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冲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冲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针对地面上的冲沟,需要先将松土清除,随即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实即可,也可以在黄土高原的沟谷处修建挡土坝或者在陡坡地中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来治理冲沟。
通常黄土高原的冲沟多是由暴雨冲刷剥蚀坡面所形成的,冲沟形状宽窄不一,深度越深,对于地形和地貌以及土层的破坏力也就越强。
一、黄土高原冲沟治理1、治理方法(1)在黄土高原的沟谷处修建挡土坝;在陡坡地中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在缓坡地修建梯田耕作。
(2)针对地面上的冲沟,可首先清除松土,接着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压)实,因为土质结构松散,承载力低,若用作地基,可采取加宽基础处理。
(3)针对边坡上的冲沟可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实,或者使用浆砌块石填砌至坡面一边,在坡顶作排水沟以及反水坡,阻止冲刷坡面,在下部设排水沟,防止冲蚀坡脚。
2、冲沟产生的原因(1)黄土高原冲沟多是由于暴雨冲刷剥蚀坡面所形成的,暴雨首先会在低凹处将坡面土粒带走,随即冲蚀成小穴,逐渐扩大成浅沟,当浅沟进一步被冲刷后,就成为冲沟。
(2)冲沟的形状宽窄不一,如果冲沟的沟槽较深,便会破坏地形、地貌以及土层。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大规模的开矿以及修路,从而破坏植被。
2、危害(1)水土流失严重会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且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易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3、治理措施(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等各业的生产活动。
(2)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合理放牧。
(3)采取打坝淤地以及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可减少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自然灾 害比较 频繁和 严重
人类的不合 理开发利用
(2)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人口增长快、素质低,经济和人类活动方式比 较落后,加剧了环境恶化;就现有的经济、技术 条件下很难恢复原状。
3、尖锐的人地矛盾
(1)农业垦殖历史悠久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农耕地早已辟 为农田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垦殖开始很 早。 (2)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问题严重,对土地资 源增大了压力 为解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吃饭问题,在很少或 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的情况下,由于宜耕地区 早已被开垦为农田,于是只能在生态系统很脆弱 的地区如林地、草地、陡坡地垦殖,以期望增加 粮食,从而引起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 泥沙就地沉积。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淤地坝
1、拦蓄泥沙, 防止泥沙流入下 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 积成“坝地”, 土层深厚,土质 良好。
坝地玉米
课堂练习
(3)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 千沟万壑 是 ,水土流失是形成 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5、读下图回答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汉江谷地 B、 秦岭 C、 渭河谷地 (2)A地区的温度带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亚热带 。 D、黄土高原 , ,干湿区 湿润
2、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 破坏林草植被及其种源 破坏植被 新物源 泥沙入河
开挖原生地面 开矿 排弃大量土石 河道滩地开矿
3、后果 (1)土壤养分流失,粮食减产、耕地减少 (2)旱涝灾害增加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共28张PPT)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12021/8/12021/8/1Aug-211-Aug- 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12021/8/12021/8/1Sunday, August 01,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12021/8/12021/8/12021/8/ 18/1/2021
⑺毁坏树木
9
⑻燃料不足
⑼人口增长
⑽滥修窑洞
⑾住房不足
⑿水土流失严重
3
6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土质疏 松的特性
降水集中 多暴雨
地面破碎 沟谷纵横
植被稀少
黄
自 土人
然 高为
原
原 水
原
因
土因
流
失
开垦陡坡
滥伐树木
过度放牧 和采樵
不合理开 矿修窑洞
水土流失的危害
• 观察组
图,注 意图中 各河段 含沙量 的变化。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
水易崩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
植被良好
覆盖地表
截留降水
降低流速
植
被
分散流量
过滤淤泥
固定和改良土壤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 考古发掘,黄土高原地区有不少仰韶文 化(距今7100-7400年)遗址,说农业 垦殖开始很早,凡适合农耕的地区早已 辟为农田。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1日星期 日2021/ 8/12021/8/12021/8/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 人类活动: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长期的人类活动对土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例如,过度放牧、过度采伐和过度耕种等导致了植被覆盖度下降和土壤的质量下降。
2. 自然因素: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另外,高原地形的存在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3. 土地利用方式: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以粮食、油料和棉花为主,在土地利用中往往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土地利用方式单一,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 植被恢复:首先要加强植被恢复工作,增加植被覆盖度,防止水土流失。
实行草、林、果等多种经济林带,不仅可以提供商品林产品,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2. 土地整治: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条件较差,需要加强土壤改良工作。
例如,采用灰化法、胶凝剂等技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3.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如防风林、沟槽、坎地、塘坝等,强化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水土流失。
4. 治理措施的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管理,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和推行。
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背景中国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面积约为39万平方千米。
由于此地区的环境特殊,土壤质地较差,且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破坏,导致土地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式。
二、管控措施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
同时,植树造林还可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2. 土地利用调整土地利用调整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布局,可以减少土地的裸露程度,防止水土流失。
3. 土地治理工程土地治理工程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修建水土保持设施、改善耕地、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手段,可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水资源,提高土地质量。
4. 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行生态移民政策,将居民定居在水土流失区域,开展退耕还林还田行动,可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5. 加强监管加强监管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监测和管控,加强对于未经许可的采矿、采砂等行为的打击,可以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土地和环境。
三、治理成果近年来,针对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采取了植树造林、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治理工程、生态移民等手段。
这些措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数据显示,中国黄土高原的退化土地面积逐年递减,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区域经济开始逐渐崛起。
四、总结水土流失问题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措施,才能真正达到控制、缓解土地流失问题的目的。
当然,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模式,为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 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的治理
• 回顾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和黄土高原 的实际,在影响水土流失的诸因素中 哪些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人类 无法控制的?因此,人类可以采取哪 些有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治理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应采取哪些措施恢复植被?
坡
坡
面 水
流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水库)
水库的作 用? 减少径 流 防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打坝淤地:在黄土高原地区中等规模的小沟、小
河内,选狭窄部位,从两面山上取土筑成大坝, 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淤地坝 把整条沟彻底锁死,之后便听任洪水在沟内淤积, 直至把整条沟淤成小平原,小盆地,上游可能形 成水库。 1. 拦蓄泥沙,防止 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坝地玉米 2. 坝上泥沙淤积成 “坝地”,土层深厚, 土质良好。
水 土 流 失 的 治 理
课后总结
本节课以黄土高原为例,学习 了解了生态环境里面的水土流
失形成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这只是可持续发展里面一个方 面,其他内容在后面我们将逐 一学习。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 服务。但愿这节课的内容对大 家今后有所帮助。
课堂练习
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直接非自然因素是
C
植 树 种 草
退 耕 还 林
退 牧 还 草
…………
植树种草——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减 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击,涵养水源,减少地 表径流,减缓流速,截留泥沙,从而减少 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应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 草。 (斜坡上种植护坡林,沟壑中沿着侵蚀沟 道植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生态失衡
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系统失 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环 境恶化。
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性
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治理水土流失能够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粮食 安全。
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 。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治理水土流失能够改善区域环境,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吸引投资,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06
治理效果及挑战
治理效果
植被覆盖增加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增加了 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覆盖,有效地减 少了水土流失。
水源涵养能力提升
通过恢复植被、保护湿地等措施,提 高了水源涵养能力,保障了区域内的 水资源供给。
土壤质量改善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壤的理化性 质得到改善,有机质含量增加,提高 了土壤的生产力。
气候调节作用增强
植被的增加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降 低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减缓 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面临的挑战
治理成果的不稳定性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治理成果存在不稳定的风险, 需要持续加强维护和管理。
技术与资金投入不足
治理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目前投入仍显不足,制约 了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
地貌特征
黄土高原以黄土覆盖厚度 大、范围广而著称,地形 复杂,地貌多样。
气候条件
属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四季分明,降雨集中,风 力较大。
水土流失的危害
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 降,土地退化,农业生产 受到严重影响。
河流淤积
大量泥沙随河流流入下游 地区,导致河床抬高,水 库淤积,给防洪和灌溉带 来困难。
选育抗旱作物品种是指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等特点的作物品种,以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 量。这些抗旱作物品种能够在黄土高原的干旱条件下生长良好,减少了对灌溉水的依赖,降低了农业生产对水资 源的消耗。
2.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黄土高原的概况
土壤特征:黄 土,直立性强 ,多孔隙、土 质疏松,遇水 崩解
一、黄土高原的概况
气候特征:温 带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于夏 季,多暴雨
黄土高原
一、黄土高原的概况
植被特征:植被稀少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地形
气候
坡面陡峭, 地形起伏 较大
温带季风气 候,降水集 中于夏季, 且多暴雨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农业技术措施
垄沟种植
改变流速和流向,保水保土
地膜覆盖
作用:增温、保水、保肥、增产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4、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
土壤
黄土土质 疏松
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植被
植被覆盖 率低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开矿采石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修建窑洞
交通建设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人口增长 过快
不合理利 用土地: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开矿及交通 建设
特点: • 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
力弱,自然恢复时间长 • 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自然灾害频发 • 时空波动性强 • 生态过渡性显著,环境梯度变化明显
读图,说出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问题?
分布: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
植被交错区,处于农牧、林牧、 农林等复合交错带。
我国生态脆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千米有50条以上沟道,沟道长度在5千米以上,面 塌、滑坡、
积占10%,个别地区达到40-50%,其中在这些地 泥石流等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知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的东、 南、西、北方 的边界在哪里?
• 黄土高原包括 哪些省区?
读图2—1-2,黄土高原的范围:
•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 岭以北
• 包括省份:青、甘、宁、内、陕、晋、豫 七个省区。
• 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 面积:5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5万,占 83%,严重流失的为28万,占52%,每年 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16亿吨。
A C
大到暴雨 B质土地
沙 泥
小到中雨
D
面
地
质 砾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植被破坏
植被良好
植被破坏
覆盖地表
毁掉了生态屏障
截留降水 降低流速 分散流量 过滤淤泥 固定和改良土壤
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 赖以生存在的环境
植
被
造成河流水源枯竭、水 土流失与风沙加剧
水旱灾害日益频繁
农业生产陷入恶 性循环的困境
• 降水集中,多暴雨。 • 黄土高原降水偏少,多在300~600毫米/年
但由于处在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度带, 冷锋活动剧烈,加上地面植被少,夏季利 于热力对流,造成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而且年降水变率大,多水年和少水年相差 了3~4倍甚至三四十倍,导致严重的水土流 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地质构造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淤地坝
1、拦蓄泥沙,防 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坝地玉米
2、坝上泥沙淤积 成“坝地”,土层深 厚,土质良好。
3、下列属于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表现的是( C )
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 B、处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的地区 C、土壤遭到侵蚀,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 D、水旱灾害频繁
4、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 太行山 B 秦岭
省会名称:C 兰州
D 银川
(2)、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
• 阅读教材,观察 右图,思考并讨 论:
• 什么叫小流域?
• 在小流域的各个 部分应分别采用 什么治理措施?
• 综合治理后有何 效果?
• 对水土流失为何 要采用小流域综 合治理的措施?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总结出 的宝贵经验之一。要注意工程、生物、农业技术三结合, 做到效益互补。
水土流失
• 概念——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 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 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 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 中国水土流失地区主要分布在耕垦历史较久
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 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L
P
⒃旱涝灾害减少 ⒄农民收入增加
M
⒅林、畜产口增多 ⒆ 增加投入
思考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有? 自然因素: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侵蚀;降 水集中且多暴雨。
人为因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 从目前原因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人为因素占主导。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原则是: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 局,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治理与治穷致富相结合。
• 黄河下游为 什么会形成 “地上河”?
• “地上河” 有什么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
• 观察三门峡水库和
小浪底水库的位置,
结合黄河含沙量的
变化情况,两库面
临的严峻问题是什 么?
• 这个问题对两库防
三 门 峡
小 浪 底
洪、灌溉、发电等
功能有何影响?
水土流失的危害—— 侵蚀和淤积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 善天然草场植被;搞好矿区土地复垦。
• 黄土高原地 面破碎,沟 谷纵横,谷 坡陡峭,对 流水侵蚀非 常有利。历 史上多地震, 加剧了坡面 破碎程度。
多地震
滑
坡加
新构造 运动强烈
大 面 积 升 降 运
地 升:成山地 面
高 低 不 平
剧 了 水 土 流 失
动
降:成谷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植被破坏
读右表,说说植被 对减少水土流失起着 什么样的作用?
•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 养水源能力差
•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 发育,抗蚀能力低
•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轮荒—不 合理的耕作制度 ④开矿
• ⑵整治措施:
•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 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
• 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黄土的特性
降水集中 多暴雨
地质构造
植被
黄
自 土人
然 高为
原
原 水
原
因
土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流
失
开垦陡坡 毁坏树木
过度放牧 和采樵
滥用土地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A、水土流失 B、风力强盛 C、土质疏松 D、高原地貌
2、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C )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 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坡地:跑水、跑肥和跑土
侵蚀
多雨地区:土壤酸化
水 土
干旱地区:蒸发加剧, 促进土壤次生盐碱化
流
失
淤积 沙砾沉积严重破坏土地墒情
农作物减产
引发山区泥石流
水土流失的危害
• 对山区的危害——侵蚀和淤积 • 对下游的危害——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
涝灾害 • 造成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 • 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重
滑坡灾害
是黄土高原的 真面目(一)
这就是黄土高原的真面目(二)
这就是黄土高原的真面目(三)
感知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 观察组 图,注 意图中 哪些内 容反映 了黄土 高原水 土流失 严重?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 严重的地区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貌) 自
地 理 位 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位置) 置 特 殊 , 从湿润向干旱过渡(气候) 处 于 过 渡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 地 带
然 要 素 相 互 交 替 自 然 环 境 不 够 稳
从农牧业向牧业过渡(农业)
定
自 地震灾害 然 灾 水旱灾害 害 频 水土流失 繁 严 土壤侵蚀
看课本P32~36思考以下问题
•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那些内容?GO
• 2、什么是水土流失?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有那些? GO
• 3、黄土高原的东、南、西、北方的边界在哪里? 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区?GO
• 4、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有那些?GO 人为原因又有那些?GO
•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 作
D B
E
A F
CG
H
总结与练习 ⑴工程措施
——填写框图⑵⑶区粮域食可产持量续增发加展
⑷耕地质量提高
⑸耕地面积扩大
⑹打坝淤地
⑺植树种草
I
N
⑻退耕还林、还草
⑼生物措施
Q
⑽修建水库
⑾修建水平梯田
J
S ⑿水土流失治理
OR
⒀植被覆盖率增加
K
⒁水土流失减轻 ⒂自然生态恢复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
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 什么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 地控制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不断提高 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 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发展的需求,又不 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这是小流域治理的成果: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水 土
兴修水库
流
失
工程措施 修建水平梯田
的
治 理
打坝淤地
小流域综合治理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 ⑴形成原因:
• 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 雨,冲刷作用强
•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
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黄土的特性
•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
水崩解。
看课本P35图2-1-4,思考:
• 延安年降水量约————毫米,而且降水量分 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月,
• 冬春季节降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降水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