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计算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f3o4+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某某某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高一化学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笔记(优秀5篇)
高一化学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笔记(优秀5篇)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有哪些你想知道吗?很多高一的同学一直想要高一化学知识点,所以就为大家准备了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是小编征途帮大家收集的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笔记【优秀5篇】,仅供借鉴。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 篇一1.阿伏加德罗常数N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A就是6.02×1023.例如:1molO2中约含有个6.02×10氧分子242molC中约含有1.204×10个碳原子231molH2SO4中约含有6.02×10硫酸分子23+23-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个Na和9.03×10个OH;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
(3)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较低点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加蒸馏水。
(6)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
若稀释浓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篇二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化学键结合。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 电子云由电子按能级排布,电子排布遵循保里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和能量最低原理。
3.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显示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 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随周期表位置变化呈现规律性。
4. 化学键-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电荷吸引力形成,共价键由电子对共享形成,金属键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海形成。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多种反应物合成一种生成物的反应,如:A + B → AB。
2. 分解反应- 一种反应物分解成多种生成物的反应,如:AB → A + B。
3.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如:A+ BC → AC + B。
4. 双置换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如:AB + CD→ AD + CB。
三、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2. 浓度计算- 溶液浓度用摩尔浓度(mol/L)表示,通过溶质的摩尔数除以溶液体积计算。
3. 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4. 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通过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的热效应。
四、溶液与酸碱1. 溶液的分类-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状态,溶液分为气态溶液、液态溶液和固态溶液。
2. 酸碱理论- 酸碱指示剂、pH值、缓冲溶液等概念,以及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
高中化学必修一公式大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公式大总结( 全)1、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 2↓+ Na2SO4(先冒气泡再蓝色沉淀)2、金属钠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2Na+2HCl=2NaCl+H2↑3、氢氧化钠方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4、金属钠放在空气的氧化:4Na+O2=2Na2O (银白色变暗)5、金属钠在空气燃烧:2Na+O2=Na2O2 Δ(生成淡黄色粉末)6、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7、过氧化钠与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8、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Na2O+H2O=2NaOHNa2O+CO2=Na2CO39、氧化钠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10、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2Na2O+O2=2Na2O2 Δ211、氯气与铁的反应方程式:2Fe+3Cl2=2FeCl3 点燃(红棕色的烟)12、氯气与铜的反应方程式:Cu+Cl2=CuCl2 点燃(棕黄色的烟)13、氯气与氢气的反应方程式:Cl2+H2=2HCl 点燃(苍白色火焰,生成白雾)14、氯气与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2Na+Cl2=2NaCl 点燃(淡黄色的烟)15、工业制漂白粉:2Cl2+2Ca(OH) 2=CaCl2+Ca(ClO) 2+2H2O (为Ca(OH) 2石灰乳)16、氯气与水的方程式:Cl2+H2O=HCl+HClO17、消毒、处理多余的氯气、制84消毒液:Cl2+2NaOH=NaClO+NaCl+H2O18、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2NaClO+CO2+H2O=2HClO+Na2CO3NaClO+CO2+H2O=HClO+NaHCO319、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 2+CO2+H2O=CaCO3↓+2HClO20、次氯酸见光分解:2HClO=2HCl+O2↑ 光照221、氯化铁通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FeCl3+3H2O=Fe(OH) 3 (胶体)+3HCl Δ22、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过)=2NaCl+CO2↑+H2ONa2CO3+HCl(少)=NaHCO3+NaCl23、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24、碳酸氢钠与碱反应方程式:NaHCO3+NaOH=Na2CO3+H2ONaHCO3+Ca(OH) 2=2H2O+Na2CO3+CaCO3↓25、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Δ26、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Na2CO3+CO2+H2O=2NaHCO327、浑浊石灰水变澄清:CO2+CaCO3+H2O=Ca(HCO3) 228、碳酸氢钙受热分解:Ca(HCO3) 2= CO2↑+CaCO3+H2O Δ29、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 2+O2+2H2O=4Fe(OH) 3(由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再变成红褐色沉淀)30、保存氯化亚铁溶液: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331、制造印刷线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2Fe3++Cu=2Fe2++Cu2+32、2FeCl2+Cl2=2FeCl32Fe2++Cl2=2Fe3++2Cl-33、Fe2O3+3CO = 2Fe+3CO2高温34、Ba2++SO42+=BaSO4↓Ag++Cl-= AgCl↓35、Zn+Cu2+= Zn2++Cu Zn+Fe2+= Zn2++Fe36、溶洞的形成:CO2+CaCO3+H2O=Ca(HCO3)2Ca(HCO3)2=CO2↑+CaCO3+H2O Δ37、NaHCO3+BaCl2➜不反应(一般情况下,强酸才能制弱酸)38、工业上制取水煤气:C+H2O(g)=CO+H2 高温39、自然界通过放电把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N2+O22NO 放电(NO无色、难溶于水)40、工业上制备氨气:N2+3H22NH3高温、高压、催化剂441、一氧化氮在常温下被氧化:2NO+O2=2NO2(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42、工业上制取硝酸、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43、氨溶解于水:NH3+H2O NH3·H2O(一水合氨、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44、一水合氨的电离:NH3·H2O NH4++OH-45、氨与盐酸的反应:NH3+HCl=NH4Cl46、工业上制备硝酸需要的一氧化氮的方程式:4NH3+5O2=4NO+6H2O 高温催化剂4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CO2↑+H2O Δ(密封保存在阴凉处、施肥时埋在土下)48、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Δ49、铵态氮肥不能与碱(如草木灰)混合施用:NH4++OH-=NH3↑+H2O Δ50、实验室制氨气:2NH4Cl+Ca(OH)2=2NH3↑+CaC l2+2H2O Δ(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551、硝酸受热分解:4HNO3=4NO2↑+O2↑+2H2O 受热或见光(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阴凉处)52、铜与硝酸的反应:Cu +4HNO3(浓) =Cu(NO3)2+2NO2↑+2H2O (遇浓硝酸生成二氧化氮)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遇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53、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4HNO3(浓)+C=CO2↑+4NO2↑+2H2O Δ54、硫单质铁的反应:Fe+S=FeS Δ(硫单质的氧化性、S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不溶水、微溶酒精、易溶CS2)55、硫单质与氧气的反应:S+O2=SO2 点燃(硫单质的还原性、SO2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56、硫粉遇碱发生歧化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 Δ57、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S+2KNO3+3C=K2S+3CO2↑+N2↑58、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2SO2+O22SO3催化剂Δ59、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发生归中反应:SO2+2H2S=3S↓+2H2O (H2S臭鸡蛋气味)60、浓硫酸与铜加热发生反应:2H2SO4(浓)+Cu=CuSO4+SO2↑+2H2O Δ661、浓硫酸与木炭加热发生反应:2H2SO4(浓)+C=2SO2↑+CO2↑+2H2O Δ62、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2+Ca(OH)2=CaSO3↓+H2O63、二氧化硫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64、酸雨的形成:2SO2+O22SO3 粉尘等催化SO3+H2O=H2SO4SO2+H2O H2SO32H2SO3+O2=2H2SO465、海水提镁第一步:Mg+2H+=Mg2++H2↑(盐酸、稀硫酸)66、镁与氮气的反应:3Mg+N2=Mg3N2 点燃67、镁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 点燃(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68、海水提溴单质:2Br-+Cl2=Br2+2Cl-69、半导体硅与氧气的反应:Si+O2=SiO2 Δ(自然界没有游离态的硅)70、工业上制粗硅:SiO2+2C=Si+2CO↑高温(光导纤维、沙子和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771、硅与氟气的反应:Si+2F2=SiF472、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4HF=SiF4+2H273、制作黏合剂:Si+2NaOH+H2O=Na2SiO3+2H2↑74、玻璃与烧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的水溶液称为水玻璃)75、二氧化硅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SiO2+CaO=CaSiO3 高温76、刻蚀玻璃:SiO2+4HF=SiF4↑+2H2O77、工业制玻璃:CaCO3+SiO2=CaSiO3+CO2↑高温Na2CO3+SiO2=Na2SiO3+CO2↑高温78、金属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点燃79、铝热反应:2Al+Fe2O3=Al2O3+2Fe高温(铝粉与氧化铁粉的混合物称为铝热剂,用于焊接钢轨)80、金属铝与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881、金属铝与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四羟基合铝酸钠)82、实验室制氢氧化铝:AlCl3+3NH3·H2O=Al(OH)3↓+3NH4Cl(白色沉淀)83、氢氧化铝溶于强酸中:Al(OH)3+3H+=Al3++3H2O84、氢氧化铝溶于强碱中:Al(OH)3+OH-=[Al(OH)4]- (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85、氧化铝溶于强酸:Al2O3+6H+=2Al3++3H2O (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86、氧化铝溶于强碱:Al2O3+2OH-+3H2O=2[Al(OH)4]-87、碱式碳酸铜的制取:2Cu+O2+H2O+CO2=Cu2(OH)2CO3 (绿色)88、铜与氧气的反应:Cu+O2=2CuO Δ89、铜与硫粉的反应:2Cu+S=Cu2S Δ90、4CuO=2Cu2O+O2↑高温(黑色物质变为红色物质)991、CuSO4·5H2O=CuSO4+5H2O↑Δ(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92、氯化铝与少量的氢氧化钠反应:Al3++3OH-=Al(OH)3↓93、氯化铝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Al3++4OH-=[Al(OH)4]-94、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与酸的反应:[Al(OH)4]-+H+=H2O+Al(OH)3↓95、实验室制取氯气: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Δ(黄绿色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9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例如分离NaCl和水的混合溶液。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xxxxxx从下口进,从xx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xx、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xx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萃取剂的选择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xx也不反应;对溶质的溶解度要xx原溶剂。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xx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xx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xx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xx,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xx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科学。
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化学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和化学反应速率等。
人教版必修一的化学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理论和盐、电化学基础等内容。
下面就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定义和分类、物质的性质、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物质的组成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物质的组成是由元素所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同时也了解到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及其分类。
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对于后续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章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浓度的计算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实验操作的基本要领和安全规范,还学会了化学计算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和公式,这些方法和公式在后续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第三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元素的周期律、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对于原子的组成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根据元素的周期律来推测元素的性质和行为。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常用反应类型、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条件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化学反应的类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反应条件来控制和改变化学反应过程。
第五章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化学平衡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判别方法等内容。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本文旨在对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 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壳层
- 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分为周期和族
3.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 离子:带电离子的粒子
- 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离子的反应
- 离子方程式:用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4. 化学键和化合价
- 化学键:原子间的连接力
-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的化学键
- 离子键: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键
- 化合价:化合物中某个元素的相对电价
5.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 物质的组成:原子、离子或分子的相对比例
- 电价和化合价:原子或离子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电性
- 化学式: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相对原子数的表示方式
6. 化学计量与摩尔
- 摩尔质量:物质的摩尔数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 摩尔比和摩尔分数:不同物质在反应式中的摩尔比例
- 化学计量问题:根据给定条件推导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摩尔关系
以上为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的部分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基本概念、原子结构、离子反应、化学键、物质组成与结构以及化学计量等重要内容。
希望对你理解和复习化学知识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方程式总结
人教版 化学必修一 必背化学方程式1、Fe (OH )3胶体的制备:FeCl 3+3H 2O Fe (OH )3(胶体)+3HCl (必须写胶体和条件加热) 3、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4Na+O 2=2Na 2O (白色)4、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 2 Na 2O 2 (淡黄色)5、钠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O 2↑7、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 2O 2+2CO 2=== 2Na 2CO 3+O 28、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 2 Fe 3O 4 9、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 2O(g) Fe 3O 4+4H 2 10、Al 与盐酸反应:2Al +6HCl===2AlCl 3+3H 2↑11、Al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还原剂是Al,氧化剂是H 2O)离子方程式:2Al +2OH -+2H 2O=2AlO 2-+3H 2↑12、Al 2O 3与盐酸反应:Al 2O 3+6HCl === 2AlCl 3+3H 2O离子方程式:Al 2O 3+6H +=== 2Al 3++3H 2O13、Al 2O 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 2O 3+2NaOH === 2NaAlO 2+H 2O离子方程式: Al 2O 3+2OH -=== 2AlO 2-+H 2O14、Al(OH)3与盐酸反应:Al(OH)3+3HCl=== AlCl 3+?3H 2O离子方程式: Al(OH)3+3H +=Al 3++3H 2O15、Al(OH)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l(OH)3+NaOH===NaAlO 2+2H 2O离子方程式:Al(OH)3+OH -= AlO 2-+2H 2O15、AlCl 3中滴加NaOH 直至过量(现象先沉淀后溶解):反应如下: AlCl 3+3NaOH = Al(OH)3+3NaCl Al(OH)3+ NaOH =NaAlO 2+2H 2O16、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铝盐溶液加氨水):Al 2(SO 4)3+6NH 3▪H 2O=== 2Al(OH)3↓+3(NH 4)2SO 4 离子方程式:Al 3++3NH 3·H 2O === Al(OH)3↓+3NH 4+因为Al(OH)3,只能溶于强酸和强碱,因此可以用铝盐溶液和氨水来制取.17、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Al 2O 3+3H 2O 18、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O +2HCl===FeCl 2+H 2O 离子方程式: FeO+2H +===Fe 2++H 2O19、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 2O 3+6HCl===2FeCl 3+3H 2O 离子方程式:Fe 2O 3+6H +===2 Fe 3++3H 2O20、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Fe 3O 4 + 8HCl=== 2FeCl 3 + FeCl 2 + 4H 2O离子方程式:Fe 3O 4+8H +===2 Fe 3++Fe 2++4H 2O22、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FeCl 3+3NaOH===3NaCl+ Fe(OH)3↓(红褐色)23、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 4+2NaOH=== Na 2SO 4+ Fe(OH)2↓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的原因: 4Fe(OH)2+2H 2O+O 2=4Fe(OH)324、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3H 2O+Fe 2O 3(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可做油漆、颜料) 25、FeCl 3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 3+Fe==3FeCl 2 离子方程式:2Fe 3++Fe=3Fe 2+应用:亚铁盐溶液中添加铁粉防止Fe 2+氧化△△点燃高温△△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 2+Cl 2==2FeCl 3 离子方程式:2Fe 2++Cl2=2Fe+2Clˉ27、Fe 2+滴入双氧水氧化成Fe 3+的离子方程式:2Fe 2+ + H 2O 2 + 2H + =2Fe 3++2H 2O28、Fe 2+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离子方程式:5Fe 2+ + MnO 4— + 8H + ==5Fe 3+ + Mn 2+ +4H 2O 由于高猛酸钾溶液会与Cl —反应生成氯气,因此不能用酸性KMnO 4溶液检验FeCl 229、用硫氰化钾KSCN 检验Fe 3+的离子方程式Fe 3++3SCN — = Fe(SCN)3 (溶液变红)30、FeCl 3溶液与铜反应:2FeCl 3+Cu==2FeCl 2+CuCl 2 离子方程式:2Fe 3++Cu==2Fe 2++Cu 2+ 应用:用FeCl 3溶液蚀刻电路板3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需要加热):MnO 2+4HCl (浓) MnCl 2+Cl 2↑+2H 2O(必须写浓和加热) 离子方程式: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3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不需要加热):2KMnO ₄+16HCl(浓)==2KCl+2MnCl ₂+5Cl ₂+8H ₂O离子方程式:2MnO 4— + 16H + + 10Cl — = 2Mn 2+ + 5Cl 2 + 8H 2O33、氯气与金属反应:2Fe+3Cl 2 2FeCl 3(棕褐色的烟)Cu+Cl 2 CuCl 2 (棕黄色的烟)34、氯气与非金属反应:H 2+Cl 2 2HCl (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见强光也反应 35、氯气与水反应:Cl 2+H 2O =HCl+HClO 离子方程式:Cl 2+H 2O= H ++Cl -+HCl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2 HCl+O 2↑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 2+2NaOH===NaCl+NaClO+H 2O (制“84”消毒液)离子方程式:Cl 2+2OH — === Cl — + ClO — + H 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制漂白粉: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有效成分)39、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失效原因:Ca(ClO)2+H 2O+CO 2===CaCO 3↓+2HClO 2HClO 2HCl +O 2↑40、漂白液长期置露在空气中失效原因NaClO+CO ₂+H ₂O=NaHCO ₃+HClO 2HClO 2HCl +O 2↑(注意39、40两部分反应生成物不同,一个生成CaCO 3,一个生成NaHCO 3)41、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Na 2CO 3+2HCl(过)=2NaCl+CO 2↑+H 2ONa 2CO 3+HCl(少)=NaHCO 3+NaCl42、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NaHCO 3+HCl=NaCl+H 2O+CO 2↑43、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 3===Na2CO 3+CO 2↑+H 2O 44、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Na 2CO 3+CO 2+H 2O=2NaHCO 345、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2Na+2H 2O=2NaOH+H 2↑CuSO 4+2NaOH=Cu(OH) 2↓+ Na 2SO 4 (先冒气泡再蓝色沉淀,不会置换出铜来)46、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FeCl 3:2Fe 3+ + 2I — = 2Fe 2+ + I 2光照 光照 △ △点燃点燃 点燃 光照 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必备知识规律总结一、物质的量1.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二、单位――摩尔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符号:mol2.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N A ,近似值6.02×1023mol -1。
1mol 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4.物质的量(n )微粒个数(N )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三者之间的关系。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是NA,单位是每摩(mol -1),数值是NA ≈6.02×1023 /mol例1.等物质的量的常见金属A 、B 、C 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 、V B 、V C ,已知V B =2V C ,且V A =V B +V C ,则在金属C 的生成物中,该金属的化合价为( ) A .+1 B.+2 C.+3 D.+4物质的量浓度是关于溶液组成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是高中化学溶液有关计算的重要内容。
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表达式虽然比较简单,但不注意理解其内涵、不注意问题的特点,应用起来常常会容易出错。
一般说来,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溶质是什么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是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进行计算时首先要考虑的,对有些特殊情况,如3SO 、O H 5CuSO 24⋅等溶于水后所得溶质及氨水中溶质是什么等,要注意辨别。
例1: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物质的量浓度为1L mol 0.12-⋅、密度为1mL g 915.0-⋅的氨水。
试计算1体积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
(本题中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水的密度为1mL g 0.1-⋅)2注意溶液的体积主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二是当题设未给出溶液的密度时,可将各溶液(一般为稀溶液)的体积相加(如溶液混合、稀释),认为其和为溶液的总体积;当给出密度后则需通过密度进行换算求溶液的体积。
(完整版)高一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总结(全)
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一.钠:(1).Na在空气中与O2:4Na + O2 = 2Na2O(白色)(2).Na在O2中燃烧:2Na + O2Na2O2(淡黄色)(3).Na与S:2Na + S = Na2S(研磨即爆炸)(4).Na与Cl2:2Na + Cl22NaCl(5).Na与H2O:2Na + 2H2O = 2NaOH + H2↑ (2Na + 2H2O = 2Na+ + 2OH- + H2↑)(6).Na与HCl:2Na + 2HCl = 2NaCl + H2↑ (2Na + 2H+ =2Na+ + H2↑ )(7).Na与CuSO4溶液: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Cu(OH)2↓ + H2↑(8).Na与FeCl3溶液:6Na + 6H2O + 2FeCl3 = 6NaCl + 2Fe(OH)3↓ + 3H2↑(9).Na2O与H2O:Na2O + H2O = 2NaOH(10).Na2O与CO2:Na2O + CO2= Na2CO3(11).Na2O2与H2O:2Na2O2 + 2H2O = 4NaOH + O2↑(2Na2O2 + 2H2O = 4Na+ + 4OH- + O2↑)(12).Na2O2与CO2: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供氧)(13).Na2CO3与HCl:Na2CO3 +2HCl = 2NaCl + H2O +CO2↑(互滴鉴别)(CO32- + 2H+ = H2O + CO2↑)(14).NaHCO3与HCl: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HCO3- + H+ = H2O + CO2↑)(15).NaHCO3与NaOH:NaHCO3 +NaOH=Na2CO3 + H2O (HCO3- + OH- = CO32- + H2O)(16).Na2CO3与H2O 与CO2 :Na2CO3 + H2O + CO2 =2NaHCO3(鉴别、除杂)(CO32- + H2O + CO2 = 2HCO3-)(17).NaHCO3 分解:2NaHCO3Na2CO3+H2O+ CO2↑(18).NaOH与CO2 (少量):2NaOH + CO2 (少量) = Na2CO3 + H2O (2OH-+ CO2 (少量) = CO32- + H2O)(19).NaOH 与CO2(过量):NaOH + CO2(过量)= NaHCO3(OH -+ CO2(过量)= HCO3-)二.铝:(1).Al与6HCl:2Al+6HCl=2AlCl3+3H2↑(同H2SO4)(2Al+6H+ =2Al3+ + 3H2↑ )(2).Al 与NaOH 与H2O: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3).Al2O3与HCl: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Al2O3 + 6H+ =2Al3+ + 3H2O)(4).Al2O3与NaOH: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 + 2OH- = 2AlO2- + H2O )(5).Al(OH)3与HCl:Al(OH)3 + 3HCl = AlCl3 + 3H2O(Al(OH)3 + 3H+ = Al3+ + 3H2O)(6).Al(OH)3与NaOH: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7).2Al(OH)3Al2O3 + 3H2O(8).AlCl3与NH3·H2O:AlCl3 + 3NH3·H2O = Al(OH)3↓ + 3NH4Cl (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9).NaAlO2与HCl与H2O:NaAlO2+HCl+H2O=NaCl+Al(OH)3↓ (AlO2- + H+ +H2O = Al(OH)3↓ )(10).NaAlO2 与CO2(少量)与H2O:2NaAlO2 + CO2(少量)+3H2O=2Al(OH)3↓+Na2CO3(12).AlO2- + CO2(少量)+ 3H2O = 2Al(OH)3↓ + CO32-)(11).NaAlO2与CO2(过量)与2H2O:NaAlO2+CO2(过量)+2H2O=Al(OH)3↓+NaHCO3(AlO2- + CO2(过量) + 2H2O = Al(OH)3↓ + HCO3-)(12).Al 与O2 :4Al + 3O2 = 2Al2O3三.铁:(1).Fe与O2:3Fe+2O2Fe3O4(2).Al2O3电解:2Al2O34Al+3O2↑(3).Fe与H2O(g)高温:3Fe+4H2O(g)Fe3O4+4H2(4).FeCl3 + Fe :2FeCl3 + Fe = 3FeCl2(2Fe3+ + Fe = 3Fe2+)(5).FeCl2+Cl2:2FeCl2+Cl2=2FeCl3(2Fe2+ + Cl2 = 2Fe3++2Cl-)(6).FeCl3与Cu: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用于雕刻铜线路板) (2Fe3+ + Cu = 2Fe2++ Cu2+)(7).FeO与HCl:FeO+ 2HCl = FeCl2 + H2O(同H2SO4)(FeO+2H+=Fe2+ +H2O )(8).Fe2O3 与HCl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同H2SO4)(Fe2O3 + 6H+=2Fe3+ + 3H2O)(9).Fe3O4 与HCl:Fe3O4 + 8HCl = 2FeCl3 + FeCl2 +4H2O(同H2SO4)(Fe3O4 + 8H+=Fe2+ +2Fe3+ +4H2O)(10).FeSO4与NaOH:FeSO4 + 2NaOH=Fe(OH)2↓ +Na2SO4(Fe2+ + 2OH-=Fe(OH)2↓)(11).FeCl3与NaOH:FeCl3 + 3NaOH=Fe(OH)3 ↓+ 3NaCl (Fe3+ + 3OH-=Fe(OH)3 ↓)(12).Fe(OH)2 与H2O 与O2:4Fe(OH)2 + 2H2O + O2 =4Fe(OH)3 (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13).Fe(OH)2与HCl.Fe(OH)2+2HCl==FeCl2+2H2O(Fe(OH)2 + 2H+=Fe2+ + 2H2O)(14).Fe(OH)3与HCl:Fe(OH)3+3HCl==FeCl3+3H2O(Fe(OH)3 + 3H+ = Fe3+ + 3H2O)(15).Fe(OH)3加热:2Fe(OH)3Fe2O3 + 3H2O(16).FeCl3与KSCN:FeCl3+3KSCN==Fe(SCN)3+3KCl(Fe3++ 3SCN- = Fe(SCN)3)(红色溶液,用于鉴别Fe3+) (17).FeCl3与H2S(少量):2FeCl3 + H2S(少量) = 2FeCl2 + 2HCl + S↓ (18).FeCl3与KI:2FeCl3 + 2KI = 2FeCl2 + 2KCl + I2↓(19).FeCl3与H2O: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20).C与H2O:C+H2O CO+H2 (生成水煤气)四.硅:(1)Si与NaOH与H2O:Si + 2NaOH + H2O = Na2SiO3 +2H2↑ (Si+2OH-+H2O= SiO32- + 2H2↑)(2)Si与HF:Si+ 4HF = SiF4 + 2H2↑(3)Si与F2:Si+ 2F2 = SiF4(4)Si与O2:Si+O2SiO2 (研细的硅与纯氧)(5)Si 与C:Si + C SiC(6)C与SiO2:2C+ SiO22CO↑+Si(工业制粗硅)(7)Cl2:与Si:2Cl2+Si= SiCl4(8)SiCl4 与H2:SiCl4 +2H2=Si+4HCl(粗硅提纯)(9)SiO2 与NaOH: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SiO2 + 2OH- = SiO32-+ H2O )(10)CaO与SiO2::CaO+SiO2CaSiO3(11)SiO2 与HF:SiO2 + 4HF = SiF4 + 2H2O(12)Na2SiO3 与HCl:Na2SiO3 +2HCl=2NaCl+H2SiO3↓(13)Na2SiO3 与H2O与CO2:Na2SiO3 + H2O+CO2 =Na2CO3 + H2SiO3↓(强酸制弱酸)(14)Na2SiO3与H2O与CO2 (过量):Na2SiO3 + H2O+ 2CO2 (过量) = 2NaHCO3+H2SiO3↓(15)SiO2与Na2CO3:SiO2 + Na2CO3Na2SiO3+ CO2↑ (16)SiO2 与CaCO3:SiO2 + CaCO3CaSiO3+ CO2↑(工业制玻璃)(17)H2SiO3与NaOH:H2SiO3 + 2NaOH == Na2SiO3 +2H2O(18)H2SiO3分解:H2SiO3 SiO2 + H2O五.氯:(1)Cu与Cl2:Cu+Cl2CuCl2 (棕黄色烟)(2)Cl2与Fe:3Cl2+2Fe2FeCl3(棕黄色烟) (高价产物)(3)Na 与Cl2 :2Na + Cl2 2NaCl (白烟)(4)Cl2 与H2:Cl2 +H22HCl (燃烧苍白色火焰,光照会爆炸)(5)Cl2 与P:3Cl2 + 2P 2PCl3 (液体)(6)Cl2 与P:5Cl2 + 2P 2PCl5(固体) (白色烟雾)(7)Cl2与H2O:Cl2+H2O HCl+HClO (新制氯水成分三分子H2O,Cl2,HClO四离子H+,Cl-,ClO-,OH-)(8)Cl2 与2NaOH: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9)Cl2与Ca(OH)2: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工业制漂白粉)(10)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lO)2与H2O与CO2(少量) :Ca(ClO)2+H2O+ CO2(少量) = CaCO3↓+2HClO (强酸制弱酸)(11)漂白粉的失效原理Ca(ClO)2与H2O与CO2(少量):Ca(ClO)2+H2O+CO2(少量) = CaCO3↓+ 2HClO2HClO2HCl+O2↑(12)FeCl2与Cl2:2FeCl2 + Cl2 = 2FeCl3(13)NaBr 与Cl2:2NaBr + Cl2 == 2NaCl + Br2(2Br - + Cl2 == 2Cl- + Br2)(14)KI + Cl2:2KI + Cl2 == 2KCl + I2(2I- + Cl2 == 2Cl- + I2)(15)实验室制备氯气MnO2与HCl(浓):MnO2 + 4HCl(浓) MnCl2+Cl2↑+2H2O (MnO2+ 4H+ + 2Cl-Mn2+ + Cl2↑ + 2H2O)(16)NaX与AgNO3:NaX+AgNO3=AgX↓+NaNO3(X=Cl,Br,I)(沉淀不溶于HNO3,根据沉淀颜色鉴别卤离子)(17)NaCl 与AgNO3: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白色沉淀)(18)NaBr 与AgNO3:NaBr + AgNO3 = AgBr↓ + NaNO3 (浅黄色沉淀)(19)KI 与AgNO3:KI +AgNO3 = AgI↓ + KNO3 (黄色沉淀)六.硫:(1)Na 与S加热:2Na + S Na2S(2)Fe与S:Fe+S FeS(3)Cu与S:2Cu+S Cu2S (低价产物)(4)H2与S:H2 + S H2S(5)S 与O2:S + O2 SO2(6)S 与NaOH:3S + 6NaOH 2Na2S + Na2SO3 + 3H2O (3S + 6OH-2S2- + SO32- + 3H2O)(7)SO2:与H2O:SO2+H2O H2SO3(注意“可逆反应”的定义)(8)NaOH与SO2 (少量):2NaOH+ SO2 (少量) = Na2SO3 + H2O(9)NaOH与SO2(过量):NaOH+ SO2(过量)= NaHSO3(10)Ca(OH)2 与SO2 (少量) :Ca(OH)2 + SO2 (少量) =CaSO3↓+ H2O(11)Ca(OH)2 与SO2(过量):Ca(OH)2 + SO2(过量)=Ca(HSO3)2(12)CaO与SO2:CaO+ SO2 = CaSO3(13)SO2与O2:2SO2+O2 2SO3(14)Cl2与SO2:Cl2+SO2 +2H2O=H2SO4+2HCl (同Br2、I2) (Cl2+SO2 +2H2O= 4H+ + SO42- + 2Cl-)(15)H2S 与SO2:2H2S + SO2= 2H2O + 3S↓(16)SO3与H2O:SO3+H2O=H2SO4(17)CaO与SO3:CaO+ SO3 = CaSO4(18)H2S 与O2(少量):2H2S + O2(少量) 2H2O+2S (19)H2S + O2(足量):2H2S + 3O2(足量) 2H2O + 2SO2(20)FeS 与HCl:FeS + 2HCl = H2S↑ + FeCl2(同H2SO4,实验室制备H2S)(21)FeS2与O2:4FeS2+11O22Fe2O3 + 8SO2(22)SO3与H2O:SO3+H2O=H2SO4(工业制硫酸)七.氮(1)N2与H2:N2+3H22NH3(工业合成氨)(2)N2与O2:N2+O22NO(3)N2 与Mg:N2 + 3Mg Mg3N2(4)NO 与O2:2NO + O2 = 2NO2(5)2NO 2 N2O4(6)NO2与H2O:3NO2+H2O = 2HNO3+NO(7)NO与3O2与2H2O:NO+3O2+2H2O=4HNO3(8)NO2与O2与H2O:4NO2+O2+2H2O=4HNO3(9)Na2SO3与H2SO4:Na2SO3+H2SO4=Na2SO4+SO2 +H2O (实验室制备SO2)(10)Na2SO3 + O2:2Na2SO3 + O2 = 2Na2SO4(11)SO2(少量) 与NH3 与H2O: SO2(少量) + 2NH3 + H2O = (NH4)2SO3(12)NH3+H2O NH3·H2O NH4++OH-(13)NH3 与HCl :NH3 + HCl = NH4Cl(白烟)(14)NH3 与HNO3:NH3 + HNO3 = NH4NO3(白烟)(15)NH3 与H2SO4:2NH3 + H2SO4 = (NH4)2SO4(16)NH3与O2:4NH3+5O2 4NO+6H2O(17)NO + O2:2NO + O2 = 2NO2(18)NO2+H2O:3NO2+H2O=2HNO3+NO(工业制硝酸)(19)NH4Cl受热分解:NH4Cl NH3↑+HCl↑(20)NH4HCO3受热分解:NH4HCO3NH3↑+ H2O +CO2↑(21)(NH4)2SO4与NaOH:(NH4)2SO4 + 2NaOHNa2SO4 + 2NH3↑+ 2H2O (用于检验NH4+)(22)NH4Cl 与Ca(OH)2:2NH4Cl + Ca(OH)2CaCl2 + 2NH3↑+2H2O(实验室制氨气)八.硫酸(1)H2SO4(浓) 与Cu:2H2SO4(浓) + Cu CuSO4 + 2H2O + SO2↑(2)H2SO4(浓) 与Zn:2H2SO4(浓) +Zn = ZnSO4 + 2H2O + SO2↑(3)H2SO4(浓) 与Fe(少量):6H2SO4(浓) + 2FeFe2(SO4)3 + 6H2O + 3SO2↑ (Fe少量)(4)H2SO4(浓) 与C:2H2SO4(浓) + C CO2↑ + 2H2O + 2SO2↑(5)H2SO4(浓) 与S:2H2SO4(浓) + S 2H2O + 3SO2↑(6)H2S + H2SO4(浓):H2S + H2SO4(浓)= S↓+ SO2↑+ 2H2O(7)HBr + H2SO4(浓):2HBr + H2SO4(浓)= Br2 + SO2↑+ 2H2O(8)HNO3遇光分解:4HNO3 4NO2↑+ O2↑+ 2H2O(硝酸显黄色的原因)(9)Cu与HNO3(浓)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 + 4H+ + 2NO3- = Cu2+ + 2NO2↑+ 2H2O)(10)HNO3(稀)与Cu: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Cu + 8H+ + 2NO3- = 3Cu2+ + 2NO↑+ 4H2O)(11)HNO3(浓)与Fe:6HNO3(浓) + Fe Fe(NO3 )3+ 3H2O + 3NO2↑(12)HNO3(稀)与Fe(足量):8HNO3(稀) + 3Fe(足量)= 3Fe(NO3)2+2NO↑+4H2O(13)HNO3(稀)与Fe(少量):4HNO3(稀) + Fe(少量)= Fe(NO3)3 + NO↑ + 2H2O(14)C与HNO3(浓):C + 4HNO3(浓) CO2↑+ 4NO2↑+ 2H2O。
高一化学必修一公式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公式总结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高一化学必修一,掌握基本的化学公式至关重要。
以下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的公式总结:1. 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相对分子质量(M)- 物质的量(n)= 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2. 摩尔质量(M)- 摩尔质量(M)= 相对分子质量× 1g/mol3. 摩尔体积(V)- 摩尔体积(V)= 物质的体积(V)/ 物质的量(n)4. 气体摩尔体积(Vm)- 在标准状况下(0℃,1atm),Vm = 22.4L/mol5. 物质的量浓度(C)- 物质的量浓度(C)= 溶质的摩尔数(n)/ 溶液的体积(V)6. 质量分数(w)- 质量分数(w)= (溶质的质量(m)/ 溶液的总质量)× 100%7. 物质的量分数(ω)- 物质的量分数(ω)= (溶质的摩尔数(n)/ 溶液中所有溶质的总摩尔数)× 100%8. 化学反应速率(v)- 化学反应速率(v)= 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 / 时间9. 化学平衡常数(K)- K = [生成物]^n / [反应物]^m(其中n和m是平衡方程式中的系数)10. 酸碱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数相等,即n(酸) = n(碱)1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数的变化量等于转移的电子数12. 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表示了溶液中离子的化学反应13. 化学计量关系-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必须满足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比14. 能量守恒定律- 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15. 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这些公式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的基础,掌握它们对于理解化学原理和解决化学问题至关重要。
希望这份公式总结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化学。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计算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量(Mole)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用来描述物质中粒子的数量。
在化学反应和计量中,常常需要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式来计算物质的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质的量计算的相关知识。
物质的量与粒子数量的关系:在化学中,物质的量用摩尔(mol)来表示。
而1摩尔的定义是,在单位质量为一个摩尔的物质中包含的粒子数目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2 x 10^23)。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知不同物质的质量与其包含的粒子数有关。
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物质的质量与其数目相关,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摩尔质量(M)其中,物质的摩尔质量是指一个摩尔的物质的质量。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化学式中每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来计算。
例如,对于H2O,摩尔质量就等于氢的相对原子质量(1.01 g/mol)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16.00 g/mol)之和,即18.01 g/mol。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来计算物质的量。
例如,如果已知一定质量的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那么物质的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物质的量=质量/M物质的量与体积的关系:在气体的化学计量中,物质的量与体积有一个关系,即摩尔气体体积。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和体积成正比。
这个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V=nRT/P其中,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R表示理想气体常数(约为0.0821 L·atm/(mol·K)),T表示温度,P表示压力。
在上述的公式中,注意单位的转化。
如果在公式中使用的是SI单位,那么P需要用帕斯卡(Pa)表示,V需要用立方米(m^3)表示,而温度T需要用开尔文(K)表示。
总结: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的量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根据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来计算物质的量。
在气体的化学计量中,物质的量与体积有一个关系,可以用摩尔气体体积公式计算。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一方程式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总结1、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①Na 2O +2HCl=2NaCl +H 2O②2Na +2HCl=2NaCl +H 2↑Na 2O +2H +=2Na ++H 2O2Na +2H +=2Na ++H 2↑③2Na 2O 2+4HCl=4NaCl +O 2↑+2H 2O ④4Na +O 2=2Na 2O2Na 2O 2+4H +=4Na ++O 2↑+2H 2O※⑥2Na +2H 2O=2NaOH +H 2↑※⑤2Na +O 2Na 2O 22Na +2H 2O=2Na ++2OH -+H 2↑⑦Na 2O +H 2O=2NaOH※⑧2Na 2O 2+2H 2O=4NaOH +O 2↑Na 2O +H 2O=2Na ++2OH -2Na 2O 2+2H 2O=4Na ++4OH -+O 2↑⑨Na 2O +CO 2=Na 2CO 3※⑩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⑾2NaOH +CO 2=Na 2CO 3+H 2O ⑿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2OH -+CO 2=CO 32-+H 2O CO 32-+Ca 2+=CaCO 3↓⒀NaOH +CO 2=NaHCO 3※⒁Na 2CO 3+H 2O +CO 2=2NaHCO 3OH -+CO 2=HCO 3-CO 32-+H 2O +CO 2=2HCO 3-※⒂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或※NaHCO 3+NaOH=Na 2CO 3+H 2OHCO 3-+OH -=CO 32-+H 2O⒃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⒄NaHCO 3+HCl=NaCl +H 2O +CO 2↑CO 32-+2H +=H 2O +CO 2↑HCO 3-+H +=H 2O +CO 2↑补充:①石灰水中加入少量NaHCO 3:Ca(OH)2+NaHCO 3=CaCO 3↓+NaOH +H 2OCa 2++OH -+HCO 3-=CaCO 3↓+H 2O②石灰水中加入过量NaHCO 3:Ca(OH)2+2NaHCO 3=CaCO 3↓+Na 2CO 3+2H 2OCa 2++2OH -+2HCO 3-=CaCO 3↓+CO 32-+2H 2O2、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NaClNa NaOH Na 2CO 3NaHCO 3NaClNa 2O Na 2O 2①②③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⒄④AlAl 2O 3A l (O H )3KAl(SO 4)2AlCl 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①2Al +6HCl=2AlCl 3+3H 2↑②4Al +3O 22Al 2O 32Al +6H +=2Al 3++3H 2↑※③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④Al 2O 3+6HCl=2AlCl 3+3H 2O 2Al +2OH -+2H 2O=2AlO 2-+3H 2↑Al 2O 3+6H +=2Al 3++3H 2O※⑤Al 2O 3+2NaOH=2NaAlO 2+H 2O⑥AlCl 3+3NH 3·H 2O=Al(OH)3↓+3NH 4Cl Al 2O 3+2OH -=2AlO 2-+H 2O Al 3++3NH 3·H 2O =Al(OH)3↓+3NH 4+⑦Al(OH)3+3HCl=AlCl 3+3H 2O⑧2Al(OH)3Al 2O 3+3H 2OAl(OH)3+3H +=Al 3++3H 2O☆⑨NaAlO 2+HCl +H 2O =Al(OH)3↓+NaCl 或NaAlO 2+2H 2O +CO 2=Al(OH)3↓+NaHCO 3AlO 2-+H ++H 2O=Al(OH)3↓AlO 2-+2H 2O +CO 2=Al(OH)3↓+HCO 3-※⑩Al(OH)3+NaOH =NaAlO 2+2H 2O ☆⑾Al 3++3H 2O Al(OH)3胶体+3H +Al(OH)3+OH -=AlO 2-+2H 2O 明矾净水⑿AlCl 3+4NaOH =NaAlO 2+3NaCl +2H 2O Al 3++4OH -=AlO 2-+2H 2O 3、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①Fe 3O 4+4CO 3Fe +4CO 2※②3Fe +4H 2O(g)Fe 3O 4+4H 2③Fe +2HCl=FeCl 2+H 2↑或3Fe +2O 2Fe 3O 4Fe +2H +=Fe 2++H 2↑④2Fe +3Cl 22FeCl 3※⑤2FeCl 2+Cl 2=2FeCl 3※⑥Fe +2FeCl 3=3FeCl 22Fe 2++Cl 2=2Fe 3++2Cl -Fe +2Fe 3+=3Fe 2+⑦FeCl 2+2NaOH =Fe(OH)2↓+2NaCl ⑧Fe(OH)2+2HCl =FeCl 2+2H 2OFe 2++2OH -=Fe(OH)2↓Fe(OH)2+2H +=Fe 2++2H 2O ※⑨4Fe(OH)2+O 2+2H 2O =4Fe(OH)3⑩FeCl 3+3NaOH =Fe(OH)3↓+3NaCl 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 3++3OH -=Fe(OH)3↓⑾Fe(OH)3+3HCl =FeCl 3+3H 2O Fe 3++3H 2O Fe(OH)3胶体+3H +(净水)Fe(OH)3+3H +=Fe 3++3H 2O ⑿2Fe(OH)3Fe 2O 3+3H 2O⒀Fe 2O 3+6HCl =2FeCl 3+3H 2O ※⒁FeCl 3+3KSCN =Fe(SCN)3+3KClFe 2O 3+6H +=2Fe 3++3H 2OFe 3++3SCN -=Fe(SCN)3Fe 3O 4FeFeCl 2Fe(OH)2Fe(SCN)3FeCl 3Fe(OH)3Fe 2O 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⒁⒀①Si +O2SiO 2②SiO 2+2CSi +2CO ↑※③SiO 2+4HF =SiF 4↑+2H 2O (刻蚀玻璃)④Si +4HF =SiF 4↑+2H 2↑⑤SiO 2+CaO CaSiO 3※⑥SiO 2+2NaOH =Na 2SiO 3+H 2OSiO 2+CaCO 3CaSiO 3+CO 2↑SiO 2+2OH -=SiO 32-+H 2O ※⑦Na 2SiO 3+2HCl =H 2SiO 3↓+2NaCl SiO 2+Na 2CO 3Na 2SiO 3+CO 2↑SiO 32-+2H +=H 2SiO 3↓※⑦Na 2SiO 3+H 2O +CO 2=H 2SiO 3↓+Na 2CO 3或Na 2SiO 3+2H 2O +2CO 2=H 2SiO 3↓+2NaHCO 3SiO 32-+H 2O +CO 2=H 2SiO 3↓+CO 32-或SiO 32-+2H 2O +2CO 2=H 2SiO 3↓+2HCO 3-⑧H 2SiO 3+2NaOH =Na 2SiO 3+2H 2O ⑨H 2SiO 3H 2O +SiO 2H 2SiO 3+2OH -=SiO 32-+2H 2O 5、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①2Fe +3Cl 22FeCl 3②Cu +Cl 2CuCl 2③2FeCl 3+Cu =2FeCl 2+CuCl 22Fe 3++Cu =2Fe 2++Cu 2+④H 2+Cl 22HCl※⑤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MnO 2+4H ++2Cl-Mn 2++Cl 2↑+2H 2O※⑥Cl 2+H 2O =HCl +HClO ※⑦2HClO 2HCl +O 2↑Cl 2+H 2O =H ++Cl -+HClO 2HClO 2H ++2Cl -+O 2↑※⑧Cl 2+2NaOH =NaCl +NaClO +H 2O ※⑨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Cl 2+2OH -=Cl -+ClO -+H 2O 工业制漂白粉※⑩Ca(ClO)2+H 2O +CO 2=CaCO 3↓+2HClO 或Ca(ClO)2+2HCl =CaCl 2+2HClOCa 2++2ClO -+H 2O +CO 2=CaCO 3↓+2HClO 或ClO -+H +=HClO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Ca(ClO)2+2H 2O +2CO 2=Ca(HCO 3)2+2HClOClO -+H 2O +CO 2=HCO 3-+HClONa 2SiO 3SiF 4SiSiO 2H 2SiO 3CaSiO 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uCl 2HClO HClCl 2FeCl 3NaClOCa(ClO)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点燃或光照光照光照①S +O 2SO 2②2H 2S +SO 2=3S +2H 2O※③SO 2+O 22SO 3④SO 3+H 2O =H 2SO 4⑤SO 2+CaOCaSO 3或SO 2+Ca(OH)2=CaSO 3↓+H 2O ⑥SO 3+CaO =CaSO 4SO 2+Ca 2++2OH -=CaSO 3↓+H 2OSO 3+Ca(OH)2=CaSO 4+H 2O ⑦2CaSO 3+O 22CaSO 4※⑧SO 2+Cl 2+2H 2O =H 2SO 4+2HCl※⑨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SO 2+Cl 2+2H 2O =4H ++SO 42-+2Cl -Cu +2H 2SO 4(浓)Cu 2++SO 42-+SO 2↑+2H 2O※⑩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7、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①N 2+O 22NO ※②2NO +O 2=2NO 2※③3NO 2+H 2O =2HNO 3+NO3NO 2+H 2O =2H ++2NO 3-+NO 以上三个反应为“雷雨发庄稼”原理扩展反应有:4NO 2+O 2+2H 2O =4HNO 34NO +3O 2+2H 2O =4HNO 3※④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上面两个反应主要用于气体溶于水时的计算Cu +4H ++2NO 3-=Cu 2++2NO 2↑+2H 2O 或4HNO 34NO 2↑+O 2↑+2H 2OC +4HNO 3(浓)CO 2↑+2NO 2↑+2H 2O浓硝酸见光易变黄的原因※⑤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⑥N 2+3H 22NH 33Cu +8H ++2NO 3-=3Cu 2++2NO ↑+4H 2O 合成氨反应是人工固氮的主要途径⑦NH 3+HCl =NH 4Cl ⑧NH 4Cl NH 3↑+HCl ↑NH 3+H+=NH 4+(水溶液中)补充:NH 4HCO 3NH 3↑+H 2O+CO 2↑氨气与酸均能反应生成铵盐,且与挥发性酸铵盐受热都易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如浓HCl 、浓HNO 3)相遇时空气中有白烟都分解出氨气,如NH 4NO 3、(NH 4)2SO 4※⑧NH 4Cl +NaOH NaCl +NH 3↑+H 2O NH 4++OH-NH 3↑+H 2O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碱作用放出氨气,可利用此反应鉴别铵离子。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总结在高一化学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众多重要的化学方程式,这些方程式是理解化学知识的关键。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总结一下。
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化学方程式1、钠及其化合物(1)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₂=点燃= Na₂O₂(2)钠与水反应:2Na + 2H₂O = 2NaOH + H₂↑(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₂O₂+ 2H₂O = 4NaOH + O₂↑(4)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₂O₂+ 2CO₂= 2Na₂CO₃+ O₂2、铝及其化合物(1)铝与氧气反应:4Al + 3O₂= 2Al₂O₃(2)铝与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₃+ 3H₂↑(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₂O =2NaAlO₂+ 3H₂↑(4)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₂O₃+ 6HCl = 2AlCl₃+ 3H₂O+ H₂O(6)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₃+ 3HCl = AlCl₃+ 3H₂O (7)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₃+ NaOH =NaAlO₂+ 2H₂O3、铁及其化合物(1)铁与氧气反应:3Fe + 2O₂=点燃= Fe₃O₄(2)铁与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₂+ H₂↑(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₄= FeSO₄+ Cu(4)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O + 2HCl = FeCl₂+ H₂O(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₂O₃+ 6HCl = 2FeCl₃+ 3H₂O (6)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Fe₃O₄+ 8HCl = FeCl₂+2FeCl₃+ 4H₂O(7)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反应:4Fe(OH)₂+ O₂+ 2H₂O =4Fe(OH)₃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化学方程式1、硅及其化合物(1)硅与氧气反应:Si + O₂=高温= SiO₂(2)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₂+ 4HF = SiF₄↑ + 2H₂O+ H₂O(4)硅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₂SiO₃+ 2HCl = 2NaCl +H₂SiO₃↓2、氯及其化合物(1)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₂=点燃= 2NaCl(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₂=点燃= 2FeCl₃(3)氯气与氢气反应:H₂+ Cl₂=点燃= 2HCl(4)氯气与水反应:Cl₂+ H₂O = HCl + HClO(5)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₂↑(6)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₂+ 2NaOH = NaCl + NaClO + H₂O3、硫及其化合物(1)硫在氧气中燃烧:S + O₂=点燃= SO₂(2)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₂+ H₂O ⇌ H₂SO₃(3)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2SO₂+ O₂⇌ 2SO₃(4)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₃+ H₂O = H₂SO₄(5)铜与浓硫酸反应:Cu + 2H₂SO₄(浓) =△= CuSO₄+SO₂↑ + 2H₂O(6)碳与浓硫酸反应:C + 2H₂SO₄(浓) =△= CO₂↑ + 2SO₂↑ + 2H₂O4、氮及其化合物(1)氮气与氧气反应:N₂+ O₂=放电= 2NO(2)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₂= 2NO₂(3)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₂+ H₂O = 2HNO₃+ NO(4)氨气与水反应:NH₃+ H₂O ⇌ NH₃·H₂O(5)氨气与盐酸反应:NH₃+ HCl = NH₄Cl(6)氯化铵受热分解:NH₄Cl =△= NH₃↑ +HCl↑(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₄HCO₃=△= NH₃↑ + CO₂↑ +H₂O(8)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₄NO₃+ NaOH =△= NH₃↑ + NaNO₃+ H₂O(9)铜与浓硝酸反应:Cu + 4HNO₃(浓) = Cu(NO₃)₂+ 2NO₂↑ + 2H₂O(10)铜与稀硝酸反应:3Cu + 8HNO₃(稀) = 3Cu(NO₃)₂+2NO↑ + 4H₂O这些化学方程式在高一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记并理解其反应原理,通过多做练习来熟练掌握,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方程式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方程式总结1.碳与氧气(不足)的反应2C+O2==== 2CO碳与氧气(充足)的反应C+O2==== CO22.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反应2CO+O2==== 2CO23.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CO2+C==== 2CO4.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NaHCO3+HCl==== NaCl+H2O+CO2↑5.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6.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l==== CaCl2+ H2O+ CO2↑7.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aHCO3+NaOH==== Na2CO3 +H2O8.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2CO3+Ca(OH)2==== CaCO3↓+ 2NaOH9.碳酸氢钠(少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HCO3+ Ca(OH)2==== CaCO3↓+NaOH+ H2O碳酸氢钠(过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aHCO3+ Ca(OH)2==== CaCO3↓+Na2CO3+2H2O10.碳酸氢钠加热的反应2NaHCO3==== Na2CO3+ H2O+CO2↑11.碳酸氢钙加热的反应Ca(HCO3)2====CaCO3↓+H2O+CO2↑12.碳酸钙加热的反应CaCO3==== CaO+CO2↑13.二氧化碳(过量)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2CO2==== Ca(HCO3)2二氧化碳(少量)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CO2==== CaCO3↓+H2O14.氮气与氧气的反应N2+O2==== 2NO15.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NO+O2==== 2NO216.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NO2+ H2O==== 2HNO3+ NO17.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2+3H2========= 2NH318.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19.氨气与盐酸的反应NH3+HCl==== NH4Cl20.氨气与硫酸的反应2NH3+H2SO4==== (NH4)2SO421.氨气与强酸的离子的反应NH3+H+==== NH4+22.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4NH3+5O2====== 4NO+6H2O23.碳酸氢铵加热的反应NH4HCO3==== NH3↑+CO2↑+H2O24.氯化铵加热的反应NH4Cl==== NH3↑+HCl↑25.碳酸铵加热的反应(NH4)2CO3====2NH3↑+CO2↑+H2O26.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27.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Cl+ NaOH==== NaCl+NH3↑+H2O28.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HCO3+2NaOH==== Na2CO3+NH3↑+2H2O 29.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H4HCO3+Ca(OH)2==== CaCO3↓+NH3↑+2H2O 30.硝酸的分解的反应4HNO3========= 4NO2↑+O2↑+2H2O31.铜与浓硝酸的反应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32.铜与稀硝酸的反应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33.铁与浓硝酸的反应Fe+6HNO3(浓)==== Fe(NO3)3+3NO2↑+3H2O34.铁与稀硝酸的反应Fe+4HNO3(稀)==== Fe(NO3)3+NO↑+2H2O35.碳与浓硝酸的反应C+4HNO3(浓)==== CO2↑+4NO2↑+2H2O36.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的反应2NO+2CO======N2+2CO237.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3O2+2H2O==== 4HNO338.二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2+O2+2H2O==== 4HNO339.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反应2NaOH+NO2+NO==== 2NaNO2+ H2O40.氨气(过量)与氯气的反应8NH3+3Cl2==== 6NH4Cl+N2氨气(少量)与氯气的反应2NH3+3Cl2==== 6HCl+N2 41.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2NO2==== N2O4。
必修一化学公式及方程式总结
一、计算公式:(n :物质的量;N :粒子个数;N A :阿伏伽德罗常数;m :质量;M摩尔质量;V :体积;Vm :摩尔体积;C :物质的量浓度;T :温度;P :压强;ρ:密度;ω%:质量分数)1、物质的量:n=NA N N=n ×N A N A = n N 摩尔质量:M=n m m=n ×M n=Mm 2、摩尔体积:Vm=n V V=n ×Vm n=mV V (其中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 3、物质的量浓度C=V n n=C×V V=C n C 1V 1=C 2V 2(用于稀释) C=1000*ρ *ω%/M 4、配置溶液误差分析依据原理:C=MVm (与m 成正比,与V 成反比) 5、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时,气体的分子数相等(三同推一同,适用于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 6、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求算:(1)、依据相对密度(D ):M1=M2D (D=ρ1:ρ2)(2)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3)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4)M (平均)=n1%×M1+n2%×M2+n3%×M3+……二、方程式:1、第三章金属钠的有关反应反应: 4Na+O 2==2Na 2O (白色固体) 2Na 2O+O 22Na 2O 2 2Na+O 2Na 2O 2(淡黄色固体,有漂白性、供氧剂) Na+Cl 22NaCl2Na+ 2H 2O== 2NaOH+H 2↑Na 2O+2HCl==2NaCl+H 2O Na 2O+2H +=2Na ++H 2ONa 2O+H 2O==2NaOH (现象:浮、熔、游、响、红)Na 2O+H 2O=2Na ++2OH –Na 2O+CO 2==Na 2CO 32Na 2O 2+2H 2O===4NaOH+O 2↑(Na 2O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Na2O2+2H2O=4Na++4OH–+O2↑2Na2O2+2CO2==2Na2CO3+ O2↑(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2NaCl +CaCO3↓Na2CO3+CO2+H2O=2NaHCO3 NaHCO3+HCl= NaCl+H2O+CO2↑NaHCO3+NaOH= Na2CO3+ H2O 2NaHCO 3 Na2CO3+ H2O+CO2↑金属Al的有关反应:4Al+3O2===2Al2O3(常温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钝化,保护内部金属,俗名:刚玉) 3Al+6HCl==2AlCl3+3 H2↑2Al+2NaOH==2NaAlO2+ H2↑(Al是两性金属)Al2O3+6HCl==2AlCl3+ 3H2O (Al2O3+6H+=2A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两性氧化物)Al2O3+2OH―=2AlO2―+H2O Al3++3NH3﹒H2O==Al(OH)3↓+3NH4+(制备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净水、做胃药)Al(OH)3+3HCl= 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 H2O 2Al(OH)3Al2O3+ 3H2O金属Fe的有关反应:2O2+3Fe Fe3O4 (黑色晶体,有磁性,俗名:磁铁矿)2Fe+3O2 ==Fe2O3(红棕色粉末,俗名:铁红)[FeO是黑色粉末]高温4Fe+3H2O(g)=== Fe3O4+3H2↑Fe2++2OH-==Fe(OH)2↓(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固体) 4Fe(OH)2+O2+H2O=4 Fe(OH)3Fe3++3OH-= Fe(OH)3↓(产生红褐色沉淀)2Fe(OH)3 Fe2O3+3H2O2、第四章与Si 相关的化学反应(SiO 2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酸性氧化物) Si+2NaOH+H 2O==Na 2SiO 3+2H 2↑单质硅制备:SiO 2+2C==2CO ↑+Si(含杂质的粗硅) Si+2Cl 2== SiCl 4 SiCl4+2H2==4HCl+SiSiO 2+2NaOH = Na 2SiO 3+H 2O (制备硅酸钠,其水溶液叫水玻璃) SiO 2+CaO = =CaSiO 3SiO 2+2C==Si+2CO ↑(弱氧化性)SiO 2+3C=== SiC+2CO ↑(CO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SiO 2+4HF=SiF 4↑+2H 2O(工业制玻璃的反应原理)Na 2SiO 3+2HCl=H 2SiO 3(胶体)+2NaCl (制备硅酸,弱酸)H 2SiO 3 SiO 2 + H 2O 2NaOH+H 2SiO 3 == Na 2SiO 3+ 2H2O与卤素有关的化学反应: 实验室制备Cl 2:MnO 2 + 4HCl (浓) == MnCl 2 + Cl 2↑+ 2H 2O 2Fe+ 3Cl 2 2FeCl 3(棕黄色的烟) Fe+ I 2==Fe I 2 2P+ 3 Cl 2 ===2PCl 3(Cl2不足) 2P+ 5 Cl 2 ===2PCl 5(Cl 2过量) Cl 2+H 2O=HCl+HclO(弱酸,具有漂白性) 2HclO====2HCl+O 2↑ 2Ca(OH)2+2Cl 2=Ca(ClO)2 + CaCl 2 +2H 2O (制漂白粉原理) 漂白原理:Ca(ClO)2 + CO 2 + H 2O =CaCO 3↓+2HClO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高温 高温光照与S有关的反应:S+Fe FeS 2Cu+S Cu2S S + O2SO2CaO+SO2=CaSO3 Ca(OH)2+SO2=CaSO3↓+H2O2NaOH+SO2=Na2SO3 +H2O NaOH+SO2=NaHSO3SO2+2H2S=3S↓+2H2O (氧化性)SO2+Cl2+2H2O=2HCl+H2SO4(混合气体没有漂白性)SO3 + H2O = H2SO42NO + O2 = 2NO23 NO2+H2O =2HNO3 +NO4 NO + 2H2O + 3O2 = 4HNO3。
高中化学必修一摩尔质量所有公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摩尔质量所有公式
摩尔质量是一种度量物质的单位,它定义了一个物质的化学特性以及它的宏观特征,是目前物理化学和物质研究中最常用的统一单位。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摩尔质量的学习非常重要,其中有几个重要的摩尔质量公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和定义。
首先,对于学习摩尔质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定义:摩尔质量是指一种特定物质中原子的数目,可以用其等数量的氢原子的质量表示。
因此,摩尔质量又称为“氢的质量”。
接下来介绍的是常用的摩尔质量公式。
首先,根据原子质量计算摩尔质量:摩尔质量=原子质量/AV(摩尔常数),其中AV=6.02×10^23;其次,根据分子数计算摩尔质量:摩尔质量=分子数×分子质量。
再次,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摩尔质量:摩尔质量=将化学式中各元素
原子质量之和。
此外,有一种特殊的摩尔质量公式,叫做摩尔质量平衡公式,可以用于计算物质反应时质量的变化情况,它的公式如下:反应物的摩尔质量之和等于反应产物的摩尔质量之和。
最后,要说的是物质的“绝对质量”,它是指一种物质中所有原
子的质量之和,可以用以下的公式计算:绝对质量=原子质量x原子数。
总结起来,摩尔质量是计算物质的重要单位,它是化学和物理学中经常使用的重要参数,了解摩尔质量所有公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摩尔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应用摩尔质量进
行实际计算。
高一化学必修一方程式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方程式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一)课堂导学1一、氨1.氨气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液化)。
2.氨气易溶于水——喷泉实验操作及现象:(1)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的胶头(2)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结论:氨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3.将分别蘸有浓氨水、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渐渐靠近,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大量白烟产生,这是因为浓氨水挥发产生的氨气与浓盐酸挥发产生的HCl气体在空气中相遇迅速反应生成氯化铵晶体小颗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HCl===NH4Cl。
4.NH3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化学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可能的变化是只能升高,不能降低,因此氨具有还原性。
请写出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催化剂4NO+6H2O。
归纳总结11.氨气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
(2)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NH4+。
(3)氨的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催化剂4NO+6H2O。
2.氨水的性质(1)氨溶于水,大部分和水反应生成NH3·H2O。
NH3·H2O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H2O△=====NH3↑+H2O。
(2)氨水具有弱碱性,电离方程式是NH3·H2O?NH4++OH-,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能与氯化铝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是Al3++3NH3·H2O===Al(OH)3↓+3NH4+。
课堂导学2二、铵盐及氨气的制取1.农业上常用的铵态氮肥,如NH4HCO3、(NH4)2SO4、NH4NO3等都属于铵盐,它们都易溶于水。
其化学性质是(1)铵盐受热易分解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NH4Cl△=====NH3↑+HCl↑。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量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mol)。
2.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每升(mol/L)。
4. 溶液的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 = -log[H+]。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3.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中消耗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4.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
三、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3.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A族和B族的元素。
4.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位于主族和镧系之间的元素。
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3.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4. 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五、酸碱与盐1.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2. 碱: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2. 氧化剂:获得电子的物质。
3.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
七、化学能与热力学1. 化学能:化学反应中储存或释放的能量。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八、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操作: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知识。
2. 实验仪器:常用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数据的处理:数据记录、计算和分析。
九、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理性质: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的计算知识点复习总结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量(1)定义:物质的量是量度一定量粒子的集合体中所含粒子数量的物理量。
符号为n,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
是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说明: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属性的一个物理量,与质量长度等一样。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适用对象:“摩尔”这个单位不适用于宏观物理,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以及他们的特定组合(缔合分子、原子团、官能团等)说明:使用摩尔量度微观粒子时,一定要指明微粒的种类,一般加化学式或微粒符号。
如1molS是正确的,但1mol氢是错误的。
好多学生不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简洁,不用冗余的语言去解释它的概念。
2.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国际上规定1mol任何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准确数值与0.012kg12C中所含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2)表示:用符号N A来表示,同上使用6.02×1023mol-1这个近似值表示,单位mol-1。
(3)物质的量(n)与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之间的关系:3.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常用单位g/mol或g.mol-1,具体物质的物质的量为常数,不随物质的量的多少而改变。
说明:表示某物质的摩尔质量时,要指明具体粒子种类。
如,氮分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正确的,但氮的摩尔质量是错误的。
(2)任何微粒的摩尔质量若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但二者单位不同。
(3)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4.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作气体摩尔体积。
符号为V m ,常用的单位有 L/mol (或L · mol -1)和 m 3/mol (或m 3· mol -1)(2)特例: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 ),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必修一计算总结
一、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钠
1.①将0.100 L 1.00 mol·L -1的纯碱溶液逐滴滴入0.100 L 1.25 mol·L -1的盐酸中;
②将0.100 L 1.25 mol·L -1的盐酸逐滴滴入0.100 L 1.00 mol·L -1的纯碱溶液中,两种操作产生CO 2的体积比为 ( )。
A .5∶2
B .2∶5
C .2∶1
D .1∶1
2.标准状况下,将3.36 L CO 2气体通入200 mL 1.00 mol·L -
1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 (CO 2-3)与c (HCO -3)的比值为(不考虑CO 2-3、HCO -3的水解) ( )。
A .1∶1
B .1∶2
C .2∶1
D .1∶3
3.有一钠块放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已氧化变质,且仍为白色块状固体,称其质量为25 g 。
将其全部投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得到溶液1 000 mL ,并收集到气体2.24 L(标准状况下的纯净物),再取此溶液100 mL ,用1 mol·L -1的盐酸滴定至中性,用去70 mL ,并将滴定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干燥的沉淀1 g ,则金属钠的氧化率为 ( )。
A .71.4%
B .81.6%
C .18.4%
D .28.6%
(二)、镁铝
4.把a g 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再加入过量NaOH 溶液。
过滤出沉淀,
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 g ,则原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 )。
A .70%
B .52.4%
C .47.6%
D .30% 5向m g 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 L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 -1氢氧化钾溶液V mL ,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
的沉淀质量为n g 。
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 g 。
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c =1 000b 11.2 V
B .p =m +Vc 125
C .n =m +17Vc D.53m <p <179
m 6.将15.6 g Na 2O 2和5.4 g Al 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 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 气体6.72 L ,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 ( )。
A.反应过程中得到6.72 L的气体(标况)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C.最终得到7.8 g的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l)=0.15 mol·L-1
7.向3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4 mol·L-1的NaOH溶液,若产生0.78 g白色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
A.3 mL B.7.5 mL
C.15 mL D.17.5 ml
8.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混合物投入500 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
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和Al的总质量为8 g
B.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
C.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D.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
(三)铁、铜
9.将Cu片放入0.1 mol·L-1 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 B.3∶5 C.3∶4 D.4∶3
10.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
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稀溶液中
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 B.1∶3∶1 C.3∶3∶8 D.1∶1∶4
11.6.4 g铜跟60 mL 8 mol·L-1的硝酸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
铜完全溶解后,测得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为n 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A.(n+0.2)mol B.(n+0.4)mol
C.0.28 mol D.0.31 mol
12.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 mol ,其中Cu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将其全部投入50 mL b mol·L
-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 是唯一的还原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
B .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 3+
C .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 mL 气体(标准状况),则b =0.3
D .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 3+、Cu 2+时,则a 与b 的关系为:b <80y ⎝⎛⎭
⎫1-a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