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 米粒的诉说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米粒的诉说》学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米粒的诉说》学案活动目的:1.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1.从不同渠道收集有关粮食的知识、儿歌、诗词、图片、典故等,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整理,准备有关实物。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源,也可联系学农基地或附近农作物基地,便于师生实践、体验。
活动过程:一、亲近粮食1.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交流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些粮食作物的知识,背景诗朗诵《锄禾》。
2.结合外查找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粮食作物的了解,大家可以适时补充。
二、探究交流1.我的诞生“米粒的诉说”。
(教材)2.小小农博会。
探究: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它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将前学到的相关知识整理成生动的小品、童话、寓言故事,尝试将相应的农产品配画,实物做成标本,帮助大家更多地熟悉多种农产品的生命旅程。
农产品人们付出的劳动白菜紧张的秋收过后,爷爷又开始了新的忙碌——种白菜,平整土地、播种、育苗、移栽、施肥、锄草、除虫……爷爷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
小麦高粱大豆西红柿西瓜……三、走进田野1学生到学农基地或附近农村观察农作物生长现状,即席请教。
2.学干农活,体验农民的辛劳,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分享收获的喜悦。
师生与农民交流同乐,从而懂得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四、拓展延伸1餐厅里的对白:模拟学生食堂早、中餐的场景,学生戴食物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讲述粮食的故事。
2.针对一些浪费行为进行辨析,为学校和家中的餐厅各设计“节约粮食,珍视劳动”方面的温馨提示卡。
3.了解本地的、身边的一些种植、养殖常识,进一步明白劳动者用他们的付出为人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4.收集整理相关农谚、儿歌、故事,提供资源1、2参考。
五、感悟升华1心情日记:收集关于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心情日记,进行交流。
《米粒的诉说评课稿》
《米粒的诉说》评课稿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大家来自不同的乡镇,一路舟车劳顿,汇集在这儿,相信,大家都带来了发现的眼睛。
在一节一节课堂的背后,你可曾发现到了美?课堂本身是门遗憾的艺术,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平台。
发现的美,点亮了我们课堂教学之灯,而发现了缺憾,不也为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避开暗礁,准确驶向目标点点燃了引航之灯吗?所以,我觉得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让这些机会为我们点亮更多的灯。
现在,我将结合课堂,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张岩岩老师执教的《米粒的诉说》中我发现的美:一、细处入手的美细节决定一切,这在张岩岩老师的课中就有体现:1、板书以卡通图片配文字,活泼又明确。
2、交流对粮食的了解环节中,张老师先示范方法。
3、了解一粒米的成长过程,张老师筛选了配有劳动场景的视频,不仅从听觉上带动学生,而且还从视觉上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米粒来之不易有了深刻的体会、感知。
4、在体验插秧这一劳动工序中,张老师的语言提示,如“还有很多地呢!”“要用力”“要插深点,不要被水冲走了!”“马上要到头了,加油!”等等,这些语言提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逼真的劳动场景,引导学生充分地参与到了活动中。
因此,在与爸爸妈妈的劳动时间对比后,学生生发出了真实的感受:一个女孩说:“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为什么腰酸腿疼了!”另一个孩子说:“爸爸妈妈,你们天天让我珍惜粮食,现在我知道了!”这是多么真实的感受啊!这都是张老师的课堂细节创造的。
二、课前辛勤付出的美有一句话,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张老师这节课也是在辛苦打磨、不断改善中提炼出来的。
1、张老师课前深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情,在课前交流环节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与教材主题密切相关的话题----聊早餐。
2、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课前体验:①课前分组了解本土农作物的成长过程,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体会农作物来之不易。
②课前调查了解身边的浪费现象,感受到了提高珍惜粮食的必要性。
米粒的诉说
活动二:收集有关爱惜粮食的名言警句。
小结:
看来种庄稼不仅辛苦,同时也是一门学问,农民伯伯要想把庄稼种好,离不开农业生产的法宝“二十四节气”。
1、回忆这首诗,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思想。
2、让学生回想一下他们所了解的农作物。
3、珍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米。
学生讲“小米粒的成长故事”,
让学生说一说小小一粒米的成长,农民伯伯要付出哪些劳动。
活动一:学生讲“小米粒的成长故事”。
教师引导复述板书。我们从她的讲述中知道了一粒米的由来(板书:米的由来)现在老师要考考,哪位同学听得最认真,有谁知道小小一粒米的成长,农民伯伯要付出哪些劳动呢?板书:松土、播种、移栽、喷药、施肥、晒干、脱壳。
来之不易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同学们,一粒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具准备: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收集与粮食相关的资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集体研讨意见
个人修改意见
实施目标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悯农》这首诗,谁能起来背诵一下?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同学们说的很好。是啊,我们从诗中了解到农民的艰辛与不容易,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倾听《米粒的诉说》,感受那份艰辛与快乐。
珍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米。
让学生做成警示牌,也可以做成书签。
一起诵读二十四节气歌谣。
通过导入,使孩子对粮食有初步的了解。
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感受农民的艰辛。
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能力
板书设计
松土、播种、移栽、喷药、
米粒的诉说:>来之不易
施肥、晒干、脱壳。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道托小学备课专用表
小小一粒米来之不容易
小小一粒米来之不容易《米粒的诉说》教学设想大桥中心学校——张凤仙《米粒的诉说》这一主题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珍惜粮食的道理,从而受到尊重农民的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以循循善诱引导探究,步步深入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活动。
首先谈一谈我是怎样导入的。
我一走上讲台,展开手掌,露出一把白花花的大米,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就齐声答出:“这是大米。
”我继续问学生:“那你们知道这一粒粒大米是怎么来的吗?”学生们摇头。
这时,我便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的第十九页,齐读课题《米粒的诉说》。
紧接着叫学生边看图画边读旁白,这样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学生看完图画,听过米粒的诉说后,我便让学生谈自己读后、看后的感想。
谈感想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
学生以四——六人为一组先讨论再交流,小组长把每个组员的发言内容进行整理,为汇报作好准备。
汇报时,有的学生说:“农民伯伯种田太辛苦了,我们以后要爱惜粮食。
”有的学生说:“别看小小的一粒米,它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泡出来的呀!农民伯伯为了这一粒小小的米不知付出多少劳动啊!我们以后吃饭时再也不浪费饭菜啦!”还有的学生说:“真是一粒粮食一滴汗呀,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特别是生长在城市里的学生更是感慨万千。
“我以前从不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原来是这么艰难,现在觉得惭愧,心中油然生出一股对农民伯伯的崇敬之情。
我在大声地说‘农民伯伯,你们辛苦了,我们感谢你!’”。
我听完学生的汇报,心潮涌动,趁热打铁,马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名,然后让学生动手做警示牌。
学生取出从家里带来的硬纸板或三夹板,用白纸或红纸等将纸板或三夹板糊好,在上面写上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名,放在教室里,或拿回家,放到自己的餐桌上,以警示同学、朋友及家人珍惜粮食,尊重农民朋友。
9.小小一粒米说课稿
《小小一粒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小一粒米》一、说教材《小小一粒米》山东美术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是中国人”第9条和“我的家乡”第4条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和智慧”和“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的要求设计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一粒米的生产过程,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2.学会与组员相互合作,共同探讨粮食的浪费行为以及解决办法;3.懂得要节约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不浪费粮食。
教学重、难点:1.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要节约粮食。
2.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珍惜粮食不浪费。
三、教法学法:本节课,我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大组,运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评出班级中的优胜组。
四、教具准备: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资料袋、微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感知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因此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咱们一起来猜猜看。
出示谜语。
从而引出课题:9、小小一粒米。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方式引出课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初步体验1.出示大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常吃的大米是怎么得来的呢?2.小组探讨:一粒米的由来。
3.学生发表本组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说了这么多,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米的自述吧。
小小一粒米教师说课稿
小小一粒米教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关于“小小一粒米”的说课稿。
这节课旨在通过对米的探讨,引导学生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粮食的意识,并激发他们对农业科学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米的来源、种类及其营养价值,掌握基本的粮食节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树立节约粮食、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米的来源、种类和营养价值的认识。
2.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实物米、图片、视频资料、农业科普读物等。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黑板或白板,实物展示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一粒米的真实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粒米是如何来到我们餐桌上的吗?”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米的了解和看法。
(二)新课讲解1. 米的来源:介绍水稻的种植过程,包括播种、生长、收割、加工等环节,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2. 米的分类:展示不同种类的米(如籼米、粳米、糯米等),让学生了解米的多样性。
3. 米的营养价值:讲解米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以及对人体的重要性。
(三)观察与讨论1.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实物米,描述其颜色、形状、质地等特点。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米的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 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补充和点评。
(四)实践活动1. 节约粮食:通过观看粮食浪费的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2. 制定行动计划:让学生制定个人节约粮食的行动计划,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3. 延伸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农业科普活动,亲身体验粮食的生产过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米粒的诉说》学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米粒的诉说》学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米粒的诉说》学案活动目的:1.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粮食之不易。
2.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1.从不同渠道收集有关粮食的知识、儿歌、诗词、图片、典故等,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整理,准备有关实物。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也可联系学农基地或附近农作物基地,便于师生实践、体验。
活动过程:一、亲近粮食1.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交流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些粮食作物的知识,背景诗朗诵《锄禾》。
2.结合外查找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粮食作物的了解,大家可以适时补充。
二、探究交流1.我的诞生“米粒的诉说”。
(教材)2.小小农博会。
探究: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它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将前学到的相关知识整理成生动的小品、童话、寓言故事,尝试将相应的农产品配画,实物做成标本,帮助大家更多地熟悉多种农产品的生命旅程。
农产品人们付出的劳动白菜紧张的秋收过后,爷爷又开始了新的忙碌——种白菜,平整土地、播种、育苗、移栽、施肥、锄草、除虫……爷爷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
小麦高粱大豆西红柿西瓜……三、走进田野1 学生到学农基地或附近农村观察农作物生长现状,即席请教。
2.学干农活,体验农民的辛劳,知道粮食之不易,分享收获的喜悦。
师生与农民交流同乐,从而懂得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四、拓展延伸1餐厅里的对白:模拟学生食堂早、中餐的场景,学生戴食物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讲述粮食的故事。
2.针对一些浪费行为进行辨析,为学校和家中的餐厅各设计“节约粮食,珍视劳动”方面的温馨提示卡。
3.了解本地的、身边的一些种植、养殖常识,进一步明白劳动者用他们的付出为人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4.收集整理相关农谚、儿歌、故事,提供资1、2参考。
五、感悟升华1心情日记:收集关于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心情日记,进行交流。
说课稿
《米粒的诉说》说课稿回龙周家学校蔡辉说教材:《米粒的诉说》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第二单元《从田野到车间》,第一节《让田野告诉你》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第二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要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特别是对尊重劳动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良好品德与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并在《标准》中课程内容的要求上,明确提出“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
”基于《课标》的要求,所以确立了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
2、知道粮食得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积累一些勤俭节约的格言。
3、尊重农民,体验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4、搜集整理一些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
教学难点:体验农民为粮食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说教法:基于上面《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情况,在此节内容的教学中,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
采用讲授、谈论、启发,分组交流等方法相结合。
说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答交流,换位思考,情感体验等方法来突破重点让学生感受粮食来之不易,体验劳动人民的艰辛。
通过粮食的浪费,与饥民的对比来突破本节教学的难点,让学生体验农民为粮食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说过程:本节课主要分为一、课前导入、初步感知,二、米粒的成长,三、引导理解,四、情感升华,五、汇报交流,和课后践行六个部分。
课前导入主要通过学生去食堂吃饭,以及饭后的浪费来完成初步感知。
在米粒的成长中,主要让学生读教材,抓住米粒的几个成长过程来完成。
小小一粒米语言教案说课
小小一粒米语言教案说课教案标题:小小一粒米语言教案说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与小小一粒米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表达。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食物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1. 学习与小小一粒米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 培养学生对食物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表达。
四、教学准备:1. 小小一粒米的图片、实物或视频素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等教具。
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小小一粒米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食物的兴趣,并提问:- 这是什么?(小小一粒米)- 你们平时吃米饭吗?- 米饭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2. 新知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与小小一粒米相关的词汇和句型,例如:- 米饭、粥、米粉、米饼等食物名称。
- “我喜欢吃米饭。
”、“我不喜欢吃米饭。
”等表达喜好的句型。
3. 听说训练(15分钟)播放与小小一粒米相关的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听后回答问题或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
例如:- 听音选择:你听到了什么食物的声音?- 对话练习:A: 你喜欢吃米饭吗? B: 是的,我喜欢吃米饭。
4. 阅读训练(15分钟)让学生阅读与小小一粒米相关的短文或绘本,然后回答问题或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练习。
5. 书写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词汇和句型,完成与小小一粒米相关的句子或短文的书写练习。
6. 拓展延伸(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拓展与小小一粒米相关的话题,例如:- 你们家里经常吃米饭吗?- 你们国家有哪些与米饭相关的传统食物?七、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与小小一粒米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八、作业布置(2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小小一粒米的短文,或者设计一个与小小一粒米相关的口头报告。
让田野告诉你 米粒的述说 教案
让田野告诉你——米粒的诉说执教人:周家学校蔡辉一、教学内容《米粒的诉说》二、学情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味的食物、漂亮的服装、舒适的住房……,这些都与农业息息相关。
本课以“让田野告诉你”为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从日常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普通劳动者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并懂的珍惜其劳动成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深刻的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
2、知道粮食得来之不易,懂的要爱惜粮食,积累一些勤俭节约的格言。
3、尊重农民,体验他们艰辛的劳动。
4、搜集整理一些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得来之不易,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
五、教学难点体验农民为粮食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1、搜集一些关于农业的谚语。
2、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初步感悟1、导入:“同学们,让我们来看张图片,这是什么哪里,大家在做什么?”(教师播放PPT)生:(图片内容是学校食堂门口,大家熟悉不过了)……师:“我们来再来看两张图片,上面又是什么内容?”生:……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图中说的是同学们排队吃饭,和着吃饭之后所倒的饭菜,那么粮食是如何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田野倾听《米粒的诉说》,感受粮食来之不易,与农民伯伯那份艰辛与快乐。
2、板书课题:米粒的诉说二、新授,米粒的成长1、要得到大米,农民伯伯要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教材,然后再回答。
(活动)抽学生回答问题。
(师找机会予以肯定,鼓励,补充)三、引导理解,升华体验1、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农民伯伯种水稻的图片,你有何感想?师逐步缓慢播放幻灯片,抽学生谈感受。
引导生感知农民伯伯很幸苦,庄稼得来不容易。
2、提问:想一想,在庄稼的生长过程中,会不会一帆风顺,有没有农民伯伯不想出现的事情发生的呢?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五年级《小小一粒米》说课稿(精选6篇)
五年级《小小一粒米》说课稿五年级《小小一粒米》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小小一粒米》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小小一粒米》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小一粒米》。
教材分析:本课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的第二个主题。
《农业大家庭》这一版块共安排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方水土,一方物产”“菜篮子的变化”“水果今昔”“乡下识五谷”“农业格言与谚语”“二十四节气”“小小一粒米”八个小标题内容。
由于时间有限,我选择了其中的《小小一粒米》进行说课。
本版块采用拟人化的口吻介绍米的来历,来引导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农业劳动的基本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农业生产中付出的劳动与智慧,懂得尊重劳动成果,从而形成对劳动、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教材中还呈现了“584颗饭粒”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节约每一粒粮食的重要作用,并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做到不浪费粮食。
因此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态度:体验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付出的劳动与智慧,懂得尊重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愉悦,形成对待劳动、对待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知识目标:了解水稻的生产过程和农业劳动的基本过程。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感知农民劳动的辛苦;开始懂得爱惜粮食。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大都生活在城区,对农业生产知之甚少。
可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粮食。
但是有谁真正想过它是怎么来的呢?有几个人亲自在田里体验过劳动的艰辛呢?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不浪费一粒粮食呢?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知道小小一粒米来之不容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认识到节约每一粒粮食的重要作用。
同时,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探究能力,放手让学生去搜集、整理资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可以更有效的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米粒的诉说说课稿杨水清
米粒的诉说说课稿杨水清第一篇:米粒的诉说说课稿杨水清《米粒的诉说》说课稿中方县中兴学校杨水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上册中的第一课《让田野告诉你》,其中的第一节“米粒的诉说”。
一、说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我们要完成以下三个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
2、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粮食得来之不易,懂的要爱惜粮食。
3、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二、说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
三、说教学难点:《米粒的诉说》其教学难点是: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生活中,美味的食物、漂亮的服装、舒适的住房…...这些都与农业息息相关。
本课以“让田野告诉你”为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从日常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普通劳动者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并懂的珍惜其劳动成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深刻的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五、说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让学生通过背诵古诗《悯农》体会农民艰辛和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讨论“小米粒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回归自然,实践体验生产过程。
学生走进广阔的农田中实践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回归自然,很容易就能进入被教育者的角色中。
因此,在课前,我就安排了要求学生参加一次农业生产活动,实际体验一下田地里的劳动经过,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
因为正值一季稻收割季节,学生们可以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与农民伯伯共同参加收割稻谷的劳动体验。
(三)、现身说法,感受劳动的艰辛。
课堂中,我把学生们带到了农民劳动的田边。
在学生体验劳动的过程中,让农民伯伯带领学生一边参加劳动,一边给他们讲劳动的过程、劳动的辛苦。
想象作文 一粒米的诉说 钟紫怡-精品
一粒米的诉说钟紫怡
提一钟紫怡
一粒米的诉说
我是一粒小小的种子,我经过农民伯伯的照顾,我不停地长高、长高。
直到有一天,我全是充满了力量,破土而出,长成了绿绿的,嫩嫩的小芽。
过了两个月,我又比以前长高了许多,身上也长了一丝黄黄的,小小的花儿,像
穿了一件黄色花纹的舞衣。
农民伯伯每天用汗水浇灌我,而我,也生怕长慢了怕主人
伤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农民伯伯又来看我了,他大吃一惊。
因为小苗长高了,长大了,也结出了一粒粒的稻谷。
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到了最炎热的夏天,农民伯伯骑着机器把我的上半身分开了。
我躲在一个角落里,看见我的兄弟姐妹都在这里,经过一道又一道的加工,我终于脱掉了那厚厚的,重重
的壳。
我那乳白色的花裙子,晶莹闪耀,像一小块透明的玻璃,
“呀!救命呀,有人把我抓走啦!”我喊道。
当我醒来时,我已在一个到处是水
的地方了。
听我的姐姐说这里就是大名远扬的电饭锅。
不一会儿,水的温度就慢慢上
升了。
“好热,好热!”因为温度太高,我已经倒在地上了。
我醒来时,我已从电放
锅里走了出来。
我连忙跑去照镜子,发现自己黑黑的,硬硬的身体变成了白白的,软
软的身体了,我欣喜若狂。
从那之后,米饭就成了人们的主食,那是餐桌上缺一不可的食物呀!我们一定要
珍惜粮食,不要总是吃完之后还剩一点饭哦!
教师点评:
紫怡,你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将米粒变成米饭详细写出了,过程不仅清晰而且还很
精彩呢。
站长陈老师的新
2019年05月11日。
第一课时:米粒的诉说doc
第一课时:米粒的诉说活动目的:1.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1.从不同渠道收集有关粮食的知识、儿歌、诗词、图片、典故等,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整理,准备有关实物。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源,也可联系学农基地或附近农作物基地,便于师生实践、体验。
活动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交流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些粮食作物的知识,背景诗朗诵《锄禾》。
2.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粮食作物的了解,大家可以适时补充。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我的诞生“米粒的诉说”。
2.小小农博会。
探究: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它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将课前学到的相关知识整理成生动的小品、童话、寓言故事,尝试将相应的农产品配画,实物做成标本,帮助大走进田野⑴学生到学农基地或附近农村观察农作物生长现状,即席请教。
⑵学干农活,体验农民的辛劳,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分享收获的喜悦。
师生与农民交流同乐,从而懂得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1.餐厅里的对白:模拟学生食堂早、中餐的场景,学生戴食物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讲述粮食的故事。
2.针对一些浪费行为进行辨析,为学校和家中的餐厅各设计“节约粮食,珍视劳动”方面的温馨提示卡。
3.了解本地的、身边的一些种植、养殖常识,进一步明白劳动者用他们的付出为人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4.收集整理相关农谚、儿歌、故事。
5.感悟升华⑴心情日记:收集关于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心情日记,进行交流。
⑵生活感言:整理“爱惜粮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感言。
尝试用书签、贺卡、书信等形式表达对劳动者的赞美,尊敬和感激。
⑶绿色寄望:表白自己对农业现代化、科学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愿望。
说课 米粒的诉说
说课米粒的诉说教材分析教材按一定顺序采用图文结合,通过学生自主读、看,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还有小泡泡的一问一答,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因此要珍惜粮食;课外调查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农业知识,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与快乐,了解到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劳动的光荣。
学情分析1、学生们虽然都是农村的孩子,但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或留守儿童,几乎没有多少个常参加农业劳动的,平时对农业方面的东西也不甚关心,学习有一定困难。
2、孩子们的生活都比较愉快,吃穿不愁,单靠一节课的学习是很难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的,必须常教育,常督促。
3、学生们虽然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但他们很难体会到农民是怎样的辛苦,了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是肤浅的,也没有多少个真正认识到劳动的光荣。
因此必须鼓励他们参加实践劳动,虚心向农民伯伯请教,使自己既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道,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与快乐,树立劳动光荣感。
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3、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了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参加实践劳动,虚心向农民伯伯请教,使自己既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了解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了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与快乐。
教学过程通过六个教学环节,完成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锄禾》导入这首诗导入课题。
2、通过玉米、高粱、小表、大豆等进一步了解水稻——米粒。
3、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米粒的诉说”说了些什么。
4、合作探究: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
语言教案米粒活动反思怎么写
语言教案米粒活动反思怎么写标题:语言教案米粒活动反思引言:在语言教学中,米粒活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使用米粒等小物件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本文将围绕语言教案中的米粒活动展开反思,探讨如何有效地撰写反思部分。
一、活动设计目标:在反思部分的开头,需要明确指出该语言教案米粒活动的设计目标。
例如,可以设定以下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特定的语法规则或词汇知识;2. 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交际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实施过程:接下来,详细描述活动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要点:1. 活动准备:列出所需的教学材料和准备工作,例如准备足够的米粒、教学投影仪等;2. 活动步骤:按照时间顺序描述活动的每个步骤,包括引导学生观察米粒、进行语言讲解、分组合作等;3. 教师角色:描述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扮演,如引导者、指导者和评估者等;4. 学生参与:说明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和参与程度,例如是否积极参与、合作程度如何等。
三、活动效果评价:在反思部分的核心,需要对活动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以下是几个评价方面的参考:1. 学生学习成果: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评价他们是否达到了活动设计目标;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活动的反馈意见,包括对活动的喜好程度、学习体验、觉得有用的方面等;3. 教师评估:教师对活动的评估,包括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4. 改进建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活动的建议,包括增加互动环节、调整难度、加强评估等。
结论:在结论部分,总结活动的反思,强调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可以提出对未来类似活动的期望,以进一步改进语言教学效果。
以上是关于语言教案米粒活动反思的撰写指导。
通过清晰地描述活动设计目标、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可以使反思部分更具专业性和指导性,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米粒的诉说
教材分析
教材按一定顺序采用图文结合,通过学生自主读、看,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还有小泡泡的一问一答,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因此要珍惜粮食;课外调查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农业知识,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与快乐,了解到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劳动的光荣。
学情分析
1、学生们虽然都是农村的孩子,但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或留守儿童,几乎没有多少个常参加农业劳动的,平时对农业方面的东西也不甚关心,学习有一定困难。
2、孩子们的生活都比较愉快,吃穿不愁,单靠一节课的学习是很难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的,必须常教育,常督促。
3、学生们虽然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但他们很难体会到农民是怎样的辛苦,了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是肤浅的,也没有多少个真正认识到劳动的光荣。
因此必须鼓励他们参加实践劳动,虚心向农民伯伯请教,使自己既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道,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与快乐,树立劳动光荣感。
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3、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了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参加实践劳动,虚心向农民伯伯请教,使自己既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了解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了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与快乐。
教学过程
通过六个教学环节,完成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锄禾》导入这首诗导入课题。
2、通过玉米、高粱、小表、大豆等进一步了解水稻——米粒。
3、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米粒的诉说”说了些什么。
4、合作探究: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
我们应该珍惜粮食。
5、展示自己知道农作物是怎么样种出来的。
6、拓展延伸:收集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节气歌等,读给家人听,争当家里的“爱粮监督员”。
教学反思
教学以学生熟知的古诗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所处农村区域和生活阅历引导讲述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为学习本课内容做准备。
然后指导学生通过看图读文,进一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
最后通过问题、活动达到感悟深化和情感升华,使学生既增长文化知识又真正受到品德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由自然生活经验到系统理性认识到对知识和生活的感悟深化到情感升华积淀。
在教学过程中,我既是指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欣赏者,我不是学生学习的指挥官而是他们学习探讨交流中的一员。
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尽量给他们搭建愉悦和谐的交流评价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在时间安排上有充裕的时间,课上安排课文内容的学习讨论交流以及学习的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感觉轻松,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参与学习探讨交流评价都很活跃,在指导上能把握重难点,因此课堂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但是在课前资料准备不足,因此学生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认识就不够深入。
课的中间和课的结速不注意总结,没有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重现记忆和学习方法的积累。
课后活动缺少评价,没有最大限度延伸学生学习实践积极性。
今后,我应该加强学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先应有一桶水;备课再周全些,不求最好,应求更好;还要重视课后的后续工作,不留遗憾。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