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的基本意义就是极端的平民化

合集下载

互联网视阈下的网络民粹主义表现形式及深层原因 ——从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引发的舆情乱象谈起

互联网视阈下的网络民粹主义表现形式及深层原因 ——从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引发的舆情乱象谈起

互联网视阈下的网络民粹主义表现形式及深层原因——从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引发的舆情乱象谈起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普及度的增高,网络民粹主义也应运而生。

以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为首的一系列舆情乱象反映了网络民粹主义的多向度冲击,同时也是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在背后推波助澜的明证。

作为新兴大众文化的一种,网络民粹主义到底给民众带来了哪些影响,本文试厘清网络民粹主义的表现形式,并将其背景原因进行深度挖掘。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巴黎圣母院失火互联网网络文化社会焦虑一、应运而生的网络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

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

它反对精英主义,忽视或者极端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种民粹主义对应于直接民主,其特征是民主的极端主义。

【1】也就是说,它体现的是激进的民主理想。

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在网络上的延伸与发展,更是网络文化的一个分支。

它是由社会转型和媒体变革所诱发的蔓延于网络舆论中,以中青年网民为代表的,具有平等、公平、反抗等价值诉求,但在根本上带有反精英、反权威、反智倾向的情绪宣泄,是一种底层立场的表达和群体极化的行为方式,所以网络民粹主义并没有鲜明的价值诉求和行动纲领。

“网络民粹主义是传统民粹主义在网络时代的具体表现,是对传统民粹主义承继与衍化的结果。

”【2】二、网络民粹主义的内涵特点及表现形式纵观这场舆论浪潮,不难发现在这些网络声讨当中体现的网络民粹主义特点:(一)激化的非理性。

参与身份的模糊性激发了网络民粹主义的非理性。

网络民粹主义者经常会发表一些极端化、偏激化甚至暴力性的非理性话语来博得更多网民关注,获得支配性地位,形成网民意愿集聚,出现一种群体极化现象。

巴黎圣母院“活该被焚”的评论在微博热搜当中竟汇聚了数以万计的赞同,这是网络民粹主义的“意愿集聚”的典型表现,极大地体现了非理性的特征。

青年网民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原因表现及管控

青年网民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原因表现及管控

青年网民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原因表现及管控内容提要民粹主义是当前中国值得警惕的一种思潮。

在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在以青年为主体的网络上出现了网络民粹主义行为。

青年网民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有着深刻的现实社会根源,广泛的人群基础和开阔的价值空间。

青年网民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有造谣、传谣,盲目转发和盲目崇信,“人肉搜索”,精英敌视等表现形式。

这些行为负面影响极大,必须对其进行管控。

既要及时制止极端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又要从根本上通过社会经济改革,建立健全民主法治,培育主流价值观和公民精神等手段,根除网络民粹主义行为存在的制度、社会和价值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特点。

一些消极的思潮沉渣泛起,吸纳了大批信众,对我国社会风气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民粹主义就是这些消极思潮中最需要警惕的一种,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就曾提出要“警惕下层民粹化”。

民粹主义借助网络这一利器进行意识形态售卖,形成了网络民粹主义。

一、网络民粹主义行为的概念民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破碎断裂的概念。

它被认为既是一种社会思潮,又是一种政治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3]。

它本质上是一种寄生性、空心化的意识形态,假借人民之名,靠仇视精英主义、反对代议制而存在,是一种只破不立的政治思潮。

综合起来,民粹主义可以是一种政治思潮、政治运动或者政治行为。

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民粹主义政治思潮可以说是民粹主义政治运动与政治行为的理论指导,个体的民粹主义行为聚集或同质化到一定程度则会形成一种民粹主义运动。

网络具有天然的直接民主精神。

在网络这一平台不断普及和发展的背景下,由媒体社会化引致政治社会化途径和模式的改变,给了民粹主义行为以更大的生存空间。

随着数字鸿沟的逐步消除,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进入门槛的降低,互联网的匿名性、平等性、快捷性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公民在现实世界中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差异,实现了互联网参与主体形式上的平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实世界的弱者往往将互联网当成一种对抗强者的工具。

浅析网络传播中的民粹主义现象

浅析网络传播中的民粹主义现象

浅析网络传播中的民粹主义现象作者:叶金品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5期【摘要】民粹主义思潮在当今的媒体中盛行,这与媒体技术的日益更新有关,更有其社会根源——社会平民阶层对精英阶层的刻板印象和对抗心理。

本文以网络事件为例,分析“平民”和“精英”这对相对的符号在现今社会的解读,和媒体言论的极端平民化倾向,从中发现民粹主义倾向。

【关键词】民粹主义平民阶层精英阶层一、民粹主义思潮的渊源和特点由于没有统一的核心价值体系,民粹主义总被历史的洪流所冲刷,但也不妨碍我们从现实的案例中找回其原形。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民权和平权运动中,极端化的平民主义思潮盛极一时,并且对当时的社会政权和社会秩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对这两次运动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民粹主义思潮的现形。

传媒学界和业界在尝试着揭示媒介民粹主义思潮的盛行,但什么是民粹主义,我们仍对它的概念很模糊,这是由于当时社会运动或社会事件具体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

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学术见解对民粹主义做一个明确的界定:民粹主义又称为平民主义,它既是一种社会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和政治策略。

民粹主义的思想是极端化的平民主义,他们反对社会精英,否认英雄对历史的作用。

为何民粹主义总是以“人民”的利益为诉求点,并且时刻宣称所有的社会运动和社会改革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民粹主义者认为,社会分为两个层级,即平民阶层和精英阶层,精英阶层在社会的上层,压迫剥削处于下层的平民阶层,所以民粹主义者是反对社会不公的主流。

在学术界有相关学者对民粹主义的历史做出了比较清晰的划分。

第一代民粹主义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美国南部农民对政府激进行为的反对,这是民粹主义理论的雏形阶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席卷全球的民粹主义思潮被认为是第二代民粹主义,也称为民粹主义的复兴。

而到了这一时期,民粹主义具有了描述某些政党和领导人思想体系的特征。

虽然庇隆在阿根廷民族解放运动中一再强调为了底层平民的利益,引领平民阶层夺取政权,然而在革命胜利后,他却变成了国家的独裁者。

当代世界的民粹主义:四种主要类型

当代世界的民粹主义:四种主要类型

当代世界的民粹主义:四种主要类型作者:郭正林李镇超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第10期【摘要】民粹主义发轫于平民主义的草根运动。

当代民粹主义延续了主张地方平民权利的传统,又突出了平民化、极端化、批判性、合法性等特征,一般被学界、政界视为消极、负面、失败的政治思潮和反应。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政治现象,不仅集中活跃于低收入国家或拉丁美洲,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所表现。

民粹主义有着极端性、非理性、简单化等弊端,其出现及滥觞的根本原因是民粹主义与民主制度的亲缘性。

民粹主义可以划分为四大类:政治左翼、政治右翼、经济左翼、经济右翼。

对当代民粹主义进行类型学分析,不仅是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民粹主义,更重要的是要直面现代西方民主面临的深刻危机。

我们在探索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时,应该加强对民粹主义的理论思考,避免对西方政治民主制度的盲从迷信。

【关键词】民粹主义民主制度类型学【中图分类号】F114.1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16.10.008民粹主义的特征“民粹主义”发轫于平民主义的草根运动,常常被贴上“刁民”“叛逆”“极端”等标签而受侧目。

历史上的民粹主义运动被深刻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以致很难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正如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民粹主义研究专家拉克劳(E. Laclau)所说:“我们直觉地知道我们所提到的民粹主义运动或民粹主义思想是什么,但我们却非常难以将这种直觉翻译成概念。

”①当代民粹主义延续了主张地方平民权利的传统,又突出了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平民化,民粹主义的基本主张是伸张平民权利,捍卫地方利益。

他们对政治权威、社会精英、经济寡头、文化霸权存在天然的抗拒,对社会平等有一种天然的追求。

在不公平的制度环境中,他们化身为革命道德的象征;在基本公平的制度环境下,他们又可能被视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极端化,民粹主义的地方性和草根性,决定了它的政策主张必须迎合大多数群众口味和利益。

浅析高校中的“民粹主义”思潮

浅析高校中的“民粹主义”思潮
庇 隆 主义 , 欧洲 的新 民粹 主 义运 动 , 以及 台湾 的 民粹政 治 。广 义 的“ 民粹 主 义” 在 政治 光谱 上位 置 并不 固
定, 既 可“ 左” 也 可 右 。左翼 民粹 主义 与 右翼 民粹 主义 之 间 的根 本 区别 在 于 : “ 左 翼 民粹 主 义把 社 会 主 义 作 为他 们政 治 纲领 的基 础 , 批判 资本 主 义 、 反 对新 自由主义 和 美 国 的霸 权 主义 , 把 社 会 和 政治 的公 正 和 平 等作 为 自己的基 本价 值 。 ……右翼 民粹 主义借 口打击 刑事 犯罪 , 维 护法 律 和秩序 , 把外 来移 民等 同于
这种 改 造 的需要 , 在物 质上有实现 这种改 造的条件 。  ̄ E 1 1 5 7 1 所 以, “ 要 挽 救 俄 国公 社 , 就 必 须 有 俄 国革
命。 ” E l i 卵 。 马克 思正 是在 借 鉴 了民粹 主义 的“ 村社 ” 精神 的基础 上 , 提 出了“ 跨 越 卡夫 丁峡 谷” 的设想 。 广 义 的“ 民粹 主义” 是指 一种 声 称 普 通 人 或 大 众 人 民的 政 治 。 自 2 0世 纪 5 O年代 以来 , 在西 欧 、 北 美、 拉美 等 国家 和地 区发 相 继发 生 了一些 反对 制 度化 政治 的 民粹 主义 的运 动 , 比如拉 美 的 民粹 主义 ——
极 大 的爱 国热 情 , 容 易被 煽 动 。 互 联 网 的 广 泛 应 用 也 为 民 粹 主 义 的 传 播 提 供 了 重 要 条 件 ,
大学 生作 为互联 网和新媒 体 的 主要 受众 , 容 易沾 染 上 民粹 主 义 。为 了防止 民粹 主 义在 高 校泛滥, 我 们 应该 警惕“ 民粹 主 义” 思潮 , 把握 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 工作 的方 向 。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但是,客观而言,政府在反日示威中的角色 确实微妙和尴尬。一方面,政府在此类对外抗 争中,需要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号来笼 络和聚集民意,为自己增加正当和合法性;另 一方面,民众的爱国行为超出一定限度,又可 能会损害国家利益,造成外交被动。这期间的 拿捏平衡很难把握。在当下社会不公和矛盾已 达极限的情况下,一个对现况不满的人,随时 可能借反日爱国的“话语正当性”和“政治正 确性”向政府发难。

中国激进民族主义兴起和发展的根
源,是政府为重塑合法性而长期进行失
真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现代化冲击
所引起的民众渴求民族归属感的心理变
化,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的丛林本质,以
及中国“复兴想象”与现实张力所造就
的民众心理状态,都会激起民众的这种
民族情感。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所谓民粹主义,指的是一种极端平民化 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实际是 社会底层、农民和城市无产阶级工人 (即社会上利益相对受损的群体或大众) 等——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 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 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 展。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目前,网络民粹主义 行动主体许多是高度情 绪化的“草根”民众。 这股力量虽未形成比较 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 形成系统和规模化的领 导与组织体系,离社会 运动可能还比较远,但 网络民粹主义的文化、 符号、组织资源与社会 影响力,都不可小觑。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很多社会群体性事 件多半有民粹网民支 持,而许多突发事件 或早或迟都会被网络 爆炒。人数巨大的 “网络水军”,背后 就有相关利益团体操 纵,他们犹如历史上 的“流民”一般,其破坏 性不容忽视。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的争议及其反思

民粹主义的争议及其反思

民粹主义的争议及其反思作者:张璇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04期摘要:民粹主义的发展历程分别经过了原生形态、经典形态和新民粹主义。

而关于民粹主义的概念,则存在着社会思潮、政治策略、政治运动等三种不同的争议。

在我国,民粹主义主要表现为网络民粹主义、文化民粹主义和民族民粹主义等三种形态。

民粹主义在存在着积极作用的同时,更多的是产生了消极影响。

面对民粹主义,需要制定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而我国正在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有助于压缩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民粹主义;概念争议;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D9 ; ;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11/ki.1672-3198.2020.04.065英國脱欧、美国特朗普赢得大选、意大利“五星运动”大获全胜,近些年来,民粹主义不仅西方掀起了巨浪,在我国也受到了极大关注。

2017年,民粹主义更是被人民论坛评选为需要防范的思潮之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虚拟开放、无中心性为特征的网络空间为民粹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强大载体,使民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传播,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不断加深。

在此形势下,厘清民粹主义的概念及其争议,以便做出风险性研判,对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民粹主义的发展历程民粹主义虽在近些年来才成为热点思潮,但是其发源由来已久。

从其发展的历程来看,最初的民粹主义即原生民粹主义,此形态肇端于19世纪后期,出现了俄国“民粹派”和美国“人民党”的社会政治实践。

俄国“民粹派”的出现并非偶然,19世纪下半叶,农奴制面临危机,资本主义仍处于不发达阶段。

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社会实践,俄国“民粹派”希望越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建立更好的社会制度。

而美国的民粹主义肇始于19世纪末的“人民党”运动。

此时,美国的资本主义已有所发展,但由于美国南北之间存有巨大差异,从而引发农民对两党制度的强烈不满。

虽然这场“人民党”运动随着总统竞选的落败而衰退,但是它仍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整理ppt
3.国家主权遭遇8个方面的挑
1.超国家组织对国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2.跨国公司日益严重地左右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 3.国家在权力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受到动摇 4.国家的传统职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削弱 5.国际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国内政治发展的基本变量 6.国家权力的边限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变得模糊 7.民族国家的认同遭到了危机 8.全球化正在重塑国家的自主性
l 社会创新是一种世界性趋势。社会企业和社 会组织是社会创新的主体。社会创新的成功 有赖于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三方的合作。
20
整理ppt
十、合法性与政治评价
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Legitimacy)不 同于法学 意义上的合法性(Legality),它 指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被公民自觉认可 或接受的状态。政权合法性的来源有多 种,包括神授、世袭、暴力、民主和善 治 等。
整理ppt
政治学若干前言问题
1
整理ppt
本讲座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当代政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第二部分 当代政治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三部分 当代几种主要政治分析框架
2
第一部壹分 政治学热点问题
整理ppt
1. 权力与权威
2. 治理与善治
3. 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4. 全球治理
5. 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
6. 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
7
2. 善治
整理ppt
概括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
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
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
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
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即“官民
共治”或“社会共治”。善治的基本要
素有以下10个: 1)合法性;2)法治;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真题政治学原理试题及其答案解析(2009)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真题政治学原理试题及其答案解析(2009)

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政治学原理历年真题及其答案解析(2006-2011)2009年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治理(1)治理是一个比政府更为宽泛的概念,广而言之,它指协调社会生活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因此,政府可被视为包括在治理中的组织形式之一,换言之,没有政府的治理是可能的。

治理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来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求,它旨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汇总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的增进公共利益。

(2)治理的主要模式包括市场、等级、网络和社区。

市场利用供求力量建构的价格机制来协调社会生活;等级,包括官僚制和政府组织的传统形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权威体系来发挥作用;网络,作为一种平面的组织形式,以实质上平等的行动者或社会机构之间的非正式关系为特征;社区式的治理模式通过社区治理在国家最小干预的情况下结界社区面对的共同问题,从过程的角度来理解为宏观上驾驶和控制和及微观上的参与、互动、协商。

通常认为,治理有以下四个特征:A.治理不是一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B.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D.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3)治理的最高境界是善治。

它是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和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的一种新的关系,是二者的最佳状态。

善治的过程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民间社会是其现实基础,其基本要素包括:合法性(legitimacy)、透明性(transparency)、法治(rule of law)、责任性(accountability)、回应性(responsiveness)、有效(effectiveness)、参与(cicil participation)、稳定(Stability)、廉洁(cleanness)、公正(justice)。

2.个人主义(1)个人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法文“individualisme”,它是欧洲对法国大革命及其精神渊源——启蒙思想反思的产物。

网络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

在中国的网络环境中,伴随着每位网民的日 常生活.将大多数人无关痛痒的快感建设在 少数人隐私权遭破坏的基础上,折射出我们 的网络生态依旧停留在民粹主义阶段。对 于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不能听之任之,需要每 一个人坚持不断地自省和自律。我们每个 人,在心中存留着一个小小的天平,它时刻提 醒我们应如何在极度狂热与极度理智之间, 寻找无害的平衡点。
网络民粹主义兴起的成因分析
网络群体事件中民粹主义思潮的涌动,必然有其 深刻的社会、文化、经济、心理等原因。 ①社会深层原因从社会转型来看,现代化进程不可 避免地带来社会的转型, ② 文化内因。网络民粹主义在中国的兴起有深厚的 文化基础。 ③心理动因。人们一旦处于无人监管的环境,便会 回归自我,释放自己真实的一面。网络恰好给人 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真实自我的后台。 ④技术因素。从社会意义上看,媒介的发展对整个 心理的和社会的复合体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最后,网络民粹民族主义的躁动。民族主义指的是对一个 民族的忠诚和奉献,是一种特定的民族意识。例如,中国 渔民在捕鱼时与韩国海警发生冲突并导致一名韩国海警身 亡,这一事件迅速通过网络媒体报道,引起中韩双方网友 的强烈关注和讨论。由于韩国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煽情 炒作,韩国网民的民族主义情绪急剧飙升,在网络上强烈 指责中国渔民及中国政府,呼吁政府采取强硬手段予以应 对,要求抵制中国产品,甚至鼓动众多韩国民众上街游行 示威,围攻中国驻韩大使馆。针对韩国网民的激烈言辞, 中国网民的回应中也充斥着谩骂对方国的非理性极端言论 总之,网络民粹民族主义情绪的膨胀,将不利于国与国之 间关系的正常发展,这种现象值得警惕并应当加以疏导。
网络民粹主义的技术支持
第一, 群起而攻之。网民数量的巨大优势, 压 倒了权威的话语优势“尤其是在网民能够自由 发言的领域, 诸如网络论坛、博客等; 第二, 另类话语权.“在网络这种领域,很高的 社会身份与其说是优势, 不如说是弱势"更有 甚者, 面对着权威,一些网民还采取非正常但 却能引起注意的途径予以挑战"诸如网络恶搞, 在非理性面前,理性的言论如同遭遇秀才见到 兵,有理说不清的尴尬.

民粹主义——精选推荐

民粹主义——精选推荐

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 2007年01月11日14:42 光明网许多历史现象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它们周期性地重复出现,使得诸如马基雅亚弗利、黑格尔等不少杰出的思想家坚信历史不过是人类行为的循环。

我们不是历史循环论者,但我们却不能否认某些社会现象重复发生的周期性和共时性。

它们产生于此时此地,却在彼时彼地再度重复,虽然由于时空的差异,现象复发的形式与意义不尽相同,但某些实质性特征则依然如旧。

民粹主义便是这样的社会现象之一。

民粹主义最初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北美和东欧同时兴起。

19世纪末,美国西南部农民试图当地控制政府的激进主义行为,俄国知识分子和东欧农民对平均地权的强烈要求被认为是第一代民粹主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粹主义的旋风差不多刮遍了世界五大洲,它成了一个游荡世界的幽灵,从西欧到南美,从西亚到北非,而拉丁美洲庇隆和阿连德等人领导的民族复兴运动则被视为第二代民粹主义复兴的象征。

80年代,尤其是90年以来,民粹主义再度在东西两半球,尤其在东欧和北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而形成民粹主义的第三次高潮。

在东欧各前社会主义国家中,“走向民粹主义”成了知识分子和政治家的一句响亮口号,在西欧和北美的大众传播媒介中,“下列这些领袖和运动均被称之为民粹主义:在法国,‘左翼民粹主义者’是贝奈德?泰皮(Bernard Tapie),而极右的民粹主义者则是让-玛利?勒佩(Jean-Marie Le Pen);在意大利,‘电视民粹主义者’是西维尔?伯鲁斯克尼(Silvil Berlusconi)及其Forza Italia 运动;在澳地利是约克?海德尔(Jorg Haider);在美国则是自我标榜‘草根美国’的罗斯?佩罗(Ross Berot),据称他代表‘众多百万富翁的民粹主义者’;在阿尔及利亚,超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被认为是政治的宗教民粹主义;在俄国,叶利钦据称也是一个民粹主义者;在秘鲁,1990年当选的总统阿尔伯托?佛基莫里(Alberto Fujimori)被当作是民粹主义者.最近,在上述清单中又加上了‘塞族民粹主义’(Serbian populism),从政治的意义上说,这也就是民族主义。

欧洲民粹主义及其影响

欧洲民粹主义及其影响

欧洲民粹主义及其影响作者:晋军杜捷先来源:《唯实》2017年第07期当今欧美政治潮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民粹主义的勃然盛行、翻腾得势。

就欧洲而言,无论英国退出欧盟的公投决定、法国极右政党国民阵线的崛起、北欧诸国右翼政党的抬头,还是排外性政党在许多“新欧洲”国家的突进,抑或西班牙激进的左翼政党社会民主力量党、希腊新兴的极左派——左翼激进联盟党的选举表现,都被视为欧洲民粹主义的昭著征兆。

民粹主义在当今西方世界风行天下引起了中国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已有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从论及原初意义上的民粹主义之基本含义开始,总结归纳并略为探讨当今欧洲的民粹主义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可能)影响。

一、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类似于其他很多理论——历史概念、理念或者教义、行动准则,民粹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乃至政策行为信条,包含非常丰富的内涵,具有可变和多样的实在形态,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表现形态。

人们只要对历史和思想史有最粗浅的印象,无疑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民粹主义:不同时期俄国版的民粹主义、美国版的民粹主义、菲律宾版的民粹主义、越南版的民粹主义、委内瑞拉版的民粹主义、东欧国家版的民粹主义,等等。

民粹主义实可谓“一个游荡世界的幽灵”。

那么到底何谓“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在原初意义上到底意指什么?“民粹”,顾名思义,意指“以民意为精粹”,而“主义”则倾向于将其推至极端化,使之具有二元对立色彩非常浓厚的政治社会观,亦即将社会人为划分为两个彼此敌对的内部少有分化的同质体——“纯粹无暇的人民”和“腐败不堪的精英”,并且相当顽固地认定政治应当是人民之“公意”的表达。

如果按照中国国内著名学者俞可平教授20年前在其理论文章《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重要揭示,可以进一步做出更加细致辨析:民粹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

首先,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其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

当代世界的民粹主义:四种主要类型

当代世界的民粹主义:四种主要类型

当代世界的民粹主义:四种主要类型作者:郭正林李镇超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第10期【摘要】民粹主义发轫于平民主义的草根运动。

当代民粹主义延续了主张地方平民权利的传统,又突出了平民化、极端化、批判性、合法性等特征,一般被学界、政界视为消极、负面、失败的政治思潮和反应。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政治现象,不仅集中活跃于低收入国家或拉丁美洲,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所表现。

民粹主义有着极端性、非理性、简单化等弊端,其出现及滥觞的根本原因是民粹主义与民主制度的亲缘性。

民粹主义可以划分为四大类:政治左翼、政治右翼、经济左翼、经济右翼。

对当代民粹主义进行类型学分析,不仅是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民粹主义,更重要的是要直面现代西方民主面临的深刻危机。

我们在探索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时,应该加强对民粹主义的理论思考,避免对西方政治民主制度的盲从迷信。

【关键词】民粹主义民主制度类型学【中图分类号】F114.1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16.10.008民粹主义的特征“民粹主义”发轫于平民主义的草根运动,常常被贴上“刁民”“叛逆”“极端”等标签而受侧目。

历史上的民粹主义运动被深刻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以致很难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正如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民粹主义研究专家拉克劳(E. Laclau)所说:“我们直觉地知道我们所提到的民粹主义运动或民粹主义思想是什么,但我们却非常难以将这种直觉翻译成概念。

”①当代民粹主义延续了主张地方平民权利的传统,又突出了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平民化,民粹主义的基本主张是伸张平民权利,捍卫地方利益。

他们对政治权威、社会精英、经济寡头、文化霸权存在天然的抗拒,对社会平等有一种天然的追求。

在不公平的制度环境中,他们化身为革命道德的象征;在基本公平的制度环境下,他们又可能被视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极端化,民粹主义的地方性和草根性,决定了它的政策主张必须迎合大多数群众口味和利益。

欧洲民粹主义及其影响

欧洲民粹主义及其影响

当今欧美政治潮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民粹主义的勃然盛行、翻腾得势。

就欧洲而言,无论英国退出欧盟的公投决定、法国极右政党国民阵线的崛起、北欧诸国右翼政党的抬头,还是排外性政党在许多“新欧洲”国家的突进,抑或西班牙激进的左翼政党社会民主力量党、希腊新兴的极左派——左翼激进联盟党的选举表现,都被视为欧洲民粹主义的昭著征兆。

民粹主义在当今西方世界风行天下引起了中国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已有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从论及原初意义上的民粹主义之基本含义开始,总结归纳并略为探讨当今欧洲的民粹主义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可能)影响。

一、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类似于其他很多理论——历史概念、理念或者教义、行动准则,民粹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乃至政策行为信条,包含非常丰富的内涵,具有可变和多样的实在形态,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表现形态。

人们只要对历史和思想史有最粗浅的印象,无疑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民粹主义:不同时期俄国版的民粹主义、美国版的民粹主义、菲律宾版的民粹主义、越南版的民粹主义、委内瑞拉版的民粹主义、东欧国家版的民粹主义,等等。

民粹主义实可谓“一个游荡世界的幽灵”。

那么到底何谓“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在原初意义上到底意指什么?“民粹”,顾名思义,意指“以民意为精粹”,而“主义”则倾向于将其推至极端化,使之具有二元对立色彩非常浓厚的政治社会观,亦即将社会人为划分为两个彼此敌对的内部少有分化的同质体——“纯粹无暇的人民”和“腐败不堪的精英”,并且相当顽固地认定政治应当是人民之“公意”的表达。

如果按照中国国内著名学者俞可平教授20年前在其理论文章《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重要揭示,可以进一步做出更加细致辨析:民粹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

首先,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其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

民粹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兴起于哪里

民粹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兴起于哪里

民粹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兴起于哪里本文导读:民粹主义表面上以人民为核心,但实际上是最缺乏公民个人尊严与个人基本权利的观念。

民粹主义者崇拜“人民”,但他们崇拜的是作为一个抽象整体的“人民”,而对组成“人民”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却持一种极为蔑视的态度。

民粹主义者反对权威,但他们又容不得反对派,甚至容不得“旁观者”。

俄国民粹派当年有句名言:“谁不和‘我们’在一起,谁就是反对‘我们’;谁反对‘我们’,谁就是‘我们’的敌人;而对敌人就应该用一切手段加以消灭。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

它反对精英主义,忽视或者极端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们可以把民粹主义定义为一种意识形态,根据这种意识形态,合法性即在人民的意志之中,因此它体现了激进的民主理想。

这种民粹主义对应于直接民主,其特征是民主的极端主义。

民粹主义也是一种政治统治的策略,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它指的是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

若从这个角度出发,“民粹主义就只能被理解成一种社会和政治动员,它意味着一种政治行动和政治讨论的趋势。

不能把它界定为一种特殊的政权类型,它也不是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各种意识形态的政治风格。

”这种政治政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而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于是,民粹主义又成为“操纵群众的一种特殊的具体方式,是表达其利益的一种手段。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统治集团组织权力的方式,在工业和城市发展过程中新兴的群众的主要政治表达方式,统治集团进行统治的机制,同时也是威胁这种统治的一种潜在危险。

”词语内涵民粹主义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明确内涵的概念:1、民粹主义是一种思想意识;2、民粹主义产生的条件是对严重危机的强烈反应;3、民粹主义的主体是某一社会群体依据自己的偏爱而形成的中心地区;4、民粹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反对代议制政治;5、民粹主义的特征包括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以及具有易变性。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民粹主义(Populism)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是政治语言。

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体制工具需要离开这些自私的精英的控制而使用在全民的福祉和进步的目的上。

民粹主义者会接触平民,跟这些平民讨论他们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问题,而且诉诸他们的常识。

1980年以后,大部份的学问都将民粹主义当成一种可以推广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政治语言来讨论。

许多民粹主义者曾经承诺过要移除“腐败的”精英阶层,并且倡导“人民优先”。

目录简介民粹相关历史内涵介绍含义名词解释激进运动俄国民粹主义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详细介绍综述最初出现模糊性双重性民粹主义与民主政治民粹主义与权威主义理论实证俄国民粹主义的实质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分析现代代表现代政治色彩民粹主义再出手美国打中国牌玩民粹主义展开简介民粹相关历史内涵介绍含义名词解释激进运动俄国民粹主义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详细介绍综述最初出现模糊性双重性民粹主义与民主政治民粹主义与权威主义理论实证俄国民粹主义的实质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分析现代代表现代政治色彩民粹主义再出手美国打中国牌玩民粹主义展开编辑本段简介民粹主义(Populism,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

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做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民粹主义的控制和操纵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里,“民粹主义”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名词,它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

社会党国际的声明说“社会党人的对立面是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与新法西斯主义”,可以看出民粹主义已经和其它几种主义并列为欧洲左派的巨大威胁。

的确,民粹主义的复兴已成为后冷战时代突出的意识形态现象。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民粹主义(Populism)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是政治语言。

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体制工具需要离开这些自私的精英的控制而使用在全民的福祉和进步的目的上。

民粹主义者会接触平民,跟这些平民讨论他们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问题,而且诉诸他们的常识。

1980年以后,大部份的学问都将民粹主义当成一种可以推广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政治语言来讨论。

许多民粹主义者曾经承诺过要移除“腐败的”精英阶层,并且倡导“人民优先”。

民粹主义(Populism,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

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书上定义〉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里,“民粹主义”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名词,它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

社会党国际的声明说“社会党人的对立面是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与新法西斯主义”,可以看出民粹主义已经和其它几种主义并列为欧洲左派的巨大威胁。

的确,民粹主义的复兴已成为后冷战时代突出的意识形态现象。

它的崛起启示我们要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视野去重新思考历史上的民粹主义。

有人认为,民粹主义只不过是一种狭义的曾经在俄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现象,不能把它泛化。

其实就其内涵和外延来说,并不是俄国独有的景观,而是一种与现代化进程中自上而下的不公正的转型过程密切相连的大众化运动。

因为在上层主导的追赶战略中,一部分人享受改革的成果,而大部分民众承担改革的代价,这样一来原来的束缚—保护功能被打破,罩在个人头上的传统法规消失,独立无助的人群又无法在新环境下获得安全感,因此社会情绪中就会涌现出对改革的抵触和对过去非现代化社会的追念之情。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社会公正缺位、贫富分化严重、中下层上升的道路受阻,以及民族的外部条件受到刺激,在民众中孕育的强烈不满便会爆发出来。

互联网上的民粹主义思潮_陶文昭

互联网上的民粹主义思潮_陶文昭

怀疑 和批 评 的矛 头集 中指向知 识 ! 权 力和 财富权 威 " 互联 网的平 等性 ! 聚集性 等 为民粹主 义思 潮提 供 了技 术 支持 " 网络 民粹 主 义思潮 也是现 实生活的延 伸或观 照 " 民粹主 义思 潮一 方面具 有遏 制权威
和 关怀 弱势群体 的功 能 , 另一 方面具有 社会 冲击性 " 因此 , 需要 对 网络 民粹主 义思潮 审慎 处置 "
闻 , 一些地方官员屡被互联网追击 , 有些还因为网民舆论
消解 , 取而代之的是情态各异的网名 "在身份无涉的网络
中 , 英雄不问出处 , 只要论题新颖 ! 发言精彩 , 就能引起
的压力而检讨或丢官 "互联网上富豪也处境不佳 , 许多网 民怀疑他们财富的来 源合法性 , 指责他们奢侈的生活方式
关注 "第三 , 网络的交互性 , 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发表意 见的机会 "互联网的技术平 等 , 促进 了网民话语权 的平 等 "借用托马斯 # 弗里德曼的名言 /世界是平的 0, 网络更 是平 的 "在这个被抹平的领域里 , 中心与外围 ! 上层与下 层 ! 主动与被动关系都在改变 "普通民众可以通过 网络等
网络 , 也没有更 多的时间参与网络 "平民则将网络作为主
要表达途 径 " 而年轻人和平 民 , 都是相对欠缺理性 的群 体 " 第二 , 这与网络的特征有关 "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 ! 开 放 的 ! 广泛参 与和平等 自由的空 间 , 具有广场 的诸 多特
府官 员 以领导 的身 份 出现 , 或是 报 告 , 或 是 指示 , 报 道 正 规 , 形 象正 面 " 然而 , 引起互 联 网热 议 的 与政 府 和官 员 相

警惕网络政治参与下的民粹主义

警惕网络政治参与下的民粹主义

生 的 原 因
当前 网络 政 治参 与下 的 民粹主 义苗头 开始抬
追捧下 , 很快就会在互联网乃至现实生 活中掀起 滔 头 , 这不是偶然事件 , 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 、 政治 、 天巨浪 , 严重 的甚至会酿成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的“ 群 文 化 、 会 、 代根 源 。 社 时 体性事件 ” 。上述“ 杭州飙 车事件 ” 就是一个 活生生 ( ) 济原 因 一 经 的案例 。

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 , 并把普通群众 当作政 但是 ,网络介入 政治如 同打 开 了潘朵 拉的盒 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 “ 强调诸如平 民的统一 、 全 子, 它在释放网络民主的同时 , 也释放出了网络民粹 民公决、 人民的创制权等。因此 , 网络政治参与下的 主义 u, 09 5月 7日 , 州 市 发生 了一 起 因超 民粹主义便可简述 为发端 于网络 的人 民的不满情 。20 年 J ’ 杭 速驾驶撞死人 的事件 , 由于肇事者具有 富商子弟 的 绪。具体表现为网民发现现实 中的不公正 , 通过 网 身份 , 此事件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7 2 月 0日, 当地 络空 间进 行声 讨 , 泄不 满 , 后情 绪 失 控 , 使 整 发 最 致 司法部 门对“ ・” 5 7交通肇事案做出判决 , 双方 当事人 个 网络 空 间被非 理性 的声 浪所淹 没 。 对于判决结果均表示接受。按理说 , 此一事件 已尘 埃落定 , 然而就在判决之后的第二天 , 互联 网上爆 出 了“ 服刑的胡斌实为替身” 的传闻 , 并配有照片说 明。


网络 民粹 主 义 的概 念思考 的空间。这就容
* 收稿 日期 :01 4 —0 2 1 —0 6
第2卷 4
第2 期
张丹丹 : 警惕网络政治参与下的民粹 主义

民粹主义的基本意义就是极端的平民化

民粹主义的基本意义就是极端的平民化

民粹主义的基本意义就是极端的平民化,强调“全体人民”、“全体群众”是所有民粹主义的共同出发点。

在政治上,这种民粹主义表现为倡导直接民主,普遍的群众参政,广泛的政治动员;反对专家治国,反对阶级政治,反对政府权力的扩张。

民粹主义把民主的理想绝对化,把民主主义推向极端,最终的结果不但可能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而且可能走到民主主义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反民主主义,而与权威主义的独裁政治相联系。

民粹主义诉诸直接民主,强调全体群众的普遍参与,把“全体人民”当作所有行为的唯一合法性源泉,这就要求在全社会实行一种广泛的政治动员,把全体平民无一例外地纳入统一的政治过程之中。

这是推行民粹主义政治实践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正是这一前提条件的实现过程却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过程,稍有不慎,民粹主义就会流变为权威主义(权威主义,此处指介于民主政治与极权政治之间的一种过渡政治形态。

它从不放弃民主,但想方设法限制民主)。

其一,长时间的全民总动员在正常制度框架内往往很难做到,而必须借助于某些非常的手段,如蛊惑人心的宣传鼓动,强制性的舆论一律等,这些非常手段极可能是非民主甚至反民主的;其二,普通大众在特定的情况下通常会形成某种非理性的、情绪性的共识,盲目顺从这种非理性的大众意识,不仅可能有损其长远利益,而且可能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使大众被这些政客所操纵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民粹主义萌芽于19世纪40-50年代的俄国,当时,沙皇俄国已经腐朽不堪,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西欧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内在矛盾。

民粹派的思想先驱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寻找俄国的出路,提出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他们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又把俄国存在的村社制度和农民理想化,遭到到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深刻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粹主义的基本意义就是极端的平民化,强调“全体人民”、“全体群众”是所有民粹主义的共同出发点。

在政治上,这种民粹主义表现为倡导直接民主,普遍的群众参政,广泛的政治动员;反对专家治国,反对阶级政治,反对政府权力的扩张。

民粹主义把民主的理想绝对化,把民主主义推向极端,最终的结果不但可能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而且可能走到民主主义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反民主主义,而与权威主义的独裁政治相联系。

民粹主义
诉诸直接民主,强调全体群众的普遍参与,把“全体人民”当作所有行为的唯一合法性源泉,这就要求在全社会实行一种广泛的政治动员,把全体平民无一例外地纳入统一的政治过程之中。

这是推行民粹主义政治实践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正是这一前提条件的实现过程却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过程,稍有不慎,民粹主义就会流变为权威主义(权威主义,此处指介于民主政治与极权政治之间的一种过渡政治形态。

它从不放弃民主,但想方设法限制民主)。

其一,长时间的全民总动员在正常制度框架内往往很难做到,而必须借助于某些非常的手段,如蛊惑人心的宣传鼓动,强制性的舆论一律等,这些非常手段极可能是非民主甚至反民主的;其二,普通大众在特定的情况下通常会形成某种非理性的、情绪性的共识,盲目顺从这种非理性的大众意识,不仅可能有损其长远利益,而且可能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使大众被这些政客所操纵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民粹主义萌芽于19世纪40-50年代的俄国,当时,沙皇俄国已经腐朽不堪,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西欧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内在矛盾。

民粹派的思想先驱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寻找俄国的出路,提出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他们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又把俄国存在的村社制度和农民理想化,遭到到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深刻批判。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民粹主义的思潮已经成为强弩之末。

民粹主义表面上以人民为核心,但实际上是最缺乏公民个人尊严与基本权利的观念。

民粹主义者崇拜的是“人民”,但他们崇拜的是作为一个抽象整体的“人民”,而对组成“人民”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却持一种极为蔑视的态度。

民粹主义者反对权威。

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