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革命与民粹主义
关于俄国民粹主义的几个问题
关于俄国民粹主义的几个问题作者:来源:《历史教学》2003年第02期列宁指出,所有民粹主义者固有的一个特征,就是相信俄国有可能走非资本主义道路。
他给民粹主义下了一个定义:它"是有关俄国可能发生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学说"。
俄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史家尼·别尔嘉耶夫又说:"民粹主义是俄罗斯的特殊现象","民粹主义的思想只能存在于农民、农业国家中"。
把这两个命题综合起来,就是只有在落后的农民国度中,才能有民粹主义这种特殊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在落后的农民国度发生这种现象呢?一、俄国民粹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在俄国,民粹主义是沙皇专制农奴制度走向危机和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的产物。
它的最深根源,既反映了农民的悲惨遭遇以及愤怒抗议,也反映了他们面临新道路选择时对西欧资本主义血腥罪恶所产生的恐惧情绪。
民粹主义作为最早萌生于"叛逆贵族"中间后来主要在平民知识分子当中传播的社会政治思潮,其实质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社会主义。
民粹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于俄国社会政治舞台,当时只是以零星个人和小团体(小组)的形式存在。
沙俄在1853-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1861年农奴制改革前后,社会面临更加紧迫的选择:是任俄国在农奴制改革后自然发展下去,让农民进一步丧失土地沦为无产者,走一条"阴沉昏暗而血迹斑斑的"资本主义道路?还是保留俄国传统农民村社而避免西欧的资本主义?在这个攸关俄罗斯命运的重大选择面前,俄国思想界出现了重大变化:先前的斯拉夫派和西欧派发生重组,一种更为强大的社会政治思潮--民粹主义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
其中心人物和思想领袖是尼·格·车尔尼雪夫斯基。
沙皇政府以捏造的罪名判处这位思想领袖19年苦役,激起了更加强烈地抗议,引起了民粹主义的更大发展。
俄国民粹主义有各种各样的派别,有革命的和保守的,急进的和温和的,唯物主义的和宗教的,从"斯拉夫主义者到西方派的赫尔岑,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19世纪70年代的革命者都是民粹主义者"。
简述俄国民粹主义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简述俄国民粹主义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摘要:民粹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出现的一个带有浓厚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流派,是俄国长期经济落后,农民小生产者占优势这样一个历史时代特有的产物。
民粹主义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形成、发展和衰落的时期,在俄国历史上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对这一历程依次展开简要论述,以加深我们对民粹主义的认识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关键词:俄国民粹主义民粹派在19世纪俄国社会思想史中,民粹主义是一个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问题,其发展、演变贯穿于19世纪中下半叶,直到20世纪初。
在俄语中,民粹主义的本义是“到民间去”,但何时何人将该词译为“民粹主义”,现今已很难查考。
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民粹主义这一思潮放在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中进行把握,列宁给民粹主义下了一个定义:它“是有关俄国可能发生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学说。
”①毛泽东认为,所谓民粹主义,就是要直接由封建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中间不经过发展资本主义阶段。
②19世纪中叶,俄国仍是一个小生产的农业社会,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下,处于动荡的变革时期,围绕俄国社会发展方向问题,俄国思想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民粹主义就在这一土壤中应运而生。
一、俄国民粹主义的发展历程民粹主义是俄国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特有现象。
整个19世纪,资本主义以排山倒海之势,在全世界显示了自己的巨大威力。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不断暴露,出现了两极分化,阶级矛盾加深,社会发展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在俄国,围绕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进行的激烈争论,就是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响应。
与欧洲不同,尽管历经彼得大帝改革,俄国社会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到了19世纪中叶,俄国仍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落后的前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农村,还大量存在着公社制度,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生活的组织基础。
围绕农村公社和俄国发展道路问题,在俄国思想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先后产生了“斯拉夫派”、“西方派”、“自由派”、“民粹派”等,其中,民粹派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想派别。
俄国民粹主义的实质
俄国民粹主义的实质一、俄国民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俄国农民民主派的思想体系”,或曰农民民主主义。
俄国民粹主义是发生在俄国19世纪40至50年代至上世纪头20年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
其本质属性,是一种“俄国农民民主派的思想体系(观念体现)”,或曰农民民主主义,在革命中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同盟者。
俄国民粹主义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是由其创始人赫尔岑建立的“俄国社会主义”理论所奠基,通过另一创始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发展,并为不同时期各主要派别的思想家所充实而建立起来的。
其主要思想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崇尚和信仰“人民”(主要指农民和贫苦劳动者),并把“人民”理想化。
各种各样的民粹派,在信仰和崇尚人民,将人民理想化这一点上最具共同性。
巴枯宁说:俄罗斯的农民“就其天性而言是个社会主义者”;特卡乔夫则断言,就其本能和传统看,人民是共产主义者。
从这里可以看出,民粹派对“人民”崇尚、信仰的程度,到了极端理想化的地步。
2.把农村公社理想化,企图通过保存农村公社,发展农民“固有的”社会主义精神。
民粹派关于农村公社(或称农民村社)的这种思想观念,也是同他们对“人民”的信念联系在一起的。
民粹主义不是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经济形式中,前瞻、展望社会主义的未来,而是从过往古老村社的传统中探寻社会主义的前景,把它视为俄国通向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
在这里,很鲜明地透露出了民粹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性质。
3.通过俄国独特的公社道路,绕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这一理论特征,是民粹主义社会政治纲领的核心。
它不仅仅是从俄国存在农村公社,将它视为社会主义的天然土壤这一观念出发的。
当然,这一观念是民粹主义这一理论主张的最重要的出发点和思想基础。
除此之外,民粹主义这一特征还有另一重要的思想根源,这就是对资产阶级的厌恶和对资本主义的恐惧。
民粹主义这一“直接过渡”的思想,也是其“超阶段”的革命急进主义和轻视民主革命、漠视民主主义价值的最深思想根源。
论俄国民粹主义革命急进派的政治纲领
论俄国民粹主义革命急进派的政治纲领马龙闪[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俄国民粹主义革命急进派政治纲领的论析,阐明了布尔什维主义同俄国民粹主义的历史联系和继承关系。
以特卡乔夫为代表的俄国民粹派的革命急进主义是俄国革命民粹主义的三大流派之一。
该派自称“雅各宾党”,是在19世纪60年代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在70年代“到民间去”运动失败后,为寻找新的革命出路而产生的一个革命派别。
该派出于对资本主义“火焰”行将烧毁农村公社的恐惧,主张立即“直接采取革命行动”,通过密谋、暴力手段夺取政权。
为此,主张建立集中统一的、下级服从上级的,具有严格纪律、保持绝对秘密单线联系的“革命党”;该党应在夺取政权后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社会进行改造,通过共同使用生产工具和共同劳动的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革命导师列宁及其战友曾各处搜集并精心研究了特卡乔夫的文献和著作,他认为,“这位作家无疑比其他人更接近我们的观点”。
[关键词]俄国民粹主义;革命急进派;政治纲领[作者简介]马龙闪,1941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100006)民粹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俄国社会出现的一种极端复杂的社会政治思潮。
说其复杂,不仅是因其本身流派繁多,色彩多样,就像一块多彩的水晶体一样,从不同的视角就能映现出不同的色彩来;而且还因为以列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社会民主主义运动虽同以民粹主义者为代表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运动有着种种历史联系,但在19世纪90年代走上政治舞台时,却对当时的民粹主义主要是自由派民粹主义进行过诸多思想批判和斗争;尤其因为自从上世纪20年代末期以后,苏联意识形态发生过一个僵化的过程,把列宁对自由派民粹主义的批判曲解为对一般民粹主义甚至革命民粹主义的批判,因此,在由斯大林主编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竟出现民粹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敌人”1 [1]的论断,与此同时,被列宁称之为“民粹主义创始人”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却被有意掩盖、抹煞了他同民粹主义的渊源关系,而因列宁自幼是抱着车氏的著名长篇小说《怎么办?》长大的,深受这位“导师”的影响,就又无限拔高他的革命思想,在苏联时代的某些著作中,几乎把他推崇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高度。
民粹主义急流涌动——民粹主义思潮
革。
这一改革本可以使他超越一切人,他本来可以使俄国从此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这一改革就是君主立宪。
可是无政府主义者却杀死了他。
暗杀狂潮凸现了民粹主义另一特征,就是热衷于暴力和“推倒重来”。
虽然列宁批判过民粹主义思潮但俄国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夺取政当然,民粹主义具有多变的内涵,并非只有上述俄国一解。
学界公认,近代以来,世界上有三次民粹主义代表性运动。
一是19世纪末,美国西南部人民党反对垄断资本的激进运动;二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民粹派知识分子“到民间去”鼓动农民革命的风潮;三是20世纪中叶,阿根廷的“拥有巨大魅力”的庇隆上校依靠“无衫汉”推动的“正义主义运动”。
目前,处于转型期的世界,正逢民粹主义复兴高潮,民粹主义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热点。
民粹主义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民粹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因此,民粹主义并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
1967年,英国著名学者欧内斯他们对组成人民却持一种轻视态尤其是当某个人持批评意见的时民粹主义者虽然反对权威,却容二是反对间接民主基础上的代要求普通民众直接参与政大民主”。
存在于底层大众之中。
“群众运动是天然合理的”,底层大众的裁决就是正义。
民粹主义者鼓吹革命道德高于法律,高于程序,只要是“革命行动”,杀人放火也是正义。
五是崇拜那些从底层崛起的传奇型、道德型、魅力型的卡里斯玛式领袖。
民粹主义在反对权威主义和精这是1919年五四运动中,示威游行的学生队伍向赵家楼冲去。
示威游行队伍强烈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火烧了卖国贼曹汝霖在赵家楼的住宅。
的偶像打破了!以后的社会制裁,要更多哩!”陈独秀说对于社会与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不诉诸法律,不利用特殊势力,不依赖代表。
因为法律是强权的护身符,特殊势力是民权的仇敌,代议员是欺骗者,绝不能代表公众的意见。
”胡传胜赞同梁漱溟与胡适。
当时梁漱溟说:“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言的。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
民粹主义与俄国革命
民粹主义与俄国革命本文将从民粹主义的角度来探讨俄国革命,并举出5个例子来说明民粹主义在俄国革命中发挥的作用。
一、民粹主义与俄国革命的关系民粹主义(Populism)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在俄罗斯的一种政治思潮,其代表人物有彼得·库尔切金、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布拉特尼科夫等。
民粹主义思想主张通过强制削弱官僚制度和土地贵族的权利,达到农民自治和消费公共财政的目标。
在19世纪末,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低迷,社会动荡不安。
民粹主义思想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为广大农民宣扬平等、自由的思想,带来了一丝指引未来的希望。
随着时代的推移,民粹主义思想在理论水平上不断发展,形成了“革命民粹主义”和“人道民粹主义”两种思想。
其中,“革命民粹主义”提出要推翻沙皇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并将农民和工人作为革命的中心力量,将俄国的革命引向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接着,在1917年的俄国革命中,民粹主义派别成为了推动整个革命运动的重要力量。
秋天的十月革命胜利后,民粹主义派别在政治生态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地方层面实现了局部的农民自治,形成了农村共产主义社区,从而直接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民粹主义在俄国的例子1. 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俄国革命的指导者之一,他提出的积极和消极独立战略直接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
普列汉诺夫最早是推崇激进人民民主主义思想的文学家。
在1898年创立了“解放劳动组织”,发动了俄国第一次马克思主义的工人运动。
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民粹主义派别,深刻认识到工人阶级是带领农民推翻沙皇政府的最坚实的基础力量。
为此,普列汉诺夫主张工人必须在实现他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同时,将劳工投票权延伸到所有的成年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社会化生产中,引导工人走向社会主义。
总之,普列汉诺夫主张工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发展革命,并不断推动革命的深入。
2. 1905年革命1905年革命代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革命的新阶段,它是俄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萌芽的关键时期。
俄国民粹派文选
俄国民粹派文选
《俄国民粹派文选》是一本关于俄国民粹派思想的重要文集,其中收录了多位民粹派代表人物的经典文章和言论。
这些文章涵盖了民粹派的思想体系、政治主张、经济观点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和研究俄国民粹派的历史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民粹派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的一个激进的社会政治运动,其成员主要由平民知识分子和学生组成,他们反对当时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主张通过农民的联合和革命来实现民族复兴。
他们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政府则是人民的工具,应该为人民服务。
在《俄国民粹派文选》中,读者可以了解到民粹派的思想来源、政治立场、经济主张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在政治方面,民粹派反对沙皇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在经济方面,他们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主张通过农民的合作来实现经济的平等和自由。
此外,《俄国民粹派文选》还收录了一些民粹派成员的回忆录和日记,这些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民粹派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机会。
总的来说,《俄国民粹派文选》是一本关于俄国民粹派思想和历史的宝贵资料,对于研究俄罗斯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学者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世纪俄国民粹主义解读
19世纪俄国民粹主义解读【关键词】19世纪;俄国;民粹主义一、19世纪俄国民粹主义的产生背景俄国民粹主义思潮初萌于19世纪40年代,是封建农奴制度危机四伏和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的产物。
俄国贵族青年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失败,使知识分子看清了沙皇统治的真面目,裂变为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们糅合了十二月党人政治思想纲领与俄国本土思想,形成了民粹主义的基本要求。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发动了农奴制改革。
他宣布农民拥有人身自由和一定的财产,但对农民赎买份地提出了苛刻条件,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民破产,沦为无产者。
叛逆贵族和知识分子深深同情农民的遭遇,认为俄国应探索一条既反对沙皇专制又拒绝资本主义剥削的道路,反映人民的情绪和呼声,争取“土地与自由”的民粹主义应运而生。
二、19世纪俄国民粹主义的发展过程(一)19世纪四五十年代:初具雏形民粹主义思潮以思想家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村社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为标志。
19世纪50年代,俄国思想界上演了著名的“斯拉夫派”与“西方派”之争,探讨俄国应走特色的村社发展道路还是西方式发展道路。
受西欧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赫尔岑认为俄国农村的集体村社具备“社会主义”的传统,“俄国社会主义来源于土地和农民的生活,来源于土地的再分配,来源于村社占有制和村社管理。
”除组织形式之外,赫尔岑还认为村社农民彼此相处融洽、朴实无华的品格更具“共产主义”的精神内涵。
因此,如果农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那么村社就可成为新社会的基地。
在赫尔岑之后,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村社社会主义理论做了补充论证,认为俄国可以现存的村社为基础,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
“村社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民粹派的思想基础,直接催生了民粹主义运动。
(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如火如荼19世纪60年代初,农奴制改革促成了大批知识分子对封建统治的觉醒,要求社会变革。
他们继承了“村社社会主义”理论,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民粹主义运动,并形成特色鲜明的俄国民粹派(Narodniki)。
九年级历史俄国改革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俄国改革知识点俄罗斯历史悠久而复杂,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这些改革旨在推动俄罗斯的现代化和加强国家的力量。
以下将介绍九年级历史课程中关于俄国改革的一些知识点。
第一节:封建主义与农奴制九世纪中叶,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社会,土地集中在少数贵族和富商手中。
农奴则是封建主的财产,没有自由和权利。
这种极不公平的制度限制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19世纪初,欧洲其他国家逐渐废除了农奴制,但俄国却依然坚持下去。
第二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19世纪中期,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执政时期,俄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农业、工业和教育的现代化,以及行政体系和司法制度的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试图通过这些措施使俄国变得更为现代化和强大。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改革的推行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这些改革的影响并不明显。
第三节:农业改革和社会改革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中,农业和社会改革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农业改革的目标是解决农奴制和农业生产的问题,通过推动农民免除农奴身份,他们可以拥有土地并自主经营。
然而,在实践中,农奴解放并不成功,因为农民们面临着土地不足、负债累累以及社会歧视等问题。
社会改革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条件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四节:废除农奴制在亚历山大二世去世后,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接任皇位。
1861年,亚历山大三世颁布了《解放农奴法令》,正式宣布废除农奴制度。
这个法令意味着农民不再是贵族的奴隶,他们获得了释放和自由。
然而,废除农奴制并没有给农民带来真正的自由和权利,他们仍然受到土地、税收和政治上的限制。
第五节:反对沙俄制度的思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产生了一些反对沙俄制度的思潮。
这些思潮包括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民粹主义者认为农民是革命的动力,他们试图通过与农民群众接触和帮助来实现改革。
而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他们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是20世纪初期俄国革命时期兴起的一种思想体系,它主要围绕着民主、自由和平等等核心价值观展开。
这种哲学思想在俄国的社会政治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俄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追求民主和自由。
在封建社会的俄国,人民长期以来备受压迫和剥削,民主和自由成为了他们向往的理想。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认为,只有通过民主制度的建立,人民才能实现政治上的平等和自由。
这种民主主义的思想在俄国革命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激发了人民对权力的渴望和追求。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还强调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阶级的差距极大,贫富悬殊严重。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认为,只有通过社会的平等和公正,人民才能真正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在俄国革命中,这种平等和公正的思想在人民中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了推动革命的力量。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在俄国革命中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中,俄国人民奋起反抗封建专制,推翻了沙皇政权,建立了工人、农民和士兵代表苏维埃政权。
这一过程中,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的思想指导了人民的行动,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尽管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在俄国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俄国革命后,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制度,反而出现了一党专政的局面。
另一方面,俄国革命后的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这些问题使得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的实践效果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总的来说,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在俄国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人民争取了政治上的自由和平等,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尽管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的积极意义。
它为俄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对后来的俄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继续探索适合自己国家的民主道路,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理论与民粹主义的严格区别kkkk
新民主主义理论与民粹主义的严格区别一、什么是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出现的一种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在19世纪40—50年代,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处于深刻的思想矛盾之中。
一方面,沙皇俄国已经腐朽不堪,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西欧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内在矛盾。
民粹派的思想先驱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寻找俄国的出路,实际上提出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到60—70年代,民粹民主义思潮在俄罗斯知识分子中形成了大气候,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特别是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对其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批判,民粹主义思潮已成强弩之末。
民粹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奥尔洛夫、杜勃留波夫以及拉甫罗夫、巴枯宁、特卡乔夫、克鲁泡特金和所谓的自由派米哈伊洛夫斯基、尤沙柯夫、沃龙佐夫、丹尼尔逊等人。
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把俄国存在的村社制度和农民理想化,认为俄罗斯农民的某种共产主义天性与西欧社会主义运动的理想是—致的,因此俄罗斯可以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并且与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相比更容易过渡到社会主义。
在民粹民主义思潮形成的过程中,民粹派的某些代表人物曾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过交往。
马克思恩格斯在高度评价他们反对沙皇政府的英勇斗争,对他们进行真挚热情的帮助的同时,也对他们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及民粹派理论中的错误进行了适当的批评。
如果说在1957—1883年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对民粹派提出的理论着重批判地吸收其合理的因素的话,那么在1890—1895年期间,思格斯则着重批判民粹派理论的错误,消除其有害的影响。
列宁曾深入地研究了民粹派的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指出:民粹派村社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首先提出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现象,有巨大的历史功绩。
但当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时候,它是一种反动的和有害的理论。
革命时期俄国的政治思潮
革命时期俄国的政治思潮19世纪末,俄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正经历着空前的剧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也开始越来越激进。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政治思潮迅速兴起,这些思潮与俄国历史曾有过交集的思想形式,如民主、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等等,这些思潮的兴起也反映了时代变迁,也足以影响历史的进程。
一、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是19世纪底20世纪初在俄罗斯兴起的一股革命思潮,以通俗批判的形式贯穿于社会各个领域。
俄国民粹主义的兴起背景是农民和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自发的斗争。
同时,民粹主义思潮也受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影响。
在俄国,民粹主义者通过阅读西方进步思想家的著作来推广自己的思想。
他们以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为基础,同时还创立了自己的民粹主义哲学,并提出实行“泥土的哲学”,认为要拥护农民和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制度的斗争。
通过民粹主义思潮,俄国知识分子觉醒了对沉睡的农村和无知的工业区的关注,从而成为了俄国社会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指经济市场完全自由的管理模式,也是在全球经济化时代下的一种主流理论。
在19世纪末,俄国的知识界中也出现了一些自由主义者。
他们主张通过开放贸易和透明的市场化运营来解决俄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并倡导民主制度和人民的权利。
自由主义者的政治思想因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而逐渐发展和改革。
他们认为封建制度的恶果对全社会的产业发展和政治进步产生了极大的障碍。
通过支持工商业、自由主义思想和宪法制度,自由主义在俄罗斯得到了一些知识分子的支持,从而成为了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思想。
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是以社会改革或社会主义革命为目的的思想潮流,在19世纪末传入了俄国。
社会民主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规律的必然产物,并倡导广泛组织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党派。
他们坚信改变社会的主动权在无产阶级手中,主张通过群众斗争和企业之间的对抗来实现对资本的解放。
在俄罗斯,社会民主主义很快成为了一个政治派别,组织了一些革命运动。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批判
汇报人:日期:•列宁与俄国民粹主义的交锋•对俄国民粹主义的理论批判•对俄国民粹主义的实践批判目•列宁批判俄国民粹主义的意义与价值录01列宁与俄国民粹主义的交锋列宁在早期的学术研究中,就开始关注到俄国民粹主义的思想。
早期接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环境中,民粹主义成为一种流行的思潮,列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影响。
社会背景影响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初步接触列宁认为,要对一种思想进行批判,必须首先深入了解它。
列宁通过深入研究,发表了多篇关于俄国民粹主义的学术论文,挖掘出其内部的理论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深入研究学术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动机批判立场列宁认为,俄国民粹主义在理论上存在很多漏洞,在实践上对俄国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观点形成通过深入研究,列宁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观点,这些观点成为他后来政治和理论活动的基础。
例如,列宁认为民粹主义的小农思想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他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道路来改造俄国社会。
列宁的批判立场与观点的形成02对俄国民粹主义的理论批判英雄史观批判列宁抨击俄国民粹主义的英雄史观,强调历史的进步不是由少数英雄决定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推动的。
割裂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批判列宁批评俄国民粹主义试图割裂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历史是现实的根源,必须深入研究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实。
历史必然性批判列宁批判俄国民粹主义对历史必然性的否认,指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而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批判俄国民粹主义的历史观列宁指出,俄国民粹主义过分美化农村公社,将其视为理想的社会主义模式,这种观点忽略了农村公社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批判农村公社崇拜列宁批判俄国民粹主义主张的“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地归劳动者所有”的分配观,认为这种分配方式忽视了社会再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批判民粹主义的分配观列宁抨击俄国民粹主义对生产力的忽视,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辩证批判及其重大意义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是研究列宁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和视角。
列宁在批判民粹派的过程中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逐步深入认识俄国经济社会现实,深远影响了俄国革命的历史发展,其辩证思想在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等层面都有着宝贵的价值。
一、“名实之辩”:辩证分析民粹主义的不同流派及其阶级实质考察列宁对民粹主义的批判,需要回到列宁的历史语境之中,厘清列宁对民粹主义不同流派的评价以及对其阶级实质的分析:列宁对民粹派既有针对性的批判,也有概括性的评价,既洞察其政治现象,也揭示其经济基础,体现了正确认识整体与部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方法。
(一)注重区别民粹主义的不同流派俄国民粹主义是一个内涵庞杂、长期流变的思潮和运动,其思想光谱十分复杂。
纵观列宁批判民粹主义的文本,可以发现列宁不仅对民粹主义的整体特征有着深刻的认识,还特别注重对民粹主义的不同流派加以区分。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区分主要在纵向(历史时代)和横向(政治立场)两个层面:列宁认为民粹主义以历史时期不同存在“旧民粹主义”和“现代民粹主义”之分,以政治倾向不同存在“革命民粹派”和“自由主义民粹派”之分。
这两种区分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将民粹主义主要分为1860—1870年代“到民间去”运动前后的革命民粹主义和1880—1890年代围绕在《祖国纪事》杂志周围,在政治上主张与沙皇政府妥协的自由民粹主义。
此外,列宁在有些情况下也将民粹主义作“广义/狭义”和“左/右”之分。
其中,“狭义的民粹派”主要指的是沃龙佐夫等自由主义民粹派中的右翼反动分子,而米海洛夫斯基等左翼自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辩证批判及其重大意义*■耿仁杰孙来斌【提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列宁对民粹主义的辩证批判是研究列宁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
列宁批判民粹主义的辩证性体现在对民粹主义不同流派及其阶级实质的深刻剖析;体现在既揭示民粹主义的反动性、局限性,也肯定其革命性、历史进步性的辩证臧否;体现在对民粹主义与俄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关系的客观评价。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批判
列宁对民粹主义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其理论错误和矛盾 ,揭示其反动性。
批判的方式与手段
理论批判
列宁通过发表文章、著书立说等方式,对民粹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入批判,揭示 其错误本质。
实践斗争
列宁领导俄国革命,通过实践斗争来批判民粹主义,推动俄国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03
列宁批判的实践与影响
列宁批判的社会学解读
要点一
社会结构分析
列宁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民粹主义对俄国社 会结构的影响和破坏,揭示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背离 。
要点二
社会意识与行为
列宁关注民粹主义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表现,深入探讨 其产生的社会心理根源和社会行为特征。
05
总结与评价
列宁批判的历史地位
理论贡献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 一次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民粹主义进行科学 分析,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VS
历史唯物主义
列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深入剖析 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揭示其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和冲突。
列宁批判的哲学思考
辩证唯物主义
列宁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民粹主 义的本质缺陷和内在矛盾,揭示其唯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判 民粹主义的空想性和不符合实际的社会改良 方案。
民粹主义的历史背景
民粹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 欧洲,尤其在俄国和法国最为盛
行。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工业化进程加 速,城市工人阶级壮大,同时社
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民粹主义反映了城市工人阶级和 农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渴望,以 及对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愤怒。
俄国民粹主义的起源与特点
民粹主义是什么意思
民粹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
决策者缺乏经验,又总是面临民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化这三座大山,政治家往往被短期民意绑架、被政治程序锁定和不敢突破意识形态束缚,这是普遍的行为模式,这一点在希腊内战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民粹主义的言论集中在互联网。
产生背景民粹主义萌芽于19世纪40—50年代的俄国。
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北美和东欧同时兴起。
19世纪末,美国西南部农民试图控制当地政府的激进主义行为,俄国知识分子和东欧农民对平均地权的强烈要求被认为是第一代民粹主义。
当时,沙皇俄国已经腐朽不堪,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西欧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内在矛盾。
民粹派的思想先驱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寻找俄国的出路,提出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他们肯定平民大众的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又把俄国存在的村社制度和农民理想化,遭到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深刻批判。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民粹主义的思潮已经成为强弩之末。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粹主义再度在东西两半球,尤其在东欧和北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而形成民粹主义的第三次高潮。
词语释义民粹主义(Populism)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
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民粹主义表面上以人民为核心,但实际上是最缺乏公民个人尊严与个人基本权利的观念。
民粹主义者崇拜“人民”,但他们崇拜的是作为一个抽象整体的“人民”,而对组成“人民”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却持一种极为蔑视的态度。
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_俄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艰难跋涉
他在 共产党宣言 俄 译本的 导言中 写道: 宣 言 及其作者们 的其他著作 开辟了 社会主 义文 献和经 济文献史上 的新时 代 无情 地批判 现时 劳资关 系以及与任何乌托邦不同的、科学地论证社会 主义 的时代。 他在 另一 文章 中写 道: 对于 马克 思主 义文献的最 密切的了解 将向我 们社会 主义 者们指 出, 他们如果拒绝理解和掌握 全世界无产者 的伟 大导师的学说, 就等于使自己失去一个多么有 力的 武器。那时他们会相信, 如果俄国的民粹派分子们 和俄国的民意派分子们, 最后终于成为马克思 主义 者的话, 我们的革命 运动不 仅不 会受到 丝毫 损失, 而且相反地, 会赢得很多 东西。 普列汉诺 夫的巨 大转变影响了他最亲密的战友阿克雪里罗德、捷依 奇、查苏利 奇 等人。政 治 上获 得 新生 的普 列 汉诺
的那种经 济上 的正 义。 赫尔 岑认 为, 俄 国人 民, 首先是俄国农民, 用自己全部的生活和历史为 社会 主义作好了准备, 因为他们就生活方式来说早 就是 集体主义者。俄国社会 主义者 实现社 会主 义可能
比西欧实现社会主义还要快, 因为西欧的村社 制度 已经过早地瓦解了。俄 国不必 把西方 所经 历的全 部道路 再重复走一遍 , 也不必再次踏入 罪恶的、 鲜血铺就的 资本主义河流。
治 现 代化 思 想 动
员的过程 中, 俄国 先 进 知识 分 子 的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传播背景】俄罗斯民族是富于革命精神的民族,具有悠久革命传统。
19世纪下半叶在俄国革命运动中最早有着重要作用和广泛影响的革命思想是民粹主义。
在俄国农奴制废除后,一些平民知识分子要求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彻底消灭农奴制残余,主张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把土地分结农民,通过农村公社实现社会主义。
他们不承认俄国资本主义在农奴制废除后必然要发展,主张遏止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从农村公社向社会主义过渡。
他们认为只有农民才是革命的主力,主张以农民暴动来推翻沙皇制度。
他们跑到农村宣传他们的主张,遇到多次失败后转而采取个人恐怖手段来推翻沙皇统治。
由于这些人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被成为民粹派。
第一批民粹派组织出现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代表人物有拉甫罗夫、特卡乔夫等人。
民粹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揭露资本主义都起过积极作用,但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进来以后,民粹派坚持唯心史观和民粹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成为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阻力。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炸死后,取而代之的是亚历山大三世更为残暴的统治。
民粹主义的失败和变质使一些民粹主义者醒悟过来,开始抛弃民粹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①。
普列汉诺夫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
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就同俄国作家有联系。
但马克思主义真正传入俄国,还是在六、七十年代。
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没有与俄国革命运动联系在一起,没有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革命运动结合起来的是普列汉诺夫及其领导的劳动革命社。
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来,就开始在欧洲各国传播和发展,其中也包括俄国。
尽管它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略晚于西欧各国,但由于整个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由于俄国革命运站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获得的成就和所处的地位,它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在20世纪上半年成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运动和思想运动的文流②。
【传播过程】①黄楠森,商英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四卷: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155-1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口号下民粹主义的大释放我们现在常说,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实践,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全面的继承和发展。
其实,马克思主义远离了先进的欧洲故乡,在向落后国家的胜利进军中,首先被文化背景大不相同的俄国改造,以列宁主义取代了马克思主义。
在还没有出现“列宁主义”这个名词的时候,当时各种立场的人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我们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以权力等同于真理,把符合人类长远利益的科学精神变成了政治功利主义,或者人为塑造成封闭的宗教神学,对列宁主义的认识一直处在“政治正确”氛围中。
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的老一代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列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俄国人如果认同了列宁在1917年的主张,只能证明这30年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失败的。
”米留科夫说,相对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来说,列宁、托洛茨基领导的这场运动更像普加乔夫。
切尔诺夫认为,列宁主义就现实来源接近特卡乔夫要多于接近马克思。
特卡乔夫曾断言,“将在俄国发生的革命决不会按西方的方式进行,因而不能套用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不发展正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有利条件,俄国沿着民粹派的道路走下去,不会成为资产阶级立宪国家”。
实际上列宁自己也称十月革命为“农民式的革命,农民式的大民主”。
别尔嘉耶夫认为,俄国革命的胜利,使原本不具备俄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获得了几乎与民粹主义、斯拉夫主义接近的风格,俄国彻底转向东方的源头在于列宁。
“民粹主义换了一种形式进入到列宁主义中来”。
俄国共产党宣言的起草者司徒卢威说,表面上看与民粹主义进行斗争的是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民粹主义吸引并同化了马克思主义,民粹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差别至多是政治纲领和社会学意义上,这种差别完全不具有文化哲学意义上的差异,在道德上俄国马克思主义秉承了民粹主义功利主义倾向,“数十年来他们始终保持着民粹主义的精神气质”。
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认为,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一场否定马克思《资本论》中某些观点的革命”。
对这些评价我们完全可以用这是反列宁主义的诽谤来予以回答,但是要看到上述人物立场各异,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和民粹主义之间,列宁主义更接近于后者,客观地说,这个评价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要驳倒它决非易事。
中国理论界最常见的答复是,俄国马克思主义是从民粹主义脱胎出来以后就与其决裂,并与自由主义联手对民粹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这的确是事实,早期的俄国社会民主党对民粹派的五大特点(1、俄国特殊论。
2、政治上的人民专制。
3、经济上的村社社会主义。
4、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
5、黑社会式的精英党)都极端厌恶,并且完全与之划清界限。
首先,公开宣称自己是西化论者,文化论战中的西方派,自称“西方社会主义”,普列汉诺夫的名言是:“特殊论”是停滞和反动的同义词,俄国的进步力量都凝聚在西欧主义的大旗下,我们是自由主义之友,民粹主义之敌。
第二,民粹派奉行精英领导群氓,用特卡乔夫的话说“革命”就是把少数人的意志强加在习惯在黑暗中生活的群氓身上,车尔尼雪夫斯基说,革命成功后如果“人民需要沙皇的话,可以再造一个沙皇”。
社会民主党反驳说,政治自由、政治民主是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民粹派扭曲个人的独立价值扼杀个人精神自由并不亚于沙皇。
第三,民粹派认为只要革命消除了“个人主义”,原本深藏在农民身上的“社会主义”本能就会显露出来,加以整合自然会走向统一意志驱动下的集体经济。
普列汉诺夫认为,这是皇帝——国王的国家社会主义,是宗法式的社会主义,人身依附下的公有制是全能专制国家的基础,马克思的集体是自由人联合体,个人并不淹没在集体之中,民粹主义的集体主义是压制个人的集体,扼杀个人的集体,以集体的人格代表对个人实行专政。
要发展独立农庄,走市场经济,土地只能在中农中间进行分配,决不能分到贫农或无法成为农场主的懒惰农民手中。
第四,民粹主义行为方式是“通过‘恶’达到善”,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为了最终目的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负负得正,“以恶抗恶就可以得到善”,否则君子永远斗不过小人。
俄国社民党坚决谴责这种“涅恰耶夫式”的工作作风。
普列汉诺夫认为,一定要脱离黑帮习气,目的正确手段要光明正大。
第五,在党务活动上以民意党为榜样,党的领袖是绝不允许背叛的绝对权威,精英党要高度集中、严守纪律,限制党内争论。
这就是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在党建问题上的争论的核心,受第二国际影响的孟什维克认为,德国社民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民主建党、政教分离、允许党内争论、有派。
列宁受其兄亚历山大·乌利扬诺夫的影响在对民粹派理论口诛笔伐的同时,却对民粹派组织模式情有独钟,认为那种集中、秘密、纪律、限制争论的组织是党必须坚持的,他的解释是,由真正的革命家组成的党组织越坚强,党内的不坚定性和动摇性就越少。
“共产党只有……在党内实行近似军事纪律那样铁的纪律,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把俄国翻转过来”的政党,“西欧型的社会民主党不适合俄国准备夺取政权的任务,因此俄国需要新型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列宁称赞民意党是“我们大家应当奉为模范的出色组织”。
列宁的做法被同是社民党内的左派的托洛茨基、卢森堡等人认为是搞“农奴制”、“搞戒严”,正是这种党务方式与行动准则为布尔什维克向民粹主义的过渡埋下伏笔。
可以说除了这最后一点有分歧外,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民粹派纲领性的东西都逐一进行了批判。
1917年由于斯托雷平改革造成的特殊的历史时刻,布尔什维克对民粹主义的扬弃发生了颠倒,从自由主义之友、民粹主义之敌变成了民粹主义之友、自由主义之敌,从批判“人民专制”走向无产阶级专政,从弘扬政治自由走向践踏政治自由,认为“民主妨碍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建立,在公民权利和自由习惯缺失的专制国家比西方民主国家更容易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从反对土地国有、村社化到“把村社放在第一位”。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1899年、1908年两个版本:从“村社对农民的危害很大”到“解散村社对农民的危害很大”;从6个自由到4个禁止;从反对俄国特殊论走到和民粹主义抢“俄罗斯民族特殊论”的潮头,最后把原来的师傅挤下历史舞台,1917——1918年对民粹主义的三次大分化,联合左派社会革命党打击社会革命党,联合最高纲领派、村社共产党镇压左派社会革命党,每次都是取其原教旨主义、宗法性强的一派打击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一派。
一直到把社会革命党全部关进监狱,一直到对封建主义、农民、资本主义、议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发生重大的变化。
(十月革命中颁布的土地纲领都是社会革命党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是斯托雷平改革改变了俄国的利益格局,使俄国的政治派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斯托雷平改革的不公正性、掠夺性、以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而保证向权贵资本主义道路上发展,强烈地触发了人民的反改革情绪,俄国的反体制运动于是从知识分子方面转到了下层民众方面。
怎么看待这场群众自发的“民粹主义”运动呢?普列汉诺夫认为,这是个罕见的历史时刻,农民想使历史车轮倒转,但鉴于它具有反暴政的革命意义,也就是说农民反改革的村社复兴运动是推翻沙皇的革命因素,对此我们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去反对就是了。
列宁说不对!在经济上反动的东西,在历史上可能是正确的。
我们不但不反对,还要站在这场运动的潮头来领导它。
从夺取政权考虑,首先对民粹派的态度要转变,但是仍然要斥责他们,这是争夺领导权所必要的,过去我们说他们的纲领不行,现在我们要说他们是自己纲领的背叛者,换句话说,过去我们是站在社会民主主义的立场上批判他们,现在我们要站在“超民粹主义”的立场上批判他们。
普列汉诺夫反对说,如果对这场运动持一种民粹主义的赞赏态度,那么这场以“人民名义”完成的革命的后果将是:1、政治上的怪胎,是一个共产主义基础上革新了的皇帝专制,2、革命后公社所有的土地将比现在多3倍,这样就会成为向更高级社会形态发展的障碍,虽然从历史否定之否定的角度似乎会更容易,但中间的缺课,“超越历史阶段”早晚要补课的,3、革命后我们又回到自然经济,但同时西方也就不能影响我们,俄国的传统色彩将会更浓。
在这一过程中,列宁主义从党务上的民粹主义发展到意识形态的民粹主义,由否定民粹主义到肯定超民粹主义,从而完全脱离了社会民主党的轨道。
普列汉诺夫说,我们和旧列宁没有分歧,与新列宁的分歧在于,他推翻了他过去推崇的东西,而赞成他过去反对的东西。
季诺维耶夫说,我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化妆舞会,无产阶级革命党指责的社会革命党的人民专制、国家社会主义,现在恰恰是他自己正在大力倡导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认为的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这两支左派的分歧(第二国际和共产国际),被我们一直奉为正朔的“共产党”有很多内容都是民粹主义的。
俄国民粹主义的缘起经典民粹主义以俄国民粹主义为代表,它是我们认识民粹主义的门径。
要想了解俄国民粹主义,首先要了解俄国的传统农村。
俄国农村是一个公社的世界(在俄语中米尔——村社和世界是同一个词),农民则是米尔公社社员,米尔实行土地公有、定期重分,有劳动组合和共耕地,并且实行“征税对社不对户,贫户所欠富户补”的连环保制度,具有村会选举和村社审判等“小共同体”的自治功能,甚至住宅都必须建在一起。
让我们中国人不可想象的是,米尔成员对村社的义务要超过对国家的义务。
共同体给每个人安排了不容竞争也不可改变的位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束缚——保护”功能的统一,由此形成了一种“俄国式的集体主义传统”,既对抗国家主义也压制个人主义。
这种传统对俄国社会文化有极大的影响,使之形成了深层的历史积淀:首先,村社的平均意识、轻商抑商传统与“不与私有化共谋”的民族理念,“宁可全部土地归沙皇,只要不归地主”的村社观念更直接产生了“好沙皇”情怀。
俄国人常以鄙视的态度看待经商者,认为那只不过是“贪婪的犹太人的营生”,在民族认同中有普遍的仇富心理和反西方传统,他们认为,富人都是恶棍,财富是腐蚀人类灵魂的东西,从心底里向往一种贫穷和朴实无华的社会模式。
其次,在民族性格中,村社生活使俄国人重视邻里关系的和谐,这使俄国人成了一个重感情的民族。
因此俄国人性格外向,浪漫有余理性不足,所以近代俄国在文学史上群星灿烂,却罕有伟大的哲学家。
处事行为中浪漫有余、易大嗡大轰、一蹴而就,缺乏理性思维、缺乏妥协精神和持久耐力,总是力求用快捷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容易导致群众性歇斯底里运动。
再次,村社的集体观念导致的抽象的人民崇拜、体验苦难、底层意识和土地崇拜,对抽象人的“爱”和具体人的“恨”是并行不悖的,在精神共性中独立个人是不和谐的原子,“爱”大多数和“恨”个人是可以自然转换的,由此又导出了从宗法角度对西方民主自由的鄙视,民粹派的一句名言是:“自由的概念只与集体有关,个人对集体来说是没有自由的,对个人说,自由就是对集体的服从,只有把个人溶于集体中才能获得最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