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军神》教案设计两篇
篇一11.《军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10个:诊剂怔涔攥崭衷勉赫承;能区分“教训”、“教育”和“训斥”,并会正确使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刘伯承在不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接受眼科手术的故事,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3.感受刘伯承作为军人那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重点1.能区分“教训”、“教育”和“训斥”,并会正确使用。
2. 通过课文学习理解“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如果你是一位军人,那么,你就是一个‘军神’!”这句话的意思,感受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难点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1.老师:词语若干,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进行质疑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14课——《“军神”》,教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进行质疑3.出示句子,介绍背景出示句子——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啊!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如果你是一位军人,那么,你就是一个‘军神’!”了解课题中引号的作用:a 引用沃克医生的话,所以“军神”上加双引号。
b 因为借用这个词语赞扬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具有特殊的含义。
了解句中的“他”指刘伯承元帅,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学习生字“承”。
4.指导读好课题(1)指名读题,师评(强调读出夸奖的语气)。
(2)齐读说明:课文导入从质疑入手,学生一定会对课题中的双引号感兴趣,这时通过句子学习使学生明白因为一方面引用了沃克医生的话,另一方面借用这个词语赞扬了刘伯承元帅,具有特殊含义,所以课题军神加上了双引号。
另外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刘伯承是隐瞒自己的身份秘密到重庆接受手术的。
这也为课文中刘伯承的话语简短打下了伏笔。
(二)检查预习,读通课文1.读准生字的音。
2.分析字型,重点“攥”的右边部分。
说明:有预习,就要有反馈,但反馈只需抓住重点,无需面面俱到。
3.开火车每人读几句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及时正音。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第四组《再见了亲人》 教学设计 卢永富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玄滩小学:卢永富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选取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记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即大娘、小金花、大嫂。
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追述了许多难忘的往事。
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借助典型事例来体现两国人民的真挚深厚的情意;二是采用多种句式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内容上看,课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前三个自然段)各段结构基本相同:开头以话别引入,而后分别回忆这个人的感人事件,最后抒发感情。
作者用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的感人事件充分说明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以及送别时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这三个段落是教学重点。
第二部分(后三个自然段)描写了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动人场面, 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深情。
课文的语言感情真挚强烈,抒情性强,通俗易懂。
本课编写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中朝人民伟大友谊的熏陶感染;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掌握了一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描写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生自主学习本课中的一些知识打好了基础。
但是,本课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特殊环境下的事件, 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局限,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环境分析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历史,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是一片模糊,甚至是空白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诗歌《水调歌头》的意境和情感2.熟练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3.能够使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过程与方法1.通过诗歌朗读、分析、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小组合作、情感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水调歌头》的意境和情感2.朗读古诗的技巧3.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水调歌头》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2.通过表演等方式,真实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三、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诗歌朗读音频等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背诵等一、导入教师播放《水调歌头》的音频,让学生跟读并聆听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二、学习与体验1.学生课前背诵《水调歌头》,并进行朗读。
2.分析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诗歌表演,真实地传达诗歌的内涵。
三、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诗歌表演成果,互相欣赏和分享感悟。
四、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欣赏古诗,拓展诗歌世界的认识。
四、课堂互动1.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古诗进行朗读和分享。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如诗歌朗读、小组合作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感悟能力。
六、课后作业1.继续背诵和朗读《水调歌头》。
2.欣赏其他古诗,写下感悟。
3.准备下节课的诗歌表演。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美的力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古代文学欣赏和写作技巧的学习,包括古代诗歌鉴赏、成语故事等内容。
2.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学习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的鉴赏和理解2.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三、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鉴赏•《蝉》:“蜡炬成灰泪始干,夏露叶凋已是秋。
”要求学生体会这首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指导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
2. 成语故事欣赏•《卧薪尝胆》故事:讲述赵国有一个叫有勇的人,他为了复仇,卧薪尝胆,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要求学生理解成语的寓意和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画蛇添足》故事:讲述一个人画蛇添足,结果画虧了,教育学生要做事要切合实际,不能画蛇添足。
四、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和互动: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成语故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意义。
•课外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古代诗歌和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感。
五、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主要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课后小测:通过课后小测或者测试,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代诗歌和成语故事有着一定的兴趣,但在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成语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下一步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和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第1-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第1-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主题和情节。
2.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情感。
4.能够认识生字生词,理解词语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2.描述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三、教学难点:1.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情感。
2.认识生字生词,理解词语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简单介绍课文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对这个主题有什么了解?你们期待听到哪些故事?二、学习篇章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学生配合教师,一起识读生字生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3.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主题和情节。
三、语文园地1.学生利用课文内容,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想法。
2.教师指导学生在发言中运用适当的情感语言。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做相应的小测验。
2.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进行复习。
二、延伸拓展1.分组讨论,运用课文的故事情节,编写小故事。
2.学生展示小故事,互相欣赏和评价。
三、课堂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总结重点内容。
2.引导学生总结主题和情节,展示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熟记生字生词。
2.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3.自由写一篇关于主题的故事或心得体会。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木本次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古诗三首》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
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用具: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中华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伴有战争相随,无论是哪个朝代都留下了战争的刀光剑影,今天老师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2.教师谈话:下面开始一个游戏:猜猜我是谁。
(出示课件)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李白)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欧阳修)试史数千语,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万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杜甫)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古诗三首,齐读课题。
)4.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在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rèn yuèjì五千仞山岳蓟北tìshāng xiāng涕泪衣裳襄阳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结合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抓住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
教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一是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精神;二是从人物神态的一系列变化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
第一题提供了三组例句,要求学生在体会人物的内心后,选择一种情景仿写,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具体情境恰当地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
例句后给出了三个日常生活情景,供学生选择仿写。
第二题提供了两个例句,要求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并仿说,意在让学生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人物的状态,增强表达效果。
“书写提示”从标题和作者的书写位置要醒目、段落要分明两个方面提示了书写要点,是全套教材第一次从篇的角度对书写提出要求,意在让学生学习规范书写整篇文章。
“日积月累”编排了两首唐诗。
第一首是王之涣的《凉州词》,第二首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导学生朗读、背诵。
二、教学目标1、能交流、总结和掌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
2、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例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能选择一种情景进行仿写;3、能体会“描写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并能仿说句子。
4、了解篇章书写的格式要求,书写时能做到标题和作者位置醒目、段落分明,标点符号不顶格书写。
5、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积累古诗。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能交流、总结和掌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
2、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例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能选择一种情景进行仿写;3、能体会“描写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并能仿说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抓住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人教统编版1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一、综述本教学设计针对五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依据人教统编版1教材编写。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相关知识,包括课文内容、诗词鉴赏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
三、教学内容1.课文学习: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子的意思;2.诗词鉴赏:学习古诗文,欣赏其艺术魅力,感悟其中的情感;3.作文训练:进行有关课文内容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语文园地》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2.难点:进行古诗文的鉴赏和理解,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文的感悟能力。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3.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包括课文、课件等;2.导入:通过相关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课堂教学:分段教学,逐段进行课文讲解和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包括文本作业和写作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1.形式评价: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2.实质评价:通过口头、书面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评价;3.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措施。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馀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针对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的简要概述,希望通过本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部编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一、“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家国情怀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人物长廊”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人物的描写,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及感受先辈们崇高的精神。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学习内容及语言。
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内容建构语言?我们从学习内容的处理和学习过程的关注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内容是“整合”的,学习过程是“建构”的,在大单元整体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探究发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因此在本单元学习中,为孩子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搭建支架,让孩子依据已经建构和重新建构的东西持续地诠释、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逻辑结构和价值意义结构。
为此我们设计三个模块,引导他们经历从语言文字到理解内容,再到领会作者是怎么用语言来表达内容的;经历从语言文字到内容,再到语言文字的过程,也就是说真正经历“依言得意”和“据意悟言”的这么一个过程。
如果说原来教学是一条线,现在的大单元整体学习就是一张网。
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让学生自己建构,从点状的学习走向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
从而促引领孩子的整体发展。
二、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的运用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要坚持结构化思维,避免知识的碎片化。
坚持结构化思维要坚持学习的整体性,把整体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
大单元整体学习为实现结构化思维需遵循这样的逻辑进程:在对整体情况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整体目标,然后提出满足和实现整体目标的条件,再提出能够创造这些条件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最后选择最优方案实现之。
结构化思维方式的综合已经是非线性的综合,是从“部分相加等于整体”上升到“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的综合,它对于分析由多因素、从变量、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的整体是行之有效的。
它的程序是:综合一分析一综合,相互之间存在着反馈,是双向思维。
小学语文_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课文。
14课《再见了,亲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感动不已;15课《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令我们肃然起敬。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党支部书记的感人故事。
一起读课题16 《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分段读课文。
2.检查读几个词语。
3.听写几个词语,咆哮搀扶祭奠4.第一排词语描写的是?第二排描写的是?(板书:洪水老汉)5.在每个词语的前面,加上“洪水”两个字读一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三、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快速默读课文,把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谁想把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板书: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3.自己练习朗读这些句子,读出洪水的可怕。
4.选择一句读给大家听。
(1)“黎明的时候……像倒。
”从哪里看出来雨大?谁还能读好这个句子?(2)“山洪咆哮着……势不可当”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读到“受惊的野马”,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朗读(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作者用了什么修辞?用拟人的修辞有什么好处?(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是怎样的笑?带上表情,提高声音,齐读这一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1军神》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1军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11军神》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主题。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进行写作练习。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任务。
二、教学重点1.理解《11军神》这篇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内容,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2.学会如何通过阅读文章获取相关信息。
四、教学准备1.课文资料《11军神》。
2.多媒体设备。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通过简单的谈论“军神”这个词,让学生联想到什么,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11军神》,要求学生跟读。
2.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大意,提取关键信息。
三、课文导读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后小结总结课文,点出重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对上节课内容进行系统复习,确保学生理解深入。
二、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每一个段落的意思。
2.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用词。
三、课文扩展通过延伸阅读或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内容,写一篇与军人相关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这堂课需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与军人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巩固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人文素养。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第四单元的重点知识和重点词语。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文复习:复习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重点把握每篇课文的主题和要点。
2.词语复习:复习第四单元中涉及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3.阅读理解:进行一些阅读理解练习,培养学生理解和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教材、黑板等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学生备好课本、笔、纸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课文
1.教师对每篇课文进行复习,让学生逐段回忆、讲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表演或分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第二步:词语复习
1.教师板书生字词和重点词语,让学生跟读,加深记忆。
2.布置默写作业或词语拼图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步:阅读理解练习
1.教师出题,让学生读一些小文章,并回答问题。
2.师生互动,讨论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
1.利用课堂小测验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的评价。
2.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3.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讨论。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引导。
同时,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次第四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水平。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通过之前的的学习,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古诗,学生可能对诗中的某些意象和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对诗中的某些意象和情感进行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板书。
3.诗词卡片:制作诗词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这三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姿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分享他们的感悟。
4.巩固(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他们的朗读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小学语文_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课文。
14课《再见了,亲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感动不已;15课《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令我们肃然起敬。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党支部书记的感人故事。
一起读课题16 《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分段读课文。
2.检查读几个词语。
3.听写几个词语,咆哮搀扶祭奠4.第一排词语描写的是?第二排描写的是?(板书:洪水老汉)5.在每个词语的前面,加上“洪水”两个字读一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三、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快速默读课文,把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谁想把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板书: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3.自己练习朗读这些句子,读出洪水的可怕。
4.选择一句读给大家听。
(1)“黎明的时候……像倒。
”从哪里看出来雨大?谁还能读好这个句子?(2)“山洪咆哮着……势不可当”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读到“受惊的野马”,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朗读(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作者用了什么修辞?用拟人的修辞有什么好处?(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是怎样的笑?带上表情,提高声音,齐读这一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学设计1-4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学设计1-4单元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理解生字词的意思,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构成。
3.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字复述和表达,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单元一:《人民的名义》–学习生字词:国宝、铿锵有力–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章结构•单元二:《悯农》–领读课文,感悟诗意–识记词语:力量、耙稷、岁晏•单元三:《静夜思》–朗读、品味、体会诗意–解读诗中意象,感悟诗人情感•单元四:《爸爸的坚持》–理解文章蕴含的爱和责任–讨论文章中孩子与爸爸的亲情2. 生字词学习•单元一:大雁、脚踏实地、精明•单元二:梅花、默默忍受、守望、绝望•单元三:窗前、远处、竹影、叠句•单元四:科学、发现、严肃、热情3. 文学常识•认识古诗词,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
•通过经典名篇,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文章主旨。
2.学会使用生字词进行句子构成,理解句子意思。
3.进行文字复述和表达,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阅读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信息。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领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文章结构。
2.学生阅读:学生课间独立阅读课文,感悟内涵。
3.讨论分享:学生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感想和理解。
4.朗读表达:学生展示朗读能力,进行句子表达。
五、教学过程安排单元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生课前预备,熟读课文《人民的名义》。
•教师领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学生课间独立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进行晨读分享。
•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分析主旨。
•学生小组讨论文章主题,分享讨论结果。
单元二教学设计(略)单元三教学设计(略)单元四教学设计(略)六、课堂作业1.写出单元中学习到的5个常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2.完成课文的朗读和表达练习,进行自我评价。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精品)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情感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
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和整体感悟的机会,使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锤炼融为一体。
本课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生在积累、理解、体验和运用的过程中,采用以读促学的方式体会内涵,引导学生切实感悟。
再见了,亲人》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重点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意。
教学中,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形象所打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
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学生不容易理解。
此外,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研究。
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要引领学生以言语为凭借,进行有深度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领悟文字隐含的丰富情感,使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心灵中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通过整体把握,细读理解,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经验对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解读,通过情境性练读、对比性朗读开展研究活动,促进学生语言和情感的同构共生。
同时,需要准备抗美援朝战争背景资料和制作教学课件,以便更好地辅助教学。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在第一课时中,学生需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另外,借助课外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背景,感知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
第二课时则着重于细读文本,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习作:他了》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技巧书写一篇习作。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感受习作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习作:他了》的主题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难点1.启发学生表达习作中的情感和思想。
2.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习作:他了》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板书设计:关于习作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3.学生笔墨、教师课件。
4.备课教师的教学指导大纲。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利用图片或相关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课文•以小组形式阅读课文《习作:他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节和主题。
•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习作:他了》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学习写作技巧•分析《习作:他了》的写作手法和结构。
•反复强调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和逻辑性。
步骤四:写作训练•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明确写作内容和主题。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写作练习。
步骤五:展示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供其他同学评价和讨论。
•教师针对习作内容和表达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强调写作技巧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自选题材写一篇短文,并用课堂所学技巧进行表达。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情进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更好地理解《习作:他了》的主题和情感,提升自身写作技巧,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习惯,了解有些病句就是由于错用、漏用标点所致。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学习欣赏自然美,学习写景的用词和方法,积累词句,丰富文化知识,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这个句子可能会有几种意思。
(2)通过阅读,说出这个句子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出现句子意思表述不明确的原因。
(4)学生给句子加标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小芳的。
(2)学生试着改日记加标点。
(3)指名读出自己所加的标点,说出理由。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句意表述的明确,注意标点的使用。
把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
(讲明出处与阅读要点)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这个片段描绘大明湖、千佛山的景色,文字精彩大哪些地方?(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
(5)小结:一边读一边体会色彩、光影的变化对写景的作用。
3、练习(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教学第三题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埃及的金字塔》。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矗立、埃及、智慧”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四、教学第四题1、课前准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习作他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5分)èhào yǔn nuòpáo xiào pēi tāi jǔjué二、请用“____”划出句中的错别字,并依次改正在括号里。
(4分)1.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钓上,闪硕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茫。
()2.那宠大的身躯,屈膝点头时竞然像一个杉杉有理的绅士。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4分)()紫嫣红杯水车()含情()()五彩()纷()山峻岭含辛()苦废()忘食负()请罪四、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_”。
(3分)才干.(ɡuànɡàn)调.度(tiáo diào)上当.(dānɡdànɡ)丞相.(xiànɡxiàn)挑.战(tiǎo tiáo)折.本(zhéshé)五、请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4分)如果……就……虽然……但是……只要……就……无论……都……1.()困难有多大,我们()会竭尽全力去克服。
2.()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蔺相如()把和氏壁交给他。
3.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还要注意节约。
4.()多读多练,()会提高作文水平。
六、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4分)1.“我们应该先预习再听课,先做作业再复习。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2.习作的一般步骤是审题、选材、定中心、列提纲、起稿。
()3.我的作业全都做完了,还有一道应用题没做。
()4.我的作业基本上做完了,还有一道应用题没做。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
(4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2.九曲黄河万里沙, 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天连碧水碧连天。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从军行教学目标:1、边塞诗歌的特点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1、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1、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猛打猛冲,屡立战功,频频荣升。
2、理解“从军”板书:从军3、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板书:行二、解诗题,知诗人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说说你对唐朝的边塞有多少了解?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教师范读4、通过王昌龄的《从军行》,看到唐朝的边塞哪些景物?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5、看图读前两句,你有何感受?带上感情读一读。
(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怀念家乡)6、过渡语:尽管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7、齐读后两句。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8、第三句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壮志不但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四、体会意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新回到唐朝的西北边陲,再一次将所想到的、见到的、听到的,留在心中。
让我们牢记戍边的将士,学习他们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从军行七首作者:王昌龄原文: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干吗害怕?)
点拔语(可随机改变):(1)第一句: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2)第二句: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5金色鱼钩
金色的鱼钩——老班长
长满红锈忠于革命
闪着光芒舍己为人
教学反思
()月()日总第(35)课时
教学内容
16桥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伟大友谊,鲜血凝成
教学反思
()月()日总第(33)课时
教学内容
15金色的鱼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⑶分组交流、讨论。
⑷大组交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
4、学习第四部分。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月()日总第(31)课时
教学内容
14再见了,亲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学习课文,感悟志愿军战士依依难舍之情。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月()日总第(34)课时
(3)第八自然段:
A、读着读着,哪个字一下子映入你的眼帘?为什么?(拖)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随机要求学生品味与放声朗读)
2.随机交流
(1)出示第五自然段: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你还从中读懂了什么?B、不说话的老汉会在想些什么?
(2)过渡:沉着、镇静、心系群众的老汉在下段的哪处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读第六自然段描写老汉的部分)
A、“党员也是人,这不是拍电影”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第三句: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
(4)第四句: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4.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
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月()日总第(36)课时
教学内容
16、桥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默读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做上记号。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