐中丁度修定颁行与九经同列学官莫敢出入其有増加之字必奏请详定而后入然所载续降六十三字补遗六十一字犹各于字下注明其音义弗顺及丧制所出者仍不得奏请入韵故校以广韵集韵所遗之字颇多伯嵒是书葢因官韵漏畧拟摭九经之字以补之周易尚书各一字毛诗六字周礼礼记各三十一字左传五字公羊传孟子各二字凡七十九字各注合添入某韵内或某字下又附载音义弗顺丧制所出者八十八字葢当时于丧制一条拘忌过甚如檀弓何居之居本为语词亦以为涉于凶事不敢入韵故附载之然自序称非敢上于官以求増补则并所列应补之字亦未行用也其书考据经义精确者颇多惟其中如周礼司尊彛修爵之修音涤礼记聘义孚尹之孚音浮之类乃古字假借不可施于今韵又如诗泮水之黮字周礼占人之簭字公羊传成五年之防字乃重文别体与韵无闗一概拟补未免少失断限耳乾隆四十四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费墀 九经补韵原序 字学淹废已久学者无以寤疑辩惑仆性嗜古癖书传因渉猎诸经训释或同字殊音或假音如字若此者众韵书率多不载窃有惑焉如礼部韵一书政为声律举子设绍兴间三山黄进士尝补选进上乃亦阙畧弗偹近嘉禾吴教杜复申明仅増三字仆之惑滋甚盖若礼记敛般请以机封毛诗猗傩其枝之类庸可诿曰是丧制所出非程文所当用或音义弗顺非韵语所可押至如周礼舍采合舞之为释菜毛诗鳣鲔发发之为鱍鱍皆足正后学之传讹助文场之窘步一切置之可乎廼即经释搜罗萃为一编非敢上于官以求增补亦非敢淑诸人以侈见闻姑藏家塾以击防昧博识君子幸勿我诮嘉定十有七年冬十月几望代郡杨伯嵒彦瞻序 钦定四库全书 九经补韵 宋 杨伯嵒 撰 周易 假【更白 家人 王假有家切 合于入声二十陌韵内添入】 尚书 夹【音协 禹贡 夹右碣石合于入声三十帖协字下添入】 毛诗 殷【音隠 殷其靁合在上声十九隠隠字下磤亦作丨】发【补末 硕人 鳣鲔发发反 合在入声十三末鱍字下亦作丨】 摧【采卧 鸳鸯 槯之秣之切 合于去声三十九过韵内添入】 揄【音由 生民 或舂或揄合于下平声十九尤由字下添入】 假【音格 烝民 昭假于下合于入声二十陌格字下添入】 黮【时审 泮水 食我桑黮反 合在上声四十七寝甚字下葚亦作丨】 周礼 苦【音古 天官下典枲 受苦功合于上声十姥古字下添入】 槀【读为 地官上 槀人犒 合在去声三十七号犒字下亦作丨】肆【托厯 地官上大司徒 羞其肆反 合扵入声二十三锡韵内添入】 政【音征 地官上小司徒 施其职而平其政合在下平声十四淸征下添入】奠【音定 地官下贾师 展其成而奠其贾合于去声四十六径定字下添入】 列【禄计 地官下稻人 以列舍水切 合于去声十二霁韵内添入】 果【读为 春官上大宗伯 则摄而载果裸 合在去声二十九换裸字下亦作丨】甸【音田 春官上小宗伯 若大甸合在下平声一先畋字下亦作丨】 貍【亡皆 春官上郁人 遂貍之反 合于上平声十四皆韵内添入】 脩【读为 春官上司尊彛 凡酒脩酌涤 合在入声二十三锡涤字下亦作丨】舍【音释 春官下大胥 春入学舍采合舞合在入声二十二昔释字下亦作丨】簭【音筮 春官下占人 以八簭占八颂合在去声十二祭筮字下亦作丨】 弥【音敉 春官下小祝 弥烖兵合在上声四纸弭字下亦作丨】 樊【步干 春官下巾车 锡樊缨十有再就反 合于上平声二十六欢韵内添入】 条【读为 春官下巾车 革路龙勒条缨绦 合在下平声六豪绦字下亦作丨】 前【子践 春官下巾车 前樊鹄缨反 合于上声二十八狝韵内添入】 绳【音孕 秋官下薙氏 秋绳而芟之合于去声四十七证孕字下添入】 庐【读为 冬官上 秦无庐纑 合于上平声十一模纑字下添入】 戚【将六 冬官上 无以为戚速也反 合于入声一屋韵内添入】 眼【鱼恳 冬官上轮人为轮 欲其眼也反 合于上声二十二狠韵内添入】 卑【音婢 冬官上轮人为盖 上欲尊而宇欲卑合于上声四纸婢字下添入】颀【读为 冬官上辀人 辀欲颀典恳 合于上声二十二狠恳字下添入】 典【读为 冬官上辀人 辀欲颀典殄 合于上声二十七铣殄字下添入】 属【读为 冬官上函人 犀甲七属注 合于去声十遇注字下添入】 空【音孔 冬官上函人 眡其钻空合于上声一董孔字下添入】 栏【音练 冬官上慌氏 以栏为灰合于去声三十二霰练字下添入】 笴【读为 冬官下矢人 以其笴厚槀 合于上声三十二皓槀字下添入】 奠【读为 冬官下匠人为沟洫 凡行奠水停 合于下平声十五青停字下添入】 昔【读为 冬官下弓人为弓 老牛之角紾而昔错 合于入声十九铎错字下添入】畏【音隈 冬官下弓人为弓 畏也者必挠合于上平声十五灰隈字下添入】 校【读为 冬官下弓人为弓 茭解中有变焉故校绞 合于上声三十一巧绞字下添入】 礼记 敖【五报 曲礼上 不可长切 合在去声 十七号傲字下亦作丨】缮【吉政 曲礼上 急缮其怒反 合于去声四十五劲韵内添入】 载【音戴 月令 载青旂合于去声十九代戴字下添入】 术【音遂 月令 审端径术合于去声六至遂字下添入】 鲜【音献 月令 天子乃鲜羔开冰合于去声二十五愿献字下添入】 疆【其丈 月令 可以美土疆反 合于上声三十六养韵内添入】 禘【音药 郊特牡 飨禘有乐合于入声十八药药字下添入】 盐【音艳 郊特牡 而流示之禽而盐诸利合于去声五十五艳艳字下添入】 温【于运 内则 柔色以温之反 合于去声二十三问韵内添入】 有【音又 内则 三王有乞言合于去声四十九宥又字下添入】 幽【幼纠 玉藻 一命緼韨幽衡反 合于上声四十六黝韵内添入】 袆【音鞠 玉藻 再命袆衣合于入声一屋鞠字下添入】 辨【读为 玉藻 立容辨卑毋讇贬 合于上声五十琰贬字下添入】 顚【读为 玉藻 盛气颠实扬休阗 合于下平声一先田字下添入】 宾【必刃 玉藻 必与公士为宾也反 合于去声二十一震韵内添入】 皇【音往 少仪 齐齐皇皇合于上声三十六养往字下添入】 匪【芳非 少仪 匪匪翼翼反 合于上平声八微韵内添入】 美【音仪 少仪 鸾和之美合于上平声五支仪下添入】 区【古侯 乐记 草木茂区萌达反 合于下平声十九侯韵内添入】 趋【音促 乐记 卫音趋数烦志合于入声三烛促字下添入】 数【音速 同前合于入声一屋速字下添入】 乔【音骄 乐记 齐音敖辟乔志合于下平声四宵骄字下添入】 横【古旷 乐记 号以立横反 合于去声四十二宕韵内添入】 建【其展 乐记 名之曰建櫜反 合于上声二十八狝韵内添入】 报【保毛 乐记 礼有报而乐有反反 合于下平声六豪韵内添入】 肉【如又 乐记 廉肉节奏反 合于去声四十九宥韵内添入】 羶【音馨 祭义 燔燎羶芗合于下平声十五青馨字下添入】 进【音馂 祭统 百官进彻之合于去声二十二稕馂字下添入】 几【音祈 哀公问 车不雕几合于上平声八微祈字下添入】 愁【子留 乡饮酒 秋之为言愁也反 合于下平声十八尤韵内添入】 孚【音浮 聘义 孚尹防达合于下平声十八尤浮字下添入】 春秋 左氏传 众【音终 隠公元年 众父合于上平声一东终字下添入】 百【音陌 僖公二十八年 距跃三百曲踊三百合于入声二十陌陌字下添入】介【古贺 襄公八年 亦不使一介行李反 合于去声三十八个韵内添入】 防【于金 昭公元年 赵孟视防反 合于下平声二十一侵韵内添入】 爽【音霜 定公三年 有两肃爽焉合于下平声十阳霜字下添入】 公羊传 防【音流 成公五年 壅河三日不防合在下平声十八尤流字下亦作丨】曼【音蛮 哀公四年 晋人执戎曼子赤归于楚合于上平声二十七删蛮字下添入】 孟子 龙【音垄 公孙丑下 有私龙断焉合于上声二肿垄字下添入】 艾【音刈 万章 自怨自艾于桐合于去声二十废刈字下添入】 九经补韵终 音义弗顺丧制所出不可入韵者附于后 毛诗 猗【于可 隰有苌楚 猗傩其枝反】 作【侧虑 荡 侯作侯祝反】 疑【鱼陟 桑柔 靡所止疑反】 适【直革 殷武 勿予祸适反】 周礼 劀【音刮 天官下疡医 劀杀之齐】 坛【读为 夏官上大司马 暴内陵外则坛之墠】纲【读为 夏官上马质 纲恶马亢】 披【方寄 夏官下司士 作六军之士执披反】 方【音罔 夏官下方相氏 敺方良】 良【音两 夏官下方相氏 敺方良】 犮【畔末 秋官上 赤犮氏切】 冥【音觅 秋官下 冥氏】 焉【音夷 秋官下行夫 焉使则介之】 春【出允 冬官下梓人为侯 则春以功反】 羽【音戸 冬官下弓人为弓 弓而羽閷】 礼记 拘【古侯 曲礼上 以袂拘而退反】 桥【居庙 曲礼上 奉席如桥衡反】 辨【音遍 曲礼上 然后辨殽】 勿【音没 曲礼上 国中以策彗防勿驱】 绥【汤果 曲礼下 大夫则绥之反】 坛【音善 曲礼下 为坛位】 假【音遐 曲礼下 曰天王登假】 免【音问 檀弓上 檀弓免焉】 居【音姬 檀弓上 何居】 盖【戸腊 檀弓上 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反】 革【纪力 檀弓上 夫子之病革矣反】 从【音揔 檀弓上 尔毌从从尔】 厌【于甲 檀弓上 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反】 衡【华彭 檀弓上 今也衡缝反】 税【他外 檀弓上 小功不税反】 披【彼义 檀弓上 设披反】 纵【音揔 檀弓上 丧事欲其纵纵尔】 椑【蒲歴 檀弓上 君即位而为裨反】 舎【音释 檀弓下 有司以几筵舎奠于墓左】斯【音赐 檀弓下 我防也斯沾】 沾【音觇 檀弓下 我防也斯沾】 蒌【音栁 檀弓下 设蒌翣】 封【彼验 檀弓下 敛般请以机封反】 追【音退 檀弓下 文子其中追然】 耐【音能 礼运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 朞【音忌 礼器 夏父弗綦逆祀而弗止也】 将【音牂 内则 炮取豚若将】 接【读为 内则 搂以太牢捷】 践【音翦 玉藻 弗身践也】 言【鱼斤 玉藻 二爵而言言斯反】 辟【婢支 玉藻 大夫素带辟垂反】 屈【音阙 玉藻 君命屈狄】 报【读为 丧服小记 报葬者报虞赴】 省【悉井 大传 省于其君反】 圂【音患 少仪 君子不食圂腴】 提【丁礼 少仪 离而不提心反】 敦【音纯 乐记 乐而敦和】 反【音及 乐记 武王克殷反商】 适【读为 杂记上 大夫讣于同国适者敌】 税【他唤 杂记上 夫人税衣防狄反】 差【七何 丧大记 御者差沐于堂上反】 伪【音帷 丧大记 加伪荒】 盍【音渇 坊记 相彼盍旦】 移【昌氏 表记 衣服以移之反】 纯【音全 投壶 二筭为纯】 僇【音六 大学 辟则为天下僇矣】 缗【音緜 大学 缗蛮黄鸟】 卒【音倅 燕义 庶子之卒】 春秋 左氏传 免【音问 桓公五年太子免】 渎【音且 桓公十二年 盟于句渎之丘】 税【土活 荘公九年 及堂阜而税之反】 辂【五稼 僖公十五年 辂秦伯反】 谷【奴口 僖公二十年 楚鬭谷于菟帅师伐随反】敛【音廉 僖公二十八年 盟于敛防】 棺【古患 僖公二十八年 棺而出之反】 泜【音雉 僖公三十三年 与晋师夹泜而军】呼【好贺 文公元年 呼役夫反】 郪【音西 文公十六年 盟于郪丘】 被【普皮 襄公十四年 乃祖吾离被苫葢切】 含【户暗 襄公十九年 而视不可含反】 具【求付 襄公二十五年 封具切】 税【读为 襄公二十七年 公丧之如税服终身繐】羮【音即 昭公十三年 不羮】 苑【于元 昭公二十年 苑何忌辞曰切】 党【音掌 哀公十一年 俟于党氏之沟】 公羊传 昧【亡结 隠公元年 公及邾娄仪父盟于昧反】来【力兮 庄公五年 倪黎来来朝反】 悕【音希 成公十六年 在招丘悕矣】 朾【勑丁 成公十八年 盟于虚朾切】 鹳【音权 昭公二十五年 有鹳鹆来巢】 谷梁传 傎【覩田 僖公二十八年 为已傎矣反】 痤【在禾 襄公二十六年 宋公杀其世子痤反】 九经补韵 礼部韵以畧言人多隘之而议欲増也自元祐国子博士孙谔陈乞添収继其后则黄启宗有补韵吴棫有补韵补音毛晃有増韵张贵谟有韵畧补遗近世黄子厚蒋全甫则又各有论説然疎者随韵补辑仅得一二详者至尽采子史苍雅方言欲増入二千六百五十五而难于行此礼部韵之所以至今未备也泳斋先生治衢之暇日揖任礼于柯山堂而语曰子见吾所篹九经补韵乎先生于书无不读而以经为根源补韵之作凡九经中字之假借音之防通考订分彚各疏其下若星象之错落于天而灿然以明平斋洪端明所谓杜门论著佳哉者此也平斋欲着语而后弗果他日上之朝而颁行于礼部使后世知国家之淑士以经则岂但为声韵之助任礼敢写平斋之志而系于后淳祐四年十一月初吉日门生文林郎充衢州州学教授俞任礼谨题。

国学小常识

国学小常识

国学小常识作者:来源:《高中生·青春励志》2013年第03期◇关于“经史子集”◇“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对经典的分类法。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类别。

“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类别。

“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诗词等类别。

(注:以上分类依照清《四库全书》)◇关于“四书”“五经”和“六艺”◇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刊刻成《四书章句集注》,因《论语》记载孔子言行,《大学》为曾子所作,《中庸》为子思所作,《孟子》记载孟子言行,故又称“四子书”。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这六本书也被称作“六经”(后也有称“六经”为“六艺”)。

后来《乐经》亡佚,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是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六艺”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驭,五日六书,六日九数。

”◇经典书目推荐◇近代梁启超先生曾将国学入门书目最低限度列为经部:《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史部:《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宋元明史纪事本末》《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未》);子部:《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集部:《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中国的古代典籍

中国的古代典籍

子部典籍

子部的名称与诸子有关,诸子在古代典籍中是指 各学术流派的著作。汉代刘歆《七略》和班固 《汉书· 艺文志》将诸子分为儒、道、墨、阴阳、 法、名、纵横、杂、农、小说十家,但后世按四 部分类的子部典籍远远超出诸子范畴。《四库全 书总目》将子部书籍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 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 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共14个部类,其范畴 包括哲学、宗教、科技、类书、杂著等多方面。
史书三大体裁


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编写 ,被称 为“正史”。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编写 。 纪事本末体史书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编写 。
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 国志》、《晋书》、《宋书》、《南齐 书》、《梁书》、《陈书》、《魏书》、 《北齐书》、《北周书》、《隋书》、 《南史》、《北史》、《旧唐书》、《新 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宋史》、《辽史》、《金史》、《元 史》、《明史》。 加上民国时编撰的《新元史》、《清史 稿》,称作二十六史。
先秦诸子的代表作

《老子》、《庄子》、《墨子》、《荀 子》、《晏子》、《管子》、《商君书》、 《韩非子》、《孙子》、《吕氏春秋》
汉魏六朝诸子的代表作

《新语》、《淮南子》、《盐铁论》、 《论衡》、《抱朴子》、《世说新语》、 《颜氏家训》
集部典籍

收录诗文词赋等书,《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分为 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5个部类。楚辞 是战国后期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作品。别集指 个人的诗文集,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及政治家有 编撰个人文集的习好,时代愈往后,个人文集愈 多,明清时代的个人文集多达四五千种。总集汇 集多人的诗文作品,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梁朝 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收录先 秦至梁诗文130余家,700余篇。陈朝徐陵编的 《玉台新咏》收录汉代至梁的诗歌,是继《诗 经》、《楚辞》之后的古诗总集。著名的诗文总 集还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 三国晋南北朝诗》、《全唐文》、《全唐诗》等。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经部·小学·千字文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经部·小学·千字文

国学知识文库·经部·小学:千字文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千字文》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千字文字数:2990千字文(繁简对照)周興嗣次韻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閏餘成歲 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 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 玉出崑岡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薑 海鹹河淡 鱗潛羽翔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 有虞陶唐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弔民伐罪 周發殷湯 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愛育黎首 臣伏戎羌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遐邇一體 率賓歸王 鳴鳳在竹 白駒食場 化被草木 賴及萬方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蓋此身髪 四大五常 恭惟鞠養 豈敢毀傷 女慕貞潔 男效才良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知過必改 得能莫忘 罔談彼短 靡恃己長 信使可覆 器欲難量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墨悲絲染 詩贊羔羊 景行維賢 克念作聖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 禍因惡積 福緣善慶 尺璧非寶 寸陰是競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資父事君 曰嚴與敬 孝當竭力 忠則盡命 臨深履薄 夙興溫凊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似蘭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淵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辭安定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篤初誠美 慎終宜令 榮業所基 籍甚無竟 學優登仕 攝職從政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存以甘棠 去而益詠 樂殊貴賤 禮別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婦隨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外受傅訓 入奉母儀 諸姑伯叔 猶子比兒 孔懷兄弟 同氣連枝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交友投分 切磨箴規 仁慈隱惻 造次弗離 節義廉退 顛沛匪虧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性靜情逸 心動神疲 守真志滿 逐物意移 堅持雅操 好爵自縻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都邑華夏 東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據涇 宮殿盤鬱 樓觀飛驚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圖寫禽獸 畫綵仙靈 丙舍傍啓 甲帳對楹 肆筵設席 鼓瑟吹笙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陞階納陛 弁轉疑星 右通廣內 左達承明 既集墳典 亦聚羣英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杜稾鍾隸 漆書壁經 府羅將相 路俠槐卿 戶封八縣 家給千兵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高冠陪輦 驅轂振纓 世祿侈富 車駕肥輕 策功茂實 勒碑刻銘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磻溪伊尹 佐時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營 桓公匡合 濟弱扶傾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綺迴漢惠 說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寧 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假途滅虢 踐土會盟 何遵約法 韓弊煩刑 起翦頗牧 用軍最精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宣威沙漠 馳譽丹青 九州禹跡 百郡秦并 嶽宗泰岱 禪主云亭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 禅主云亭鴈門紫塞 雞田赤城 昆池碣石 鉅野洞庭 曠遠緜邈 巖岫杳冥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 鉅野洞庭 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治本于農 務資稼穡 俶載南畝 我藝黍稷 稅熟貢新 勸賞黜陟治本于农 务资稼穑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孟軻敦素 史魚秉直 庶幾中庸 勞謙謹敕 聆音察理 鑒貌辨色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貽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譏誡 寵增抗極 殆辱近恥 林皋幸即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兩疏見機 解組誰逼 索居閒處 沈默寂寥 求古尋論 散慮逍遙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欣奏累遣 慼謝歡招 渠荷的歷 園莽抽條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 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陳根委翳 落葉飄颻 遊鵾獨運 淩摩絳霄 耽讀翫市 寓目囊箱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游鹍独运 凌摩绛霄 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易輶攸畏 屬耳垣牆 具膳湌飯 適口充腸 飽飫烹宰 饑厭糟糠易輶攸畏 属耳垣墙 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親戚故舊 老少異糧 妾御績紡 侍巾帷房 紈扇圓絜 銀燭煒煌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纨扇圆絜 银烛炜煌晝眠夕寐 藍筍象牀 弦歌酒讌 接杯舉觴 矯手頓足 悅豫且康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嫡後嗣續 祭祀烝嘗 稽顙再拜 悚懼恐惶 牋牒簡要 顧答審詳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骸垢想浴 執熱願涼 驢驘犢特 駭躍超驤 誅斬賊盜 捕獲叛亡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 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布射僚丸 嵇琴阮嘯 恬筆倫紙 鈞巧任釣 釋紛利俗 並皆佳妙布射僚丸 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 竝皆佳妙毛施淑姿 工嚬妍笑 年矢每催 曦暉朗曜 璇璣懸斡 晦魄環照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指薪修祜 永綏吉劭 矩步引領 俯仰廊廟 束帶矜莊 徘徊瞻眺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孤陋寡聞 愚蒙等誚 謂語助者 焉哉乎也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

《国学概说》之经部“小学”著作简介

《国学概说》之经部“小学”著作简介
• 靡有同焉。
• 字体各不相同。
第三讲 经部之小学著作简介
《尔雅》
第三讲 经部之小学著作简介
《尔雅》
•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解释词义为主的词典。关 于其成书年代,一说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一说成书于 汉代。一般认为在秦汉之间。 • (1)《尔雅》之得名
• 书名《尔雅》,体现了该书的纂集目的,至今有多种说 法。
第三讲 经部之小学著作简介
《说文解字》
关于古代造字的传说 1• • 仓颉造字说 • 《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 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 背厶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已知之矣。” •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 《荀子· 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 六书:
•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第三讲 经部之小学著作简介
《説文》之時,未有反 切,後人附益,互有異 《说文解字》 同,孫愐《唐韻》,行 之已久,今並以孫愐音 后世《说文解字》的整理和研究 切爲定,庶夫學者有所 5• 適從。 • 整理: ——宋·徐鉉等《進新 • 大徐本 小徐本 校定〈説文解字〉表》 • 研究: •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 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 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 读》尤被推崇,四人被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经部·小学·释名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经部·小学·释名

齐齐也地在渤海之南渤齐之中也 吴虞也太伯让位而不就归封之于此虞其志也 越夷蛮之国也度越礼义无所拘也此十二国上应列宿各以其地及于事 宜制此名也至秦改诸侯置郡县随其所在山川土形而立其名汉就而因之也 河南在河之南也 河内河水从岐山而南从雷首而东从谭首而北郡在其内也 河东在河水东也 河西在河水西也 上党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也 颍川因颍水为名也 汝南在汝水南也 汝阴在汝水阴也 东郡南郡皆以京师方面言之也 北海海在其北也 西海海在其西也 南海在海南也宜言海南欲同四海名故言南海 东海海在其东也 济南济水在其南也 济北济水在其北也义亦如南海也 济阴在济水之阴也 南阳在国之南而地阳也凡若此类郡国之名取号于此则其余可知也县 邑之名亦如之
春蠢也动而生也 夏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 秋緧也緧迫品物使时成也 冬终也物终成也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止也 年进也进而前也 岁越也越故限也唐虞曰载载生物也殷曰祀祀巳也新气升故气巳也 五行者五气也于其方各施行也 金禁也其气刚严能禁制也 木冒也华叶自覆冒也 水准也准平物也 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 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于易为坎坎险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纽也于易为艮艮限也时未可听物生限止之也 卯冒也载冒土而出也于易为震二月之时雷始震也 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 巳巳也阳气毕布巳也于易为巽巽散也物皆生布散也 午仵也阴气从下上与阳相仵逆也于易为离离丽也物皆附丽阳气以茂 也 未昧也日中则昃向幽昧也
用功稍剧也 四达曰衢齐鲁谓四齿杷为欋欋杷地则有四处此道似之也 五达曰康康昌也昌盛也车步并列并用之言充盛也 六达曰庄庄装也其上使高也 七达曰剧骖骖马有四耳今此道有七比于剧也 八达曰崇期崇充也道多所通人充满其上如共期也 九达曰逵齐鲁谓道多为逵即此形然也 城下道曰□□翱也都邑之内翔翔祖驾之处也 步所用道曰蹊蹊系也射疾则用之故还系于正道也 径经也人所经由也 鹿兔之道曰亢行不由正亢陌山谷草野而过也 涂度也人所由得通度也 释州国第七 青州在东取物生而青也州注也郡国所注仰也 徐州徐舒也土气舒缓也 扬州州界多水水波扬也 荆州取名于荆山也必取荆为名者荆警也南蛮数为寇逆其民有道后服 无道先疆常警备之也

文言文:文化常识之经史子集

文言文:文化常识之经史子集

知识 讲解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佛、道三教。“九流”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 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在这之外还有小说家,因此有”九流 十家“之说(出自《汉书·艺文志》)。 诸子百家: 【儒家】是古代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以孔子学说,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 自汉朝至“五四运动”前,一直在中国文化界及思想界占重要地位。孔子、孟 子、荀子、董仲舒适是著名的代表人物。 【道家】以先秦老子“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流派。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 的思想,被称为“道德家”,老子哲学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汉代道 教尊奉老子为道教的始祖。 【阴阳家】战国时提倡阴阳五行之说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齐国的邹衍, 【法家】战国时主张法治的重要学派。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代表人物是 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文言文
——文化常识之经史子集(1)
高考 领航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 A 解析:“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知识 讲解
【名家】是战国时的学派,一名“辩者”,是古代的逻辑学。代表人物公孙龙。 【墨家】是战国时的学派,提倡“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节用”“节葬” 等。创始人是墨翟。 【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策士中有“合纵派”和“连横派”。代表 人物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 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他们的特点是“兼儒墨, 和名、法”。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入门四问上课用

入门四问上课用
别集 总集。 诗集 文集。
一、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经、史、子、集”各是指的什么?
经部:指儒家的经典。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
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二、自学“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
传播有什么特点”,按历史发展的顺序,纵向梳理我国 古代文化经典的发展,基本把握全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从文化背景、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三个方面梳理)
三、中国文化经典的现实意义
曾国藩也学习倭仁,将自己的意念、行事、读书
和心得逐日以楷书写在日记上,以便随时检点克制。 他每日课程为“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 史、写日记、日知其所亡、月无望所能、谨言、养 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 另外,他还作《五
箴》以自警:“一曰立志,二曰居敬,三曰主静, 四曰谨言,五曰有恒。” 曾国藩就是这样,实践着
3.传统文化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 若血脉堵死,中国只能被称为一个现代国, 而不能称其为中国。
拓展延伸一:
问题设计:下面引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中的一些名句,对其 所体现的思想做一评价。
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
②“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庄子》)
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有 助于我们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
“礼之用,和为贵。”“和也
包容性
者,天下之大道也。”“ 和而不同。”“天下一致
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对的态自亲度然和“斧胜斤用以也时”入,山林,材木不可 其他 ……

续修四库全书分书目(经部小学类)

续修四库全书分书目(经部小学类)

续修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第0185册至0260册)书目详表(带册页码)经部小学类 第0185册-001页 尔雅三卷(晋)郭璞注尔雅音释三卷 (唐)陆德明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5册-031页 尔雅疏十卷(宋)刑昺等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5册-337页 尔雅新义二十卷(宋)陆佃撰叙录一卷(清)宋大樽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5册-481页 尔雅注疏参议六卷(清)姜兆锡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5册-549页 尔雅补注四卷(清)周春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5册-603页 尔雅补郭二卷(清)翟灏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5册-623页 尔雅校议二卷(清)刘玉麐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6册-001页 尔雅注疏笺补三卷(清)任基振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6册-615页 尔雅郭注补正九卷(清)戴蓥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7册-001页 尔雅古义二卷(清)钱坫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7册-017页 尔雅释地四篇注一卷(清)钱坫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7册-035页 尔雅正义二十卷(清)邵晋涵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7册-321页 尔雅注疏本正误五卷(清)张宗泰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7册-355页 尔雅郭注义疏二十卷(清)郝懿行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8册-001页 尔雅郝注刊误一卷(清)王念孙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8册-021页 尔雅小笺三卷(清)江藩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8册-067页 尔雅一切注音十卷(清)严可均辑经部小学类 第0188册-179页 尔雅匡名二十卷(清)严元照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8册-357页 尔雅古义二卷(清)胡承珙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8册-373页 尔疋旧注考证二卷(清)李曾白撰 李滋然补考 经部小学类 第0188册-397页 尔雅古注斠三卷(清)叶蕙心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8册-469页 尔雅经注集证三卷(清)龙启瑞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8册-509页 尔雅正郭三卷(清)潘衍桐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8册-561页 尔雅释例五卷(清)陈玉澍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8册-625页 读尔雅日记一卷补记一卷(清)董瑞椿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9册-001页 尔雅稗疏四卷(清)缪楷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9册-059页 尔雅郭注佚存补订二十卷 王树枏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9册-271页 雅学考一卷(清)胡元玉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9册-289页 小尔雅广注四卷(清)莫拭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9册-335页 小尔雅疏八卷(清)王煦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9册-407页 小尔雅义证十三卷补遗一卷(清)胡承珙撰 经部小学类 第0189册-481页 小尔雅训纂六卷(清)宋翔凤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9册-525页 小尔雅约注一卷(清)朱骏声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9册-539页 小尔雅疏证五卷(清)葛其仁撰经部小学类 第0189册-579页 释名疏证八卷续释名一卷释名补遗一卷(清)毕沅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0册-001页 广释名二卷(清)张金吾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0册-041页 释名疏证补八卷 续释名释名补遗共一卷释名疏证补附一卷(清)王先谦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0册-161页 广雅疏义二十五卷(清)钱大昭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1册-001页 广雅疏证十卷博雅音十卷(清)王念孙撰 王引之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1册-417页 广雅疏证补正一卷(清)王念孙撰 王引之撰 经部小学类 第0191册-441页 续广雅二卷(清)刘灿辑经部小学类 第0191册-465页 释虫小记一卷(清)程瑶田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1册-479页 释草小记二卷(清)程瑶田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1册-517页 果裸转语记一卷(清)程瑶田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1册-527页 奇字名十二卷(清)李调元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1册-589页 释大八卷(清)王念孙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2册-001页 拾雅二十卷(清)夏味堂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2册-307页 比雅十九卷(清)洪亮吉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2册-373页 骈字分笺二卷(清)程际盛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2册-397页 证俗文十九卷(清)郝懿行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2册-617页 骈雅训纂十六卷首一卷(明)朱谋玮撰(清)魏茂林 训纂经部小学类 第0193册-001页 支雅二卷(清)刘灿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3册-023页 释榖四卷(清)刘宝楠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3册-085页 小学骈枝八卷(清)田宝臣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3册-209页 叠雅十三卷(清)史梦兰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3册-367页 别雅订五卷(清)许瀚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3册-389页 方言据二卷续录一卷(明)岳元声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3册-413页 方言疏证十三卷(清)戴震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3册-505页 续方言二卷(清)戴震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3册-513页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疏证补一卷(清)王念孙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3册-525页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笺疏十三卷(清)钱绎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4册-001页 续方言补正二卷(清)程际盛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4册-009页 续方言疏证二卷(清)沈龄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4册-085页 广续方言四卷拾遗一卷(清)程先甲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4册-123页 续方言又补二卷(清)徐乃昌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4册-135页 越语肯綮录一卷(清)毛奇龄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4册-139页 直语补证一卷 日贯斋涂说一卷 笔史一卷(清)梁同书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4册-183页 恒言录六卷(清)钱大昕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4册-277页 通俗编三十八卷(清)翟灏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5册-001页 吴下方言考十二卷(清)胡文英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5册-109页 方音一卷(清)戚学标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5册-119页 迩言六卷(清)钱大昭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5册-177页 新方言十一卷 章炳麟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5册-251页 重订冠解助语辞二卷(元)卢以纬撰(日本)毛利贞斋编辑经部小学类 第0195册-365页 助字辨略五卷(清)刘淇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5册-503页 虚字说一卷(清)袁仁林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5册-527页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6册-001页 文通十卷(清)马建忠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6册-313页 0197册-001页 一切经音义一百卷(唐)释慧琳撰续一切经音义十卷(辽)释希麟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8册-001页 一切经音义二十五卷(唐)释玄应撰经部小学类 第0198册-291页 0199-0200册-001页 经籍纂诂一百零六卷(清)阮元撰经部小学类 第0200册-539页 0200册-001页 经籍纂诂补遗一百零六卷(清)阮元撰经部小学类 第0201册-653页 小学钩沈十九卷(清)任大椿辑经部小学类 第0201册-739页 小学钩沈续编八卷(清)顾震福辑经部小学类 第0202册-001页 六书统溯原十三卷(元)杨桓撰经部小学类 第0202册-263页 说文解字补义十二卷(元)包希鲁撰经部小学类 第0202册-503页 六书精蕰六卷(明)魏校撰音释举要一卷(明)徐官撰经部小学类 第0203册-001页 六书正义十二卷(明)吴元满撰经部小学类 第0203册-413页 六书长笺七卷(明)赵宦光撰经部小学类 第0203册-459页 惠氏读说文记十五卷(清)惠栋撰(清)江声参补经部小学类 第0203册-565页 说文引经考二卷补遗一卷(清)吴玉搢撰经部小学类 第0203册-635页 六书说一卷(清)江声撰经部小学类 第0204册-001页 说文解字理董十五卷(存卷七至卷十五)(清)吴颖芳撰经部小学类 第0204册-103页 说文理董后编六卷(清)吴颖芳撰经部小学类 第0204册-261页 说文答问疏证六卷(清)钱大昕撰 薛传均疏证经部小学类 第0204册-317页 转注古义考一卷(清)曹仁虎撰经部小学类 第0204册-329页 汲古阁说文订一卷(清)段玉裁撰经部小学类 第0204册-367页 0205-208册-001页 说文解字注三十卷(清)段玉裁撰经部小学类 第0209-0210册-001页 说文解字义证五十卷(清)桂馥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1册-001页 说文解字群经正字二十八卷(清)邵瑛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1册-367页 说文蠡笺十四卷(清)潘奕隽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1册-439页 说文解字斠诠十四卷(清)钱坫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2册-001页 说文解字校勘记一卷(清)王念孙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2册-011页 说文引经考二十卷(清)程际盛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2册-167页 说文古语考二卷(清)程际盛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2册-181页 说文五翼八卷(清)王煦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2册-243页 说文解字校录十五卷(清)钮树玉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3册-001页 段氏说文注订八卷(清)钮树玉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3册-093页 说文新附考六卷续考一卷(清)钮树玉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3册-163页 说文段注订补十四卷(清)王绍兰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3册-461页 说文订订一卷(清)严可均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3册-467页 说文校议三十卷(清)严可均 姚文田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4册-001页 说文校议议三十卷(清)严章福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4册-197页 说文校定本二卷(清)朱士端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4册-217页 说文解字注匡谬十五卷(清)徐承庆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4册-381页 0215册-001页 说文假借羲证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朱珔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5册-443页 说文辨疑一卷(清)顾广圻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5册-457页 说文系传校录三十卷(清)王筠撰经部小学类 第0215册-561页 0216册-001页 说文释例二十卷(清)王筠撰 经部小学类 第0216册-329页 0217-0219册-001页 说文解字句读三十卷句读补正三十卷(清)王筠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0册-001页 文字蒙求四卷(清)王筠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0册-051页 说文引经异字三卷(清)吴云蒸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0册-091页 0221册-001页 说文通训定声十八卷分部柬一卷说雅一卷古今韵准一卷补遗一卷(清)朱骏声撰 经部小学类 第0221册-589页 广潜研堂说文答问疏证八卷(清)承培元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2册-001页 说文引经证例二十四卷(清)承培元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2册-191页 说文古本考十四卷(清)沈涛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2册-503页 说文经典异字释一卷(清)高翔麟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2册-529页 说文字通十四卷(清)高翔麟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3册-001页 席氏读说文记十五卷(清)席世昌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3册-159页 说文引经考异十六卷(清)柳荣宗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3册-267页 说文新附考六卷(清)郑珍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3册-341页 说文逸字二卷(清)郑珍撰附录一卷(清)郑知同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3册-397页 0224-0225册-001页 说文解字段注考正十五卷(清)冯桂芬撰 经部小学类 第0225册-125页 0226-0227册-001页 说文解字注笺十四卷(清)徐灏撰说文检字三卷说文重文检字一卷说文疑难检字一卷今文检字一卷徐樾编经部小学类 第0227册-231页 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一卷(清)莫友芝撰 经部小学类 第0227册-257页 说文引经例辨三卷(清)雷浚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7册-297页 说文外编十五卷补遗一卷(清)雷浚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7册-449页 说文经字考一卷(清)陈寿祺撰第一楼丛书附考一卷(清)俞樾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7册-457页 说文引经考证七卷说文引经互异说一卷(清)陈瑑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7册-535页 说文佚字考四卷(清)张鸣珂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7册-581页 说文浅说一卷(清)郑知同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7册-589页 说文发疑六卷(清)张行孚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8册-001页 说文经斠十三卷补遗一卷(清)杨廷瑞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8册-047页 说文正俗一卷(清)杨廷瑞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8册-065页 说文经字正谊四卷(清)郭庆藩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8册-129页 六书旧义一卷 廖平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8册-149页 说文二徐笺异二十八卷 田吴照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8册-241页 玉篇(残卷)(梁)顾野王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9册-001页 新修絫音引证群籍玉篇三十卷(金)邢准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9册-245页 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十五卷(金)韩孝彦 韩道昭撰(明)释文儒 思远 文通 删补经部小学类 第0229册-531页 番汉合时掌中珠不分卷(西夏)骨勒撰经部小学类 第0229册-537页 0230册-001页 篇海类编二十卷题(明)宋濂撰(明)屠隆订正附录一卷 (明)张嘉和辑 经部小学类 第0230册-323页 华夷译语不分卷附高昌馆来文一卷译文备览一卷(明)火原洁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1册-001页 重订直音篇七卷(明)章黼撰(明)吴道长重订 经部小学类 第0231册-325页 新校经史海篇直音十卷经部小学类 第0232册-001页 重刊详校篇海五卷(明)李登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2册-389页 0233册-001页 字汇十二卷首一卷附韵法直图一卷韵法横图一卷末一卷(明)梅膺祚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3册-443页 字汇补十二卷(清)吴任臣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4-0235册-001页 正字通十二卷附字汇旧本首卷一卷(明)张自烈撰(清)廖文英续经部小学类 第0236册-001页 字林考逸八卷附录一卷(清)任大椿撰补本一卷(清)陶方琦补补附录一卷(清)诸可宝补附经部小学类 第0236册-097页 古今文字通释十四卷(清)吕世宜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6册-329页 俗书证误一卷(隋)颜愍楚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6册-331页 正名要录附字样(敦煌残卷)(唐)郎知本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6册-347页 字宝(敦煌残卷)(唐)郑氏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6册-355页 俗务要名林(敦煌残卷)经部小学类 第0236册-367页 集篆古文韵海五卷(宋)杜从古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6册-461页 隶韵十卷碑目一卷(宋)刘球撰隶韵考证二卷碑目考证一卷(清)翁方纲考证 经部小学类 第0237册-001页 增广钟鼎篆韵七卷(元)杨銁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7册-565页 续古篆韵六卷(元)吾衍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7册-593页 续复古编四卷(元)曹本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8册-001页 古俗字略五卷汉碑用字一卷俗用杂字一卷(明)陈士元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8册-167页 问奇集二卷(明)张位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8册-217页 字学指南十卷(明)朱光家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8册-467页 隶书正讹二卷(明)吴元满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8册-505页 广金石韵府五卷字略一卷(明)朱云原辑(清)林尚葵广辑 李根校正经部小学类 第0239册-001页 榕村字画辨讹一卷(清)李光地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9册-009页 辨字通考四卷首一卷(清)王在镐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9册-153页 经典文字辨正不分卷(清)钱大昕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9册-459页 说文解字旧音一卷 经典文字辨证书五卷音同义异辨一卷(清)毕沅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9册-531页 四库全书辨正通俗文字不分卷(清)陆费墀撰 王朝梧增补经部小学类 第0239册-543页 隶八分辨一卷(清)方辅撰经部小学类 第0239册-575页 0240册-001页 金石文字辨异十二卷(清)邢澍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0册-215页 汉隶异同十二卷(清)甘杨声辑经部小学类 第0240册-305页 正字略定本一卷(清)王筠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0册-337页 字辨证篆十七卷(清)易本烺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0册-511页 汗简笺正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郑珍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1册-001页 通俗字林辨证五卷(清)唐埙辑经部小学类 第0241册-057页 隶通二卷(清)钱庆曾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1册-109页 楷法溯源十四卷古碑目录一卷集帖目录一卷(清)潘存原辑(清)杨守敬编经部小学类 第0241册-479页 0242册-001页 隶篇十五卷隶篇续十五卷隶篇再续十五卷(清)翟云升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2册-125页 隶样八卷(清)翟云升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2册-353页 六朝别字记不分卷(清)赵之谦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2册-417页 六书类纂八卷读篆臆存杂说一卷字学寻源三卷(清)吴锦章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3册-001页 汉隶辨体四卷(清)尹彭寿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3册-127页 汇钞三馆字例六卷经部小学类 第0243册-197页 碑别字五卷(清)罗振鋆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3册-257页 说文古籀疏证六卷(清)庄述祖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3册-395页 说文古籀补十四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清)吴大澄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3册-469页 古籀余论三卷(清)孙诒让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3册-519页 古籀拾遗三卷 宋政和礼器文字考一卷(清)孙诒让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3册-577页 急就章考异一卷(清)孙星衍校经部小学类 第0243册-587页 仓颉篇三卷辑本一卷(清)孙星衍辑 续本一卷(清)任大椿续辑 补本一卷(清)陶方琦补辑 经部小学类 第0244册-001页 柴氏古韵通八卷 正音切韵复古编一卷(清)柴绍炳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4册-397页 毛诗古音参义五卷首一卷(清)潘相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4册-475页 声韵考四卷声类表九卷首一卷(清)戴震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4册-549页 六书音均表五卷(清)段玉裁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5册-001页 韵征十六卷(清)安吉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5册-199页 汉学谐声二十四卷 说文补考一卷说文又考一卷(清)戚学标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5册-511页 诗音表一卷(清)钱坫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5册-533页 古韵谱二卷(清)王念孙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5册-569页 汉魏音四卷(清)洪亮吉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6册-001页 音切谱二十卷(清)李元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6册-395页 诗声类十二卷 诗声分例一卷(清)孔广森撰 经部小学类 第0246册-459页 说文声系十四卷(清)姚文田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6册-527页 古音谐八卷首一卷(清)姚文田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7册-001页 说文声类二卷(清)严可均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7册-041页 毛诗古韵杂论一卷(清)牟应震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7册-057页 毛诗古韵五卷(清)牟应震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7册-107页 毛诗奇句韵考四卷(清)牟应震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7册-125页 韵谱一卷(清)牟应震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7册-129页 谐声补逸十四卷(清)宋保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7册-197页 说文解字音均表二卷(清)江沅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7册-227页 形声类篇二卷余论一卷 (清)丁履恒撰校勘记一卷(清)庞大堃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7册-283页 古韵发明不分卷(清)张畊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7册-433页 谐声谱五十卷附录二卷(清)张惠言撰(清)张成孙编 校记一卷 戴姜福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8册-001页 江氏音学十书十二卷(清)江有诰撰诗经韵读四卷 群经韵读一卷 楚辞韵读一卷宋赋韵读一卷 先秦韵读一卷 谐声表一卷入声表一卷 等韵丛说一卷 唐韵四声正一卷 经部小学类 第0248册-313页 诗古韵表廿二部集说二卷(清)夏炘经部小学类 第0248册-341页 五韵论二卷(清)邹汉勋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8册-383页 说文谐声孳生述不分卷(清)陈立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8册-435页 说文声统十七标目二卷(清)陈澧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8册-477页 古音类表九卷(清)傅寿彤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8册-563页 古韵通说二十卷(清)龙启瑞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9册-001页 述均十卷(清)夏燮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9册-087页 声谱二卷(清)时庸劢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9册-157页 声说二卷(清)时庸劢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9册-229页 诗古音绎一卷(清)胡锡燕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9册-247页 古音辑略二卷古音备考一卷(清)庞大堃撰 经部小学类 第0249册-301页 唐写本切韵(残卷)(隋)陆法言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9册-417页 唐写本唐均(残卷)(唐)孙愐撰经部小学类 第0249册-513页 刊谬补缺切韵(唐)王仁煦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0册-001页 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唐)王仁煦撰(唐)长孙讷言注经部小学类 第0250册-101页 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唐)王仁煦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0册-211页 新刊韵略五卷(金)王文郁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0册-389页 0251册-001页 书学正韵三十六卷(元)扬桓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1册-459页 交泰韵不分卷(明)吕坤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1册-495页 书文音义便考私编五卷难字直音一卷(明)李登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2册-001页 音韵日月灯六十四卷(明)吕维祺撰(明)吕维袺诠韵母五卷 同文铎三十卷首四卷韵钥二十五卷经部小学类 第0253册-001页 诗词通韵五卷首一卷反切定谱一卷(清)朴隐子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3册-063页 音学辨微一卷(清)江永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3册-085页 四声切韵表一卷凡例一卷(清)江永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3册-123页 集韵考正十卷(清)方成珪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3册-375页 切韵考六卷切韵考外篇三卷(清)陈澧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3册-481页 切韵表五卷(清)成蓉镜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3册-539页 四声韵谱九卷首一卷(清)梁僧宝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3册-619页 切韵求蒙一卷(清)梁僧宝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4册-001页 圆音正考一卷(清)存之堂辑经部小学类 第0254册-023页 集韵编雅十卷(清)董文涣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4册-099页 唐律通韵举例二卷(清)程道存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4册-123页 韵镜一卷 佚名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4册-151页 皇极声音文字通三十二卷(存卷一至卷三十)(明)赵撝谦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4册-685页 音声纪元六卷(明)吴继仕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5册-001页 声韵杂箸一卷文韵考衷六声会编十二卷(明)桑绍良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5册-169页 五先堂字学元元十卷(明)袁子让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5册-327页 韵表三十表声表三十表(明)叶秉敬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6册-001页 元韵谱五十四卷(明)乔中和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7册-001页 韵通一卷(清)萧云从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7册-017页 大藏字母九音等韵十二卷(清)释阿摩利谛译 经部小学类 第0257册-075页 谐声韵学十六卷(存卷一至卷二、卷四至卷九、卷十一至卷十四、卷十六)(清)释阿摩利谛撰 经部小学类 第0257册-545页 善乐堂音韵清浊鉴三卷(清)王祚祯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7册-641页 拙菴韵悟一卷(清)赵绍箕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7册-677页 马氏等音一卷(清)马自援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8册-001页 类音八卷(清)潘耒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8册-201页 等切元声十卷(清)熊士伯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8册-373页 诗韵析五卷首一卷未一卷校勘记一卷(清)汪烜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8册-523页 五声反切正均不分卷(清)吴烺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8册-545页 等韵精要一卷(清)贾存仁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8册-569页 切韵考四卷(清)李邺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8册-601页 四声均和表五卷 示儿切语一卷(清)洪榜撰 经部小学类 第0258册-631页 音泭一卷(清)徐鉴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8册-649页 正音切韵指掌一卷(清)莎彝尊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8册-695页 音韵逢源四卷(清)裕恩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8册-759页 韵籁四卷(清)华长忠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8册-791页 等韵学不分卷(清)许惠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9册-001页 蒙古字韵二卷(元)朱宗文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9册-131页 韵略易通二卷(明)兰廷秀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9册-173页 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四卷(明)陶承学 毛曾辑 经部小学类 第0259册-359页 音韵正讹四卷(明)孙耀撰经部小学类 第0259册-425页 西儒耳目资不分卷(法)金尼阁撰经部小学类 第0260册-001页 五方元音二卷(清)樊腾凤撰经部小学类 第0260册-061页 新镌汇音妙悟全集不分卷(清)黄谦辑 经部小学类 第0260册-191页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八卷(清)谢秀岚撰 经部小学类 第0260册-379页 李氏音鉴六卷(清)李汝珍撰经部小学类 第0260册-499页 同音字辨四卷(清)刘维坊撰。

冯道刻印九经及其重要意义

冯道刻印九经及其重要意义

冯道刻印九经及其重要意义□ 河南大学图书馆陈隆予【摘要】摘要五代时期,后唐宰相冯道在中原地区第一次利用雕版印刷术刻印儒学《九经》,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利用雕版印刷术大规模出版印刷儒学经典著作的新纪元,对我国经典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年(卷),期】2011(000)016【总页数】2【关键词】关键词五代冯道雕版印刷九经所谓五代(907—960),是指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先后建立起来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王朝。

在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虽然是一个战乱频仍、朝代频繁更替的时期,但是在儒学文化的传承方面,却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这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后唐宰相冯道,他第一次利用雕版印刷技术,历四朝二十二年刻印了儒学《九经》。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洲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

“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1]1655唐末天祐年间,冯道在幽州掾刘守光署下任参军,刘守光失败后投时任河东监军的宦官张承业,被任命为巡官。

张承业对冯道的文章和德行都很欣赏,因此将他推荐给晋王李克用,李克用任命他为河东节度掌书记。

后唐庄宗李存勗即位后拜冯道为户部尚书、翰林学士。

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后来兵变,夺取了李存勗的皇位,即为后唐明宗,拜冯道为宰相。

长兴四年(933)明宗死,冯道继续担任愍帝时期的宰相。

后来潞王李从珂在凤翔造反,愍帝出逃,潞王即位,成为后唐末代皇帝,冯道继续担任宰相一职。

后晋灭后唐,冯道又事后晋,任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后又加封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

石敬瑭死后,冯道出任后晋出帝石重贵之宰相。

契丹灭后晋,冯道事契丹,被封为太傅,跟从辽太宗耶律德光北归至常山。

后汉建立后,乃归汉,以太师职位事奉后汉。

后周灭后汉,又事后周,被拜为太师兼中书令。

冯道活了七十三岁,死后被周世宗追封为瀛王。

三字经-小楷字帖(打印版)

三字经-小楷字帖(打印版)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经部·小学·陆桴亭论小学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经部·小学·陆桴亭论小学

国学知识文库·经部·小学:陆桴亭论小学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陆桴亭论小学》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陆桴亭论小学字数:2553陆桴亭论小学 (明清)陆世仪撰 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此自是正理。

然古者人心质朴,风俗淳厚,孩提至七八岁时,知识尚未开。

今则人心风俗远不如古,人家子弟,至五六岁已多知诱物化矣。

又二年而始入小学,即使父教师严,已费一番手脚,况父兄之教,又未必尽如古法乎?故愚谓今之教子弟入小学者,决当自五六岁始。

小学之书,文公所集备矣。

然予以为,古人之意,小学之设是教人由之;大学之道,乃使人知之。

今文公所集,多穷理之事,近于大学。

又所集之语,多出四书五经,读者以为重复。

且类引多古礼,不谐今俗;开卷多难字,不便童子。

此小学所以多废也。

愚意小儿五六岁时,语音未朗,未能便读长句。

窃欲仿明道之意,采择《礼经》中《曲礼》、《幼仪》,参以近礼,斟酌古今,择其可通行者编成一书。

或三字,或五字,节为韵语,务令易晓,名曰《节韵幼仪》,俾之即读即教。

如“头容直”,即教之端正头项。

“手容恭”,即教之整齐手足。

合下便教他知行并进,似于造就人材之法,更为容易。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古人教人,自幼便教他礼乐,所以德性气质易于成就。

今人自读书外一无所事,不知礼乐为何物,身子从幼便骄惰坏了。

愚意自《节韵幼仪》外,更欲参酌古今之制,辑冠、婚、祭及乡饮、乡射诸礼为礼书。

文庙乐舞及宴饮、升歌诸仪为乐书。

俾童子十数岁时仍读四书,兼习书数。

暇日,则序一处,教升歌、习礼,如古人舞勺、舞象之类,务使之郁郁彬彬。

则涵养气质,薰陶德性,或可不劳而致。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

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

十五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小序注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小序注析
1
间应为“、”而不是“。”。“隶故事、以便记诵”说明了《蒙求》之属的特点,作 为整体修饰“《蒙求》之属”。“隶故事”与“以便记诵”并列。第一个“以”为介 词,“《蒙求》之属隶故事、以便记诵者”作为整体与之形成介宾结构。第二个“以” 不是介词,而是与“便”组成连词“以便”,与现在所说“以便”意义相同。只有 如此,才符合《四库全书总目》的本意,也符合“《蒙求》之属”的特点。
四、余氏引《汉书·食货志》“古者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 室家长幼之节”作为证明小学所教不止六书的证据,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他又认 为“《汉书·艺文志·小学家》云:‘古者八岁而入小学,故《周礼》保氏掌养国 子,教之六书。’此乃班固用刘歆《辑略》之文,故与《食货志》所言者不合。” 这是将错误全推至刘歆一人,来摆脱对《汉志》这句话的理解和《汉书·食货志》 所形成的矛盾。实际上,如果不要强行因《四库提要》而误解班固、刘歆,则《艺 文志》与《食货志》刚好互为补充、相得益彰,那又何来矛盾呢?
三、据余氏所言,《四库提要》之错溯及刘歆《七略》,刘歆为始作俑者,“究 之歆以前,亦并不如此”。其实,即使究之歆以后,也不一定如此。考许慎《说文
3
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注意,这里有一“先” 字。既有先后次序,则“六书”不是唯一即可知。许慎师从贾逵,贾逵之父贾徽 师从刘歆,可以说,许慎之学源于刘歆。在这样一个刘歆、班固、许慎都作为背 景事实叙述的事情上,如果用许慎明显未犯此错误来作为刘歆“清白”的旁证, 也是有一定可行性的。至于许慎以六书为“先”,而依余氏所证,六书乃“末”的 问题,与《四库提要》无涉,暂置之不论。
一、对“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班固此语的目 的是为了讲明书契文字的重要,“小学”中即需要学习“六书”了,而不是说“小 学”只需要学习“六书”。因而,此语本身并不绝对,完全有理由理解为小学教六 书,但不止六书。也就是说,《汉志》中并未提供充足的可供误解的证据,刘、班 的原意也不可只作片面的、绝对化的理解。

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经部第一篇:国学之经部国学之经部:《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

《周易》乃中华文明之源头,华夏思想之鼻祖,民族文化之先河,民俗艺术的总脉,宇宙万象的总旨。

数千年来,它不仅对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被译成多种版本走向世界,备受推崇。

四书五经之一。

《尚书》约成书于3000年前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

《尚书》所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尧虞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历史约1500多年。

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军臣谈话记录,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很可能是史官。

《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

《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

其中,“尔”或作“迩”是“接近”、“走近”的意思;“雅”字从牙从隹,“牙”指前排上下齿,用于咬文嚼字;“隹”原指尖嘴鸟,在此表示“锥形”;“牙”与“隹”联合起来表示“锥形牙”,即“犬齿”。

文学部·经史

文学部·经史

文学部·经史文学部·经史十三经易经、书经、诗经、春秋、礼记、论语、孝经、尔雅、左传、公羊、梁、周礼、仪礼。

伏羲始则龙马作易,神农始即其方列为八卦,帝王为传国之宝。

三易夏易《连山》,其卦首艮;商易《归藏》,其卦首坤;《周易》首干。

伏羲定卦名,文王为彖辞,周公为爻辞,孔子为《十翼》,而易道始备。

十翼孔子作《十翼》:上《彖传》一,下《彖传》二,上《爻传》三,下《爻传》四,《文言》五,上《系辞》六,下《系辞》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

洛书伏羲始则元龟为“洛书”,神农因之始制筮,黄帝因之始制卜。

河图昔武库火,古“河图”始无传。

今误以“洛书”为“河图”,以莽时龟文为“洛书”。

商瞿子木始受《易》于孔子。

秦失《说卦》三篇,河内女子始得之。

洪范九畴天锡禹《洪范》九畴。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日又用三德,次七日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冠,七曰宾,八曰师。

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平康正直,疆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稽疑稽疑建择立卜筮人,乃命卜筮。

曰雨(其兆为水),曰霁(其兆为火),曰蒙(其兆为木),曰驿(其兆为金),曰克(其兆为土),曰贞(内卦为贞),曰悔(外卦为悔)。

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

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事蕃芜。

一、极备凶,一、极无凶。

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哲,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

国学宝典

国学宝典

国学宝典之“经”经: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

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

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

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

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

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

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经”如下:周易:古代占筮用书,简称《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全书分《经》、《传》两部分。

《经》以八卦两两相覆,得六十四卦。

每卦包括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

卦辞较简单,一般作说明题义之用。

爻辞是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

解《易》之作最早是《易传》,共7种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统称“十翼”。

《彖》与《象》中的大传(解说卦辞部分),主要是宣扬儒家政治、伦理、修养等观点的。

《象》中的小传(解说爻辞部分),强调爻位说,是为尊奉君位而作的。

《系辞》与《文言》是前人解经遗说的辑录。

《系辞》上下两篇,是《周易》的通论,以论述《周易》的义蕴与功用为主,是《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

它阐述宇宙事物间的矛盾与发展。

《文言》是《易传》中专门用以解说《乾》《坤》两卦的。

《说卦》收录了汉初经师的“卦象”、“卦德”说;《序卦》和《杂卦》是对卦义的两派解说。

尚书《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闉【音因城曲重门也】阐【易曰阐幽作□讹】閟【音秘见春秋】
火部 【凡一十字三字重文】
【音毁火也诗曰王室如 今经典相承作燬】□尞【音疗柴祭天也 上説文下隷省今经典相承用庭燎字】熮【音刘火皃见周书】□焦【传曰
□不兆上説文下隷省】黔【俭平从黒从今声黒説文作 象火烟上出 也】煗暖【愞上温也上説文正温煗字下本音暄齐冯暖名今经典相承以为 温暖字】灰【悔平死火也从又】
糸部 【凡七字三字重文】
□纥【恨入见春秋上说文下隷省】经【作□者讹】□素【白缯也上说 文下隷省】□绚【儇去上说文从笋声下经典相承隷省】
食部 【凡三字】
飧【音孙从夕】饭【作飰者讹】馑【勤去蔬不熟也从食堇声】
金部 【凡二字】
力部 【凡四字一字重文】
□勲【上説文下 省】幼【幽去少也从力从幺幺音葽象子初生形】 协【音侠同心之和也】
刀部 【凡三字一字重文】
□别【上説文从刀从冎冎音寡下隷省】切【从刀七声作□者讹】
戈部 【凡一字】
戎【説文从戈从甲今隷省】
门部 【凡三字】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十
九经字様 小学类二【字书之属】提要
【臣】等谨案九经字様一卷唐唐元度撰元度里籍未详惟据此书知其 开成中官翰林院待诏考唐防要称太和七年二月敕唐元度覆定石经字体十 二月敕于国子监讲论堂两廊创立石九经元度字様葢作于是时凡四百二十 一字依仿五经文字为七十六部前载开成二年八月牒云准太和七年十二月 敕覆九经字体者今所详覆多依司业张参五经文字为准诸经之中别有疑阙 古今体异 变不同如总据説文则古体惊俗若依近代文字或传冩乖讹今与 校勘官同商较是非取其适中纂録新加九经字様一卷请附于五经字様之末 盖二书相辅而行当时即立石壁九经之后明嘉靖乙夘地震二书同石经并损 缺焉近时马曰璐得宋拓本而刋之犹属完善其间转冩失真及校者意改往往 不免今更依石刻残碑详加覆订各以案语附之下方五经文字音训多本陆徳 明经典释文或注某反或注音某元度时避言反字无同音字可注者则云某平 某上就四声之转以表其音是又二书义例之异云耳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 上
部【音妇 凡二字省作阝】
防【音苇郑地名今经典多作鄬】陪【音裴】
虫部 【凡四字一字重文】
蜃【音肾从虫从辰声】□蛇【社平蝮也上説文下 省今俗作虵】飌 【古文风见周礼】
土部 【凡四字二字重文】
□圪【银入诗曰崇墉圪圪上説文下 省】 赤见诗上説文下 省】
【牚入从土防声防音
隹部 【凡二字】
趡【翠上地名见春秋】售【音授从口雔省声作□者讹】
言部 【凡六字三字重文】
防话【善言也上説文从 音滑非从舌下隷省】谯诮【樵去二同今 经典相承用下】谕喻【二同上説文下经典相承今通用之】
广部【音俨 凡六字一字重文】
庌【牙上庑也见周礼】防【音侈见春秋】麻【马平防人所治在屋下 故从广从林林音派麾磨等字从之】廱雍【上正下俗今经典相承辟廱用上 字雍州名用下字尔雅作雝】□【音墙左传□咎如相承作此□字书无文】
目部 【凡三字一字重文】
看【睎也凡物见不审则手遮目看之故从手下目作防者讹】 直【正 见也下从□□音隐上説文下隷省】
罒部【音网 凡三字一字重文】
罢【音皮见周礼】□买【埋上市物也上説文下隷省】
贝部 【凡一十一字五字重文】
赍【济平持遗也作赍者讹见周礼】□责【求也从贝从朿上説文下隷 省】□贬【损也上説文下隷省】□卖【音育从贝从□声□古文睦读赎续觌匵 等字从之上説文下隷省】□卖【埋去从出从贾声上説文下隷省】防贵 【从贝从臾臾古文贵上説文下隷省】
彳部 【凡七字三字重文】
□往【之也上説文下隷省】术【音述邑中道也】 冲【触平上説文 下隷省】防衞【宿衞也从韦从帀从行行列也上説文下隷省】
辶部【畅入 凡七字二字重文】
□送【上説文从火从艸□音邛下隷省】遂【从意也从防从辶防音遂上 从八】迮【音作起也见公羊传】□退【却也上説文下经典相承古文作 或作□】乃【説文作□音仍惊声也或曰往也今经典相承作乃音乃】
典相承通用上字】□榛【音臻实如小栗传曰女贽不过□栗上説文下经典相 承隷变】□刊【渴平书曰随山□木上説文下经典相承隷省】枖夭【音妖木 盛皃诗云桃之枖枖上説文下经典相承隷省】□桓【上説文下隷省】□栵 【音例栭也见诗上説文下隷省】稽【音鸡从尤从旨从□□音稽木之曲头止 不能上也从禾者非】檡【音泽木名见仪礼】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九经字样原序
臣闻秦焚诗书塞人视听汉兴典籍以广聪明伏以 鸟之文去圣弥逺防 画讹变遂失本源今陛下运契黄虞道崇经籍观人文以成俗念鸟迹之乖方繇 是遂微臣之上请许于国学创立石经仍令小臣覆定字体谬当刊校誓尽所知 大厯中司业张参掇众字之谬着为定体号曰五经文字专典学者实有赖焉臣 今参详颇有条贯传写岁久或失旧规今删补宂漏一以正之又于五经文字本
部之中采其疑误旧未载者撰成新加九经字样一卷凡七十六部四百卄一文 其偏旁上下本部所无者乃纂为杂辨部以统之若体画全亏者则引文以证解 于雅言执礼诚媿大儒而辨体观文式遵小学其声韵谨依开元文字避以反言 但纽四声定其音防今条目已举刊削有成愿竭愚衷以资后学当开成丁巳岁 序谨上
九经字样牒文
右国子监奏得覆定石经字体官翰林待诏朝议郎权知沔王友上柱国赐 绯鱼袋唐 度状准大和漆年拾贰月伍日勅覆定九经字体者今所详覆多依 司业张参五经文字为准其旧字样岁月将久画防参差传写相承渐致乖误今 并依字书参详比就正讫诸经之中别有疑阙旧字样未载者古今体异隷变不 同如总据説文即古体惊俗若依近代文字或传写乖讹今与挍勘官同商较是 非取其适中纂録为新加九经字样壹卷或经典相承与字义不同者具引文以 注解今刋削有成请附于五经字样之末用证纰误者其字样谨随状进上谨具 如前中书门下牒国子监牒奉勅宜依牒至准勅故牒开成二年八月十二日牒
宀部【音緜 凡一十一字五字重文】
□宣【上説文下隷省】宫宫【室也上説文下隷省】宾【音濵从贝从 □□音面经典相承作賔已久不可改正于字义不同】□寒【冻也上説文下隷 省】防梦【上防寐见周礼下不明也今经典相承通用之】□塞【窒也从防 防音展上説文下隷省】
穴部 【凡二字一字重文】
□寮【音寥穿也论语云公伯寮本上从穴下从火上説文下隷省】
巾部 【凡五字一字重文】
帖【添入帛署书也】幝【音阐车弊皃也诗曰檀车幝幝】席【音夕借 也】□布【逋去枲织也上説文下隷省】
十部 【凡二字一字重文】
卋世【音势卅年为一世从卅而曳长之】
犬部 【凡七字一字重文】
狄【音笛从犬亦省声】尨【 平见诗】犮【音跋犬走皃作叐者讹】 狾猘【音罽又音制狂犬也见春秋上説文下经典相承】猋【音标从三犬飇 字从此从火讹】獋【音髙又音豪见公羊传】
部【音寡 凡三字一字重文】
□乖【怪平戾也从 从□□古文别字上説文下隷变】芈【此是正羊字 从 象四足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也经典相承以芈为楚姓芈字芈音 弭作羊音阳相承已久不可改正】
竹部 【凡五字二字重文】
防互【音护可以收绳者中象人手所推握也俗作防者讹上説文下隷 省】笑 【喜也上案字统注曰从竹从夭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下经典相 承字义本非从犬笑宾莫盖 廱鼎隷等八字旧字様已出注解不同此乃重 见】箱【音厢见仪礼】
月部【与肉 凡四字一同 字重文】
胡【牛颔垂也从月非从月】肎肯【克上骨闲月肯着骨者从月从冎省 冎音寡上説文下经典相承】筋【音斤从月从竹竹物之多筋者从力象筋也 作防讹】
月部 【凡三字一字重文】
□朗【明也上説文下隷省】有【从月从月者讹】
舟部 【凡五字三字重文】
手部 【凡一十字三字重文】
控【空去引也见诗】掼贯【关去传曰掼渎 神上説文下经典相承隷 省】防抽【丑平上説文下隷省】防折【旃入上説文云谭长説本从斤断卝 卝音草下隷省】摮【巧平咬平击也见公羊传】扑【音扑打捶也杖也説文 作扑经典相承通用之】揔【騣上説文作总经典相承通用】
牛部 【凡六字二字重文】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半【物中分 也从八从牛上説文下隷省】吿告【牛触人角着木所以告人从牛从口上説 文下隷省】牟【牛鸣也作□讹】
亻部 【凡一十五字六字重文】
保【养也从人从子从八上説文下隷变】僮【音同未冠也从人从童 男有罪曰童古作僮子今经典相承以为僮仆字】躳躬【身也説文云下俗躳 今经典通用之】侯【后平春飨所射侯也从人从厂象张布形矢在其下厂音 罕】□身【躬也象人之身上説文下隷省】□殷【隐平盛也从反身上説文下 隷省】□并【从从从开上説文下隷省从音从】□亿【音忆安也从人□声□音 忆上説文下 省】他【説文作□音扡今经典相承作佗音駞作他音扡】
示部 【凡二字一字重文】
□礼【履也从示从豊豊音礼从 从豆上説文下隷省】
禾部 【凡四字二字重文】
稔稔【壬上谷熟也传曰谷不五稔上説文下隷省】秊年【上説文从禾 从千声下经典相承 变】
心部 【凡六字二字重文】
忼亢【康去易曰忼龙有悔上説文下经典相承隷省】□慧【音惠上説 文下隷省】忱【甚平见诗】怗【添入公羊卒怗荆礼记以为怗懘字】
大部 【凡一字】
夹【音郏作夹者讹荚陜等字从之】
水部 【凡八字二字重文】
浙【旃入从手】沫【音末又音妺水出蜀】温温【从皿以饲囚上说文 下隷省】防【音流见公羊传】□漷【轰入又音郭见公羊传】渊【深水也 从 古文渊象水左水右岸中也】
冫部 【凡三字】
冻【东去冰也】冸【音判冰散也】冬【四时尽也从冫从□□是古终字 今隷省作冬】
工部侍郎平章事陈夷行
中书侍郎平章事李石
门下侍郎平章事李固言
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国子祭酒平章事覃
检校司徒平章事刘【使】
司徒兼中书令【使】
钦定四库全书
九经字样
唐 唐 度
凡漆拾陆部 肆伯贰拾壹字【内壹伯参拾伍字重文】
木部 【凡一Leabharlann 四字六字重文】郁□【并氲入上木丛生也下芳草也説文云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九经字样》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九经字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