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2章 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 (人教版高三下册)共3篇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 (人教版高三下册)共3篇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 (人教版高三下册)共3篇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人教版高三下册)1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人教版高三下册)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的考察一直是重点。

而对许多学生来说,文言文的难度往往是由其译文而来。

因此,在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习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并将其译到位。

一、排比句排比句,就是表现相同或相似事物的句子用相同的结构,这样可以使句子节奏感强,语言效果更加生动。

在译文中,我们需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和重复的使用,以便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例如:如此良辰美景,当须好好珍惜。

准确的翻译应为:这样美好的时间和景色,一定要珍惜好。

二、对仗句对仗句,就是指语言形式对称、内容对应的一种句式。

对仗句可以产生音律效果,使文言文更加优美,但是对应的翻译也应注意对称、对应的表达。

例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准确翻译应为:天亮就开始工作,天黑就休息。

三、倒装句倒装句,就是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调换位置,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翻译上,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主语、谓语的转换。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准确翻译应为:由于山阻水绕,我怀疑是否有路可行;但随着柳阴蔽日而间明间暗的景色之间,我又看到了一个村庄。

四、反复句反复句,就是以反复表达、重现一样的语句来表达一个强烈的观点或感情。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将强调点表达出来。

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准确翻译应为:自古以来没有谁不死,但应该留下丹心来铭刻自己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

五、比喻句比喻句,就是通过类比,将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找出并进行语言上的契合,以便让读者更好的理解。

翻译时,我们需要仔细宏扬原意和意象。

例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准确翻译应为:天空的门户在楚江上中断了,碧绿的江水从这里流回来。

总之,翻译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在复习过程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翻译能力。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2章 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2章 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2章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学案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学案引语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很重要。

虽说在翻译中不能与关键实词相比,但有时它作为一个“分点”的确存在,更是我们在翻译中无法绕开的。

因此,在翻译中碰到一些关键虚词,要紧紧抓住,区分出虚实义,保证把“实义”译到位。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

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

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

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

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

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

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

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

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

解析要点:“弛”“俾”“庶”。

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解析要点:“以”“齿”“傲睨”。

参考译文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含答案)(全国)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含答案)(全国)

2018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全国)一、突破翻译重难点的前提:全面把握语境1.必须强化语境意识语境即言语环境,分为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社会背景、知识积累、情理事理等)。

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内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那样的全篇语境。

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激活、锁定学生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更在于:(1)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推测疑难词语含义。

(2)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

(3)保证文意通顺,避免“见字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

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时学习乃至考试中,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乃至没有。

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与原文相对分开了,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

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让“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

2.把握语境的要点:外看段境,内看句境(1)外看段境文言文翻译所需的语境不像现代文那么大,大多数情况下只看译句所在的段落,尤其是译句的上下文。

这时,把握译句所在的段落语境的要点在于:如是记叙性段落,重点看:①事件经过,②人物身份、性格和人物间相互关系。

如是议论性段落,先要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段内层次关系;再要注意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转折、总分等。

必要时要与前或后的叙事结合起来。

(2)内看句境关注句子内部语境,要充分注意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内容是指句子的内涵意义,要抓住句子主干成分(主谓宾)来确定;形式指句子的形式特征,如前后词语的搭配、结构是否对称等等。

另外,特别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抽取出的译句的语境。

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类语句的语境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

(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4)

(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4)

学案7 整体与局部,准确又全面——人物形象题之要诀学案引语小说是以表现人物为核心的文学艺术,高考小说命题更是以人物形象为核心。

其命题角度有二:一是综合全文,概括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二是局部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情感内涵或特点。

二轮复习,就是要以这两种题型为抓手,从深层次解决概括分析人物的准确全面问题。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菊花[美]约翰·斯坦贝克萨利纳斯山谷笼罩在浓厚的、灰色绒布般的冬雾之中,上与天空下与世界完全隔绝了。

浓雾像扣在周围山巅上的锅盖,把偌大一个山谷变成严丝合缝的一只铁锅。

萨利纳斯河这边的山坡上有个农场,残存着庄稼茬的黄色田垄浴在薄薄的、冷冷的阳光中;但在这十二月份,阳光是射不到谷底的。

河这边,亨利·埃伦家位于丘陵上的农场里已经没什么活计了。

爱丽莎·埃伦正在山坡的花园里干活。

她35岁,脸庞瘦俏并透着坚毅,一双眼睛清澈如水。

她头上戴着一顶男式的黑帽子,拉得很低,直到她的眼睛。

她这会儿正用一把锋利的小剪子剪掉去年残留的菊茎,与她那充沛的精力相比,菊茎显得纤细柔弱,太不堪一击了。

她的丈夫亨利正在篱笆外面和人谈着什么,她很好奇,又觉得有点无聊,瞧了一会儿,又接着干自己的活。

“又侍弄你的花儿啦,”亨利说,“它们今年长势好啊。

嗨,对了,今年卖出的30头小公牛,成交的价钱和我要的差不多。

”听到丈夫搭话,爱丽莎直起身,顺手把那只手套又戴上:“对,今年长势会很好。

”不管是言语中还是脸上,她都洋溢着得意。

“的确有点本事,”亨利说,“真希望你去侍弄果园,也结出那么大的苹果来。

”爱丽莎目光锐利地望着他。

“也许我能,我确实有一套本事。

”这时,从公路那边传来了车轮的吱嘎声和马蹄的声响。

一个男人赶着大篷车走来,对她说:“我是补锅磨刀的,我一天没找到活干,今晚多半吃不上晚饭了。

”“对不起,”她急躁地说,“我没东西让你修。

”他的目光离开她的脸落在地上,四处张望,最后看见她刚刚修整过的花床。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考前微点冲关夺分+第2章+微专题1+审题规范再强化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考前微点冲关夺分+第2章+微专题1+审题规范再强化

微专题一审题规范再强化温馨寄语读题是一种能力。

的确如此。

有人读题粗心,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甚至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

考前,可以专门抽出时间来训练自己读题、审题的能力,以使自己答题答得准,答得清楚。

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审题,那么,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审题步骤和方法一、总体要求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忙动笔希望空。

勾圈画点审题干,咬文嚼字题细看。

不懂题意不下笔,答非所问最讳忌。

题目要求准又全,遗漏信息要扣分。

仔细读题重点抓,隐含信息重点挖。

分转条件明思路,研究问题定格式。

慢审题后快作答,整理思路规范化。

二、具体步骤和方法1.小声读,读要慢拿起笔,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读得要慢。

2.明要求,抓关键用笔在题干中圈出“题眼”(关键词语),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3.挖暗示(提示),定区间大部分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故要确定答题区间。

另外,也有部分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要注意挖掘。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心神相知”,能知道其考查的“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

三、小心审题五大雷区1.字数要求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如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

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有整体字数要求,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考生要看清。

2.用语要求在语文考试中,问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上有严格要求,考生要看清。

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表明没有字数要求,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

3.角度要求语文考试简答题中,命题人会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

若考生不太注意,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样式回答,就会落入命题人的设题陷阱之中。

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小说阅读 Word版含答案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小说阅读 Word版含答案

(四)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老闷班琳丽老闷是个义士。

名声传得很远,香远益清,像莲。

老闷跟老蔫对门。

两家的女人好比两家的鸡鸭串门,出大门,进对门,方便得很。

男人们又都不爱说话,她们便同病相怜似的,觉得投缘,也就好得跟亲姐妹一样。

聚在一块儿免不了牢骚,叨唠最多的,当然是她们的爷们儿,说摊上这样的活哑巴,比树叶还稠的日子就像咸饭不咸,淡饭不淡,没滋味透了。

其实老闷跟老蔫不同,老蔫没活,因为他蔫;老闷没话,则是因为他有话不说。

老闷像个舞者,好的是肢体语言,乐意将话附着在行动上表达。

那次他的二小子虎子偷了李寡妇家一兜酸杏,被李寡妇骂骂咧咧找上门来,好一番数落。

等李寡妇颠着小脚走后,老闷将儿子扔进粪堆的青杏疙瘩一个个捡了回来,拿手捧了往儿子面前一放,手指着“赃物”,眼瞪着儿子。

他儿子就乖乖地一个一个拿了往肚里吞,小脸跟眼睛挤一块儿了,挤出好多的泪珠儿,和着酸口水,流了一肚皮。

老闷不说,或者说他那肢体语言已告诉儿子:小子,“青疙瘩”吞多了,你脑瓜里跟种庄稼似的,自会长出道理。

还有一次,邻庄上一个愣头青拎着砍刀来庄上骂街,庄上的人没伸头的。

恰好老闷从城里送货回来,赶上了,他东西朝地上一丢,紧前两步,铁塔似的在小青年面前站成“八”字,瞪圆眼睛,指指自己的左脸。

那愣小子被老闷的眼神激怒了,举起砍刀照着老闷脸上砍去。

再看老闷,还是铁塔一样站着,那小子却木头桩子似的,横地上了。

老闷的颧骨跟凸额头上因此贯穿着一条长长的刀疤。

老闷是个生意人,常跟老闷合作的有个陈老板,这人做事巧诈、世故。

他欺老闷是乡里巴人,眼力短,路子窄,就经常在老闷的货物上采取地毯式寻“刺”,借机压价。

老闷的交易有一条底线,在他的成本与同等货物市场价格的中间画着。

生意嘛,讲究双赢。

我不多赚,绝不亏本;你不多占,绝不吃亏。

一天下午,陈老板将货物验了四个多钟头,价格一压再压。

老闷烦了,他突地站起身,一挥手,示意跟车的几个人装车走人。

陈老板慌了,拉他到背静处,说他老母亲要换眼角膜,手术费十几万,他一时手紧,才出此下策,实在没别的办法。

(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1)

(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1)

学案1 找对比对点,轻松选答案——选择题之要诀学案引语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形式。

面对颇有点像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存畏惧,答题正确率不高,即便答得全对,也耗时太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二轮复习的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既需要考生有良好的心态和思维品质,又需要考生整体把握全文,梳理出主干信息。

在知晓三题的命题特点的前提下,迅速锁定信息区间,用比对法选定答案。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可见“诗”这种文化产品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的特殊地位。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圣经》却有《诗经》,这种以诗为“经”,是华夏独有的文化现象。

从春秋的《诗经》开始,诗这种形式虽然千变万化,却始终占据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其他艺术形式之中。

汉语词汇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特点,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特点,在语音上还具有音乐性特点。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诗是远离逻辑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艺术形式,其赋、比、兴的“兴”字,学者们至今也说不透。

究其原因,这种诗性的智慧,既不是简单的感官享受,也不是纯粹的理性思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

这一特点恰恰有利于形象性表达和艺术性思维,说明汉民族的语言与艺术有着天然亲和的关系。

这一独特的表达和思维方式的存在,说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一种诗性的感受和态度对待世界,以诗性的语言表达情感。

从这一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中国画具有诗的特点,诗的意境,诗的追求,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国画与中国诗历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徐复观在分析诗画合璧的历程时指出:首先,题画诗的出现,开创了诗画在构成形式上的结合。

其次,以诗意作画开创了诗和画在意和景层次上的结合。

第三,以诗的意境作画,以画的意境作诗,诗画在精神上相融合、相启发,实现了在意境层次上的融合。

苏东坡在总结前人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考察诗与画的关系。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 4 抓住特殊转换成分――特殊句式译到位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 4 抓住特殊转换成分――特殊句式译到位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2章 4 抓住“特殊”:转换成分――特殊句式译到位学案4 抓住“特殊”,转换成分――特殊句式译到位学案引语文言特殊句式虽然在翻译中不是每年必考,但却是翻译中实实在在的问题,无法回避。

我们只能练就“火眼金睛”,善于识别,准确译出。

二轮复习中,我们尤其要抓住特殊句式中易被忽视或轻视的“特殊”句式,把它们译到位。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刘�,字去华,幽州昌平人。

太和二年,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帝引诸儒百余人于廷,策曰:“子大夫皆识达古今,必当箴治之阙,辨政之疵。

何施革于前弊?何泽惠于下土?何修而治古可近?何道而和气克充?推之本源,著于条对,朕将亲览。

” �对曰:“臣诚不佞,今逢陛下询求过阙,咨访嘉谋,臣敢不悉意以言?……”所对六千言,直斥权宦,陈兴除之道,辞气慷慨。

士人读其辞,至感慨流涕者。

是时,考策官冯宿、贾、庞严见�对嗟伏,以为过古晁、董[注],而畏中官眦睚,不敢取。

于时,被选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龊常务,类得优调。

河南府参军事李�A乃上疏曰:“……且陛下以直言召天下士,�以直言副陛下所问,虽讦必容,虽过当奖。

书于史策,千古光明!况臣所对,不及�远甚,内怀愧耻,自谓贤良,奈人言何!乞回臣所授,以旌�直。

臣逃苟且之惭,朝有公正之路,陛下免天下之疑,顾不美哉!”帝不纳。

(选自《新唐书•刘�传》,有删改) 注晁、董:指晁错、董仲舒。

(1)臣诚不佞,今逢陛下询求过阙,咨访嘉谋,臣敢不悉意以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确实没有才能,现在赶上陛下征求错误缺失,咨询治国良策,我怎敢不把想法全说出来?解析要点:“佞”“过阙”“嘉”“悉”,“以言”的后置。

(2)况臣所对,不及�远甚,内怀愧耻,自谓贤良,奈人言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况且我陈述的对策,远远比不上刘�,我内心怀着羞耻,就算自认为是贤良的人,能不怕别人的闲话吗!解析要点:“对”“甚”“愧耻”“贤良”“奈……何”。

[推荐精选]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

[推荐精选]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2章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学案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学案引语“得实词者,得翻译之天下。

”信哉斯言!作为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分点”——实词,它有哪些具体实词需要关注的,又如何将它们翻译得准确无误。

这,不仅是文言文一轮复习,更是当前二轮复习乃至三轮复习不变的主旋律。

该学案试图强化你的实词分点意识,帮助你解决五类重要实词的翻译到位,让你成为一个会临场解决问题的聪明学习者。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

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

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

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

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

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

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

解析要点:“简”,“逆”,“侔”,“小”,“却”。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

解析要点:“檄”,“置”,“居”,“械”,“斩于市”。

参考译文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

欧阳修推荐他有智慧谋略、通晓边塞事务,被提拔为融州知州。

[推荐精选]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 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

[推荐精选]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 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2章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学案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学案引语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很重要。

虽说在翻译中不能与关键实词相比,但有时它作为一个“分点”的确存在,更是我们在翻译中无法绕开的。

因此,在翻译中碰到一些关键虚词,要紧紧抓住,区分出虚实义,保证把“实义”译到位。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

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

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

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

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

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

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

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

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

解析要点:“弛”“俾”“庶”。

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解析要点:“以”“齿”“傲睨”。

参考译文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 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 五类实词译到位 含答案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 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  五类实词译到位 含答案

学案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学案引语“得实词者,得翻译之天下.”信哉斯言!作为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分点”——实词,它有哪些具体实词需要关注的,又如何将它们翻译得准确无误.这,不仅是文言文一轮复习,更是当前二轮复习乃至三轮复习不变的主旋律.该学案试图强化你的实词分点意识,帮助你解决五类重要实词的翻译到位,让你成为一个会临场解决问题的聪明学习者.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有删改) (1)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解析要点:“简”(动词,挑选),“逆”(动词,迎战),“侔”(动词,匹敌),“小”(副词,稍微),“却”(动词,后退).(2)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解析要点:“檄”(名词活用为动词,下军令),“置”(动词,放弃),“居”(动词,停留,引申为“过了”),“械”(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枷锁拘捕),“斩于市”(状语后置,“于市斩”). 参考译文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欧阳修推荐他有智慧谋略、通晓边塞事务,(他)被提拔为融州知州.峒族将领吴侬凭恃险要地势而成为边境祸患,(张守约)捕杀了他.欧阳修又推荐张守约可以担任将帅,(他)担任了定州路驻泊都监,调往秦凤(任职).夏人万名骑兵前来侵犯边境,张守约恰好巡视边境,与他们相遇.(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夏人从两边包抄,张守约在阵前挺身站立,亲自擂响战鼓,发强弩射杀敌方的首领,敌人于是退走了.(朝廷)提升(张守约)为西上阁门使、镇戎军主管,调往环州任职.慕氏家族强横凶狠难以节制,鼓动部落滋事,(张守约)统率军队征讨并擒获他们,部落余众逃到夏国.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说“逆”“逆”是文言次常用词.甲骨文写作“”,左边和右下边合起来是“辵”字(即“辶”),表示行走;右上边是“大”字(像人形)倒过来.合起来指有人自外而入,表示“迎向、迎着”,与“送”相对,引申为“迎击、迎战”义,如本选段“简兵五百逆战”中的“逆”字.还有以下义项:①预先猜想.如“凡事如此,难可逆料”(诸葛亮《后出师表》).②违背,触犯.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叛逆.如“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④旅舍.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在县且二十馀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劬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选自《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1)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韦庵)曾经因为擅自打开官仓赈济灾民而触犯法律,被刑部官员逮捕,必须服劳役来赎罪.解析要点:“坐”“输”,“于理”句式,句子大意.(2)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离开深泽县的时候,百姓选取他的善政编成歌谣,歌词虽然没有章法但情意独到. 解析要点:“去”“摭”“意”,句子大意.(3)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向朝廷申请减免拖欠的租赋数十万,清理冤案,救活的无辜百姓用千计数.解析要点:“逋”“狱”“活”,句子大意.参考译文我的朋友王韦庵,在永乐年间担任深泽令.在深泽县任职将近二十年,(他)用诗书礼义教化百姓,像哺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养育一县的百姓,百姓像爱戴自己的父母一样真心实意地爱戴他.(王韦庵)曾经因为擅自打开官仓赈济灾民而触犯法律,被刑部官员逮捕,必须服劳役来赎罪.百姓就驱赶二百辆牛车代他服役,一个月就完成了,百姓迎接他这位县令回来任职,载歌载舞的人堵塞了道路.他离开深泽县的时候,百姓选取他的善政编成歌谣,歌词虽然没有章法但情意独到.到他出任松江府同知,首先向朝廷申请减免拖欠的租赋数十万,清理冤案,救活的无辜百姓用千计数,他致力于了解人民的痛苦,就像在深泽时一样.“坐”字义项辨细微“坐”是120个常用实词之一,是考生应当重点掌握的.它有动词义“坐下来”,名词义“座位”,以及作“因为”讲.以上这几个义项好理解,只是当“犯罪”讲时当留心:一是“因犯……罪”,如本选段“尝坐擅发官廪赈民”中的“坐”字;二是“治罪”“办罪”,如“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坐”字.这两个义项都与“罪”相关,一是被动,一是主动,须联系语境细加以区别.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员半千,字荣期,齐州全节人.凡举八科,皆中.咸亨中,上书自陈:“臣有田粟,闻陛下封神岳,举豪英,故鬻钱走京师.行年三十,怀志洁操,未蒙一官,不能陈力归报天子.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书奏,不报.使吐蕃,将行,武后曰:“久闻尔名,谓为古人,乃在朝邪!境外事不足行,宜留侍制.”擢右控鹤内供奉.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武三思用事,以贤见忌,出豪、蕲二州刺史.半千不专任吏,常以文雅粉泽,故所至礼化大行.表乞骸骨,有诏听朝朔望.半千事五君,有清白节,年老不衰,乐山水自放.(选自《新唐书·员半千传》)(1)臣有田粟,闻陛下封神岳,举豪英,故鬻钱走京师.(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乞骸骨,有诏听朝朔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员半千)上表自请告老还乡,朝廷下诏令他初一、十五参加朝会.解析要点:“表”“乞骸骨”“朔望”.农历月中特殊日子的叫法农历中,每月初一叫“朔”(始),十五叫“望”(月圆),十六叫“既望”(望日已过),最后一天叫“晦”(末).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道光末年,余尝遇之京师,旋别去,不相闻,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同治四年九月,忽挈妇航海归.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五年春,予权浙江运使,因招君游杭.越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八.(选自秦湘业《孙君小传》) 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反思文言实词是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你能判断出哪几类实词最有可能成为得分点吗?对于这几类实词,你是如何将它们翻译到位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场答案批语完善1.臣有田粟,闻陛下封神岳,举豪英,故鬻钱走京师.(5分)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3题]2.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5分)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3题]参考译文员半千,字荣期,是齐州全节人.参加八种科目的科举考试,都通过.咸亨年间,员半千上书陈述自己的情况说:“臣下家有土地粮食,听闻陛下到东岳封禅,选拔任用英雄豪杰,所以就变卖田粮换钱来到京城.现在年过三十,胸怀大志,拥有高洁的情操,还没获得一个官职,不能在朝廷为天子尽力报效.陛下何必怜惜朝堂台阶上的方寸之地,而不能让臣下为您披露肝胆呢?”书上奏后,没有回复.出使吐蕃,将上路,武则天说:“我很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以为是一位古人,没想到竟在朝廷官员中啊!出使境外不值得烦劳你,你应该留下来等候任用的诏令.”随即提拔员半千做右控鹤内供奉.员半千认为在古代没有控鹤之职,而担任此职者又都是轻薄少年,不是朝廷以德行为准评选出的,自己请求免去此职,因此违背了旨意,降职为水部郎中.武三思当权,员半千因贤明遭妒忌,外调为濠、蕲二州刺史.员半千不专门任用属吏处理政务,常常注重推行文雅宽柔的办法,所以在他任职的地方礼乐教化得到很好实施.(员半千)上表自请告老还乡,朝廷下诏令他初一、十五参加朝会.员半千一生事奉五君,厉行清白节操,坚持到老,放情于山水.3.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4分)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4题]借题发挥突破题点一、审题要审出主要“分点”——关键实词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其实,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审该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分点”,只有审出“分点”,才知道在哪里应该格外注意,才能得分.就实词而言,哪些实词可能成为“分点”呢?1.从词性上看,首先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名词.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2.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实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常作为“分点”.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前进”“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需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在确认这些实词为“分点”后,就用一些特殊符号(如着重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二、五类关键实词译到位(一)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分点的频率相当高.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当然,须警惕的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词不一定要是“异义”的,有时可能是“同义”的,这时叫同义复词,具体翻译时可进行同一处理,如“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以戏弄臣”中的“戏弄”就是这样.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1)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去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解析要点:“非”,批评;“女工”,即女红,女性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务学”,致力于学习;“供”,准备着东西或本领为需要的人或事应用;“衣服”,这里是两个词,都作动词用,裁剪衣服,做好服饰;“举”,考,参加科举考试.(2)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晋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解析要点:“官爵”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加官晋爵”;“辄”译为“就”;“终帝世”译为“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参考译文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晋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及惠帝即位,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指传主高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曰:“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书奏,帝颔之.(选自《明史》,有删节) 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想要天下安定,不如多分封诸侯削弱他们的力量.解析要点:“治安”;“建”;“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二)多义词——语境推断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不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边练边悟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予读史所载子贡事,疑传之者妄,不然,子贡安得为儒哉?夫所谓儒者,用于君则忧君之忧,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当尧之时,天下之民患于洚水,尧以为忧,故禹于九年之间三过其门而不一省其子也.回[注]之生,天下之民患有甚于洚水,天下之君忧有甚于尧,然回以禹之贤而独乐陋巷之间,曾不以天下忧患介其意也.夫二人者,岂不同道哉?所遇之时则异矣.何忧患之与哉?夫所谓忧君之忧、患民之患者,亦以义也.苟不义而能释君之忧、除民之患,贤者亦不为矣.(选自王安石《子贡论》)注回:颜回,孔子的弟子.(1)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享用百姓的供养,就把百姓的忧患作为自己的忧患;身处下层不被重用,就修养身心罢了.解析要点:“食”“患”,语句通顺.(2)夫二人者,岂不同道哉?所遇之时则异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禹与颜回)这两个人,难道他们的道义主张不一样吗?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而已. 解析要点:“道”,反问句式,语句通顺.参考译文我读史书上记载的子贡的事,怀疑它虚妄不实,否则,子贡怎么会被称为儒者呢?所说的儒者,被国君任用,就把国君的忧虑作为自己的忧虑;享用百姓的供养,就把百姓的忧患作为自己的忧患;身处下层不被重用,就修养身心罢了.尧的时候,百姓以洪水为患,尧为此事忧虑,所以禹在九年时间里三次从自家门前路过却一次也没有到家里看望孩子.颜回生活的时代,天下百姓的忧患比洪水还厉害,天下君王的忧愁比尧还要多,然而颜回以拥有禹一样的才德,在陋巷里独得其乐,连天下的忧患都不放在心上.(禹与颜回)这两个人,难道他们的道义主张不一样吗?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而已.为什么还要有忧虑呢?以国君之忧为忧,以百姓之患为患,也要用道义啊.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能解君王之忧,能除百姓之患,贤德的人也不肯去做.(三)活用词——语法判断翻译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碰到活用词,其法有二:一是根据语法准确判断.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然后再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确定其词类活用的类型,并据此推断其意义.二是译到位.何谓译到位?即必须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例如,(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边练边悟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夏后相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相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注],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邑氏服.注饬:一本作“饰”.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子女衣饰朴素(不修饰,不装饰),亲近亲属,敬重长者,尊重贤人,任用能士.解析要点:“饬”、两个“亲”、两个“长”、“贤”“能”的活用.(四)疑难词——多方推断考场翻译中总会碰到个别疑难词语,对此,千万不要紧张.要明白命题者只不过是利用这些“拦路虎”考查你的语境和推断能力,绝没有真的为难你的意思;更要相信依据语境的把握和平时的积累一定能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综合运用多种推断方法,主要指语境推断法、对称推断法、邻字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及联想推断法.如2016全国甲卷“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中的“龃龉”一词翻译起来较难,如果依据字形能推断出“牙齿不齐”进而比喻为“人际关系的抵触不合”的意思,或者直接联想到现代汉语中该词词义也能推断出.疑难词有以下两种情况需好好处理:①该字或其义极陌生,但调动平时的积累或结合语境一定可以推断出来.②该字(或词语)理解困难因文化常识积累不够所致,此时必须积累文化常识.如古人名字称谓知识,或专有名词,如“致仕”(指官员退休)等.通常表现是不懂古人名字称谓而强行翻译.边练边悟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武进夏雷村袁氏,有贤母曰袁太孺人,蒋氏之女,副榜贡生清宪之妻.子曰祖期、祖望、祖修、祖训、筠,皆以文行称于庠序.筠以举人为云南知县,有循政.其教子,自其龆龀,令长者慈,少者恭,翼如也.学有间,怒之;嬉戏,责之;有不悌逊,痛惩之;无得贳者.(选自张惠言《袁太孺人传》) 学有间,怒之;嬉戏,责之;有不悌逊,痛惩之;无得贳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学习松懈的,就怒斥他;嬉闹玩耍的,就责罚他;有不敬重谦让的,就严厉地惩戒他;没有被宽纵的.解析要点:“有间”“悌逊”“无得”“贳”.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房玄龄)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不用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他人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解析要点:“格物”,要求他人;“收叙”,任用;“隔”,排斥.参考译文(房玄龄)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用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他人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五)特殊实词——穷则思变所谓特殊实词,主要是通假字和偏义复词.这两类词考试中不常出现,一旦出现,总有其特征可寻.翻译时,如果照该字的一般意思翻译实在翻译不通,就要变通思考它是否为通假字,而要找出其“通”的是何字,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似字上考虑.找出本字后再翻译,如果觉得这样翻译很合乎语境,那就说明你译对了这个“分点”.偏义复词一般由两个相反相对或相近的语素(字)组成,当你按惯常的逐字翻译后,总觉得挺别扭,发现与语境很“龃龉”,就要变通思考它们是否为偏义复词.而当舍去一字不译只译另一字时,觉得很顺畅,那就说明你判断准确并翻译到位了.当然,判断是否为偏义复词,需要较敏锐的语境把握能力.边练边悟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程(指传主孙程)传召诸尚书使收景(指阎景).尚书郭镇时卧病,闻之,即率直宿羽林出南止车门,逢景从吏士,拔白刃,呼白:“无干兵.”镇即下车,持节诏之.景曰:“何等诏?”因斫镇,不中.镇引剑击景堕车,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选自《后汉书·孙程传》,有删改) 镇引剑击景堕车,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郭镇拔剑击刺阎景,阎景从车上摔下来,左右羽林军用戟叉住阎景的胸脯,于是擒获了他.解析要点:“匈”,通“胸”,胸脯;“禽”,通“擒”,擒获.8.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2文言文翻译一、预习案1、复习目标1.了解考纲中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熟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3.联系高考,明确翻译的得分点。

2、复习要点1.了解考纲中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熟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3.联系高考,明确翻译的得分点。

3、达标练习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

3.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是。

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2、问题展示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关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儿卓荦,初读《诗》日,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或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兒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兒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兒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教育学习文章】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2章 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

【教育学习文章】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2章 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2章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学案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学案引语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很重要。

虽说在翻译中不能与关键实词相比,但有时它作为一个“分点”的确存在,更是我们在翻译中无法绕开的。

因此,在翻译中碰到一些关键虚词,要紧紧抓住,区分出虚实义,保证把“实义”译到位。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

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

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

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

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

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

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

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

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

解析要点:“弛”“俾”“庶”。

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解析要点:“以”“齿”“傲睨”。

参考译文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翻译得分点译到位二、关键虚词译到位课件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翻译得分点译到位二、关键虚词译到位课件
123
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诏以秘书郎兼说书, 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今又 为此议,则人心日去。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 告也?”(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
123
2.部分副词的意思易混,翻译时尤须加以区别。 (1)无 例: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②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区分:①无论。②通“毋”,不要。“无”仅在后面为并列短语时译为 “无论”。 (2)辄 例:①先达谓余曰:“冰遇水辄化。”余试之,不爽。 ②自朔至晦,虽百般勖勉,辄不上朝。 区分:①就。②总是。前者强调客观性,后者强调一贯性。
123
参考译文 解析 译文
精练点拨
(一)高频虚词:只要出现,紧紧抓住 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 “以”“其”“因”“乃”四个。这类虚词只要在翻译句中出现,便要 格外留心,紧紧抓住,确保翻译到位。 1.以。设为“分点”的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考查其介词义,如“用 (拿)”“把”“根据”“因为”等义项。另外,其实词义“以为”“率领” 也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
答案 致使尹焞隐藏了治国才能,不能被当时朝廷任用,不符合陛下急切
求贤的本意。 解析 得分点:“韬藏”,隐藏;“国器”,治国才能;“为”,表被动;
“副”,动词,符合;“侧席”,急切,指坐不安稳,形容求贤心切。
(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 答案 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
(节选自《明史·顾成传》)
123
(1)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 答案 顾成在顾氏子弟中尤其刚强勇武,常常为人打抱不平,遇到强横 的人一定要使其受到挫折凌辱才算罢休。 解析 得分点:“诸”“每”“持不平”“强项”“乃”“已”,语句 通顺。 (2)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却南军。 答案 燕军的僧人道衍不熟悉战争,顾成和他意见多有不合,世子最终 听从顾成的计策,击退南军。 解析 得分点:“习”“卒”“任”“却”。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3文言文虚词导学案 含解析 精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3文言文虚词导学案 含解析 精

3文言文虚词一、预习案1、复习目标1.熟记考纲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意义及典型例句。

2.能根据语境判断考纲18个文言虚词的词性和意义。

3.联系高考,明确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位置。

2、复习要点1.熟记考纲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意义及典型例句。

2.能根据语境判断考纲18个文言虚词的词性和意义。

3.联系高考,明确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位置。

3、达标练习1.新课标《考试说明》列出的18个文言虚词。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哀吾生之须臾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不知东方之既白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1.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常用的代词有“而、何、其、若、焉、之”等。

也有人把“所”“者”称为特殊代词。

古代汉语中“所”字结构有一个语义特征,那就是它与动词所组成的名词性短语多指受事,即动词涉及的对象,如“所闻”就是“听到的话”成语“所作所为”就是干的事情。

而指施事——即动作主体的,一般用“者”字结构,如“作者”指创作的人员,“言者”指说话的人。

关于代词,首先要辨析代词和非代词,这是虚词考查的一个常设考点。

例题:请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

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结构助词②某所,而母立于兹处所,地方③求人可使报秦者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④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⑤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2.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介词是用来介绍名词、代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等关系的词。

常用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

对介词的考查,有时是辨析介词与非介词的区别,有时则考查区分介词不同意义的能力。

2018高考语文二轮导学案第2章微专题2答题规范再强化Wo

2018高考语文二轮导学案第2章微专题2答题规范再强化Wo

微专题二答题规范再强化温馨寄语关于考试来讲,答题无疑是最重要的。

经太长时刻的做题训练,想必你在答题方面已有了丰硕的体会。

只是,从考前那个角度说,进行一些答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这些内容将为你提供答题规范和大体方式的指导和帮忙。

重要答题方式一、“关键词”答题法阅卷老师阅卷是“采点赋分”,事实上是“采关键词赋分”,只要把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答出来,就能够够得分。

那么,什么是答案中的“关键词”呢?关于古诗鉴赏来讲,“关键词”确实是那些涉及景与情的字词。

固然,具体到不同题目,“关键词”不尽相同:1.情感分析题,“关键词”确实是诗歌中能揭露情感的词语。

2.分析技术题,“关键词”确实是所用技术的名称。

3.形象题,“关键词”确实是那些景物。

关于论述类文本来讲,“关键词”确实是那些点明文章观点或作者观点态度的文句。

几乎做所有的题都要借助这些关键词。

关于文学类文本来讲,“关键词”确实是那些原文中能够揭露小说主题的相关文句。

不管答哪类题目,都要尽可能利用这些关键文句串联成句,形成答案。

关于有效类文本来讲,“关键词”确实是那些原文中显现的能够表明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的相关文句。

对人物传记来讲,这种文句能够帮忙咱们了解作者写此传记的目的与意义;对人物访谈来讲,这种文句能够捕捉到被访问者关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态度问题。

至于利用这些“关键词”组织成答案的重要性,则无需多说了。

二、分点作答法分点作答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被普遍运用,以至习以为常了。

可若是认真一想:分点作答,“点”从何来?如此看来,就有深究的必要了,必需弄清“点从何来”这一关键问题。

1.“点”从文本中来分出的“点”是不是正确、全面,几乎都与阅读原文的深切程度密不可分。

能够说,你阅读得越全面、深切,你的答题之“点”就越准确、全面。

因此,此刻考查专门强调考生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

2.“点”从题目和分值中来(1)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区间。

命题人对题目的答题区间有两种表示。

(全国通用)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2章3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

(全国通用)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2章3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学案3 实义实译 ,虚义不译 - -关键虚词译到位学案引语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很重要 .虽说在翻译中不能与关键实词相比 ,但有时它作为一个 "分点〞确实存在 ,更是我们在翻译中无法绕开的 .因此 ,在翻译中碰到一些关键虚词 ,要紧紧抓住 ,区分出虚实义 ,保证把 "实义〞译到位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潘耒 ,字次耕 ,吴江人 .康熙时 ,以布衣试鸿博 ,授检讨 ,纂修?明史? .尝应诏陈言 ,谓: "建言古无专责 ,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 ,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 ,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 ,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 .本朝旧制 ,京官并许条陈 .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 ,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 .夫人主明目达聪 ,宜导之使言 .今乃禁之 ,岂盛世事 ?臣请弛其禁 ,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 ,庶罔上行私之徒 ,有所忌而不敢肆 .于此辈甚不便 ,于国|家甚便也 .二十三年 ,分校礼闱 ,称得士 ,名益甚 .既以布衣进 ,齿最||少 ,又傲睨不能容人 ,因此忌者颇众 .议起 ,坐急躁降调 ,遂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 ,有删改)(1)臣请弛其禁 ,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 ,庶罔上行私之徒 ,有所忌而不敢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臣请求放松禁令 ,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 ,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 ,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 .解析要点: "弛〞 "俾〞 "庶〞 .(2)既以布衣进 ,齿最||少 ,又傲睨不能容人 ,因此忌者颇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 ,年龄最||小 ,又轻慢不能容人 ,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解析要点: "以〞 "齿〞 "傲睨〞 .参考译文潘耒 ,字次耕 ,是吴江人 .康熙时 ,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 ,被授予检讨的官职 ,编辑修订?明史? .潘耒曾应皇帝的诏命进言 ,说: "向皇帝进言自古就没有专门的职责 ,梅福凭南昌尉的身份进言外戚 ,柳伉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进言程元振 ,陈东凭太学生的身份攻讦六贼 ,杨继盛凭部属的身份弹劾严嵩 .我朝有旧规定 ,京官允许向皇帝进言 .从康熙十年宪臣上奏请求停止后 ,凡不是言官却向皇帝进言的都视为逾越职权 .皇帝您目明耳聪 ,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 .现在竟然下令禁止 ,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 ?臣请求放松禁令 ,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 ,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 ,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 .这样做对于这些人是很不利的 ,但是对于国|家却非常有利 .康熙二十三年 ,主持礼部考试 ,被称赞为善于得士 ,名声更加显著 .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 ,年龄最||小 ,又轻慢不能容人 ,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非议的声音渐起 ,因行事急躁的罪名而降职外调 ,于是归乡 .释 "庶〞"庶〞 ,作为文言一般词语 ,其义项主要有:①或许 ,差不多 .如本选段 "庶罔上行私之徒〞中的 "庶〞 .②但愿 ,希望 .如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中的 "庶〞 .它还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词 ,其义项主要有:①平民 ,百姓 ,今天仍在用 .②与 "嫡〞相对 ,非正妻所生之子 ,家族中的旁支 ,如 "庶子〞 .2.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韩)滉 ,字太冲 ,性强直 ,明吏事 ,莅南曹五年 ,薄最||详致 .再迁给事中 ,知兵部选 .大历十二年秋 ,大雨害稼什八 ,京兆尹黎干言状 ,滉恐有所蠲贷 ,固表不实 .代宗命御史行视 ,实损田三万余顷 .始 ,渭南令刘藻附滉 ,言部田无害 ,御史赵计按验如藻言 ,帝又遣御史朱敖覆实 ,害田三千顷 .帝怒曰: "县令 ,所以养民 ,而田损不问 ,岂恤隐意邪 ?〞贬南浦员外尉 ,计亦斥为丰州司户员外参军 .时里胥有罪 ,辄杀无贷 ,人怪之 .滉曰: "袁晁本一鞭背吏 ,禽贼有负 ,聚其类以反 ,此辈皆乡县豪黠 ,不如杀之 ,用年少者 ,惜身保家不为恶 .〞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 ,乃禁屠牛 ,以绝||其谋 .婺州属县有犯令者 ,诛及邻伍 ,坐死数十百人 .(选自?新唐书? ,有删改)(1)县令 ,所以养民 ,而田损不问 ,岂恤隐意邪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 ,乃禁屠牛 ,以绝||其谋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子产始治郑 ,使田有封洫 ,都鄙有服 .民相与诵曰: "我有田畴 ,而子产赋之 .我有衣冠 ,而子产贮之 .孰杀子产 ,吾其与之 .〞后三年 ,民又诵之曰: "我有田畴 ,而子产殖之 .我有子弟 ,而子产诲之 .子产假设死 ,其使谁嗣之 ?〞使郑简(指郑简公)当民之诽訾也 ,而因弗遂用 ,那么国必无功矣 ,子产必无能矣 .舟车之始见也 ,三世然后安之 .夫开善岂易哉 !(魏襄||王)召史起而问焉 ,曰: "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 ?〞史起对曰: "可 .〞||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 ?〞史起曰: "臣恐||王之不能为也 .〞||王曰: "子诚能为寡人为之 ,寡人尽听子矣 .〞史起敬诺 ,言之于||王曰: "臣为之 ,民必大怨臣 ,大者死 ,其次乃藉臣 .臣虽死、藉 ,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 .〞||王曰: "诺 .〞使之为邺令 .史起因往为之 .邺民大怨 ,欲藉史起 .史起不敢出而避之 .||王乃使他人遂为之 .水已行 ,民大得其利 ,相与歌之曰: "邺有圣令 ,时为史公 .决漳水 ,灌邺旁 .终古斥卤 ,生之稻粱 .〞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 .诚能决善 ,众虽喧哗 ,而弗为变 .(选自?吕氏春秋·乐成? ,有删改) (1)子产假设死 ,其使谁嗣之 ?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能决善 ,众虽喧哗 ,而弗为变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 "相与〞"相与〞是文言文中较常用的复音词 ,有三个义项:①彼此交往 .如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 "相与〞 .②一起 ,共同 .如 "蔺相如舍人相与谏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 "相与〞 ,又如本选段 "民大得其利 ,相与歌之曰〞中的 "相与〞 .③交互 .这个义项用得较少 .自我反思在翻译中 ,你有无虚词的 "分点〞意识 ?你认为有哪些关键虚词可以译出或不可译出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场答案批语完善1.县令 ,所以养民 ,而田损不问 ,岂恤隐意邪 ?(4分) [原文见 "自学在前〞第2题]现场答案批语学生甲该答案译出了两个 "分点〞:一是判断句式 ,二是 "而田损不问〞的句意 .但漏译了 "所以〞一词 ,误译了 "隐〞字 .最||后得分:2分 .学生乙该答案译出了句式、 "而田损不问〞的句意 ,尤其是译出了 "所以〞这个词 ,很好 .只是把 "隐〞字译错了 ,如此翻译 ,正好与上文的语境相左 . 最||后得分:3分 .总批语该句翻译有两个十分重要的 "分点〞: "所以〞 "恤隐〞 . "所以〞是常用的复言虚词 ,有两种解释 ,一是表示 "……的原因〞 ,一是表示"用来……的……〞 ,这里取后意 .学生甲漏译了 "所以〞 ,可能与平时虚词 "分点〞意识薄弱有关 . "恤隐〞是同义复词 , "隐〞是 "体恤〞 "怜悯〞意 .从上文看 ,韩滉、刘藻确有隐瞒实情 ,但别忘了 "岂恤隐意邪〞是反问句式 ,如学生乙的答案 ,正好与皇帝的心意相左 ,可见不能译为 "隐藏实情〞 .总分值答案县令 ,是用来抚养百姓的 ,而庄稼损失却不过问 ,哪里有怜悯百姓疾苦的心意呢 ?(得分点: "所以〞 "恤隐〞 .)2.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 ,乃禁屠牛 ,以绝||其谋 .(4分) [原文见 "自学在前〞第2题]现场答案批语学生甲该答案译出了 "乃禁屠牛〞的句意;对句中两个 "以〞的意思 ,前者是误译 ,后者是漏译; "啸结〞一词译得不准 ,把 "啸结〞理解成了 "偷盗〞 .最||后得分:1分 .学生乙该答案译得较好 ,尤其能准确译出两个 "以〞的意思 .如把 "啸结〞译得更明确一些 ,那么更妙 .最||后得分:3分 .学生丙该答案不仅准确译出了两个 "以〞字及 "啸结〞的意思 ,而且准确地译出了韩滉 "禁屠牛〞的原因和目的 ,主语 "他〞的补出 ,更反映了该生平时良好的翻译习惯 .最||后得分:4分 .总批语该题翻译最||大的看点是两个 "以〞字及 "啸结〞一词的翻译 . "以〞是文言虚词作为 "分点〞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只要它出现在句中 ,就要格外重视 ,准确翻译 . "啸结〞 ,重点在 "结〞(结伙 ,聚结) ,而"啸〞字作为一个修饰语 ,虽有 "打着口哨〞意 ,这里完全可以虚化不必译出 .总分值答案又因贼没有牛肉酒水就不会聚集举事 ,(他)便禁止杀牛 ,来杜绝||他们的图谋 .(得分点: "以〞 "啸结〞 .)参考译文(韩)滉 ,字太冲 ,性格耿直 ,精通吏治 ,在南曹任职五年 ,簿籍文书详尽细致 .两次升任给事中 ,主持兵部选举事务 .大历十二年秋天 ,大雨损害庄稼十有八成 ,京兆尹黎干上奏|报告情况 ,韩滉恐怕会蠲免赋税赈贷百姓 ,坚持说表奏不实 .代宗命御史前往巡察 ,实际损失三万余顷田地 .起初 ,渭南令刘藻依附韩滉 ,说本县境内没受损失 ,御史赵计核查确如刘藻所说 ,皇帝又派遣御史朱敖审察核实 ,受害田地有三千顷 .皇帝发怒说: "县令 ,是用来抚养百姓的 ,而庄稼损失却不过问 ,哪里有怜悯百姓疾苦的心意呢 ?〞被贬为南浦员外尉 ,赵计也被贬为丰州司户员外参军 .当时乡吏有罪 ,韩滉便格杀不赦 ,人们责怪他 .韩滉说: "袁晁原本是鞭背吏 ,依仗擒贼 ,聚集同伙而反叛 ,这些人都是乡县奸猾豪强 ,不如杀了他们 ,任用年轻人 ,能够惜身保家不做坏事 .〞又因贼没有牛肉酒水就不会聚集举事 ,(他)便禁止杀牛 ,来杜绝||他们的图谋 .婺州属县有违反政令的人 ,诛杀连累邻里 ,获死罪处死的有数十上百人 .3.子产假设死 ,其使谁嗣之 ? (3分) [原文见 "自学在前〞第3题]现场答案批语学生甲该答案把 "嗣〞字及 "子产假设死〞的句意译得较好 ,可惜 "其〞字表反问语气未译出 .最||后得分:2分 .学生乙该答案失分同学生甲答案一样 ,未译出反问语气 ,反而译成了假设语气 .最||后得分:2分 .总批语该题翻译最||大的看点是 "其〞 . "其〞作为语气副词 ,表反问与推测两种语气 ,这两种语气的区分 ,是翻译中 "其〞的常考点 .这里应表示反问语气 ,后半句用肯定语气表示:子产的政绩是无人作出也无人能继承下去的(这是赞美子产的强烈表达) .总分值答案子产如果死了 ,还有谁能继承他 ?(得分点: "其〞 "嗣〞 ,句意 .)4.诚能决善 ,众虽喧哗 ,而弗为变 .(3分) [原文见 "自学在前〞第3题]现场答案批语学生甲该答案对 "为〞译得准 ,但因未能从整体上把握住假设语气 ,故把两个假设词 "诚〞 "虽〞译错了 .另外 , "决善〞译得想当然了 .最||后得分:1分 .学生乙该答案把 "诚〞 "虽〞 "为〞三个虚词译得好 ,美中缺乏的是 "决善〞未译对 .最||后得分:2分 .学生丙该答案在学生乙答案的根底上把"决善〞译得很准确 ,这说明既对"决善〞的语法结构把握得准 ,又很好地理解了上文语境 .最||后得分:3分 .总批语该题翻译最||大的看点是三个虚词 "诚〞 "虽〞 "为〞和一个实词 "决善〞的译法 .应该说 , "诚〞 "虽〞两个均表示假设语气 , "为〞包括后面省略的 "之〞 ,考生稍有虚词的 "分点〞意识 ,就能译出 .至||于 "决善〞 ,关键在于其语法关系 ,它是动宾关系 - -决断善行 ,而不是动补关系 - -决断得好 .如果联系上文 ,便会知道这个"善〞字指的是 "善行〞 .由此可见 ,阻碍翻译得总分值的往往就是一处小难点(陷阱) ,只要稍微留心 ,并有语境意识即可 .总分值答案如果(君||王)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 ,那么即使众人喧哗 ,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得分点: "诚〞 "为〞 "决善〞 .)参考译文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 ,让田地有沟渠疆界 ,让城邑、鄙野有规定的服色 .人民一起怨恨地唱道: "我们有田亩 ,子产征军赋 .我们有衣冠 ,子产收赋税 .谁要杀子产 ,我们去帮助 .〞三年之后 ,人民又歌颂他说: "我们有田亩 ,子产让它增五谷 .我们有子弟 ,子产对他们施教育 .子产如果死了 ,还有谁能继承他 ?〞假使郑简公面对人民的诽谤非议 ,就不再任用子产了 ,那么国|家一定无所成就 ,子产一定无法施展才能了 .舟、车开始出现的时候 ,人们都不习惯 ,过了三代人们才感到习惯 .开始做好事难道容易吗 ?魏襄||王召来史起 ,问他说: "漳水还可以灌溉邺的田地吗 ?〞史起答复说: "可以 .〞魏||王说: "你何不替我去做这件事 ?〞史起说: "我担忧您不能做啊 .〞魏||王说:"你如果真的能替我去做这件事 ,我全都听你的 .〞史起恭恭敬敬地容许了 ,并对魏||王说: "我去做这件事 ,那里的人民一定非常怨恨我 ,严重了会弄死我 ,次之也会凌辱我 .即使我被弄死或被凌辱 ,希望您派其他人继续完成这件事 .〞魏||王说: "好吧 .〞派他去当邺令 .史起于是去邺开始了引漳工程 .邺地的人民非常怨恨史起 ,想要凌辱他 .史起不敢出门 ,躲了起来 .魏||王就派别人最||终完成这一工程 .水流到了田里 ,人民大大受益 ,一起歌颂他说: "邺地有贤令 ,此人是史公 .引漳水 ,灌邺田 .古来盐碱地 ,能长稻和谷 .〞魏襄||王可说是能对善行做出决断了 .如果(君||王)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 ,那么即使众人喧哗 ,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借题发挥突破题点一、高频虚词:只要出现 ,紧紧抓住所谓高频虚词 ,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 "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 ,主要有 "以〞 "其〞 "因〞 "乃〞四个 .这类虚词只要在翻译句中出现 ,便要格外留心 ,紧紧抓住 ,确保翻译到位 .1.以 .设为 "分点〞的频率最||高 ,在语境中主要考查其介词义 ,如 "用(拿)〞 "把〞 "根据〞 "因为〞等义项 .另外 ,其实词义 "以为〞 "率领〞也不可无视 .2.其 .在翻译 (中|考 )查较多的是其指代词义 "那〞 "那些〞 ,活用为第|一人称的 "我〞 "自己〞 .另一重点是语气副词义 ,如表推测的 "大概〞 ,表反问的 "难道〞 ,表期许的 "可要〞 "一定〞 ,表婉商的 "还是〞等 .这些都需要语境及在句中的位置译出 .3.因 .在翻译中主要考查 "于是(就)〞 "趁机〞 "通过〞等虚词义 ,另有实词义 "沿袭〞"缘故〞也不可无视 .4.乃 .主要是考查在语境中 "于是(就)〞 "才〞 "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 .尤其是 "于是(就)〞与 "才〞的语境区别是个难点 .上面四个高频虚词的准确翻译主要靠对语意、语法、语境三个层面的把握实现 .代入检验法也是一个不错的判断方法 ,不妨一用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杨素)明年复从齐||王宪①拔晋州 .宪屯兵栖原 ,齐主②以大军至|| ,宪惧而宵遁 ,为齐兵所蹑 ,众多败散 .素与骁将十余人尽力苦战 ,宪仅而获免 .(选自?杨素传?)注①齐||王宪:北周武帝之子宇文宪 ,武成初年晋封齐国公 ,故称齐||王 .②齐主:这里指北齐国主 .宪屯兵栖原 ,齐主以大军至|| ,宪惧而宵遁 ,为齐兵所蹑 ,众多败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齐||王宇文宪把军队聚集在栖原 ,北齐国主率领大军攻来 ,宇文宪因害怕趁天黑逃跑 ,被齐军追赶 ,部下大多溃败逃散 .解析要点: "屯〞 "以〞 "遁〞 "蹑〞 .2.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揭傒斯 ,字曼硕 ,龙兴富州人 .文宗时幸阁中 ,有所咨访 ,奏对称旨 ,恒以字呼之而不名 .富州地不产金 ,官府惑于奸民之言 ,募淘金户三百 .其人采他县金以献 ,岁课累增至||四十九两 .历年既久 ,三百户所存无什一 ,又贫不聊生 ,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之 ,民多以是破产 .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 ,民赖以苏 ,富州人至||今德之 .(选自?元史·揭傒斯传?)(1)文宗时幸阁中 ,有所咨访 ,奏对称旨 ,恒以字呼之而不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宗经常驾临阁中 ,有咨询的问题 ,揭傒斯的答复都能使皇帝满意 ,文宗常常用字号称呼他 ,而不称呼他的名 .解析要点: "幸〞 ,驾临; "访〞 ,咨询; "以〞 ,用 ,拿; "名〞 ,称呼名字 . (2)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 ,民赖以苏 ,富州人至||今德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书省根据揭傒斯的建议:于是免除这项征调 ,老百姓依靠这点得到恢复 ,富州人至||今感恩揭傒斯 .解析要点: "因〞 ,根据; "捐〞 ,免除; "德〞 ,感谢 .参考译文揭傒斯 ,字曼硕 ,龙兴富州人 . 文宗经常驾临阁中 ,有咨询的问题 ,揭傒斯的答复都能使皇帝满意 ,文宗常常用字号称呼他 ,而不称呼他的名 .富州本地不产黄金 ,官府被奸民的言语迷惑 ,招募淘金者三百户 .这些人采其他县的黄金而献上 ,每年的赋税增至||四十九两 .经历年代已经很久了 ,三百户百姓没有剩下十分之一了 ,又加上贫不聊生 ,有关部门责成那些受雇于官府的人代替淘金户输送黄金 ,那些人大多因此而财产尽失 .中书省根据揭傒斯的建议:于是免除这项征调 ,老百姓依靠这点得到恢复 ,富州人至||今感恩揭傒斯 .3.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江西玉山县有水南寺 ,亦古刹也 .有老僧曰月印 ,年六十余 ,终日坐一室诵经 ,足不出户 ,戒行颇高 .畜一狗十许年矣 ,每月印诵经 ,狗必往听 ,一闻木鱼声 ,辄摇尾而至|| ,僧俗咸叹异焉 .后其狗忽病癞 ,皮毛脱落 ,且有秽气 ,然每日听经如故 .一日 ,月印忽谓其徒曰: "此狗可厌 ,汝曹可牵出扑杀之 .〞其徒咸骇然 ,罔测其意 .以师素严重 ,不敢违 .姑呼狗出 ,禁勿使听经 ,实未忍杀之也 .越三日 ,狗又乘间来听诵经 ,月印见之 ,惊曰: "汝曹未杀此犬乎 ?殆矣 ,殆矣 !〞命其徒至||某村某姓家探问 ,那么有一妇坐蓐 ,三日未产 ,其势垂危 ,乳医束手 .月印乃曰: "汝曹不忍杀此犬 ,乃忍杀彼妇乎 ?此犬不死 ,彼妇不产 .〞乃命其徒立时扑杀之 .再侦之 ,某姓家那么已产矣 ,男也 .月印曰: "此犬以听经善果 ,得托生为某姓男子 ,小有禄位 .吾不及见矣 ,汝曹识之 .〞(选自俞樾?右台仙馆笔记?)(1)其徒咸骇然 ,罔测其意 .以师素严重 ,不敢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的徒弟都很惊讶 ,无法揣测他的意图 .(但是)因为师父向来谨严持重 ,(大家)不敢违抗(师父命令) .解析要点: "罔测〞 "以〞 "严重〞 .(2)月印乃曰: "汝曹不忍杀此犬 ,乃忍杀彼妇乎 ?此犬不死 ,彼妇不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月印于是说道: "你们不忍心 (杀|死 )这条狗 ,难道竟忍心 (杀|死 )那个妇人吗 ?这狗不死 ,那妇人就无法生下孩子 .〞解析要点:前 "乃〞 ,于是; "汝曹〞;后 "乃〞 ,竟然 .4.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钱乙)本有羸疾 ,性简易 ,嗜酒 ,疾屡改 ,自以意治之 ,辄愈 .最||后得疾 ,惫甚 ,乃叹曰: "此所谓周痹(一种病)也 ,周痹入藏者死 ,吾其已夫 !〞(选自?宋史·钱乙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钱乙)最||后一次犯病 ,憔悴(疲倦)得厉害 ,就叹息道: "这就是(医生)所说的周痹病 ,周痹进入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 ,我大概要完了 !〞解析要点: "藏〞 ,通 "脏〞; "其〞 ,表推测 ,大概; "已〞 ,止 ,意为 "结束〞 .二、虚实义兼有的虚词:细心区分 ,当译那么译 ,不当译那么删有一局部虚词 ,主要以结构或语气助词用法为主 ,如 "之〞 "焉〞 "者〞 "乎〞等 ,其结构、语气助词一般情况下可不译 ,但有少局部实义 ,不可不译 .这里 ,尤其要留心 "焉〞 "者〞 .焉: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 ,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 ,有实义 ,必须译出 .者:主要有两个义项 ,一是作代词 ,可译为 "……的人(事、地方)〞;二是作助词 ,表句中停顿 ,与 "也〞构成判断 ,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必译出 .这两种词义、词性 ,在翻译中尤其要仔细辨析 ,不可当译不译 ,或不当译而硬译 .边练边悟5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卫兹 ,有大节 ,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陈留 ,兹曰: "平天下者 ,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 ,数诣兹议大事 .从讨董卓 ,战于荥阳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 ,辄遣使祠焉 .(选自?三国志·魏书?)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经过 ,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卫兹) .解析要点: "涉〞 "祠〞 "焉〞 , "涉〞译为 "到〞 "去〞亦可 .(2)(张署)改河南令 ,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 .君年且老 ,当日日拜走仰望阶下 ,不得已就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署)改任河南令 ,然而河南府尹正是他一生所不喜欢的人 .解析要点: "适〞 ,恰恰、正好; "者〞 ,……的人 .三、常见副词:除表敬谦外 ,意思实在 ,当须译出虽然说?考试说明?都列出要掌握的18个重点虚词 ,但在实际考查中尤其在翻译中 ,涉及的范围远不囿于此 .像局部常见的副词通常都设为 "分点〞 ,不可不重视 .1.局部副词放在句首|| ,存在一定的意思 ,需要译出 .如表示 "等到〞的有:比、迨、逮、洎、及 .表示 "恰逢〞的有:会、适、属 .表示 "昔日、先前〞的有:向、乡、曩 .表示 "希望〞的有:愿、唯、教 .表示 "只、只是〞的有:但、特、第、顾、直、止 .2.局部副词的意思易混 ,翻译时尤须加以区别 .(1)凡例:①凡.江中独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 ,皆名于天下 .②凡.再变矣 .区分:①但凡、大凡、所有 .②总共 .译为 "总共〞时后面跟数词;未跟数词那么译为另一用法 .(2)徒例:①徒.负盛名 ,不过尔尔 .②师出无名 ,徒.劳无功 .区分:①只、只是 .②白白地 .前者强调从句事实的重要性 ,后者否认从句事实的重要性 .(3)无例:①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②无.欲速 ,无见小利 ,欲速那么不达 ,见小利那么大事不成 .区分:①无论 .②通 "毋〞 ,不要 . "无〞仅在后面为并列短语时译为 "无论〞 .(4)辄例:①先达谓余曰: "冰遇水辄.化 .〞余试之 ,不爽 .②自朔至||晦 ,虽百般勖勉 ,辄.不上朝 .区分:①就 .②总是 .前者强调客观性 ,后者强调一贯性 .(5)今例:①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等死 ,死国可乎 ?②今.||王与民同乐 ,那么||王矣 !区分:①现在 .②假设 .译为 "现在〞主要着眼于和过去比照;译为 "假设〞 ,往往后一分句要有 "那么〞照应 .(6)遂例:①乃遂.私见樊於期 .②屈原闻郢都已破 ,作?怀沙? ,遂.自投汨罗以死 .区分:①于是、就 .②最||终 .前者强调前后两个分句时间的紧密相承 ,后者强调后一分句是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出现的 .可以根据时间跨度长短来区别 .另外 , "见〞(相)虽不是副词 ,但因出现频率高 ,在这里也予以说明一下 .例:①徒见.欺 .②慈父见.背 .区分:①被 .②代 "我〞 .当 "见〞放在动词前是表示被动还是偏指一方 ,要根据语境准确区别 .类似情况的还有 "相〞字 .边练边悟6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注意句中副词的用法 .(1)君讳治 ,字良范 ,姓钱氏 .君少好学 ,能为文辞 .每夜读书 ,母为灭烛止之 ,君阳卧 ,母且睡 ,辄复起读 .州举进士第|一 ,试礼部高第 ,遂中甲科 .(选自欧阳修?钱君墓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钱君)每天晚上都读书很晚 ,母亲替他熄灭烛火并制止他 ,他便假装睡下 ,母亲将要睡着的时候 ,立即再起床读书 .解析要点: "止〞 "阳〞 "且〞 "辄〞 .(2)君欧阳氏 ,讳发 ,字伯和 ,庐陵人 .君治官无大小 ,不苟简 ,所创立 ,后人不能更 .(选自张耒?欧阳伯和墓志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 ,都不草率简略 ,创立的东西 ,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解析要点: "治〞 ,担任; "所〞 ,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 , "……的东西〞 .(3)(秦时)巴寡妇清 ,其先得丹穴 ,而擅其利数 ,家亦不訾[注] .清 ,寡妇也 ,能守其业 ,用财自卫 ,不见侵犯 .注訾:算 ,计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是寡妇 ,她能守住先人家业 ,用金钱保护自己 ,不被侵犯 .解析要点:判断句、被动句 ,大意对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学案引语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很重要。

虽说在翻译中不能与关键实词相比,但有时它作为一个“分点”的确存在,更是我们在翻译中无法绕开的。

因此,在翻译中碰到一些关键虚词,要紧紧抓住,区分出虚实义,保证把“实义”译到位。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

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

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

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

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

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

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

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

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1)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

解析要点:“弛”“俾”“庶”。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解析要点:“以”“齿”“傲睨”。

参考译文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

康熙时,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被授予检讨的官职,编辑修订《明史》。

潘耒曾应皇帝的诏命进言,说:“向皇帝进言自古就没有专门的职责,梅福凭南昌尉的身份进言外戚,柳伉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进言程元振,陈东凭太学生的身份攻讦六贼,杨继盛凭部属的身份弹劾严嵩。

我朝有旧规定,京官允许向皇帝进言。

从康熙十年宪臣上奏请求停止后,凡不是言官却向皇帝进言的都视为逾越职权。

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

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

这样做对于这些人是很不利的,但是对于国家却非常有利。

康熙二十三年,主持礼部考试,被称誉为善于得士,名声更加显著。

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非议的声音渐起,因行事浮躁的罪名而降职外调,于是归乡。

释“庶”“庶”,作为文言一般词语,其义项主要有:①或许,差不多。

如本选段“庶罔上行私之徒”中的“庶”。

②但愿,希望。

如“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庶”。

它还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词,其义项主要有:①平民,百姓,今天仍在用。

②与“嫡”相对,非正妻所生之子,家族中的旁支,如“庶子”。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韩)滉,字太冲,性强直,明吏事,莅南曹五年,薄最详致。

再迁给事中,知兵部选。

大历十二年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黎干言状,滉恐有所蠲贷,固表不实。

代宗命御史行视,实损田三万余顷。

始,渭南令刘藻附滉,言部田无害,御史赵计按验如藻言,帝又遣御史朱敖覆实,害田三千顷。

帝怒曰:“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贬南浦员外尉,计亦斥为丰州司户员外参军。

时里胥有罪,辄杀无贷,人怪之。

滉曰:“袁晁本一鞭背吏,禽贼有负,聚其类以反,此辈皆乡县豪黠,不如杀之,用年少者,惜身保家不为恶。

”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

婺州属县有犯令者,诛及邻伍,坐死数十百人。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

民相与诵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

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

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

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

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简(指郑简公)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必无能矣。

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夫开善岂易哉!(魏襄王)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史起对曰:“可。

”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

”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

”史起敬诺,言之于王曰:“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

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

”王曰:“诺。

”使之为邺令。

史起因往为之。

邺民大怨,欲藉史起。

史起不敢出而避之。

王乃使他人遂为之。

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时为史公。

决漳水,灌邺旁。

终古斥卤,生之稻粱。

”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

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选自《吕氏春秋·乐成》,有删改) (1)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相与”“相与”是文言文中较常用的复音词,有三个义项:①彼此交往。

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相与”。

②一起,共同。

如“蔺相如舍人相与谏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相与”,又如本选段“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中的“相与”。

③交互。

这个义项用得较少。

自我反思在翻译中,你有无虚词的“分点”意识?你认为有哪些关键虚词可以译出或不可译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场答案 批语完善1.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4分)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2题]2.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

(4分)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2题]参考译文(韩)滉,字太冲,性格耿直,精通吏治,在南曹任职五年,簿籍文书详尽细致。

两次升任给事中,主持兵部选举事务。

大历十二年秋天,大雨损害庄稼十有八成,京兆尹黎干上奏报告情况,韩滉恐怕会蠲免赋税赈贷百姓,坚持说表奏不实。

代宗命御史前往巡察,实际损失三万余顷田地。

起初,渭南令刘藻依附韩滉,说本县境内没受损失,御史赵计核查确如刘藻所说,皇帝又派遣御史朱敖审察核实,受害田地有三千顷。

皇帝发怒说:“县令,是用来抚养百姓的,而庄稼损失却不过问,哪里有怜悯百姓疾苦的心意呢?”被贬为南浦员外尉,赵计也被贬为丰州司户员外参军。

当时乡吏有罪,韩滉便格杀不赦,人们责怪他。

韩滉说:“袁晁原本是鞭背吏,依仗擒贼,聚集同伙而反叛,这些人都是乡县奸猾豪强,不如杀了他们,任用年轻人,能够惜身保家不做坏事。

”又因贼没有牛肉酒水就不会聚集举事,(他)便禁止杀牛,来杜绝他们的图谋。

婺州属县有违反政令的人,诛杀连累邻里,获死罪处死的有数十上百人。

3.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 (3分)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3题]4.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3分)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3题]参考译文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让田地有沟渠疆界,让城邑、鄙野有规定的服色。

人民一起怨恨地唱道:“我们有田亩,子产征军赋。

我们有衣冠,子产收赋税。

谁要杀子产,我们去帮助。

”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五谷。

我们有子弟,子产对他们施教育。

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假使郑简公面对人民的诽谤非议,就不再任用子产了,那么国家一定无所成就,子产一定无法施展才能了。

舟、车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都不习惯,过了三代人们才感到习惯。

开始做好事难道容易吗?魏襄王召来史起,问他说:“漳水还可以灌溉邺的田地吗?”史起回答说:“可以。

”魏王说:“你何不替我去做这件事?”史起说:“我担心您不能做啊。

”魏王说:“你如果真的能替我去做这件事,我全都听你的。

”史起恭恭敬敬地答应了,并对魏王说:“我去做这件事,那里的人民一定非常怨恨我,严重了会弄死我,次之也会凌辱我。

即使我被弄死或被凌辱,希望您派其他人继续完成这件事。

”魏王说:“好吧。

”派他去当邺令。

史起于是去邺开始了引漳工程。

邺地的人民非常怨恨史起,想要凌辱他。

史起不敢出门,躲了起来。

魏王就派别人最终完成这一工程。

水流到了田里,人民大大受益,一起歌颂他说:“邺地有贤令,此人是史公。

引漳水,灌邺田。

古来盐碱地,能长稻和谷。

”魏襄王可说是能对善行做出决断了。

如果(君王)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即使众人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借题发挥突破题点一、高频虚词:只要出现,紧紧抓住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

这类虚词只要在翻译句中出现,便要格外留心,紧紧抓住,确保翻译到位。

1.以。

设为“分点”的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考查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因为”等义项。

另外,其实词义“以为”“率领”也不可忽视。

2.其。

在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代词义“那”“那些”,活用为第一人称的“我”“自己”。

另一重点是语气副词义,如表推测的“大概”,表反问的“难道”,表期许的“可要”“一定”,表婉商的“还是”等。

这些都需要语境及在句中的位置译出。

3.因。

在翻译中主要考查“于是(就)”“趁机”“通过”等虚词义,另有实词义“沿袭”“缘故”也不可忽视。

4.乃。

主要是考查在语境中“于是(就)”“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

尤其是“于是(就)”与“才”的语境区别是个难点。

上面四个高频虚词的准确翻译主要靠对语意、语法、语境三个层面的把握实现。

代入检验法也是一个不错的判断方法,不妨一用。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杨素)明年复从齐王宪①拔晋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