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欢乐颂》教学设计
欢乐颂-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欢乐颂-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合唱;
2.知道欢乐颂是一首合唱歌曲;
3.能够唱出欢乐颂的歌词。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听辨音乐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唱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地道的发音和正确的语音语调。
3.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2.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合唱;
2.歌词的理解。
2.教学难点
1.合唱时的和声;
2.感情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欢乐颂。
2.学习歌曲
1.教师向学生播放欢乐颂的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2.教师再播放音频,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正确地唱出歌曲。
3.音乐分析
1.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各个部分的和声;
2.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演唱自己的部分,并且合唱。
4.感情表达
1.教师让学生听懂歌词中表达的情感;
2.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歌词。
5.合唱训练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多次合唱训练。
6.合唱表演
1.教师安排学生表演欢乐颂的合唱。
四、教学评价
1.学生在听辨音乐和合唱歌曲的表现;
2.学生在表演时的情感表达;
3.学生在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拓展
1.学生可以自己编写和声来创作自己的歌曲;
2.学生可以用现有的歌曲进行重新编曲和创作。
音乐欢乐颂教案
音乐欢乐颂教案教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唱出《音乐欢乐颂》的歌词。
2.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演奏《音乐欢乐颂》的曲调。
教学准备:1. 音乐欢乐颂的音频2. 乐器(如木琴、钢琴等)教学过程:1. 引入- 教师用音乐欢乐颂的音频引入课程。
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的旋律并放松身心。
-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这首音乐有什么特点?2. 听歌学词- 学生跟着音乐欢乐颂的音频,认真聆听歌曲。
教师逐句读出歌词,让学生重复后进一步巩固。
- 教师逐句解释歌词中的生词和难点,确保学生理解歌词中的意思。
- 学生集体唱一遍音乐欢乐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把握节奏。
3. 学乐器演奏- 教师向学生介绍乐器(如木琴或钢琴),并给学生演示如何演奏音乐欢乐颂的曲调。
-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台乐器。
教师逐个指导学生按照指定的节奏演奏音乐欢乐颂的曲调。
-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可以边跟着节奏鼓掌,边欣赏表演。
4.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演奏《音乐欢乐颂》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你们觉得演奏音乐欢乐颂有什么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5. 作业- 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欢乐颂的喜爱。
可以通过绘画、写作、舞蹈或其他形式来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音乐欢乐颂的歌词和曲调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欢乐颂教案六年级8篇
最新欢乐颂教案六年级(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六年级教材,第十五章《欢乐颂》。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欢乐颂》的歌词、旋律、节奏及其音乐背景;通过实践,理解并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欢乐颂》的歌词、旋律、节奏,并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使学生了解《欢乐颂》的音乐背景,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合唱技巧的掌握,如声部配合、音准、节奏等。
重点:《欢乐颂》的歌词、旋律、节奏的掌握,音乐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合唱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欢乐颂》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欢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a. 分组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
b. 教唱《欢乐颂》的旋律和节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注意音准和节奏。
c. 合唱练习: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指导学生掌握声部配合技巧。
3. 音乐背景介绍:讲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音乐价值。
4. 随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欢乐颂》歌词2. 《欢乐颂》旋律、节奏3. 合唱技巧:声部配合、音准、节奏4. 音乐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独立完成《欢乐颂》的演唱,注意声部配合、音准和节奏。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学生实际表现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合唱团,提高音乐素养;组织学生观看音乐会,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合唱技巧的掌握2. 《欢乐颂》的歌词、旋律、节奏的教唱3. 音乐背景的介绍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合唱技巧的掌握a. 先分声部练习,让学生熟悉各自旋律。
《欢乐颂》教学设计6篇
《欢乐颂》教学设计6篇《欢乐颂》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顽强的创作毅力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实质,提高自己对古典音乐的鉴赏水平,激发更深层次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聆听音乐,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主题,增强鉴赏音乐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体会欢乐颂的音乐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作品的内涵以及音乐特点。
难点:分析辨别音乐的发展过程三、教学用具PPT、欢乐颂曲谱四、教学设计(一)音乐导入,引入课题1、教师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示意学生在听到熟悉的旋律时举手示意,从而引入教学内容《第九交响曲》。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这个动机是一闪而过的,所以刚才很多同学手举起来,然后又放下了。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走进这段欢乐颂。
(二)初听音乐,感知结构1、教师提问学生那么大家对《欢乐颂》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简单介绍第九交响曲的四个乐章的内容,并带领同学循着寻找欢乐,确认欢乐,发展欢乐,升华欢乐的思路开始了解贝多芬的交响曲。
(三)师生合作,探究欢乐1、欣赏第一乐章“寻找欢乐”学生聆听第一乐章主题,思考从这段主题中感受到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贝多芬最初的构思是在这里加入人声,但后来又觉得还不是时候,于是他把场次乐段向后推移,不过这些原稿中留下来的唱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构思,教师出示ppt展示原稿中的场次“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
”2、确认欢乐学生聆听第二乐章主题,思考音乐中贝多芬是如何确认欢乐,同时完成演奏乐器以及力度变化的表格。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四遍重复,力度-由弱到强,音区由低到高,第一次在很低的音区,像一颗种子;第二次中提琴,旋律的重心起来了;第三次歌唱性的旋律;第四遍—斩钉截铁的告诉大家我将欢乐找到了,并运用合唱、乐队共同将欢乐推到高潮,采用的是主题重复的手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欢乐颂》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欢乐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欢乐颂》是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后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谱曲而成,成为了他的《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
这首歌曲以宏伟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本课将引导学生感受这首歌曲的魅力,学会演唱歌曲,并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概念,并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同时,学生对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歌曲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欢乐颂》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3.通过学习《欢乐颂》,引导学生理解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2.理解歌曲的内涵和背后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2.讲解法:教师讲解音乐知识和歌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实践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演唱,提高歌唱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音乐知识等内容。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谱: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欢乐颂》的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美妙。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完整的歌曲乐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逐句教唱歌曲,注意讲解音乐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音乐上的错误。
让学生多次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欢乐颂(教案)-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在今天的《欢乐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首经典作品的兴趣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和合唱练习中,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然而,通过这节课,我也意识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尽管我尽力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但仍有部分学生在音准和节奏上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这部分学生,或许可以通过分组教学,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合唱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程跳动和声部协调,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欢乐颂》相关的音乐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合唱技巧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通过团队合作达到和谐统一。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欢乐颂》在音乐欣赏和合唱实践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欢乐颂(教案)-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欢乐颂》-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三章:合唱与欣赏。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学习《欢乐颂》的歌词及旋律,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音乐要素,培养音乐表现力。
3.学习合唱技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片段,了解其背景和艺术价值。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欢乐颂》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欢乐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欢乐颂》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后被贝多芬谱曲成为《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是该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乐章。
这首歌曲以宏伟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人类对自由、平等、正义的追求和对世界的热爱。
本课将通过学习《欢乐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但同时,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还处于逐步成熟的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欢乐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和内涵。
2.分析《欢乐颂》的旋律特点和音乐形式。
3.学会演唱《欢乐颂》并用合适的情感去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内涵和音乐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欢乐颂》的魅力。
3.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欢乐颂》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法:分组练习演唱,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欢乐颂》乐谱。
2.音响设备:录音机、音响。
3.投影仪:用于展示《欢乐颂》的乐谱和相关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欢乐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欢乐颂》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音乐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欢乐颂》,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10分钟)教师分析《欢乐颂》的旋律特点和音乐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欢乐颂》的意义和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欢乐颂》,并尝试分析其他音乐作品。
小学音乐《欢乐颂》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小学音乐《欢乐颂》教学设计小学音乐《欢乐颂》教学设计(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音乐《欢乐颂》教学设计(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音乐《欢乐颂》教学设计篇1教具准备:一、贝多芬像。
二、录音机。
三、用电子琴演奏的《欢乐颂》录音;用童声合唱的《欢乐颂》录音;用重唱、合唱、管弦乐演奏(唱)的交响乐片段录音。
教学过程:一复习。
1、(第十七页)三声部发声训练,《念故乡》片段。
(1)、三声部的视唱练习。
(2)、竖笛合奏练习。
2、抽唱歌曲《土拨鼠》。
3、抽学生用竖笛吹奏《土拨鼠》。
小结、过渡:这是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还创作了许多内容更深刻、规模宏大的大型作品。
关于贝多芬的简介,参看课本第二十一页。
二:贝多芬典范名作片段欣赏。
1、交响曲:(1)《命运》(贝五)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田园》(贝六)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奏鸣曲:(1)《月光》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题主题。
(2)《热诚》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
(3)《春天》F 大调小提琴、钢琴第五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3、歌曲:(1)《土拨鼠》A、用电子琴演奏的。
B、童声合唱的。
(2)《欢乐颂》A、用电子琴演奏的。
B、童声合唱的。
C、交响乐(贝九)第四乐章重唱、合唱片段。
4、另外欣赏童声合唱《念故乡》。
三:边听边想1、再听《欢乐颂》片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如:兴奋、热烈、雄壮、宏伟、激奋……)。
2、引导学生们将《欢乐颂》与《土拨鼠》从情绪、力度、速度、结束音、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欢乐颂》《土拨鼠》情绪热诚、欢(明)快忧伤、低沉力度强弱速度快慢结束音 1 6色彩明亮暗3、用以上比较法将本节课所欣赏的八首作品归纳:(1)《欢乐颂》类:《热诚》、《春天》、《田园》及《命运》。
欢乐颂-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欢乐颂-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民族器乐——二胡。
2.学习音乐节奏。
3.练习音乐合奏。
二、教学内容
1.熟悉歌曲《欢乐颂》的旋律与节奏。
2.学习二胡的特点及演奏方法。
3.分配不同音乐乐器的学生,进行合奏练习。
三、教学过程
1. 学习歌曲《欢乐颂》
1.教师播放《欢乐颂》的音频,使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2.通过口头解说,让学生分辨歌曲中的节奏,并进行跟唱练习。
2. 学习二胡的特点及演奏方法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二胡的起源、特点及演奏方法。
2.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手把手教授学生二胡演奏方法。
3. 合奏练习
1.将学生分配至不同的音乐器组成乐队。
2.由教师指挥,学生们进行合奏练习。
3.调整合奏效果,持续练习,直至乐曲能够流畅演奏。
四、教学评价
1.通过歌曲的跟唱练习,学生仅需几次便能够轻松掌握歌曲的旋律及节奏。
2.通过手把手教授二胡演奏方法,学生们对于音乐乐器的认知和理解得到了提升。
3.经过多次合奏练习,学生们的协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够完美演奏出整首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五、教学延伸
1.学生们可以学习不同的乐器,进行更加丰富多彩的合奏表演。
2.学生们可以在教室学习基础乐理课程,提升音乐表演水平。
3.学生们可以参观音乐会和音乐厅,学习不同种类音乐表演者的表现技巧和交流经验。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欢乐颂》人教版 (1)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欢乐颂》人教版 (1)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欢乐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科书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通过学习歌曲《欢乐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歌曲、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仍有待提高。
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学会歌曲《欢乐颂》,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符。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的把握,特别是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的运用。
2.歌曲《欢乐颂》的旋律演唱,注意音准和音色的控制。
3.音乐欣赏,理解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欣赏教学法:让学生聆听、分析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歌曲《欢乐颂》的旋律、节奏等。
2.音响设备: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
3.乐谱:准备歌曲《欢乐颂》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演唱。
4.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主题《欢乐颂》,让学生谈论自己对欢乐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欢乐颂》的乐谱,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等。
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3.操练(15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歌曲《欢乐颂》,注意音准、音色和节奏的把握。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欢乐颂》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欢乐颂》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欢乐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
本单元通过学习歌曲《欢乐颂》,使学生了解颂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颂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颂歌的魅力,理解颂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集体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颂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3.集体合作,完成歌曲《欢乐颂》的演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示范,让学生感受颂歌的魅力。
2.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欣赏优秀颂歌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2.音频设备:音响、耳机等。
3.视频资料:优秀颂歌作品片段。
4.乐器: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优秀颂歌作品,引导学生聆听、欣赏。
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出颂歌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颂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了解颂歌的情感内涵。
同时,展示歌曲《欢乐颂》的乐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歌曲《欢乐颂》,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欢乐颂》,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演唱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颂歌作品,让学生感受颂歌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欢乐颂》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欢乐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欢乐颂》是德国诗人席勒创作的一首诗,后被贝多芬谱曲,成为《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
这首歌曲以宏伟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人类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课将通过学习《欢乐颂》,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欢乐颂》的曲式结构较为复杂,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曲式结构,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欢乐颂》片段,理解其音乐内涵。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欢乐颂》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
2.教学难点:《欢乐颂》的合唱部分及音乐内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
2.示范法:教师演唱《欢乐颂》,学生跟随演唱。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欢乐颂》的旋律、节奏等特点。
4.讨论法:分组讨论《欢乐颂》的音乐内涵,分享心得体会。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欢乐颂》的乐谱、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欢乐颂》的音频文件。
3.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欢乐颂》的音频文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音乐魅力。
随后,简要介绍《欢乐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欢乐颂》的乐谱,引导学生关注其曲式结构、旋律特点。
同时,分析《欢乐颂》的节奏、和声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涵。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演唱《欢乐颂》片段,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节奏等。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适时停下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唱歌:欢乐颂》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唱歌:欢乐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欢乐颂》是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后由贝多芬谱曲成为一首著名的合唱曲。
这首歌曲以宏大的音乐篇幅,激昂的旋律,表现出人们对欢乐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选取了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西方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合唱水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力和感受力。
但同时,他们对于西方音乐特别是合唱形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合唱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并理解《欢乐颂》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西方音乐的兴趣和合唱能力。
3.通过学习《欢乐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感受《欢乐颂》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掌握合唱技巧,如音准、节奏、和谐等。
3.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提高合唱水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欢乐颂》的背景、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合唱,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
3.练习法: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4.小组协作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音乐教材和课件。
2.准备音响设备,如音响、话筒等。
3.准备合唱用的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4.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席勒的诗歌、贝多芬的生平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欢乐颂》的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然后简要介绍《欢乐颂》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欢乐颂》的乐谱,讲解乐谱的基本结构和音乐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感表达,让他们理解音乐是如何传达欢乐和美好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音准和节奏等问题。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欢乐颂》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欢乐颂》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欢乐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单元。
本单元以欢乐为主题,选取了中外著名的歌曲和乐曲,让学生感受欢乐的氛围,体会音乐的魅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实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音乐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欢乐的氛围,体会音乐的魅力。
2.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和理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2.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分析、比较,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2.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3.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音乐作品和知识点。
2.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播放音乐作品。
3.乐器:准备相关乐器,进行实践教学。
4.教学素材:收集相关音乐作品和资料,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单元的主题“欢乐颂”,引导学生进入欢乐的氛围。
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一组中外著名的欢乐歌曲,如《欢乐颂》、《茉莉花》等,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3.操练(10分钟)教授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节奏、音高、旋律等。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欢乐颂》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欢乐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欢乐颂》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作品,后被贝多芬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
这首歌曲以宏大的音乐阵容,展现了人类对欢乐的追求和赞颂。
在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中,引入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交响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但交响乐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作品来引导他们感受和理解。
此外,由于《欢乐颂》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符号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的意义。
2.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使学生能够通过演唱、欣赏和分析,掌握《欢乐颂》的主要旋律和曲式结构。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欢乐颂》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符号的理解。
2.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主要旋律和曲式结构。
3.难点:对交响乐的欣赏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音乐符号和曲式结构。
2.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录音,让学生跟随演唱。
3.分析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歌曲,理解歌曲的意义。
4.实践法:让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
2.音频设备:音响、耳机。
3.视频设备:投影仪、电脑。
4.乐器:钢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欢乐颂》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欢乐颂》,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拓展(10分钟)教师分析《欢乐颂》的曲式结构,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组成。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欢乐颂》人教版 (5)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欢乐颂》人教版 (5)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欢乐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以欢乐颂为主题,通过学习歌曲《欢乐颂》和欣赏其他与欢乐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欢快氛围,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情感。
教材中包含了歌曲《欢乐颂》的乐谱、歌词和相关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与欢乐主题相关的音乐欣赏材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阶、节奏、旋律等。
他们可以通过听、唱、动、奏等方式来感受和表达音乐。
然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于音乐的情感体验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欢乐情感,并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唱出歌曲《欢乐颂》。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通过听、唱、动等方式感受音乐的欢快氛围。
3.帮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欢乐颂》的音准和节奏掌握。
2.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欢乐情感,并能够通过演唱和动作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听唱法:通过听录音和教师演唱,让学生模仿并学会歌曲《欢乐颂》。
2.动作法:通过动作的练习,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欢快氛围。
3.情感引导法:教师通过语言和示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欢乐情感,并能够通过演唱和动作表达出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欢乐颂》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以便播放音乐。
3.准备一些与欢乐主题相关的音乐欣赏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如《欢乐颂》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主题《欢乐颂》,并简要介绍歌曲《欢乐颂》的背景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歌曲《欢乐颂》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可以唱一遍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欢乐颂》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欢乐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的和谐美,初步学习二声部合唱。
2、引导小学生学会操纵音量,能用自然声唱出歌曲的欢乐、轻巧、连贯等不同的变化。
活动重点:引导小学生感受歌曲的和谐美。
二、活动预备:教学图片、欢乐颂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副图片,我们来观看一下(放图片)〈二〉差不多部分:1、提问小学生图片内容:图片上有什么?(同时让小学学习小鱼游,花开放、白云飘、小鸟飞的动作)。
2、老师依照图片的内容编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观赏一遍,(放录音,同时放图片)。
3、你们听完了歌曲,内心感受如何样?(幼答快乐、轻巧、好听)这首歌曲还有一个专门好听的名字,叫《欢乐颂》。
4、现在我们听着歌曲,让小手跳舞好吗?请小朋友到老师周围来。
(让小学起立,拍手听歌曲,并跟着老师随时走动或转圈),你们听歌曲时听到了什么?(蓝天、白云、太阳、小鸟、小鱼),请小朋友到自己喜爱的地点听歌曲,把听到的做出来好不行?(好)5、请同学们做动作把我们快乐、欢乐的心情表现出来。
6、同学们表现的真棒,我们到座位上休息休息。
7、我们来做游戏好不行?(好)那个游戏的名字叫“对唱”我们先听歌曲是如何样对唱的。
(放图片、录音)歌曲中用一个什么字对唱的?(啦)现在老师唱歌,请小朋友对唱。
(弹琴伴奏)8、现在我们分成两组对唱。
(轮番)9、同学们喜爱唱歌,小动物也喜爱唱歌,你们看是谁来了?谁来告诉老师,小青蛙如何样唱歌、跳舞?(提问个别小学)请小朋友听一听小青蛙如何样唱歌、跳舞?你们想学小青蛙吗?(想)我们戴上小青蛙的头饰一起来唱歌、跳舞。
10、同学们内心有什么感受?(专门快乐)谁想把快乐的模样表现出来。
〈三〉终止部分:带领小学生到操场里观看蓝天、白云。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欣赏《欢乐颂》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欣赏《欢乐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欢乐颂》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欢乐颂》,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音乐情感表达的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欢乐颂》所传达的欢乐、和平与友爱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介绍《欢乐颂》的作者贝多芬及其生平简介。
2.分析《欢乐颂》的曲式结构、音乐风格及情感表达。
3.欣赏《欢乐颂》的不同演绎版本,感受其艺术魅力。
二、《欢乐颂》知识点分析与整理1. 作者与创作背景●作者:贝多芬,德国作曲家和钢琴家,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创作背景:《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
2. 音乐特点●曲式:采用变奏曲式,通过不同变奏手法展现主题的丰富性。
●旋律:优美动人,充满力量和希望。
●和声:运用丰富的和声变化,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3. 情感表达《欢乐颂》通过激昂的旋律和丰富的和声,表达了作者对欢乐、和平与友爱的向往,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1.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欢乐颂》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的魅力。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欢乐颂》的感受和理解。
●邀请学生尝试用简单的乐器或人声模仿《欢乐颂》的旋律,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感。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欢乐颂》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并进行课堂分享和讨论。
四、课堂活动与实践环节设计1. 欣赏活动●安排学生完整欣赏《欢乐颂》的音频或视频,感受其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讨论●分段欣赏《欢乐颂》,引导学生分析曲式结构、旋律特点等,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3. 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创作以“欢乐”为主题的短篇音乐作品或歌词,以表达对《欢乐颂》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评价与反馈机制1. 评价方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创作成果。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欢乐颂》人教版 (3)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欢乐颂》人教版 (3)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欢乐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以欢乐为主题,选取了中外著名的歌曲和乐曲,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欢乐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单元的核心曲目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这首歌曲表达了人类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音乐作品,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欢乐颂》的音乐特点和情感内涵。
2.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作品的情感理解和文化背景知识。
2.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
3.合唱部分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音乐作品的特点、情感内涵和背景知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习。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合唱,教师指导。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音乐作品的特点和感受,分享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一单元欢乐颂》相关歌曲、乐曲的乐谱和教材。
2.音响设备:音响、CD机、话筒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乐谱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欢乐颂》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美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欢乐颂》的乐谱,讲解乐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情感内涵。
重点讲解乐曲中的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如速度、音高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欢乐颂》,注意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合唱《欢乐颂》,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乐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欢乐颂》让学生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体会博爱,自由,平等,友爱,勇敢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博爱的理解和诠释。
教学难点:
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
歌曲感情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播放《欢乐颂》片段。
1、听到刚才的旋律,有同学可以告诉老师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吗?可能有的同学知道这首《欢乐颂》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
有的不清楚,那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他就是《欢乐颂》的作者,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老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请看!我会给出不同的条件,我们就根据这不同的条件来猜猜看。
第一个条件:他是一位音乐家,出生于是1770年12月16日。
1782年——1792年是他创作的丰硕时期。
有六首歌曲,三首前奏曲和钢琴奏鸣曲。
两首小提琴曲,一首小步舞曲,一部康塔塔。
2·1·c·n·j·y
第二个条件: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是在1781年——1787年谱写成的三首钢琴奏鸣曲。
老师:有没有同学猜到?那好,咱们继续看第三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他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
爷爷是男低音歌手,歌剧作曲家和指挥家,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
他曾因恋爱失意而烦恼,影响到肝脏,致使听觉失聪。
1802年他意识到耳病无法治愈时,曾经打算自杀,但是由于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终于克服了精神危机,写出了明朗的《第二交响曲》。
学生:贝多芬。
2、提问:
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
答: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答: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3、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这位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
二、走进音乐圣人——贝多芬。
1、课件讲述小故事——令人落泪的欢乐颂。
2、通过听故事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
3、结合课件简介“乐圣”贝多芬的生平。
三、走进名曲——《欢乐颂》。
1、欣赏《欢乐颂》。
①结合课件通过欣赏《欢乐颂》的演出盛况,引导学生展开
丰富的联想。
②提问: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答:欢乐颂的主旋律贯穿始终。
这便是这部伟大的曲子所要歌颂的主题——欢乐,一个简单却又优美的旋律将它表现得淋漓尽致。
2、学唱《欢乐颂》。
①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歌?
②试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学唱,解决难点。
③全体齐唱,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④教师指挥,全班有感情地齐唱。
3、分析作品。
老师:首先,来看一下它的节奏是怎样的?
学生:欢快的,高兴的。
老师:很好,它是个快板,全曲都体现了“欢乐”的主题。
那么乐曲是什么调的?
学生:G大调。
老师:音乐风格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通俗易懂,节奏欢快流畅。
四、小结:
1、用一句话说出你了解的贝多芬。
2、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