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现代化中的公意_众意和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的概念及倾向
中 ,谁 能 获得 基 层 选 民 的选 票支 持 ,谁 就 有 当选 执 政 的机 会 。所 以 ,角逐 权 力 的 政 客 们 ,必然 要 去迎 合 选 民 ,或 者 提 出诸 多 “ 空 头支 票 ” ,或者 提 出 激化 矛盾 、撕裂 社 会 的
政 治 议题 ,导致 民粹 主 义 的极 端 主 张 泛 滥成 灾 。三 是 批判 性 ,民粹 主 义对 不 合 理 的社 会 现 象进 行 尖 锐 的批 评 ,对社 会 发 展 有 一定 镜 像 意 义 。其 批 判 的 问题 十分 广 泛 ,包 括
当代 民粹主义 的特 征
当代 民粹 主义 延续 了主 张地 方平 民权利 的传 统 ,又 突 出 了 以下 四个 特 征 。
Baidu Nhomakorabea
是平 民化 ,民粹主义的基本 主张是伸张平 民权利 ,捍卫地方利益。他们对政治 权威 、社会精英 、经济寡头 、文化 霸权存在天然的抗拒 ,对社会平等有一种天然的追 求 。在不公平 的制度环境 中 ,他们化身为革命 道德 的象征 ;在 基本公平 的制度 环境 下 ,他 们 又 可 能被 视 为 社 会 的 不 稳 定 因素 。二 是 极 端 化 ,民粹 主 义 的 地 方 性 和 草 根 性 ,决 定 了它 的 政 策 主 张 必 须 迎 合 大 多 数 群 众 口味 和 利 益 。在 一 人 一 票 的选 举 政 治
当下我国民粹主义的特征及应对策略
当下我国民粹主义的特征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民粹主义思潮也逐渐兴起并
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民粹主义是一种在政治领域中流行的思潮,其特征是强调“人民至上”,倡导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进行政治决策。民粹主义思潮也容易引发一些问题,因为
它过于强调情感和意识形态、忽视客观规律和现实情况。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当下我国民
粹主义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当下我国民粹主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权威的质疑和反对
在当下社会,民众对传统的权威机构和领导人的信任程度逐渐下降,出现了一种“反
权威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对政府、媒体、学术机构等传统权威的质疑和反对上。民众认为这些权威机构已经与他们的利益脱钩,不能代表自己的意愿和诉求,因此对它们
抱有怀疑的态度。
二、情感化的政治表达
民粹主义思潮在政治表达上倾向于情感化,宣传口号简单直白,往往能够触动民众的
情感。它不关心复杂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而更注重政治领袖的形象和言辞。这种情感
化的政治表达容易引发群众情绪,导致政治决策偏离客观规律和现实情况。
三、民粹主义的排外和保守倾向
民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排外和保守,它宣扬本土优先、保护民族利益,对外来
文化和经济影响持怀疑态度。这种倾向会导致社会的封闭性增强,难以适应全球化和多元
化的挑战,容易加剧社会的分化和冲突。
面对当下我国民粹主义的特征,我们有必要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法治教育和公民教育
法治教育和公民教育是加强国民素质建设,塑造理性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法治
公意、众意和私意
公意、众意和私意
现代社会现世界所遵循的公理,都是整体意识的体现。比如人人生而平等,法律,国际关系中的和平共处的原则等等。
整体意识是一个理论上的人类社会整体的意识,在现实中,这种整体意识往往只是一个理性的抽象存在。在整体与个体之间,充实在现世界的具体意识则是群体意识。
比如阶级、阶层意识,团体意识,宗教意识,一些文化和意识形态,地区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等等。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提出了公意、众意和私意这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分别代表着整体意识,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
对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卢梭有一个通俗的说明:“在行政官个人的身上,我们可以区别三种本质上不同的意志:首先是个人固有的意志,它只倾向于个人的特殊利益即私利;其次是全体行政官的共同意志,惟有它关系到君主的利益,我们可以称之为团体的意志,这一团体的意志就其对政府的关系而言则是公共的,就其对国家的关系而言则是个别的(即众意),政府构成国家一部分,国家指执政者和人民全体。第三是人民的意志或主权者的意志,这一意志无论对被看作是全体的国家而言,还是对被看作是一部分的政府而言,都是公意。”
也就是:公意(整体意识)是人人都能认可的意识,比如人人平等这个意识。众意则是部分人共同认可的意识,比如爱国主义,你的敌对国就不会认可。
公意和私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减法关系,即:私意减去非公意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公意。众意和私意的关系,则是加法关系,既:众意是私意之和。
当私意减去了个体的部分或大部分追求的内容,剩下的那一点点公意就往往会成为一个个体的外在内容,即不是个体的本质追求,而是对自己本质追求的制约(比如法律)。而众意由于是私意之和,则往往给个体的私利增加了合理性的筹码,比如(打土豪,分田地)。
民粹主义通俗理解
民粹主义通俗理解
民粹主义是近年来一个备受争议的政治概念。它指的是一种以民众利益为中心的政治思想,强调政府应该代表民众的利益,而不是代表政治精英或寡头利益。民粹主义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视为右翼保守主义的一个子集,但也有左翼民族主义的例子。
民粹主义者常常声称代表“普通人”的利益,对现有制度的挑战和抗议行动。对于拥有较低收入和较少政治权力的人们,民粹主义常常非常具有吸引力。他们常常会批判少数精英统治,并主张通过直接民主的方式来打破精英的垄断。
然而,与其它政治主义相同,民粹主义也有它自身的弱点。一方面,不同的民粹主义政治团体往往代表不同的社会群体利益,他们常常在争取利益方面发生冲突。另一方面,民粹主义者通常很少提供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方案,而更多是以简单粗暴的口号和党徽来代替。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他们在执政后难以实现其承诺。
对于民粹主义的赞成者和反对者来说,只有理解其核心意识,并掌握其优缺点,才能为我们之后的政治决策提供更好的方向。而对于一般公众而言,应该了解政治的基本原则和其背后的意图,将具体问题与政治目标联系起来,更好地为自己和社会的利益发声,并向高层发声与对话,以推动社会更为和谐的发展。
最新的政治思想理论总结
最新的政治思想理论总结
近年来,随着世界政治环境剧变,各国政治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本文将总结一些最新的政治思想理论,包括民粹主义、后真理主义、环保主义和社会主义。
首先,民粹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种重要政治思潮。它强调民众的利益和声音,主张建立民主政治体制,反对精英统治。民粹主义者认为,政府应该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被人民服务。他们强调平等、公正和民主,反对权贵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然而,民粹主义也面临着批评和挑战,因为它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和民主倒退。
其次,后真理主义是一种对传统真理概念的批判和反思。后真理主义者认为,真理是相对和建构的,没有普遍适用的绝对真理。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多元和复杂的,无法用简单的真理来解释和理解。后真理主义对权力、知识和政治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主张建立包容性和多元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第三,环保主义是一种关注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政治思潮。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破坏问题的加剧,环保主义者呼吁采取行动来保护地球。他们主张减少碳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以减缓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环保主义者还批评现有的发展模式,主张转向可持续发展。然而,环保主义也面临着与经济增长和利益冲突的问题。
最后,社会主义仍然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导致了社会不平等和剥削。他们主
张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福利制度,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变动,社会主义也在不断变革和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强调民主、人权、环保和社会包容,以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最新的政治思想理论涵盖了民粹主义、后真理主义、环保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思潮反映了当今社会和政治的复杂性和变革。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这些理论,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政治挑战和促进社会进步。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Populism)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是政治语言。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臸,而国家这个体臸工具需要离开这些自私的精英控臸而使用在全民的福祉和进步的目的。民粹主义者会接触平民,跟这些平民讨论他们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问题,而且诉诸他们的常识。1980年以后,大部分的学问都将民粹主义当成一种可以推广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政治语言来讨论。许多民粹主义者曾经承诺过要移除‚腐败的‛精英阶层,并且倡导‚人民优先‛。
目录
1简介
2民粹相关历史
3内涵介绍
4含义
▪名词解释
▪激进运动
▪意识形态
▪国家意识形态
5俄国
▪介绍
▪实臼
6详细介绍
▪综述
▪最初出现
▪小结
▪模糊性
▪双重性
▪与民主政治
▪与权威主义
7理论
▪概述
▪分析
8实证
▪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
9现代代表
▪举例
▪现代政治色彩
1简介编辑
民粹主义(Populism)是指一种在政治上刻意迎和普通民众的理念,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思潮,其基的本特征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全体人民‛当作所有行为的唯一合法性源泉,要求全体普通群众直接参与政治过程,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非常强调对大众情绪和意愿的绝对顺从。[1]
民粹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臸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做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臸和操纵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里,‚民粹主义‛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名词,它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社会党国际的声明说‚社会党人的对立面是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与新法西斯主义‛,可以看出民粹主义已经和其它几种主义并列为欧洲左派的巨大威胁。的确,民粹主义的复兴已成为后冷战时代突出的意识形态现象。它的崛起启示我们要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视野去重新思考历史上的民粹主义。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差异与联系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差异与联系
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联系。
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强调民族的认同、团结和独立。它主张一个民族应该拥有自己的国家、文化、语言和传统,并追求民族的利益和尊严。民族主义通常与国家主权、民族自决和民族自豪感相关联。
民粹主义则是一种政治思潮,强调普通人民的利益和权益。民粹主义者通常主张代表普通人民的声音,反对精英主义和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强调人民的权力和参与,主张政策应该贴近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虽然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联系。在某些情况下,民族主义可以与民粹主义相结合,形成民族民粹主义。民族民粹主义强调民族利益和民族认同的同时,也强调普通人民的利益和权益。它试图将民族主义的情感和力量与民粹主义的诉求相结合,以争取民众的支持。
然而,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冲突。民族主义可能强调国家利益和民族认同,而忽视了普通人民的利益。民粹主义可能过于强调短期的、局部的利益,而忽视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
总的来说,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是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概念。它们在不同的背景下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对于分析政治现象和社会动态非常重要。
浅论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浅论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出现,直接源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基层
民众权益受损等问题长期积累下来的解决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政治秩
序正面临着颠覆,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形成,并积蓄着庞大的力量。这些因素促使民粹主义
思潮在中国的兴起。
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核心特征是强调人民的权益和利益,主张“为人民服务”的政治
理念,并与现存的政治体制相对立。它以能够直接与人民接触的领导人为代表,借助社交
媒体、网络直播等多种工具来传递信息和建立互动。这种思潮受到了一部分群体的热烈追捧,他们希望通过民粹主义思潮来改变现状,进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民粹主义思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隐忧。由于民粹主义强调情感和直观,缺乏科
学和体系化的认识,往往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容易受到情绪化的影响。民粹主义的根本
目标是维护人民权益,但一些民粹主义者往往滥用权力,不断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破坏
社会公平和公正。民粹主义思潮容易诱发群体冲突和对立,加剧社会的不稳定性。
当前中国社会应该如何应对民粹主义思潮的兴起?政府应该加强对民众需求的解决和
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减少民粹主义思潮滋生的土壤。加强法律与道德教育,提高公众的
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减少民粹主义者的滥用权力和不当行为。加强与人民的沟通和互动,确保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减少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社会各界应密切关注民粹主
义思潮的表现,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保护自身权益的也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
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Populism)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是政治语言。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体制工具需要离开这些自私的精英的控制而使用在全民的福祉和进步的目的上。民粹主义者会接触平民,跟这些平民讨论他们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问题,而且诉诸他们的常识。1980年以后,大部份的学问都将民粹主义当成一种可以推广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政治语言来讨论。许多民粹主义者曾经承诺过要移除“腐败的”精英阶层,并且倡导“人民优先”。民粹主义(Populism,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 <书上定义〉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里,“民粹主义”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名词,它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社会党国际的声明说“社会党人的对立面是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与新法西斯主义”,可以看出民粹主义已经和其它几种主义并列为欧洲左派的巨大威胁。的确,民粹主义的复兴已成为后冷战时代突出的意识形态现象。它的崛起启示我们要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视野去重新思考历史上的民粹主义。
有人认为,民粹主义只不过是一种狭义的曾经在俄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现象,不能把它泛化。其实就其内涵和外延来说,并不是俄国独有的景观,而是一种与现代化进程中自上而下的不公正的转型过程密切相连的大众化运动。因为在上层主导的追赶战略中,一部分人享受改革的成果,而大部分民众承担改革的代价,这样一来原来的束缚—保护功能被打破,罩在个人头上的传统法规消失,独立无助的人群又无法在新环境下获得安全感,因此社会情绪中就会涌现出对改革的抵触和对过去非现代化社会的追念之情。
当下我国民粹主义的特征及应对策略
当下我国民粹主义的特征及应对策略
一、特征
1、强调群众意志。民粹主义宣扬“人民至上”、“民意至上”等口号,在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中,强调群众意志的优先和至高性,认为群众是政治和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
2、对精英和权威的怀疑。民粹主义对于传统的精英和权威的声望持有怀疑和批评态度,认为他们更倾向于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整个社会的利益,认为他们与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从而形成了与传统精英和权威对立的态度。
3、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民粹主义把民族主义作为核心理念,强调维护国家和民族的
利益,主张坚持本土文化和价值观念,反对外来文化和价值的侵袭。
4、强调超越意识形态。民粹主义强调超越意识形态和政治派别,以更加包容和综合
的方式看待和评价社会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民粹主义的理念将被运用到各种社会领域中,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
二、应对策略
1、多元文化价值。对于民粹主义的输入发展,应采取多元文化价值的策略,包括文
化多样性、多元文化等特质,以适应民粹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2、加强知识传播。作为知识分子,加强知识传播和理念传递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在推广知识时,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民粹主义的相关知识,了解民粹主义的基本理念和思想
体系,以便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挑战。
3、加强社会管制。民粹主义对社会稳定和和谐构成威胁,因此为了保障社会的发展,不能对民粹主义的威胁视而不见。加强社会管制,优化社会管理系统,对民粹主义的诱因
和根源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这些研究结果转化为实际措施,推进社会文明建设。
4、完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改革是解决民粹主义的重要途径之一。政治制度的完
浅论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浅论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当前的中国民粹主义思潮主要是对现有政治体制和精英统治的一种反抗和不满。由于政府在一些问题上的处理不力,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民间的不满情绪积攒。民众渴望能够直接参与政治决策,并对政府的运作进行监督。民粹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普通百姓对政府效率和公平性的期待。
当前的中国民粹主义思潮还受到了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民众能够迅速传播信息,并组织起来对政府进行抗议。这种形式的民粹主义更注重直接参与和实践,通过社交媒体来表达诉求、发声和组织行动。
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民粹主义强调平等和直接参与,容易忽视一些专业知识和专家的意见。专家的建议和专业知识在决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忽视这些意见可能导致政策的误判和失败。民粹主义往往容易被一些政治人物利用,满足其个人或团体的利益追求。他们可能会利用民粹主义思潮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不是真正为民众谋福利。
当前的中国民粹主义思潮还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由于社会矛盾的日积月累,民粹主义往往表现为情绪化和极端化,容易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民粹主义思潮也可能加剧社会的种族和阶级差异,造成社会的不和谐。
当前中国的民粹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和触动了部分社会矛盾。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民粹主义思潮所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风险。在推行民粹主义政策时需要注意平衡各方利益,在倾听民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专业建议和专家意见。而且,我们也需要关注社会的整体稳定和和谐,避免民粹主义思潮过度情绪化和极端化。只有综合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民粹主义价值观
民粹主义价值观
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强调代表人民的领导者应该优先考虑普通民众的利益,反对“精英阶层”和“特权阶层”的统治。民粹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反精英、平等、民主、民生等方面的理念。
1. 反精英
民粹主义倡导普通民众的参与和政治权利的平等,反对政治精英阻碍民主进程。他们
认为,政治精英会滥用权力,侵害普通民众的权益。因此,他们主张通过把权力发还给人
民来防止统治精英。
2. 阶级平等
民粹主义强调阶级平等和经济公正。他们反对富人和特权阶层的统治,主张保护和支
持普通劳动人民的利益。把社会福利的责任和义务放在政府的肩膀上。他们强调自由市场
竞争所造成的不平等和社会不公,并且希望通过调节经济以增加劳动人民的收入和改善生
活质量。
3. 民主
民粹主义者认为,政治权力应当转移给普通民众,并且政治代表应该更好的反映人民
的愿望和把握民意,充分发挥政治代表的作用。他们主张反对专制政权的打压和查询制度,支持普选,这样能够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参与。
4. 民生
民粹主义者更注重保障人民的民生福利,对精神与物质的需求给予重视。如教育、卫生、住房、社会保障和文化等方面的投资,以保护和改善民生,使国家在艰难险阻的道路
上有更广泛的合作,并以此加强内部团结和稳定。
总之,民粹主义的理念主张政治参与平等、经济公正、社会福利公平、民主权利得以
保障,反对精英主义和对普通人的压迫。它强调应将政治权力归还给人民以实现普遍幸
福。
对民粹主义的认识
对民粹主义的认识
民粹主义,这个词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了一个极为热门的话题,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内涵。民粹主义最早的由来可以追
溯到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代表的是一种以普通民众为主体的政治运动。而如今,很多国家都出现了民粹主义政治,不同的国家民粹主义
所代表的政治取向和内涵也大不相同。
对于民粹主义的认识,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本定义。民粹主义的起源
由来已久,但通常情况下,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政治和社会运动。这
种运动代表的是普通百姓的利益而不是精英阶层的利益。在大多数情
况下,民粹主义者倾向于支持保护主义政策,反对全球化、自由贸易、移民和其他被认为是“精英”议程的事物。
而在部分国家,民粹主义者通常抨击传统的政治和经济体系,认为这
些体系无法真正地代表普通民众的利益。这种情况下,民粹主义者通
常会寻求建立一种新的或者改革现有的制度。但也有些国家,则是民
粹主义者支持扩大现有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并进一步实现民主化和市
场化。
由于民粹主义以及所代表的政治和社会运动非常复杂和多样化,这种
政治趋势也有其优点和缺点。在一些情况下,民粹主义的提倡者成功
地将民间的普遍呼声转化为真正的变革,为普通百姓带来了许多利益。但是,当民粹主义的所有观念都是关注短期赢利,就会出现损害国家
及其人民的情况,因为这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经济不可持续,以及
存在其他潜在的社会问题。
另外,民粹主义也容易被操纵成一个极端的政治工具。民粹主义者通
常抨击所谓的“精英”,并突出自己代表普通人,但是,当民粹主义者
真的获得权力和影响力时,他们的行动和措辞容易变得高调、激进,
民粹主义—搜狗百科
民粹主义—搜狗百科
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平民主义)没有特定的思想内涵,基本上它可以与任何意识形态结合,端视其社会情境或反对的对象而定。
民粹主义也可以被当成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是政治语言。民粹主义认为平民的利益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或阻碍,而国家这个工具需要从这些自私自利的精英团体复原健康,用来改善全民的福祉和进步。因此民粹主义者常被误认为是运用巧妙辞令来诉诸于一般人民关切的经济、社会、及其它常见的问题。1980年以后,大部份对民粹主义的学术研究都把它当成一种可以推广许多不同的意识型态的政治语言来讨论。
最近数十年来,民粹主义运动领袖在左翼和右翼都有见过(如Canovan, Kazin, Betz)。民粹主义的相反词是精英主义,尤其是政治精英主义。
有些民粹主义者会主张移除政治精英阶层的腐化成分,并且倡导“人民优先”。民粹主义反对集权的执政政权的政见。许多民粹主义者将诉求重心放在特定的地区或是特定的社会阶级,例如劳工阶级,中产阶级或是农民等等。通常他们自称代表多数人民,并反对集权。
所谓“平民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立场,归根结底是诉诸“民主”,通常反对极权的精英份子,其形式多种多样。对人民的信任最直接地
导致平民主义的直接民主制诉求,它反对变质的代议制,力求让权力真正的掌握在普通公民手里。其最具特色的制度设计为:公投;另外便是公众创制权;还有罢免权,它能迫使极权的政治精英在公民出现不满时接受民主选举。20世纪初期,美国许多州在平民主义影响下颁布了宪法条款。平民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可视为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
精英主义者也会误导平民主义。有些政治人物也会采行民粹主义式的政治语言,他们被批评为只是利用民粹主义式的政治语言当做组织的策略,而实际上,并无意也无心做平民的代表。甚至在二十世纪末的某些国家,民粹常被精英主义者视为是挑动族群冲突、以获取政治利益的代名词。
民粹主义的名词解释
民粹主义的名词解释
民粹主义是当代政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涵盖着广泛的含义和解读。它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最初是指捍卫普通民众利益和维护社会公正的政治运动。然而,如今,民粹主义的意义已经扩展,并且具有突破性的冲击力,引起了学者、政治家以及公众广泛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民粹主义这一复杂的现象,我们需要了解其核心概念和主要特征。首先,民粹主义强调代表性和直接民主的原则。它主张政府应该回归人民,并通过人民的直接参与来决定国家事务。这一理念使得民粹主义与传统政治模式中的专制主义和官僚主义产生了冲突。
其次,民粹主义在政治上强调民众的意志和利益应该占主导地位。民粹主义政治家常常以民意为核心,承诺为普通民众争取更好的生活和权益。这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一些群体感受到了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对传统政治精英的失望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从而催生了民粹主义的兴起。
此外,与其他政治运动不同,民粹主义常常具有排外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色彩。一些民粹主义者利用国家认同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将外来群体和国际贸易等因素视为威胁。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常常带有情绪化和根深蒂固的情感,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分裂和紧张。
然而,民粹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变种。例如,欧洲国家中的民粹主义多数集中在右翼政治运动,强调民族主义和反移民的立场。而在拉丁美洲,民粹主义则更多关注社会主义和社会经济问题,并与反贪腐、反不平等等议题紧密结合。此外,在亚洲和非洲,也存在各种各样的民粹主义类型,其表现形式与地区文化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浅论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浅论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当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在中国社会中开始流行,并且对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民粹主义的概念、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力求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特点和影响。
一、民粹主义的概念
民粹主义,原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欧洲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潮,指的是一种崇尚平民大众,反对精英统治,并强调民众权利和利益的政治倾向。而在中国,民粹主义指的是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出现的对于民众利益和诉求的关注,以及一种强调平民权利和诉求的社会思潮。当前的中国社会,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差距扩大以及民众利益受损等问题,使得民粹主义思潮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愈发蓬勃。
二、民粹主义的特点
1. 强调民众利益和诉求
民粹主义强调对民众利益和诉求的关注,特别是对于社会底层民众的关注。民粹主义者认为社会精英的统治和政策安排带来了社会不公平,使得底层人民的利益受损,因此需要关注和重视这一部分人民的利益和诉求。
2. 批判精英统治
民粹主义者对于社会精英的统治持批判态度,认为精英们只关心自身利益,忽视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需要逐渐打破这种精英统治,实现更加平等的社会秩序。
3. 威权主义倾向
在一些情况下,民粹主义还可能会表现出一种威权主义的倾向,即寻求通过强硬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强调领袖的个人魅力和权威性,这与民粹主义本身所倡导的平等和民主理念有所背离。
三、民粹主义的表现形式
1. 社会运动
民粹主义思潮在中国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是各种社会运动的兴起。这些运动往往是由底层民众发起,旨在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权利,通过集体行动来表达自身的诉求和意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3期
2007年6月
闽江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M I N JI ANG UN I VER SI TY
V o.l28N o.3
Jun.2007
政治现代化中的公意、众意和民粹主义
张志雄
(武夷学院计算机系,福建武夷山 354300)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时又要积极推进政治现代化过程。在政治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要完善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另一方面既要关注广大民众的意见,又要防止民粹主义倾向,将追求社会公平公正与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理性;公意;众意;民粹主义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821(2007)03-0054-0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因此就要根据民主法制化的要求,分析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就不是用 应然 规范 实然 ,而是探索从 实然 走向 应然 的途径。运用公意、众意和民粹主义的原则分析政治实践,无疑会使人们对政治发展的实际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一、对公意、众意和民粹主义的审释
在启蒙思想的视角下,公意是指由于人们缔结契约,每个人都将其自身的部分权利让渡给共同体,从而形成以共同意志为基础、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公共意志。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当人们服从公意时就是在服从自己,人们通过对公意的服从和尊敬就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从而使个人在被管理和自由之间达到统一。在这里公意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首先,公意是整体的精神力,是社会主流文化的核心,它不是人们精神与意志的简单组合,乃是整个社会系统历史的产物;其次,公意代表整体,因而它是最大限度的众意,而且是经过升华之后的众意。 公意与众意经常有很大差别,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但是除掉这些个别意志间正负相抵消的部分而外,则剩下的仍然是公意。 [1](P39)第三,公意是社会的真正法则,在社会管理过程中通过法律来得以实现,表现为国家意志。对于一个社会而言,独立国家的利益、社会整体的利益要大于任何个人或集体的利益,因而为维护全社会的公共利益,公意有时又会对个人或某些集体的自由进行限制。但公意的执行不是要限制自由,而是要把自由限制在体现公意的法律之下,因此法律绝非对自由的限制,而是为了保护自由。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 [1](P4)
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使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更为密切,人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程度的增强,促进了现代政治的民主化和政党派别的形成。在诸多集团组织和政党派别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各种利益集团为核心的群体意识,这就出现了众意。众意是社会某个群体的意志,是一部分人的个别意志的总和。众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是民众文化的反映;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它所代表的永远是部分人的意志,它与代表全社会的公意是有区别的;有时众意也打着为全体公众谋取自由和利益的旗号,实际上是为部分人的利益服务。因此,从公意和众意的关系来看,公意是众意的升华,公意的产生过程就是克服个人意志和众意的过程。因为 暴力并不产生权利,我们有义务服从的只是合法的权力。 既然暴力并不产生权利,那么剩下来的就只有约定可以作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2](P69)在现代政治视野中,公意主要是通过法律和制度体现出来,它必
收稿日期:2007-01-25
作者简介:张志雄(1966-),男,福建浦城人,武夷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
第3期张志雄:政治现代化中的公意、众意和民粹主义
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权威来实现。也就是说,公意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变;即使建立在公意之上的决策和选择出现错误,也只能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改正;公意上升到法律和制度后,任何人都不能违反,以确保公意在社会层面上真正得到公正的执行;即使是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意志,如果缺乏一定的程序上升不到公意的层次,永远只能是众意。
民粹主义主要是对精英的主张和民众的意见作单向度的理解,认为民众的意见高于精英的意见。当年俄国民粹主义者以代表下层广大贫民的面目出现,以众意的代言人自居,认为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平民总是被少数精英所压制,所以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在政治的运行上,民粹主义强调大众对政治事务的直接参与,并排斥程序民主和法治,蔑视程序正义原则,把平民化作为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依据;认为任何个人都要服从集体或群体,为了某一集体或群体的利益,随时可以而且应该牺牲个体的利益。在现实中的表现则是一种与个人本位倾向相对抗的整体主义,以整体(人民、社会、国家、民族、政党等)的名义压抑个人(包括法人)的基本权利与个人自由。民粹主义虽然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但在政治运行过程中,由于没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则作为保证,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也就常被少数人所利用,尤其是当民粹主义的群众运动与极端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时,就可能引起社会动乱。
如果当人民能够充分了解情况并讨论时,没有任何的勾结,那么从大量的分歧中总可以产生公意,而且讨论的结果总是好的,但是当形成了派别的时候,形成了以牺牲大集体的利益为代价的小集团的时候,每个这种集团的意志对他的成员来说成了公意,而对国家来说则是个别意志,因此为了更好地表达公意,最重要的是国家之内不能有派系存在,并且每个公民只能表达自己的意见。 [1](P40)因此,为了保证公意的实现,就必须消灭有碍公意实现的党派利益及集团利益。由此可见,公意表现为理性、法律,众意虽然人数众多,但有时会以非理性的面目出现,而民粹主义认为民众的意识高于领导者、精英的意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对理性的排斥。
二、政治现代化中要关注众意,反对民粹主义
无论是公意、众意还是民粹主义都是外来语,之所以把它们作为一种概念工具,是因为它们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但在进行政治操作时,又往往面临着许多困境。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下,公意、众意和民粹主义在政治操作过程中,如何成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视角,就需要把它们与政治现代化和传统的民本主义相沟通。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中,一方面现代公民意识在不断成长;另一方面,传统的臣民意识也不可避免地在许多人中仍然存在。
首先,应确立公意代表社会理性化和政治秩序化的理念。公意表达着公民的根本利益,把它上升为法律,就构成了政治生活中最高的权威地位。因此就要做到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由于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人们利益的分化,造成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政治问题;在政府与社会关系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和谐之处,这就需要对群体性的事件作客观的分析。某些群体性事件之所以会发生,都是涉及到相当一部分民众的切身利益,也很容易使群众的走向脱离法制的情感化,因此必须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 法治民主所依之法决不能是在极少数人操纵下走走过场、只沾上一点民主油彩的法律,而应当是按现代法治国家公认的能够较准确集中反映国民公意的民主程序制订的法律。 [3](P20)其次,应当在法制的前提下坚持执政为民。现代民主政治与法治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二者除了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础即人格的平等之外,还表现在二者的相互依赖上。 因此一个专断的政府若要取得合法地位,必须让每一代的人民都能当家作主,决定对它的取舍:可是这样一来这个政府就不再是专断的了。 [2](P69)只有通过法治实行的民主,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因为法治既然是个人自由的重要保障,又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强有力工具。法律不仅标定了人的行动范围的基本界限,为每个人的行为都设定了预期,由于它事先告知了人的行为的后果,这就意味着把安排个人前途的权利交给了他自己。另外,法治在标定人的行动范围的基本界限的同时,也通过法治来实现对公共权力的限制和对宪法中所规定的基本人权的保护。因此,作为政府就要有一种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的精神,认真处理好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同时还要看到众意的相对性和不合理性,一方面教育群众认识到自身的根本利益所在,另一方面也要妥善地处理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秩序。
第三,关注民众的意见但不能搞民粹主义。由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