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
推进青海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Industrial Finance 产业财经25摘 要: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繁荣发展农业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青海的农牧业供给侧改革经过近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但与此同时,农牧业生产条件长期落后、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农业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城乡发展差距明显以及农牧民老龄化、农牧区空心化、农牧业副业化等新老发展难题交织的趋势日益显现。
面对新形势,青海如何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深化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协调推进乡村经济、教育、卫生、科技、治理和生态等多维度的全面振兴是当前和今后青海农牧业发展亟须破解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当前亟待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青海;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青海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农牧业作为青海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
目前实施的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涉及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其核心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省农村牧区在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农牧业生产经营“高成本”与“低收益”并存,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干部队伍流失严重和年龄偏大等问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共性问题。
(一)农牧业生产经营“高成本”与“低收益”并存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近年国际大宗农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逐渐形成了国际国内农畜产品价格倒挂的格局,导致我国农畜产品进口量持续增涨,形成了农畜产品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与产品价格“天花板”效应的双重挤压现象,农牧业比较收益偏低的生产格局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破局。
另一方面,由于省内农业人口集中度最高的海东等黄土丘陵地带土壤肥力整体偏低,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牧业人口较集中的青南高寒牧区草原单位载畜量较低,加之受农资价格、人工成本、土地流转租金明显上涨等因素影响,农牧业生产已逐渐进入高成本时代。
论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路径
我 国少数 民族 的政 治 发展 权 的 宪政 保 障机 制 由 人 民代 表 大会和 民族 区域 自治两 部分组 成 , 民 在
族 国家 如何 作到 尊重 每个 民族 的族 格 , 它们 都 使 能保 持 自己 的文化 特 色 , 有 自己的政 治 权利 ? 享
部 区域 经济 发展 差距 不 断拉大 , 数 民族群 众 利 少
益诉 求 意识 不 断增强 , 民族 问因经 济利 益分 配不 当引起 的矛 盾 冲突 时有发 生 , 直接 影 响到 民族 团
N 4, 0 9 O. 2 0
Gen r .1 5 e a No 3 l
论 西 部 少 数 民族 自治 地 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法 治 路 径
吴 秀 兰
( 青海 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人类学学 院 ,青海 西宁 80 0 ) 10 7
[ 要] 摘 西部少数 民族 自治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 的法 治路径选 择是依法 治 国的 内在 要求 , 民族 区域 自治 及其相关法 律有其正当性 , 我们必 须从依法保障西部少数 民族 自治 地方 民众 的生 存权 和发展权人 手 , 自 使 治机关 自治权 充分得到实现 , 一步 完善 资源 与生 态环 境立 法 , 而探 求该地 区经 济社 会发 展 的法治路 进 从
民族 区域 自治 , 是 在 统 一 的多 民族 国 家 就 内, 以宪 法 和有关 法 律 为准 绳 , 一个 或 多个 少 在
数 民族聚居 区 , 由少数 民族 自己管理 本民族 地区 的内部事 务 , 立 自治 机 关 , 使 自治 权 。 “ 设 行 民 族 区域 自治 是 中 国共 产党 运 用 马克 思列 宁主 义
师 范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为便于了解心理实验的发展趋向,已经从cnki下载有参考价值的论文近100篇,总体上对心理实验发展的趋势已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已经完成了论文《近年来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述评》、《地方高校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构想—以河西学院为例》的构思。目前正通过互联网搜集心理实验的书籍和其他资料。
3.知识储备
六.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
(一)成果形式
1.系列论文
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近二十年来公共心理学实验课程改革趋向研究》、《地方高校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构想—以河西学院为例》等论文的撰写和发表工作,从理论上探讨当前心理实验的发展趋势,并对我校及地方高校心理实验的改革提供建设性意见。论文的研究成果对我校和其他地方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任亮宝.自尊心理及其相关研究的综述[J].河西学院学报,2008(3).
5.安桂花.近十年国内关于学业不良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院,2010(1).
6.王国俭.新建本科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质的反思.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7.王国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甘肃科技,2010(12).
2.心理实验网络实验平台(网页)
在2013年7月底正式完成“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网站的建设,通过该网站,学生可以做40个以上的心理学实验。每个实验包括实验演示、本实验所用的传统仪器、原理解释三个模块。实验平台建成后,将摆脱传统实验室的时空限制,供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使用。全校师范类学生也可以通过此平台验证教育心理学中的部分实验。其他心理学爱好者可以通过本实验平台进行感兴趣的实验。
协同治理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创新路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1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Nov.2023 收稿日期:2023-05-26 作者简介:毛春合(1979-),男,副教授,法学博士㊂主要从事比较政治制度㊁基层治理研究㊂候丽君(1998-),女,在读研究生㊂主要从事公共政策㊁基层治理研究㊂ 基金项目: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青海省县域城镇化与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关系及耦合机制研究(22ZCY046);青海民族大学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项课题:共同富裕视域下青海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ESDYJ09);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协同治理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基本经验与路径优化研究 基于河南省C 镇的实践经验为例(39M2023019)协同治理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创新路径毛春合,候丽君(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青海西宁810007)摘 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应强调主体多元㊁治理创新㊁协同共治㊁互惠共生的协同治理㊂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在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㊁数字赋能治理㊁多元协同联动共治㊁创新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依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还应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积极构建多元协同治理的共治机制,加大推进数字赋能人居环境治理提智增效,全面激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整体效能㊂关键词:协同治理;党建核心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数字赋能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23)11-0091-05Innovative Path for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MAO Chun -he ,HOU Li -jun(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Qinghai Minzu University,Xining Qinghai 810007,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iveness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rural governance capacity.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theory that emphasizes diversity of subjects,innovation ingovernance,collabo⁃rative governance,and mutual benefit provides a new research.At present all.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governance has made useful exploration and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in play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ore of party building,digital empowerment governance,multi coordinated joint governance,innovative governance model,etc.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urgenty,we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leading ability of the Playmaker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actively build a co-governance mechanism of multiple coordinated governance,increase the promotion of digital enabling human settlements governance to improve intelligence and efficiency,comprehensively stimulate the four dimensions of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governance,and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governance.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leading by the core of the party building;rural living environment;digital empowerment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农村实现的重要抓手㊂[1]十九大报告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并认为这一行动在实现乡村振兴和生态宜居方面具有核心地位㊂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发布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其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到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高度㊂[2]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这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福利与健康状况㊂[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对环境污染防治㊁产业结构调整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统筹规划,着重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㊂[4]然而,实现农村生态宜居㊁人居环境治理中依然存在治理过程碎片化,[5]资源配比不均衡,政出多门㊁职责不清㊁主体参与度不高㊁治理条件不足以及治理效果不佳等问题,[6]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城乡在资源配置方面仍处于不平衡阶段,农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和治理资金缺乏导致了对本土人才资源开发不足,也影响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㊂[7]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主要是指 中心+多元”的结构性复合,[8]当前背景下,实现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协同治理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转变为横向协作和整体规划,探索政府嵌入㊁社会协同和农民自主治理的新型治理范式,[9]88-95还要结合地域特色和治理实际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㊂一㊁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分析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一)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的理论逻辑协同治理理论是一种治理的方式㊂协同治理不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是一个互动㊁协调的过程,它强调参与治理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不同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利益需求,但是他们的前进方向是一致的,最终的目的地是同一个㊂实现协同治理的前提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强调政府㊁社会组织㊁企业㊁个人等都可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㊂[10]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协同治理是指有效融合农村多元主体的不同利益,改变传统治理方法,通过为不同的多元主体搭建一个更大的协同治理平台,使他们以实际行动者身份一起加入其中㊂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涵盖面非常广,所以单单依靠政府部门单一的力量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需要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㊂比如政府在治理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社会组织可以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了解村民对村庄环境的诉求,最大程度维护村民的相关权益,向政府建言献策;村委会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任务,通过解读上面发来的文件,让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并根据每个村子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创新发展㊂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从系统的角度看,它是一个大的协同治理系统,其中又存在着若干个行为体,比如政府部门㊁社会组织㊁第三方企业㊁村两委㊁村民等,它们都是开放性的,在整个系统中既相互独立,也相互影响㊂在系统内部的各个行为体拥有不同的资源,也具有不同的利益需求,也就导致了实现目标的手段各式各样㊂(二)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分析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属于典型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涉及良好㊁卫生的身体健康实践,涉及节约资源㊁保护环境的道德文明实践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多元主体既是治理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又是组织者和领导者㊂在传统治理模式下,行动主体缺乏自治自觉,且因不同主体利益多元化㊁价值诉求多样化,而呈现出主观非理性的主体价值,[11]这就导致仅仅依靠单一主体的力量是不够的,治理效率变低,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改善和治理㊂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水平,尽管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行动中,国家一直都坚持着政府引导,以农民为中心积极参与,市场介入辅助,各种机制相结合的形式,但在现实治理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治理方式的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依然处于政府主导,村级组织㊁村民被动参与,市场㊁社会组织难以参与的尴尬境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尚未有效达成,导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㊂近年来,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标本兼治,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㊂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坚持党建核心引领㊁政府负责㊁社会主体协同㊁民众有效参与的协同治理方式,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发展,创新方式方法,探索治理模式,形成农村人居环境独特有效的治理之道㊂图1 基于协同治理分析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图示二㊁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的基层经验近年来,全国不同县镇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方位治理㊂依据C 镇所属县域‘M 县乡村振兴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项目可行性研29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究报告“,县政府在坚持政府引导的前提下,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项目㊂截至2022年9月,M县已完成56个村标设计,其中37个村已完成建设㊂在村内,已累计建成小花园382个㊁小菜园4909个㊁小果园440个㊁小游园217个㊂已创建 五美庭院”12000余户㊂通过 三五”创建,陈村乡滹沱㊁英豪镇后营㊁仰韶镇刘郭㊁张村镇河南庄㊁洪阳镇柳庄等20个各具特色的乡村已初显形象㊂[12]借助M 县的引领作用及其它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要想高效进行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应该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数字赋能协同治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以及依据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工作㊂(一)党组织 内核”引领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需要把党建贯穿治理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扎实开展 五星”支部创建活动,通过组织和动员村民㊁逐村观摩和集中整治,营造各支部之间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全面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热潮㊂同时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注重发挥共青团㊁妇女联合会㊁少先队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以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作为桥梁和纽带的示范引领作用㊂在实践中,需要加强对党员联系户的关注,以确保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基层建设和群众服务㊂例如,结合主题党日㊁党员大会㊁农村集会等,以 党建抓宣传”为抓手,制定村庄清洁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支部微信群㊁乡村大喇叭㊁宣传车㊁LED显示屏等多种宣传手段,多形式㊁全方位宣传教育,引导村民养成垃圾不乱倒㊁污水不乱泼㊁杂物不乱堆等良好生活习惯,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治理行动,营造全镇人人参与治理㊁合力治理的浓厚氛围㊂此外,着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创新 主题党日”开展形式,将政治理论学习和 我为群众办实事”有效结合,以 党建强示范”推动人居环境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㊂(二)数字赋能克服 信息孤岛”整合信息资源传统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以本单位负责事务为中心开展工作,与其他负责单位之间缺乏协调,各责任单位从政策传达㊁治理推进㊁数据收集到后期检查考核,都有一套自己的运行逻辑㊂在某种程度上,各个责任主体形成了对各自收集信息的垄断,数据资源很难在各责任主体之间共享,使得治理信息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孤岛,难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难以形成信息闭环,这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带来了难度㊂与此同时, 信息孤岛”问题也造成了其他治理主体的参与困境㊂数字技术的便捷性有助于打破治理主体间的信息壁垒,有效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多元协同㊂需要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大数据资源共享中心,通过数据采集㊁录入的实时更新,整合政府各责任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打破参与主体之间的 信息孤岛”,有效协同政府部门治理资源,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相关信息在数据存储与数据交换中达到互联互通,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跨地区㊁跨部门㊁跨层级信息共享难㊁业务协同难㊁基础支撑不足的问题㊂(三) 多元”协同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创新治理活力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提升,需要各方相关主体最大程度参与进来㊁形成合力㊂合作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应该积极搭建多主体参与的平等对话与协商合作平台,引导其他主体加入到治理队伍,但是,合作治理并不是要弱化政府的作用,而是强调在政府的带领下,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大社会合作机制㊂[13]政府要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让治理主体能够相互分享信息㊁加强交流沟通,从而避免因为信息壁垒导致行动上的不一致与偏差㊂联通有效的治理体系要求将协同治理的主体都囊括其中,各方声音能够顺畅传达,治理主体各司其职,互相连通㊂另外,必须明晰各参与主体的责任边界,避免政府包办代替,强调政府应该担当引导作用,促进市场资源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最大化利用㊂应构建政府㊁市场㊁社会组织㊁村集体和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格局,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倡导爱乡爱村的理念,激发个人㊁企业㊁社会组织等的社会责任感,吸引个人㊁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提供支持,以捐赠㊁帮扶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㊂在此过程中,需要让各主体明确自己的参与责任,避免职责不明确的情况发生㊂同时,应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治理,加强多方联动,形成治理合力㊂(四)创新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效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要以各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现状为依托,制定和完善村级建设规划,有序推进人居环境协作治理㊂首先,要了解并识别本地村庄在人居环境协作治理中突出的问题,并针对特定情况设计应对方案,以提高协作治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㊂其次,应以本村实际情况为基础,全面考虑所处地区资源环境的特点,坚持发挥当地特色,实行 一村一品”,防止 千村一面”问题,可以利用村级土地,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项目建设,多渠道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㊂同时,可以依托城市资源,向农村输送产业,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链,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高治理主体的联动效应㊁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寻求产业发展的新途径㊂最后,虽然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对于很多地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直接复制其他成功经验,学习其他的好经验需要结合本地村庄的特点,因地制宜,遵循可操作原则㊂三、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一)党建核心引领的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是夯实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 领路人”㊁村级班子的 领头雁”㊂近几年,基层党建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基层党组织数量和组织建设逐步走上正轨㊂但是,基层党组织发展不健全,领导作用不明显,人才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㊂该镇大多数年轻党员把党籍挂靠到村组织,而实际身处城市,在村级党组织的党员几乎是由村中年长老人组成,虽然工作热情极高,但由于对新事物和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明显不足,对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作用甚微㊂由于人才的缺失与能力的不足,基层党建工作无法深入推进,对上级党组织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政策精神传导不足,严重束缚了基层组织积极性的发挥㊂另外,少数村的党员干部中还存在滥用职权行为,使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凝聚各方的能力弱化㊂39 第11期协同治理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创新路径(二)社会主体力量协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根据调查发现,目前仍然是政府占主导,不管是从政策的制定㊁资金的投入㊁人员的安排㊁治理的实施上,都是政府在出力㊂即使是组织一些志愿活动,例如每周定期安排政府工作人员下乡打扫卫生,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但是从组织到参与到实施的全过程也都是政府一方 自导自演”㊂总而言之,政府忽略了对社会力量的引导,没有建立起多元主体进行沟通协商的平台,致使社会主体实质性参与投入不足㊂然而,激发企业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协同治理有效运行的关键㊂一方面,政府希望将治理的有关项目托付给企业,希望企业能利用投资收益来回报社会,这就给企业带来了盈利的空间㊂另一方面,企业并不是政府所想的,这一主体的目标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对社会性的公益服务缺乏积极性和投入㊂企业并没有看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投入的发展前景,投入的企业主体缺乏社会责任感㊂因此,作为企业这个市场主体来说也没有能真正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的有效实施中来㊂(三)数字赋能人居环境治理能力较为有限数字化技术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满足乡村全面振兴需求提供了创新支撑㊂截至2023年5月,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1.9%,[14]农村面貌焕然一新㊂然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还存在着监测体系不完善㊁社会监督和监管方式不够高效㊁农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治理的有效性,导致距离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乡村振兴还有一定距离㊂另外,部分乡村的数字化治理理念较为滞后,尤其是基层政府㊁自治组织㊁村委会及农民等治理主体的数字化思维尚未确立,对数字化治理的必要性㊁重要性和可行性认识不足,缺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㊂受过去政府管理路径依赖的思维惯性影响,基层政府尚未跳出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思维,再加上村委会在执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相关政策和措施时认识不足㊁理解不到位,表现出力不从心㊁治理流于形式的问题㊂数字基础设施的不足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未来面临很大不确定性,无法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功能和治理价值㊂(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推进进程中,农村实际自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自治的内生动力不足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主要体现为人居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未能有效结合当地农村发展实际,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机械性执行,现阶段农村居民对于人居环境治理参与深度与广度不够,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进程产生不了较大影响㊂[15]作为社会组织和村民来说,他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是较为被动的一方,企业参与尚有盈利的动机在,社会组织和村民参与协同治理缺乏强有力的内生动力㊂村民环保意识的薄弱或多或少导致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同时政府大包大揽,主导各项治理政策的制定,贯彻落实交给基层,这导致了其他主体认为自己只是被动的实施人,没有治理的主体意识,从而参与协同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也没有真正承担起自己的主体责任㊂再加上,农村居民更多地忙于农业生产与经营,在以政府为主要治理者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治理上,农民一般只是参与较为基础的事宜,并不能对政策制定㊁实施与项目执行产生多大影响㊂长此以往,村民在看似参与度极高的表象下会被越来越边缘化,农村治理服务农民的目标将会逐步偏离㊂四、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的创新路径(一)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协同共治㊂首先,要明确基层党委责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责任机制,落实党员干部入村联户工作,组织开展 一对一㊁一对多㊁多对一”的党员联系农户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㊂其次,优化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㊂将积极引入与内部培养人才相结合,通过吸收返乡精英党员进入党组织,为推动基层党建打下基础㊂最后,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作用㊂无论是基层政权党组织㊁村党支部,还是建立党支部的乡村企业,都应充分利用党建力量,开展智慧党建,利用 互联网+党建”模式,实现县㊁镇㊁村多级同步,传达上级党组织关于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精神,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制定 结对帮扶”活动方案,力求在党建过程中组织领导各主体在人居环境治理中形成合力㊂为了高效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可以在中层建立管理网格,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以镇为单位,镇党政班子成员担任一级网格长,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二级网格长,将每个网格中的约20户村民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由一名村干部或党员担任三级网格长,建立一个没有盲区㊁覆盖全域的农村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系统㊂同时,通过在底层搭建管护平台㊁实施 三五”示范创建提升计划和打造人居环境样板,可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良好治理㊂(二)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共治机制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共治机制,有助于整合各主体资源和力量,形成多元协同联动下的治理合力,系统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治理的实际成效㊂政府作为推动人居环境治理的主导力量,应当积极发挥顶层设计作用㊁企业加大人居环境治理技术与资金的投入,实现自身更大的社会效益㊁村民作为自治主体力量,努力提高乡村高品质生活环境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治理,多方协同联动,合力提升人居环境治理的实际效能㊂要突出乡镇政府驻地重点,整合各乡镇现有资源,谋划包装建设项目,分类提升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全力改善政府驻地形象㊂政府部门应该对市场主体的准入资格进行审核把关,企业主体对政府所不能提供的服务进行补充;政府应该引导村民主动㊁正确地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而村民要将好的建议与想法反馈给政府;政府对社会组织要展开经常性的交流,以便社会组织提供精准的社会服务㊂同时,村民对市场与社会组织也要起到监督作用,市场与社会组织要保持良性互动㊂同时要有完善的合作制度,因地制宜㊁因人而异,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体职责㊁参与的渠道和程序做出规定,同时加强互相的监督,开通举报电话和网络举报途径,从而加强多主体参与协同治理的合力㊂(三)加大推进数字赋能人居环境治理提智增效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美丽宜居乡村数字化治理的49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就业压力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研究
近年来 , 学生 就业形 势 日趋严 峻 , 大 就业 压力前 所 未有 , 在激 烈 的就业竞 争 中大学 生承 受着 巨大 的压力 。
高校毕业生在频繁的求职过程 中不断遭受挫折 , 所积蓄的就业压力和挫折心理会成为他们顺利融入社会的 大的资源浪费 ; 另一方面 , 长期积蓄的愤懑心理会演变成对社会 的仇视心态 , 尤其在多 民族聚集
适应” 维度上没有产生差异 , 而其他 1 个维度上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 0 学生干部的就业压力普遍小于非学生
干部 , 社会适应 方面学生 干部的能力普 遍强于非学 生干部 , 明社 会适应能力 强 , 说 就业心理压 力就小 。 表3 学 生干 部与非 学 生干部 就业 压力 与社 会适应 性差 异检 验 ( ± o) s
N 5 2 1 o .0 1
就业压力与大学生 社会适应能 力的调查 研究
马会军 ’胡维 芳 ,
(. 1 青海大学 社科系 , 青海 西宁 801 ; . 106 2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 江苏 常州 230 ) 10 1
摘 要: 通过对 2 2 3 8名江苏和青海两地大学生进行 问卷调查 , 发现大学 生的就业压力 和社会适 应能力在性别 、 是否 独生
子女 、 是否学生干部 、 家庭经济状况 、 文理科等变量上都存在非 常显著 的差异 ( P<0 0 1 。大学 生就业 心理压力 与社会适 应 .0 ) 能力之间形成稳定而显著的负相关 , 社会适应能力 的发展可 以减轻就业 心理 压力。
关键词 : 大学生 ; 就业压力 ; 社会适应
I v si a o n t e E p o m e tPr s u e a d t e Un v r i t d ns’S ca a t b l y n e tg t n o h m ly n es r n h i est S u e t i y o il Ad p a i t i
2023年西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
2023年西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关注不断增加。
哲学和社会科学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探索与总结。
2023年,西宁市将开展一系列有关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课题,这将为我们提供更多深刻的思考和多方面的视角。
本文将对这些课题进行全面评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相关内容。
一、课题一:西宁市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西宁市作为一个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城市,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对于这一课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
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西宁市传统文化的演变,探究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延续和传承。
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西宁市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影响,以及如何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
我们还可以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探讨西宁市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西宁市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二、课题二:西宁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重大议题之一。
而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省会,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使其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对于这一课题,我们可以从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对西宁市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其在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可以从政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西宁市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政策和实践。
我们可以从社会责任、文化传承等方面出发,探讨西宁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参与和文化支持。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西宁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结语:通过对2023年西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西宁市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和挑战。
2023年西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
2023年西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23年西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在2023年,西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将是该地区学术界和研究者们所关注的焦点。
这一课题涉及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涵盖了广泛的学术范围,对于推动西宁市的人文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全面评估这一课题,从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思维与存在的学科,对于西宁市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科学的研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西宁市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评估这一课题时,我们需要结合西宁市的具体情况,深入挖掘当地的人文社会资源和研究现状,以便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可以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2023年西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
在文章中,我们需要多次提及这一课题的关键词,包括但不限于哲学、社会科学、西宁市、人文社会发展等。
采用序号标注的方式,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整理文章内容,同时也能使文章层次更清晰。
在文章的我们要对整个课题进行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帮助读者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主题。
我也将分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让读者了解到我的独特见解和价值观,促进学术交流和讨论。
撰写一篇有价值的关于2023年西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的文章,需要我们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下进行撰写,同时注重对主题文字的多次提及,才能使文章更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西宁市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当地的人文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2023年西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的研究将在全市学术界和研究者们的积极参与下迎来一次全面推进。
作为一项跨学科领域的研究课题,西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将涉及到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同时还将包含着对西宁市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文明交融等方面的探讨和分析。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请示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请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9.03.08•【字号】青科发计财〔2019〕11号•【施行日期】2019.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请示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厅字〔2018〕23号)文件精神,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办通知的要求,结合《青海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相关任务部署,我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起草了《青海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向省委宣传部、省工信厅、省教育厅、省社科联、省委党校等相关部门征求了两轮意见。
并于1月31日上报了《青海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送审稿)。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审查意见,我们增补了任务分工完成时限,并再次征求了21个相关部门意见,对文稿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完善。
现再次报上,请审示。
如无不妥,建议以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联合印发执行。
2019年3月8日(联系人:马冠奎,联系电话:************)青海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送审稿)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厅字〔2018〕23号)精神,落实《青海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青政〔2015〕11号)的相关任务部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文化,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科研环境,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为目标,以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化为重点,以健全完善科研诚信工作机制为保障,建立完善覆盖全流程的科研诚信体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崇尚创新、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创新型省份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青海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
பைடு நூலகம்
青海 地 方文 献 建设 的意 义
合 , 以为本省各级 领导 机关 即有关部 门 的决 策 、 可 规划 、
制定 方 针 提 供 省 情 资 料 和 历 史 借鉴 。所 以地 方政 府 在 对 当 地 城 市 规 划 和 管 理 时 , 导 者 的 决 策 必 须 建 立 在 认 识 领 地 方 历史 、 文 环境 、 人 自然 状 况 , 分 科 学 地 分 析 各 种 大 充
就 青 海 地 区而 言 , 漫 长 的 历 史 演 进 和 民 族 融 合 进 在 程 中 , 步形 成 了多 元 化 、 民族 性 丰 富 的 高原 地 域 文 化 逐 多
志有宋代李远 的《 唐录》 明嘉靖 张雨 的《 青 、 边政 考》, 以
特色 。青海地方文献 T作 承担着 抢救 、 传播 青海 地域 文
了建设青海地 方文献的六个策略 。
关 键 词 :青 海 地 方 文献
中 图 分 类 号 : 2 9 2 G 5.7
作者 简介 : 王清香 , , 女 青海师 范大学图书馆研 究馆 员。研 究方向 : 图书馆 学。
地 方 文 献 是 中 国传 统 文 化 重 要 的组 成 部 分 , 涵 盖 它 了 某 ~ 地 域 的 历 史 、 理 、 化 风 俗 、 会 结 构 、 族 宗 地 文 社 民
化 的 责任 , 须 从 广 度 和 深 度 上 进 一 步 开 发 青 海 地 方 文 必
及《 西宁 卫志 》 《 宁 志》 《 、西 、 西宁 府新 志 》 《 、 碾伯 志 》 、
《 丹噶尔厅志》 《 录大通乘秩稿 》、 大通 县志》 。从 、采 《 等 18 9 0年起 , 全省陆续有 1 州 、 县编写 地方 志, 4个 市、 地方
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请书课题名
3、本课题的研究方法,预期研究成果。
(逐项填写,篇幅不够可加另项)
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参加人员的研究能力、资料设备、科研手段和时间保证等)
参 加 者 分 工 情 况
计
划
和
进
度
主要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承担人
最 终 完 成 时 间
申请者(签章)Leabharlann 年 月 日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用纲笔认真如实填写(可以打印填表)。填写申请书需字迹清晰,表达准确,一式5份(1份原件、4份复印件)。申请书报送省社科规划办公室,地址:西宁市上滨河路1号(省社科院7楼),邮政编码:810000
二、表中所列“课题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实际负责人。如课题负责人不止1人,应将主要负责人(1人)的情况在“课题负责人基本情况”栏中写明,其他负责人在“课题参加者基本情况”栏内写明。
单位(公 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2009年 5 月22日
省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办 公 室 意 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意见
年 月 日
开户银行:西宁市建设银行八一路支行
备 注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1、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
2、申请者的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是否适于承担本课题的研究;
3、主管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时间和其他必要条件;
4、本单位是否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经费管理和信誉保证;
经审核,申请书所填写内容完全属实;申请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适于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该课题所需的时间和其他必要条件,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经费管理和信誉保证。
青海社会科学投稿经验
青海社会科学投稿经验
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者,我曾在青海省多个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积累了一些投稿经验,现在将这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首先,投稿前要认真阅读期刊的征稿要求和学术规范。
每个期刊的征稿要求和学术规范都有所不同,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和写作风格选择合适的期刊。
同时,要认真履行学术规范,避免出现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其次,要注意论文的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达。
论文应该有明确的研究问题、清晰的理论框架、详实的研究方法、准确的数据分析和结论。
语言表达要规范、简洁、明确,避免使用口语化语言和夸张的修辞,同时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最后,要耐心等待审稿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术期刊的审稿时间较长,需要耐心等待。
如果论文被退稿,要认真听取审稿人的建议,修改并重新投稿。
如果论文被接受,要及时回复编辑部的通知,完成稿件修改和出版流程。
同时,要注意保留原始数据和论文草稿,以备后续需要。
总之,青海省的社会科学期刊数量较多,但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期刊和认真履行学术规范,才能取得良好的投稿效果。
- 1 -。
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选介
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选介
佚名
【期刊名称】《青海学刊》
【年(卷),期】2001(0)1
【摘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一般反映了一个地区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所达到的最新水平。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把我省部分社会科学规划研究成果简要介绍给大家,以供有关部门参考,同时,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及时了解各学科的最新研究内容提供一个窗口。
【总页数】1页(P48-48)
【关键词】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科学规划;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宏观税负;文化透视;项目成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力度促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评“七五”“八五”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选介》 [J], 赵炳章
2.社会科学--社科研究成果选介 [J],
3.青海省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青海省一批科研项目列入国家计划/青海省启动8个科技专项/青海省一批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受表彰/青海省研制出计算机网络新型物理隔离控制器/"金诃甘露药浴颗粒产品关键技术开发"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验收/青海省启动3项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项目 [J],
4.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成果选介 [J], 无
5.我校社科规划项目成果入选《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摘编》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课题申报流程
青海课题申报流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研究成为了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
而科研项目的申报则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科学研究的关键。
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地质类型的省份,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科研项目的申报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青海课题申报的流程,帮助申请者更好地了解如何申请课题。
一、申报前准备1. 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研究方向和内容要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衔接,同时也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重点方向,避免重复研究和浪费资源。
2. 确定研究团队研究团队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同时要有足够的研究经验和实力,能够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3. 确定资金来源课题申报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资金来源可以是国家科技部、地方科技厅、企业和基金会等。
4. 了解申报要求和流程不同的课题申报要求和流程不同,需要仔细了解和研究,以确保申报的成功。
二、申报流程1. 课题申报书的编写课题申报书是课题申报的重要文件,需要仔细编写。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背景和意义(2)研究目标和内容(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4)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5)人员配备和分工(6)经费预算和使用计划(7)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2. 提交申报书申报书编写完成后,需要提交给相应的申报机构。
一般来说,青海省的课题申报机构有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教育厅等。
3. 专家评审申报机构会安排专家对申报书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研究方向是否符合科研重点方向、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研究方法是否可行等。
4. 审批和公示经过专家评审后,申报机构会对申报书进行审批,并公示申报结果。
申请者可以通过申报机构的网站或其他途径查询申报结果。
5. 签订合同和开展研究如果申请成功,申请者需要和申报机构签订合同,并按照合同的要求开展研究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申请者需要按照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申报注意事项1. 申报书的编写要规范、清晰、简明。
青海大学职称评定评分标准
青海大学评分标准一、科研工作(由校科技处审核)(一)科研项目(取得业绩时间内未完成项目)(1)主持国家级项目30分;(2)主持省部级项目15分;(3)主持厅级项目 5分;(4)主持校级项目2分;(5)主持其他项目2分;(6)主持横向项目、合作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根据到位经费情况(1分/5万)计算;(7)参与科研以项目合同书为依据。
说明:(1)国家级项目:国家科技部下达的各类科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省部级项目:国家其他部委下达的各类科研项目、青海省科技厅下达的各类科研项目、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厅级项目:青海省其他厅局下达的各类科研项目、西宁市科技局下达的各类科研项目;(4)校级项目:青海大学下达的各类科研项目;(5)其他项目:非政府部门(如基金会、协会等)下达的项目、无法确定下达部门等级的科研项目;(6)项目按照校科技处统计项目为准,未进入统计的项目请提供立项依据,横向项目、合作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经费以科技处实际到帐经费计算。
(二)发明专利(取得业绩时间内取得)(1)发明专利1项20分;(2)其他类专利主持1项4分;(3)新品种按发明专利对待。
二、教学工作(一)教学课时量(由校教务处、校研究生部审核)取得业绩时间内年平均课时量(补贴类课时不计算在内)乘以10%计算得分(二)教学研究工作(由校教务处审核)1、教学研究改革项目(取得业绩时间内未完成项目)(1)主持教育部教学研究改革项目30分;(2)主持青海省教育厅教学研究改革项目15分;(3)主持校级教学研究改革项目5分。
(4)参与教学研究改革项目以成果证书为准;(5)优秀毕业论文(硕士)指导教师2分,本科指导教师1分。
2、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工作(取得业绩时间内进行)(1)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30分;(2)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10分;(3)校级重点学科负责人5分;(4)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30分;(5)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10分;(6)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5分。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批准肖莉等4名同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通知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批准肖莉等4名同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公布日期】2021.03.26
•【字号】青人社厅函〔2021〕136号
•【施行日期】2021.03.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正文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批准肖莉等4名同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通知
青人社厅函〔2021〕136号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网上评审及公示结果,经研究,批准肖莉等4名同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一、研究员(1人)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肖莉
二、副研究员(2人)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张筠
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李玉英
三、助理研究员(1人)
青海省教育厅王莉
以上同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间从2020年12月起计算,请各单位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岗位晋升、变更等相关事宜。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3月26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度检查报告书
项目名称
批准立项时间
计划完成间
项目负责人( )
所在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办)(宅)
邮编810007
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1998年1月印制
课题组项目检查报告
填报的主要内容:是否按申请书中预定的计划、课题设计进行研究,已做了哪些工作,研究进度如何,已取得哪些成果,是否坚持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下一步研究计划,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3、小型会议费:6、管理费:
总计:
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结余:
下年度经费预算:
1、资料费:4、计算机使用费:
2、调研差旅费:5、印刷补助费:
3、小型会议费:6、管理费:
总计: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公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意见
公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省社科规划办公室意见
公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说明:若需要调整研究计划、课题设计、完成时间、项目负责人或要求终止项目等,项目负责人和所在单位必须事前提出书面报告,报省社科规划办审批。)
经费收支情况单元:元
批准资助总金额分次拨款
第一次拨款金额拨款时间
第二次拨款金额拨款时间
已收到资助经费:
主要支出项目:
1、资料费:4、计算机使用费:
2、调研差旅费:5、印刷补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