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和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这些规划和项目,地方政府纷纷以各种形式举债,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日益严重。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不断增加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管理。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和提出对策建议。
1.地方政府规范逼迫:地方政府在面对各种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时,受到规模逼迫,急需筹集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
为了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发行债券、举债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的实施。
2.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与经济增长挂钩,部分政府官员着眼于短期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管理的风险。
政府官员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增长的政绩,在债务管理方面缺乏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问题。
3.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缺乏有效的审计手段和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长无序和管理混乱。
4.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认识不足:有些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存在较大的风险盲区。
在面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时,有些政府官员没有深入研究债务管理的风险,导致了债务管理问题逐渐严重化。
5.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当下的资金需求,存在违法违规的债务行为。
以地方政府名义非法设立融资平台、变相扩大规模、隐性债务等问题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断增加。
二、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的债务限额和风险预警机制。
地方政府应设立债务上限制度,确保地方政府的债务处于可控范围内。
建立健全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2.加强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向社会公开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并公开地方政府债务使用情况,使社会公众更清晰地了解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指地方政府为支持特定项目或领域发展而发行的一种债券,是政府债务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近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策加以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 风险管控问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通常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项目需要长期资金支持。
由于项目长期化、投资规模大等特点,风险较高,一旦项目出现运营风险或资金回笼困难,将带来较大的债务风险。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发行专项债券时,并未充分考虑项目的风险状况,导致部分项目存在较大的债务违约风险。
2. 项目选择和评估问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用途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治理、产业扶持等领域,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选择和评估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部分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佳。
一些地方政府在发行专项债券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评估不规范,导致一些项目利益输送、存在浪费等问题。
3. 资金使用和监管问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后,需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但由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和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偿债压力较大、债务风险较高的问题。
由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属于隐性债务,市场风险较大,可能对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一定冲击。
二、政策建议加强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提高债务偿还能力。
对于一些项目风险较大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应通过担保、审批等方式引导市场化风险管理。
建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选择和评估制度,强化项目前期论证和风险评估,确保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强对项目的跟踪评估和公开透明,规范项目的推进和资金使用,杜绝利益输送和浪费。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加,管理问题逐渐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膨胀,风险隐患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些地方政府在融资过程中存在透明度不高、风险控制不严格等问题,导致债务管理风险加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也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有效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与规范、优化财政体制、提高财政收支透明度以及优化债务结构等多方面措施,才能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引言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地方债务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增加、债务使用效率低下、债务融资方式单一以及债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发展,也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存在,首先源于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完善。
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权责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变相举债、隐性债务等方式规避监管,增加了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失衡,债务结构单一,财政风险隐患增加。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透明度不高,财政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资金使用不规范,难以有效监督和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长期依赖短期债务融资,存在偿债风险。
如何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强监管与规范、优化财政体制、提高财政收支透明度和优化债务结构等,才能有效应对当前债务管理问题,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王友叶摘要:随着我国地方性债务进入一个集中还款期,地方债务风险日益凸显,本文根据审计署2013年12月30日《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化解和防范债务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建议地方政府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和所属机构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
按照国办发明电[2011]6号要求,审计署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第二类是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第三类是地方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综述(一)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类别结构情况根据《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3年12月30日公告),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78908.66亿元,大约相当于2012年GDP(519322亿元)的34.45%,大约是2012年全国财政支出(125712亿元)的1.42倍、财政收入(117210亿元)的1.53倍。
在178908.66亿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08859.17亿元,占60.8%;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为26655.77亿元,占14.9%;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为43393.72亿元,占24.3%。
(二)各级政府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及结构截至2013年6月底,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省、市、县、乡镇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分别为51939.75亿元、72902.44亿元、50419.18亿元和3647.29亿元,在全部债务中的占比分别为29.0%、40.8%、28.2%和2.0%,其中,市级债务比重最高,县级和省级在政府性债务中的占比差不多。
在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中,省、市、县、乡镇的占比分别为16.3%、44.5%、36.4%和2.8%,其中,市级债务比重最高,其次是县级债务,省级政府债务占比远低于市级和县级。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重点及改革建议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重点及改革建议温来成贺志强(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2206)内容提要: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地方债风险主要来自隐性债务,这已在社会各界达成共识。
为了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转化为全国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甚至债务危机、社会危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广义隐性债务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理论认识上的分歧和治理的阻力,并通过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梳理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国有事业单位2015年以前形成的历史债务、养老金缺口债务应是现阶段治理的重点。
最后,本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的五个政策选择,即积极推进风险识别统计制度、动态监测评估制度、隔离制度、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投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
关键词:隐性债务治理重点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44(2021)03-0010-07〔收稿日期〕2021-03-23〔作者简介〕温来成,中财-中证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政投融资、城市公共财政管理;贺志强,财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
近年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风险主要来自隐性债务。
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还在继续蔓延,债务风险治理的形势依然严峻。
基于此背景,本文从广义隐性债务出发(有别于当前按照政策文件精神定义的隐性债务),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的重点及改革建议这一问题,展开专门探讨。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理论认识的分歧与治理的阻力(一)概念的不同理解认识和理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内涵,既是研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重要前提,也是精准测度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基础,以及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关键。
在国际上,世界银行专家汉娜认为,政府隐性债务是政府基于维护社会稳定、公平等道义上的责任,负有一定救助义务的债务。
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分析与建议
客观存 在, 也是需要研究亟待规范的重大课题。深入分 析和研究 地方政 府性债务 , 出可行的对策 , 提 对于控制债务规模 , 防范债务风险 , 推进 城 市建设 , 助推经济发展 , 都有现实意义。 浙江省临海市政府性债务的基本情况 市本级的政府性债务主要由三方 面形成 : 一是部门项 目建设历史负
临海市公益性项 目贷款资金 到期 及利 息支付表 ( 单位: 万元)
20 0 8经 20 0 9焦 21 0 0妊 2 1 0 1拄 2 1 0 2妊
主要是控规模 、 控风险, 措施有 : 1 . 建立政府性债务举债审批制度 。整体把握政府性债务总额 , 分类 控制债务规模。 要着重把握项 目的有效性 , 选择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 、 有 效促进 民生 经济 、 有效 帮扶企 业生产的政府主导性项 目, 坚决防止低水 平重复投资 , 讲求项 目投资效率与资金使用效益 。 做到尽力而为 、 量力而 行, 整体把握债务的总体规模 。新增项 目 举债应遵循“ 举债适度 , 讲求效 益, 加强管 理, 规避 风险” 的原则, 对举 债规模 、 还款期 限 、 偿债 资金来源 与债务偿还能力进行事前评审论证 。 2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 防范机制。一是要明确举债原则 、 . 举债范围 、
● 经 济 研 究
《 经济师) o9 2o 年第 3 期
权 的 不 对 称 , 权 大 于 财 权 , 致 地 方 政 府 财 事 导
地方 政府,债务情况分析与建议 陛
摘 要: 文章从分析浙江省临海市政府性债务的基本情 况入手 , 深入 探 讨政府性债务 管理 中存在 的问题, 出加 强政 府性债 务管理 的对策与 提
建议。
政负担加重 ,不得不举债保发展 保民生 。同 时, 地方政府 的投资 冲动和短视行 为 , 导致债 务规模的快速扩大 ,速度落后 于偿债 能力的 提升。 2举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本届政府加强 了对债务 的管理 ,在债 务形成 前基本上能做 到详细 的科学论证 , 并对项 目贷款 做到“ 硬平 ●邵跃 群 衡” 和建立了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 但个别 项 目业主单位对举债规模 、 务期 限 、 债 还债资金来源 和偿 债能力事前未 进行科学论证 , 缺少有效 的监管措施。个别投融资企业在重大决策事项 上未按现代企业 管理制度和企业章程的规定进行操作 , 未按正常的举债 程序对风险进行评估。 3政府债务控管存在盲 区范畴 。部 门偿还 的债务 、 . 收益性项 目债务 及镇 ( 道 ) 街 举债 , 没有完全纳入政府控管范畴 , 对政 府性 债务可能引发 的风 险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 。 4资金成本效 益理念 尚未树立。项 目实施没有从效益最大化原则去 . 考虑项 目的投资 收益 与投 资成本 , 资金效益难 以得到最 大化 ; 资金调度 和运作手法粗糙 , 在着一边大举举债一边 资金闲置 的怪现象。 存 三、 加强政府性债 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 必须坚持“ 从严控制 、 规模适度 、 防范风险 、 注 重效益 ” 的原则 , 一方面 , 负债是政府主动经济行为, 限制举债行为 , 要 控 制 负债规模 , 防范债务 风险 ; 另一方面 , 负债是客 观存在 和现实需要 , 要 加强资金调度 , 重视资金效益 , 提升偿债能力。 简单地说 , 就是严控新债 , 用好 旧债 , 动发展 , 滚 良性循环 , 使负债既不能压垮政府 , 响政府职能 影 的发挥和有效运作 , 同时也不能让地方政府因为资金短缺而束缚 当地经 济 社 会事 业 的发 展 。因 此 , 地方 性 政府 债务 的管理 重点 , 是控制 和 运作 。 就
浅析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发布时间:2021-05-21T16:06:29.53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肖亮[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地方政府需要建设更多的民生项目,以便更好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这会导致地方政府举借债务越来越多。
沂水县财政局山东省沂水县 2764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地方政府需要建设更多的民生项目,以便更好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这会导致地方政府举借债务越来越多。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现状,找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解决措施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1.地方政府债务存量规模较大,消化难度大按照财政部的统计,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相关指标当前处于合理区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然而,由于政府债务边界不清或统计口径不同等问题,部分政府债务并未纳入统计范围之内。
这部分未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的隐性债务存在着巨大的偿债风险。
当前消化隐性债务主要是通过实际归还、债务展期、平台公司转型等常用方式。
然而这些常用化债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着诸多的困难。
2.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收窄,新增融资资金难度较大随着国家对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的不断规范,当前地方政府融资主要是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目前严禁违规举债、严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新举借政府债务的政策规定没有放松,融资平台公司为新项目增加债务成为监管的高压线,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多为专项债券,有明确的使用用途,加上受发行分配额度限制,实际到位资金非常有限。
3.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偿债机制,偿债资金筹集困难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对地方经济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政府债务大都是用于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回报率较低,很难偿还政府债务的本息,最终需由地方财政资金来买单。
完善地方债发行工作的几点建议
完善地方债发行工作的几点建议文章标题:完善地方债发行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引言地方债发行作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地方债发行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地方债发行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完善地方债发行工作的几点建议,旨在为地方债发行工作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二、深度探讨1.明确风险承担责任在地方债发行工作中,地方政府应当明确风险的承担责任。
地方政府应当明确债务的用途,避免将地方债用于营利性项目。
另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的风险。
地方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补偿机制,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补偿,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规范债务发行流程在地方债发行工作中,应当规范债务发行流程,确保其合法合规。
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债务发行管理制度,明确债务发行的程序和标准,加强对债务发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应当加强对债务发行主体的评估和审查,确保债务发行主体具有良好的信用和偿债能力。
3.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在地方债发行工作中,应当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取到准确完整的信息。
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债务发行的相关信息,包括债务发行的用途、期限、利率等。
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监管机制,对虚假信息和不实宣传进行严厉打击,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广度探讨1.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水平除了在地方债发行过程中加强规范管理外,地方政府还应当提高债务管理的水平,强化债务风险的监测和评估。
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债务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债务风险,确保债务风险的可控范围内。
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债务管理的需要,加强债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债务管理的水平。
2.促进地方债市场化发展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探索促进地方债市场化发展的途径,完善地方债发行和交易机制。
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债券市场建设的力度,提高债券市场的发行效率和交易便利性,增强地方债发行的市场吸引力。
浅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的现状及改善策略
浅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的现状及改善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管理是当前中国财政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张,地方政府对资金需求的逐渐增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债务造成的风险也日益凸显。
传统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来支持政府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庞大,债务期限较短,还款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偿债风险。
由于融资平台的债务分散在不同的机构之间,缺乏综合管理和监督,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和风险传导。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管理体系,提高债务管理效率,防范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财政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只有加强监管,加大债务信息的透明度,完善债务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管理方面的问题,确保债务风险的可控和可持续。
1.2 问题提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管理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提出: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管理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制定有效的改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只有找准问题的症结,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确保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现状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债务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通过融资平台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导致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2. 债务结构复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结构复杂多样,既有一般债务,也有专项债务、隐性债务等。
这种复杂的债务结构使债务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容易出现混乱和风险。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三篇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预算不列赤字。
而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规避法规约束,多头举借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融资规模膨胀迅速,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偿债风险日益加大。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融资的现实需求,也有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导致地方政府资金紧张等体制性因素,还有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导向偏差引起的地方官员非理性投资冲动,以及统筹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等管理因素。
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情况及债务风险,各级审计机关要予以高度的关注,客观分析和看待其形成的原因,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从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角度,研究和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建议。
一、分类施治,疏堵结合,完善风险管理,建立控制体系(一)清查存量债务,积极化解风险。
根据先清理后规范的要求,应该把妥善处理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作为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1.摸清债务总量,分清类别结构。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全面摸清各地债务规模底数,并在与各地财力比较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债务总体风险大小;同时分清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掌握各种类型债务的特点及成因,以确认偿债风险,划分层次、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相应化解措施。
2.区分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
对政府部门、机构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债务,以及由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因提供公共服务产生且无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承担直接偿债责任;对各类融资平台公司因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建设而产生,且有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催促其按计划、合同的要求严格履行还款义务,尽量避免其向政府直接债务转化;对与公共服务无关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应本着“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由举债主体自行偿还,政府不承担兜底责任。
3.保障还款来源,全力化解风险。
在分清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的基础上,要及时制定偿还计划,科学筹措偿债资金,按时履行偿债义务。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出规模庞大、增长较快、隐性债务较多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地方政府财政稳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
一、问题成因分析1.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地方政府自负盈亏的财政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的巨大压力,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难以满足这些支出的需求。
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就需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
2.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有限我国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和债券融资。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低,融资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在融资渠道上的单一化和过度依赖,融资成本较高,加重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举债严重缺乏管制我国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缺乏有效的管制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过度举债和风险隐患。
而且,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以隐性债务形式存在,不易被人们所关注,这就给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体系应当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
还应当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减少财政支出的浪费,提高财政效益。
2.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应当优化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推动地方政府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多种途径来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防止过度举债和风险蔓延。
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旨在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章从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入手,分析了政府融资需求、地方政府财政体制和地方政府权责不清等因素。
在对策建议方面,本文重点提出加强财政监管、控制债务规模和优化债务结构等措施。
这些对策旨在帮助地方政府规范债务管理,降低债务风险,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加强监管、控制规模和优化结构成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关键路径。
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更好地认识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对策建议、加强财政监管、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总结。
1. 引言1.1 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地方政府债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成因和对策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来源单一、财政支出过度、政府债务管理不规范等原因。
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加强财政监管、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加强财政监管是防止地方政府财政乱象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财政收支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等措施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控制债务规模是防止地方政府债务过度扩张的关键,应该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加强债务审计监督,避免财政风险。
优化债务结构则是提升地方政府财政健康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应该通过转变融资结构、加强债务管理等方式来改善债务结构,确保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应对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推动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分析一、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由于财政收入不足以覆盖支出,政府不得不通过借贷来填补财政缺口,从而导致债务不断增加。
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大量资金来建设基础设施,比如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以各种形式隐匿或外包形成的债务,通常不纳入当地政府债务限额之内,但实质上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责任。
近年来,隐性债务问题在我国各地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透明度不足、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以及债务规模失控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否则将给地方政府财政带来严重隐患。
为了应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财政透明度,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合理控制债务规模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只有全面加强隐性债务管理,才能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的稳健运行,确保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风险防范,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2 问题提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庞大,但信息披露不足,缺乏透明度。
隐性债务往往是以各种名义存在,难以被外界所察觉,导致投资者和公众无法准确了解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增加了财政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容易出现危机漏洞。
部分地方政府借款过多,往往是为了填补财政收支缺口,缺乏必要的资金用途审查和资金运用监管,容易滋生腐败和浪费,导致隐性债务风险加剧。
地方政府对隐性债务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不健全。
地方政府借债行为缺乏有效监督,没有明确的问责机制,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任意举债,以致债务规模失控,严重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市场信任度,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且容易被忽视。
隐性债务通常不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报表,因此很难被监管和控制。
债务化解政策建议(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隐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债务化解政策建议。
二、政策建议(一)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1. 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适度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确保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2. 创新债务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地方政府发行绿色债券、专项债券等创新债务融资工具,提高债务融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引导地方政府合理确定债务期限,通过发行长期债券降低融资成本。
(二)加强债务管理,提高债务透明度1. 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责任。
制定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债务管理职责,确保债务管理规范有序。
2. 加强债务信息公开,提高债务透明度。
要求地方政府定期披露债务信息,包括债务规模、结构、期限、利率等,接受社会监督。
3. 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前防范债务风险。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采取预警措施。
(三)优化债务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 优化债务资金投向,支持实体经济。
引导债务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2. 加强债务资金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债务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3. 鼓励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债务资金使用模式。
引导金融机构为地方政府提供多元化的债务融资服务,创新债务资金使用模式。
(四)加强中央财政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 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适当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缓解地方财政压力,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 鼓励中央金融机构为地方政府提供融资支持。
引导中央金融机构为地方政府提供融资支持,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
3. 加强中央与地方债务风险联动机制,共同防范债务风险。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支出责任.激发高职院校和个人绩效管理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绩效评价工作的作用,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健全管理制度积极向财政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将“预算绩效”管理过渡为“绩效预算”管理.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相挂钩的机制,财政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抓紧出台健全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实施细则,对绩效评价结果如何在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方面提供可实际操作的规定,督促高职院校充分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改进预算管理T.作,为高职院校做好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提供统一有效的规范。
(二)完善激励机制建议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牵头完善绩效评价结果激励机制,特别是对高职院校和个人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的项目,根据得分给予可量化的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增量,对绩效管理工作突出的个人在绩效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制定量化可行的政策,对绩效管理执行不力,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高职院校或个人,应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追究髙职院校或个人的责任,从而提高高职院校预算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性。
(三)加大公开力度持续推动绩效评价结果公开。
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财政部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送机制,有序推动绩效评价结果随同部门预决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使教育主管部门及高职院校提高预算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高职院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依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范围,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根据全面、及时、准确、便民的原则,更加全面的反映高职院校预算项目的质量、成本、效益等绩效指标设立及实现程度,主动公开高职院校预算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四)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收集和整理业务管理基础数据,依托大数据开展信息技术分析.以提高绩效目标和评价标准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度。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和建议
精心整理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和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必须坚持“从严控制、规模适度、防范风险、注重效益”的原则,一方面,负债是政府主动经济行为,要限制举债行为,控制负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另一方面,负债是客观存在和现实需要,作。
(1源与债务偿还能力进行事前评审论证。
2.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要明确举债原则、举债范围、债务资金的使用与监管.规范举债行为;二是定期地对债务分类结构实行动态分析,建立债务动态监测评估机制;三是根据经济发展、财政收支及政府债务的总额及分类结构.设定多项风险控制指标,确定还债能力与可
用财力相适应的政府举债规模。
3.建立举债成本效益理念。
要对融资成本进行核算,综合项目建设资金需要的具体情况.确定融资结构及期限.拓展融资品种,降低财务费用。
4.建立政府性债务责任追究机制。
防止和杜绝举债的盲目性和随意
任。
5
(
付息。
地方政府性负债既然已是客观存在.就必须考虑逐步偿还的问题。
因此.债务资金的运作.首先要稳字当头,务求保值,在这个前提下,要注重效益,灵活运作,确保能够到期如约还本付息。
1.注重项目选择。
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拓展发展空间和基础性项目的带动,要尽快调研全县必须建设的项目资金需求、年度用资概算,
确定项目的举债规模、举债期限与方式、偿债资金来源和项目平衡点分析.确保政府性债务资金的效益。
举债资金投入效益高、收益有保证的项目。
2.拓展融资渠道,寻求长期合作平台。
借助金融部门在“适度宽松”的金融政策下放宽政府性项目融资门槛的机遇。
拓展融资渠道.降低举债
3
4。
加强债务化解建议(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本文从债务管理、财政体制改革、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二、加强债务管理1. 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增加长期债务占比,降低偿债压力。
(2)优化债务品种结构,增加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提高专项债券使用效率。
(3)加强债务风险预警,对高风险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重点监控,防止债务风险蔓延。
2. 严格债务审批制度(1)完善债务审批程序,明确债务审批权限和责任,确保债务审批科学、规范。
(2)加强债务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债务资金用于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建立健全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对债务项目进行全面评估,防止盲目举债。
3. 推进债务置换(1)积极推动存量隐性债务置换,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2)创新债务置换方式,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
(3)加强债务置换过程中的信息披露,确保市场透明度。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1. 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1)优化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增强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
(2)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3)改革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加强预算管理(1)完善预算编制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2)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确保预算资金合规使用。
(3)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3.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试点(1)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财政体制改革试点,探索财政体制改革的有效路径。
(2)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推广到全国。
四、加强风险防范1. 强化风险预警机制(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测。
(2)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对高风险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重点关注。
(3)完善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债务风险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化解地方债务建议(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债务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化解。
然而,地方债务问题仍然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化解地方债务的建议。
一、完善地方债务管理体制1. 明确地方债务管理主体和责任: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主体,加强地方债务管理责任追究,确保各级政府依法依规举债。
2. 建立健全地方债务管理制度:制定地方债务管理法规,明确地方债务规模、期限、利率、担保等方面的规定,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
3. 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地方债务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对地方债务规模、结构、期限等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
二、优化地方债务结构1. 降低短期债务比例:优化地方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比例,提高中长期债务占比,降低偿债压力。
2. 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债务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债务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
3. 推广绿色债务融资:鼓励地方政府发行绿色债券,支持绿色产业发展,降低债务风险。
三、加强地方财政收入管理1. 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质量:优化税制结构,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增加财政收入。
2. 盘活存量资产:通过盘活政府存量资产,增加地方政府收入,降低债务规模。
3. 加强地方税收征管:加大对偷税、逃税、骗税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四、推进地方国有企业改革1.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企业盈利能力。
2. 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 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债务化解:引导国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资产置换等方式参与地方债务化解。
五、加强金融支持1.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地方政府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2. 加强信贷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化解地方债务问题的政策建议与实践
化解地方债务问题的政策建议与实践地方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和政府机构的借款和债务,包括政府债券、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的融资等。
由于过度依赖债务融资而导致地方债务规模急剧上升的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极大的风险。
如果不及时化解地方债务问题,势必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风险。
在本文中,我们将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和实践经验,以期解决地方债务问题。
目前地方债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地方政府依赖债务进行财政支出。
很多地方政府都以融资平台和融资票据为手段进行基建和公共项目投资,而不是通过税收等其他渠道实现财政支出,这会导致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并且债务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二、地方政府在债务融资中存在违规行为。
地方政府存在贪污腐败、违法担保等违规行为,导致债务融资的效率低下,风险高涨。
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不足,使得风险无法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三、地方政府通过新增债务来偿还旧债务。
为了解决旧债务的问题,地方政府往往通过新债务来偿还旧债务,这只是把债务的时间问题推后,并没有真正解决地方债务问题。
这也导致新增债务更大,原有债务逐步加剧。
针对以上地方债务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
政府必须依法责任,确保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可控性。
具体来说,应该严格控制债务的规模和增长速度,遏制不良的债务膨胀和恶性循环。
此外,应该实施资本市场的改革,扩大股市和债市在融资中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债务融资的透明度。
政府应该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透明度,确保信息和资料的及时和准确性、完整性,为债务管理和监督提供必要信息和依据。
三、探索市场化化债务管理模式。
为了规范债务管理,应该探索市场化化的债务管理模式,提高债务融资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缩短融资周期,增强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能力。
同时,应该加强对各种债务工具的监管和资产负债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
四、加强企业治理,防止违规融资。
为了避免地方政府的违规融资行为,加强企业治理十分必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和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建议河北省财政科学与政策研究所黄朝文李志勇2009年,在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出现了超常增长,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和社会热议。
客观上看,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支持,在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积累形成了一定的金融风险和地方财政风险,应采取措施认真加以应对。
2008年以来,河北地方政府性债务变动大体与全国各省市的情况保持一致,本文将以河北为例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河北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简要分析1债务规模与经济规模相比处在全国较低水平。
2009年,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超常增长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大幅度增长的最重要原因。
截至2009年底,河北政府投融资平台承借政府性债务余额占全部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605%;当年政府投融资平台承借政府性债务增加额占同期地方政府性债务增加额的729%。
但总的看,河北政府投融资平台起步比较晚,承借政府性债务规模与经济规模相比,处在全国较低水平。
2009年,河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承借政府性债务余额占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的%,而河北GD占全国的比重为53%。
债务超常增长后增幅迅速回落。
年以来,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速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
2008年11月,随着国家保增长、扩内需十项政策的出台,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也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给予了肯定与鼓励,导致商业银行对投融资平台放款大幅度增加。
2009年,河北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增长速度达到了702%,其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承借政府性债务增长了1011%。
面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规模的超常增长,200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开始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的控制,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增长随之迅速下降。
2010年上半年,河北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增幅回落到25%,其中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余额出现负增长,下降了135%。
3债务支出主要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1~6月,资本性支出占全省政府性债务支出总额的802%。
在资本性支出中,城乡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占892%。
其中,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支出占资本性支出的667%,公用事业支出占8%,生态环保支出占31%,保障性住房支出占14%。
除资本性支出外,地方政府债务性支出另一个主要用途是归还债务本息。
年~6月全省还本付息支出占政府性债务支出总额%。
27P2200820101189444中短期内财政还本付息存在一定的压力。
静态看,2009年河北债务负担率为196%,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2011~2014年,在不举借新债的情况下,年均偿还本金超过410亿元。
按2010年上半年偿债资金来源结构测算,2011~2014年年均需要财政性还本资金超过240亿元,对财政支出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动态看,2009年9月以来,金融机构逐步收紧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放款,城投债发债审批也基本停止,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变窄、债务的增速迅速下降。
虽然2009年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的结余资金保障了2010年项目资金需求,但在2011年以后,融资额的大幅降低有可能导致在建和新建项目资金趋紧,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性资金支出压力。
二、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综合分析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和发展趋势,十二五及以后一段时期,地方政府性债务仍有较强的内在增长动力,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不宜过分夸大。
(一)地方政府举债的内在动力依然存在甚至更高。
从各地十二五规划看,十二五时期各省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民生投入将大幅度增长,可用财力难以满足如此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促进发展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
只要政策条件允许,地方政府性债务将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河北同样如此。
1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需要政府融资支持。
2009年,河北城市化率为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低于东部沿海各省市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
加快推进城市化,既可以增加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引擎,又可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规模小、效率低及由此带来的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河北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弥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的重要时期。
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进一步巩固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成果,从2011年开始实施城市建设三年上水平战略,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管理服务上水平。
城市化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将是影响河北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增长的首要因素。
2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需要政府融资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基础设施瓶颈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难以支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需要,煤、电、油、运紧张时有发生。
为解决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问题,十二五时期河北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到十二五末,航空客货运输能力分别达到2200万人次和22万吨以上;铁路通车里程达到8000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达到1500公里,实现所有设区市通高铁,形成以石家庄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环北京的一小时交通圈;高速公路达到6762公里,实现所有县(市、区)和主要经济区、主要旅游景点通高速;港口吞吐能力达到8亿吨,形成陆海空运衔接配套、方便快捷、立体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与此同时,实施南水北调、引黄入冀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设施和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人工影响天气等工程建设,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基础设施投入需求将是影响河北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增长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3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需要政府融资支持。
改善民生将是十二五时期政府施政的重要政策取向,是弥补基本公共服务历史欠账的重要时期,重大民生投入将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
54河北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增收富民、教育提升、医疗健康、安居保障、社保扩面等十大幸福工程,实现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显著减少,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的目标。
2007~2009年,河北财政加大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力度,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支出年均增长266%,高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幅104个百分点。
按国家和河北现行政策初步测算,十二五时期,完成重大民生工程所需支出增幅大体要保持在2007~2009年民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这是影响河北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增长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需要政府融资支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河北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
相对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甚至一些中西部省市而言,河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和繁重。
2009年,河北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中以钢铁、建材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94%。
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三低、一缺乏、三个过度依赖问题,已经到了不调整经济结构、不转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候。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就是要着力做好壮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进程、推动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
而在地方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做好这些工作也需要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加以支持。
这是影响河北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增长的第四个重要因素。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积累形成了一定的风险但不宜过分夸大。
1债务结构分布比较合理。
一方面,级次结构比较合理。
截至2010年6月底,省、市两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占全省的684%,县乡级占316%。
其中,省市两级银行贷款余额占全省银行贷款余额的743%,县级占257%。
不难看出,河北地方政府性债务级次分布结构比较合理,债务主要分布在财政收支状况较好、偿债能力较强的省、市两级,县级债务规模比较小且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县(市、区)。
另一方面,期限结构比较合理。
河北地方政府性债务,尤其是银行贷款、城投债等,多数是5~10年期中长期债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基本一致,不存在过度集中还款的风险。
2经济增长为偿还债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能只进行静态分析,必须放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动态考察。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国内生产总值(现价)从1978年的18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7235亿元,增长了93倍,年均增长158%;全部财政收入从45亿元增加到2018亿元,增长了44倍,年均增长13%。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河北也具备了加速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可以预期,十二五时期河北经济和财政收入仍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偿债能力将稳步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能够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
3项目自身收入和关联收益降低了债务风险。
从项目本身收入看,部分项目具有收入能力和还债能力,如水电路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
从2010年1~6月河北地方政府性债务偿债资金来源看,项目收入占当期还本付息额的5%。
随着项目建成投产的逐步增加,用项目收入偿债的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
6174从项目关联收益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带来生产要素的聚集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税收的较大幅度增长。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会产生一定幅度的土地升值,增加土地出让收益,提高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
三、加强和改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建议1理顺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财力配置基本维持了财力上收、支出责任下放的趋势,是造成世纪之交地方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几年,随着中央民生政策的不断出台,财政保障范围越来越宽,支出标准越来越高,地方配套任务越来越重,支出需求增长远远超出财力增长,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收支矛盾有所加剧,新一轮县乡财政困难初露端倪。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合理划分支出责任,调整优化纵向收入分配体制,确立和培育地方政府主体税种,规范和改进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平衡地方政府财力和支出责任,逐步提高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减小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缺口,为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创造有利的条件。
2改进和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在处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上,首先要解决地方政府举债的合法性问题,其次才是融资规模控制和渠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