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区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浅谈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浅谈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摘要:面对黄土高原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众多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如何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是长期困扰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根据黄土高原不同时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构成内涵和任务目标,提出小流域治理的相应措施。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脆弱的生态系统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土保持是该地区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基础。

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的基本现状,提出了小流域治理的措施,并分析了其效益。

关键词:小流域;生态恢复治理;效益评价;综合评价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1]。

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特别是对山区森林的砍伐,破坏了原有坡地的相对稳定,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2]。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降雨、地形、土壤这些能对水土流失调控起到重要作用的自然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先后大面积推广了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法,其中主要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实行预防、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达到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

截至2009年,中国各级开展重点治理的小流域达7000多条,总面积20多万kM2。

小流域治理已初见成效,近年来研究小流域治理措施的效益较多。

1小流域治理的概念、目的、现状1.1小流域治理概念小流域综合治理又称流域治理、山区流域管理、流域管理、集水区经营。

其概念是:为了充分发挥水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木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对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

小流域淤地坝坝系的水土保持监测效益评价

小流域淤地坝坝系的水土保持监测效益评价

小流域淤地坝坝系的水土保持监测效益评价摘要: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坝系的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起到改善的作用。

以山西省河曲县树儿梁小流域为例,以2006-2010年的观测资料为基础,从流域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淤地速度与降雨量和土壤质地等方面分析淤地坝坝系建成后逐年的环境效益。

分析表明由于坝系建设,基本农田措施面积每年有增加,而增加的部分就是每年新增的坝地,坝地的增加使得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每年都略微减小;各类型淤地坝逐年新增淤地面积的变化趋势与年降雨量变化趋势相同,即降雨量大的年份淤地面积也大,淤地坝具有淤粗排细的作用;在玉米各生育期,坝地、梯田和坡耕地的土壤土壤含水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是坝地>梯田>坡耕地。

文章根据5年的观测数据分析评价了淤地坝建设对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壤质地变化的影响,为小流域淤地坝坝系建设和淤地坝建设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小流域淤地坝土壤理化性质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heck dam system of small watershed in the loess plateau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take the shanxi province hequ county shuerliang small watershed as the study area,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fter the check dam system built were analyzed from the watershed land use dynamic change, the silting speed, rainfall and soil texture based on theobservation datum of 2006-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basic farmland increased annually, and the increased part was the annual increase of the dam land which made the area of soil erosion decreased. 2) the new silting area of various types of check dam increased as the rainfall increased. 3) during the corn growing period, soil moisture content, soil available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of dam land, terraces and sloping land had a same trend as dam land > terraces > sloping land. according to five years observation data, the influence check dam construction on the land use and soil texture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which would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check dam construct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s evaluation.keywords: small watershed, check dam,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中图分类号:q93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淤地坝建设是从长期的水土保持治理实践中摸索的成功经验,既能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是减少入黄泥沙、增加农田的重要水土保持措施[1],流域内淤地坝的配置比例与坝系减沙比例呈正比[2]。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一、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的发展和建设现状淤地坝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发展区域经济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最早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有记载的人工筑坝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

1945年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在西安荆峪沟建设了一座淤地坝,这是黄土高原地区修建的第一座淤地坝。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水利水保部门总结、示范和推广,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试验示范,60年代的推广普及,70年代的发展建设和80年代中期以来完善提高的坝系建设阶段。

淤地坝建设由重点试办到全面发展,由农民群众为主打坝到政府组织和出资建设,由分散到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建设,由缺乏规划、设计到不断完善前期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由重视建设到建设与管护并重,取得了显著成就。

据统计,黄土高原地区已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坝11万余座,淤成坝地30多万hm2,累计拦泥210多亿t,减少黄河年输沙量3亿t.二、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几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淤地坝建设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产粮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淤地坝是拦减泥沙的关键措施主要表现在拦泥、减蚀和滞洪三个方面。

在拦泥方面,淤地坝不但能拦蓄沟道本身产生的泥沙,而且能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

在减蚀方面,淤地坝工程被淤积后,抬高了侵蚀基准面,具有防止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和沟头前进的作用,减轻了沟道侵蚀。

在滞洪减沙方面,主要是拦截了洪水,减轻了坝下游的沟道冲刷,从而减少了输入下游的泥沙。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保站对南小河沟流域三座淤地坝的测算,沟道比降由打坝前的11%~15‰下降到淤积后的0.5%~1‰。

淤地坝建设对改善黄土高原区域环境的影响(一)

淤地坝建设对改善黄土高原区域环境的影响(一)

淤地坝建设对改善黄土高原区域环境的影响(一)摘要:淤地坝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改变微地貌,增加良田面积,有效拦截泥沙,防止沟道侵蚀,减少水土流失,能有效拦蓄洪水,减少灾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区域植被的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还可以坝代路,便利交通。

关键词:淤地坝建设区域环境黄土高原一、黄土高原区域环境特征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内外侵蚀营力作用下,形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峁梁密布、支离破碎、地形起伏剧烈的地貌特征,沟壑密度可以达到3.47~5.10km/km2。

据不完全统计,仅陕北地区长度在1km以上的沟道就达近3万条。

该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气候干燥,四季分明,降雨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剧烈的人类活动,使得天然植被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贫困。

淤地坝不仅具有防洪、拦泥、增产、淤地等功效,而且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也非常显著。

二、淤地坝建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淤地坝修建于沟道中,大型淤地坝坝高在30m以上,小型坝也在5m以上,淤地坝的建设,改变了原沟道自然条件。

据无定河普查资料,黄土丘陵区小流域面积在3~5km2的沟道自然比降一般为3.5%左右,而淤地坝建成后的沟道比降为0.8%。

淤地坝不但稳定了沟床,防止了沟蚀的发展,而且在沟道中形成山间小平原,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水利化,有利于农业生产。

1.改良土壤,增加良田面积该区剧烈的水土流失,不仅严重地阻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成为影响区域环境的重要因素。

淤地坝一般修筑于干沟和支毛沟,支毛沟多为荒沟,增地作用明显,土壤水肥条件较好。

据统计,淤地坝土壤的含氮量是坡地的1.2倍,磷是坡地的4倍,钾是坡地的5.2倍,有机肥是坡地的1.25倍,土壤含水量是坡地的2.5倍。

2.有效拦泥、防止沟道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淤地坝不仅可以拦截大量的泥沙,而且可有效防止沟道侵蚀。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黄土高原是中国的重要生态研究区,其植被覆盖度低、土壤侵蚀强烈、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已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热点问题。

小流域是黄土高原上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施工单元,水土流失控制是小流域管理和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黄土高原上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林草植被建设、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工程建设等方面。

然而,不同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和研究。

因此,有必要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对位配置研究,以期提高水土保持效率,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小流域内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并探究最优的对位配置方案。

具体地,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1.调研已有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措施之间的协同作用和不足之处;2.选择合适的小流域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流域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水资源等数据,分析流域内各项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3.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不同对位配置方案的效果,并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以及时间和经济成本;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位配置方案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三、预期目标和成果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的效应及其优化方案,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

具体的预期成果包括:1.小流域内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协同效应的分析和比较;2.最优的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方案的确定和优化建议;3.关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对位配置的论文、研究报告等。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水土资源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水土资源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中图 分 类 号 : 5 . S1 72 文 献标 识 码 : B
淤 地 坝 是 黄 土 高 原 地 区人 民 群 众 在 长 期 的 生 产 实 践 和
括洪水 资源和地 下水资源 。黄土高原 地区降水集 中在 79 ~ 月 , 分 工 程 由于 未 形 成 坝 系 , 丰 水 年 由于 洪 水 资 源 过 多 . 部 在 造 成 坝 地 不 保 收 , 枯 水 年 , 于 干 旱 缺 水 . 成 坝 地 产 量 在 由 造 低 。 大 部 分 工程 由 于未 能 形 成 综 合 防 治 体 系 。 资 源 利 用 率 水 不 高 。 对部 分典 型 淤 地 坝调 查 , 资源 利 用 率 小于 4 %。 据 水 0 部 分地区对水 资源利用不够重视 , 由于 受 投 资 的 限 制 . 程 普 工
12 存 在 的 问题 .
( )部 分工 程 带 病 运 行 。 现存 的 淤 地 坝 大 多 数 建 于 2 4 0 世 纪 8 ~ 0年 代 , 过 长 期 的 生 产 运 行 , 分 工 程 已 达 到设 09 经 部 计 淤 积 年 限 ,现 基 本 淤满 或放 水 建 筑 物 损 坏 不 能 正 常运 行 。
针 对 甘 肃 省 目前 淤地 坝 水 土 资 源 利 用 中存在 的 坝 地 利 用 率低 、 植 结 构 不 合 理 、 分工 程 运 行 状 况 不 良、 资源 配 置 种 部 水
不合 理 等 问题 . 合 淤 地 坝 建设 的 实 际和 经 验 , 出 了通 过 配 套设 施 、 高坝 地 生 产 力 、 化 运 行 方 式 、 结 提 提 优 防止 坝 地 盐 碱 化 等 途 径 . 高淤 地 坝 水 土 资 源 的开 发 利 用效 益 。 提 关键词 : 地坝 ; 土资源 ; 淤 水 开发 利 用 ; 土 高 原 地 区 黄

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策略研究

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策略研究

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策略研究摘要:近几年,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工业污染,乱砍滥伐,造成了我国许多地区的水土流失,不仅不利于国家的持续性发展,还对附近的居民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淤地坝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淤地坝建设现状以及小流域堤坝水土保持策略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从而有效预防我国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关键词:小流领域;堤坝水土;保持措施研究引言: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河川、泥沙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

导致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与水土流失的长期斗争中,创造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目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通过对淤地坝实现水土保持的技术方法与策略应用进行分析,对于提升黄土高原地区的小流域堤坝应用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一、淤地坝的作用淤地坝可以截留从河面上流下来的洪水泥沙,也可以减慢洪水的速度,可以堵住洪水,保护下游的农田和村庄,不让农作物和基础设施受损。

将淤泥坝与公路相结合,可以对山区公路起到一定的改进作用,从而为村民提供更多的选择。

这会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此外,还能够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有效的优化,推动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的建设,从而能够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产生更大的影响。

同时有利于提高河床的稳定性,提高河床的稳定性,防止河床的下冲,防止河床的崩塌,从而在洪峰过大时,能有效地控制河床的侵蚀范围。

通过淤地坝从上游带来的微生物等,还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来改善当地的农业条件,增加粮食的生产,从而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还可以有效地利用水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环境建设。

二、小流域淤地坝建设现状目前小流域淤地坝建设最主要问题在于轻中度的水力侵害造成严重的中水土流失。

尤其是在我国的北部,土壤侵蚀十分严重,黄土坡的土壤侵蚀面积为45.4平方公里,约为黄河的70.9%,再加上黄土坡多,植被稀疏,平均每年有1.16亿吨的沙尘进入黄河,这是导致黄河呈黄颜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淤地坝的控制与截留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应对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应对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应对摘要:众所周知,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一直都是我国重点的建设项目之一,国家有关部门采取较多的措施对其展开了全面的建设工作。

但是现有的管理机制以及科研基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已经不能在适应淤地坝大规模建设的新形势了,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质量,那么也就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先进的对策展开相应的处理,如此才能确保建设项目可持续化的发展下去。

本文接下来将对此展开详细分析,以希望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问题;处理对策有关人士应当明确,淤地坝建设项目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化的保护黄土高原水土而开展的工程,淤地坝建设的质量较高,那么必定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黄土高原的水土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此项工程的修建已经经历了50多年的修建,并且修建规模也逐渐加大,在各个方面的确取得了较多的成功经验。

然而随着国内建设新形势的到来,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遇到了较多的新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加以处理,如此才能提升淤地坝建设的最终质量。

一、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所存在的现状问题研究(一)淤地坝的坝系结构存在问题观察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情况来看,其坝系结构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坝系结构指的是各种类型沟道工程数量比例以及平面的布局。

良好的坝系结构能够产生极其重要的拦泥、防洪、灌溉等作用,而且还能有效拦截并利用洪水泥沙,由此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坝系结构的组成能够直接影响坝系的功能以及效益。

要想使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达到这样的功效,那么也就需要使得坝系结构更加的具有合理性。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的坝系结构,在实际修建的过程中,仅仅只是考虑了治沟骨干工程以及淤地坝,却并没有注重小水库以及塘坝等水资源利用工程结构,所以最终坝系结构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完善,从而降低了坝系结构的实际功能。

(二)黄土高原地区坝系规划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于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淤地坝的建设工作来讲,淤地坝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就要当属坝系规划工作,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技术问题之一,往往淤地坝规划质量较高,那么必定会提升坝系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坝系内部的建设潜力,因此必须要做好黄土高原地区的坝系规划工作。

黄土高原区淤地坝专题调研报告

黄土高原区淤地坝专题调研报告

黄土高原区淤地坝专题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为了解黄土高原区淤地坝的建设情况和效益,探讨淤地坝对水土保持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科学指导淤地坝的建设和管理。

二、调研内容。

1、淤地坝概述。

淤地坝是一种人工垫高的坝体,主要用于拦截降水和地表径流,以达到调蓄水源和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淤地坝按照不同的目的,可分为生产型、生态型和综合型等。

2、黄土高原区淤地坝建设情况。

黄土高原区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土地资源区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在此背景下,淤地坝成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调研发现,近年来黄土高原区淤地坝建设和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3、淤地坝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淤地坝对水土保持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淤地坝能够利用降水和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资源,提高土壤持水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淤地坝能够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促进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4、淤地坝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淤地坝不仅对水土保持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对农业生产有着积极的影响。

淤地坝增加了地下水资源,改善了土壤水分状况,为农作物的生长提
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另外,淤地坝还可以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灌溉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调研结论。

黄土高原区淤地坝建设和治理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建设和管理方面
还存在一些不足。

建议在淤地坝的建设和管理中,注重科学规划和技术支持,加强淤地坝管理和监管,提高淤地坝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

淤地坝在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中的贡献研究

淤地坝在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中的贡献研究

淤地坝在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中的贡献研究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同时,地势也是相当的复杂。

黄土高坡的流域具有不规则、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植物量少,并且经常有暴雨来临,这样特别的地势和自然天气就导致了当地的砂石总量多,经常会受到沙城暴的攻击。

我国水利部门根据这样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淤地坝是治理当地环境的一个非常可靠的手段。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水土同时还能阻挡一部分的砂石,最主要的就是能够使耕地面积变大,同时增加我国粮食的产量,因此淤地坝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青睐。

一、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的情况(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现状我国黄土高原从日月山开始,一路蜿蜒经过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44个地区,305个县市。

黄土高原的总面积为65万平方千米,在这其中有46.8万平方千米[1]。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国家黄土高原地区依旧是全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

黄土高原地势十分险要,在1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进行活动,与此同时森林植被茂盛,耕地面积也是非常辽阔,各项资源也都是十分丰富,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同时水土面积大量流失。

(二)淤地坝在黄土高原的作用淤地坝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淤地坝对砂土和拦截泥沙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淤地坝通常是由坝体、放水建筑以及溢洪道共同组成的。

在一些地势险要的支流和干沟内通常会修建淤地坝。

淤地坝属于沟道工程它是治理水土流失最为主要的措施,因为,本身具有的特性经常被用于在黄土高原等地区。

淤地坝一般对小流域进行治理,对当地的水土进行一定的控制,同时确保增加一定的耕地面积和植被面积,这样就能提高粮食的产量。

淤地坝首先能对洪水流沙起到明显的作用,对水流量进行一定的控制。

其次就是将农业的条件进行一定的改善。

因为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逐年的减少,但是通过淤地坝的作用使得耕地面积在慢慢地增加,同时当地的人们也能扩大耕种范围和内容,使得我国粮食总量也在增加。

最后淤地坝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当地得的土地结构进行改进,使其能有大量的植被面积,这样就能提高防风防沙的能力。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初步设计报告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初步设计报告
1.2 工程建设必要性
通过本坝的建设,可调高该流域现有的防洪能力,减少下游沟道洪水流量,缓减下游骨干工程的防洪压力,实现水沙平衡,提高下游坝地的保收能力,减少沟壑侵蚀,同时可淤地造田、增产增收,促使当地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该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3 小流域社会经济情况
沙沟子小流域涉及清水河县北堡乡的6个村民委员会23个自然村,总户数630户,总人口2490人,总劳力1300人,均系农业人口与农业劳力。人口密度为30.40人/km2。人均收入1850元。流域内农耕地比重较大,农业生产条件差,经济结构单一,以种植为主,生产水平比较低。
多年平均径流深40mm,沟内无常流水,多年平均侵蚀模数7500t/(km2·a)。
1.10 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地区地震烈度7度,相应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
2
2.1设计洪水标准
根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和《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沙沟子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文件确定设计洪水标准。
W24.10%=9.91(104m3)
W24.5%=15.33(104m3)
W24.0.5%=36.31(104m3)
2.3 输沙量计算
侵蚀模数采用《内蒙古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区土壤侵蚀模数和洪量模数的分析论证》所确定的值,沙沟子小流域侵蚀模数为7500 t/(km2·a)采用《内蒙古自治区水文手册》中公式
1.6 工程所在小流域沟道及坝址地形、地质情况
该项工程坝址处沟道断面呈浅“V”,沟底宽约9m,左右两岸较陡,左岸坡度约40°,右岸坡度约45°两岸及沟底没有基岩裸露,均为黄土类黄土,湿陷性较小。运距在80m之内的储量约30万m3,土料技术指标参照杨家川正峁沟小流域土料试验资料,土料组成为砂粒12%、粉粒77%、粘粒11%、、液限27%、塑限16%、渗透系数1.89×10-5cm/s,最优含水量12%,有机质含量0.37%。

浅析淤地坝在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浅析淤地坝在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浅析淤地坝在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中的作用文章通过简述淤地坝建设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淤地坝建设对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作用: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扩大农耕地面积,有效地保持土壤的肥力;起到泥沙拦截、防洪减灾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标签:淤地坝;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严重地水土流失的影响,土地呈现千沟万壑的现状,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使得土地资源大面积减少,土壤的肥力也遭到了流失,从而使得农作物的产量非常的不稳定,不仅破坏了农业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还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由于土壤的侵蚀强度非常大,导致洪水灾害的频发,直接威胁着当地农民的生命安全。

鉴于此,如何治理水土流失的现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淤地坝建设的概况淤地坝是指在沟道里为了拦泥、淤地所建的坝,而坝内所淤成的土地成为坝地。

在结构上,淤地坝一般是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部分组成。

淤地坝的库容由拦泥库容和滞洪库容两部分组成。

淤地坝建设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措施。

这也是我国的广大劳动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正如人们对于淤地坝的描述一样,“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

[1]一般来说,淤地坝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和其他的水保措施进行结合,通过“拦”、“蓄”、“淤”的工序,实现对泥沙的拦截、水土的保持,通过对淤地进行改造,使其成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在我国水利部、黄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为主体,以减少入黄泥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农村奔小康为目标,在各级人民政府及水利水保部门共同努力下,通过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切实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强化工程建设质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些良好成效。

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小川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小川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小川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小川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黄河水利委员会:我县小川流域坝系建设项目已正式申报立项,根据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上级有关规定,需要我县配套1002.34万元资金和36.14平方公里的坡面治理措施。

我县郑重承诺,保证按期确保配套资金和治理措施到位。

二OO四年七月二日主题词:流域治理承诺报告抄送:县委、人大,政协。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04年7月2日印发共印20份目录1.综合说明 (1)2.基本情况 (5)2.1自然概况 (5)2.2社会经济状况 (11)2.3水土流失概况 (15)3.淤地坝工程现状与分析 (18)3.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 (18)3.2淤地坝建设现状 (18)3.3淤地坝现状评价 (19)4.建设目标 (22)4.1指导思想 (22)4.2编制依据 (22)4.3建设原则 (23)4.4建设目标 (23)5.坝系工程总体布局与规模 (26)5.1坝系布局原则 (26)5.2坝系单元划分 (26)5.3坝系单元内中小型淤地坝配置 (27)5.4坝系单元外中小型淤地坝配置 (28)5.5坝系总体布局与规模 (29)5.6比选方案 (30)5.7方案对比分析 (30)5.8方案推荐 (32)6.坝系工程设计 (34)6.1设计标准 (34)6.2骨干坝设计 (34)6.3典型中小型淤地坝设计 (38)6.4其它中小型淤地坝工程技术指标推算 (40)7.监测设施建设 (41)7.1监测内容 (41)7.2布设原则 (43)7.3监测站点建设 (43)7.4效益监测布设 (44)8.施工组织设计 (46)8.1建设时序分析 (46)8.2工程建设进度 (46)8.3施工条件 (47)8.4施工方法 (48)9.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 (51)9.1坝系工程建设管理 (51)9.2运行管理 (54)10.投资估算 (57)10.1工程概况 (57)10.2编制依据 (57)10.3编制方法 (58)10.4工程总投资 (61)10.5资金筹措 (62)10.6分年度投资 (64)11.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65)11.1基础效益 (65)11.2经济效益 (65)11.3生态效益 (69)11.4社会效益 (70)11.5经济评价 (71)12.结论 (77)12.1综合评价 (77)12.2结论 (79)前言小川流域位于XX省XX市XX县县城西南1km处,为泾河的二级支流,流域总面积130km2,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年侵蚀模数8000t/ km2。

《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5篇模版]》

《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5篇模版]》

《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5篇模版]》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摘要。

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强度之剧烈,居全国首位。

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技术措施即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三种措施综合使用是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措施和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查阅某些专业文献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综述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各种技术措施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恢复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及现状概述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差,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沟壑密度大,水、旱灾害频繁(水灾害主要指7月~9月历时短、雨强大的暴雨造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土地资源的破坏,旱灾害主要指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春旱),农业基础薄弱,水土流失严重。

从自然条件分析,资源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不均衡特征。

1.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黄土高原以其深厚的黄土、完整的黄土一古土壤剖面和严重的水土流失而成为全球关注的研究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面积约62万km2,其中典型黄土区42万km,严重水土流失区28万km,占区域面积的45%,平均侵蚀模数3720t/(km·a)。

河流泥沙含量高达37.6甲扩,是长江的14倍,美国密西西比河的38倍,埃及尼罗河的49倍。

最大侵蚀模数超过202x0t/(km2·a)。

2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朱显漠院士积几十年的科学研究,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28字”方略,即:全部降水就地人渗拦蓄,米粮下川上源(包括梯田、坝地),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圾。

这“28字”方略被实践证明完全正确,且在指导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这片广阔的土地,因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历来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

为了有效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小流域治理成为了关键的措施之一。

黄土高原的小流域治理,主要采取了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深耕、深松、轮作换茬、种植绿肥等一系列的农艺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有助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还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黄土高原的土地逐渐变得肥沃起来,农业生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除了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外,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也是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的抗冲刷能力。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美化了黄土高原的环境,还为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另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也是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的关键措施之一。

这些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梯田、拦沙坝、沟道蓄水工程等,旨在通过人工手段,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这些工程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改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生产和生活资源。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中,综合规划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林、牧各业生产用地的比例和产业结构。

这样不仅可以使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发挥出更大的功能,还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的来说,黄土高原的小流域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通过采取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及综合规划等手段,可以使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还有助于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淤地坝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淤地坝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淤地坝
陆中臣;陈常优;陈劭锋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2006(13)2
【摘要】淤地坝是防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实现该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入黄泥沙的重要措施。

而黄土高原在淤地坝建设中已获得了巨大成绩。

但在建坝过程中仍有不少教训需要总结,除了工程建设缓慢、标准低和现有工程老化失修等存在问题外,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地质地貌条件是建坝的基础,要根据其条件布设;(2)根据沟谷系统发育的地貌实体及演变规律,构建完整的淤地坝体系;(3)必须了解淤地坝所在地区的地貌发育阶段;(4)区分建坝区的自然侵蚀和加速侵蚀。

【总页数】4页(P108-111)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水土流失
【作者】陆中臣;陈常优;陈劭锋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31
【相关文献】
1.全面部署强化督查促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安全度汛——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淤地坝防汛工作简介 [J],
2.黄土高原区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策略研究 [J], 慕生光
3.水利部关于印发《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J], 无
4.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水土保持监测的几点思考 [J], 董亚维;李晶晶;任婧宇;马卫星
5.山西省召开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卷第1期中国水运V ol.11N o.12011年1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Janury 201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慕生光(63),男,陕西省吴堡县水务局工程师。

黄土高原区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策略研究慕生光(陕西省吴堡县水务局,陕西吴堡718200)摘要:针对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本论文对小流域淤地坝建设及其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简单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域水土流失情况及淤地坝对于保持水土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小流域淤地坝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应用,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现状及其问题,探讨了淤地坝建设的质量控制措施,并详细分析了利用淤地坝实现水土保持的技术方法与策略的应用,对于进一步提高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淤地坝的应用技术水平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土高原区;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1-0140-02一、引言由于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泥沙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剧,过度的垦荒、放牧、砍伐森林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使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

本论文主要针对黄土高原区小流域淤地坝的建设特点,对其水土保持展开分析探讨,以期从中找到可行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法与策略,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二、黄土高原区小流域淤地坝概述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概述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阴山,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46个地(盟、州、市),306个县(旗、市、区)。

全区总面积64万k m 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万k m 2(水蚀面积33.7k m 2、风蚀面积11.7万k m 2),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地处我国中西部,地位十分重要。

早在10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息活动。

这里历史上森林茂密、草丰水美、农业发达、繁荣昌盛,是我国文明的发祥地。

该地区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藏资源。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淤地坝及其作用概述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沟道中所修建的具有缓洪、拦泥、淤地功能的控制性水土保持工程。

一般由坝体、放水建筑物、溢洪道三部分组成。

在干沟、支沟及毛沟内分别布设大小不同、类型各异的若干座淤地坝工程,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沟道整治工程系统,就是小流域坝系。

淤地坝属沟道工程,是水土保持三大治理措施之一。

淤地坝工程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的控制性工程,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关键性措施之一。

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能有效拦蓄下泄的洪水泥沙,削减洪峰,调节洪水径流,减少洪水灾害,保护下游农田地、城镇、村庄、道路、工矿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②稳定和抬高侵蚀基点,防止沟底下切,制止沟岸坍塌和沟头前进,稳定沟坡,固定沟床,控制水土流失;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基本农田,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使黄土高原地区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④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陡坡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当地生态环境;⑤坝路结合,便利丘陵山区的道路交通,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黄土高原区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策略探讨1.淤地坝建设现状及其问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作为全国的重点,淤地坝作为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的沟道工程措施,经过建国50多年来不同阶段的发展,从单纯拦泥淤地向流域坝系综合高效利用、从单坝控制向坝系综合控制方向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和近年来世界银行贷款一期项目淤地坝建设的高标准稳步发展,使淤地坝在拦泥、滞洪、造地、增产及综合利用方面产生了显著效益。

淤地坝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规划布局不合理、设计标准过低、施工质量差,管理水平差、维护粗放等多种原因,目前许多坝已经淤满,库坝设施老化失修,滞洪拦蓄能力大幅度降低,病险情况日趋严重,使得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利用率低。

特别是遇到大暴雨洪水,还会造成垮坝等严重损失。

2.淤地坝建设质量控制措施淤地坝按其施工特点,施工的先后顺序等可分为清基及结合槽开挖、涵卧管及排水明渠等放水工程、坝体填筑、溢洪道等多个单项工程,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通过对这些单项工程的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来进行。

具体的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内容:2010-12-0219-第1期慕生光:黄土高原区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策略研究141(1)承建单位在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后,应向监理单位提出开工申请,并附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设计、劳力安排、机械设备和材料的到场情况等材料。

监理单位会同有关部门核实施工准备情况后,认为满足合同要求和具备施工条件时可签发开工令,承建单位即可开工建设。

(2)在施工过程中监理方应检查、督促承建方履行好工程质量的检查制度。

在每一道工序完成后,由施工班组初验,质检员与施工方技术员复验,承建单位进行验收,每一次检验都应有记录,并填写检验意见。

完成上述程序后,承建方报请监理方进行检查认证,监理方在商定的时间内到场对每一道工序用目测、手测、或仪器测量等手段逐项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抽样试验,所有检查结果均要进行详细记录,还应采取拍照、摄像等手段存档。

(3)通过现场检查或取样试验所有项目合格后,承建单位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监理方应组织建设单位、质检单位、承建单位对隐蔽工程、单项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具备验收条件。

经现场检查如果发现工程质量不合格,可签发“不合格工程通知单”,视具体情况,要求承建单位限期对不合格工程拆除、修补或返工。

如检查合格,颁发“工程质量合格证”,作为工程计量支付的基本条件。

3.水土保持建议与策略(1)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治理基本原则①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分期实施坡面措施与沟道工程统筹规划,突出基本农田和以骨干坝为主的沟道坝系建设,以支流(片)为单位进行集中连片规模化治理,采取分期实施战略。

②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区防治根据水土保持工作分区,建立各级预防监督管理机构,健全地方水土保持法规体系。

加大水保执法力度,遏制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巩固治理成果,保障治理效益发挥。

③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通过典型小流域措施配置设计,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科学布设各项措施。

建立以骨干坝为主体,中小型淤地坝及其它沟道工程有机结合的沟道工程防护体系。

④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并重,突出生态效益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与当地林牧产业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充分“利用地表水,开发地下水,拦蓄天上水”,为农民建立起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载体和永续财源。

另一方面,把人工种草与封山育林育草、封禁治理相结合,增大种草比重,促使大面积荒山荒坡自然修复植被,加速植被恢复进程。

(2)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策略应用①大力发展基本农田建设基本农田建设是水土保持主要的基础措施之一,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减少入黄泥沙、发展区域经济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延河流域生态功能分区结果,丘陵早作农业生态功能区、残源农业生态功能区、傍山天然次生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均是黄土高原相应水土保持类型区中环境质量最差的地区,环境容量和生产承载力有限,尽可能恢复生态环境是人类活动干预自然的主要任务。

因此,按照各区人口现状与国家人口控制目标,基本农田建设以满足区域粮食自给和考虑生产承载力的差别适度发展经济作物为最大目标。

②加大人工植被建设力度依据各治理类型区的林牧业用地规划和各典型小流域林草措施配置比例与治理模式,流域内人工植被(经济林果、乔木林、灌木林、牧草)规划数量确定如下。

对于建设进度,除部分地区近期重点倾斜安排外,其余区域均衡发展建设。

大力发展果园林、人工造林、人工草地面积,加大水土保持力度。

③发展小型蓄水保土工程根据不同类型区地形特点、水土流失状况、产流产沙规律,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不同生态功能区提高梯田工程、植被工程等建设效益的需求,参照典型小流域蓄水保土工程配置比例模式,通过分析、计算和调整,确定全流域的各项小型蓄水保土工程数量。

a.人畜饮水工程在丘陵、残源干旱地区,由于沟道无常流水或地下水埋藏深难于开采或根本缺少地下水等原因,农村生活用水困难,所以在庭院、宅旁修建水窖和配套硬化集雨径流场,在村旁适宜的地方修建涝池,以提供人工水源,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b.集雨节灌工程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前提下,在路旁、坡底等有集流面的地方修建灌溉水窖(容积30~40m3),不仅拦截路面、坡面径流,防止径流集中冲刷、切割路面坡面,而且又可作为抗旱保苗的水源、小片庭院经济水地节水灌溉水源以及周围经济林果节水灌溉水源,发展灌溉面积。

四、结语黄土高原地区是一个在农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悠久历史的重要地区,同时,又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旱洪灾害频繁、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许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相协调的现实问题。

本论文结合黄土高原地区的小流域淤地坝建设详细分析探讨了利用淤地坝建设实现水土保持的方法应用,对于进一步提高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淤地坝建设规模与水平、实现该地域水土良性保持具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1]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2]冉大川,赵礼仪等.黄河中游地区梯田减沙作用分析[J].人民黄河,2005,(l):51-53.[3]刘善灵,郑世清等.黄土高原燕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及效益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5):88-91. []贾海娟,马俊杰等农业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模式与对策[]水土保持通报,5,():34.J.20048-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