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季(新版)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导学案(无答案)(新版)仁爱版

合集下载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物质溶解性的改变》知识总结精选汇总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物质溶解性的改变》知识总结精选汇总
TB:小初高题库
仁爱版初中化学
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四要素:①条件:压强为 101kPa 一定温度 ②标准:1 体积水③状态:达到 饱和 ④单位:升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气体本身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 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二、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仁爱版初中化学
仁爱版初中化学 重点知识精选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 仁爱版初中化学 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单元 3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一、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TB:小初高题库
仁爱版初中化学
1.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外 在因素) 2.溶解度曲线: (1)点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湿度下的溶解度,溶液 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 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湿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 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湿度下,两种物质 的溶解度相等。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TB:小初高题库
(3)应用 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湿度时(或一定湿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 小。 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 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3.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溶解性的涵义。

(2)通过活动与探究认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3)了解物质溶解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体验由实践获取知识的乐趣,初步形成知识来自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亲自体验】P166【联想与启示】你还记得以下的这些物质的溶解性吗?H2:溶于水 O2:溶于水 CO2:溶于水NaCl :溶于水 CaCO3:溶于水Ca(OH)2:溶于水小结:称为溶解性。

【活动与探究】P166: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结论:。

结论:。

【交流与讨论】P1672.有生活经验的你会知道毛料衣物要干洗,那干洗店里是用什么洗衣服的?你知道这里面的原理吗?你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咨询后进行说明。

【轻松自学】P167:物质溶解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用、、、、等溶剂溶解某些在水中难以溶解的物质,如、、。

在许多、、的生产过程中也要用到酒精、苯、香蕉水等溶剂。

【基础练习】1.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

在一定条件下,溶解性的强弱主要跟和本身的性质有关。

2.下列因素对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的是[ ]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质量C.溶剂的种类D.溶解时的温度【拓展练习】1.盛夏,当天气又闷热时,大气压较低,鱼池里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的现象(鱼缺氧浮上水面呼吸)。

根据上述现象推知:气体的溶解性,除了受溶质、溶剂性质及温度的影响,还和有关:气体的溶解性随温度的而减弱,随的增大而增强。

2.生活中有许多小窍门:衣服上沾了油漆,可以用汽油洗掉;长期未用的指甲油干了,可以加一些香蕉水就能继续使用;防水型睫毛膏无法用水洗去,但能用含酒精的卸妆水洗去。

你能解释这些小窍门里的原理吗?课堂评价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第一课时)课型:习题主备人:杨益夏建平班级姓名成绩家长1.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水,无需用到的仪器是[ ]A.酒精灯B.烧杯C.量筒D.玻璃棒2. 打开汽水瓶后有气泡逸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温度升高B.压强减小C.外力作用D.压强增大3. 为了增大KNO3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溶质B.增加溶剂C.升高温度D.蒸去一部分溶剂,恢复到原温4.现有浓度为10%的某溶液,若使其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将溶剂蒸发掉一半B.将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C.蒸发掉的溶剂的质量为原溶液质量的一半D.溶质、溶剂的质量同时减少一半5.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6.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观察到的现象是,溶质是和,溶剂是。

九年级化学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新版

九年级化学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新版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3.了解物质溶解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溶解性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教材分析重点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难点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联想与启示】食盐、味精?察;个人二次①降低温度(一般情况)②蒸发溶剂③增加溶质教 学 过 程【结论】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归纳总结】大量实验表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有关。

【应用】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人们常常用酒精、汽油、氯仿、苯、香蕉水等溶剂溶解某些在水中难以溶解的物质。

【活动与探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1】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晶体的硝酸钾溶液,分别取出20mL 加入A 、B两个烧杯中,再分别向烧杯中加入2g 硝酸钾晶体,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不溶解【结论】实验表明,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交流与讨论】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你认为要注意哪些方面?请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们交流。

【实验2】在A 烧杯中再加入5mL 水,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3】在酒精灯上加热B 烧杯,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精品导学案 仁爱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精品导学案 仁爱版

单元3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一、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溶解度。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是温度。

二、气体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概念2、气体溶解度的意义3、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②压强——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三、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1、通过改变溶液温度的方法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2、利用非水溶剂的方法来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四、乳化剂。

1、概念:能促使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

2、乳化剂所起的作用较乳化作用。

【课外练习】P163 3、4、5【复习目标】1. 进一步认识溶解过程的吸热、放热现象,溶液形成后液体性质的改变。

2.进一步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巩固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了解结晶现象,初步学习用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复习重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复习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复习时数】 2课时第1课时【复习过程】一、物质的分散。

1、溶液(1).溶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的过程。

(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就叫溶液。

(3). 溶液的组成:(4).溶液的特征:2、悬浊液。

(1)、概念:固体的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步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3、乳浊液.(1)、概念:液体的小液滴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二、物质的分类。

三、物质的溶解-----溶液的性质。

物质溶于水的过程,带来的变化:1.温度的变化。

2.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如酱油、醋、白酒等不像水那样容易结冰;沸点比沸水的温度更高。

3.导电性的改变。

如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能提高水的电解速率。

4.颜色的改变。

如水为无色,无水硫酸铜为白色,混合在一起,溶液显蓝色。

初中九年级化学导学案溶解度(导学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导学案溶解度(导学案)

第2课时 溶解度课前自学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互动探究要点提示:(1)溶解性与溶解度是两个不同地概念。

溶解性是物质溶解能力地定性表示;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地定量表示。

(2)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地物质是不存在地。

小组问题探讨:P 36表9-1中地数据都表示什么意义呢?小组同学任选几个数据来互相考考吧!(如60℃时KCl 地溶解度是45.5g,表示在60℃时,KCl 在100g 水中达到饱与状态时溶解地质量为45.5g )进行新课比较二者地溶解能力?2.向40g20℃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都达到饱与状态。

比较它们溶质地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地溶解能力?3.向100g20℃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与,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配制成不饱与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地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地溶解能力?归纳总结】定量描述物质地溶解能力(即溶解度)地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等量地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与状态;④单位为g。

固体地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与状态时所溶解地质量。

四大要素:①一定温度下;②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与状态;④溶质地质量。

提出问题】理解了溶解度地概念,那妳了解平时所说地“易溶”,“难溶”与溶解度地关系吗?请看下面资料。

课件展示】溶解度地相对大小(20℃时地溶解度)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地呢?课件展示】P36表9-1分析小结】上述是表示溶解度地一种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观,不能表示物质在任意温度时地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地趋向,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

知识点2 溶解度曲线活动与探究2】请同学按P36~P37要求绘制溶解度曲线,并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归纳总结】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地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地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地溶解度。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上 6.2 物质的溶解性 教案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上 6.2  物质的溶解性  教案
填空
讨论总结
讨论回答
观察实验
讨论回答
教师方法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小结
作业
KNO3饱和溶液-------------------KNO3不饱和溶液
检查站1 2 3 4题
1.溶解量-------物质在溶剂中被溶解的量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溶液是否饱和,必须指明温度和溶剂量,两个前提条件,饱和与不饱和间的转化


化学
课题
物质的溶解性




德育
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认知
目标
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认识它们间的概念转化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概念转化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授课类型
新授
主要教具
实验用品
教师方法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某一溶液达到饱和后,能变为不饱和溶液吗?不饱和溶液怎样才能达到饱和。
KNO3不饱和溶液KNO饱和溶液加水加热不饱和溶液。
1.我们描述某溶液是否饱和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中呢?
2、下列有两种物质,选出其代号填入下列转化关系
的括号中A.加KNO3晶体B.加水C.恒温蒸发一些水D.升温E.降温F.加入稀KNO3溶液
NaCL同时,边加入边搅拌
思考填空
观察思考
教师方法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引导填空
实验说明
引导讨论
设问
演示实验
引导填空

【推荐】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导学案:6.3物质的溶解性

【推荐】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导学案:6.3物质的溶解性

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1. 学习目标①通过三组探究实验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与溶剂本身的性质以及温度。

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交流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③在学习溶解性与饱和溶液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并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并知道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④学习描画溶解度曲线,并能利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2.【重点】①建立溶解性、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的概念。

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②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③学会描绘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难点】①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②正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③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3.预习导航:①物质溶解性;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③浓溶液与稀溶液;④物质溶解性定量表示4.教学内容第1课时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溶解性定义:。

2、影响因素:。

(1)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性---------与有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与有关。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性---------与有关。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下、里,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说明:(1)两个前提条件:、。

(2)某物质饱和溶液是指。

如:(3)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解的量是。

如:(4)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2】相互转化:(1)大多数物质:如:()()NO3饱和溶液NO3不饱和溶液()()()(2)少数物质如:()NaCl饱和溶液NaCl不饱和溶液()()(3)极少数物质如:()()Ca(OH)2饱和溶液Ca(OH)2 不饱和溶液()()()4、浓溶液与稀溶液: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的多少(1)定义:浓溶液是指一定质量的溶剂里含有的溶液;稀溶液则是指一定质量的溶剂中含有的溶液。

仁爱湘教版九年级化学 6.2物质的溶解性 教案

仁爱湘教版九年级化学 6.2物质的溶解性  教案
决定溶解性大小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本性,外因是温度和压强。
溶解性可分哪几个等级
1.用溶解性和溶解量能定量地比较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吗?怎样才能比较?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科学上如何量度这种溶解限度
3.阅读课本,讨论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是用----------的质量参数来定量表达的
2.完成P191填空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3
P19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1.气体溶解度
2.影响因素
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解度是对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量的量度,如未饱和溶液则不能进行这种量度。
溶解量溶解性溶解度三者的关系
溶解度与温度密切相关,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同,因此可画出曲线,气体还受压强的影响。
溶解量与溶剂的多少成正比,但溶解度与溶剂的多少无关
习题7.1
总结
引导制作活动
查阅
讨论总结
阅读讨论
教师方法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物质溶解的量
二.固体的溶解度1)绘制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P205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溶解度与溶解量的关系a.线b.点c.交点d.下方点e.上方点
200C S<0.01g难溶3)曲线的变化规律
0.01g<S<1g微溶a.大部分b.少数c.极少数
1g<S<10g可溶4)曲线的应用
S>10g易溶a.查b.比c.求溶质质量分数d.制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



三.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
2.影响因素
压强增大溶解度升高

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6.3物质溶解性的改变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6.3物质溶解性的改变教学设计
5.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让他们在化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物质溶解性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以及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溶解性规律,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素养。
难点: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实验操作中有所收获。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食盐溶解在水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2.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帮助他们理解吸热和放热现象。同时,注重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4.撰写一篇小论文,主题为“物质的溶解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500字左右。
5.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上讨论:
a.如何利用溶解性规律来提高物质的溶解速度?
b.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如何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来解决实际问题?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溶解性的规律。
2.针对学生在溶解性概念、溶解度曲线等方面的认知难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化解难题。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验素养。
4.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列举生活中的三个实例,分析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并解释其原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6物质的溶解单元3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教案(新版)湘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6物质的溶解单元3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教案(新版)湘教版
7.科学思维能力:观察、分析、推理、总结。
8.科学态度:耐心、细致、客观、诚实。
9.科学价值观:化学知识的重要性、科学精神。
10.课堂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
课后作业
1.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以下物质的溶解性变化:(1)冰在水中溶解;(2)食盐在水中溶解。
答案:
(1)冰在水中溶解:随着温度的升高,冰的溶解度增大,因此冰在水中溶解。
(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的探究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温度、压力等因素如何影响溶解度,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探究和应用。
(4)溶解度与溶液浓度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溶解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溶液浓度来改变物质的溶解性。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4)溶解度与溶液浓度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5)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详细解释:
1.教学重点:
(1)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四要素: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5)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这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在实验和问题解决中不断培养和提高。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物质的溶解性》学案精选汇总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物质的溶解性》学案精选汇总

置,观察溶解情况。
②取两支试管,各取 5mL 水和酒精,分别
放入一粒碘晶体,振荡,观察其溶解情
况。
③往实验 1 中的硝酸钾试管中再加入 2g 硝
酸钾,充分振荡,观察是否完全溶解?如
不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其溶解情
况。
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问题二]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4.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00g 水中溶解 20gNaCl 达到饱和状态,则 NaCl 的溶解度为 20g
B.在 20℃时,把 20gNaCl 溶解在 100g 水中,所以 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
20g
C.在 20℃时,把 20gNaCl 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 20℃时,NaCl 的溶
【实验探究 I】NaCl 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操作 加入 5g 氯化钠搅再 加 入 5g 氯 化 钠再加入 10ml 水,搅拌
TB:小初高题库
仁爱版初中化学

搅拌
现象
结论 溶解现象与

的量有关。
【实验探究 II】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 5g 硝酸钾
液;⑤恒温蒸发溶剂。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⑤
TB:小初高题库
仁爱版初中化学
3.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
。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
液( )
A. 是饱和溶液
B. 是不饱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2新版

九年级化学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2新版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知道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学会描绘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物质的溶解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

教材分析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外在因素是温度,大部分物质(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只有极少数物质(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利用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推测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也可以发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还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需要确切地知道物质溶解性强弱程度,那么人们如何来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与溶质、溶剂的多少无关。

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个人二次个人二次溶解度 溶解度 + 100g教 学 过 程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或者说:在20ºC 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交流与讨论】食盐在20ºC 的溶解度为36克。

那么在20ºC 时食盐的 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是36:100:136,该饱和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36 ÷(100+36)×100% 。

【结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

(4)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溶解度曲线: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利用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①推测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 ②发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大部分物质(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只有极少数物质(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3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评课稿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3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评课稿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3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评课稿1. 引言本文档是对《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的评课稿。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探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

2. 教材内容分析2.1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围绕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展开,涵盖了以下内容: - 溶解和溶液的概念 - 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溶解速度与温度、溶质种类、溶剂种类和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 食盐溶解在水中的实验 - 物质的溶解性改变对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影响2.2 教材亮点本单元的教材设计具有以下亮点: - 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使学习内容具有实际意义和生活情境; - 通过实验和观察,启发学生积极探究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 将化学现象与能量变化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

3. 学习需求分析3.1 学生特点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 - 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强,善于探究和思考; - 思维逻辑能力正在发展,但对抽象概念理解较困难; - 对实践和动手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3.2 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特点及教材内容,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下: - 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锻炼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 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情境解释,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 需要练习和巩固计算和分析的能力。

4.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推荐以下教学方法: ### 4.1 实验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可以使用饱和溶液的制备实验、溶解速度的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现象。

4.2 情境教学法通过将抽象概念与具体例子和情境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可以通过讲解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3 合作学习法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讨论和解决问题,促进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学案(无答案)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学案(无答案)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并会进行判断应用。

2.会绘制和使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并能根据曲线变化情况知道物质溶解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3.能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培养归纳整理化学资料、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运用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用正确的运用物质的溶解性。

【学习重难点】1.认识和理解物质溶解性的改变的内容。

2.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物质溶解性的应用。

3.培养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通过预习知道这节课学习改变溶解度相关知识,它的主要内容有了解溶解度的含义,能够绘制溶解度曲线,能通过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二、新课学习(一)知识点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二)知识点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

当溶液状态发生变化时,表示溶液状态的点的位置(坐标)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

(三)知识点三:溶解度的计算公式:)()(100)(g g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解度①= %100100⨯+=克溶解度(克)溶解度(克)分数②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 三、巩固练习 1.在10℃时45克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含有20克硝酸钠,求:(1)硝酸钠在10℃时的溶解度?(2)1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2.现有4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硝酸钾溶液100克。

求:(1)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各为多少克?(2)若将该溶液降温到20℃,恰好形成20℃的饱和溶液,试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3.t ℃时,有一未知质量分数的碳酸钠饱和溶液。

取该溶液61.2克,加入足量盐酸产生8.8克二氧化碳。

求:(1)t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2)t ℃时碳酸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溶解性有关的因素,在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专题6 单元3:物质溶解性的改变-教案设计

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专题6 单元3:物质溶解性的改变-教案设计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意义。

3.掌握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化学资料、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运用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通过自身参与科学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2.知道气体溶解度的意义。

3.培养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物质溶解性的改变,教师板书课题: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二、新课讲授(一)知识点一: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各不相同。

例:饱和硝酸钾和氯化钠溶液,随着温度的升高,可继续溶解硝酸钾和氯化钠,而饱和澄Ca OH析出。

清石灰水中却有少量()2当温度下降时,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从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且硝酸钾析出的较多。

(2)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常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3)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数。

例:如在压强为101 kPa 、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则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4)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与气体的性质有关,而且压强、温度等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其溶解度。

(5)当温度不变时,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溶解度也会随之减小。

(6)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二)知识点二: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1)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例:如食盐、蔗糖等在水中很容易溶解,但在酒精、汽油中溶解性很差。

(2)油脂难溶于水,但加人洗涤剂后能使油脂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较为稳定的乳浊液。

湘教初中化学九上《6单元3 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word教案

湘教初中化学九上《6单元3 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word教案

单元2 物质的溶解性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认识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③在学习溶解性与饱和溶液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并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并知道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④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本节的知识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重要地位和应用。

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溶解情况有所了解。

2、教学重点:①建立溶解性、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的概念。

②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③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④学会描绘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3、教学难点:①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②正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③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4、课型:探究、讨论、练习5、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引入】一杯水是否能够无限制地溶解蔗糖或氯化钠吗?【阅读】课本151页观察与思考【讲述】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探讨】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1】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克分别放入有5毫升的水的试管中振荡后观察【结论】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演示实验2】两支试管各放入少量的植物油一支加入少量的水另一支加入少量的汽油振荡后观察【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演示实验3】取一支试管加入5毫升的水再加入3克的硝酸钾振荡后观察【结论】同一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交流与讨论】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同时也受温度的影响。

【教师讲述】在实验3中我们看到硝酸钾没有溶解完加热后又继续溶解了,除了加热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使其继续溶解?【讨论】可以加水【验证】学生在事先做好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小结】配制硝酸钾溶液时,用水量越多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温度升高时,硝酸钾在一定的水中溶解的量也越多。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物质溶解性的改变》参考教案精选汇总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物质溶解性的改变》参考教案精选汇总

仁爱版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精选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仁爱版初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单元3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教学目标】1.溶解度曲线的定义及其应用;2.理解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3.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教学重、难点】1.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2.溶解度的基本计算。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叫什么?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回答]1.溶解性;2.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

[提问]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是不相同的。

那么如何定量表示不同的物质的溶解性呢?[回答]溶解度。

[设问]我们知道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那么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及溶解度的影响是否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下列实验。

实验1 将两只分别盛有硝酸钾和食盐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一定量未溶解的固体)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后,再将试管放入冰水中冷却,观察现象。

实验2 将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在酒精灯上稍加热(无须沸腾),观察现象。

[讨论回答]1.饱和硝酸钾溶液和食盐饱和溶液加热后,未溶解的固体继续溶解,冷却后,又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析出的较多。

2.饱和石灰水加热后,有少量晶体析出。

[提问]这两个实验说明温度对这些物质的溶解度有什么影响?[讨论交流]实验表明,温度升高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明显变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不大;氢氧化钙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

[讲解]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可以用坐标法来表示,即以物质的溶解度为纵坐标,以温度为横坐标,在纸上先找出不同温度下的相应的溶解度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绘制成溶解度曲线。

[比一比、赛一赛]溶解度曲线的绘制(画三种物质)(以组为单位)[提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怎样的?[讨论总结]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设问]溶解度曲线除了能表示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还能表示什么?A.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表示温度下的溶解度B.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表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C.溶解度曲线下面所表示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面所表示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引入]我们学习过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氮气、氢气、一氧化碳等难溶于水,这说明各种气体在水中也有不同的溶解度。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物质的溶解性》参考教案精选汇总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物质的溶解性》参考教案精选汇总

仁爱版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精选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仁爱版初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单元2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性的概念,理解影响溶解性的因素;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3.了解结晶现象及常用的结晶方法4.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影响溶解性的几个因素;2.饱和溶液的概念;3.溶解度的定义。

【教学过程】[设问]一杯水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提出的问题。

[过渡]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溶质呢?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下面观察实验。

实验1 取一支试管,加入10ml水,向其中加入约2g硝酸钾晶体,震荡,直到完全溶解。

继续向其中加入约5g硝酸钾晶体,震荡,观察现象。

将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硝酸钾晶体是否完全溶解。

现象:第一次的2 g硝酸钾都溶解了;第二次的5g硝酸钾没有完全溶解,加热后完全溶解。

[提问]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回答]说明在—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度的溶解某种溶质的。

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再分别加入2g蔗糖和熟石灰,震荡,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实验3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水和汽油,再分别滴加少量食用油,震荡,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提问]上面两个实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蔗糖和熟石灰在水中最多可溶解的质量不同,食用油在水中和汽油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师]很好。

[讲解]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小结]“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他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

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物质溶解性的改变》学案精选汇总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物质溶解性的改变》学案精选汇总

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
⑵四点:
①曲线上的点:所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温度下 状态)。
②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

③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
且有部分

④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

2.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例题】认真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仁爱版初中化学
(填写“能”或“不能”)为什么?

3.气体的溶解度
(1)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在因素
【交流讨论】课本 P160 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系呢? 1.打开汽水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有关;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还与 有关;
3.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 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吗?
TB:小初高题库
1.左图为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 。
仁爱版初中化学
(2)在 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若使接近饱和的 A 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可采用的方法是 。
2. 左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A、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 ℃。
⑴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
下的溶解度;
⑵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
的溶解度;
⑶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
⑷物质的溶解度受
变化影响的大小。
【小结】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TB:小初高题库
仁爱版初中化学
⑴三线:
①“陡升型”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KNO3; 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3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一、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溶解度。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是温度。

二、气体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2、气体溶解度的意义
3、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②压强——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三、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1、通过改变溶液温度的方法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2、利用非水溶剂的方法来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四、乳化剂。

1、概念:能促使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

2、乳化剂所起的作用较乳化作用。

【课外练习】
P163 3、4、5
【复习目标】
1. 进一步认识溶解过程的吸热、放热现象,溶液形成后液体性质的改变。

2.进一步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巩固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了解结晶现象,初步学习用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复习重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复习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复习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复习过程】
一、物质的分散。

1、溶液
(1).溶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的过程。

(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就叫溶液。

(3). 溶液的组成:
(4).溶液的特征:
2、悬浊液。

(1)、概念:固体的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步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3、乳浊液.
(1)、概念:液体的小液滴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二、物质的分类。

三、物质的溶解-----溶液的性质。

物质溶于水的过程,带来的变化:
1.温度的变化。

2.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如酱油、醋、白酒等不像水那样容易结冰;沸点比沸水的温度更高。

3.导电性的改变。

如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能提高水的电解速率。

4.颜色的改变。

如水为无色,无水硫酸铜为白色,混合在一起,溶液显蓝色。

5.密度的改变。

四、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2.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 100% (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五、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仪器的使用
2.溶液的配制方法:计算、称量、溶解、转移。

【练习】:P165 1——5
第2课时
【复习提问】:
1、溶液的特征是什么?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复习过程】
一、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的高低。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连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连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 饱和溶液
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三、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溶解,当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用“S”表示)。

2、溶解度的四要素。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4、在室温(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5、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四、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溶解,当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用“S”表示)。

2、溶解度的四要素。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4、在室温(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5、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五、溶质的析出——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1.结晶
原理: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
2.蒸发
原理: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方法:蒸发溶剂
3.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分离混合物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与液体分离。

结晶
蒸发溶剂法: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与液体分离。

六、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溶解度。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是温度。

七、气体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2、气体溶解度的意义
3、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②压强——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八、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1、通过改变溶液温度的方法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2、利用非水溶剂的方法来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九、乳化剂。

1、概念:能促使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

2、乳化剂所起的作用较乳化作用。

【练习】
P166 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