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研究进展汇报

合集下载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修复进展研究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修复进展研究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修复进展研究
张杰林
【期刊名称】《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年(卷),期】2024(14)3
【摘要】生态修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自我国开展“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我国生态修复取得了大量成就,大面积提高了我国整体
植被覆盖度水平。

生态修复作为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健康及功能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作为全球广泛关注并积极探索的方向,定期对生态修复进行研究和探讨极为重要。

黄土高原作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一直面临着各种生态问题,在我国的生态保护中具
有显著的战略地位。

本文基于生态修复机理、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典型模式特征等相关理论做更深入的研究,并结合黄土高原实际情况,找到黄土高原目前生态修复的
问题,并探索其解决办法。

【总页数】8页(P261-268)
【作者】张杰林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桂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与生态因子关系研究进展
2.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与生态因子关系研究进展
3.滤食性鱼类对淡水生态系统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4.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与修复策略
5.生态系统修复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地势最高的黄土丘陵区,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

长期以来,过度的人类活动导致黄土高原的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

然而,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致力于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

一、生态恢复是关键黄土高原的土地贫瘠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所导致的。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中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根据统计数据,从1999年到2019年,中国累计退耕还林面积达到了3200多万公顷,成功地恢复了大量的森林和草地。

这种生态恢复不仅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还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为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为了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问题,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工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小流域治理”工程。

前者主要是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造林工作,以抵挡风沙的侵蚀;后者则通过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如梯田、沟壑治理等,来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三、科学耕种与生态经济发展除了恢复生态和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外,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还需要与当地农民的生计密切结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的耕种方法,如轮作休耕制度和农田水利建设,来增强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黄土高原的生态经济发展,如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为农民提供新的收入来源,从而促进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的长远发展。

四、民众参与与环保意识的提高除了政府的努力外,中国社会也逐渐提高了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环保组织参与到黄土高原的生态保护工作中,开展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宣传活动,引导民众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在教育方面,中国政府也加大了环境保护的教育力度,通过学校课程和社会宣传,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使他们从小学习如何保护自然环境,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土高原资源开发与生态平衡的事例

黄土高原资源开发与生态平衡的事例

黄土高原资源开发与生态平衡的事例1.引言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地理区域,土壤主要由黄土组成。

由于地势平坦、降水不足等自然条件的限制,黄土高原曾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资源贫乏、生态脆弱的地区。

然而,在长期的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一些措施被采取以保护和平衡该地区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探讨一些成功的黄土高原资源开发与生态平衡的事例,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成果。

2.沟壑治理与水土保持沟壑治理是黄土高原资源开发与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通过沟壑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采用了梯田、防护林等措施来减缓水流速度、稳定土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洪水和泥石流的发生,保护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

3.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对于黄土高原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

植被的增加不仅减缓了水流速度,改善了水土保持能力,还为许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植被的保护力度,通过法律法规加以规范,控制了过度砍伐和滥伐现象,有效保护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

4.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生态保护的进行。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资源与自然保护相结合,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模式。

例如,在黄土高原的一些景区,限制游客数量,严控旅游开发的规模,保护了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同时,游客的到来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了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5.种植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在黄土高原地区,农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为了推动黄土高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生态平衡,政府和农民开展了种植业的创新。

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高效农业种植模式,改善了黄土高原地区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质量,并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这些措施既保护了生态系统,同时也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分析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分析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分析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政策与方针。

但是由于土壤侵蚀问题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所以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防治。

本文以黄土高原为例,对其水土保持进行综合治理模式分析,提出若干建议,旨在逐步优化黄土高原生态环境。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创新模式前言: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力度,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意识,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并且还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便能够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内容,进而使得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参与进来,共同努力完成水土保持工作任务。

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导致城市周边出现大量的乡村耕地被占用,这就会造成严重的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

所以,必须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此来改善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健康稳定发展。

另外,由于土壤侵蚀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想要彻底改变其现状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如果能够将一些先进技术应用到其中,那么将会取得良好效果。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历史演变(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历史沿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对于水土保持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当时人们认为只要将土地上的植被进行恢复就可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想法逐渐被证明是错误的。

因此国家开始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期能够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泥沙流入河道中,以免造成淤积等问题。

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其他有效的措施,如修建水库和谷坊等,以此来拦截水流,从而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内容在对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

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发展侧记

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发展侧记

H D 强浓土保掊斛字冊究促诅黄诃盅顶生态保扣師富质量发匿—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发展侧记肖培青左仲国吕锡芝(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3)黄河水保研究所,随着人民治黄事业的兴起而诞生,随着黄河治理开发的实践而成长,以探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为己任,以开发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技术为使命,以减少人黄泥沙改善水沙关 系为目标,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技支撑,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提质增效提供科技引领。

黄河水保科研人,面向需求搞研究,面向生产创新路,野外试验觅真知,研究模型找规律,技 术攻关敢为先,为建设幸福河贡献水保智慧,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水保力量。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简称黄科院)创建于1950年10月5日,建院70年来,水土保持研究一 直是黄科院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水土保持研究所(简称水保所)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成为黄科院特色机构之一。

水保所前身为成立于1957年的水土保持研究室,1996年更名为水土保 持与水资源研究所,2002年1丨月,根据治黄工作需要,分别设立水土保持研究所和水资源研究所。

目前,全所现有职工34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9人,高级工程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 具有硕士学位的17人,形成了一批以中青年学 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为 主的研究团队。

在院领导和水保所 的积极筹措下,2010年 7月,世界上最大的水 土流失人工模拟降雨大 厅在黄科院“模型黄河”试验基地落成,建筑总5 265 m 2〇 2011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年,黄科院又获批成立“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黄土高原水 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

此外,水保所还拥有天水、绥德、西峰、准格尔旗等野外 试验基地。

这些平台的建设为水保所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最大的黄土集中分布区,也是全球三大黄土区之一。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普遍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以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黄土地质特点,土壤易被水冲刷、风蚀,导致大量土壤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土地的贫瘠化,还会引发洪涝灾害、水质污染等问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治理措施。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梯田建设。

梯田不仅能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改善地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水土保持林、草坡等措施,通过植被的固土作用,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科研人员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

例如,引入植物修复技术,通过选取适应黄土高原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修复受损区域的生态系统。

植物修复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还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在推动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

例如,在黄土高原的一些县级行政区划中,政府通过出台环境保护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问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然而,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治理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具有一定难度。

其次,水土流失的治理需要长期的持续性工作,需要政府、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此外,治理工作还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这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说是一个挑战。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问题,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成效与建议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成效与建议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增加财政对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 点治理项目的实施。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 个人投资捐资,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推、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对水土 保持与生态治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贫瘠,土地生产力 低下,农业发展受限,农民生活贫困 ,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开展 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工作。
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植被恢复困难,生态系统脆弱,易 受自然灾害影响,加剧了水土流失和 生态退化的趋势。
经济发展压力与生态保护矛盾突
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政府和居民对经济发展的渴求强烈,往往以 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
项目实施
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保障,确 保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顺利推 进并取得实效。
监测评估
建立小流域综合治理监测评估 体系,定期对治理成效进行评
估和反馈。
04
面临挑战与问题剖析
自然条件恶劣导致治理难度大
黄土高原地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 土壤侵蚀严重,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给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带来了极大的 困难。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志愿者参与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宣传 等,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公众参与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机制,如听证会、民意调查等, 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未来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将更加注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实
一些地方存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矿等现象,导致土地退化、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定西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书

定西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书

定西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书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定西市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实地走访:调研团队前往定西市实地考察各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2.应访问和调查对象:政府部门相关人员、专家学者、农户和企业代表等。

3.调研内容:主要围绕水土保持政策执行情况、生态环境建设成效、问题与挑战等展开调研。

三、调研结果1. 水土保持政策执行情况•定西市在水土保持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但落实不到位,存在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一些农户缺乏相关政策的认识,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定西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工业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一些地方开展了生态示范项目,取得显著效果。

3. 问题与挑战•定西市存在一些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失衡。

•城乡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亟待解决。

•政府部门协调管理不够,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

四、建议1. 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力度,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政策的认识。

•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考核和监督。

2. 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修复和保护活动。

•加大投入,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 加强协调管理•政府部门之间加强协调沟通,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推动相关政策的协调实施。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合作,形成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参与的生态环境建设合力。

五、结语本调研报告旨在为定西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和倡导,希望通过调研结果和建议的提出,推动定西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愿定西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发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土地退化区之一。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治理技术。

本文将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地质状况特殊,土质疏松,植被脆弱,气候特征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1. 降水和侵蚀:黄土高原属于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而且脆弱的土壤容易流失。

而风化破碎的黄土层次清晰,容易被水冲刷。

长期以来,降水侵蚀是水土流失过程的主要推动力。

2. 不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黄土高原作为农业区域,由于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频繁。

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农业耕地的过度使用和毁坏等行为,加剧了土地的脆弱性,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

3.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黄土高原地区盛行的坡耕地和旱作土地,存在很高的风险,易于发生水土流失。

而且,大片的农田经过长时间的不合理耕作,土壤质量下降,稻谷收益也逐渐下降。

二、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源复杂,治理技术的选择也需要多方面的考虑。

以下是一些已经被广泛研究和采用的治理技术:1. 林草植被恢复:植被对于抵御水土流失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恢复和保护原生林草植被,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的结构,减缓水流速度,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是长期有效的治理手段之一。

2. 激活地下水:地下水是黄土高原的重要水资源,但因为黄土层的流动性差,土壤缺水。

通过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和灌溉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地调节和利用地下水,为植被提供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3. 建立防护林网:黄土高原地区风力较大,加速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建立防护林网可以有效地阻挡风沙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防护林网可以提供风景观赏和经济效益,实现治理的多重目标。

4. 土壤修复和改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贫瘠,亟需修复和改良。

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政策与管理研究Policy & Management Research引用格式:傅伯杰, 刘彦随, 曹智, 等. 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8): 1110-1117, doi: 10.16418/ j.issn.1000-3045.20230525001.Fu B J, Liu Y S, Cao Z, et al. Current conditions, issues, and suggestions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Loess Plateau.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3, 38(8): 1110-1117,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525001. (in Chinese)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傅伯杰1,2*刘彦随3曹智3王壮壮1武旭同2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与实施,促使黄土高原生态建设进入了生态治理成效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

文章系统总结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和主要问题,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升、社会经济系统绿色转型、国土空间科学布局、全流域统筹协调治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人地系统,乡村振兴,黄土高原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525001CSTR32128.14.CASbulletin.2023052500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北部、黄河中游地区,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黄土裸露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黄土裸露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黄土裸露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一、项目背景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但由于历史上的不合理开发和人为活动,使得大量的黄土裸露,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农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我市制定了黄土裸露治理工作计划,通过多种措施,全面治理黄土裸露,恢复生态平衡。

二、项目实施内容1. 植树造林。

在黄土裸露的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作,选择适合该地区生长的树种,大力推广防风固沙树种,如杨树、松树等,通过植树造林,改善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2. 构建水土保持设施。

在黄土高原地区建设大量的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梯田、梯坎、风雨廊等,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地的肥沃和稳定。

3. 覆盖裸露地表。

通过建设覆盖材料覆盖裸露地表,如稻草、麦秸等,有效阻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

4. 科学耕作。

引导农民科学耕种,合理施肥、合理种植结构、合理灌溉,保持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5. 宣传教育。

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号召人们积极参与治理工作。

三、项目实施效果1. 植树造林效果显著。

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工作,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大面积的裸露地被绿化,有效减轻了水土流失的程度,恢复了生态平衡。

2. 水土保持设施发挥了作用。

修建的梯田、梯坎、风雨廊等水土保持设施,有效防止了雨水冲刷土壤的情况,稳定了土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覆盖裸露地表保持了土壤。

覆盖材料的运用,很好地遏制了黄土裸露的现象,保持了土地的肥沃和稳定。

4. 科学耕作提高了农田利用效率。

农民们引导使用科学施肥、科学灌溉等工作,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善了土地的肥力。

5. 宣传教育效果显著。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积极参与到治理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本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材用四个框题阐述了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

本节课选取的教学内容源自“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一框题。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模拟降水装置、模拟地表装置和收集水沙装置。

实验装置的制作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简单易得,可推广性强。

实验装置的设计科学、操作简洁,可以准确控制实验条件,严谨实验结果。

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和土层厚度都是可控的。

在研究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小配件,例如塑料泡沫制作的大坝,拓展到治理水土流失的实验——打坝淤地。

让学生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既为后面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研究打下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实验原理包括植被、土质、降雨和地面坡度等因素。

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高,保持水土能力越强。

土质越疏松,土壤颗粒间空隙越大,渗水性越强,更易被侵蚀。

造成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

暴雨的降水量多、对地面冲击力大,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强。

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速度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实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能直接体验到水土流失,感受到植被、土质、坡度、降水强度的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逐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自主做出合理解释,得出实验结论,并利用实验结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需要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探究植被、土质、降水强度、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老师展示了黄土高原的影像资料,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实验探究来初步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确定实验条件的“同”与“不同”,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猜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和治理研究进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和治理研究进展

土壤退化与防治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和治理研究进展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植物营养学姓名:谢永春学号: 10733120239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和治理研究进展植物营养学谢永春摘要: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基本现状、主要危害,探讨了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和治理措施。

关键词: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据最新统计,全世界现有水上流失面积250万km2,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6. 8%,全球每年约流失土壤257亿t,每年因侵蚀而丧失的耕地为500 ~ 700万hm2。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km2,黄土高原以其严重的水土流失闻名于世。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3万km2, 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16亿t,侵蚀严重的部位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210~ 310万t/ km2。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形态复杂, 水力、重力、风力侵蚀均存在,沟壑产沙量占流域产沙量的50% ~ 60% 或更多。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我国江河输移的泥沙总量居世界之冠,全国平均每年直接入海泥沙总量约91.4亿t,输沙总量约21.5亿t。

其中黄河入海沙量10.8亿t,占全国输沙总量的50 %;因此,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研究,对提高耕地农业生产水平,维持耕地利用的持久性,保持有限耕地资源意义重大。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特点1.1 流失面积广, 侵蚀强度高, 危害严重黄河从青海龙羊峡到河南桃花峪区间, 流域面积64万km2, 50年代初期调查有水土流失面积43万km2, 多年平均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16亿t。

据80年代初期调查, 水土流失区内年土壤侵蚀模数在5 000t/ km2以上的共1516万km2,5000~ 10 000 t / km2的719万km2,10000 t / km2以上的717万km2, 侵蚀严重的部位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20 000 ~ 30 000t/ km2。

水土保持验收汇报材料

水土保持验收汇报材料

水土保持验收汇报材料一、项目概况本次水土保持验收汇报材料旨在对某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总结和汇报。

该项目位于某地区,总面积为XXXX平方公里,涉及XXXX个村庄,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等内容。

二、工程实施情况1. 土地整治根据项目要求,我们对受损严重的土地进行了整治,包括清除杂草、平整地表、修复土壤等工作。

通过植被恢复和土壤修复技术,成功恢复了大部份土地的生态功能。

2. 植被恢复在项目区域内,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工作。

通过选用适宜的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成功恢复了大面积的植被覆盖。

植被恢复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保持能力,还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3. 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我们在项目区域内建设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护坡、护岸、沟渠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土地资源。

三、工程效果评估1. 水土流失控制效果经过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我们对项目区域内的水土流失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水土流失量明显减少,土地保持能力得到了提升。

2. 生态环境改善效果通过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设施建设,项目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植被覆盖率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水质得到了有效净化。

3. 社会效益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效益。

农民的收入增加,村庄的环境面貌得到改善,人民群众对项目的满意度逐渐提升。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在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工程进度滞后、资金不足、人员培训不到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加强项目管理,合理调配资源,加强人员培训等。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本次水土保持验收汇报材料对某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全面汇报。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位于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是典型的水资源贫乏地区。

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特殊的沟壑纵横的地貌,因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刻不容缓。

标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黄土高原开展了大面积、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这些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流域的下垫面条件。

然而随着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

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情况华池县地处甘肃省庆阳市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全省、全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全县共辖4镇11乡,111个行政村,646个村民小组,农业户2.62万户,农业人口11.53万人。

境内梁峁相间,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总土地面积3791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441km2,占总面积的90.8%。

年均土壤侵蚀模数8000T/km2·a。

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水保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以建设陇上草畜大县和生态强县为目标,以实施农村小康家园建设为重点,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科学规划,严格标准,规模整治,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442.4km2,其中:梯田34880hm2,造林38930hm2,种草63460hm2,封禁6970hm2,谷坊1836道,涝池182个,水窖1898眼,配套道路242.26km,生物护埂19km,建淤地坝89座。

监督管护治理成果面积143.63km2,征收水保“两费”126万元。

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累计达到41.92%,林草覆盖率累计达到27.01%。

二、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对本地区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总结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一)自然因素1.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以延安市为例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以延安市为例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以延安市为例张瑞杰;张红娟;元凯军;刘精慧【期刊名称】《环境生态学》【年(卷),期】2024(6)5【摘要】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修复治理是落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提出新时期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治理的发展趋势。

本研究通过收集延安市相关数据进行区域生态本底分析,识别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等存在的生态问题,分析延安市采取的生态修复措施取得的生态效果。

得出以下结论: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方式等措施,提高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开展森林抚育、森林质量提升、退化林修复等工程建设,提升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建立生物迁徙廊道、珍贵野生动植物名录等举措,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污水处理、工农业水污染集中治理等生态修复方法,改善区域水环境。

结合国内先进生态修复策略,为高质量推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修复工作,应在精准识别生态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落实系统治理修复措施,重视生态修复的辅助再生功能,加大监测检查力度,加强保障与落实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

本研究策略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建设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总页数】9页(P93-100)【作者】张瑞杰;张红娟;元凯军;刘精慧【作者单位】陕西华地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4【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以延安市杜甫川流域为例2.陕北黄土高原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评价——以延安市为例3.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治理中生态私有对策实证分析——以榆林市佳县梁家岔村为例4.陕北高西沟村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5.延安市安塞区黄土高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南沟~魏塔片区综合治理项目设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研究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研究

黄 土 高 原 生态 环 境 恢 复 与 重 建 的水 土保 持 综 合 措 施 研 究
刘 贤赵 , 兴 华 宿 庆。 魏 ,
(. 1烟台师范大学地 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 山东 烟台 2 4 2 ;. 6 0 5 2 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 陕西 杨陵 24 2 ) 60 5 7 20 110; 3 烟台师范大学图书馆 , . 山东 烟 台
cso ma i g d p rme t iin— k n e a t n . Ke o d s i d wa e o s r a o y W r s: la trc n e v t n,i tg ae a u e,rso a in a d rbul n o n i ne t d me s r r e tr t e i g,l e splta o n di o s ae u
中国分类号 :53 s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0— 3 4 2 0 )4— 5 1 6 10 2 2 (0 5 0 0 9 —0
RES EARCH oI AND ATER oN S L W CoNS ERVATI oN NTEGRAT I ED AS M URES
Ab ta t B s d o h o g t r ma a e n ln o o s lt a s r c : a e n te ln — m n g me t pa f le s p ae u,i tg a e a u e fr soa o d r — e n e r td me s r s o e tr t n a e i n
eu a .Atte s 'e t ,t e e t n in,a p yn e u s a d p r p c ie n me s r d o s lt a n e ae  ̄' me h xe s h t i n o p l ig r a h n e s e t si a u e f o sp a e u it g t d v l e r w r n y e y s mma ii g h so c le p r n e a d ls o s S me c u tr a u e o c lg c le v r n n e e a a z d b u l r n itr a x e e c e s n . o o n e me s r f e o o ia n i me t z i n o rsp rt n a d r c n t c in a e sp a e u w r r u h o a d,w ih w u d p vd c e t cb s s t e e t o a i n e o s u t t o s l ta e b o g t r r o r o l e fw h c o l r ie s in i a e o d — o i f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报告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报告

摘要生态恢复及其重建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受到越来越多重视,生态恢复的目标在于通过生态恢复,提高植物覆盖率和土壤肥力,实现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减少对人类的污染,并尽可能带来视觉和美学的享受。

文章从生态恢复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出发,重点探讨了恢复生态的工程与技术在恢复生态中的调控作用,并详细介绍了生态建设的三种模式,为不同环境特征设计和优化调空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模式。

关键词:黄土高原、恢复生态、空间分析Abstract: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objective is to restore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cology, plant coverage and improve soil fertility. regional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tability, and maintain the health of ecosystems to human reduce pollution and, if possible, bring the visual and aesthetic enjoyment. From basic theory an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cusing on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ecosystem restoration projects in the regulation. and a detailed brief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models, different features for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ir regulation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model.Key words : Loess Plateau, ecosystem restoration, spatial analysis一、选题目的和意义陕北黄土高原位于陕西北部,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主体部分,它介于北纬34°48′~39°35′和东经107°28′~111°15′之间.总面积8.06×104km2,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39.05%,行政上包括延安市和榆林市.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贫困地区之一,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黄河中的泥沙每年有8亿吨来自陕北地区,占三门峡以上河段输沙量的一半,因此,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是陕北地区乃至整个黄河流域急待解决的问题.<一)自然地理状况陕北黄土高原以土壤侵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而著称.其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黄土层深厚,土壤侵蚀作用强烈。

毕业论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定稿)

毕业论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定稿)

毕业论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定稿)摘要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然而长期以来,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水土流失主要由降雨侵蚀、地面径流和风蚀等因素引起,且其程度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

为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本文提出了四个治理措施,包括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种植经济作物、改变耕作方式和加强政府管理等。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缓和防止水土流失,为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治理措施,可持续发展1.引言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具有独特的地貌和气候条件。

然而,长期以来,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导致了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2.1 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降雨侵蚀、地面径流和风蚀。

降雨侵蚀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降雨冲刷了地表土壤,形成了大量的冲沟和河流。

地面径流是降雨过程中未被土壤吸收和蓄积的水流,其速度较快,会将土壤带走。

风蚀则主要发生在干旱季节,大风将黄土表面的细粒土颗粒吹走,导致土地肥力丧失。

2.2 水土流失的程度目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程度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

据统计,黄土高原年均水土流失总量已达到数亿吨,且每年还在以每年数百万吨的速度增加。

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为了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四个治理措施:3.1 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包括修建梯田、植树造林、建设水库和沟渠等。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缓水土流失速度,保护黄土高原的土地资源。

3.2 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经济作物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 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研
究进展汇报
2020年8月5日星期三
• 汇报内容

一、基本情况

二、监测体系

三、主要水保监测设施

四、主要监测成果

五、工作设想

•一、基本情 历况史沿革
建于1973年 1985年院野外台站 1988年进入CERN站 1990年CERN重点站 1998年陕西省农业 科学实验基地 2006年正式进入国家站
设计:小区60个,面积 4m×10m。坡度,5个。
监测: 径流量、土壤含水
量、生物量与经济产量、养
分。

•主要水土流失监测设施
人工降雨径流小区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乡土灌木和草本植被在生长过程中的 水土保持机理和水土保持效益。
设计:灌木和草本各10个。灌木小区2.5 m × 8.5 m,坡度 15°;草本为2.0 m × 5.5 m,坡度15° 。灌木为狼牙刺、

方向与任务
科学问题研究
水土流失过程及控制原理 侵蚀环境下生态退化与恢复机制
植被演替与恢复重建原理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系统结构功能及调控原理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健康评价理论及方法
目标---发展流域生态与管理科学

方向与任务
试验与示范
生态经济恢复模式与关键技术

•基础与条件

员:固定14人,客座25人 。
•沟坡土壤侵蚀模型
•小流域降雨与产沙方程
•Ms=155.1PI30-339.4

•USDA-ARS专家在美国水 土保持杂志撰文介绍安塞站

• 工作设想
1、改造定位试验场,更新仪器设备,安装径流泥沙自动 监测系统,实现监测自动化。
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野外研究中心的地位和 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与试验研究平台。
•主要成果介绍
• 小流域60年生态环境演变过程
•黄土高原退 化生态系统通 过20年集中 连续治理,可 初步恢复进入 良性循环。

主要成果介绍
•通过纸房沟流域30年监测研究发现黄土丘陵区生
态环境破坏没有从根本上破坏植被恢复演替的物种
和环境生态基础,可以依靠自然力恢复当地植物群
落。植。被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植被建设,以乡土树种为主
杠柳、柠条和沙棘;草本 为白羊草、茭蒿、紫花苜蓿
和柳枝稷,并设重复和对照
小区。人工降雨最小雨强为
5 mm/h;最大雨强为150
mm/h。

•主要水土流失监测设施
纸坊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
目的:动态监测和评价流域土壤侵蚀产沙的变化规律及减 沙效益。 设计:径流观测站控制面积为8.05 km2。站口采用浆砌石宽 顶堰测流,设计最大洪峰流量为100 m3/s。测流断面为梯形 ,堰长13 m,底宽12 m,设有横比降,侧墙高2.2 m,堰下 设有矩形消力坎。 监测: 径流量、输沙量。
•36科 90
•30年自然恢复 ,
•38科 92
属 107种 ,
•达到亚顶级群 落
属 112种 ,
•群系28
•群系32



主要成果介绍
•小流域植被建设标准
有效植被盖度>0.6 流域有效林草覆被 度>60%
•纸坊沟流域

主要成果介绍
小流域侵蚀模型
•沟间地坡面土壤侵蚀模型
•MS=M0HCB
•(M0=5.097P0.999I302.637S0.880L0.286

•一、基本情
况 区域特色
区域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
属典型丘陵沟壑区
•安
特征 土地类型多样

干旱、水土流失严重
矿产资源丰富
意义 开展水土保持与生态
建设研究和试验
示范,具有典型意义

方向与任务
长期定位监测
CERN规定项目(水、土、气、生) 坡面水分养分循环与平衡 水土流失过程及水保效益 林草植被建设的水文响应 流域退化生态经济系统恢复过程
3、继续为国家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农业建设和流域生态 系统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4、建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试验示范与人才培 养基地。

•监测:生物量、生长动 态、土壤水分、径流量、 减沙量。

主要水土流失监测设施
林地水土保持效益
目的:不同类型人工林的水文水保功能及其机理,探索结构 合理的植被配置模式。 设计:
•监测:林分生长因子、土壤水分、径流及产沙量

主要水土流失监测设施
水土保持复合耕作与养分流失定位试验
目的:采用植被过滤带措 施,并配以合理施肥技术, 达到保持水土、提高产量和 防止养分径流流失的目的 。

•主要成果介绍
结果:22年的资料表明,在四个阶段的治理度分别为37.2 %
、 52.4 %、65.1 %和76.0 %时,四个五年治理期间的土壤侵
•蚀模数分别减少了
10.71 %、54.61 %、
81.48 %和84.27 %。
降雨对径流泥沙减少
的影响作用占1/3,综
合治理的影响作用占
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试验场地:山地试验场面积360亩,川地46亩。各种
径流场 160个,示范流域 3条。
生活条件:现有生活办公楼1000m2,另有窑洞楼
400m2,主要用于科技培训及学生野外实习。

•纸坊沟流域
•安塞县
•纸坊沟小流域
•安塞 站
•安塞 县
•延河流 域
•黄土丘陵区 •
•监测研究体 系
主要水土流失监测设施
坡地土壤侵蚀规律定位试验
•目的:坡长、坡度及 坡型因素与水土流失的 关系。
•设计:6个坡长小区,5 个坡度小区和5个坡型 小区。
•监测:坡地土壤水分含 量,坡地生物量,径流 量,泥沙量等

主要水土流失监测设施
草地水循环及水保效益试验
目的:人工草地生物量,水分利用及循环,水土保持效益等 。 •设计:12个小区,坡度 34。草种有苜蓿、沙打 旺、红豆草、草木樨、白 羊草、无芒雀麦、柳枝稷 、兴安胡枝子、柠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