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中考总复习地理教案 (2)
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课堂小结,随堂练习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四、五带的划分识记、运用①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南半球的季节相反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五、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0度线赤道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北纬(N):赤道向北度数越来越大南纬(S):赤道向南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课堂小结,随堂练习地图(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2.熟记常见的图例。
3.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教学过程: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③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1、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014年地理中考复习之指导
2014年地理中考复习之指导(整理地理专家的部分指导)
5月20日浓雾锁路,但安陆市教研室各学科专家一行9人很早就来到巡店镇中进行调研,重点指导我校九年级的复习备考教学工作。
地理徐老师在听、查、看了我校的地理教学与相关复习情况后,对我校的地理复习教学进行了如下指导:
1、专题复习关注五大块分别为:(1)经纬网,(2)、等高线;(3)、气候图;(4)、洲区图;(5)、省区图;
2、结合中考指导重点复习如下:
世界地理重点:四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巴西);三大洲(亚洲、非洲、欧洲西部);三大地区(欧洲西部、西亚)
中国地理:四五一;分别指:四(四大地理区域);五(五个省份北京、上海、湖北、台湾、新疆);一(孝感乡土地理)
3、试题之趋势:区域地理比重加大,自然地理比重减少,复习应该落实在区域地理教学上,做到考什么复习什么,研究考什么,怎么考。
4、复习建议:让学生先看后做,尽量少讲,让学生自己消化。
[vip专享]2014学年中考总复习地理教案 (2)
A.900N,700N,400N,200N
B.00,200N,300S,500N
C.800N,400N,400S,800S
D.600N,300N,300S,600S
12.下列关于经纬度的叙述,正确是( )
A. 以 1800 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计算经度的起始线
D.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10.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300E 和 300N 的相交但不垂直
B.00 经线和 00 纬线长度相等
C.沿着某一条经线向北前进,最终还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沿着某一条纬线向东前进,最终还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2
11.下列纬线中,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
23WOR1DW -O--RDWwOorRdDw1ordword
21
3 2 1 “” 23WOR1D
1 320082 1 3
3 2 “”1 …… ………………17
3.地轴是人们假想的地球自转轴。地轴与地表有两个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为北极。与北极 相反的为南极。
4.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点的弧线叫做经线。每条经线只形成半个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 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11.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 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总保持 66.50 的倾角;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产生了四 季变化和五个热量带。
12. 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 南寒带。热带有阳光直射;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C. 地球是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中考地理复习课教案
中考地理复习课教案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2.知道天气的两个重要特征;能够举出天气对生产生活影响的实例。
天气的特征:①天气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
实例:2003年11月20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天气影响交通。
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影响很大,为了便于安排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人们制作了天气预报。
(1)制作过程:气象预测→获取气象数据→加工处理气象情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制作天气预报节目。
(2)内容:一天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③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④降水: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1)卫星云图:①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像)3.了解主要天气符号的含义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时,表示风、雨、雪、阴晴等大气状况的各种符号。
应记住这些我国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符号,并注意区别多云和阴天,中雨、雷雨和大雨,小雪、中雪和大雪的符号,明白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
①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的天气符号。
在生活中一般天空云区小于30%则为晴天,云区在30%~80%这样的天气为多云,云区占80%以上则为阴。
②区分小到中雨、阵雨、大雨暴雨、雷雨的天气符号。
划分降雨等级标准:③区分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天气符号。
4.知道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关系可根据下表陈述:中考地理复习系列学案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热点考点聚集命题方向:联系实际辨别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一般以选择题题型为主。
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的判读,一般以读图题题型为主。
天气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联系实际考查本节知识,难度较大”,以拓展题型为主。
【例1】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A.山前桃花山后雪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C.昆明四季如春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例2】下列行为不能了解某地天气变化的是()A.查看卫星云图B.听天气预报C.流览“中国气象在线”网站D.阅读空气质量日报典型例题剖析【例1】东北风8级用下列哪个符号表示()【例2】某日晨,徐连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地理初中总复习教案
地理初中总复习教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及经纬度的划分,掌握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了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大小:掌握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基本数据。
3. 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构造,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及表示方法。
4. 经纬网:掌握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5. 地球的运动: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2. 地球仪的构造及经纬度的划分3. 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4.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地球的形状:介绍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并通过实例(如地球卫星照片、麦哲伦环球航行等)证明地球的球形。
3. 讲解地球的大小:介绍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基本数据,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规模。
4. 讲解地球仪: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包括经纬网、赤道、两极等,并讲解经纬度的划分及表示方法。
5. 讲解经纬网的运用:演示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经纬网的实际运用。
6. 讲解地球的运动: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绘制地球仪,标注经纬度及重要地理特征。
2. 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两点的位置。
3.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地理初中复习教案
地理初中复习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的掌握。
2. 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复习亚洲地理特点、分区及主要国家。
2. 第二课时:复习世界地理分区、主要国家和地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特点。
2. 提问:亚洲有哪些分区?二、复习亚洲分区及主要国家(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记忆亚洲分区,巩固记忆。
2. 教师讲解每个分区的主要国家,引导学生了解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特色等。
3. 学生自主总结每个分区的国家特点。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回答,检查复习效果。
3. 针对学生回答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提问: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差异有哪些?3. 引导学生课后思考,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世界地理分区的基本概念。
2. 提问:世界有哪些主要地理分区?二、复习世界地理分区、主要国家和地区(15分钟)1. 教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世界地理分区,巩固记忆。
2. 讲解每个分区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引导学生了解各国的地理位置、特色等。
3. 学生自主总结每个分区的国家特点。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回答,检查复习效果。
3. 针对学生回答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提问: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差异有哪些?3. 引导学生课后思考,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复习效果。
2014年中考地理复习计划
2014年地理中考复习计划八年级地理备课组周定常一,复习安排针对我校学生地理学科基础薄弱,且中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的实际情况,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复习,我们八年级地理教师经过仔细磋商,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特制定三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中旬——4月下旬,约40天)看书复习教材,梳理知识体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课标规定的范围,建立知识体系为线索,搞好单元过关,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
课本中的“活动” 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 ) 也不能疏忽。
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
只有掌握熟悉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迎接全市第一轮水平测试,为后续复习奠定一个稳定基础。
第二阶段:(4月下旬——5月下旬,约30天)专题复习,以中考导航为蓝本,讲练结合,迎接全市第二轮水平测试。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针对地理考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
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1、梳理体系环节。
打破几册课本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形成知识专题。
2、讲练结合环节。
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以做《导航》为主,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
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让绝大多数学生基本做到熟悉课本知识点,掌握应考方法,能够举一反三。
力争在全市第二轮水平测试中,学生总体水平有长足进步。
第三阶段:(5月下旬——中考,约20天),综合模拟,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人教版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特征和地理分布等基础知识。
2. 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地理基本概念:地球、地图、经纬度、半球、时区等。
2. 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
3. 地理分布:国家、城市、资源、人口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地球的基本概念,如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等。
2. 引导学生回顾地图的阅读方法,如比例尺、坐标系、图例等。
二、复习地理基本特征(15分钟)1. 复习地形特征,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
2. 复习气候特征,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3. 复习水系特征,如河流、湖泊、海域等。
4. 复习植被特征,如森林、草原、沙漠等。
三、复习地理分布(15分钟)1. 复习国家分布,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2. 复习城市分布,如北京、上海、巴黎等。
3. 复习资源分布,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4. 复习人口分布,如中国人口、印度人口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地理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我国的地形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 分析我国的水系特征对交通的影响。
4. 分析我国的人口分布特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复习地理综合分析(15分钟)1. 分析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分析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特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特征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特征和地理分布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地理案例分析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第二章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第二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3)掌握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海陆分布、地貌类型和板块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索真理的勇气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海陆面积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3)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激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总结海陆分布、地貌类型和板块运动的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海陆分布讲解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以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通过地图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
(2)地貌类型介绍世界主要的地貌类型,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地貌类型的特点。
(3)板块运动讲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板块运动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帮助学生掌握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基本概况2. 亚洲的地形特征3. 亚洲的气候特征4. 亚洲的河流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亚洲的基本概况,如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2. 地形特征:(1)让学生观察亚洲地形图,指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如高原、山地、平原等。
(2)分析亚洲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3. 气候特征:(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2)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如大陆性、多样性、季风性等。
4. 河流特征:(1)让学生观察亚洲河流分布图,指出亚洲的主要河流。
(2)分析亚洲河流的来源、流向、流域特点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亚洲地理特征的填空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亚洲地理特征的相互关系。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亚洲的基本概况。
2. 学生能描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3. 学生能分析亚洲地理特征的相互关系。
4.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资源:1. 亚洲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河流分布图。
2. 相关亚洲地理特征的PPT课件。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注重课后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亚洲地理特征。
初中地理优秀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包括阅读地图、图表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复习学生所学的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图表分析、地理信息综合处理等。
2. 复习难点: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解决地理知识中的难点,如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或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为什么地球是圆的?”或“为什么我国南方气候湿润,北方气候干燥?”2. 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整理出自己的疑问和难点,准备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地球形状的原因,分析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的原因等。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如分析某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地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讨论题目,如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讨论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等。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地理技能水平:通过地图阅读、图表分析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地理技能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学生所学的地理教材,作为复习的主要资源。
2. 地图和图表:使用地图和图表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地理信息。
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
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地理考试的题型和要求。
2.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要点。
3.提高学生的审题和答题能力。
4.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自然地理部分:地球与地图、气候与水文、地貌与生态等。
2.人文地理部分:区域与环境、人口与城市、经济与农业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自然地理部分1.地球与地图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2纬度和经度的表示和运用1.3中国地理位置和边界1.4高程和地势的表示和运用1.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2.气候与水文2.1气候的形成和影响因素2.2中国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2.3湿润带与干旱带的对比2.4气候带对生态和农业的影响2.5水的循环和暖湿气流的影响2.6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3.地貌与生态3.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貌类型3.2中国的地貌特征和分布3.3地壳构造和地震分布3.4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3.5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3.6中国的主要自然保护区第二节人文地理部分1.区域与环境1.1中国的自然区划和区域概况1.2城乡差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3交通运输和通讯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4中国的主要景观和旅游资源2.人口与城市2.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变化2.2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2.3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挑战2.4人口老龄化和社会问题的处理3.经济与农业3.1经济发展的指标和影响因素3.2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和产业布局3.3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特点3.4中国的主要农业种植区和养殖区3.5农业现代化的挑战和发展方向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通过实际案例和例题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3.练习和测试相结合,通过练习题和模拟考试,提高学生的答题和应试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掌握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要点,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地理总复习课教案
初中地理总复习课教案课程目标:1. 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理位置。
2.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3. 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和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4.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理位置。
2. 地球仪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3. 经纬度的划分和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4.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 经纬度的划分和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模型。
2. 经纬网图。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地球仪,询问学生对地球仪的了解。
2. 向学生简要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通过地球卫星照片、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实,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 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4.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经纬度的划分和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经纬度的划分,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纬度以赤道为基准。
2. 引导学生了解经纬度的分布规律,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3. 教授学生如何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等基本地理要素。
4. 示例演示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四、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天;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年。
2.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
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教案二
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教案二最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教案 4一、教学目标1.在全球气候分布图中,准确说出温带的三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以及相应的气候特征。
2.通过判读不同区域气温、降水统计图,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3.认识到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从而树立区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带三种气候的特征。
难点:温带三种气候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地图法、小组讨论法、情景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导入法,播放欧洲西部至中国东北地区的航拍视频,并提出提问:视频中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温带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找出温带的气候类型有哪几种?海陆位置分别是怎样的?【学生活动】在温带沿海和内部,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教师活动】那么各种气候又有怎么样的特征呢?2.温带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的特征【教师活动】以地理学习兴趣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中各种气候的统计资料图,总结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学生展示】分组分别展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下,降水少。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不冷夏季不热,降水比较均匀。
【教师讲解】强调读图方法,总结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常年温和湿润。
3.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教师活动】同桌合作探究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内部,各地因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多少的不同,自然景观的差异。
【师生总结】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内部,各地因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多少的不同,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通常,随着降水量由多到少的变化,依次呈现温带森林、温带森林草原、温带草原、温带半荒漠和温带荒漠景观。
又因为该气候区南北纬度跨度大,在北半球大陆靠近寒带的温带范围内,形成了典型的针叶林景观。
初中地理中考专题总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中考专题总复习教案教案目标本教案目标是为初中生总结地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并提供针对中考的复计划,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地理考试。
教学内容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2. 总结地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大气与水圈、岩石与地壳运动、经济地理等内容。
3. 制定详细的复计划,包括每个知识点的研究方法和练题。
教学步骤1. 简单回顾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目标,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分模块复地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每个模块的复时间安排为1-2周。
3. 在每个模块复前,给学生布置预任务,让他们提前了解相关知识点。
4. 每个模块复后进行小测验,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测验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弱点补充和巩固。
6. 在整个复期间,鼓励学生多做题目,提高答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给学生详细的知识讲解和例题。
2. 视频和多媒体资源:用于辅助教学和展示地理实景。
3. 题库和练册:供学生练和巩固知识。
教学评估1. 通过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每个模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利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地理课程的研究情况。
3. 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改进研究方法和提高成绩。
教学建议1. 研究地理需要多观察实地和多思考,建议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
2. 定期复已学过的知识,确保知识的长期记忆。
3. 考试前要合理安排时间,整理复资料,并做好模拟题和真题的练。
总结本教案提供了初中地理中考专题总复习的教学目标、内容、步骤、资源、评估和建议。
通过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复习,相信学生可以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理基础知识1.1 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习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坐标系、方向、图例和注记等。
练习读图和画图,提高地图的使用能力。
1.2 地理位置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经度、海陆位置等。
了解中国领土的四至点,练习确定地理位置。
第二章:自然地理2.1 地形复习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学习地形对气候、水文和植被的影响。
2.2 气候复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学习气候对农业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章:人文地理3.1 人口复习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学习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和文化特色。
3.2 经济发展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概况,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了解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第四章:城市地理4.1 城市化复习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4.2 城市功能区学习城市的功能区划分,包括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等。
了解城市功能区的布局特点和规划。
第五章:可持续发展5.1 可持续发展理论复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目标。
学习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实践和推进。
5.2 环境保护学习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第六章:资源与环境6.1 自然资源复习我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学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6.2 环境问题分析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污染等。
学习环境保护的措施和责任。
第七章:农业与工业7.1 农业地理复习我国的农业分布和主要农作物,了解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学习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7.2 工业地理分析我国的工业分布和主要工业部门,了解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学习工业现代化和工业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交通运输8.1 交通运输概述复习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
中考地理总复习教案
中考地理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系统复习地理基本知识,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常识和地理理论。
2.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大自然地理环境(天气、气候、水文和地形地貌)。
3.人文地理环境(人口、人文景观、社会经济)。
4.地理地图和地图阅读。
5.地理研究方法。
6.地理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理概念、地理理论和地理知识,使学生对地理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实践活动: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地理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互相交流,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实际案例,通过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60分钟)1.讲授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如地球、地理、地理学、地理环境等。
2.讲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分组讨论:给予学生一些地理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展示答案。
4.总结归纳:对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二课时:大自然地理环境(45分钟)1.讲授天气、气候、水文和地形地貌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记录下来。
3.分组讨论:根据观察和记录的天气情况,让学生讨论地的气候类型。
4.总结归纳:对大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三课时:人文地理环境(45分钟)1.讲授人口、人文景观、社会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讲解人口增长与人口密度、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3.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城市,让学生分析该城市的人口特点和发展现状。
4.总结归纳:对人文地理环境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四课时:地理地图和地图阅读(60分钟)1.讲授地理地图的类型、地图符号的表示、地图比例和地图阅读方法。
地理复习中考教案七篇
地理复习中考教案七篇地理复习中考教案(篇1)教学重点通过读“中国民族的分布图”学会分析民族分布状况,总结民族分布特点教学难点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及各民族风情共享备课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学习目标SHAPE MERGEFORMAT 预习案(这部分要求同学们根据下面提示预习,课前独立完成,记不明白的问题,课堂小组交流讨论)掌握我国民族的数量及分布特点掌握我国各民族特殊的风土人情自学指导一SHAPE MERGEFORMAT 预习案(这部分要求同学们根据下面提示预习,课前独立完成,记不明白的问题,课堂小组交流讨论)一、56个民族1、中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___汉___族人数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2%。
其它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2、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一律平等。
二、大杂居与小聚居1、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相互交错居住。
2、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汉族分布最广,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和东北地区。
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行政区域。
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域内行使自治权。
自学指导二1、读教材P17-18完成活动题(1)、图1.18反映了我国哪些民族的文化特色?试将图中的代号与其代表的民族及节日进行连线匹配。
2、读图1.19,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1)说说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的主要分布地区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藏族--------西藏自治区(2)找出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云南省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查同桌或前后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分组完成上面的八道题目,各组派代表起来回答问题。
检查自学效果分组完成上面的题目,各组派代表起来回答问题请大家看黑板,看看他们做的是否有错误,是否有答案补充,请举手学生更正学生讨论、评判教师检测、学生讨论、更正、师生提拔当堂作业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有( )A 56个B 55个C 54个D 52个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 藏族B 回族C 壮族D 蒙古族3、大家喜爱的歌曲《吉祥三宝》的前奏主要用了族创造的乐器马头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学年中考总复习地理教案(2)第1章认识地球考纲要求1.地球的形状。
2.经线和纬线的性质、长度、方向。
3.辨别经度和纬度。
4.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5.地球自转方向、时间、产生的地理现象。
6.地球公转方向、时间、产生的地理现象。
7.五带的划分。
考试要点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赤道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轴是人们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地轴与地表有两个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为北极。
与北极相反的为南极。
4.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点的弧线叫做经线。
每条经线只形成半个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 在地球仪上垂直于经线的圆圈叫做纬线。
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纬线长度不等,其中赤道最长,向两极变短;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 人们规定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度,用“E”表示;向西增大的为西经度,用“W”表示,最大度数为1800,与00经线共成圆。
7. 人们规定赤道为00,向北增大的为北纬,用“N”表示,向南增大的为南纬,用“S”表示,南、北极为900。
8.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0W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200W以东至1600E为东半球,200W以西至1600E 为西半球。
9.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0~300为低纬地区、300~600为中纬地区、600~900为高纬地区。
10.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地球自转使不同经度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
11.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总保持66.50的倾角;地球3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产生了四季变化和五个热量带。
12. 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热带有阳光直射;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13.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14. 五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23.50N)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太阳直射最北的界线;南回归线(23.50S)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太阳直射最南的界线;北极圈(66.50N)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最南的界线;南极圈(66.50S)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最北的界线。
专题训练45一、选择题1.下列事实,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 .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B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C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D .宇宙空间站发回来的地球照片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 哥伦布到达美洲B. 麦哲伦环球航行C.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 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3.人们通过宇宙空间站或各种宇宙探测器发回的照片,看到的地球形状是( )A BCD4.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是一个类似皮球的圆球体B. 地球是极半径大于赤道半径的不规则球体C. 地球是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5.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A. 6357 千米B. 6371 千米C. 6378千米D. 6336千米6.根据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算出地球赤道的长度是()A. 8万千米B. 4万千米C. 8万米 D. 4万米7.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地”是指()A.赤道B.陆地C.海洋D.地球上的任意一点8.地球的表面积约()A. 1.5亿平方千米B. 5.1亿平方千米C. 3.6亿平方千米 D. 5.1亿平方米9.本初子午线是()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6C.计算经度的起始线D.计算纬度的起始线10.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300E和300N的相交但不垂直B.00经线和00纬线长度相等C.沿着某一条经线向北前进,最终还能回到原出发地点D.沿着某一条纬线向东前进,最终还能回到原出发地点11.下列纬线中,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A.900N,700N,400N,200N B.00,200N,300S,500NC.800N,400N,400S,800S D.600N,300N,300S,600S12.下列关于经纬度的叙述,正确是()A. 以180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B. 以0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小C.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极点时,纬度为900。
D.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7南愈来愈小,极点时,纬度为00。
13.有关经线和经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B. 所有的经线都是圆C.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D. 00经线以东,180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14.某一地点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温带,南侧有极昼、极夜现象,该地应位于()A.66.50N 、200W B.66.50S、200WC.66.50N、1600E D.66.50S、1600E15.针对右图所示的位置与经纬线围着的面积,正确的是()A.甲图位于东半球B.甲乙两图的面积相等C.甲地有太阳直射D.乙地位于北半球16.某建筑设计师想建一间四面窗户都朝北的房子,你认为这样的房子应该建在()A. 赤道上B. 北极点上C. 南极点上D. 本初子午线上17.把地球平分为东西半球的两条经线是()A. 00、1800B. 200E、1600WC.8200W、1600E D. 200N、1600S18.下列关于某点(450N,1450E)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B. 西半球、南半球、中纬度C. 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D. 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读右图,回答19~25题。
19.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A. 600E、400NB. 600E、400SC. 600W、400ND. 600W、400S20.图中属于高纬度的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21.图中A点的半球位置是()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22.图中A点位于五带中的()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南寒带23.图中位于东半球的点有()A.A、D点B.B9点C.A、C、D三点D.A、B、C、D四点都在东半球24.图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点是()A.A点B.B点C.C 点D.D点25.图中A点位于B点的()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26.划分地球五带的依据是()A. 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B.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C. 有无阳光直射D. 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27.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是()A.产生了昼夜更替B.产生了昼夜现象C.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D.产生了四季变化28.国际奥运会相关章程规定,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时间为7月15日到8月31日,各举办国家可在此范围10内自行安排具体日程。
2016年的奥运会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办,巴西位于南半球,则举办奥运会期间,当地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9.地球自转的周期大约是()A.24小时B.一个星期C.一个月D.一年30.下列不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A.地方时差B.昼夜长短变化C.四季变化D.五个热量带二、综合分析题31.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经、纬线。
AB是线;AC是线。
(2)写出图中A、D两点的经、纬度。
A. D.(3)写出B、C两点所在的半球(南北、东、西)。
B.半球 C. 半球(4)写出方向。
点B在点A的方向;点C在点A的方向(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A点属于度;C点属于度。
3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当地球运行到A、B、C、D四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和日期分别是:A 日月日前后C 日月日前后(2)当地球运行到A的位置时,太阳直射在(纬线)上,这时北半球的季节是。
(3)当北半球广州市昼夜平分时,地球可能运行到A、B、C、D四点中的,这时太阳直射在(纬线)上。
(4)当地球从A运行到C的过程中,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
(5)当地球从C运行到A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
第2章学用地图考纲要求1.GPS 定位系统。
2.辨别地图的方向。
3.比例尺及其表示的范围大小。
4.认识基本的图例及注记。
5.判断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6.根据等高线读图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别。
考试要点1. 卫星图像是对地观测卫星探测到的地球表面信息形成的影像;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洪水、火灾、台风、地震监测。
2. GPS 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
GPS 可以准确地进行定位,使人们在庄旅游或野外考察时不迷失方向,能帮助专业部门准确找到地表某事物或人的位置。
将GPS 与电子地图结合,可以实现自动定位导航。
3. 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是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4.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
图幅一样,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粗略。
比例尺相同,范围越大,图幅越大;图幅相同,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相同,实地范畴越大,图幅越大;图幅相同,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5.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而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都叫注记。
(附常见的图例)6. 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和。
7. 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山项:等高线闭合,数值里大外小;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往里海拔高处凸出;鞍部:位于两座底部相连的山的中间部位;陡崖:等高线汇合或重叠的部位。
8. 陆地可划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边;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地势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坡度陡峻;丘陵——海拔较低,地表有起伏,坡度和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众山环绕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