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鲍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子一代的育苗及工厂化养殖
鲍的工厂化苗种生产
返回
返回
其他诱导法
蓄养池自然产卵法 活性炭过滤海水处理诱导法、 氯化钾水溶液注射诱导法、
神经节悬油液注射诱导法、
投入前列腺剂诱导法等
授精 亲鲍排放精卵,通常是分开进行的,一般雄鲍比雌鲍先排精。当 雌鲍开始产卵时,取出部分雄鲍另装容器,给予诱导,让其排精,以便获 得新鲜精液。当排放卵子达到一定数量时,吸出卵子置于敞口盆中,加上 新鲜精液,搅匀静置,让其受精结合。
沉入池中,同样由于比重小的原因,薄膜的四周能游离张开 “开花 式” 。
返回
培养方法 注意事项
1. 接种 2. 换水 3. 施肥
4. 光照
幼体培育密度
有关鲍幼体培育密度的问题,一般认为匍匐幼体时期在1.5 -2.0粒/平方厘米(按附片双面面积计,下同)、围口壳 幼体时期在1.0-1.5粒/平方厘米、上足分化幼体时期在 0.5-1.0粒/平方厘米间为宜。鲍幼体的密度与饵料补充 量及其补充途径有密切关系,如果自然海区底栖硅藻含量十 分丰富,幼体完全可以依靠流动海水带入的硅藻满足其摄食 需要,这时附着密度可以大些,如果自然海区底栖硅藻供应 量不足,要依靠人为的方法进行补充(例如补充营养盐促进 附片上的硅藻加快繁殖),这时附着密度应少些。据此,在 培育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调整附片上匍匐幼体密度,只 有这样,幼体才不因缺饵而影响其生长速度或中途夭折,确 保在附片上顺利生长到4-5毫米。
过氧化氢海水处理诱导法
过氧化氢海水处理诱导法是一种较强的刺激方法, 其作用原理与上述的紫外线照射海水的相同,都是利用 原子态氧使生殖酵素活化而引起排精产卵的,但这种方 法较为简便。诱导时,可用市售 含量30%的试剂或医 药消毒用H2O2含量3%的双氧水,每1升海水加入H2O2 含量30%的试剂 0.3毫升,配制成过氧化氢浓药,接着把雌 雄亲鲍 分开装入塑料网纱袋中,放进溶液里浸泡30- 60分钟,然后取出,用海水冲洗,再把亲鲍逐个放入采 卵盆中,加入砂滤海水。经这样的处理,一般在30分钟 后亲鲍即大量排精产卵。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3
(三)珍稀贝类苗种生产及养殖技术研究 对西施舌、施氏獭蛤、大象鼻蚌、缀锦蛤、皱纹蛤、鸟蛤、栉江
珧、砗磲等自然资源破坏严重且人工养殖尚存在瓶颈问题的名贵珍稀 品种开展了人工育苗研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并开展了各品种 种苗中培和养成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珍稀品种的规 模化养殖奠定了基础。
5.贝参混养: ① 鲍与海参混养:鲍与海参混养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工厂化养殖、海
底沉箱养殖、浅海筏式养殖等均可利用鲍、参两者在饵料摄取上的 互补性进行混养。刺参可摄取残饵和有机碎屑以及鲍的粪便。因此, 可以净化水质,对鲍的生长有利。 ② 栉孔扇贝与海参混养:以网笼养殖栉孔扇贝为主,除了正常放养密 度外,在每层网笼放养1-2头海参,这样每亩养殖扇贝400笼,可产 干参15kg。
4.我国海水贝类各品种养殖面积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我
国海水贝类各个品种的养殖面积, 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扇贝、蛤类和 牡蛎,养殖面积分别为44.37万公 顷、38.31万公顷、14.44万公顷。
二、我国贝类养殖产业的国际地位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产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根据2017联合国粮农 组织FAO统计及2017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资料,2016年我国海水贝类养 殖产量的世界占比为84.30%!遥遥领先全世界!
四、发展动向
(一)杂交与选择育种研究发展迅速 1.选择育种在贝类养殖中的必要性 ① 野生群体中有优秀的,也有劣质的,需去劣存优; ② 小群体繁殖导致近亲繁殖退化,必须提纯复壮; ③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必须选择经济性状优良的亲本繁殖后代,最终达
到优异性状能遗传的目的。来自2.贝类选择育种的优势 ① 水产生物变异程度高,遗传操纵基础好。 ② 多数品种仍属自然选择,人工选择有巨大潜力。 ③ 贝类的多产性使优秀个体交配所得同胞数目相当巨大,使选择强度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鲍鱼养殖专题】鲍鱼人工育苗及病害防控技术
【鲍鱼养殖专题】鲍鱼人工育苗及病害防控技术【村村通动植物医院小编语】鲍是名贵的海珍品,其肉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素有“海味之冠”的美称,自古就被列为“海产八珍”之首。
伴随鲍高密度立体式养殖模式的推广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其病害也接踵而至,并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威胁到鲍养殖业的发展。
鲍的生物性病害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相关研究表明,人工养殖条件下,细菌和病毒是引起鲍鱼大规模发病和死亡的主要致病原,并具有季节性等特点。
【人工养育】国内人工养殖取得成果鲍鱼是海产贝类,其肉是海珍品,壳是中药石决明。
长期以来靠自然生长,产量少。
为了增加产量,扩大供应,从1971年开始进行人工育苗和养殖的研究试验,获得成果如下:(1)在1971年培育出杂色鲍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鲍鱼的繁殖规律、幼体和幼鲍的生活习性以及人工繁殖技术的改进,使人工繁殖的数量稳定与每立方米水体出苗13 000只左右,基本完成了鲍鱼人工育苗的中间试验。
(2)将产于辽宁省的绉纹盘鲍南移到福建暖水区,成活率达到96%,并于1974年培育出绉纹盘鲍苗,至1977年繁殖至第三代。
(3)1973年大面积培养了鲍鱼的幼体饵料--底栖硅藻,并掌握了培养的技术程序。
同时对成鲍的人工合成饵料进行了研究,获得一定效果。
(4)进行福建东山自然海区鲍鱼的资源调查和保护。
通过标志鲍鱼的自然放养,观察了它的生态分布、移动范围、摄食对象和生长速度以及敌害生物的种类【育苗技术】培藻催产授精1.底栖硅藻培育底栖藻类(卵形藻、舟形藻、菱形藻等)可从水池或自然海区中取得,用500目筛绢过滤两次,将滤液均匀泼洒水池。
培育池进水口套上500目筛绢过滤袋加水,投入藻种,水池中浓度达到2000个/毫升~3000个/毫升,初期每天补入少量海水,中后期保持微流水状态。
2.光照强度和营养盐光照强度为2000~5000照度。
接入藻种前应投放营养盐,按氮:20 毫克/升、磷:2 毫克/升、硅:2 毫克/升、铁:0.2 毫克/升浓度投放。
杂色鲍的杂交育苗研究
(s 、 x ) 台湾群体 ( w) 海南群体 ( N) 越南群体 ( N) T 、 H 和 Y 4个不 同地理 种群 杂色鲍 的杂交效 果。结果 表明 : 在 5个杂交组合 中, 杂交效果优劣顺序为 : S早×T 6>X X W S早 × N 6>X ×H >T 早 ×Y Y S N6 W N6>Y N
色鲍 成 为我 国南方 鲍鱼 养殖 业 的主要 品种 , 占整个 养 殖 产量 的 9 % 以上 。但 由于长 期 的近 亲繁 殖 , 0 同样 遭遇 到种 质下 降 的困境 。柯 才焕 等 ¨ 用杂 色鲍 与皱 纹 盘鲍 、 盘鲍 进行 杂交 育 苗试 验 , 创 了我 国杂 色鲍 开
杂交育苗的先河 , 接着游伟伟等 和黄勃等 分别用不同地理种群杂 色鲍进行杂交育苗 , 亦取得较好 的育 苗效 果 , 证 明 了杂 交 育苗在 杂 色鲍 育苗 工作 中 的重 要性 。本 文 主要 是 研 究 4个 不 同地 理种 群 杂 色 这 精率 、 幼体 附着 率 、 体存 活 率 、 鲍 存 活 率 和 生 长速 度 之 间 的差 幼 稚 异, 以期为 杂色 鲍 的杂交 育苗 提供 更 多可选 择 的借鉴 。
杂 色 鲍 的 杂 交 育 苗 研 究
苏 芳 王 小 兵 黄 勃 , ,
(. 1 海南大学 海洋学 院 , 口 5 0 2 ; . 海 7 2 8 2 海南大学 材 料与化工学院 生物工程系 , 口 5 02 ) 海 7 2 8 摘 要: 以受精率 、 幼体 附着 率 、 体存 活 率 、 幼 稚鲍 存 活率 和 日生 长 速度 作 为衡 量标 准 , 究 了西 沙 群体 研
81 2 和 1 0 7 pm 。d .% 4 . , 。
关 键 词 :鲍 鱼 ; 交 ;受 精 率 杂 中 图 分 类 号 :S9 15 6 . 文 献 标 志 码 :A
杂色鲍人工育苗
稚鲍剥离之前在附着板上很容易发生脱板, 主要是因为 吃了大型藻类难以消化而致, 在这期间如果定期投喂一些酵 母或整肠剂之类的药物, 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投喂江篱前, 必
须将江禽彻底洗净, 并用2 一 3glln3消毒丹或 1留 3聚维酮碘 n1
七、 前期培育管理
1、 育苗池的水位以盖过附苗板 10 m 为宜。 c 2、 待幼体附板后, 肉眼看到出现黑点, 活力好的情况下 方可开始换水。第一次试换 s m,以后渐增加到每次2 c 0 0 3 cm, 换水的次数和换水量视附苗板上的底栖硅藻的生长情
况而定。
1、 在育苗池上方拉两层遮光网, 一层用遮光率 9 %的, 0 另一层用遮光率 5 %的, 0 用两层网容易调节光线。 2、 消毒并冲洗干净育苗池及鹅卵石。 3、 用薄膜包扎好鹅卵石并进行消毒冲洗干净。 4、 在育苗池中按每张相距 18 m 的要求排放好洗干净的 c
四、 催产
2、 对流水:将0 5 一 6 m 的稚鲍剥离到排有水泥方凳的 . . 0c 育苗池后, 每天都要进行对流水, 以保证水质良 好。 2、 冲洗育苗池:每天上午需要冲洗育苗池一次, 将育苗池 中的 水全部排干, 冲洗干净池中的 残饵, 然后加人新鲜海水。 3、 投饵适量:根据晚上观察稚鲍胃的饱和程度和第二天 冲洗育苗池时池中的残饵量来调整投饵量。
薄膜。 5、 向排好薄膜的育苗池进水、 施肥、 培养底栖硅藻。 亦可 经显微镜选择较小型的硅藻, 如舟形藻和卵形藻, 通过单种 培养后再扩大到采苗板上。并不断添加营养盐, 营养盐为硅 藻营养盐,主要含氮、 磷、 硅、 铁。培育期间光照强度以 1侧 〕 2以 〕 为宜。 卫一 叉lu x 在培养期间如果出现挠足类, 2 可用
九、 后期培养管理
Et本沼虾群体与养殖群体及其杂交后代的同工酶分析
进 行正 反 交及 自交 试 验 , 殖 分 别在 8只池 塘 中进 繁
2 结果
21 乳酸脱 氢 酶 ( D E 11 .7 同工酶 . L H; C .. 2 ) 1
日本 沼 虾 不 同 群 体 及 杂 交 后 代 肌 肉 组 织 的 L H 同工酶 电泳 结果 ( 1 。 日本 沼虾不 同群 体肌 D 图 )
行 , 雄 比为 2: 。其 中 1号池 (.2h 2, 池 雌 1 06 m )2号
资助 项 目:苏州 市招 标 项 目 (N 74 ;江 苏省 三项更 新 项 目 (J0 8 1 ) Z 00 ) P 2 0 — 1 ;苏 州大 学大学 生创新 性 实验计 划项 目
日本 沼 虾 ( ∞r6 0
m i o e s ) 称 青 n p n ne 俗 p
虾, 是太湖重要的淡 水虾类 , 也是太湖流域重要 的 养殖虾类 。近年来 , 由于养殖者采取池塘 自繁虾苗 进行 养殖 , 多年 近亲 繁 殖 可能 带 来 池塘 养 殖 的 日本 沼 虾种 质 退 化 , 而规 格 越 来 越 小 、 病 力 也 越 来 因 抗
要: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 直板 电泳( A E 技 术, 日本 沼虾野生群体 、 殖群 体及 两者 的杂交后代 的肌 肉组织中 PG ) 对 养
乳酸脱氢酶( D 、 L H) 酯酶( S 、 E T) 乙醇酸脱氢酶( D 和苹果酸脱氢酶( H) A H) MD 同工酶进行 比较研 究。 结果表 明, 日本 沼虾 不同群
广东汕头市南弘海珍养殖有限公司 优质鲍苗供应粤闽
M I广东讪头市南弘海珍养殖有限公司丨优质鲍苗供应粤闽■广东汕头市南弘海珍养殖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被评为省 级鲍良种场。
经过25年的科技创新与不懈努力,该场在鲍的品种改良、杂交选育、良种育苗等方面走在同行业前列,先后攻克了杂色鲍低温球状病毒疾病、鲍苗“掉板”症、杂色鲍萎缩病毒疾病等技术难题,初步建立了鲍杂交育种技术体系,近年来合作培育出高产抗逆的国家新品种杂色鲍东优1号、西盘鲍等,并在南方海区推广养殖。
■年均育苗超500万粒杂交亲本核心群,形成完善的基础种质资源库。
在确定杂交目标种群之后,对 目标种群进行多代群体系统选育,获 取标准性状的纯种,建立杂交亲本配 套系。
对每个亲本配套系严格隔离管 理,保证种质纯正。
亲本配套系继代 繁育保种时采用保种育苗技术进行育 苗,尽可能的降低近交系数,防止种 质退化;受精卵及幼体严格隔离培养,防止种质污染。
为使各群体保持优良性状和遗传多样性,各杂交配套系苗种在育苗 池经多轮挑选,再移至福建古雷半岛 进行海区吊养野化培育,至合适规格 再运回育苗场进行选育,并强化促进 亲鲍性腺成熟,进行扩繁保种和开展 杂交育苗生产。
致力培育杂交鲍新品种该场长期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鲍遗传育种课题组和汕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等为技术依托,有专门鲍品种改良研究与开发团队。
先后获得了 《南方海区高产、抗逆杂交鲍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应用》等部省市科技奖7项,制订了《杂交鲍育苗技术规范》DB44/T 1271-2013等省、市农业地方标准5项。
在生产管理方面,该场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形成并制订了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良种的选育遵循严格、科学、规范的程序,经过引种、驯化、强化 培育成亲鲍,繁殖出子代,再经过定向群体选育,选择出性状优良的亲鲍,建 立品系,由不同品系进行杂交育种技术研究,最后才筛选确定杂交鲍组合与高 产、抗逆杂交优势的利用,并推广应用。
良种场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生产总体保持稳定,经营良性发展,年均 育苗500多万粒,年均产值300多万元,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杂交鲍“大连1号”
杂交鲍“大连1号”作者: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0年第07期品种来源:利用皱纹盘鲍日本岩手群体和大连群体杂交形成的杂交种。
审定情况:2004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GS-02-003-2004。
特征特性:“大连1号”杂交鲍杂种优势明显,性状稳定,具有适应性广、成活率高、抗逆性强、生长快和品质好等特点:适宜水温0~29℃。
最适水温15~25℃,适温上限提高4~5℃,使杂交鲍养殖区从黄海北部向南扩展。
产量表现:与父本和母本比较。
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0%以上,养成周期编短1/4~1/3,成活率提高1.8~2.3倍。
养殖要点:采用陆基工厂化、潮间带生态系、平台沉箱式和南北跨区养殖等杂交鲍多元化养殖新模式。
以稳定提高苗种出苗率、鲍鱼成活率及生长速度。
1筏式养殖选择低潮时水深在5~6米以上,透明度大,水流交换好,水质不被污染,海水盐度较高,附近无淡水流入或受淡水影响较小的海区。
使用高度为95厘米、直径或边长约50厘米的阳层聚乙烯方形或圆形盘组成的养殖网笼,在北方一般每笼放养壳长2.0厘米左右的个体200只,每层50只比较适宜。
做好投饵、安全检查、清除敌害和洗刷笼子等日常工作。
2岩礁潮间带沉箱养鲍选择无泥沙淤积,不易受自然灾害袭击,海区未受污染,海水交换条件好,易于采收、移植供鲍摄食的海藻的岩礁带。
正常年份海区的最高水温在26~27℃,最低1℃,经筑坝稍微改造后最低潮时的水深可达1.0米以上,满潮时水深保持在3.0米以上,网箱多为田字形,边长为2米,高0.5米左右,每个网箱表面中央留一拉链口(长50~60厘米),供投饵和观察用。
网箱设置在低潮时网箱干露不超过1/3的位置为最佳,在网箱内投放些不规则的石块,以供鲍附着和固定网箱之用。
放苗规格春天不小于2厘米,秋天不小于3厘米,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50~250只比较适宜。
3底播放流增殖选择底质结构为岩礁,无泥沙淤积,无大量淡水与工业污水流入。
杂色鲍半自动工厂化养殖技术
杂色鲍半自动工厂化养殖技术1杂色鲍生物学特性杂色鲍属软体动物门,喜栖息于海水盐度高且稳定,水透明度高,水流通,海藻丰富的岩礁海底;主要生活在潮间带上区至6m水深海区。
鲍是“夜行”性动物,通常白天匍匐于栖息海底,到夜间才活动搜索食物,活动时间一般为日落后的2~3h,与日出前的2~3h内。
幼鲍、稚鲍主要摄食附着性硅藻,单细胞藻,小型底栖生物及微小有机质,柔软的海带、浒苔、裙带菜和江蓠等的幼芽。
壳大于1.0cm时,可摄食各类海藻;成鲍食物主要以褐藻为主,兼食红藻、硅藻等大型藻类。
杂色鲍的生存温度9~32℃,生长温度18~28℃,最适生长温度26~27℃,最适盐度32~34,pH7.8~8.4,海水中的溶解氧量大于5mg/L;其生活史主要经过受精卵孵化成担轮幼体,匍匐幼体,上足分化幼体,经变态发育成幼鲍,稚鲍至成鲍。
2半自动工厂化养成技术养殖场选择的海域应没有污染源,海水密度终年不低于1.016kg/L,并经常保持在1.020kg/L以上,水质清澈,潮流通畅,砂质或岩礁底质,方便构筑提水工程,避风防潮条件好。
2.1养殖设备主要有养成池,养殖笼,饵料清洗池,吊机等设备。
养成池:池的长宽8.4m*3.2m,深度为1.8~2.0m,池底向排水口倾斜,池内设有进排水口和散气管,池底布有17~20条充气管,每条长2.5~3.0m。
养殖笼:养殖笼为附着基,一般用黑硬塑料制作,规格为0.4m*0.3m*0.1m,四面具小孔,并设有活动门,笼内设5片隔板,养殖笼层叠成捆,每捆为13层笼,并用木板、钢条等将8~10捆绑成一组,每池有17~20组,每组养殖笼下装有一条充气管;每捆笼的叠放高度比养殖池高度低20~30cm,底层养殖笼离池底约30~40cm。
饵料洗理池:主要用于清洗饵料用,池深1~1.2m,离池底20~30cm 铺上胶丝网,池内设有散气管,排水孔。
吊机:主要用来吊动养殖笼组,一般安装高于养殖池3~4m,功率0.8kW。
南方养殖鲍优选群体杂合子一代种苗的养殖生长性状分析
鲍是名贵海鲜美食,因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我国是全球鲍养殖渔业和鲍食品消费最大国,2022年鲍养殖渔业总产量达到23.3万t ,占全球80%以上份额。
国内鲍养殖产业主要集中在福建、山东、辽宁、广东、海南、浙江等沿海省份,其中,福建还是全国最重要的鲍种苗生产地,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优势和成熟的产业集群,每年出产数十亿个鲍种苗用于市场供应。
当前,以福建为主体的南方鲍养殖产业集群主要养殖皱纹盘鲍等温水性种类,并通过与绿鲍等外来种类杂交获得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不过,盲目而且反复地进行迭代杂交也使得鲍种苗养殖性状分化严重、退化不堪,为此,漳州鹏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鹏丰水产科技”)尝试对已有的杂交鲍繁育群体进行优选和定向驯化,以求培育出养殖性状相对突出的鲍种苗。
本文分析并阐述这类鲍种苗的养殖生长性状及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旨在为鲍养殖产业和学科发展积累资料。
收稿日期:2023-07-06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南方养殖鲍优良种苗培育技术研发与应用”(2019Y6002)。
作者简介:曹明睿(1995—),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从事海水养殖方向研究。
E-mail :130****************。
*为通信作者,E-mail :******************。
曹明睿,林立辉,李元跃,等.南方养殖鲍优选群体杂合子一代种苗的养殖生长性状分析[J ].南方农业,2023,17(19):1-6.南方养殖鲍优选群体杂合子一代种苗的养殖生长性状分析曹明睿1,林立辉2,李元跃1,陈政强1*,林鹏远2(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2.漳州鹏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漳州363403)摘要以优选的西盘鲍(西氏鲍Haliotis sieboldii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作为♂亲本、绿盘鲍(绿鲍Haliotis fulgens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作为♀亲本,繁育南方养殖鲍种苗,并以非选育的同月龄南方养殖鲍普通群体种苗为对照,通过鲍种苗培育过程现场考察法和实验研究法研究南方养殖鲍优选群体杂合子一代种苗的养殖生长性状及其在不同温度下适应性,并对其呼吸代谢率进行考察。
绿盘鲍杂交育苗关键技术
鲍是“海产八珍”之一,贝壳是名贵中药“石决明”,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珍贵的绿色保健食品。
按海区划分,我国鲍鱼主要有北方种皱纹盘鲍和南方种杂色鲍,自然资源量很少。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便开始发展鲍的人工养殖,至2020年,我国人工养殖鲍的产量已经达到世界鲍总产量的90%以上,是世界上第一养鲍大国。
但鲍鱼养殖在南方夏季高死亡率、缺乏大规格鲍鱼等产业的“卡脖子”问题仍十分突出。
以厦门大学为首的鲍育种团队从2011年开始科研攻关,创新育种思路,建立鲍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生长快、耐高温和大规格的水产新品种——绿盘鲍。
近年来,“绿盘鲍”已在我国鲍主养区福建以及山东等地进行示范与推广养殖,结果表明,生长速度较现有养殖种皱纹盘鲍提高50%以上,耐高温性能提高2℃,渡夏成活率提高20%以上,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新品种的推广有效缓解制约我国鲍产业发展的夏季高死亡率问题,同时也催生出一条全新的大规格精品鲍加工产业链(即食鲍、干鲍等),解决了鲍产品单一和量增价低问题,实现产品结构优化,有力推动了我国鲍鱼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但绿盘鲍因种间杂交育苗技术难度较高,有一定技术门槛,优质绿盘鲍苗供不应求,制约了产业发展。
惠来县是广东省最大的鲍苗生产基地,惠来县海域夏季有两个月的低水温洋流,冬暖夏凉,得天独厚的优良海区环境很适合鲍苗培育,是国内不可多得的绿盘鲍育苗生产场所。
为解决育苗技术问题,惠来县华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与汕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等合作,开展绿盘鲍杂交育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求补全惠来鲍鱼产业链存在的种业短板。
绿盘鲍杂交育苗与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技术存在明显差异,其关键技术概述如下。
绿盘鲍杂交配套系的保种技术绿盘鲍杂交配套系为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和绿鲍(H.fulgens),绿盘鲍的杂交组合是皱纹盘鲍♀×绿鲍♂。
皱纹盘鲍是我国主要养殖品种,有不同的地理种群;绿鲍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太平洋沿岸,也有不同的地理种群。
杂色鲍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子一代的育苗及工厂化养殖
杂色鲍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子一代的育苗及工厂化养殖包秀凤;刘建勇;杜涛【期刊名称】《热带生物学报》【年(卷),期】2013(004)003【摘要】利用采自越南海域的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野生群体(Y)及取自湛江海域的九孔鲍(H.diversicolor supertexta)养殖群体(Z)进行群体间的杂交和群体内自繁,并对子一代F1的育苗及工厂化养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交配组合F1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幼体附着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稚鲍培育期及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正交与反交组合F1代的壳长和成活率均显著大于自交组合组(P<0.05);受精360 d后,正、反交组合野生鲍自繁(YY)及养殖鲍自繁(ZZ)F1代的壳长分别为(51.6±6.8) mm,(49.9±6.7)mm,(44.3±5.4) mm,(41.7 ±4.6) mm,成活率分别为(87.8±5.0)%,(89.2±4.4)%,(54.5±2.8)%,(73.1±2.4)%;野生鲍自繁(YY)F1代的壳长显著大于养殖鲍自繁(ZZ)组(P<0.05),但成活率显著低于养殖鲍自繁(ZZ)组.杂交组合所显示出的良好的杂种优势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表明,群体间的杂交将可能是养殖杂色鲍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总页数】6页(P203-208)【作者】包秀凤;刘建勇;杜涛【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高新科技园,广东湛江524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7.7【相关文献】1.九孔鲍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杂交一代生长比较 [J], 蒋湘;刘建勇;赖志服2.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和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的比较 [J], 何杰;吴旭干;龙晓文;刘青;赵恒亮;姜晓东;成永旭3.杂色鲍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子一代的RAPD分析 [J], 石耀华;王嫣;曲艳波;叶翚;顾志峰;王爱民4.日本沼虾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杂交、回交后代的形态特征和生产性能 [J], 许凡;王婷婷;陈太丰;宋学;陆凤娟;孙立新;褚春泉5.长江野生鳡子一代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徐建荣;李旭光;沈辉;郁建锋;韩晓磊;张玲;许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亲鲍来源不同的杂交鲍生长情况比较
亲鲍来源不同的杂交鲍生长情况比较严志洪【期刊名称】《福建农业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为通过杂交育种解决南日鲍种质退化问题以促进鲍养殖效益,分别选取2012年10月份开展的南日鲍(♀)与皱纹盘鲍大连群体(♂)、盘鲍日本群体(♂)杂交所得的苗种以及南日鲍自交所得的3种苗种,于2013年3月份在海区水质情况良好的同一渔排吊笼养殖进行对比试验,试验分为3组,每组2500个鲍苗,试验390 d左右,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测定鲍的体长、体重,分别统计每组鲍的数量。
结果表明:分苗前,杂交鲍苗的生长速度、度夏养殖成活率均显著高于自交所得鲍苗(P<0.05);而南日鲍(♀)×盘鲍(♂)杂交所得鲍苗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成活率略高于南日鲍(♀)×皱纹盘鲍(♂),但差异不显著(P>0.05);当年秋季分苗后,养殖鲍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成活率依次为:南日鲍(♀)×盘鲍(♂)>南日鲍(♀)×皱纹盘鲍(♂)>南日鲍(♀)×南日鲍(♂),且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说明在鲍养殖生产中,采用杂交育种改良和优化鲍种质是切实可行的,可显著提高鲍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成活率。
【总页数】4页(P18-21)【作者】严志洪【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莆田 3511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8.3【相关文献】1.不同卵色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幼鲍的生长与免疫比较 [J], 赵海峰;冯艳微;刘相全;姜绪;韦秀梅;刘佳乐;江海林2.光照强度对皱纹盘鲍杂交鲍幼鲍行为和生长的影响 [J], 黄建辉3.不同方式加工海带投喂盘鲍幼鲍生长速度比较 [J], 陈颜锋4.皱纹盘鲍与绿鲍杂交种生长比较 [J], 黄洪龙5.皱纹盘鲍与绿鲍杂交种生长比较 [J], 黄洪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杂色鲍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率
杂色鲍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率
吕军仪;吴金英;陈志胜;曾华;邓杰良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
【年(卷),期】1999(6)2
【摘要】本文报道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的相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及生长速度与饵料、水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色鲍的饵料系数为13.66,饵料转化率为0.0732,增重倍数为6.03.体重与体长生长速率(7~12月)关系式为W=0.3039L-6.1887.
【总页数】5页(P61-65)
【作者】吕军仪;吴金英;陈志胜;曾华;邓杰良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
州,51027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鲫鱼大红鳃病的防治 [J], 潘彦斌
2.杂色鲍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应激条件下的表达 [J], 李文辉;张鑫;朱友芳;张子平;王艺磊
3.三丁基锡暴露条件下杂色鲍肝胰腺均一化cDNA文库的构建 [J], 贾锡伟;张子平;邹志华;王艺磊
4.饲料中添加微囊丁酸钠对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团头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肝功能的影响 [J], 罗玲;易德玮;杨坤明;韩奇鹏;曲湘勇
5.饲粮添加酵母寡聚糖对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J], 王玉;李恩凯;孟彦淼;丁祥文;杨家昶;胡希怡;张博;宋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 色 鲍 野 生 群体 与养 殖 群 体 自交和 杂 交 子 一 代 的 育 苗 及 工 厂 化 养 殖
包 秀 凤 , 刘建勇 ,杜 涛
( 1 . 广东海洋大学 水产学 院 , 广东 湛江 5 2 4 0 2 5 ; 2 . 广东海洋大学 高新科技 园, 广东 湛江 5 2 4 0 2 5 )
第 4卷 第 3期 2 0 1 3年 9月
热 带 生 物 学 报
J OURNAL oF TROP I CAL BI OLOGY
V0 1 . 4 No . 3 S e p . 2 01 3
文章编 号 : 1 6 7 4— 7 0 5 0 3— 0 6
比较 。结 果表明 : 各交 配组合 F 代的受精率 、 孵 化率及幼体 附着率均无显 著差异 ( P> 0 . 0 5 ) ; 稚 鲍培育期及 工厂化养 殖过 程 中, 正交 与反交 组合 F 。 代 的壳长 和成 活率均显 著大 于 自交组合 组 ( P< 0 . 0 5 ) ; 受精 3 6 0 d
后, 正、 反 交组 合野生鲍 自繁 ( v Y)及养殖鲍 自繁 ( z z )F 代的壳长分别 为 ( 5 1 . 6±6 . 8 )mm , ( 4 9 . 9± 6 . 7 )
mm, ( 4 4 . 3± 5 . 4 )m m, (4 1 . 7± 4 . 6 )m m, 成活率分别 为( 8 7 . 8 4 - 5 . 0 ) %, ( 8 9 . 2 - 4 4 . 4 )% , ( 5 4 . 5± 2 . 8 )% , ( 7 3 . 1 ±2 . 4 ) % ; 野生鲍 自繁 ( Y Y)F 代的壳长显著大于养殖鲍 自繁 ( z z ) 组( P< 0 . 0 5 ) , 但成 活率显著低 于 养殖鲍 自繁( Z Z ) 组 。杂交 组合所显示 出的良好 的杂种优 势和对环境 的适应 能力表 明 , 群体 间的杂交将可 能
摘 要 :利用采 自越南海域 的杂色鲍 ( H a l i o t i s d i v e r s i c o l o r ) 野生群体 ( Y) 及 取 自湛江海域的九孔鲍 ( H d i v e r s i
c o l o r s u p e r t e x t a ) 养殖 群体 ( z ) 进 行群体间的杂交和群体 内 自繁 , 并对子一代 F , 的育 苗及 工厂化养 殖效果进行
显著遗传差异的种内群体 间的杂交 , 许多经济贝类的杂交后代在生产性状上较 自 交后代表现 出明显的优 势, 如太平洋牡 蛎 ( C r a s s o s t r e a g i g a s ) 、 扇贝( C h l a m y s f a r r e r i ) J 、 硬壳 蛤 ( Me r c e n a r i a m e r c e n a r i a ) J 等 。有关 鲍 鱼 的杂交 育 种 , 柯 才焕 等 用杂 色 鲍 与皱 纹 盘 鲍 ( H a l i o t i s d i s c u s h a n n a i ) 、 盘鲍 ( H a l i o t i s d i s c u s R e e v e ) 进行 杂交 育苗 试 验 , 开创 了我 国杂 色鲍 杂 交 育 苗 的先 河 。游 伟 伟 等 将 杂 色 鲍 的 日本 种群 与 台 湾种群进行杂交 , 结果显示 , 不 同地理群体间的杂交将可能是养殖杂色鲍遗传改 良的有效途径。王小兵 等 采用 不 同养殖 群体 的杂色鲍 进 行 群体 间杂 交 育 苗实 验 , 取 得 了 良好 的育苗 效 果 , 但 生 长优 势 并 不 明 显 。笔 者对 杂色 鲍越 南 野生群 体 与湛 江九 孔鲍 养殖 群体 进行 杂交 , 并对 杂交 与 自繁子一 代 F 的育 苗及 工 厂化养殖效果进行比较研究 , 旨在为杂色鲍杂种优势利用和新 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是养殖杂 色鲍 遗传改 良的有效途径 。
关键 词 :杂色鲍 ; 杂交 ; 杂种优势
中 图 分 类 号 :S 9 6 7 . 7 文 献 标 志 码 :A
杂 色鲍 ( Ha l i o t i s d i v e r s i c o l o r ) 隶 属 于原 始腹 足 目、 鲍科 、 鲍属 , 其 自然 种群 主要 分布 于 印度洋 、 太 平洋 的 热 带海 区 , 我 国东 、 南 沿 海也有 分 布 。杂 色鲍 肉质 鲜美 , 营养 丰 富 , 具 有 较 高 的食用 价 值 和药 用 价值 , 属 高档 绿 色食 品 。杂色 鲍 的地理 亚 种—— 九 孔鲍 ( H d i v e r s i c o l o r s u p e r t e x t a ) , 自2 0世 纪 9 0年 代我 国南方 诸 省 引入 养殖 以来 , 由于其 具有 生长 优势 , 所 以迅 速成 为 我 国东 南 沿海 的 主要 养殖 品种 。多年 来 , 由于杂 色 鲍 生产 不 注重 亲鲍选 择 和育 苗工 艺 改 进 , 持续 近 亲交 配 , 从 而 导致 杂 色 鲍 出现 种 质 退 化 、 生 长 速度 慢 、 抗 逆性 差 、 养殖 成 活率 低等 问题 , 目前 , 我 国南 方 杂色 鲍 养殖 产 业 面 临着严 峻 的考验 J 。杂交 育 种 是创 造 变异 的重要 途径 , 是动 、 植 物 遗传 改 良的重 要 手段 , 其 主要 作用 就 是直 接利 用 杂种 优 势或 为 育种 制 备 中间 材料 J 。 由于种 内杂 交不 存在 种 间杂 交 中常 出现 的诸 如 配 子 间 的亲 合 、 发 育 障碍 和 育 性 等各 种 问题 , 自 2 0世纪 7 0年代 以来 , 贝类 同源远 交 的研究 逐 渐 增 多 , 并 取得 了较 大 的进 展 。 已有 的研 究 表 明 , 通过 具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