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活血法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中医外科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二(精选)
中医外科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二(精选)[单选题]1.外科疾病辩证的总纲是()A.寒热B.表里C.阴阳D.(江南博哥)虚实E.上下参考答案:C[单选题]2.不属于辨脓操作方法的是()A.透光法B.点压法C.穿刺法D.按触法E.提插法参考答案:E[单选题]3.在伤口周围皮肤可出现捻发音的是()A.附骨疽B.烂疔C.疫疔D.流注E.有头疽参考答案:B[单选题]4.某患者,女,70岁。
因急腹症入院,急救过程中先后出现少尿、肺水肿、呼吸困难、嗜睡、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此应诊断为A.DICB.AFRC.MODSD.ARDSE.柯林溃疡参考答案:C[单选题]5.患者皮肤上有一红色肿块,直径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3天后化脓,形成脓肿,溃后迅速愈合。
应诊断为A.有头疖B.痈C.蝼蛄疖D.脂瘤染毒E.无头疖参考答案:E[单选题]6.某女,26岁。
排便时痔核脱出,能自行回纳,便血量少。
诊断为内痔。
患者孕9个月,治疗禁用A.内治法B.熏洗法C.塞药法D.注射法E.外敷法参考答案:D[单选题]7.某男,36岁。
主诉终末期尿痛、尿频、腰骶及会阴部疼痛3个月。
患者便后或晨起后发现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乏力,腰酸,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前列腺液检查:每高倍视野白细胞20~30个,磷脂小体减少。
诊为精浊。
证属A.气滞血瘀证B.湿热郁结证C.阴虚火旺证D.肾阳虚损证E.热毒蕴结证参考答案:B[单选题]8.临床表现为斑疹色红如玫瑰、脱屑如糠枇的皮肤病应为()A.风热疮B.黄水疮C.蛇串疮D.热疮E.湿疮参考答案:A[单选题]9.白疕的别名()A.摄领疮B.白驳风C.神经性皮炎D.松皮癣E.面游风参考答案:D[单选题]10.脱疽证见面色暗淡无华,喜暖怕冷,患肢沉重、酸痛麻木,局部皮肤苍白、触之冰凉、干燥,间歇性跛行,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
治宜选用A.桃红四物汤加减B.十全大补汤加减C.六味地黄丸加减D.阳和汤、独活寄生汤加减E.四妙勇安汤加减参考答案:D[单选题]11.16岁男孩,午饭后遇车祸,腹腔内出血、休克,在快速输血同时准备手术,应选择A.椎管内阻滞B.局部麻醉C.基础麻醉D.复合麻醉E.全身麻醉参考答案:E[单选题]12.脱疽证见皮肤干燥,毫发脱落,趾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趾呈干性坏疽,口干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急腹症考试试题
急腹症考试试题
一、A1型题(本大题19小题.每题1.0分,共19.0分。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
第1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急腹症的常见中医( )
A 食滞
B 痰结
C 气滞
D 血瘀
E 热蕴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机械性肠梗阻的典型表现是( )
A X光检查阶梯样液平面
B 膈下游离气体
C 肠鸣音减弱
D 板状腹
E 阵发性腹痛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急性胰腺炎的中医病机( )
A 手术
B 暴急奔走
C 创伤
D 饮食不节
E 蛔虫上扰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外科急腹症的非手术疗法( )
A 中医治疗
B 腹腔镜
C 输液输血
D 应用抗生紊
E 禁食与胃肠减压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关于胆囊结石,下列哪项不正确( )
A 阵发性右上腹绞痛可向右肩胛放射
B 如同时合并急性胆囊炎,腹痛为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C 伴有胆囊炎时常有发热
D 不出现黄疸
E 高脂肪饮食、暴饮暴食、疲劳等可诱发胆绞痛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急腹症的病人腹腔内穿刺液为带臭味的血性液,最可能为( ) A 肠套叠。
2024版急腹症的中西医结合外科护理PPT学习教案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发病原因
急腹症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感染、炎症、肿瘤、创伤、血管病变等。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均可影响急腹症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不良饮食习惯、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都可能诱发急腹症。
诊断方法和标准
诊断方法
急腹症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 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等)、影像学检查(如X线、B超、CT等)以及腹腔穿刺等。
定义
急腹症是指腹腔内和盆腔内的组织或 器官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 生以腹部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同时伴 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急腹症的典型表现为急性腹痛,疼痛部 位、性质和程度因病变部位和性质而异。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 热、腹胀等症状。
常见急腹症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04
心理护理定义
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层面的干预和护理,以促进其身心康复的过程。
心理护理在急腹症中的作用
针对急腹症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有助于缓解疼痛、加速康复。
心理干预手段展示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减少不良情绪 和压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外科护理基本原则与操作 技巧
术前准备工作建议
了解患者病情及手术方案
详细掌握患者的病史、诊断、手术名称及步 骤等信息。
皮肤准备
按手术要求做好术区皮肤清洁、备皮等工作。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情绪,提高 手术配合度。
胃肠道准备
根据手术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饮食调整、 灌肠等胃肠道准备工作。
活血通腑法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便 2次略干, 患者腹痛减轻, 体温 略降, 精神好转 。 原方去芒硝,
大 黄减 量 至 6 g 续 用 2剂 , / , 留灌 肠 后 , 者 腹 痛 明 , 1次 6 h 保 患 显减 轻 , 退 ; 上 方 又 用 2剂 后 , 热 患者 自觉 腹 痛 消 失, 左 上腹 但
院。血常规示: 白细胞 1 ×l L 中性 8% 5 O/ , 2 。B超示 :右下腹 包块, 腹腔 内有积 液。诊断为急性 腹膜炎 。西 医经抗炎 、对症
的具体应用 。
剧烈, 便秘, 7d未行, 舌质淡、边有齿痕, 苔焦黄厚腻, 脉弦滑 。 中医诊为腹痛, 乃肝郁气 滞, 胃湿热 , 脾 便结腑实证 。治 以通腑 泻热 、 行气活血, 方用大承气汤合清胰汤加减 。 处方: 柴胡 1 , 0g 黄芩 1 , 5g 生大黄 ( 后下) 5g 桃仁 1 , 1 , 0g 当归 1 , 0g 厚朴 1 , 0g 枳实 1 , 0 g芒硝 ( 冲服) 0 g 生薏苡仁 3 , 1 , 0 g 甘草 6 g 。水煎,
诊 协 助 治 疗 。 患者 目前 症 状 : 发 热 , 温 3 . ℃, 体 82 腹痛 , 胀 腹
பைடு நூலகம்
随着 中医药治疗急腹症工作 的深入 开展 , 根据张仲景热燥 阳明, 胃腑成实, 不通则痛和热损络 脉而 出现 的血证、瘀证 、 及 痛 证之 理论 , 结合 临床 实践, 运用活血通腑法 治疗 外科 急腹 症, 用之得 当, 每获 良效 。笔者在 临床实践中体会到, 只要抓住里热 邪 实的主证, 以活血通腑为主, 配合清热利湿 、益气养 阴之 品, 就能对机体起到整体调节的作用 ; 另外, 用活血通腑法 治疗外 运
润 燥 软 坚 , 药 合 用 增 强 泻 热 通 便 之 功 ;柴 胡疏 肝 理 气 ;黄 芩 二
中医外科学-外科急腹症
外科急腹症1.急性胆囊炎的致病菌主要来源()。
A.由肠道至胆道B.淋巴管道C.邻近脏器D.经门静脉而来E.经动脉系统而来答案:A2.下列急性阑尾炎继发局限性腹膜炎的处理方法中,哪一项不正确?()A.应早期手术B.术中尽量吸净腹腔内液体C.用甲硝唑冲洗病灶D.盲肠缝合不牢固时,可放置引流E.引流管放置7~10天答案:C3.继发性腹膜炎时,腹痛的特点是()。
A.阵发性腹痛,逐渐加重B.进食后疼痛能缓解C.持续性全腹痛,原发部位显著D.发热后持续腹痛E.阵发性腹痛,能自行缓解答案:C4.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病因是()。
A.上消化道穿孔B.急性胆囊炎穿孔C.急性阑尾炎穿孔D.急性胰腺炎E.绞窄性肠梗阻答案:C5.男,38岁,右上腹疼痛、寒战、高热、黄疸1天。
查体:体温39.6℃,血压83/60mmHg,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可及肿大胆囊,血白细胞26×10<sup>9</sup>/L。
诊断为()。
A.急性化脓性胆囊炎B.胆囊穿孔C.急性坏死性胰腺炎D.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E.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答案:D6.考虑诊断为下列哪种急腹症时,不应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A.低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B.腹腔内出血C.腹部闭合性损伤D.原发性腹膜炎E.继发性腹膜炎答案:A7.下列哪项是对急腹症患者总的治疗原则?()A.对症处理B.纠正急腹症的病理改变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D.控制感染E.增强机体抵抗力答案:B8.常导致休克,且休克不易纠正的急腹症见于()。
A.肠伤寒穿孔B.溃疡病急性穿孔C.阑尾炎穿孔D.急性水肿性胰腺炎E.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答案:E9.肠梗阻的诊断中,最重要的是()。
A.梗阻的原因B.梗阻的性质C.梗阻的部位D.梗阻的程度E.梗阻肠管有无血运障碍答案:E10.导致原发性腹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为()。
A.绿脓杆菌B.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C.克雷伯菌D.葡萄球菌E.肠球菌答案:B11.腹腔穿刺液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革兰染色阳性球菌。
外科急腹症的处理原则
外科急腹症的处理原则
急腹症是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腹部外科疾病。
其处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诊断明确
在处理急腹症时,首先应明确诊断。
医生应通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急腹症。
对于疑似急腹症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诊断性检查,以确定病因和病变部位。
二、紧急处理
在确诊为急腹症后,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减轻疼痛。
这包括给予适当的药物止痛、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对于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紧急手术或介入治疗。
三、病因治疗
在处理急腹症时,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对于感染性疾病,如阑尾炎或胆囊炎,应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胃肠道穿孔或出血,应进行手术修复或止血;对于结石性病变,如胆囊结石或肾结石,应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四、预防并发症
急腹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粘连性肠梗阻等。
因此,在处理急腹症时,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抗感染治疗、控制出血、预防肠梗阻等。
五、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对于急腹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应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饮食调整、活动限制等。
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术后疼痛较重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止痛治疗。
总之,在处理急腹症时,医生应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肠痈诊疗常规[病因病机]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阑尾炎,特点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和右下腹局限而固定的压痛。
据统计该病约占普外科住院病人的10%,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10-40周岁年龄组发病最高。
[病因病机]本病多由进食厚味、恣食生冷和暴饮暴食等因,以致脾胃受损,胃肠传化功能不利,气机壅塞而成;或因饱食后急暴奔走,或跌仆损伤,导致肠腑血络损伤,瘀血凝滞,肠腑化热,瘀热互结,导致血败肉腐而成痈脓。
[诊断要点]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老年人和婴幼儿则较少见.2、转移性右下腹痛,多为突然急性腹痛,初起在脐周围或上腹部,为阵发性钝痛,逐渐加重.经数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阑尾点附近,呈持续性痛。
可有轻度阵发性加剧,或阵发性绞痛。
3、可伴有头晕,头痛,身倦无力,发热,恶心呕吐,纳呆,便秘或腹泻等证。
右下腹阑尾点有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4、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为盲肠后位阑尾炎;闭孑L肌试5、验阳性及直肠指检在直肠前壁右侧有触痛,提示为盆腔位阑尾炎或脓肿的可能。
6、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多在1~1.5万之间,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
[鉴别诊断]肺热病(右下肺肺炎和右侧膈胸膜炎)胸部体检及胸部X检查可鉴别石淋(右侧输尿管结石)以突发性绞痛,并放射到会阴部或大腿内侧,尿频、尿痛、血尿,或尿出沙石为主证,X线腹部平片及B超检查可以确诊异位妊娠育龄妇女,有停经史,突感腹痛,伴有会阴部重坠感,恶心呕吐,头晕,面色无华,血红蛋白下降,阴道内诊及后穹窿穿刺可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1、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泻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1)热毒蕴肠症右少腹疼痛触痛明显,有反跳痛或可扪及局限性包块,发热口渴,恶心欲呕,嗳气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行气祛瘀,通腑泄热方药:大黄牡丹皮汤或阑尾清化汤加减。
大黄10g 丹皮10g 桃仁10g 芒硝10g金银花20g 蒲公英15g 赤芍药10g 川楝子10g生甘草10g(2)肠道瘀滞证右少腹疼痛固定不移,呈跳痛或刺痛,或可触及包块压痛或反跳痛;发热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大便秘结;舌红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四诊方法在外科临床应用
5、病因
“审因论治”是中医治疗特色。 中医病因与西医病原学的区别。
6、问旧病
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7、问职业 “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骄姿悖理”
8、问月经
月经关系气血,与外科疾病关系密切,对 急腹症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宫外孕破裂有停经史 月经中期腹痛考虑卵泡破裂 月经后期腹痛考虑黄体破裂 月经紊乱腹痛与腹腔结核有关
心态决定治疗转归。
2、望形质
形盛气虚 形瘦阴虚 特殊姿态:缩脚流注、鹤膝痰
体质与疾病的关系:痰湿质易得胆囊炎、 胆石症、胰腺炎。
3、望舌
诊病先察舌苔,断病关乎舌质。
先辨常与变,再论真与假。
白苔:表、寒、湿
舌 苔
黄苔:里、热、脓
腻苔:痰、毒
从舌苔的变化,断疾病的转归。
红——热
光红——阴虚内热
(四)切诊
1、切脉 切脉可以了解全身气血、脏腑功能及病证
的属性。
重点掌握浮、沉、迟、数、滑、涩、大、 小八脉。
《脉诀汇辨》:“望闻问切,犹人有四 肢也,一肢废不成其为人,一诊缺不成其为 医”
2、触诊 肿块性质(大小、边界、形态、软硬、 活动度、搏动,与周围组织关系) 疮疡成脓 急腹症腹诊 肛门指检
9、问家族史
10、问药物过敏史
11、问痛
疼痛是外科疾病主要症状之一。了解疼痛发
作情况、伴随症状,是中医外科疮疡的阴阳辨证 依据。
如: 阳证疮疡 痛伴红热 遇冷减轻 突然发作
阴证疮疡 痛不红热 得暖则舒 慢性发作
12、问腹痛情况对诊断急腹症的意义
⑴腹痛的性质:持续性钝痛、阵发性绞痛, 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
小结
中医 重问诊 重症状 重感觉 重调和
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急性阑尾炎(肠痈)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和最多见的急腹症,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主要特点,约70%-80%的病人具有这种特点。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四种病理类型。
属于中医“肠痈”范畴。
西医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原则是早期行手术治疗。
一、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
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上方有触痛。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7版(XXX)。
1)转移性右下腹痛:初起上腹或脐周痛,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痛。
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性。
2)胃肠道症状:恶心、吐逆,部分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等。
3)全身症状:乏力、发热(达38度左右)、心率增快。
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6)部分患者B超检查可以发觉肿大的阑尾或脓肿形成。
二、围手术期中医治疗一)中医辨证论治1、瘀滞证证候:不发热或发热,腹胀,恶心呕吐。
苔白腻,脉弦紧。
气滞为主者,腹1痛绕脐,尚未固定,腹壁柔软;血瘀为主者,痛点固定在右下腹,拒按,有轻度反跳痛。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加减。
气滞重者,加青皮、枳实、厚朴;瘀血重者,加丹参、赤芍;恶心加姜半夏、XXX。
2、湿热证证候:右下腹痛加剧,有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发热口干,便秘溲赤。
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通腑泻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薏苡仁;热甚者加黄芩、黄连、蒲公英、生石膏;右下腹包块加炮山甲、皂角刺。
治疗急腹症方剂中常用药对_刘俊红
145第15卷 第4期 2013 年 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4 Apr .,2013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或三味药的配伍形式。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药物性能,遵循方剂的配伍理论组合而成。
它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方剂,又可以作为基本单元与其它药味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体现。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腹腔脏器疾病的总称,外科中较常见者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胆道蛔虫病、肠梗阻、溃疡病急性穿孔等。
本病属中医学“腹痛”“结胸”“蛔厥”“肠痈”“寒疝”等范畴。
病机多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使腑气通降不利,郁而生邪。
故急腹症大多数为实证,包括气滞证、血瘀证、热壅证、湿热证等[1]。
中医治疗急腹症主要治法有通里攻下法、清热解毒法、理气开郁法、活血化瘀法、清热利湿法、温中散寒法、健脾和胃法和益气养阴法,前五法是驱邪的主法,在急腹症治疗中起主要作用;后三法主要用于急腹症的恢复期,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及补益气血,促进病人的恢复[2]。
根据病因病机选择相应类中药遣药组方,现将急腹症常用方剂中药对做一介绍。
1 急腹症方剂中常用药对的介绍(1)大黄—巴豆。
大黄苦寒、清热泻火、攻积导滞;巴豆温阳通下,散寒涤饮,化坚除积。
两者相用,都具有泻下通便作用,可大黄偏于寒下,而巴豆偏于温下,一寒一温,寒制温而不燥,温制寒而不凝,相互为用,以治疗寒气内结不通证。
临床用于急性肠梗阻,急性肠痉挛,急、慢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等。
(2)大黄—枳实。
大黄通腑泄热祛湿,荡涤肠胃有形积滞,枳实导滞破积,下气消痞,主治胃肠无形气痞。
枳实调畅气机,助大黄攻下热结,大黄泻热导滞,使气机通畅,二药相须为用,通腑导滞力更强。
用于肠胃食积化热之腹胀便秘,胸腹痞满等,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3]。
外科急腹症医案十则--李可老中医经验录
外科急腹症医案十则--李可老中医经验录外科急腹症医案十则一、阑尾脓肿合并肠梗阻任兰汝,女,48岁。
1964年8月14日病危,其子何新民从何家焉村下山邀诊。
乃一路急行,午前抵村。
入室诊视,见患者取右侧位卧于炕上,痛苦呻吟,频频呕吐秽臭粘涎并夹有粪便,豆粒大之汗珠从头部淋漓滴下。
右腿弯曲不取(?)稍伸,阑尾部有包块隆起约馒头大,外观红肿,痛不可近。
扪之灼热,有波浪感。
腹胀如瓮,阵阵绞痛,已3日不便,亦不能矢气,小便赤热刺痛。
高热寒战,叩齿咯咯有声。
腋下体温39.5cc。
口气秽臭,舌黑起刺、干涩。
仅从外观,已可断为肠痈脓成,热毒壅闭三焦、阳明腑实之关格大症。
乃建议即刻护送县医院手术治疗,但患者畏惧开刀,宁死不去。
全家又苦苦哀求,设法抢救。
余家在1939年日寇扫荡时,曾在该村避难。
又知患者素体康健,病虽5日,未见虚象。
但症已危急,往返需2小时始可取药。
乃从电话口授一方,嘱大队保健站火速派人送药上山:1、生白萝卜2.5公斤,元明粉120克,上药加水5000毫升,置饭锅内同煎,分3次入萝卜,待煮熟一批,捞出再换一批,得汁浓缩至500毫升,备用;2.二花240克,连翘、生苡仁、赤芍、桃仁泥、厚朴、生槟榔、芙蓉叶、芦根各30克,冬瓜仁60克,生大黄45克酒浸一刻取汁入药),丹皮、枳实各15克,皂刺、炮甲珠、白芷、甘草各10克,广木香、沉香各3克磨汁对入(此为拙拟攻毒承气汤加味)。
加水过药2寸,加白酒1130毫升,浸泡40分钟,加速药物分解,然后以武火急煎10分钟,取汁混匀得1000毫升,与方一混合,每隔2小时服300毫升,连续服用,以通为度。
3.先予舌下金津、玉液、尺泽(双)、委中(双)刺泄黑血;阑尾、足三里、内关提插捻转泻法,强刺留针。
待药取回,呕吐已止,绞痛减轻。
下午6时,顺利服下300毫升。
2小时后腹中绞痛,上下翻滚,腹中阵阵雷鸣,频频打嗝矢气。
幸得三焦气机升降已复,乃一鼓作气,再进500毫升,患者欲便,取针后仍未便下,但痛账已大为松缓。
通腑泻下法在外科急腹症临床应用
辩 证 分 型 为 毒 热 型 , 积 极 手 术 治 疗 外 , 余 各 型 应 其
均 可 采 取 清 热 解 毒 、 腑 泻 下 } 则 治 疗 。 不 仅 可 消 炎 通 击 抗苗 . 可使 六腑 通 畅 。 管 、 管 、 管扩 张 开 放 , 还 胰 胆 肠 有
利于胰 腺 功能恢 复 。
为 痞 结 型 与 瘀 结 型 。 适 宜 通 腑 泻 下 非 手 术 治 疗 。 尤 其
粘 连 性 肠 梗 阻 。 于 反 复 手 术 痛 苦 。 治 疗 不 同 类 型 肠 免 梗阻 9 例 . 转手术 2 5 中 0例 . 手 术 治 愈 7 非 5倒 。
案 l 王 某 . 。 8 岁 , 9 7年 8 月 5 日 就 诊 。 阵 男 4 19
2 芒硝 ( )0 0 _ K 冲 l g。 水 煎 服 。 1荆 2 服 。 下 午 6 时 即 排
案3
张 某 . , 3岁 。 9 6年 l 月 2 日就 诊 。 女 4 19 2 O
患 者 囊 发 上 腹 剧 痛 l天 疼 痛 放 射 肩 背 . 恶 心 呕 吐 。 伴 查 体 : 温 3 5C 。 性 疼 痛 病 窖 . 部 上 中 及 左 侧 有 体 8 " 急 腹 压 痛 , 度 肌 紧 张 。 薄 黄 . 弦 细 。 血 常 规 检 查 : 细 轻 苔 脉 白
— —
急 腹症 是 腹 腔 脏 器 处 于 紧 张 状 巷 或 腹 腔 器 官 急 性 病 变 的 包韩 。 临 床 以 腹 痛 为 特 征 . 于 中 医 嘎 痛 、 痛 、 属 胁 关 格 、 胸 等 范 畴 。病 理 变 化 主 要 在 六 腑 。 生 理 上 六 腑 结
以通为 用. 降 为顺 。因此病 理 上不通 刚 痛。 降则逆 。 以 不 通 腑 泻 下 法 为 重 要 治 疗 法 则 + 者 所 在 #- 急 腹 症 组 多 笔 l 科
通肠活血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通肠活血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现今药物的种类比较多,在选择时最好不要随意进行,应该先对药物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对通肠活血汤这种中药方剂有了解吗?【处方】当归6
现今药物的种类比较多,在选择时最好不要随意进行,应该先对药物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对通肠活血汤这种中药方剂有了解吗?
【处方】当归6克枳壳木通乳香没药各3克红花1.5克大黄3克炙甘草L5克苏木(研末)6克桃仁9克
【功能主治】治踢伤肛门肿胀者。
【摘录】《伤科大成》
看了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像通肠活血汤这种方剂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养生方法,尤其是比较传统的朋友对于方剂更是情有独钟。
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演变和推进,对于方剂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分,经过不同工艺的处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生活常识分享。
通腑清热活血法“截断扭转”脓毒症浅析
982 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 2023,Vol.16,No.5㊃争鸣㊃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705902)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陈嘉悦(硕士研究生)㊁苏雪莹(硕士研究生)㊁薛静雯(硕士研究生)㊁滕羽鸥(博士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牛丽强㊁单敏敏㊁梁腾霄),重症监护病房(郭楠)作者简介:陈嘉悦(1997-),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脓毒症㊂E⁃mail:cjy20200931409@通信作者:梁腾霄(1976-),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脓毒症㊂E⁃mail:136****3923@通腑清热活血法 截断扭转”脓毒症浅析陈嘉悦 牛丽强 单敏敏 郭楠 苏雪莹 薛静雯 滕羽鸥 梁腾霄【摘要】 脓毒症属中医 外感热病”范畴,毒邪侵袭是引起脓毒症的原因,邪正交争㊁毒损脏腑是其核心病机㊂剧烈邪正交争是脓毒症产生严重机体损伤的原因,毒损脏腑是脓毒症的结局,若病邪不能得到及时清除则易引起正虚衰败之证㊂通腑清热活血法治疗外感热病历史悠久,伤寒学派立通下法祛邪外出,河间学派择清热法清解热邪,温病学派以活血法祛瘀通络,通腑 清热 活血的治疗思路成熟连贯㊂后 截断扭转”的思想为脓毒症的治疗所引入,并在机制及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㊂治疗脓毒症的关键在于截断扭转病势,减轻脏腑受损,抓住干预时机是实现截断扭转的关键,毒邪侵袭,正邪交争而正气尚充之时是截断扭转病势的最佳干预时机,脏损正气未脱仍有逆转病势的机会㊂通腑清热活血法是实现脓毒症截断扭转的主要手段,临床需根据病机㊁表现不同审证治之㊂【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中医; 截断扭转; 通腑; 活血; 清热; 理论【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05.028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所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而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为脓毒症合并严重的循环㊁细胞和代谢的紊乱,其较单纯脓毒症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早期识别与采取适当治疗可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1]㊂中医认为脓毒症属 外感热病”范畴,其以 热㊁毒㊁瘀㊁虚㊁腑气不通”为主要病机[2],呈现出腑实㊁热㊁瘀起始,邪盛毒损,正气亏虚甚至衰败的变化特点,至脓毒症病入为正气衰败则预后不佳㊂结合脓毒症愈后及病机变化,本团队认为早期识别脓毒症,以早期干预,能够及时清除病理毒邪,截断扭转脓毒症病势,减少脓毒症向休克转化为宜㊂本团队通过翻阅古籍与文献探寻脓毒症适宜的治疗方法,发现通腑清热活血法治疗脓毒症的大量依据,此法在临床上也取得一定疗效㊂故本文旨在探明通腑清热活血法 截断扭转”脓毒症病势的历史源流和机理,为临床提供理论支持㊂1 通腑清热活血法与截断扭转法引入脓毒症治疗的演变1.1 伤寒学派以通腑法祛邪外出,奠定脓毒症治疗基础‘伤寒论㊃序“记载张仲景时期的一次大疫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张仲景立‘伤寒杂病论“,从六经阐释外邪伤人的传变规律和治疗方法,其通腑驱邪法为后世脓毒症的治疗奠定了基础㊂伤寒多以太阳病为始,医家多以汗吐下治之,然或用药不及 汗先出不彻”,或用药太过汗后下利而 亡津液,胃中干燥”皆可转属阳明,而见 不更衣,内实,大便难”的腑实之象㊂张仲景诊病强调 但见一症便是”,通常认为腑实证以胃中燥为因,以大便难为象,然细读伤寒,太阳病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又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阳明病 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二阳并病太阳证罢 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少阴病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可知谵语是提示病情进展,提示用药时机的标志之一㊂张仲景治病强调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把握疾病传变时机,治法得当方可阻邪传变㊂腑实证常以承气汤类通腑为治,若 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 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此虽日久,但尚未及剧,故以调胃承气兼顾脾胃,但仍以汤下以求荡邪,以截断感邪神乱而生坏证㊂若 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则可见 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的症状,此腑实不通,热甚于内,胃中水竭所致,张仲景以大承气汤主之,急下以存阴,防阴津干涸而病势难逆㊂脉弦转涩而不治是阳明内结 不治”之证的标志之一,张仲景以大承气汤截断邪热深入,神乱脉逆㊂以下法通腑,若时机不当可致太阳之邪深入阳明而为坏证,若时机得当脾胃得固,阴液得存,则疾病向愈㊂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3,Vol.16,No.5983除经典的三承气汤,治 热结膀胱㊁其人如狂 少腹急结”之桃核承气汤和治肠痈 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之大黄牡丹汤亦见于‘伤寒杂病论“,此皆取承气通腑之意,又加桃核㊁牡丹之类以求治血之效,是通腑法清热结合活血法去邪毒的有效尝试㊂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外感热病奠基之作,其通腑法对后世治疗外感热病影响深远㊂部分医家沿袭张仲景的思想形成伤寒一派,承扬通腑以疗热病的治疗思想,如许叔微‘伤寒九十论“言 脏有热毒,虽衰年亦可下;脏有寒邪,虽壮年亦可温”,脏热不应受限于形气之盈亏而忌用下法㊂任越庵‘伤寒法祖“提出 急下以存其真阴”,急下通腑以存阴液,可截断热病津伤㊂另有医家在伤寒的基础上演变出新理论,河间学派即在其列,将火热理论引入热病认识,在通腑之上发展新的治疗理论㊂脓毒症由感染所诱发,病势传变迅速且病势深重,症状表现为发热及多脏器损伤,甚则休克,与伤寒传变入里的表现相应,故通腑为近现代治疗脓毒症的重要疗法之一㊂1.2 河间学派以清热法清解火热邪气,丰富脓毒症治疗理论张仲景时代以伤寒为主,而刘完素出生的河间地区土性刚燥,时人喜饮酒食肉,故易蕴生热邪㊂且刘氏所处的南宋金元时期,因南北战争,灾荒纷至,疫疠横行,而这些热病疗以‘局方“所推行温燥之品效不佳,故刘完素取前贤经验和道教医学理论,受‘内经“病机十九条多属于火的启示,创立火热论,一反当时流行的善用温燥药的习惯,多以寒凉之品清热泻火,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亦为丰富脓毒症治疗理论做出了贡献㊂刘完素认为六经传变无寒热之分,皆为热病,如‘伤寒直格“中言 厥后朱肱奉议作‘活人书“,尚失张仲景本意,将阴阳字释作寒热,此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经曰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以至张仲景直言伤寒者,言外伤之寒邪也,以分风㊁寒㊁暑㊁湿之所伤,主疗不同,故只言伤寒,而不通言热病也”,即张仲景所言伤寒为感邪之因,刘氏所言热病为致病之机,对后世温病学的独立起到重要作用㊂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 皆属于热” 皆属于火”诸症,将火热证扩大为50余种,其中恶寒战栗㊁谵妄等热证,躁扰狂越㊁嗌食不下等与脓毒症的临床症状相似㊂刘氏以清热法祛除火热邪气,其‘素问玄机原病式“中以 寒药”论承气汤, 以使热极而为阳厥者,以承气汤之类寒药下之,热退而寒得宣通,则厥愈矣㊂慎不可用银粉㊁巴豆性热大毒丸药下之,而反耗阴气,而衰竭津液”,认为承气汤除通腑泻下之功外还有清里热之效,继承张仲景之理,又融入火热之思,扩展了承气汤的功能及应用范围㊂其‘伤寒直格“载 两感势甚者,通宜解毒加大承气汤下之㊂热不退者,宜再下之”,又载 腹满烦渴,脉沉实而有下证者,三一承气汤下之”,自创三一承气汤治邪热郁结在里,蕴含了以通腑法泻热的治疗思路㊂更言 凡一切大热狂躁喘满及阴厥极甚,蓄热内深”者用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强调清热解毒是截断病势发展的关键, 势恶者,(三一承气汤)加黄连解毒汤下之”,热势重者,则清热解毒与通腑泻下之法同用,表明通腑清热合法是病情恶化时的重要治疗手段㊂但若阳厥深重或失下热极,不可 急下之”,否则阴绝阳脱,此时宜以 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养阴退阳”,待热散脉复而有力,方可予 三一承气汤下之,或解毒加大承气汤尤良”,进一步阐明了通腑与清热时机的把控㊂刘完素受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承袭古训之上,将火热概念引入外感热病体系,创立火热论的学术思想,为治疗热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㊂马完素在‘伤寒医鉴“中提出三阴三阳,均为热证之理,承扬刘完素的思想㊂张从正‘儒门事亲“曰 攻里不远寒”,即 若病在里者,虽坚冰积雪之时,不避司气之寒,亦必以寒药攻其里”,明确里热之证需予苦寒药涌泄之㊂后历史将受火热论影响深远的医家统归为河间学派,河间学派的历史地位得以确立㊂此外,火热思想的引入,也为百年之后明清温病学说的成形和发展奠定基础㊂1.3 温病学派以活血法祛除瘀邪,脓毒症治疗初具雏形‘难经“载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张仲景独辨风寒,刘完素立论火热,王道安在‘医经溯洄集“中划寒热之界,极大程度上划清温病与伤寒之界限㊂至明代崇祯辛巳年发大疫,史载 疫气流行,感者多,于五六月益甚,或合门传染”,时 医者彷徨无措,病者日近危笃”,使吴又可意识到 夫温疫之为病,非风㊁非寒㊁非暑㊁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疫疠邪气的确立极大丰富了温病学说,其 异气所感”之说也为现代中医理解脓毒症等感染性疾病奠定了基础㊂其后叶天士‘温热论“开篇言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明确热病的发生并非均是伤于寒邪㊂吴鞠通‘温病条辨“提出 温病有九”之说,言 有风温㊁有温热㊁有温疫㊁有温毒㊁有暑温㊁有湿温㊁有秋燥㊁有冬温㊁有温疟”,以病因和相应症状区分温病,为后世依据脓毒症病因与症状将脓毒症归于外感热病提供了思路㊂外感热病从伤寒六经传变,到六气皆从火化,至温病阶段发展出了以卫气营血辨浅深,以上中下焦定病位的辨证方法,更适用于全身症状的辨治㊂ 在卫汗之可也”与伤寒派汗吐下法治外感互参, 到气才可清气”与火热派清热之法互参,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已然涉及清热与治血时机的把握㊂吴又可‘温疫论“曰 大小便蓄血,便血 邪热久羁,无由以泄,血为热搏,留于经络”,瘀热互结于下焦,迫血流行,则下焦血出, 应下稽迟,血竭气耗,内热烦渴谵语”,热灼阴血,热耗血竭,则神志不识㊂与伤寒所言的腑实胃燥伤阴不同,疫疬之邪在伤阴的基础上有动血的趋势,且易导致瘀热内生而产生严重疾病反应㊂治疗上,‘温疫论“载 温疫发热一二日,舌上白苔如积粉,早服达原饮一剂,午前舌变黄色,随现胸膈满痛,大渴烦躁,此伏邪即溃,邪毒传胃也㊂前方加大黄下之,烦渴少减,热去六七,午后复加烦躁发热,通舌变黑生刺,鼻如烟煤,此邪毒最重,复984 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3,Vol.16,No.5瘀到胃,急投大承气汤”,在达原饮清热化湿祛除疫邪之上,再以通下㊁活血药物急攻之,清热㊁通腑㊁活血合法方能奏效,吴又可急症需急攻的治疗思想和三法适时应用的时机把握是截断病情发展的关键,蕴含急攻祛邪㊁截断病势之意,为脓毒症 截断扭转”提供依据㊂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言 久病入络” 久病血瘀”,‘温热论“载入血分 直须凉血散血”,将活血化瘀法引入温病治疗㊂吴鞠通‘温病条辨“认识到温病发病并非单一卫气营血传变,可见卫气营血同病,治宜清热㊁活血㊁通腑诸法联用,如 热病经水适至,十余日不解,舌痿饮冷,心烦热,神气忽清忽乱,脉右长左沉,瘀热在里也,加减桃仁承气汤主之”,气营同病,需清除热邪并活血化瘀,以祛热瘀之邪从肠腑之道而出㊂急病急攻㊁适时施法㊁诸法联合是确保温病疗效的关键,通腑清热活血法治疗脓毒症的疗法趋于成熟㊂温病诸家将活血法融入温热重症的治疗,极大丰富了热病治疗体系㊂温病疫疠的提出同时启迪了近现代传染病学,现今传染病学的中医治疗与外感热病治疗体系息息相关,通腑 清热 活血治疗脓毒症的疗法脉络在历史经验及临床验证中也逐渐成形㊂此外,温病卫气营血概念的提出也为近现代 截断扭转”概念的提出打下基础㊂1.4 截断扭转”概念引入脓毒症治疗温病学的成熟为截断扭转法的提出奠定基础㊂姜春华教授依据温病卫气营血治疗总纲,首提 截断扭转”的治疗思路,即病之始用药得力,可阻断病势,需警戒 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的错误㊂具体治疗上姜教授认为清热解毒是重要的截断方法,通腑攻下是治疗急症快速截断的重要手段,且需早用凉血化瘀[3]㊂贝润浦[4]解读其师 截断扭转”之思路为早期果断采取措施和特效方药以快速祛除病邪而打断疾病传变,若不能快速祛除病邪也要救急截危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并根据姜教授行医经历与用药特点总结为 截断扭转四法”,即重用清热解毒,早用攻下直折,及时活血化瘀,迅速固正防脱㊂其后顾伯华教授将 截断扭转”概念应用在外感热病范畴中脓毒症的治疗,并结合其师朱良春教授所提出治疗温热病需打破卫㊁气㊁营㊁血的传变规律和通下重在存阴的学术理论,提出治疗脓毒症应早㊁中期即荡涤毒邪,急下存阴,以 截断扭转”脓毒症病势的观点[5]㊂随着医学对于脓毒症的认识不断深入,在总结前贤治疗脓毒症的方法之上,现代医家也意识到脓毒症的干预节点也是治疗脓毒症的重要一环,在把握以通腑清热活血法治疗脓毒症的基础上,也需要抓紧脓毒症的治疗时机,及时干预,以防病势深入难以挽回㊂2 从通腑清热活血法截断扭转论治探讨脓毒症的病机2.1 毒热侵袭,正邪交争脓毒症因感受毒邪而起,热毒炽盛,热邪与正气交争则发热㊂临床需警惕老年患者热势不高的情况,患者年老体衰,感受毒邪后热势低微,然正气不充,毒邪入里传变迅速,较早出现脏器损伤的表现㊂热盛腠理开,则汗出,疫疠之疾邪热夹湿可见汗液黏稠,正气脱失可现浑身湿冷㊁大汗淋漓之表现,临床需仔细辨别㊂毒热之邪灼伤阴液,阴津受损,则患者表现为咽干㊁口渴㊁皮肤干燥等津亏之象㊂中焦气机是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热毒阻滞气机,中焦气机升降失衡,则见脘痞胀满㊁恶心呕吐㊂胃为水谷之海,热灼水竭,胃腑受纳腐熟之力受损,津液不行,则大便燥结㊂中焦症状的出现及转变,对于脓毒症病势的传变具有提示意义,毒邪损伤胃腑,胃气衰败,则饮食不下,甚者食入即吐,此为脓毒症预后不良的征兆㊂热毒侵袭脏腑,伤津炼血,瘀血内生阻滞血脉,机体不得濡养,可见舌色紫㊁四末微凉㊁脉涩等㊂此阶段腑实㊁热邪㊁瘀血壅滞脏腑气血,以热证与轻度可逆的脏腑损伤症状为主,为脓毒症以通腑清热活血法逆转病势的最佳节点㊂毒邪侵袭,热毒㊁腑实㊁瘀血之邪损伤脏腑的过程中,剧烈邪正交争是脓毒症产生严重疾病反应的重要病机㊂如热毒侵肺,肺热壅盛,阻滞气机,肺失宣降则咳嗽㊁喘憋,然剧烈正邪交争影响机体内在平衡,邪热壅滞瘀血内生,气血失调,肺脏壅滞更甚,则可见面目青紫,呼吸微弱㊂现代研究认为由感染向脓毒症的转变是促炎介质引起的过度机体免疫反应的结果[6],与中医认为剧烈邪正交争是脓毒症严重疾病反应产生的思想相应㊂2.2 瘀热毒邪,损伤脏腑若未能及时清除毒邪,热㊁瘀㊁腑实搏结致病,则病势深入,累及多脏,造成毒损脏腑的结局㊂毒热壅滞,胃中水竭,水谷不充,正气来复无源㊂热灼胃腑,津液不行,则大便燥结,热与腑实相搏结,燥屎不下则腑气不通,又进一步影响气机升降㊂气机阻滞,血液不行,加之邪热进一步炼熬阴血,热瘀互结,四肢百脉失于濡养,则四末凉,脏腑失于滋养,则脏体受损而功能减弱㊂瘀热阻滞脉络,血络受损,则可见局部出血㊁斑疹㊂热㊁瘀㊁腑实交织,正虚邪盛,热势较前不显,腑实㊁瘀血之证突出,然正气未脱,若迅速祛除病邪,予机体恢复的时间,仍有截断甚至逆转病势的机会㊂此外,需谨防正气损伤过度,正虚欲脱之证,临床以饮食不下㊁神志改变㊁出血等为病势深入的前兆㊂2.3 正气损极,正虚欲脱若病理毒邪未得到及时清除,使得毒邪持续损害人体,病邪不断深入,正气损耗更甚,以致正气暴脱,则出现大汗淋漓㊁神昏㊁脉厥等一系列症状㊂邪盛正衰,正气损耗以致摄血无力,气虚血溢,轻则出现皮肤或孔窍的出血,重则出现脏器及体表的大范围出血,血不得止又使得承载之气不断逸散,气随血脱㊂阳气与阴血的亡脱均使得机体呈现一派暴脱之象,即进入脓毒症休克状态,难挽颓势㊂3 以通腑清热活血法截断扭转论治脓毒症3.1 治疗脓毒症的关键在于抓住截断扭转病势的时机,减轻脏腑受损脓毒症患者受毒邪侵袭,正气受损,祛邪乏力,邪气猖獗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3,Vol.16,No.5985于内,正气衰败,转为闭脱之证,即进入脓毒症休克阶段,此时机体平衡彻底打破,古代多为 不治”之 死证”,即使有现代医学技术的支持,也难以逆转其颓势㊂故临床早期识别脓毒症,以截断扭转其病势,阻断脏器的损伤,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存机会㊂现代研究[7]也发现若不阻断机体过度应答进一步损伤组织脏器,将会引起机体出现循环休克㊁多脏器功能受损的休克阶段,且组织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㊂故在自身过度应答没有引发多器官组织损伤前及时运用有效手段进行治疗,截断进一步机体损伤是脓毒症治疗的关键㊂所以抓住截断扭转脓毒症病势的节点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尤为重要,此需结合脓毒症表现出的症状及内在病机转变而辨识㊂毒邪侵袭人体,正邪交争之时,正气有余,脏腑受损程度轻,此阶段是截断扭转脓毒症病势最佳时机㊂若热毒㊁血瘀㊁腑实夹杂致病以致多脏受累,仍有采取快速祛邪的治疗方法以获得病势截断甚至扭转的机会,使得脏器损伤得到控制,为机体正气来复创造机会㊂3.2 通腑清热活血法是实现脓毒症截断扭转的主要手段在把握脓毒症截断扭转的时机之上,需予治疗速清毒邪,截断甚至逆转病势,留存正气以供机体恢复㊂结合脓毒症病机及传变,通腑清热活血三法合用顺应病机病势,可快速逐邪,以达截断逆转病势之效㊂然临床应用需根据病机传变不同,审证治之㊂毒热侵袭,正邪剧烈交争之时,热毒炽盛,正气尚充㊂故需急用以通腑清热活血法为核心的祛邪之法祛除毒邪,平复剧烈邪正交争反应,截断疾病深入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㊂脓毒症临床表现复杂,腑实㊁热毒㊁血瘀之症各有偏重,需随证治之㊂若临床以壮热㊁面赤㊁口干咽燥等表现为突出,则重清热,清泻实热可选用石膏㊁知母等清壮热邪气,佐以小剂量大黄㊁枳实等通腑泻热,并丹参㊁川芎等活血以行血散热㊂若以舌暗㊁脉涩㊁唇紫㊁皮下见瘀点等为显,瘀热互结,则重活血以逐瘀清热,如用丹皮㊁赤芍等凉血活血,以桂枝通行血脉,小剂量三棱㊁莪术增加逐瘀之功,佐以枳实㊁厚朴等通腑调畅气机,黄连㊁栀子等清热以预防血液进一步凝炼㊂若腹胀㊁大便不通等为主要表现,则重通腑,如生大黄㊁芒硝通腑泻下,佐以玉竹㊁芦根等滋胃阴清热邪,桃仁㊁红花等活血以预防血瘀加重气机阻滞㊂瘀热毒邪,毒邪深入,正气损耗,多脏受累,腑实㊁热毒㊁瘀血互结,故在治疗上通腑清热活血并重㊂如生大黄㊁厚朴㊁桃仁等攻下逐瘀,水牛角㊁黄连㊁丹皮等清热凉血,生地㊁三棱等凉血逐瘀,若脾胃运化功能差,也可采用中药灌肠的方式㊂此外,虽需急攻毒邪,但要防范正气进一步损耗,正虚闭脱,治疗上可加用人参补正防脱,临床亦可应用参附注射液㊁参麦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固护正气㊂此阶段病势险急,传变迅速,故用药需紧随病机,若不能在此阶段及时清除病理毒邪,予以机体正气来复的时机,则毒邪进一步耗竭人体,由脓毒症进入脓毒症休克的状态,病势逆转困难㊂正气损极,正虚欲脱之时,古代医家称之为 死证”,予以重剂人参㊁四逆,也是 半生半死”,同时此阶段急攻毒邪之法不再适用㊂即使医学发展至今,仍难以完全攻克,脓毒症休克的病死率高居不下㊂故在疾病发展的早㊁中期即需要积极干预,截断病势,扭转结局㊂现代临床及机制研究也证实了通腑清热活血法是治疗脓毒症的重要治法㊂临床研究上,顾伯华团队提出脓毒症早㊁中期即采用荡涤毒邪,急下存阴之法,以 截断扭转”脓毒症病势,化裁出锦红汤㊂锦红汤由大黄㊁红藤㊁蒲公英组成,取大黄泻下通腑㊁红藤活血化瘀㊁蒲公英清热解毒之效,以清除热邪㊁活血化瘀,并通腑达到祛邪外出的目的[5]㊂后锦红汤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研究得出锦红汤可抑制脓毒症炎症因子水平,缓解脓毒症症状,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实验室研究发现锦红汤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8]㊂王健等[9]观察桃核承气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发现桃核承气汤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且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㊂相关机制研究也发现通腑㊁清热㊁活血药物通过作用于多个信号通路,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㊁白细胞介素⁃6㊁高迁移率族蛋白B1等炎症介质水平及CD3+㊁CD4+等细胞免疫水平,起到改善脓毒症症状,保护脏器细胞的作用[10⁃13]㊂可见,脓毒症早㊁中期,正气未衰尚可与邪气交争,积极干预可取得良好疗效,一旦进入到脓毒症终末期,邪盛正衰,则难以逆转病势㊂故临床上应增强对脓毒症的诊断意识,早期识别脓毒症,及早干预以逆转病势,减少脓毒症休克的发生㊂而通腑活血清热之法应用于脓毒症早㊁中期,顺应脓毒症病因病机,得以截断扭转其病势,减轻脏腑损伤㊂4 小结中医学对于外感热病的研究已历经千年,伤寒学派提出通下泻腑实之法,进行了通腑活血并用的有效尝试;河间学派基于伤寒将火热的思想引入外感热病体系,并提出通腑清热并用除热毒之邪的治疗思想,同时也推动了温病学的发展;温病学派 疫疠邪气”的概念为近现代传染病学奠定基础,同时 卫气营血”的提出将血瘀病机与活血疗法引入外感热病的治疗㊂本团队结合三家学派的核心观点与理论联系,疏理出以通腑 清热 活血法治疗外感热病的历史脉络,为脓毒症以通腑清热活血法治疗提供历史依据㊂依据通腑清热活血截断扭转脓毒症的治疗,总结脓毒症病机分为三个阶段:热毒侵袭,正邪交争;瘀热毒邪,损伤脏腑;正气损极,正虚欲脱㊂脓毒症病机复杂多样,热㊁瘀㊁腑实常搏结致病,故本团队从疾病传变的角度探讨不同阶段的病机,更符合临床应用㊂随疾病逐级深入,至正虚暴脱则病势难以扭转,故早期识别脓毒症,在脓毒症早㊁中期即以通腑清热活血法快速祛除病理毒邪,辅助机体正气恢复,为机体正常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是理想的脓毒症的治疗思路,望为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方向㊂参考文献[1] Singer M,Deutschman C S,Seymour C W,et al.The Third。
活血通腑法在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后的应用
[] 1朱培庭 , 张静哲 王以实, 胆 宁片 胆通 、 等 熊去氧胆酸治疗 慢性
胆 道 感 染 、 石 病 的 临床 疗 技 对 照 研 究 [: 中 国中 西 医结 合 外 科 胆 J
杂 志 95 14 :0 】9 . c)25
老 年患 者 全 身各 重 要 器 官功 能 和代 偿 能 力 衰 退, 手术 应激 能力 差 , 多 有术 前 合 并症 的存 在 , 且 因 此 老年人 的胆 道 急 性 手 术 的并 发 症 和 死 亡 率均 较 高 。有文 献报道 A S CT老年 患 死亡 率 可高 达 3 % o
( 稿 :0 1 ; ) 蟹 曰 :0 11.0 收 20 4 47 9 20—_1 )
( 任 蝙辑 责
齐清 会 )
活 血 通 腑法 在 粘 连 性肠 梗 阻再 手术 后 的应 用
张亚大 卢子 杰 曾 莉
粘连性 肠梗 阻 是 腹 部手 术 后 常 见 的并 发 症 , 也 是 外科常 见 的一 种急腹 症 … 。此 类病人 大都 有 腹部 手术 史 , 防止再 次 手 术 造成 新 的粘 连 , 为 治疗 上 , 几 乎所 有病人都 把非 手术疗 法 作为 首选 。但 是 在治疗 过 程 中有部分 病人 梗阻不 能缓 解 , 甚至发 生肠 绞窄 、 坏死 等 , 必须再 次 手 术 。如 何 预 防手 术 后 再次 粘 连 梗 阻 , 关 系到病 人 能否康 复 的重要 问题 。近 l 是 0年 来 住 院治疗 的粘 连 性 肠 梗 阻 8 6例 中 , l 再 次 有 5例
厥脱 , 不急救 则 阴 阳离决 而 亡 根 据 六 腑 以通 为用
的原则 , 大 柴胡汤合 茵 陈蒿 汤加减 , 选用 以取 其清热 利胆 , 湿 通下 之 意 。方 中柴 胡 、 化 郁金 等疏 肝 利胆 , 大 黄 、 子 、 芩 等 清热 通 下 . 陈 、 钱 草 除 湿 退 栀 黄 茵 金 黄。诸药 合用 . 奏清热 利胆 , 共 化湿 通下之 功 现代 药理研 究 表明 :1茵陈 蒿汤具 有 明显 的利 () 胆作 用… , 可增 加胆 汁分泌 。大 黄 中所 含 大黄素 、 大
通腑法在开胸术后的应用
我 们 的经 验 , 述 第 ① ③ 条 作 为 判 断 依 据 更 为 重 要 。 上 文 章 中 7例 病 人 均 有 此 症 。
首 先 应 向 患 者 解 释 病 情 , 除 其 紧 张 心 理 以 配 消
维普资讯
中 国 中西 医结 合 外科 杂 志 2 0 0 2年 8月第 8卷 第 4期 除 胃流 出道 机 械 梗 阻 , 胃蠕 动 弱 , 空 延 迟 , 见 胃 排 可 内大 量 造 影 剂 潴 留 。⑤ 无 糖 尿 病 、 缔 组 织 病 。⑥ 结 无 电解 质 紊 乱 。⑦ 无 使 用 平 滑 肌 收缩 的 药 物 。根 据 疗 。本 组 病 人 给 予 吗 叮 啉 、 瑞 博 思 等 胃 动 力 口服 普 药 。临 床 上 更 为 有 效 的 治 疗 是 配 合 中 医 中 药 的 治
陈 皮 1 木 香 1 枳 实 1 厚 朴 1 芒 5g 0g 5g 0g 硝 5g 金 银 花 3 连 翘 2 丹 参 3 甘 0g 0g 0g 草 5g 。根 据 具 体 情 况 可 适 当 加 减 。 对 照 组 给 予 静 脉 滴 注 祛 痰 剂 沐 舒 坦 ( 酸 氨 溴 索 )5,/d 并 给 予 盐 7 w ,
合 治 疗 。一 般 治 疗 包 括 胃肠 减 压 、 渗 盐 水 洗 胃预 高
防 胃肠 壁 水 肿 ; 节 水 、 调 电解 质 及 酸 碱 平 衡 ; 予 胃 给
肠 外 营养 支 持 , 时 注 意 血 糖 的 监 测 和 调 整 药 物 治 同
( 任编辑 责
周振理 ) Leabharlann 通 腑 法 在 开 胸 术 后 的 应 用
4 讨 论
活血通腑法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活血通腑法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概述外科急腹症是指发生在腹部器官的急性病变,常见的病因有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等。
对于这类病例,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是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或器官。
然而在中医传统医学中,有一种基于调整身体气血平衡的治疗方法——活血通腑法,其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值得关注和探究。
活血通腑法的概述活血通腑法是一种中医调理术语,其主要通过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脏器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具体的方法包括“活血通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和血安神”等,具有调节人体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疾病抵抗能力等多种功效。
通常对于外科急腹症,人们常规的治疗方式是使用药物和手术。
与此相比,活血通腑法不适用于对急性病症的紧急救治,但可以在病情得到控制后,通过气血调理的方式辅助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
活血通腑法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在用活血通腑法辅助治疗外科急腹症时,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如,胆囊、胃肠道疾病可以采用推拿、针灸、中药熏蒸等方法进行调理;而对于炎症和组织腐败引起的胸腹膜炎,可以通过中药汤剂口服加挂膏敷外用,以及熏蒸消毒等方式加以处理。
在急性疼痛治疗中,活血通腑法也有其作用。
对于疼痛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静脉滴注等方式快速镇痛,缓解疼痛对患者的影响。
此外,通过腹腔镜手术和微创手术等技术手段,结合活血通腑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应用活血通腑法时要根据具体病情和症状,控制好疗程和剂量。
同时,也需要注意患者的卫生和营养状况,以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活血通腑法对于外科急腹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当然,该方法的应用必须结合具体的病情和个人条件,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潜在风险和不良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疹, 搔抓 后糜 烂 , 路 及 下 坐 困 难 , 红 苔 黄 , 走 舌 脉数 。 曾 外用 激 素
类药及痱子粉涂擦 , 差 。 查 : 效 检 阴道 周 围及 会 阴部 红 肿 , 明 显 有 疱 疹 溃 烂 后 糜 烂 面 , 界 清 。 尿 常 规 检 验 正 常 。中 医 诊 断 为 阴 边 血 疮( 热毒 壅盛 证 ) 西 医诊 断 为 生 殖 器 疱 疹 ; 证 属 湿 热 毒邪 困 阻 , 辨 下焦 , 血运行阻滞不通 。 宜清热解毒除湿 、 气活血止痛。 气 治 行 方 予 五 昧 消 毒 饮 加 减 : 银 花 3 g 野 菊 花 1g 蒲 公 英 3 g 紫 花 金 0, 5, 0, 地 丁 3 g 天 葵 子 1 g 青 黛 3 g 牡 丹 皮 1g 赤 芍 1g 土 茯 苓 0, 5, 0, 5, 5,
工 作 。现 代 医 学 认 为 , 阴瘙 痒 的发 生 由多 种 原 因 所 引 起 , 要 外 主 是 由于 阴 道 分 泌 物 刺 激 , 某 些 药 物 、 纤 织 物 的刺 激 而 引起 的 或 化 外 阴 过 敏 反 应 , 有 阴 部 、 门 感 染 、 虫 、 部 湿 疹 、 炎 及 老 还 肛 蛲 局 皮 年 皮 肤 干 燥 均 可 致 瘙 痒 。 中 医认 为 ,该 症 由 不注 意 卫 生 感 染 病
2 阴 疮
邢某 , 女性 ,5岁 ,0 9年 1 3 20 0月 2 日初 诊 。 自述 同房 后 阴道 抽 掣 样 疼 痛 连 及 少 腹 5 。口服消 炎 及 止 痛 药 , 不 佳 。 患 者 阴 d 效 现 道 及 少 腹 疼 痛 逐 渐 加重 , 郁 寡欢 , 叹 息 , 胁胀 满 , 红 苔 薄 抑 喜 胸 舌 黄 , 弦 。 检 : 阴 正 常 ; 道 畅 , 泌 物少 许 ; 颈单 纯 性 糜 烂 脉 妇 外 阴 分 宫 I ; 度 宫体 前 位 , 动 良 , 压 痛 ; 侧 附件 未 触 及 异 常 。 中医 诊 活 无 双
1 g 当 归 1 g 麦 冬 3 g 川 楝 子 1 g 延 胡 索 3 g 三棱 1 g 川 牛 5, 5, 0, 0, 0, 0 ,I 膝 1g 柴 胡 1g 连 用 1 0, 0。 0剂 , 日 1 , 煮 2次 , 晚 分 服 。 每 剂 煎 早 二
样 痒 痛 、 疹 、 烂 2 。自诉 1周前 曾有 发 热 , 药 后 热 退 。 素 疱 糜 d 服 平
2 粘连 性 肠 梗 阻
故 急 通 下 后 不 能忘 益 气 健 脾 。 因兼 顾 了 患 者 的 个体 体 质 , 情 正 病 轻重 , 给药 方 法 等 多 种 因素 方 能 取 效 快 , 复 发 。 防 3 急 性 腹膜 炎 杨 某 , 性 ,5岁 ,0 1 5月 2 男 l 21 年 9日就 诊 。 月 前 曾行 阑尾 半 切 除术 , 院后 4 , 出 d 突发 腹 痛 、 胀 、 热 而 又 入 院 。经 化验 血常 腹 发 规示 白细 胞 1 ̄ 0 L 中 性 08 : 5 1 ̄ , . B超 检 查 示 右 下 腹 包 块 , 腔 2 腹
・
消 痈 , 瘀 止 痛 ; 胡 索 行 气 活 血 、 痛 , 方 配 伍 精 当 , 疗 效 祛 延 止 全 故
显著 。
3 阴 痛
虫 , 肝 经 湿 热 , 肝 肾 阴 亏 , 阴生 风 所 致 。 床 以 肝 经湿 热最 或 或 二 临 为多见 。 例患者为情志不畅 , 郁化火 , 此 肝 母病 及 子 , 经 瘀 热所 心 致 。 用 龙 胆 泻 肝 汤 泻 肝 胆 实火 , 下 焦 湿 热 ; 赤 散 清 心 利 水 , 故 利 导 使 热 从 小 便 出 ; 加 牡 丹 皮 、 茯 苓 、 参 、 风 凉 血 祛 瘀 、 浊 另 土 苦 防 化 祛风止痒 , 以增 加 疗 效 , 效 佳 。 故
战 美玲 李金 萍
( 肃省金 昌市金 川集 团公 司职 工 医院 , 肃 金 昌 7 7 0 ) 甘 甘 3 10
中 图分 类 号 : 661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0 4 7 5 2 1 )2 0 2 — 2 R 5. B 10 — 4 X(0 20 — 3 9 0
【 关键词 】 急腹症
5年 , 因持 续 性 右 上 腹 疼 痛 , 恶 心 、 吐 4 伴 呕 h人 院 , 院后 经 化 人
验 血 常 规 示 白 细 胞 2 .7 1 ̄ , 性 08 , 巴 01 ; 淀 粉 酶 08  ̄ 0 L 中 . 淋 9 .8 血
4 3 / , 谷 丙 转 氨 酶 3 3 0 / , — T 2 . U 【 空 腹 血 糖 0 UL 4 . U L r G 2 70 / , 0 0 』
方 法保 留灌 肠 , 通畅腑气 , 避其 呕吐拒药的过程 , 使中药通过直
肠 吸 收进 入 血 循 环 ,提 高药 物 的生 物 利 用 度 .发 挥 局 部 用 药 效
应 , 且 可 以达 到直 肠 透 析 作 用 , 而 减 少 药 物 对 肝 脏 的影 响 。 而 从
・
3 0・ 3
中 国 中医 急症
2 2年 2月 第 2 卷 第 2期 J T M. e . 0 2. o. 1 N . 01 1 E C F b 2 1 V 12 . o2
方 中 用 大 黄苦 寒 荡 涤 积 热 , 血 祛瘀 , 硝咸 寒 , 活 芒 润燥 软坚 , 药 二 合 用 增 强 泻 热通 便 之 功 。 胡疏 肝 理 气 , 芩 清 热 , 仁 、 柴 黄 桃 当归 活 血 止 痛 , 朴 行 气 消 胀 , 实 散 结 除 满 , 草 缓 急 止 痛 , 和 诸 厚 枳 甘 调 药。 诸药 合 用 , 腑泻 热 , 涤 积 滞 , 气 活 血 , 急 止 痛 。 便 通 通 荡 行 缓 待 热 退 之 后 , 以益 气健 脾 , 予 善后 收功 。
按 : 殖 器 疱 疹 属 于 中 医学 “ 生 阴疮 ” 范 畴 。 医 学 认 为本 病 的 中 多 由 于房 事 不 洁 。 受 湿 热 淫 毒 , 热 之 邪 外 溢 外 阴皮 肤 薪 膜 , 外 湿
( 稿 日期 2 1 - 7 3 收 0 1 0 -1 )
通腑 活血法在外科急腹症 中的应 用
按 : 病例是 由于胆道 感染所致 , 期 由于腹胀 、 本 早 腹痛 , 呕
吐, 口服 或 经 胃管 灌 注 中药 往 往难 以奏 效 , 因此 采 用 直 肠 给 药 的
黄 厚 腻 , 弦 滑 等 症 。 中 医诊 为腹 痛 ; 肝 郁 气 滞 , 胃湿 热 , 脉 为 脾 便
结 腑 实 证 。 以通 腑 泻 热 , 气 活 血 。 用 大 承 气 汤 合 清 胰 汤 加 治 行 方
1.2 o L 08mm l 。B超 检 查 示 胆囊 多发 结 石 , 腺 体 积 饱 满 , 管 扩 / 胰 胰 张 , 腺 周 围 渗 出 液 。 西 医 诊 断 为慢 性 结 石 性 胆 囊 炎 急 性 发 作 , 胰 胆 源 性 胰 腺 炎 。经 胃肠 减 压 、 感 染 、 液 、 持 等 治 疗 后 未 效 。 抗 补 支 2 日请 中 医 科 会 诊 协 助 治 疗 , 据 患 者 目前 症 状 : 热 , 温 5 根 发 体
3 .℃ , 痛 、 胀 剧 烈 , 秘 、d未 行 , 质 淡 , 有 齿 痕 , 焦 8 2 腹 腹 便 7 舌 边 苔
灌 肠后 , 者 腹 痛 明 显减 轻 , 患 热退 ; 方 又用 2剂 后 , 上 患者 自觉 腹 痛 消 失 , 左 上 腹 仍 有 轻 压 痛 , 始 进 少 量 流 食 , 改 用 口服 中 但 开 故 药 , 方 去 黄芩 , 鸡 内金 1g 党 参 1g 连服 6剂 , 上 加 5, 5, 出院 。
煎 5 0 L 保 留 灌肠 , 4小 时 1次 。 1 后 , 出 羊粪 样 大 便 1 0m , 每 剂 解
次 ; 后 排便 2次 略 干 , 者 腹 痛 减 轻 , 温 略 降 , 神 好 转 , 2剂 患 体 精 继 用 原 方 去 芒 硝 , 黄减 量 至 6 , 用 2剂 , 6小 时 1 保 留 大 g再 每 次
诊 : 痛及 伴 有 症 状 均 消 失 , 服 逍 遥 丸半 月 , 巩 固疗 效 。 访 疼 继 以 随 1 无复发。 年 按 : 阴与 阴户 是 经 络 丛 集 之 处 , 筋 之 所 聚 . 外 宗 冲任 与 足 三 阴 均 循 此 而 过 , 主 筋 , 厥 阴肝 经 绕 阴 器 , 此 , 痛 的 发 生 与 肝 足 因 阴 肝 经 有 着 密 切 的关 系 失 常 , 疏
诊 : 阴 红 肿疼 痛 明显 减 轻 , 见 新疱 疹 出 现 , 分 溃 烂 结 痂 , 外 未 部 舌 红苔黄 , 脉数 。 服 上 药 5剂 。 诊 : 继 三 红肿 疼 痛 基 本 消失 , 烂 面 溃
肾为 肝 之 母 , 水 即能 生 木 , 滋 以柔 其 刚 悍 之 性 , 方 中 以 地黄 、 故 枸 杞 滋 水 益 肾 为君 ; 沙 参 、 冬 甘 寒 , 阴生 津 ; 北 麦 养 当归 人 肝 , 血 补
中 国 中 医急 症 2 1 0 2年 2月 第 2 1卷第 2期 JT M. e . 0 2 V 12 , o2 E C F b 2 1 , o. 1N .
・
3 29 ・
按 : 痒 症 为 妇 女 外 阴或 阴道 内 瘙 痒 , 至 波 及 肛 门周 围 , 阴 甚
或 伴 有 带 下 , 痒 程 度 常夜 间重 于 白天 , 重 者影 响患 者 睡 眠及 瘙 严
故 出现 水 疱 、 烂 , 热 毒 邪 困 阻 下 焦 经 络 , 血 运 行 阻 滞 不 通 糜 湿 气
则 痛 , 下 焦灼 热 疼 痛 。方 中 以五 味 消 毒饮 清 热 解 毒 为 主 药 ; 故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