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1984年湖北省经济管理演变的轨迹①

合集下载

1982—1992年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论析

1982—1992年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论析

1982—1992年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论析作者:徐尚思来源:《决策与信息》2016年第06期[摘要] 1982-1992年,湖北努力践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和全面推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联动发展的需要,是改革的外因;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改革的内因。

其探索和积累的“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宏观布局,城乡联动”等主要经验,对我们今天深化湖北的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中图分类号] F121,K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06-0155-09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2-1992年10年间,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努力将湖北党和政府的工作迅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积极开展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和全面推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深刻分析这10年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深化湖北各项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划和制定湖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借鉴意义。

一、1982-1992年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概述依据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结合湖北的情形,1978-1981年3年时间,为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准备酝酿阶段;1982-1992年10年时间,为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扩大时期。

该时期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82-1987),为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起步阶段。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复习提纲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1842—1949)复习提纲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分×5)、简答题(10分×2)、材料题(15分×1)、论述题(20分×2)名词解释:钱庄钱庄是明清时期的一种金融组织。

它最初是经营不同货币的兑换,称钱店。

大的钱庄在明末时开始经营存放款业务。

在北京、上海、汉口、杭州等地均有。

鸦片战争后,钱庄主要在上海发展。

钱庄实际上是一种早期的银行。

但它不向社会公开办理存放款,他的存款主要来自关系户、熟人,放款亦然。

后来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旧式封建钱庄慢慢开始具有近代资本主义的性质。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中国的钱庄在金融活动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其作用和影响超过银行。

票号票号,一种旧式金融组织,又称票庄、汇划庄。

多为山西人所经营,因此又称为山西票号或“西号”。

明末清初首设。

票号一般为合股组织,资金比钱庄雄厚,他的主要经营业务是进行地区之间的汇兑,信用工具叫“汇票”或“会票”。

票号也从事存放款业务。

但不对个人,只对钱庄办理。

鸦片战争以后,票号不仅办理私人汇款,而且代理清政府汇解京饷和军协各饷,并收存官款。

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它无法收回对官府的放款,受重大打击,相继停业,或改为钱庄和银行。

值百抽五所谓“值百抽五”,就是征收百分之五的税率。

它是协定关税时期中国关税中最基本的税率。

“值百抽五”最初来自于《中英通商章程》,但由于其所列货物十分有限,以后新增的贸易品名称就一律按值百抽五来定税率。

而后来签定的《中英天津条约》,第一次确定进出口海关关税“值百抽五”的原则。

但是,在实际征收过程中,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以多报少,以大报小,以高报低,实际关税税率远远没有达到5%,只有3—4%,这种税率一直延续到1928年关税自主。

二五减租所谓“二五减租”,是指粮食收获后,优先提取百分之二十五的粮食给佃农,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五由地主和佃农对半分。

“二五减租”是国民党在大陆时期曾提出的土地政策。

回望湖北改革开放 放眼荆楚科学发展——评介《改革开放30年湖北经济发展战略历史考察》

回望湖北改革开放 放眼荆楚科学发展——评介《改革开放30年湖北经济发展战略历史考察》

展战略,走在 中西部 前列” “ 的战略有一 个与 时俱进 、 适应形
势变化相应调整的问题。中央在 2 0 年 明确要求湖北要建 05
的条件相异 , 作者在作战略 阶段 划分 时并未强求一致 , 如有
设成为“ 促进 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这既是对湖北的战 , 略定位 , 也是赋予湖北的重要职责。 让人欣喜的是 , 省第九次
众多战略 分为“ 城市先 导” 四 区一 中心” 和“ 战略 、金 三角” “ 和“ 一特 五大”“ 、一手抓城 市圈、 一手抓 县域经济” 三个大的
崛起” 战略是 2 世纪 9 o o年代 中期湖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持
续下滑、 又面临西部地 区追赶压 力的情况下提 出的, 收到 既 明显成效, 也存在不足之处 ;0 2年提 出“ 20 走在 中西部前列” 的发展战略 , 该战略的实施使 湖北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
最好最快、 人民群众受益最 多的时期。 的确 , 作为一个长期发
演化阶段 , 将真正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从纷杂的口号 中 提炼 出来, 让战略勒迹 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五章到 第八
章, 分别考察 了湖北基础设施战略 、 经济体制改革战略 、 对外
开放战略和科教 兴鄂战略 。 由于各 个战略 的性质不一 。 出台
该书不仅不粉饰 太平,而且通过总结湖北 经济发展战 略 3 年 的成败得 失, O 为今后湖北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 书 该
宏 观 发展 战略 。 是全 国较 早 提 出的 地 方发 展 战 略 , 一 战 也 这 略 对 各地 乃 至 国 家层 面的 发展 战略 产 生 了深 远 影 响 ;振 兴 “
展的轨道 。 第四章考察 了 湖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改革开放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带来的管理变革——以武汉为例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带来的管理变革——以武汉为例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带来的管理变革——以武汉为例一、背景武汉,一个拥有5000年人类文明和3500年城邑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

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此处就有先民生息、劳作。

商代中期汉口市郊所建立的盘龙城揭开了武汉城邑文明的帷幕。

东汉和三国时代,在今汉阳、武昌的市区内又修建了军事城堡。

南北朝时期后,武汉发展了商贸经济,形成为地方行政中心,成为郢州的治所。

隋唐以降,武昌、汉阳就成为中原重镇、商舟之会。

元代建行省后,一直是湖广省、湖北省治所。

汉口在明代中叶一跃成为四大名镇之一。

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武汉三镇的工商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汉口被迫对外开放。

洋人、洋船、洋货的涌入,洋行、银行、洋厂的开办,汉口被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从封建内陆城镇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开放城市。

汉口开埠是武汉城市崛起和武汉的近代化的一个契机,同时,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武汉进行的近代化实践对武汉城市近代形态的转换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二、变革内容张之洞对武汉城市建构和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一言以蔽之打造武汉早期近代化,推动武汉城市的近代崛起。

(一)大力营建武汉工业体系,使武汉的城市经济功能由商业独秀发展到工商业并重。

张之洞以军用工业、钢铁工业为先导,并采取轻重工业并举、军用民用并举的办法,兴建武汉近代工业体系。

由于张之洞的不懈努力,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一个近代化的工业体系在武汉基本建成。

至1911年,武汉有较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724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

(二)巩固和发展武汉旧有的商业优势,使武汉由内贸型商业重镇发展为全国领先的国际性贸易商埠。

张之洞采取措施,大力推动武汉商业发展。

他设立了汉口商务公所、汉口商务局、两湖劝业场(武昌兰陵街)等商业设施。

为了推动商业的发展,张之洞还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1906年京汉铁路的贯通,不但使武汉的货物流通更加畅快,而且使武汉的商业地位更加凸显。

张之洞督鄂期间,武汉三镇的商业取得长足进步。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新) (1999年制定,2006年修订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新) (1999年制定,2006年修订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新)(1999年制定,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070015英文名: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Economic课程类别:经济学系专业选修前置课:无后置课:无学分:3学分课时:54课时主讲教师:张士杰郭海儒选定教材: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课程概述: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是研究1842-1949年中国社会经济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上限是1842年,标志是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发生了种种变化,中国经济也由此进入了与往昔根本不同的演变过程。

1949年是其下限,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1982-1949年期间,在不同的地区,曾先后出现殖民地经济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等三种经济形态,他们曾在一个时期里并存。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过程,包括从封建经济形态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殖民地经济形态的过程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产生发展并取代前两种经济形态的过程。

教学目的:第一,使学习者懂得中国近现代经济演变的基本过程,主要线索和特点--即向西方学习,探索具有中国特点经济现代化道路。

第二,从动态中认识中国的国情。

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特点,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也是长期起作用的,只有从对他长期形成过程的分析中,才能深刻的认识它、理解它、掌握它。

所以,弄清近现代中国留给新中国一份什么样的遗产,才能认识中国的国力,才能认识到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是长期的。

第三,汲取可资借鉴的重大经验教训。

通过近现代史的教学,使学习者懂得没有国家的独立就没有民族经济的发展,这是经验。

教训就是如何以一个开放的心态面对外部世界,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学方法:1、处理好纵横关系,抓住主要问题、主要线索。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考点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考点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考点第一章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这种经济结构中,人们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换。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指封建地主拥有大量土地所有权。

在这种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并不自行耕种土地,而是将自己的土地租佃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并以收取一定数量的地租作为让渡土地使用权的报酬。

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执行的是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闭关锁国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降低到最低水平,是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点。

1644年-1684年间清政府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在1685-1840年间则是由严格限制的海关贸易。

这一系列的限制措施主要有:1限定对于外国来华贸易的商人,政府也对他政府也对他通商口岸从事对外贸易;2对进出口货物也实行严格地限制;3对于外国来华贸易的商人,们的活动加以种种限制;4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中国政府特许设立的商行,即洋行,也称“牙行”、“公行”。

具体业务是:垄断对外贸易,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购外商所需货物,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保证交纳外商进出口船钞和货物税;代理政府管束外国商人的行动;传达政府对外商的政令,办理政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事宜。

当时清政府只开放广州一个口岸,因此洋行都设在广州,被通称为广州十三行。

第二章最早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用作药材。

英国人有意识地把鸦片当做主要商品输入中国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的。

鸦片贸易严重危害中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1鸦片贸易的急剧增加改变了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使中国逐渐地由一个出超国变为入超国;2鸦片的大量输入使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朽和反动;3鸦片的泛滥毒害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和体质,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严重萎缩;4鸦片的泛滥使本来消费水平就很低、购买力就十分有限的中国人把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吸食鸦片,社会购买力日益低下;5鸦片的大量输入不仅使中国成为入超国,而且也引起了中国的通货—白银的大量外流,势必在国内引起金融恐慌,财力枯竭。

2023年湖北省恩施重点中学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及答案解析

2023年湖北省恩施重点中学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及答案解析

2023年湖北省恩施重点中学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 下表为东周时期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表明()时间事件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晋公室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大夫为诸侯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约齐湣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A. 诸侯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 新旧势力间的矛盾不可调和C. 卿大夫成为新的统治阶级D. 周天子已丧失天下共主地位2.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据材料推知,秦走向统一的过程中()A. 重视实行广纳贤才的用人政策B. 通过变革制度为崛起准备条件C. 对诸侯国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D. 政治优胜奠定军事胜利的基础3. “投壶”是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活动。

宋代投壶(如图)技艺多样,娱乐性强,且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司马光在《投壶新格》中说:“夫投壶细事,游戏之类,而圣人取之以为礼……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

”由此可知,宋代“投壶”()A. 深受朱熹理学的影响B. 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C. 得益于政府大力提倡D. 丰富了市民体育活动4. 洪武八年(1375年)起,明朝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作为法定货币,严禁白银流通。

然而,明廷滥发宝钞,短短半个世纪宝钞的价值已经缩水为发行初期的1%左右。

市场日益排斥宝钞,白银用于民间交易的比例大增。

这一变化()A. 导致政府财政收入锐减B. 表明传统制钱被人们抛弃C. 助推银元成为法定货币D. 加快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5. 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源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首次刻印,到1852年仅有2个版本,1866年后被翻印,至1902年国内共有14个版本;徐继畬的《瀛寰志略》于1848年首次刊印,到1866年后才被翻印,此后多至18个版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模式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模式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模式的演变1978年12月18日,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这个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模式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下面我们将重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模式的演变。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模式(1978年-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仍然是一个计划经济国家。

政府通过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来确定经济增长目标和各个部门的投资计划,以此来实现国家计划经济的控制。

这个时期,国家垄断了资源配置、生产决策和市场份额分配等许多经济活动,并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调度措施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但是,这个模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由于经济的过度集中和国家垄断的影响,资源配置和生产活动的效率非常低。

而且,在国家管控下,市场机制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导致企业之间缺乏竞争,产品质量不高,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第二阶段: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行(1992年-2003年)改革开放以来,在计划经济阶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行的新模式。

1992年,中国政府开始了“市场化改革”,允许和鼓励个体和企业参与经济活动,逐渐放松对市场的控制。

这个时期,政府逐渐实行了宏观经济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政策。

政府逐渐放开了对市场的控制,许多行业也开始引入竞争机制,而外贸、房地产和金融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也开始参与到全球经济的竞争中。

第三阶段:市场经济模式(2003年至今)2003年,中国开始实行新的经济政策,终极目标是形成市场经济模式。

这个时期,政府取消了对物价、利率、汇率等领域的管制,逐步放弃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追求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10%。

但是,在市场化进程中,经济衰退、债务危机和社会问题也涌现出来,政府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控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三亚学院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三亚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课程目标是什么?A:促进自身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B:丰富自身知识体系,拓展思维领域,培养创新意识和辩证思维C:能够横向和纵向对比代表性的经济观点D: 了解中国古代经典经济理论和代表观点E: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答案:ABCDE第一章测试1.魏国西门豹兴建的()的水利工程A:都江堰B:郑国渠C:引漳水灌邺D:邗沟答案:C2.齐国都城临淄就有居民八万户。

A:错B:对答案:A3.孔子的弟子子夏这样说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即“死生”和“富贵”都是命中注定和上天安排的。

A:错B:对答案:B4.孔子认为,存在贫富差别会发生乱A:对B:错答案:A5.孔子认为,违背“义”的活动有()A:政权聚敛,兼并小国以增加财富B:有权势的人与民争利C:不从事劳动生产D:偷盗抢劫答案:ABD6.孔子认为,人们追求利的行为要受到道德的约束,这种约束人们求利行为的道德就是“义”。

不是不能求利,而是要考虑求利的行为,是否符合“义”。

他把这个原则称为:“见利思义”。

A:错答案:B7.墨家学派有严密的组织,其成员称为“巨子”,首领称为“墨者”。

A:错B:对答案:A8.《墨子》主要体现了墨子和后期的墨家思想。

A:错B:对答案:A9.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A:错B:对答案:B10.商鞅因被公子虔(qián)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秦王朝的首都咸阳,不仅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且也成为商业中心A:对B:错答案:A2.陆贾(jia):是汉初楚国人,西汉()家。

A:经济家B:政治家C:文学家D:外交家E:思想家答案:BDE3.陆贾提出了以(无为)为中心的治国思想和政策主张A:对B:错答案:A4.(轻重论)是中国古代所独有的一种经济学说,是运用轻重概念分析和管理封建国家宏观经济的理论。

A:错答案:B5.贾谊曾用“轻重”概念来论证政府利用货币()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022年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作人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2年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作人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2年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作人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B.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答案】:A2.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

以下关于周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牧野之战后,周文王姬昌灭商,建立了周朝B.“烽火戏诸侯”发生在东周末期,“一笑倾国”的典故由此而来C.东周时期得到周王承认的燕、赵、韩三诸侯是“三家分晋”的结果D.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口号中的“王”,即周王【答案】:D3.古人除了有“名”和“字”之外,还常有“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周邦彦号“清真居士”。

下列选项中,与另外三人不处于同一朝代的是()。

A.东坡居士B.香山居士C.易安居士D.六一居士【答案】:B1/ 114.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A.竹B.金C.木D.丝【答案】:A5.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于2011年8月发射了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A6.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B.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C.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D.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答案】:B7.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著名言论对应错误的是()。

近代百年武汉大事记之七——湖北省武汉志(1840-1985)

近代百年武汉大事记之七——湖北省武汉志(1840-1985)

近代百年武汉大事记之七——湖北省武汉志(1840-1985)【自然环境】地质汉阳县境历经印支运动的造陆过程,形成近东西走向的断层褶皱,出现新农地段向斜、南湖背斜;大集向斜、伏牛山背斜;爹山向斜、小■湖背斜等紧闭褶曲的冲断层和带状褶皱山地。

后经燕山运动,使马口(汉川县辖)至百丈塞以西、百丈塞和侏儒山至三羊头以南发生大面积断陷沉降,形成内陆湖盆(即江汉湖盆),并产生一系列南西至北东走向的华夏式断层构造,有索子长河断层、东湖断层、后官湖断层、黄陵矶以东东荆河断层等。

这些断层构造与印支运动形成的褶皱构造纵横交错,形成汉阳地形的基本特征。

地貌汉阳县北靠汉水,东临长江,南濒东荆河。

黄丝口接洪道上联杜家台泄洪闸,下至香炉山人东荆河,连通汉水和长江,使全县构成三面环水态势。

县境地貌按地质构造和发育过程可分为三大类型:平坦平原由汉江泛滥沉积而成,分布在县境南北二线,地面高程在海拔24米以下。

南部平原包括成功、消泗、曲口、洪北4乡和桐湖农场、侏儒、横龙的一部分,面积为284.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6.1 9/6,地面高程在海拔19~22米之间,由多个碟形洼地复合构成。

最低处为沉湖。

南部平原的土质肥沃,但常受洪涝威胁,1956年沔阳杜家台分洪工程建成后,此地有部分地区成为汉水分洪区,起着蓄洪纳渍的重要作用。

北部平原包括张湾、蔡甸和柏林3个乡镇的一部分狭长地带,面积为54.5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

地面高程由汉水堤脚海拔24米向内侧降至20米左右,地质肥沃,结构良好,适宜旱作物生长。

但由于汉水河床的抬升,汛期的水位往往高出地面,地下水位亦随着河水而升降,对农业生产、居住都有不利的影响。

岗垅台地岗垅台地分布在南北平原之间的广阔地段,面积为751.7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8.98%。

地面高程在海拔25~50米之间,形成南北低中问高的“凸”形地势。

岗地多为网纹红土构成。

以高庙乡的缺堤口为起点,沿湖岸至尧山、乌梅山以北临近北部平原的地段为一线;从沌口起,沿黄陵、■山、九真至桐山头以南临近南部平原的地段为一线,均为波状平原。

湖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1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湖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1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湖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1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

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

”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A . 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B . 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C . 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D . 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2. (2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 自然经济继续快速发展B . 与西方列强侵略无关C . 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D . 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3. (2分)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A . 由商人和资本家出资兴办B . 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C . 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D . 大机器生产4. (2分) (2018高一下·金沙期末)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机器生产②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③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进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④洋务运动中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5. (2分) (2016高一下·仙桃期末)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

这一现象说明了()A .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 .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 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D . 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6. (2分) (2018高一下·舟山开学考) 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成就。

理性回望经济体制改革湖北实践三十年

理性回望经济体制改革湖北实践三十年

理性回望经济体制改革湖北实践三十年金德万经济体制改革,这一全国范围新的伟大革命,是体制机制从基础层面直至上层建筑的制度创新。

启动改革、经历改革、深化改革,都需要下决心、有信心,不能摇摆不定,不能丧失信心。

这个决心与信心,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慕富裕、向往繁盛、共享发展、祈愿太平的勇气与毅力。

坚定改革的决心与信心,既来自于人民历史发展的要求,又来自于改革自身。

经历了长时段历史性波澜起伏,此中清平与离乱交叠、盛世与衰败错杂,人民艰辛备尝、苦难深重。

如今中国的人均GDP每十年不到就翻一番,已达二千五百美元,经济总量的排名从三十年前的第十三位已达第四位,真正“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①这是历史赋予人民坚定改革的决心与信心。

事非经过不知难,经验中的改革同样艰难与困顿缠夹,走一步看一步,走是必定的,看是必要的。

前行的大方向依然坚定,这一大方向乃统一于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这是改革自身坚定人民投身改革的决心与信心。

且不论腐败现象、分配不公、收入差距、代价支付、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等可能引发的对改革预期的置疑与辨难,且不论历史与当下、本土与外洋、顺取与逆守、汲纳与排摈之际人心浮荡、摇曳不定形成的精神消极的腐蚀力量,社会发展的前行是浩荡奔競而不可阻隔的,历史乃从人们活动中创造而来。

只有改革,才能发展经济。

只有改革,才能改善民生。

只有改革,才能振兴中国。

只有改革,才能遂中国人民推进历史发展的宏深愿望。

理性回望三十年,就是经过对改革三十年客观过程的主观梳理之后理性建构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历史。

这个历史过程的建构,需要理性地对待历史事实,理性地看待观念及其流变。

经济体制改革在湖北三十年的实践,是国家力量的地方实践历史过程,显现了湖北人民在全民族复兴运动中除旧布新谋求发展的努力与牺牲。

从奋勇争先探索前行的初期十五年,中经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克难奋进不畏艰辛的十年,达至深入推进再创辉煌的近期五年,止此三十年,瞻望前景,辉光闪耀,思之泫然而又欣然。

(完整版)华南农业大学342综合四农四狂背版二三

(完整版)华南农业大学342综合四农四狂背版二三

二、农业微观经济组织考试要求1.农业家庭经营的内涵、农业的产业特点与农业家庭经营、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与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家庭经营兼业化的原因、利弊分析与发展趋势。

2.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形成、绩效、障碍与完善。

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涵与作用、农业合作社的原则与运行特征。

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与特征、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1、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所谓农业家庭经营:就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其为农户或家庭农场。

农业家庭经营是一种弹性很大的经营方式,可与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相适应,可以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它突出了主要经营对象的产业特征,即农业,而不是其他产业;经营主体是农民家庭,主要实行的是家长制或户主制管理,不存在管理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它强调以使用家庭劳动力为主,而不是以雇工经营为主。

2、家庭经营作为农业主要经营形式的理论分析(农业家庭经营存在的原因)第一:农业的产业特点与农业家庭经营:(1).农产品上不可间断的生命连续生长过程的结果,各个生产环节只有继起性,不可能像工业那样具有并列性。

工业中,可以一个单位内集中很多劳动力和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可以集中在一起,生产资料,取得很高的效率;农业生产周期长,生长的各个阶段有比较严格的间隔和时限,只能有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依次而不间断地进行。

(2).农业生产活动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复杂交错,因此农业劳动指出具有不平衡行。

农产品必须因地制宜,不能随意地改变生产地点。

(3).在光照条件下,农业生产一般不可叠加,具有广阔的地域性。

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生产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一般情况下不能够叠加。

而工业生产却可以叠加,可以在厂房中集中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相当集约的规模化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1842年以后,湖北省经济管理体制经历了指令经济型→市场经济型→计划经济(新
指令经济)型→新市场经济型的变迁过程。

指令经济型要求中央集权,市场经济型要求地方分
权。

关键词:现代化湖北省经济管理在经济管理中,有一个中央与地方的
关系问题。

在地方一级中,省一级是本位。

这不仅是因为省是地方一级中的最高层次,不仅
是因为省政府是中央政府决策落实的主要组织者,还因为省政府有中央赋予的结合本地情况
制订部分政策的决策权。

一般来说,县、乡两级政府没有这样的地位、职能与权力。

研究经
济管理必须研究省一级的,才能看出中央政府决策的落实过程与后果。

但是,对省级经济管
理演变过程的研究,似乎还是一个空白。

在中国近现代时期,各省经济管理的模式、性质、
内容、方法、机构等等大同小异,其演变进程基本上也是同步的。

湖北地处中部地区,经济
发展水平处于中等状态,在省级经济管理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通过对湖北省政府经济管理
的解剖,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时期省级经济管理演变的轨迹。

本文着重考察湖北省政府经济
管理体制性质与权限的变化过程。

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其演变轨迹常常交织在一起。

一、指令经济与习俗经济互补型向市场经济型转变的起点要深刻认识近现代经济管
理变化的历史方位、性质与特点,必须将它放在中国经济管理发展长期趋势之中,用一种历
史眼光去观察。

从夏到秦汉的国家形成过程中,各代王朝通过建立户籍制度、公有土
地授田制度、服役制度、赋税制度、贡献制度、国营手工业制度、专卖制度等等,或直接支
配资源,决定其用于何处;或规定生产者应交纳何种实物,从而决定生产的内容。

于是,在
公社习俗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指令经济的管理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笔者从1986年以来担任《湖北省志》的副总编,负责《湖北省志》中《经济综述》、《经济
综合管理》和《工业》3卷(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同时主编9卷本《湖北省志·工业志稿》
(分别由人民出版社等9家出版社出版),其中的每一卷都有管理部分。

本文资料未注明出处
者,均来自以上12部志书。

指令经济的内容不断变化。

从夏至汉,国家直接支配生产者劳
动力的比重逐步减少,征收生产者的劳动产品则相应增多。

汉末三国初年征收谷物、布麻或
绢绵。

农户为了交纳这三类物品,就要生产它们。

绢是丝织品,为了生产它就必须养蚕。


的原料是麻,生产它就必须种麻。

因此北魏以后的均田制,在分给粮田的同时,又规定分给
桑麻田若干。

唐代前期通过租庸调制规定农民生产什么。

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匠籍制度、均
田制度崩溃与商品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萌生,两税法、一条鞭、摊丁入地相继实行,田赋部
分货币化。

在从习俗经济到指令经济的演变过程中,习俗经济与指令经济并存和互补,但又
互为消长,总的趋势是指令经济增而习俗经济减。

萌生的市场经济关系既冲击指令经济及相
应的管理体制,又冲击习俗经济及相应的管理方式。

①令人感兴趣的是,前者受到的冲击大,
后者则小得多,以致政府的指令经济型管理方式衰落,存在于基层生活之中的习俗经济及习
惯法等等却顽强地延续下来。

“非正式制度安排显示出一种比正式制度安排更难以变迁的趋
势。

”②自康熙三年(1664)设湖北巡抚至1842年,湖北省的经济结构建立在手工劳动
和生产资料绝大部分归私人所有的基础之上。

农业是基本生产部门。

土地是基本的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者是农户。

各户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均由自己决定。

他们将家庭农业与家庭
手工业结合在一起。

在城镇和农村中有独立的手工业者,他们生产农户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
过高的铁器、陶器等物品。

农户之间,手工业者之间,农户与手工业者之间,通过基层市场
近距离互通有无。

商人和政府组织远距离的商品交换。

此时自给经济占主要地位,商品经济
在逐步发展,市场经济萌芽在成长。

在这种经济结构中,佃户与地主关于租佃土地和
土地上收获物的分配,雇主与雇工关于工资数额与劳动条件,买者与卖者关于商品的价格,
借者与贷者关于利率与还本付息时间,均由双方依经济发展自发形成的习俗规则商定。

社会
公益事业(如建桥修路等等)所需经费,一般由习俗经济形成的村社残存(社产、义田、义仓等)
的收入与捐献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