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材分析 (4)(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是,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计算规律。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掌握计算方法。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2.准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计算过程,让学生尝试找出计算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解答疑惑。

4.巩固(10分钟)教师继续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推广到更高位的数?让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根底上,会进展简单的名数改写.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纯熟的进展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教学难点纯熟的进展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第一课时课题: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课文第70页的例1〕教学目的: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

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

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的1.使学生简单理解计算工具的开展,包括结绳计数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开展史。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是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点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算速度、逻辑思维、问题解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2.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材。

2.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具: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总复习的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4课时_单价数量总价》(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4课时_单价数量总价》(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4课时_单价数量总价》(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价数量总价》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学会通过已知两个量来求第三个量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对数学符号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

2.培养学生通过已知两个量来求第三个量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

3.通过已知两个量来求第三个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购物时,如何计算要支付的总价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

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总价。

例如:一件商品的单价是20元,买了3件,求总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数位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提高学生整数的大小比较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数位表等知识,对于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对较大数的大小比较掌握不牢固、比较方法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提高学生整数的大小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对较大数的大小比较掌握不牢固、比较方法不明确等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的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数学卡片、练习题等。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学生活动准备: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对亿以内数的大小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整数的大小比较规则,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用图表统计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学会用图表统计数据。

三、教学难点1.通过数据制作图表;2.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统计表范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数据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统计”。

2. 讲解1.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即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

2.同时介绍常用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表格等,并讲解如何制作这些图表。

3. 练习1.让学生分组,根据给出的数据制作相关的统计图表。

2.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数据分析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2.自行收集一组数据,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3.记录一天中某一活动的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表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统计这一话题展开,通过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安排,谢谢!。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教材分析《大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

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第一课时《认识大数》(P2_P4)则是从“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为避免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尽量少出错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是: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教学难点是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4、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快乐地获得知识,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五、课时安排大数的认识约20课时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习惯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的理解。

教学重点: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计数器、小卡片、表格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请读出下面各数。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分数的加减法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比较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比如对于通分的理解,对于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准备:分数卡片、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两个分数,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和是否为一个分数,从而引出分数的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分数卡片,呈现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出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年级数学上册的全部知识点,包括数的读写、整数的加减、行、列、图形的识别等。

2. 思维与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数的读写、整数的加减等基本知识。

2. 难点:行、列、图形的识别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教学内容:数的读写教学目标: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读写四位以内的数。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四位以内的数,让学生快速读出来。

2. 引入新知:教师介绍数的读写方法,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的读法。

3. 基础训练:教师出示一些数,要求学生听写出来。

4. 拓展练习:教师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写出来。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记住。

第二课:教学内容:整数的加法教学目标:掌握整数的加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整数的加法。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整数相加的例子,让学生观察结果。

2. 引入新知:教师介绍整数相加的规则和方法,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等。

3. 基础训练:教师出题,让学生计算整数的加法。

4. 拓展练习:教师出题,让学生运用整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整数的加法规则和方法,让学生记住。

第三课:教学内容:整数的减法教学目标:掌握整数的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整数的减法。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整数相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结果。

2. 引入新知:教师介绍整数相减的规则和方法,包括正数减正数、正数减负数、负数减正数等。

3. 基础训练:教师出题,让学生计算整数的减法。

4. 拓展练习:教师出题,让学生运用整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整数的减法规则和方法,让学生记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角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角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角的分类”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4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学会用角度工具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对各种角进行分类。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基础。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观察到各种角,但对角的分类和特点还不够了解。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学会用角度工具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对各种角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角的概念,学会用角度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2.难点:对各种角进行分类,并理解各种角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量角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角有什么特点?你们能将这些角进行分类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并用三角板和量角器进行演示。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亲身体验各种角的特点。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大小,并进行分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其中的角属于哪种类型。

202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

202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

2024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2024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1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

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04课时_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04课时_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04课时_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04课时_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比较,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和运算,对于数的比较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数的大小比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大数的认识不够清晰,比较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数感培养,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反复操作和思考,提高比较大数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比较。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比较大数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比较。

2.教学难点:对于大数的认识不够清晰,比较方法不够熟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例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PPT课件,包含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实例。

3.学习单:学生用于记录和巩固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两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引发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的思考。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实例。

例如,展示两组亿以内的数,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

教师在实例中引导学生发现比较方法,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亿以内的数,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04课时_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04课时_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04课时_角的分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分类,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类型的角,并且能够运用角的分类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具备了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角的分类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理解和掌握角的分类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角的分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理解角的分类,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类型的角。

2.让学生能够运用角的分类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分类知识,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类型的角。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角的分类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角的图片,理解角的分类。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等活动,操作角,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分类。

3.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角的分类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角的分类。

2.准备一些折纸、拼图等材料,用于让学生操作角。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运用角的分类知识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角有什么不同?根据角的大小,你们能将这些角进行分类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分类知识,讲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和特点。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角的分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9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9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已有了一定的根底,但是其思维才能尚停留在形象化和外表化,对于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也不能灵敏运用,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做好课前准备,让学生提早理解烙饼的方法和时间。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才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口算。

P.145页口算〔四〕。

二、复习指导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间隔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

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展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

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4.4 价格和行程问题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4 价格和行程问题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4 价格和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价格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价格问题。

2. 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价格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价格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购物、销售、投资等。

价格问题涉及到商品的价格、数量、总价等概念。

解决价格问题需要用到基本的算术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行程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旅游、出行、运动等。

行程问题涉及到时间、速度、路程等概念。

解决行程问题需要用到基本的算术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教学步骤】1. 引入价格问题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价格问题的计算方法。

2. 引入行程问题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行程问题的计算方法。

3.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价格问题和行程问题的计算方法。

4.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价格问题和行程问题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价格问题和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价格问题和行程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关注的细节:价格问题和行程问题的计算方法价格问题和行程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涉及到基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下面将详细补充和说明这两个问题的计算方法。

一、价格问题的计算方法价格问题通常涉及到商品的价格、数量、总价等概念。

解决价格问题需要用到基本的算术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1.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单价是指商品的价格,数量是指购买的商品数量,总价是指购买商品的总价格。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总价 = 单价× 数量2. 折扣问题折扣是指商品打折后的价格与原价的比例。

折扣问题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折后价格 = 原价× 折扣3. 税率问题税率是指商品价格中包含的税费比例。

4估算(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估算(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 估算(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上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估算》一课。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四章的第四节,主要学习的是数的估算方法,包括四舍五入法和近似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估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的估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估算,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数的估算方法的掌握和运用,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和近似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练习题,学生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字,让学生们尝试估算这个数字的近似值,引出估算这个主题。

2. 讲解:我会用PPT展示数的估算方法,详细讲解四舍五入法和近似法的原理和运用。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估算方法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的估算四舍五入法近似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四舍五入法估算下列数字:3.14,2.75, 4.89, 5.122. 用近似法估算下列数字:2.56,3.33,4.67,5.88答案:1. 3, 3, 5, 52. 3, 3, 5, 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课堂的得失,看看学生们对数的估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运用数的估算,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我选择了通过实际问题来引出估算这个主题。

这是因为我认识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

通过让学生们尝试估算黑板上的数字,他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估算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环节的设计在讲解环节,我选择了使用PPT来展示数的估算方法。

这是因为PPT可以帮助我更直观、更清晰地展示估算方法的原理和运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里是细致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你会喜欢!一、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4(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1) 第一章:认识分数(2) 第二章:加减法运算(3) 第三章:角的分类与度量(4) 第四章:几何图形(5) 第五章:计量单位与换算2.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实物等。

3. 学具:练习本、文具、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等。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认识分数,计划2周完成。

2. 第二章:加减法运算,计划3周完成。

3. 第三章:角的分类与度量,计划2周完成。

4. 第四章:几何图形,计划3周完成。

5. 第五章:计量单位与换算,计划2周完成。

注意:具体教学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第六章:两位数乘法1. 教学内容:(1) 理解两位数乘法的意义。

(2) 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 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法的笔算。

2.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两位数乘法的过程。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两位数乘法的计算。

(3) 学生能够应用两位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第九单元《总复习》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着重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并进行综合性的巩固和提升。

此单元通过多种形式的题目,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全面的考验。

2. 教材目标•回顾各个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

•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重点•整数的加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分数的认识和比较。

4. 教材难点•分数的加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分数和图形的应用题。

二、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复习整数的加减法。

•练习简单的整数计算题。

第二课时•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练习面积计算的应用题。

第三课时•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

•练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第四课时•复习分数和图形的关系。

•解决分数和图形应用题。

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点。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带领学生做习题,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估•每节课结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注意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结语第九单元《总复习》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集体备课和教案设计,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和提升数学能力。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一、教学内容1、亿以内数的认识。

2、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认识。

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

2、读数、写数例题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对大数的读法、写法法则,以学生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显示。

3、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

用不同形式来认识数,也为中学学习科学记数法做一定铺垫。

4、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分别安排例题教学,以避免学生将二者混淆。

5、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以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

随后单独介绍了算盘、计算器。

6、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至六个。

主要围绕:对一亿的感知、数的分级、非位置制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来历、位置制计数方法、计算器特殊按键的介绍等进行,丰富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充分体会阿拉伯数字的特点和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

7、新增了“整理和复习”。

三、具体内容(一)亿以内数的认识1、例1: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首先通过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说明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

然后借助计数器,利用动态拨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在有了计数单位后,简要说明了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并让学生结合北京市人口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教学内容
1.平行与垂直。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三点。

细节变化在介绍中体现
二、教学目标
三、具体内容
(一)平行与垂直
1.例1: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材去掉了情境引入,直接通过学生在平面上画任意两条直线来引入,这样编排可引导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就能比较好地回避了“重合”这种情况。

分别教学平行和垂直,重点更突出、线索更清楚。

教材第一次给出了平行的记法与读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而且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能够与第三学段的学习做好对接。

后面“量一量”的活动意在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两条直线相交的两种情况,认识到垂直是在相交的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从而在感知与体验中建构垂直的概念。

教材呈现了三组不同方向的垂直情况图,加深对垂直特征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垂直的表象。

2.例2:画垂线。

本套教材删去了平行线的画法,但保留了垂线的画法,因为后边画高要用到画垂线的知识。

首先呈现了用两把三角尺或量角器来画垂线,意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画法。

接下来,通过三幅连续的动态图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重点突出了画的过程。

3.例3: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首先自主尝试,亲身经历画、量、比、想的过程,从而发现点到直线间垂线段最短的这一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发现的能力。

然后让学生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垂线。

画、测量、发现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这一特点。

“做一做”以生活中走斑马线为素材,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2题,三幅图中的a与b两条直线看起来中间有凹、凸现象,并不平行,实际上却是笔直而平行的。

使学生体验到仅仅依靠视觉观察是不够的,有时要通过亲自测量去检验。

4.例4:解决问题。

例4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垂直、长方形特征、垂线的画法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有练习)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例1:认识平行四边形。

本册教材是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安排认识,以便教学主线更清楚。

因为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这里主要是从对边平行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材去掉了情境图,是从平行四边形的生活原型出发,然后抽象成位置、方向、大小都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几何图形,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图形表象,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接下来通过研究平行四边形
的边的特点,为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奠定基础。

教材采用图示加文字说明的方式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概念,突出体现了高与底的相对性,并为以后面学习梯形及面积计算做了铺垫。

2.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性质。

从两个方面来体现:通过拉动四根吸管串成的长方形这一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稳定的特性。

下面的“做一做”则是通过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在平行四边形的边确定的情况下,形状还是不能确定,也就是不唯一性这个角度说明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不论是用四根吸管来拉动,还是用小棒来摆,都需要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过程,从而发现规律、概括特点,在活动中体验到变与不变的数学原理。

3.例3:认识梯形。

教材先提供生活中的实例,然后抽象、提炼出梯形的定义,再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意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建构梯形的概念。

接下来给出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定义和直观图。

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定义,同时形成对梯形的完整认识。

“做一做”通过梯形的定义去辨析,从而巩固梯形的概念,强化表象,并进一步巩固画高的方法。

通过变式,凸显梯形的本质特征。

4.例4:四边形的关系
回顾已学过的四边形,引导学生探讨图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整理出四边形关系的集合圈。

目的在于从整体上建构知识网络,使学生借助几何图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也是集合思想的体现。

五、教学建议
1.抓住图形本质特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加强变式)
2.加强作图步骤的具体指导。

本单元涉及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长方形或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

但教材中很少呈现文字的作图步骤与方法,所以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3.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教学的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