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有效的戏曲教学方法——走进家乡戏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涵。
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戏曲逐渐远离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走进乡村,本文提出了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二、宣传推广1. 制定宣传计划: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详细的宣传推广计划,并确定宣传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2. 借助新媒体平台: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渠道,开展戏曲进乡村的宣传活动。
建立戏曲进乡村专题网站,发布相关信息和活动预告,吸引乡村居民的关注。
三、演出活动1. 精选剧目:根据乡村居民的口味和文化背景,选择适宜的戏曲剧目进行演出。
可以根据地域特色,选择相应的地方剧种,如京剧、豫剧、评剧等。
2. 扩大演出规模:除了在乡村内举办演出外,还应积极开拓周边地区的演出市场,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并提高戏曲的知名度。
3. 引进专业团队:为了确保演出质量,可以引进一些专业的戏曲团队,指导当地乡村戏曲演员。
通过专业水平的提升,增加演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四、培训交流1. 设立戏曲培训班:在乡村内设立戏曲培训班,邀请有名的戏曲艺术家或老师授课,向乡村居民和孩子传授戏曲知识和技能。
2. 开展戏曲交流活动:组织戏曲交流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等,加强戏曲界和农村居民的互动交流,共同推动戏曲事业的发展。
3. 进行问卷调查:定期组织对乡村居民的戏曲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从而精确制定后续的戏曲进乡村方案。
五、设施建设1. 建设戏曲表演场馆:在乡村内设立戏曲表演场馆,提供观众舒适的观剧环境,并举办戏曲展览、演出等活动。
2. 修缮古剧场:对乡村内存在的古剧场进行修缮和保护,恢复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并加强宣传推广,吸引观众前来观赏戏曲演出。
六、经费保障1. 政府资助: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戏曲进乡村的活动。
资金可以用于演出费用、演员培训、场地建设等方面。
2. 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合作与赞助来筹集活动所需的经费。
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实践与探究
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实践与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传统文化的弘扬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校园中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实践,既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1. 选送教育演出团队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邀请各种演出团队进行教育演出,特别是邀请地方戏曲团演出。
一方面,这样有利于地方戏曲团与社会接轨,增加社会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感知地方文化的魅力。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能够将地方戏曲直接送进学校,进行现场演出,让学生感受到戏曲的魅力,听取其深刻的内涵和人文温度。
2. 戏曲文化周戏曲文化周是指学校通过一系列活动,将戏曲文化推向校园。
这些活动包括讲座、培训、表演、展览等。
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在学校内部对戏曲文化进行深化,同时在学生中培养对戏曲的兴趣和感情。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更突出教育的全面性,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戏曲的魅力,还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戏曲文化,掌握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3. 校园戏曲社团校园戏曲社团是指学校内部成立的、有一定规模和组织管理的戏曲爱好者组织。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能够更为深入地将戏曲文化传递给学生。
在戏曲社团中,学生可以和其他喜欢戏曲的同学一起学习和表演戏曲,增加感情交流,提高技能水平。
同时,对于有一定天赋的学生,戏曲社团还可以作为其走向更高层次戏曲表演的重要平台。
1. 探究地方戏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另一方面,现代教育中注重的课程理念、教育方式等,均深受地方戏曲的启发和借鉴。
地方戏曲强调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强调观念、手段和结果的有机结合,强调精神内涵和道德情操的塑造。
而现代教育中,也强调人性化的管理、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以及注重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等等。
在中国文化中,地方戏曲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类型。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断接收着外部文化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也逐渐融合。
戏曲进乡村实施方案
戏曲进乡村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在农村地区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民间艺术的精髓,更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戏曲在农村地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
为了推动戏曲在乡村的传播和发展,制定并实施戏曲进乡村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对戏曲艺术的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戏曲表演、举办戏曲知识讲座等形式,让乡村居民了解戏曲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和艺术价值,增强他们对戏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如电视、网络等,将戏曲艺术的精彩呈现带入乡村,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戏曲艺术。
其次,要加强对乡村戏曲人才的培养和支持。
建立戏曲艺术学校或者戏曲培训班,邀请专业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和老师来乡村进行教学指导,培养一批懂戏曲、爱戏曲的乡村戏曲人才。
同时,鼓励和支持乡村青少年参与戏曲表演和学习,让戏曲艺术在乡村得到传承和发展。
另外,要积极推动戏曲演出进乡村。
组织戏曲表演团队到乡村进行演出,让农村居民能够亲身感受和欣赏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同时,可以通过举办戏曲比赛、戏曲节庆等活动,激发乡村居民对戏曲艺术的热情,营造良好的戏曲演出氛围。
最后,要加强对乡村戏曲传统的保护和挖掘。
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乡村戏曲的传统剧目、曲谱和表演技艺,建立乡村戏曲的档案和资料库,为戏曲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鼓励和支持乡村戏曲传统的创新和发展,让乡村戏曲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戏曲进乡村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戏曲在乡村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戏曲艺术在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的活力和力量。
戏曲进乡村具体实施方案
戏曲进乡村具体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的文化传统逐渐式微,戏曲艺术在乡村地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为了促进戏曲艺术在乡村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制定并实施戏曲进乡村具体方案势在必行。
二、实施目标。
1. 通过戏曲进乡村活动,提升乡村地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建立健全戏曲进乡村的长效机制,为戏曲艺术在乡村地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持续支持。
3. 通过戏曲进乡村活动,丰富乡村地区的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具体实施方案。
1. 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
组织专业的戏曲演出团队,定期到乡村地区进行演出,为当地居民带来精彩的戏曲表演。
演出内容既可以包括经典的传统戏曲剧目,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创作新的乡土戏曲作品,让乡村居民在欣赏戏曲的同时,感受到对自己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2. 开展戏曲进乡村培训。
组织专业的戏曲艺术家和教师,到乡村地区开展戏曲表演和教学培训。
通过培训,让乡村青少年和戏曲爱好者学习戏曲表演技巧和戏曲知识,培养戏曲艺术的传承人才,推动戏曲在乡村地区的传承和发展。
3. 推动戏曲进乡村文化交流。
组织乡村地区的戏曲爱好者和专业艺术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举办戏曲表演比赛、举办戏曲艺术讲座等。
通过文化交流,让乡村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戏曲艺术,增强他们对戏曲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实施保障。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戏曲进乡村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2.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戏曲进乡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3. 加强宣传推广,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社交网络,宣传戏曲进乡村活动的成果和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
五、总结。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在乡村地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中国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传统艺术形式也逐渐失去了观众。
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实施戏曲进乡村的工程势在必行。
本文将着重探讨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以期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二、实施目标1. 保护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经典剧目。
2. 提升农村居民的艺术素养,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3. 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繁荣。
三、实施措施1. 组织专业戏曲团队定期走进乡村,演出经典剧目。
这不仅可以让农村居民近距离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保护和传承经典戏曲剧目。
2. 在乡村建设农村文化艺术中心,提供演出场地。
这样可以为戏曲进乡村提供良好的演出环境,同时也可以举办戏曲培训班、展览等活动,吸引更多乡村居民参与。
3. 创新戏剧演出形式,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提高观众的兴趣。
可以采取小型演出、互动演出等方式,打破传统演出形式的束缚,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4. 开展戏曲培训班,选拔乡村戏曲人才。
通过培训乡村青少年,不仅可以传承戏曲文化,还可以为乡村人才培养提供更多选择。
5.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戏曲进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媒体报道、互联网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戏曲进乡村的实施进展。
四、实施效果评估1. 统计演出观众数量和满意度,以评估戏曲进乡村的实际效果。
通过观众反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观众对戏曲进乡村的反应和需求。
2. 统计乡村参与的文化艺术活动数量和多样性,以评估乡村文化繁荣的程度。
通过统计乡村人口参与戏曲培训班、观看演出等活动的情况,了解乡村文化生活的变化。
3. 统计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以评估戏曲进乡村对乡村经济的贡献。
通过统计乡村文化旅游业的收入、就业情况等指标,了解戏曲进乡村对乡村经济的影响。
五、政策推进1.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戏曲进乡村的实施。
可以加大财政投入,提供经费支持和场地保障,为戏曲进乡村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们的家乡戏曲中班教案
《我们的家乡戏曲——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家乡戏曲的种类和特点,激发幼儿对家乡戏曲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2. 通过欣赏、模仿、表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节奏感和表现力。
3. 引导幼儿感受家乡戏曲的艺术魅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幼儿了解家乡戏曲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种类。
- 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家乡戏曲的艺术魅力。
- 培养幼儿的模仿和表演能力。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幼儿理解和感受家乡戏曲的独特韵味。
- 如何引导幼儿在模仿和表演中表现出戏曲的特点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家乡戏曲的视瓶、图片等资料,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家乡戏曲的艺术魅力。
2. 欣赏法:引导幼儿欣赏经典的家乡戏曲片段,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戏曲的音乐、唱腔、表演等方面的特点。
3. 模仿法:让幼儿模仿戏曲演员的动作、唱腔、表情等,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和表现力。
4. 表演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集体的戏曲表演,让幼儿在表演中体验戏曲的乐趣和成就感。
5. 游戏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巩固所学的家乡戏曲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家乡戏曲的相关资料,如视瓶、图片、音频等。
2. 准备戏曲服装、道具等,如戏帽、戏服、扇子、马鞭等。
3. 布置教学环境,营造出戏曲的氛围,如挂上戏曲脸谱、贴上戏曲剧照等。
4. 准备教学所需的乐器,如锣、鼓、钹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 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唱歌跳舞吗?你们知道我们我国有很多种不同的歌曲和舞蹈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种非常特别的歌曲和舞蹈,它是我们家乡的戏曲。
”3. 教师展示一些家乡戏曲的图片或视瓶,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对家乡戏曲的好奇心。
我们的家乡戏曲中班教案
我们的家乡戏曲中班教案我们的家乡戏曲中班教案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深受人们喜爱。
家乡戏曲教学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而在中班教育中,作为老师要如何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戏曲教学计划呢?一、教学目标1、知道戏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家乡的戏曲文化3、学会基本的戏曲表演技巧4、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二、教学内容1、戏曲的基本概念介绍戏曲的概念和历史,包括戏曲的分类和特点等,让学生对戏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了解家乡的戏曲文化介绍家乡的戏曲文化特点和代表作品,如京剧、黄梅戏等。
可以邀请一些戏曲文化方面的人士来学校,给学生讲解和演示戏曲。
3、学习基本的戏曲表演技巧通过一些简单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戏曲表演技巧,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戏曲表演练习,如“龙凤呈祥”等。
4、表演实践安排学生成小组,选取剧目进行排练,学生可以自己编写故事情节,完成小剧场表演,以此来巩固学习成果。
三、教学过程1、引入在学生还没有了解戏曲的情况下,设计一些报告、短视频等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
2、知识结构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宏观的知识结构,如了解戏曲的基本概念,了解家乡的戏曲文化等等。
3、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如讲解、讨论、演示、研讨等,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4、综合运用将戏曲元素融入到小班教学中,如进行戏曲化的唱歌、朗诵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首先,要注重课堂评价,及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思总结,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最后,要加强与家长、社会等方面的联系,提高教学质量和影响力。
同时,也让我们对戏曲这门传统文化遗产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我们的家乡戏曲中班教案,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戏曲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也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乡戏》教案范文
《乡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主要剧种等。
2. 通过学习《乡戏》,使学生深入感受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地方戏曲的主要剧种及特点。
3. 戏曲的基本表演手法和艺术形式。
4. 《乡戏》剧本的学习与分析。
5. 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戏曲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剧种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乡戏》剧本,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戏曲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戏曲表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乡戏》剧本、戏曲资料、多媒体设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乡戏》剧本,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地方戏曲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引出本课《乡戏》的主题。
2. 讲授戏曲基本知识:介绍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剧种及特点。
3. 分析《乡戏》剧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剧本内容,体会戏曲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手法。
4. 讨论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组织学生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保护戏曲文化。
5.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戏曲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的艺术魅力。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基本知识,感受了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
学生也明白了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八、作业布置1. 收集其他地方戏曲的资料,了解其特点,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九、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乡戏》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乡戏》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高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特别是乡村戏曲的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乡戏》这篇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乡戏》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乡村戏曲的特点和魅力。
2.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和意境。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乡戏》文本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3. 准备戏曲表演的相关道具和服饰。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乡村戏曲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乡村戏曲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乡村戏曲的特点和魅力。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乡戏》文本,理解文章内容和情节。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乡村戏曲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化、艺术、民俗等角度深入探讨乡村戏曲的特点和价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对乡村戏曲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对乡村戏曲的兴趣。
二、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乡村戏曲剧种进行研究,了解其特点和表演形式。
2. 每组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戏曲表演(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乡村戏曲剧种进行表演。
2.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完成表演。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1. 通过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乡戏》文本的理解程度。
家乡传统戏曲的角色与表演技巧
家乡传统戏曲的角色与表演技巧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传统戏曲形式。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特色鲜明的传统戏曲,其独特之处在于角色扮演和表演技巧的精湛。
本文将探讨家乡传统戏曲中不同角色的特点以及演员们如何通过表演技巧将这些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给观众。
一、正旦角正旦角是传统戏曲中女性角色扮演的一种。
她们通常身穿华丽的服装,婀娜多姿,娴静而温婉。
正旦角的表演技巧主要集中在舞蹈和唱腔上。
她们需要通过优雅的舞姿和精湛的嗓音将角色的情感表达出来。
例如,在扮演悲情女子时,她们能够通过柔美的舞蹈和悲壮的唱腔将角色的悲痛深情打动观众的心弦。
二、净角净角是一种多扮演男性角色的表演形式。
净角的表演技巧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言辞表达。
他们需要通过优雅的动作和生动的语言将角色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
例如,在扮演英勇的将军时,净角可以通过挺拔的身姿和豪迈的口吻将角色的英勇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丑角丑角是传统戏曲中一类富有喜剧性的角色。
他们化妆滑稽,通常戴着花木形制的头盔,身披鲜艳夸张的衣服。
丑角的表演技巧主要在于滑稽搞笑的动作和语言表达。
他们需要通过夸张的动作和滑稽的表情来引发观众的笑声。
例如,在扮演憨厚的村民时,丑角可以通过滑稽的动作和傻气的语言将角色的幽默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花旦角花旦角是一种女性角色表演形式,她们通常扮演年轻活泼、机智聪明的角色。
花旦角的表演技巧主要集中在歌唱和舞蹈方面。
她们需要通过灵动的舞姿和甜美的歌声将角色的机智和活力表现出来。
例如,在扮演风华绝代的才女时,花旦角可以通过婀娜多姿的舞蹈和娴静的唱腔将角色的聪明才智展现得毫无瑕疵。
在传统戏曲表演中,除了以上几类常见角色外,还有其他各具特色和魅力的角色。
无论是演唱技巧还是表演技巧,演员们都需要将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中,用心去揣摩角色的情感和特点,以便更好地表现角色。
此外,传统戏曲中的表演技巧基本包括音乐、唱腔、舞蹈和身段等方面。
演员们通过声音的高低、不同的节奏和音调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感。
探讨有效的戏曲教学方法_走进家乡戏
中来,学生才能真正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产 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授之以
总之,面对新课程的挑战,营造愉悦乐
生个人独特的见解。 在教学中,我们要打破 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思维定式,设计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创造性地 搞 活 初 中 英 语 课 堂 教 学 是 我 们 所 不 断 追 求
学生了解学习了我县哈哈腔的历史、唱腔 和表演,为他们听懂、学唱课本上经典的京剧 唱段、 提高审美修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熟知了家乡文化,认 同了家乡文化,拓展了祖国文化,还陶冶了情 趣,铸造了性格,增强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 朴素情感。
(责编 潘冰)
———————————————————————————————————————————————
由中央电视台录制播放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哈哈腔代表性传承人裘印昌编着的哈哈腔剧种第一部理论专着冀中戏曲哈哈腔于2008年获河北省文化厅颁发的第二届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成果一等奖当学生对哈哈腔有了这些了解后
学术研究
2012 年第 2 期
创新课堂
探讨有效的戏曲教学方法 — ——走进家乡戏 孟海燕 (河北省清苑县清苑小学 071100)
三、观看哈哈腔剧团创作演出的传统剧目,让 学生体会戏曲对人的作用
我 们 看 了 大 型 古 装 戏 《御 酒 埋 香 》, 这 部 戏曾获第四届河北省戏剧节主演、配角、作曲 等多项一等奖。 在和学生坐在一起等待演出 的交谈中, 我了解到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坐
在剧场里看戏。这一次,他们真正了解体会了 一部戏从排练到进入剧场, 是通过演员们努 力地按角色的情感、性格、生活、行动的逻辑 线,运用手、眼、身、法、步,设身处地、丝丝入 扣,有节奏、动情地歌舞,使人物形象呈现于 舞台,从而达到表现社会、反映生活、传达伦 理道德的功用。
探寻家乡戏韵之风——黄梅戏实践活动报告
实践活动报告实践背景:每年一次的“实践周”是各大艺术类院校特有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很好地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仅使我们对书本知识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加锻炼了我们的能力。
我校今年的“实践周”定于2009年4月20日至5月3日,在这两周内,学校会停到所有专业的公共课和部分专业的专业课,以便同学们更好的开展自己的实践活动。
响应学校、老师的号召,我们音乐学的同学们也开始利用实践周展开我们自己的活动。
实践内容:就我来说,我是安徽安庆人,而家乡安庆一直以来就是黄梅戏的故乡,以黄梅戏为其象征。
所以这次实践周我便回了家,去了趟黄梅戏会馆,真真正正地聆听了一场地道的黄梅戏。
并在听戏之余,利用了自己学习的一些戏曲方面的知识对家乡的黄梅戏这一剧种进行了简单的评论与分析。
实践时间:2009年4月28号实践地点:安徽省安庆市人民路633号实践人员:李怡洁实践报告:⒈纲要: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主要是①、去听了一场我们家乡的黄梅戏;②、对当天晚上所演出的剧目和主要演员进行了详细的了解;③、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对黄梅戏的一些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④、从黄梅戏与其他剧种的简单对比中发现其一下共通点,改革后的黄梅新戏与传统剧目的一些区别,并简单谈谈其目前的发展的状况。
⒉报告正文:09年4月28日晚8点左右,我来到安庆市人民路633号黄梅戏会馆前,开始了我的实践活动。
会馆的大门两边,悬挂着红色的灯笼,古色古香。
一条红色的地毯铺展在数十级的台阶上,隆重却不失优雅,引导着戏迷们进入会馆。
拾阶进入会馆之后,悠悠典雅之风便扑面而来。
楼上楼下,台前台后,整个设计古朴大气,兼有传统韵味和时代风貌。
坐在八仙桌旁,清茶一杯,瓜果一碟,锣鼓一响,轻歌曼舞起来……真是妙不可言。
大约8点半左右,演出正式开始了。
大幕拉开,一曲《山野的风》飘进耳来,这首歌曲并非传统黄梅戏36小戏72大戏的其中之一,而是新创作的黄梅戏歌,它将传统黄梅戏的经典唱段《对花》穿插在两段兼有戏曲与民歌性质的唱段之间,来表现其特有的韵味。
走进本土戏曲,感受古韵飘香
走进本土戏曲,感受古韵飘香《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戏曲可谓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2008年2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下达了《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为戏曲的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婺剧作为金华市的地方戏,是婺州文化的典范。
随着金华市“婺剧进校园”活动的启动,我校也在婺剧欣赏进课堂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尝试,旨在通过“婺剧欣赏”让学生了解婺剧发展与艺术内涵,认识并了解婺剧的一些经典曲目,弘扬本土戏曲文化,提高学生婺剧欣赏水平与能力。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面对着对婺剧不甚感兴趣甚至没有任何婺剧学习与欣赏经验的小学生,如何调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首要关键所在。
因此在教学伊始,应拒绝硬性的说教,反复跟唱等灌输性的戏曲知识教育,注重以各种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手段,引导学生自发、自觉、自主地走进婺剧、学习婺剧。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故事述说、脸谱绘制、乐器辨析、表演模仿、唱腔比较、资源综合等方面浅谈小学婺剧欣赏教学设计的一些看法与体会。
一、故事述说,引发欣赏兴趣戏曲是感性的艺术,很多剧目都来自于历史题材或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如巾帼不让须眉的《穆桂英挂帅》、体现清正廉洁为民伸张正义的“包公戏”、民间故事《牡丹对课》等都是名曲名段。
课堂上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述这些振奋人心的故事,触动学生情感,震撼学生心灵,激发他们婺剧欣赏的兴趣。
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下,将婺剧的相关知识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加以吸收和内化,这也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
欣赏婺剧《牡丹对课》1.讲述故事情节相传吕洞宾下凡云游,路过杭州铁板桥,见一药铺张挂“万药俱全”招牌,吕洞宾心想:小小一家人间药店,竟敢称“万药俱全”,就借买药为名,入店“刁难”店家。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戏曲进乡村实施方案是指为了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戏曲走进农村地区,使广大农民能够接触、了解并参与戏曲艺术,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村文化建设。
一、实施方案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风尚。
2. 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托当地资源和文化特色,注重群众参与,兼顾农村实际,确保实施效果。
二、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1. 建设戏曲传习基地:在农村地区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村庄或乡镇,建设戏曲传习基地,提供演出场所、排练场地和教学设施,吸引优秀的戏曲艺术家、教师和学生前来传习。
2. 开展专业培训班:邀请知名的戏曲专家和演员到农村地区开展戏曲培训班,培养一批农民戏曲爱好者和专业演员,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和演出能力,为农村戏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组织戏曲演出和巡回演出:定期组织戏曲演出,向农村地区群众展示精彩的戏曲艺术,同时开展巡回演出,将戏曲艺术带到更多的农村地区,让更多的农民能够欣赏到优秀的戏曲表演。
4. 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通过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将戏曲艺术送到农民的家门口,为他们提供方便的接触和参与戏曲艺术的机会,让戏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5.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在农村地区设立一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提供戏曲表演、教学和交流的场所,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戏曲文化活动,为农民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6. 制定奖励政策:针对在农村地区戏曲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制定奖励政策,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激发更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实施方案的预期效果:1. 农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提升,更多的农民了解和喜欢戏曲艺术,积极参与戏曲表演和学习。
2. 农村地区戏曲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得到加强,优秀的戏曲演员和教师逐渐增加。
3. 农村地区的戏曲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戏曲剧种。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戏曲在乡村地区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实施戏曲进乡村的方案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二、实施目标1. 继承传统文化:通过戏曲进乡村的实施,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农村居民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戏曲艺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戏曲进乡村有助于推动农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繁荣。
3.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通过戏曲演出、培训等形式,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三、实施内容1. 戏曲演出活动:定期组织戏曲团体到农村地区演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目,向农村居民展示精彩的戏曲艺术表演。
2. 戏曲培训班开设:在农村地区设立戏曲培训班,邀请专业戏曲艺术家或老师授课,教授基本的唱、念、做、打技巧,培养乡村青少年对戏曲的兴趣与热爱。
3. 戏曲资源建设:为农村地区提供戏曲相关的设备和资源,如音响设备、戏曲剧本、传统戏曲服装等,搭建一个良好的戏曲学习和表演平台。
4. 农村戏曲文化节:定期组织农村戏曲文化节,邀请著名戏曲演员、剧团参与,举办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戏曲氛围。
四、实施步骤1. 调研与规划:针对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制定戏曲进乡村的实施规划和方案。
2. 资金筹备:与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争取资金支持,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推进。
3. 建设基础设施:投入一定的资金,修建或改建戏曲演出场所、培训班所需的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和表演环境。
4. 演出和培训活动开展:安排定期的戏曲演出活动,并组织戏曲培训班的教学工作。
5.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报道、社交媒体等方式,将戏曲进乡村的相关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农村居民,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认知度。
五、实施的意义1.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心。
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实践与探究
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实践与探究地方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间故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地方戏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文化,许多教育机构开始将其引入校园,通过实践与探究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戏曲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实践主要包括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
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立戏曲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剧种特点等知识,培养对戏曲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戏曲演出和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表演的魅力,发现和培养戏曲方面的才艺。
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实践与探究还需要注重与当地戏曲团体和艺术家的合作。
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的戏曲演员和老师来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分享他们的戏曲经验和艺术心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戏曲。
学校还可以与戏曲团体合作,共同策划和组织戏曲演出,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学习戏曲的机会。
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实践与探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戏曲,学生可以培养审美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戏曲表演还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实践与探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地方戏曲的特点和传统审美观念与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和潮流相差较大,学生可能对戏曲产生抵触情绪。
由于戏曲表演技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教师和学生在戏曲进校园的实践中可能面临教学方法和技巧上的困惑和挑战。
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实践与探究是一项有益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实施实践与探究的方法,与当地戏曲团体和艺术家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克服困难和挑战,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戏曲素养和教学能力。
《乡戏》教学教案
《乡戏》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和特点。
3. 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欣赏和表演,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性。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包括戏曲的起源、戏曲的分类、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和特点等内容。
2.2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戏曲道具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地方戏曲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3.2 讲解与示范:教师简要讲解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并进行示范表演。
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对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和特点有所了解。
3.3 实践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表演戏曲片段。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受。
3.4 欣赏与分析:学生观看一段经典戏曲表演的视频资料,并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从剧情、角色、表演技巧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表演和欣赏分析,评价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戏曲演出或者邀请戏曲表演艺术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了解。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兴趣小组或者社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戏曲表演能力。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乡戏在他们当地的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鼓励他们分享个人对乡戏的记忆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 名从事在教 学第一线 的小学音 乐 教师 , 在戏曲走进 少年儿童 的教 育实践 中. 我 不 断摸 索 少儿 教 育 与戏 曲启 蒙 教育 的突 破
口, 择适宜 的切 人点 . 选 因此 我决定让学 生从 了解家乡戏 曲哈哈腔开始学习戏 曲
到 了专 家和观众 的赞扬 ……20 年 .清苑哈 05 哈腔剧 团创 作演出 的现 代戏《 地道 战》 唱腔选 段. 由中央电视台录制播 放 国家级非物质遗
产哈哈腔代 表性传承人裘 印 昌编著 的哈哈腔
在剧场 里看 戏。 这一次 , 他们真正 了解体会 了 部戏从 排练到进入剧场 .是通 过演员们努
无睹变成有意识地向里面张望 二、 走进哈哈腔剧 团, 养学生喜欢 、 培 爱好 哈哈腔的感情 经学校和县文化馆联系 .我带学生来到了 哈哈腔剧团的展厅 . 在展厅里热情 的工作人员
线, 运用手 、 、 、 、 , 身处地 、 眼 身 法 步 设 丝丝 人 扣, 有节奏 、 地歌舞 , 动情 使人物 形象 呈现 于 舞 台 , 达到表现 社会 、 从而 反映生 活 、 达伦 传 理道德 的功用 回归戏曲教学 . 第一要素是教师 我通过
15 年9 5 . 99 月2 目 毛泽 东 主席 在 南方 视察 工 作 。途 经保 定 .由 当时 的省 委 书记 林铁 陪 同 ,在 河北 礼 堂 观看 了 清苑 哈 哈腔 剧 团演
外兴趣小组活动. 对小戏迷们进行专业 的培训 和指导 . 引领他们朝着“ 哈哈腔票友 ” 的方向努 力发展 . 对哈哈腔在普及的基础上得以提 高寄 予厚望。 另外 。 哈哈腔教学用时较多 , 唱段 一个
可能需要 几节课才能学会 为了保 证其他音乐 课时不被占用 .又能让学生学会哈哈腔唱段 .
音乐教师便在可利用 的时空上做文章 例 如 .
利用学校的广播 时间.每周介绍一个 唱段 . 包 括相关的剧情 、 人物 、 唱词等 内容 , 帮助学生先 熟悉 , 就能有效地节省课堂时间 。 学 生了解学 习了我县哈哈腔的历史 、 唱腔 和表演 . 为他们 听懂 、 学唱课本上 经典的京剧 唱段 、提 高审美修养起到了抛砖 引玉 的作用 在这一过程 中.学生不仅熟知了家 乡文化 . 认 同了家乡文化 . 拓展了祖 国文化 . 陶冶 了情 还
曲就在 自己身边。 不再陌生和遥远 三、 观看哈哈腔剧团创作演出的 传统剧目. 让 学生体会戏曲 对人的作用 我 们看 了大 型古装 戏 《 御酒 埋香 》这 部 , 戏 曾获第 四届河北 省戏剧节 主演、 配角 、 曲 作 等多项一等奖 。在和学生 坐在 一起等待演 出 的交谈中 .我 了解 到很多学生 都是第一次 坐
沧州 、 水 、 庄 、 衡 石家 廊坊及 山东省的惠 民、 德 州等地 区 清末 民初 是哈哈腔发展 的兴盛 阶 段 , 次进入京 、 多 津等大城市表 演。97 . 13年 日 本侵 华 , 哈 哈腔遭受 严重 摧残 . 使 停止 活动 。 14 年 . 中 国成立后 . 99 新 哈哈腔才得 以恢复 和 发展 。95 成立了清苑县 哈哈腔剧 团 . 5 15年 16 9 年成立 了南皮县 哈哈腔剧 团.后南 皮县 哈哈 腔 剧 团 于六 十 年代 解 散 .清 苑县 哈 哈 腔剧 团 是 现 在 全 国仅 存 的 一 家 哈 哈 腔 剧 团
一
力地 按角色 的情感 、 性格 、 生活 、 行动 的逻辑
剧种第一部理论专著 《 冀中戏曲哈哈腔》 于
20 年获河北省 文化厅颁发 的第二届 河北省 08 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理论 成果一等奖 当学 生对哈哈腔有 了这些 了解后 . 他们在上下学 的 路上途经县文化馆的哈哈腔剧 团时. 由熟视 便
距离地看到了演员们的脸谱 、 服装和道具 。 的 有 学生看到五色油彩一笔笔地画到叔叔 、阿姨的 脸上 . 好奇地瞪大了双眼. 有的学生用小手抚摸 着华丽的锦缎服装 . 的学生不停地帮叔叔阿 有 姨们拿东西……所有 的这~切 .让学生觉得戏
是河 北省影 响较 大的地 方剧 种 。在l— 0 9 2 世 纪 中期 . 其流行 区域 曾覆盖 了河北 省的保定 、
学 2 2 羁0年 期 2 第 1
— —
◆ 新堂 创课 ◆
探讨有效 的戏 曲教学 方法 走进 家 乡戏
孟海 燕 ( 河北省 清 苑县 清苑 小 学 o tO ) 7 lO
我 的家乡是河北省 保定市 清苑县 .清 苑
的历史文 化 .除 了远 近闻名 的冉庄 地道 战遗 址 .清苑 县的哈 哈腔 剧团也是 现在全 国仅 存 的一 家哈哈腔专 业表演艺术 团体 .于20 年 06 列入 国务院公布 的第 一批 国家 级非物质 文化 遗产名录
堂活动的组 织者和学生学 习的指导者 . 授之 以 渔,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 鼓励 学生 大胆想象 . 三) 让学生创造性地
一
老师长期做我们学校 的课外辅导员 . 想方设法 解决了教学资源问题 彭老师定期到我校对音
乐老师进行授课培训 . 内容涉及哈哈腔唱腔及
、
讲解哈哈腔 的起源和发展 。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表演技艺, 老师们下工夫学习, 力求不走样。 彭
老师还定期指导我校 又被称 为
“ 子调 ” 呵呵腔 ” 柳 “ .由民间秧 歌发展 而成 .
结合图片和实物为学生讲解了清苑哈哈腔剧团 的生命历程。 在排练厅里 . 学生走进正在练功的 叔叔 阿姨们 中间, 听他们 唱、 、 、 , 念 做 打 看他们 的手 、 、 法 、 眼 身、 步。有 的学生高兴地跟在后面 哼唱、 , 比划 叔叔阿姨们看在眼里, 喜在心上 . 对 他们进行耐心的示范指导。 在化妆间里 . 学生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