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时代下受众的媒介依赖

合集下载

关于三网融合时代的受众变化与媒体应对

关于三网融合时代的受众变化与媒体应对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所包围。

早上通过电视看早间新闻,通过车载电视了解最新资讯;中午外出吃饭用手机聊天、看手机电视;晚上回到家全家一起看电视剧……这也许是大多数人媒体生活的写照。

今天,三网融合背景下,媒体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媒体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值得业界探讨。

数字化改变媒介环境数字化改变传媒生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观众收看电视的渠道多元化。

目前,用户如果想收看一档节目,可以通过互动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收看,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直播卫星、CMMB、手机等方式收看。

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用户选择空间更大,也催生了大量新型媒体形态。

互联网视频以及移动智能终端已经成为重要的收看渠道。

截至2011年12月,我国已经有1.19亿3G用户,1.15亿宽带接入用户。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586家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持证机构,为全国4.85亿网民提供音视频内容服务。

互联网音视频及基于此的移动终端音视频已经成为重要的收视渠道。

互联网视频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近年来,互联网视频网站发展迅猛,互联网视频已经突破了版权和网络带宽的束缚,服务日趋成熟,用户数量迅速增加。

运营上,互联网视频网站强强联合,如优酷与中影合作,迅雷与华谊合作。

同时,互联网视频网站也对内容进行投资,自制内容增多。

数字化带来电视消费的变化。

电视数字化是一项国家战略。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数字化程度已超过40%,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9000万。

目前模拟电视向数字化的整转已完成44%,这种整转计划将于2015年完成。

数字电视拥有“融合、交互、多业务”的特点。

电视数字化所衍生的视频点播、时移、录制、电视支付、信息服务等功能,正在逐渐改变大众电视消费的习惯。

数字电视带来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

随着数字化的推进,数字电视网络承载的电视频道和节目内容更加丰富,电视观众收视行为近几年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依赖与媒介替代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依赖与媒介替代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依赖与媒介替代研究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人们对媒体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同时,新兴的媒体形式也在替代传统媒体。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依赖与媒介替代的现象,并对其带来的影响展开研究。

一、媒介依赖的现象及原因新媒体时代,人们对媒体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加。

首先,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的普及,人们几乎时刻都与媒体保持接触,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应用等获取信息。

其次,新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娱乐形式,如音乐、游戏、短视频等,吸引了大量用户的注意力。

最后,新媒体平台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将用户的兴趣与喜好纳入考虑,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向其提供定制化的内容,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媒介的依赖。

媒介依赖的增加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用户可以快速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新闻动态、时事热点等信息。

其次,新媒体平台提供了用户互动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他人交流、分享心情和观点,增强社交联系。

最后,新媒体的娱乐性质吸引了大量用户,人们通过在线游戏、音乐视频等方式获得娱乐,满足了个人情感和娱乐需求。

二、媒介替代的趋势及影响与媒介依赖相对应的是媒介替代的趋势。

新媒体的兴起不仅带来了媒介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媒体。

首先,在传统媒体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情况下,新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其次,传统媒体通常需要通过纸质媒介进行传播,而新媒体提供了更加环保和便捷的数字化传播渠道。

最后,新媒体平台的个性化推荐算法使用户获得的信息更加精准,避免了传统媒体中的广告信息干扰。

媒介替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面临着读者和广告收入的流失。

许多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不得不转型或关闭。

其次,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分散和多样化。

社交媒体的出现使个人的观点和声音得以被更多人听到,但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流量造假等问题。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依赖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依赖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依赖研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数字化的、互联的媒介了。

当今社会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对于各种领域的研究,新媒体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本文将就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依赖研究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媒介依赖媒介依赖指的是人们在获取媒介传播的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依赖关系。

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于某个媒介的使用习惯以及对媒介传播的信息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

这种依赖关系是双向的,既包括人们对于媒介的依赖,也包括媒介对人们的依赖。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和更新迭代,人们的媒介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依赖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数字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基础。

新媒体因其交互性、实时性、多媒体性等优势,成为了当前社会中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之一。

人们在社会活动、生活工作、娱乐消费等方面都离不开新媒体。

因此,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新媒体的使用依赖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新媒体的一系列特点,使得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以及获取方式和过程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人们只需要打开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传递和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

这种便捷和实时的信息获取方式,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更新速度,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由于新媒体的信息流量巨大、内容繁多,人们产生了对新媒体的依赖性,并逐渐形成了新的媒介使用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的行为意识和价值观念也在被新媒体的使用方式所影响和塑造。

三、新媒体时代下媒介依赖的影响1、社会网络关系的变迁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社交行为和社交模式。

以前凭借传统媒体与朋友交流所需的时间、成本和地域限制等都相对较高,可以说媒介颇为重要。

而现在借助新媒体,人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们,迅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2、传统媒体的影响下降新媒体的普及使得传统媒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网融合”背景下对媒介融合的思考

“三网融合”背景下对媒介融合的思考

“三网融合”背景下对媒介融合的思考摘要:“三网融合”为媒介融合理念的践行提供了现实基础。

我国“三网融合”历经十四年的发展,却未有实质性突破。

通过梳理其演进历程,不难发现我国“三网融合”面临着条块壁垒等难题,唯有创新管理机制,方可打破目前的发展瓶颈。

美国“三网融合”成熟的管理体系包含了两个核心要素,即《1996年电信法》和以联邦通讯委员会为核心的监管机构。

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美国“三网融合”经验以及汲取教训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三网融合;媒介融合;管理机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信息产业五年里的发展计划和目标,即“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1]。

从1997年“国家信息化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出“三网”的概念之后,主管部门先是相继出台了不少推进“三网融合”的相关政策,后来又在“十五规划”把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但不可否认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似乎还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一、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历程从“三网合一”到“三网融合”再到新“三网融合”,我国理论界和业界经历长时间的发展,而未来下一代服务概念的提出则为三网融合指明了最终的方向[2]:“三网融合”最新的权威界定是源于2010年01月21日发布的国务院国发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由于我国有线电视网的特殊属性,“三网融合”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行政力量。

根据相关的政策和行政导向,“三网融合”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成四个阶段:1.1997~2000年,“三网”概念的提出。

“三网融合”背景下对媒介融合的思考

“三网融合”背景下对媒介融合的思考
l ws f s lce c lu a g o s n fo o e e t d u t r l o d a d
参考 文 献:
【] 淼 . 谈提 升我 国文 化产 品竞 争力 [] 1赵 浅 J黑龙 江对 外经 贸,0 87. . 2世 界” 战略 价值 选 择 分析 [] 学 ‘ 2 2 文 走 的 J_ 科 经济 ・ 社
战线 , 0 () 2 54. 0 [1但 红 燕 , 强 . 国 文 化 产 品 定 价 机 制 研 究 [ . 格 理 论 与 实 2] 蒋 我 J价 ]
践,0 1 ) 2 1 ( 1. 1 [2R g r i , e as a es .mmi a t c l rl i a c n .. 2 ] o e Wht B d sa d s I g ns ut a ds n ea dU S e T e r , u t
会 . 0() 2 92 . 0 【] a oA. e 3 C n, , l d
g o a iai n 2 lb l t : 5 s o
P b ihng2 0 . u l i , 0 0 s
C r l M. or , a G. , &
q et n u si s o
P u sn G. l r , a e o s i , Cu t et d u r
me i o d sr u i n o g d r e r a d c mme ca da n it b t s i o f  ̄ e, ne g n o ril
s c e sCo mu i ai n ,01 . u cs . m nc t s o 2 1
【】李东 华. 化产 品价 值分 析[] 技广 场,066. 6 文 J. 科 20 ()
[8芮 明杰 , 立友 , 2] 富 陈晓 静 . 业 国 际竞 争 力评 价 理论 与 方法 [ . 海 : 产 M】 上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媒介依赖的原因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媒介依赖的原因探析
的依 赖 是 互 动 的 ,但 同 时并 非 对 等 互 动 。德 弗 勒 和 基 洛 奇 认
为, 由于媒介资源对于受众而言比受众资源对于媒介更为稀 “ 有和独特 ,因而在这一双向依赖 关系 中,受众对媒介 的依赖
表 现 得更 为 明显和 强烈 。” 【 J
2魄l O 栅 睾 堋心 棚 睾 拳簟糠 曩长尊 ● ■■变■ 一
文章 编 号 : 17 —1 2 (0 1 20 9 .2 628 2 2 1 )0 .0 00

随着人类社会 的进步 , 大众传播媒介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为 了此环境下的衍 生群体 。下面,本文作者欲进一步分析受 拨 又 一拨 新 媒 体 在 前 进 的科 学 技 术 环 境 中层 出不 穷 ,例 如 众对不同新媒体的依赖 :

一 { 悱 婵 骶}栅 瞒 一 一黼婀胸 螂暑一 ~ 一 一一 兽一一懈 ~ 一

赖 状 况
媒介 依 赖 理论 ( d e ednyT er )是 由德 弗 勒 Mei D pn ec h oy a
和鲍 尔・ 洛 奇 ( e l r B lR kah 基 D Fe & a .o ec )在 17 u 1 9 6年提 出 的 ,
今传 媒
2 1 年第 2期 01

( 庆 工 商 大学 文 学与 新 闻 学 院 ,重 庆 4 0 6 ) 重 00 7
摘 要:本 文从媒介依赖理论 的基本观点出发 分析受众在新媒体环境 下对媒介的依赖状况 ,从而进一步探 究大众对媒体 依赖的动因何在。 关键词:新媒体;心理需求;媒介依赖 中图 分 类 号 :G263 0_ 文 献标 识 码 :A
网络媒 体 、手 机 媒 体 、 数字 媒 体 等 。新 的 媒 体 以它 们 独 有 的

三网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依存度分析

三网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依存度分析

传 统媒 体如美联社、C NN 以及其他大报大 台的网站 。就连雅
虎 、 美 国在 线 这 样 的 网络 媒 体 , 其 新 闻 内容 还 是 依 靠 传 统 媒
体提供 的新闻。雅虎 中国区首席 执行官吴伟鸣曾说过:“ 我们
从 来 没 有 自 己的 编 辑 、采 访 、 写 作 人 员 ,我 们 做 的是 整 合 整 理 的 工 作 ,yh o 上 的 每 一 条 新 闻 都 是 拿 来 的 , 自己 的一 条 ao
供 具 有 吸 引 力 的 内容 ,他 们 为 内容 的来 源 和 质 量 而苦 恼 。 我 国 出 于 新 闻 控 制 的 缘 故 ,只 规 定 了有 限 的 几 个 主 流 新 闻 网络 媒 体 如 人 民 网 、新 华 网等 具 有 新 闻 采 访 权 ,各 大 门户
对 任 何 一 种 传 播 媒 介 来 说 ,注 意 力 资 源 是 维 持 其 生存 和 发 展 的 生 命 线 ,各 大传 播 媒 介 之 间 的 竞 争 归 根 到 底 就 是对 注 意 力 的 争 夺 , 当作 为新 媒 体 的 网 络 媒 体 吸 引越 来 越 多 的 人 成 为 网 络 用 户 时 ,其 附加 的广 告 收 入 也 在 节 节 攀 升 ,有 数据 显 示 ,2 0 0 7年 中 国新 媒 体 行 业 中移 动 新 媒 体 和 网络 新媒 体 收 入 总和 达 到 15 0 亿 元 , 已 占 到 中 国传 统 媒 体 行 业 总 产 值 的 300
今 传媒
2 1 年第 1 期 01 0
新兴 传媒
三 网
崔坤艳 ,李茂 民
( 山东 师 范 大 学 传 媒 学 院 , 山 东 济 南 2 0 1 ) 5 0 4
摘 要 :伴 随着新媒体 的蓬 勃发展 ,新媒体 与传 统媒体 之间的关系 问题 已成为传媒界无法绕开 的论题。本文将两者关系 问题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受众媒介素养问题分析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受众媒介素养问题分析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受众媒介素养问题分析摘要:本文依托已有的文献成果,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探究了现阶段三网融合背景下受众所存在的媒介素养问题。

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这些问题是否存在于三网融合阶段,不讨论这些问题是否在三网融合之前就已经出现,或是否会由三网融合引起或加剧。

关键词:三网融合媒介素养受众问题分析一、传播学视域下的三网融合“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意指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1]。

在对三网融合的解读中,网络融合的技术层面属于信息科学的范畴,网络资源的整合管理则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在三网融合的整个进程中,必然还会对媒介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而一旦大众传播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发生了变化,就不可避免地会随之影响到受众的媒介素养。

二、受众层面的媒介素养1992年美国传媒素养研究中心将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及思辩性回应能力[2]。

中国传媒大学的张开教授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和媒介信息制作能力”[3]。

这一定义显然认同了1992 年美国传媒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的定义,主要指人们对媒介信息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认为,“媒介素养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个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一种职业精神。

”三、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受众媒介素养问题分析1、媒介信息批判能力偏弱相对于传统媒体,三网融合时代的“把关性”弱化,信息转载的频率较高,各种主观因素容易加入网络信息的传播中,使得信息的真实性降低,而面对这些虚实难分的媒介信息,受众的批判辨别能力却堪忧。

社交媒体环境中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研究

社交媒体环境中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研究

社交媒体环境中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社交媒体平台如脸书、推特、微信等已经成为人们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交流的主要途径。

社交媒体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可以快速传播信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更加便利地获取信息、分享生活。

社交媒体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传统媒介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统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和娱乐。

社交媒体平台通过智能推荐算法和个性化定制,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让用户花费更多时间在平台上。

本文将从社交媒体的定义与特点、社交媒体环境中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分析、案例研究和未来趋势展望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社交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希望通过这篇研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交媒体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对各种媒介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增加。

研究社交媒体环境中人们对媒介的依赖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和态度,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人们对媒介的依赖情况,可以为社交媒体平台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提升用户体验和用户满意度。

对社交媒体环境中人们对媒介的依赖进行研究,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的变化,为未来社交媒体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和启示。

深入研究社交媒体环境中人们对媒介的依赖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社交媒体的定义与特点社交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来创建、分享和交换信息、观点、观点、图片、视频等内容的平台。

社交媒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用户生成内容:社交媒体是由用户生成内容的,用户可以通过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信息来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和分享。

“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媒体的运用与作为

“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媒体的运用与作为
【关键词】三网融合 公共利益 舆论引导
“三网融合”中的三网是指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数字通信网、以电话网(包括移动通信网)为代表的传统电信网和以有线电视为代表的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有多种含义:狭义讲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与计算机网的融合与趋同。广义讲是指电信、媒体与信息技术等三种业务的融合。
3“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媒体的新作为
“这是有线网络的最后一次发展机遇了。”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如是说。“要政策,国家给了;要机遇,国家也给了;能不能做好,就看自己的了。扪心自问,我们广电网络运营商的体制和机制、技术和平台、经营理念和执行团队、营销技巧和服务水平,是否准备好了呢?”尽管新政实施的细节尚未公布,但是有关专家分析预测此次方案对广电业的发展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广电业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大有作为。
1.3 法国的融合主旋律
法国电信是欧洲最大电信运营商,也是全球领先的IPTV、手机电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其IPTV和手机电视业务遍布整个欧洲。相比较而言,电信业务比本国广电业务发展要更迅猛一些。尽管到目前为止,法国的电信业和广电业还没有像英国一样建立起统一、独立、完善的三网融合业务体系,但是市场研究机构Pyramid在一份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到2014年,随着法国各运营商加快投资光纤网络,将有50%以上的家庭选择三网融合的服务。[3]
2010年1月的北京,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出现了这样的声音:“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这是“三网融合”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随着3G业务的打开,下一代互联网(NGN)的诞生,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通信网在新的技术平台下的业务渗透与合作即将实现。那么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广电生力军在未来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应将如何作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新媒体时代受众媒介依赖的理性审视

新媒体时代受众媒介依赖的理性审视

新媒体时代受众媒介依赖的理性审视作者:刘清生杨琴来源:《传媒》 2016年第20期文/刘清生杨琴摘要:新媒体时代,受众与媒介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两者形成了双向作用的依存关系。

从媒介供给和受众需求两个层面来分析,媒介更加突显“受众本位”意识,加强媒介供给,在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增加受众黏度,强化受众对媒介的依赖,受众则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保持理性,避免过度媒介依赖。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媒介依赖受众需求受众素养新媒体时代,受众与媒介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媒介已经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甚至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围绕新媒体背景下对受众媒介依赖问题进行理性审视变得很有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媒介依赖的媒介供给考量心理学上对依赖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对个体知觉类型差异的研究。

个体知觉在一定环境中遭遇持续、强烈的刺激下使人们容易形成惯性,这种惯性的延续即为依赖。

那么,什么是媒介依赖?媒介依赖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和桑德拉·鲍尔-基洛奇在1976年提出的,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受众依赖由媒介提供的信息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媒介为了获取受众的支持、信赖,会竭尽全力来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

事实上,受众与媒介之间的影响关系是双向的。

因此,人们不能仅仅讨论受众对媒介的依赖。

1.媒介供给强化受众媒介依赖。

当前社会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性,各类矛盾复杂,突发事件频发,危机的社会环境往往给人们的心理带来焦虑不安、不确定性增强和没有安全感。

作为人们了解事实真相和引领社会舆论的新闻媒介,人们对媒介的信任、信赖是显而易见的。

社会的变动越是剧烈,对人造成的不确定感也越强,受众将对媒介依赖越深。

社会中的个人越来越需要依靠大众媒介来获取资讯、了解时事、辩明真相并进行自我社会定位。

正因如此,媒介作为“受众—媒介—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显得尤为积极主动。

三网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思考

三网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思考

三网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思考摘要:为减少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近年来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

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三网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依存,并深入探讨三网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路径,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三维融合;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发展前言:在三网融合背景下,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较好适应三维融合催生的一系列挑战,正是本文围绕三网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三网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依存1.1内容依存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速度惊人,但在影响力方面,单一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仍存在不小差距,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也离不开传统媒体提供的内容支持。

现阶段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仍属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发展初期提供的内容支持不应被忽视,而随着新媒体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果,这种内容支持仍具备较高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具备理念和速度层面的优势,而为更好了更好获得用户,双方均需要为受众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1]。

1.2渠道依存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弊端开始暴露,如传输速度慢、单向传输等,这使得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为解决相关问题,传统电视媒体需要得到新媒体渠道的支持,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充分利用,开拓新媒体版块,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账号等,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受众能够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直接交流、沟通,更加顺畅的信息传输能够更好解决受众疑问。

通过充分发挥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权威性等方面优势,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新媒体渠道支持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将获得更多用户,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这一过程中新老媒体良好共存关系也能够逐步形成,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可由此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2]。

“三网融合”时代媒介经营与管理

“三网融合”时代媒介经营与管理

“三网融合”时代媒介经营与管理作者:杨扬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14期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得到大力的普及与应用,人们逐渐步入“三网融合”的时代,媒介经营的模式开始由单一报道向多渠道资源开发转变。

这在新闻内容的编辑上表现的更为显著,新闻编辑淘汰了单一的编辑模式,向多重报道的角度发展。

文章主要对“三网融合”时代下媒介的经营与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三网融合;媒介经营;管理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5-0078-02“三网融合”主要指的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以及计算机网三大网络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提供包括视频、音频以及数据在内的通信业务。

当下,“三网融合”主要指的是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将广播传输方式与信息传输方式相融合,进而减少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相应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

1 多媒体经营创新随着各大媒介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创新,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媒介融合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传者与受者出现融合。

这些全新的特征对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仅促进了新闻报道的观念与形式的改变,还对其管理与服务带来了相应的影响。

1.1 整合信息资源传媒的核心在于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以及传播,新闻媒体最主要的产品与服务就是新闻信息产品。

所谓的信息资源开发指的就是对信息资源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储存、转化、传递以及应用等[1]。

在“三网融合”的时代下,对数据库进行构建与运用是媒体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

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大多数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一般是通过整合实现的,通过对多媒体以及多渠道的方法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

例如,在“十五”期间,新华社就积极的明确了自身的职能,在工作中不仅仅要包括通稿以及内部报道等传统模式报道,还要包括网络、音频、视频以及手机信息等新兴形式报道。

对于广播领域来说,河南广播电视台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全面的利用,将每一个频率的广播节目依次上传到专门的网站上面,这些广播节目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进行自由的播放,进而给听众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促进了节目播放的灵活性。

“三网融合”背景下对媒介融合的思考

“三网融合”背景下对媒介融合的思考

“三网融合”背景下对媒介融合的思考摘要:“三网融合”为媒介融合理念的践行提供了现实基础。

我国“三网融合”历经十四年的发展,却未有实质性突破。

通过梳理其演进历程,不难发现我国“三网融合”面临着条块壁垒等难题,唯有创新管理机制,方可打破目前的发展瓶颈。

美国“三网融合”成熟的管理体系包含了两个核心要素,即《1996年电信法》和以联邦通讯委员会为核心的监管机构。

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美国“三网融合”经验以及汲取教训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三网融合;媒介融合;管理机制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3-0013-0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信息产业五年里的发展计划和目标,即“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1]。

从1997年“国家信息化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出“三网”的概念之后,主管部门先是相继出台了不少推进“三网融合”的相关政策,后来又在“十五规划”把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但不可否认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似乎还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一、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历程从“三网合一”到“三网融合”再到新“三网融合”,我国理论界和业界经历长时间的发展,而未来下一代服务概念的提出则为三网融合指明了最终的方向[2]:“三网融合”最新的权威界定是源于2010年01月21日发布的国务院国发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由于我国有线电视网的特殊属性,“三网融合”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行政力量。

根据相关的政策和行政导向,“三网融合”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成四个阶段:1.1997~2000年,“三网”概念的提出。

基于三网融合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探析

基于三网融合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探析

基于三网融合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探析摘要当今的社会已经是科技和信息高度化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手机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媒体等新兴的媒体在市场上的兴起与普及,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加上随着三网融合的步伐不断深入,传统媒体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依靠自身的优势和借助外力以提高传统媒体的竞争实力,走上良性持续的发展道路,成为传统媒体的解决自身生存与发展问题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三网融合;新媒体;传统媒体;生存发展0引言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与发生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三网融合”第一次被人们认识和并进入在人们生活的视野中,人们对三网融合经历了在否定、质疑与肯定这三者之间摇摆的一段历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符合了新事物的发展规律。

当今社会进入信息高度发展的时期,三网融合是适应这一阶段社会发展产生的必然产物。

三网融合作为新事物的出现是否利大于弊我们且不去论证,但是它对信息产业的进步产生助推的作用是有力的事实,对传统媒体构成的威胁以及产生的冲击,分占了传统媒介的受众市场这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传统媒体如何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传统媒体生存和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1传统媒体与三网融合释义1.1传统媒体从传统的层面上讲,传统媒体主要是指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主的三大媒介,从相对意义上来说,传统媒体是相对网络媒体而言,是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交流活动的媒体[1]。

传统媒体也成为平面媒体,因为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上面刊登的广告都是平面广告,而平面一词又源自于广告界,所以又叫平面媒体,这是平面媒体说法的由来。

1.2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是指互联网、电信网和电视网这三大网络在业务和技术上的融合,从而为广大社会的受众提供更好的通信业务服务,这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

确切地说,三网融合并不代表着互联网、电信网和电视网这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是指它们在高层业务上应用的融合,不提表现为在技术逐渐趋同,形成一个网络互联互通、业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无缝覆盖的网络,实现为社会上的广大受众提供多样化、层次化、多选择化和个性化服务的统一目标[2]。

我国三网融合的媒介经营和管理

我国三网融合的媒介经营和管理

论我国三网融合下的媒介经营与管理摘要:三网融合这一现象是在新兴媒介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典型,即指“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融合”。

这一融合必然促进了媒体已有设施的统一和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在综合传统媒体强大生命力优势的同时也节省了自己的建设成本。

但在这融合的过程当中,媒介的经营与管理必然会显示出它的弊端,因此,只有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才能更有利于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三网融合, 媒介经营与管理传统的媒体形式由于受到各自传播技术的限制,在形态上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但随着目前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新的媒体形式在充分借鉴、运用传统媒体形式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独特的传播优势,开始成为传播领域中一种新兴的媒体样式,我们称这一新出现的样式为“新媒体”1[①]。

其实,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起的媒体样式之于前一种已存在的样式便可称为“新媒体”,比如继报纸之后出现的广播便是那一时期的新媒体,而现在,有着“第四媒体”之称的网络之于传统的媒体样式(如,报纸、广播和电视)则是一种新媒体。

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灭亡,相反,它在综合传统媒体强大生命力优势的同时也节省了自己的建设成本。

因此,在媒介的经营与管理过程当中便必然促进了媒体已有设施的统一和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共享,“三网融合”便是其中的典型。

“三网融合”概念及相关概念的定位及表现所谓“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是指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融合。

2[②]不过要强调的是,“三网”并不是说就有三个网络系统,因为这里的“融合”其时更多的是三种网络技术的融合。

有网线的网络只有两个,即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而第三个网——互联网,则是借用其它两个网来传输自己的信息。

由于互联网本来主要是根植于电信网,因此,“三网融合”主要还是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的融合。

3[③]电信网是利用电缆、无线、光纤或者其它电磁系统,传送、发射和接收标识、文字、图像、声音或其它信号;互联网是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使用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联成网,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1994年4月,我国正式联入互联网4[④];广播电视是我国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便捷的信息载体,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目前已拥有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的广播电视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05月学术探讨
三网融合时代下受众的媒介依赖
文/王靖
摘 要: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名单,三网融合时代悄然临近。

在新技术推动下,三网融合将惠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感叹信息传播便捷的同时,还要警惕由于过分依赖媒介而引起的人的种种异化。

关键词:三网融合;媒介依赖;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282-01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6月30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名单,标志着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在全国正式启动。

所谓三网融合,即通过广播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通信网的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来为人类提供集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信息内容为一体的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的通信业务。

“三网融合”这把双刃剑,不仅意味着将为现代化生活开创新的可能,还意味着受众即将面临着媒介(本文特指传播媒介)依赖的种种挑战。

一、媒介依赖理论
媒介依赖理论最初是由德弗勒和鲍尔•基洛奇于1976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受众依赖媒介提供的信息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实现他们的目标。

[1]该理论的基本思路是把媒介作为“受众—媒介—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媒介与个人、群体、组织和其它社会系统具有一种依赖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的,但相互依赖中较强的一方是媒介,它们主要通过掌握传播内容的控制权来使受众产生对媒体的依赖。

在德弗勒和鲍尔 基洛奇提出此理论之前,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已经开始探讨此问题,并明确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即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

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

[2]后来,另一位学者中野收也用“容器人”这一形象的说法描述了现代人的行为特点。

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孤立的、封闭的“罐状”容器,与他人接触时只是容器外部的碰撞,不能深入内部。

二、三网融合时代诱发受众过分依赖媒介
有线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三大网络的高层业务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 P协议,通过互相合作的方式,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笔者认为,对三网融合的探索以及最终三网融合时代的来临,将为人与媒介的交往开拓更大的空间,媒介日益显露的优势,将逐渐缩短人与媒介的距离,而这种距离的缩短除了方便人们生产和生活之外,同样也会加重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程度。

此依据主要体现在三网融合后媒介的三点优势上:
(1)媒介功能的空前融合。

同功能比较单一的传统媒体相比,三网融合将在全国形成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实现不同媒介间跨领域信息传播与资源共享,这为传统媒体间的优势互补创造了可能。

三网融合后的业务整合,不仅继承了原有的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而且通过网络的整合,衍生出了如VOIP、IPTV、手机电视、终端支付等增值业务类型,极大的扩展了承载的业务范围。

[3]三网融合时代来临后,我们手持的仍是一部手机,但也可以说是一台电视或电脑。

(2)信息传输更加便捷。

宽带提升是三网融合的必然要求,三网融合要求提供高清视频点播等业务,对带宽的要求较高。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高质量,成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

在光通信技术的支持下,信息传输速度对传播效果的消极影响将明显减弱,“第一时间”发布和接收信息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由传输速度引起的信息失衡将逐渐避免。

(3)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

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是一个信息单项流动的过程,虽然也有读者或视听众来信来访等反馈渠道,但这种反馈是迟延的。

三网融合的一大特色就是突出了受众的能动作用,在技术层面上向受众提供双向参与信息传播活动的机会,即受众一改往日信息接收的被动局面,拥有了便捷的反馈渠道与立竿见影的反馈效果。

这不仅意味着受众将在信息接收内容上拥有高度的选择权,还意味着受众将成为三网融合时代中主要的信息传播者。

三、媒介依赖的表现及解决对策
三网融合时代下,受众对媒介形成的依赖不单单是为了获取实用性满足,更多的是贴近实际生活的精神性满足,即通过媒介来获取精神的寄托。

受众过分依赖媒介主要有以下特征: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

三网融合时代的临近让人们在欣喜的同时又充满担忧。

我们既不能把媒介奉为无所不能的神明,把自己的生活和思想都托付给它,也不能刻意疏远它,毕竟现代生活中不能没有媒介。

关键是,在享用媒介带来的便捷时,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面对三网融合时代。

如果说在传统媒介时代受众对接受的信息掌握着选择的主动权的话,在新媒介时代,这种选择权仍然存在,而且更加自由,关键是受众能不能恰当地使用这种选择权。

避免对媒介的过度依赖,首先应深刻领悟媒介作为传播工具的本质属性。

媒介是方便人类现实生活的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类完成与现实社会的互动,促进人类的社会化。

任何夸大媒体的作用并沉溺其中都是不合理的。

受众需要在对媒介属性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对媒体使用的自控力,真正做到充分利用媒介而非被媒介左右。

其次,自我控制难免势单力薄,只有同外界的教育、管理、监督相配合,受众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得以养成,媒介的功效才能最大发挥。

在三网融合时代下的信息社会,受众能否抵制媒介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强大功势目前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我们不能因为传播的繁荣而消极对待广大受众,毕竟人类具有主体能动性,并且这种能动性的发挥是永无止境的。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参考文献:
[1]邱霞.试析现代社会的网络依赖现象[J].改革与开放,2010(12):192—19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52.
[3]刘俊彬等.三网融合的影响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12):37.
282 201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