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

本规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第五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指定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三、功能与任务第七条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第十条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输血科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输血科医院的所有相关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第三条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输血科医院应建立感染管理委员会,由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代表组成,负责制定感染管理规范、推进感染管理工作、监督感染管理执行情况。

第二章感染监测与报告第六条输血科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感染进行监测和报告。

第七条输血科医院感染监测应包括手术感染、院内感染、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各种类型的感染。

第八条输血科医院感染监测应包括以下指标:感染发病率、感染死亡率、感染耐药菌感染率等。

第九条输血科医院应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对感染事件及时报告并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条输血科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应包括感染类型、感染发生时间、感染原因、患者基本情况等相关信息。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第十一条输血科医院应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对可能感染的职工提供相关防护用品和培训。

第十二条输血科医院应建立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程序,并进行定期培训和宣传。

第十三条输血科医院应加强手卫生管理,规范员工的手部卫生操作、手消毒和手套佩戴。

第十四条输血科医院应做好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灭菌合格。

第十五条输血科医院应建立感染隔离措施,对感染风险大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第四章医务人员感染管理第十六条输血科医院应建立医务人员感染管理制度,做好医务人员的健康检查和感染控制。

第十七条输血科医院应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预防和管理工作,对受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第十八条输血科医院应定期开展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健康检查,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

第十九条输血科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对感染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输血科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输血科

一、前言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输血科作为医院感染的高风险科室,其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为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输血科感染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 降低输血科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

3. 提高输血科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血服务。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输血科成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输血科感染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

2. 感染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输血科感染管理制度,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

3. 感染管理小组成员负责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反馈和整改。

四、感染管理措施1. 人员培训(1)对输血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

(2)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掌握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

2. 工作环境管理(1)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确保各区域环境卫生。

(2)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确保空气质量。

(3)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及时清运,避免交叉感染。

3. 标本管理(1)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和检测流程,确保标本质量。

(2)对阳性标本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4. 输血管理(1)严格执行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各项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安全。

(2)加强输血物品的消毒、灭菌管理,防止输血传播感染。

(3)定期对输血物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输血物品安全。

5. 感染监测与报告(1)定期对输血科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感染动态。

(2)对感染病例进行详细登记、报告,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五、奖惩制度1. 对在感染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感染管理制度,造成医院感染事故的个人和集体进行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输血科感染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

本规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第五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指定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三、功能与任务第七条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第十条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目录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目录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资料目录
1、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成员
2、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职责
3、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5、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6、紫外线灯使用管理规定
7、一次性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8、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
9、常用消毒剂使用说明
10、医师、医技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11、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2、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职责
13、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14、医疗废物管理职业安全防护要求
15、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流程
16、医疗废物交接制度
17、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18、手卫生及消毒制度
19、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年计划、总结。

20、院感简报
21、医疗消毒知识360问。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范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

本规范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范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第五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指定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三、功能与任务第七条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第十条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清楚。

2.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处理,洁具分开使用。

3.贮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每周用含氯消毒液(500mg/L以上)擦拭消毒贮血冰箱、冰柜和运血箱。

每月化霜时,彻底消毒。

每月对贮血冰箱的内壁和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菌落≤5cfu/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

4.化血浆水箱每周清洗、消毒、换水一次,凡漏袋立即清洗、消毒、换水。

5.清洁区、污染区空气每日消毒一次。

6.使用合格的输血器械。

7.配血管和受血者标本,需用专用冰箱冷藏保存至少7天,严禁放入贮血冰箱和试剂冰箱;输血完毕,使用科室应及时将已输完的血袋注明完毕时间并放冰箱冷藏保存至少24小时;保存期满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使用过的一次性输血耗材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8.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必要时接种乙肝疫苗。

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9.如发现输血相关感染,如梅毒、疟疾、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弓形虫病等,应进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传染病报告。

10.严格执行标准防护、手卫生、消毒隔离等相关感控制度。

11.医疗垃圾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医院输血科工作制度和文件

医院输血科工作制度和文件

1、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并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械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我院《输血管理规定》和补充规定。

2、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在输血管理委员会和输血科科主任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如有特殊情况需暂时离开,必须向有关人员交待,说明去向、事由、时间并按时返回。

3、普通输血,医生预先填写输血申请单并逐项填写清晰。

护理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临床诊断正确无误后,抽取血标本,由专人送输血科。

急诊输血亦应同时将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一并送血库,否则应即将通知有关医师补齐。

4、血库人员在收到申请单及血样时,与送血人员共同认真核对申请单上的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临床诊断,并与血样标签核对是否彻底相符,如有不符,应即将退回重送,经核实无误后方可进行血型及交叉配血实验。

5、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各项检验单必须详细登记并签全名。

如确遇难以判断的结果,应向科室负责人或者有关上级报告,并认真复查,直至结果明确无误,方可发血以确保安全。

6、统一使用本地区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制品,对血站送的血液要认真检查,严格核对,如发现采供血机构所发血液的血型标记有误,或者标签内容含糊不清,应做好记录,然后通知采供血机构退回复核。

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血液一律退回,不得使用。

且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及医务科报告。

7、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姓名、性别、病案号、科别、床号、 ABO 及 RH 血型、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期及配血实验结果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血液一经领出,不得退回。

8、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 7 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9、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工作需要,大力开展成份输血和临床用血技术的研究。

输血科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输血科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输血科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临床供血安全,更好的保障医疗平安,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1、设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血液储存室、发放处、成份室、为清洁区,血液检验为污染区、办公区为半污染区,标记清晰。

2、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和地面用0.2%过氧乙酸或1000mg/L含氯制剂擦拭消毒。

擦拭用的抹布和拖布分室使用,做到专用、专容器消毒, 标记清楚,并记录。

3、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在n类环境中进行。

使用空气净化机进行空气净化,24小时开机。

定期清洗、更换滤网,并记录更换时间。

4、储血冰箱专用,每周清洁和消毒一次,用0.2%过氧乙酸或lOOOmg/L含氯制剂擦拭消毒,并记录。

血浆融化器每天擦拭消毒一次。

5、循环解冻箱每周彻底清洁消毒一次。

6、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按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正确贮存处理。

(容器带盖;3/4满时封口;防止外漏;在袋外标记科室、时间、内容物;锐器放锐器盒;在科室储存时间不能超过2天;填
写医疗废物转运联单并双签字后保存3年)
7、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

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严格洗手。

防止因操作不当给自身造成感染危险。

8、科室设专人负责消毒隔离工作的检查,每天对以上所规定的内容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核实。

9、按规范要求每月对冰箱做一次空气培养采样监测。

输血传播性感染控制方案

输血传播性感染控制方案

输血传播性感染控制方案1.目的明确输血传播性感染的防控措施,规范调查、报告流程,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输血传播性疾病对受血者的危害。

2.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为医务部、临床科室、输血科等;执行人员主要包括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工作人员、医务部的相关管理人员。

适用于输血传播性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和管理工作。

3.术语、缩略语和定义输血传播性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infection,TTI):病原体通过输血过程从献血者体内进入到受血者体内并引起相应的感染或疾病。

4.目标本院输血传播性感染发生率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

5.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1临床医护人员按方案要求开展临床输血工作,正确识别输血传播性感染病例,规范上报输血传播性感染病例并协助调查。

5.2输血科协助输血传播性感染病例原因调查和上报。

5.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输血传播性感染病例调查。

5.4医务部采取改进措施。

6.工作程序6.3输血传播性感染的分类、疾病及病原体见附件1。

6.2输血传播性感染防控措施(1)临床科室应积极开展血液保护技术,尽量采用自体输血,减少异体输血。

(2)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做到能不输则不输,能少输则不多输,积极采用成分输血,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3)受血者输血前必须进行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筛查。

(4)输血科严格遵循血液入库、出库检查程序,严格执行血液保存制度,血液存储环境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确保血液制品在血库保存期间不发生污染或变质。

(5)临床输血治疗全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相关技术操作规范。

6.3输血传播性感染的识别途径(1)患者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持续体温N39。

C且升高≥2o C,和/或全身性症状,如畏寒、寒战、肌肉酸痛、恶心或呕吐,应考虑输血传播性细菌感染或溶血反应,以下检查有助于输血传播性细菌感染的诊断:①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②血袋剩余血液直接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查找污染细菌(阴性不能排除细菌污染);③血袋剩余血液和患者血液,在4℃,22℃,37。

输血科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输血科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输血科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得到的新的感染,不仅可能延长患者住院时间、造成二次感染或死亡,也会增加医疗和社会经济负担。

输血科的护士在护理输血病人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下面介绍一些措施。

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成立感染控制部门,每年为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培训,使工作人员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及其预防控制方法,增强工作人员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输血科的设备和仪器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使用,这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最基本的要求。

不合格的消毒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传播,所以必须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操作与管理。

个人卫生输血科工作人员应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在接触输血病人前要洗手。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输血科内还需配备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以保障个人卫生,防止感染传播。

病人管理科室管理人员必须制定详细的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感染控制标准进行输血病人管理,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比如建立病人住院病情监测表格,记录病人的输血效果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病人是否出现感染。

环境清洁输血科内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保持科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如消毒地面、墙壁、家具和床铺等,在制定感染控制措施的时候,还要到输血科现场考察环境卫生状况。

感染控制流程输血科必须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流程,从病人进入科室、输血操作、药品使用、器械使用、废弃物处理、医护人员个人卫生等方面,明确各个操作流程,强化控制措施。

监督检查科室负责人应定期地对科室进行检查,严格按照卫生委制定的各项标准,检查科室卫生和操作技能情况,不合格的科室必须及时整改,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总之,输血科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科室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严格遵守和执行,确保输血工作的安全与有效。

医院实验室感控管理制度

医院实验室感控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障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预防和控制医院实验室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实验室,包括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微生物科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实验室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感染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

2. 实验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实验室感染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感染防控措施、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

3.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感染管理的全面工作,对实验室感染事件负有直接责任。

4. 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感染防控措施,积极参与感染防控工作。

四、感染防控措施1. 实验室布局与设施(1)实验室应设置合理的分区,包括试剂区、操作区、清洗区、废弃物处理区等。

(2)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生物安全柜、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人员管理(1)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感染防控培训,掌握感染防控知识。

(2)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3)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不触摸面部。

3. 试剂与耗材管理(1)试剂与耗材应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废弃试剂与耗材应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 消毒与灭菌(1)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环境消毒,保持室内清洁。

(2)实验器材、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与灭菌。

(3)废弃的实验器材、设备应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5.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1)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现疑似医院感染病例时,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小组。

(2)感染管理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按规定上报相关部门。

五、监督检查与考核1. 实验室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实验室感染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实验室感染管理小组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考核。

3. 对违反感染防控规定的实验室和个人,将进行严肃处理。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输血科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输血科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输血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输血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全体工作人员及患者。

第三条输血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科学监测、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四条输血科设立医院感染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监督执行本制度。

第五条输血科医院感染防控领导小组职责:1. 组织制定和修订输血科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2. 监督检查输血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4. 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5. 向医院感染防控管理部门报告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情况。

第六条输血科医院感染防控领导小组下设医院感染防控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第七条输血科医院感染防控办公室职责:1. 负责制定和修订输血科医院感染防控措施;2. 负责监督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3. 负责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报告和调查处理;4. 负责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和考核;5. 负责与医院感染防控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

第三章预防措施第八条输血科医院感染防控措施: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确保输血安全;2. 加强输血器材的清洗、消毒和灭菌;3. 建立健全输血血液制品的储存、运输和发放管理制度;4. 严格执行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5. 加强输血科环境消毒,定期监测空气质量;6. 做好输血科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7. 建立输血科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8. 加强输血科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控意识。

第四章监测与报告第九条输血科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 对输血科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防控管理部门;2.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查找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3. 定期向医院感染防控管理部门报告输血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情况。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本院临床用血由中心血站供给,输血科按有关规定收领和发放,禁止不合格血液入库,不得私自采血。

(自体储血、自体输血者除外)
2、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份,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清洁和消毒一次。

每月对冰箱内空气培养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5CFU/㎡为合格。

3、储血室、血液治疗室每日紫外光管消毒空气60分钟,每月作一次空气培养监测。

4、有输血不良反应者进入“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填写输血反应汇报单,返回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

5、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一段时期内出现输血传染病症状,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丙肝、梅毒等,除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外,应向供血机构书面报告。

6、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7、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试验后的玻片、试管、吸管须浸入消毒溶液内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9、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布局合理规范,场地面积、功能设置与需求匹配,内部划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

(二)血液及血液制品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血站供应。

(三)严格献血人员采血前、患者申请输血前传染病筛查。

(四)工作人员每年健康体检不少于一次,实行免疫接种。

(五)进入工作区着统一工作服,落实标准预防和个人防护措施。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及时处理并按规定上报。

(六)储血冰箱应专用,每日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

每日清洁,每周消毒一次。

(七)感染患者自体采集的血液须专柜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识(八)不得打开血袋,避免污染。

杜绝使用开放瓶输血,禁止使用开放式漏斗和消毒纱布过滤血液。

(九)输血过程中严密监测输血不良反应,出现异常立即停止输血并作相应处理。

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时,应做细菌学检验,并向感染控制职能科室报告。

(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台面、地面、桌面每日清洁消毒,被污染时及时擦拭消毒。

(十一)储血室和储血冰箱每月进行1次空气微生物学检测,空气和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符合Ⅲ类环境卫生要求。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

本规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第五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指定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三、功能与任务第七条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第十条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输血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输血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输血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院的治疗过程中,与医疗服务相关的感染。

输血科作为医院内潜在的感染源之一,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建立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进行探讨,并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二、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1. 输血操作环节,如输血前准备、输血过程、输血设备使用等,存在感染的风险。

2. 输血科患者多为重症患者,免疫力较弱,易受感染。

3. 接触患者或病原体的医护人员,也存在感染传播的可能性。

三、输血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内容1. 人员培训和教育为保障医护人员掌握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知识和技能,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并考核员工的学习效果。

包括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洗手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输血科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

一旦发现感染疫情,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感染的进一步传播。

3. 感染预防与控制(1)洗手和手消毒:无论何时何地,医护人员接触输血设备和患者前,都应进行有效的洗手和手消毒。

并采取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间,保证彻底清洁。

(2)消毒和无菌操作:输血设备、针头及其他相关器械的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输血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无菌操作的要求,避免器械和手部接触输血袋或输血管道,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4)定期消毒和清洁环境:输血科环境定期消毒和清洁,保持室内的卫生和无菌状态,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医护人员感染管理(1)医护人员定期体检:定期对输血科医护人员进行体检,发现感染早期症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以免传播给患者和其他医护人员。

(2)职业暴露管理:建立医院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对感染相关的职业暴露进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事件,并提供相应的医疗和心理支持。

5. 耗材和设备管理(1)优化耗材和设备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耗材和设备,确保其质量和无菌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l、布局合理,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血液储存、发放处,成分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污染区。

2、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3、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和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4、各区洁净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体血、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在Ⅱ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在Ⅱ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5、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6、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

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7、感染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

8、工作人员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9、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统一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