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必修三)

中图版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必修三)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地控制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了解) 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的发展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资源开发问题(森林破坏、湿地减少)。

5、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1、水土流失的含义: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在我国分布地区:多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如右图,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等8个省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拨多在1000~2000m3、黄土高原的概况:气候: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变率大地貌:黄土地貌(五种基本形态: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沟、坡)植被:草原、灌丛水文:集中7、8月粉沙颗粒为主,但垂直节理发育A.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黄土的特性)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 ①自然原因 B.黄土高原的降水: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C.植被稀少:使土壤失去保护层,易引起水土流失 (植被少,多沟谷,利于夏季对流)4、水土流失的原因 D.地质构造:黄土高原新构造运动强烈,使得地表高低不平,加之地震引发滑坡,加剧了流水侵蚀A. 历史上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被毁,地表抗侵蚀性大大减弱②人为原因 B.不合理利用土地:开垦陡坡、过度放牧和采樵、毁坏树木、开矿和无计划地修建窑洞三、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黄土高原上多裸露坡地)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黄土崖壁的崩塌、水土流失引起的泥石流灾害) 乌鞘岭 秦 岭 长 城 太行山“地上河”▃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大量泥沙冲入黄河,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引发洪涝灾害)5、影响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 (为了减轻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量减少,要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 )★水土流失对山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淤积 ★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A.坡耕地:三跑田(跑水、跑肥、跑土) 植被覆盖率低①侵蚀 B.多雨区:土壤易酸化 水土流失严重 干旱灾害频繁C.干旱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蒸发加剧) 降水减少且分布不均,多暴雨②淤积:沙砾沉积严重破坏土地墒情(土壤湿度的情况),引发泥石流★四、水土流失的治理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斜坡上:种植改良荒坡的护坡林措施:植树(乔木、灌木)种草1、生物措施 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中:沿着侵蚀沟道植防冲林(根本之一)作用: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减缓水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在沟谷兴建水库、打坝淤地措施: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2、工程措施 抽、引水灌溉 ()作用: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小流域的含义: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的意义 便于对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进行合理安排和加强统一管理;利用其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注意贯彻: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P.S栽培措施措施:沟垄种植、草粮带状间作、轮作作用:保水、保土和改善耕地1. A、B、C、D四处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有何差异?为什么?2. 根据上述分析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3. 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地表植被、地表物质构成等都能影响到水土流失量的大小。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背景中国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面积约为39万平方千米。

由于此地区的环境特殊,土壤质地较差,且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破坏,导致土地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式。

二、管控措施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

同时,植树造林还可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2. 土地利用调整土地利用调整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布局,可以减少土地的裸露程度,防止水土流失。

3. 土地治理工程土地治理工程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修建水土保持设施、改善耕地、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手段,可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水资源,提高土地质量。

4. 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行生态移民政策,将居民定居在水土流失区域,开展退耕还林还田行动,可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5. 加强监管加强监管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监测和管控,加强对于未经许可的采矿、采砂等行为的打击,可以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土地和环境。

三、治理成果近年来,针对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采取了植树造林、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治理工程、生态移民等手段。

这些措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数据显示,中国黄土高原的退化土地面积逐年递减,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区域经济开始逐渐崛起。

四、总结水土流失问题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措施,才能真正达到控制、缓解土地流失问题的目的。

当然,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模式,为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0-2021年高中地理《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图版必修3

2020-2021年高中地理《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图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图版必修3课标解读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方式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解读:1.人类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原因是人类过度索取自然资源而导致的问题。

体现在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体现在西北地区是土地荒漠化。

不同的区域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不同。

2.了解不同区域的特征,提出其特有的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最终实现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以各区域的案例分析为切入点,分析、剖析案例、提取相关区域地理基本原理,最终学生能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 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案),说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2.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分析,归纳说出分析区域问题的方法。

3. 运用分析区域问题的方法,说出南方低山丘陵区和洞庭湖湿地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难点: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教学资源: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图文资料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相关图文资料洞庭湖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复习回顾)[提问]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思考,回答知识点复习,落实。

引出新课新课学习(治理措施)[分组,出示资料](每人一份学案)(分成生物措施小组和工程措施小组)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图文资料[教师反馈]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发言: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学习(知识迁移、反馈)[出示资料]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相关图文资料[提问]1 讨论后回答,南方地区水土流失原因与黄土高原的异学生观看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巩固、落实已学分析同?2 南方地区水土流失后对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危害?3 你设计针对南方水土流失一个问题的治理方案。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
5.课后实践,巩固知识: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让学生设计水土流失治理方案、撰写调查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拓展延伸,提升素养:鼓励学生关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该地区的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总结:对本节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因、危害、措施及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
2.强调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治理措施的实际应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情感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搜集并整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法规、成功案例等相关资料,制作成一份PPT,用于课堂分享。要求PPT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不少于10页。
4.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选一个角度,如治理措施、治理效果、可持续发展等,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1000字。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调查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数据分析:教授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2.阐述水土流失的危害:详细介绍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初中地理地理《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地理《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地理《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一、目标要求: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4.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读图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新课讲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合系统,内涵是什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内容: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资源开发问题(森林、湿地的合理开发)。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什么是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一、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示意图(让学生讲解、教师归纳总结)(承转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植被、坡度和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归纳总结)教师讲评总结二、影响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条件:动力因素①降雨量②降雨强度地面条件①地质活动②地表组成物质③地貌形态④植被状况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表植被状况和地貌形态起作用。

(通过图片展示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展示不同河段黄河的水质状况)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黄土的特性。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降水的特点:(通过气候类型柱状图展示)人为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植被破坏:(通过树状图展示植被破坏和植被覆盖良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四、水土流失的危害(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展示)1.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秀教学案例
2.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出现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给当地带来哪些危害?”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结合实际案例,介绍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让学生认识到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治理方案。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总结出最佳治理方案。
4.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强调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布置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调查家乡的水土流失情况,提出治理建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明确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知识。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

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课型: 综合课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在前面几节课中, 我们共同学习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新一章的内容——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提问】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 首先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可持续发展”是怎样定义的, 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回答: 可持续发展就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讲述】嗯, 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三、讲授新课【讲述】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区域的相关知识, 这节课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 人类通过能动地控制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在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 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发展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环境的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标。

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哪些呢?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的?(回答: 生态破环问题、环境污染等)现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等, 其中生态破环问题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湿地的开发不当等。

因此,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读图】现在大家翻开课本第34页, 一起来看图2-1-1, 如果让你来描述图中的现象, 你会怎样描述呢?大家思考一下, 等一下我请同学来说一下。

地理三中图版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地理三中图版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地理三中图版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程标准]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探究学习,了解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并分析其危害。

同时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综合治理和爱护环境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治理水土流失的差不多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把握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开发模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类探究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各种形式的资料中提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自主总结得出结论;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能力,爱护生态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观,能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不仅能够导致环境破坏,同时,也威逼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可连续进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要紧缘故。

教学难点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合理地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教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什么是可连续进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进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什么是区域可连续进展?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地操纵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的进展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内容: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连续进展,其中环境的可连续进展是区域可连续进展的基础。

环境面临的要紧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资源开发问题(森林、湿地的不合理开发)。

环境污染的问题:大气、水、土壤的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

实现区域的可连续进展必须因地制宜。

本节课我们就水土流失的问题进行探讨。

课件播放微课视频前一部分。

看看水土流失区的老百姓是如何看待水土流失的。

什么是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缺失,包括土地表层腐蚀及水的缺失。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讲述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材料】
教材,学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
导入 新课
同学们熟悉此图的地理位置吗?
观看视屏,增加对黄土创设教学情境,激
风力
……
人为因素 土地生产力
板书:2.影响因素
学 生 从 图 示 中 获 取 信培养学生的读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息,分析影响水土流失分析能力和抽象
①A、B、C、D 四处水土流失的严重程的因素,小组讨论,归思维能力。
度有何差异?为什么?
纳总结水土流失的原
②根据上述分析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因。
因素有哪些?
济南市历城二中高二(50 级)地理教案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一条主线进行总结。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板书: 五、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生物措施
2.工程措施
学生根据自身了解的知 生物措施学生已 识,谈谈如何进行水土掌握,应强调黄 流失的治理。学生着重土高原水土流失
红土的流失④四川盆地其他水土流失区 紫色土的流失…… 及 其 他 环 境 问 题
成因做铺垫。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
之一。而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
了解黄土高原的
最为严重和典型的区域。 板书:二、黄土高原概况
学生看书中 35 页图 2-1-地 理 位 置 , 得 出 2 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结论:黄土高原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题)二.水土流失的概念三.【活动探究】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观看实验视频,认真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结果实验结论A:B:C:D:E:F:G:H:四.【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的特性】黄土一般呈灰黄色,质地均一细腻,以粉砂颗粒为主,约占50%;土质疏松,多孔隙,有的大孔隙肉眼可见,极易渗水;无沉积层理构造,但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富含碳酸钙(10%左右)遇水浸泡易产生湿陷,抗水冲、抗侵蚀性能弱,因此黄土层极易遭受流水侵蚀和搬运,也易形成崩解或滑坡。

【地形地质】黄土高原地区地形地貌特点是千沟万壑,地形起伏大,地表坡度大。

这样的地形使得坡面物质不稳定,多地震;这样的地貌特点是由构造运动、流水侵蚀形成的。

【降水特点】黄土高原降水偏少,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650毫米之间,且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7、8、9三个月降水量之和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却只占5%。

降水过于集中和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原因: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的区域;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植被稀疏的地表有利于夏季热力环流,所以降水多暴雨、冰雹。

【植被】结合下表,说说植被对减少水土流失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植被覆盖率(%)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201530403050605085806089>907095【人类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形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用一句话概括,写在材料的相应段落前。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人口迅速发展。

向关中地区大量移民。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得森林、草原变为农田。

2、史料记载当时毁林开荒的情况:“林木葱郁,土多跷瘠,乡人垦种,必火焚之,然后播之,名曰开荒。

”这里的农民不是靠精耕细作来增加粮食产量,而是采用轮荒的办法,当土地表土流失,肥力耗尽之后,人们便弃荒,另觅它处,使得原有土地植被殆尽,无法恢复。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活动建议】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

【学习目标】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难点:1、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复习:区域及区域差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的关系导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与实施途径(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合作)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地控制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发展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是相当复杂的,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不尽相同。

(课题2)新授: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背景介绍)一、中国水土流失的概况据水利部遥感中心1990年调查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8.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188万平方千米。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课表解读】1、本条“标准”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所谓发展方面的问题,也是由环境造成的阻碍发展方面的问题,而不是讨论该区域所处地理位置等对发展的影响。

2、本条“标准”要求了解对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如何进行综合治理。

不同的环境问题需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但在某些方面,如立法、加强法制是共通的。

3、一个区域所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与森林、草场、水资源等的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形成与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场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不合理的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发现产生环境和发展问题的症结,从而才能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②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③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危害、治理措施的学习,从中学会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完成调查研究,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②调查本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的措施。

且通过活动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②关心我国在水土流失方面的基本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③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 课程标准解读:1)不同区域应作为学习区域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区域为实例,由认识该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入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学习;2)人地矛盾是由于环境本身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度索取造成的,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如:体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荒漠化问题等;3)教学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案例引述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展现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后以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作为补充案例加以印证;4)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密切相关。

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联系。

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讲述,而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2. 教学目标:1. 通过景观图片及水土流失视频,描述水土流失的现象;2. 通过实验及相关资料,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3. 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3.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归纳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4. 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探究式(案例教学)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视频片断、学案(图文资料)5. 教学过程:土壤需要年。

6.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人为原因:自己阅读: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解释图二、危害:危害是全面的:山区、平原;干旱区、多雨区;农业生产、其它生产。

1、对山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於积侵蚀:坡耕地:三跑田;多雨区:土壤易酸化;干旱区:土壤次生盐渍化淤积:沙砾沉积严重破坏土地墒情(土壤湿度)泥石流:危害当地生产活动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频繁——(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和降水减少且分布不均,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3、水土流失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黄河地上河成因:中流水土流失严重,下游进入平原淤积地上河危害:威胁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4、水土流失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的问题————三、治理:针对原因的治理既有自然,也有人为的原因:但自然原因很难改变或无法改变,因此,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住人类破坏的那一部分。

地理ⅲ中图版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地理ⅲ中图版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地理ⅲ中图版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构思】本节内容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第二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本节课完成第1课时,主要是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内容涉及黄土高原区的气候、地貌、内外力作用、经济发展状况等知识。

本节课知识跨度大,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探索,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明确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治理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的紧迫性,正确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第2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打下基础,同时为分析其他区域的存在问题及治理找出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附:材料一: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曾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带,如今是沟壑纵横,成为世界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之一。

其中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材料二:黄土高原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1〕从资料看出,1965—1977年森林覆盖率有何变化?〔变小〕〔2〕1965—1977年耕地面积的变化有何变化?〔增加〕〔3〕1965—1977年河流含沙量有何变化?〔增加〕〔4〕以上变化表达三者有何关系?〔相反〕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毁林开荒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5〕除了表中原因,还可能有什么原因使森林遭到破坏?〔过度采樵——展示图片〕〔6〕从耕地面积与粮食总产量的关系看,这种做法能否解决根本问题?〔不能,因为耕地面积增加了,但单产却降低了,导致粮食产量也下降〕练习二:〔1〕图片反映的什么现象?〔过度放牧〕〔2〕它会造成什么后果?〔加剧水土流失〕练习三:〔1〕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乱挖矿产,乱堆沙石〕〔2〕会造成什么后果?〔为水土流失提供物质条件〕材料三:总结提纲【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从土壤、植被、降水、地貌等各个因素逐个分析,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制作:审核:日期:月日【课程标准】1、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的阻碍作用。

2、运用资料,分析说明水土流失对区域经济、生态和社会产生的危害。

3、针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合理措施。

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教学难点】归纳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模块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基础知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札记1、黄土高原的范围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展示黄土高原过去和现在的图片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古今黄土高原的巨大差异产生思考2、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区域地图3、引导学生掌握描述区域位置的方法4、总结归纳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读图2-1-2,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范围时,常用“四至点”来描述: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包括省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个省区。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侵蚀;地形地质:多构造运动和地震,支离破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战乱。

模块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基础知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札记1、水土流失的危害2、“地上河”的形成原因1、引导学生得出水土流失的危害2、展示“地上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三、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安全3、生态环境恶化4、淤积江河水道,加剧洪涝灾害5、影响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扩展】:黄河下游出现了“地上河”,为什么?危害有哪些?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携带大量泥沙,下游地处平原,流速减缓,泥沙淤积。

危害:加剧洪涝灾害。

模块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基础知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札记水土流失的治理启发学生阅读资料和图片,四、水土流失的治理1、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
3、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必修二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系统,问题:谁记得?
生态(环境)子系统:基础
经济子系统:条件
社会子系统:目的
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三个同样的子系统。

生态环境是基础,所以首先要解决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

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开发不当、森林开发不当等
——水土流失[
概念:原因与表现
探索活动的图。

——流走了劳动人民的血和汗…………
我国的现实状况
问题:哪些地区易出现水土流失状况?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状况等。

问题:分布:
耕垦历史悠久的地区和丘陵地带,黄土高原最严重。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华南丘陵山地、北方土蚀山地。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读图2—1-2,黄土高原的范围: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包括省份:青、甘、宁、内、陕、晋、豫七个省区。

面积:5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5万,占83%,严重流失的为28万,占52%,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16亿吨。

其区域地理特征:
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形地势: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河流:中上游
土壤:黄土
人文环境: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
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文化水平低,70%以上为贫困地区
河流域的谷物播种面积虽约占全国的38%,却因为每亩粮食产量平均只有60多千克,在水土
流失严重地区只有几十千克,所以粮食产量只占全国28%左右。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特殊——过渡性
(1)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

(2)处于从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

(3)处于从湿润向干旱的过渡地带。

(4)处于从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

(5)处于从农业向牧业的过渡地带。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气候、地质构造、植被
1、黄土特征: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等——易于侵蚀。

2、降水集中、多暴雨(300~650mm,集中于789三个月)
3、地质构造:
4、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
图2-1-6~8:开垦陡波、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采樵、滥用土地。

山羊吃草根、吃树皮,是破坏植被的罪魁祸首。

所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世界畜牧大国都不养山羊。

内蒙古草原的退化和沙漠面积的扩大也与山羊的过度放牧、不注重养林养草有一定关系,甚至有环保专家提出了要山羊还是要北京的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