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的述说》教学设计
《小米粒》教学实录 口语课教案
《小米粒》教学实录口语课教案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吃饭的时候都见过哪些主食生:米饭、馒头、面条等等。
师:嗬!看见得还真不少。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你们看(教师出示一袋生米)这是什么生:米。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颗小小的米粒。
举起一颗小小的米粒。
(板书课题)师:或许以前你们没有细致地观察过它们,这节课我们就要仔细地去看一看。
观察时会用到哪些“好帮手”呢?生:用眼睛观察。
用嘴巴帮忙,尝尝味道。
用手摸一摸。
用自己的鼻子闻它的气味。
可以用耳朵听听它会发出什么声音。
还要用上自己的大脑,一边观察,一边想。
师:(小结板书(板书:眼睛、鼻子、嘴、手))真好,有了“好帮手”,我们就分四人小组一起来观察吧。
(小组观察) (小组长,请把你抽屉里的小米粒盘子拿出来。
)二、说发现。
师:刚才我看到了同学们兴奋的笑脸,谁快来说说你的发现!生l:我把鼻子凑进小米粒闻了闻,发现它有些气味。
师:噢,好灵敏的鼻子,嗅出了气味。
(板书:气味)生2:我发现小米粒有一个小缺口,像小耗子咬过似的。
师:哎呀,你把自己看到的又加上了想象,多精彩。
还有吗生3:我发现小米粒是椭圆的。
师:哦,你告诉了我们小米粒的形状。
它的形状有的不是椭圆的,但多数小米粒的确都是椭圆形的。
还有吗生4:小米粒的颜色有的还是半透明的呢!师:哦,它的光泽真好!可是,小米粒的颜色是半透明的吗生:不是。
师:它是什么颜色的生5:它是白色的。
师:对,这就是它的颜色,(板书:颜色)哪一种白生6:雪白色的。
师:是雪白色的吗你再来看一看。
有不同意见吗?生:我觉得小米粒是乳白色的。
师:很有色彩感,天生的艺术家。
噢,这样把小米粒的颜色说得多准确。
生8:我用手摸了摸,发现它摸起来很光滑。
师:哦,又一个特点,手可是你的好帮手。
生9:我把它放进嘴里尝了尝,甜甜的。
师:你去尝了你的发现可真特别。
你居然发现了味道。
(板书:味道)用手去捏一捏,有什么发现生10:我用手捏一捏,发现小米粒很硬,捏不碎。
米粒的诉说
《米粒的诉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按一定顺序采用图文结合,通过学生自主读、看,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还有小泡泡的一问一答,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因此要珍惜粮食;课外调查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农业知识,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与快乐,了解到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劳动的光荣。
学情分析1、学生们虽然都是农村的孩子,但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或留守儿童,几乎没有多少个常参加农业劳动的,平时对农业方面的东西也不甚关心,学习有一定困难。
2、孩子们的生活都比较愉快,吃穿不愁,单靠一节课的学习是很难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的,必须常教育,常督促。
3、学生们虽然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但他们很难体会到农民是怎样的辛苦,了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是肤浅的,也没有多少个真正认识到劳动的光荣。
因此必须鼓励他们参加实践劳动虚心向农民伯伯请教,使自己既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道,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与快乐,树立劳动光荣感。
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3、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了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参加实践劳动,虚心向农民伯伯请教,使自己既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了解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了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与快乐。
教学过程一、引导背诵《锄禾》导入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诗?学生举手背诵由已学古诗中的“禾”和“锄禾”导出本课学习内容二、探究合作交流1、大家讨论一下,“禾”是什么?2、除了“禾”,大家还认识了哪些粮食作物?3、“锄禾”的过程又怎样?学生分组,带着问题互相讨论交流,并推荐代表发言,生生评价激活思维,激发生活热情,通过已有实践经验拓展延伸,为深入学习做铺垫三、课文内容学习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9页,我们来听听“米粒的诉说”。
《大米的自述》的教案(共17页)
《大米的自述》的教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大米的自述《大米的自述》读后感什么东西在生活中最常见?什么东西嫩嫩的?什么东西是用汗水来灌溉的?什么东西是老鼠的最爱?什么东西让人离不开它了?什么东西有很多品种?是大米大米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家家户户几乎每顿饭的主食都是大米,大米的身长虽然不到厘米可它却用它那的嫩嫩的身体吸引丰人们,这是人们喜欢大米的原因之一。
大米不是自然长出的而是农民伯伯每天在里耕种,不知滴下多少浇灌出来的,所以每粒米都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大家一定不能浪费粮食。
如果世界上没有大米,那么有一些生物就无法生存了,因为大米里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蛋白质是其他食物没有的,如果这此生物死亡,那么食物链就会断掉,那么死亡的就不仅仅是那几种生物了,现在人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先后培育出了二季稻、三季稻、杂交水稻。
这些水稻使大米的产量增加,还给农民伯伯增加了不少的收入呢?大米的品种有很多,有黑米、小米、糯米、红米…这些米有各自的营养,口感价值,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糯米、糯米不仅营养好,口感也不错,糯米吃起粘粘,可又不是特别粘,所以它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
我们国家大部分人都不愁吃不上米,所以我们应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去帮助非州各国地区的人们,让它们吃上大米,如果一个人一天节省300克的大米,一个人一年大约能节省108千克的大米,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可是只要发动身边的人一起节省,那么力量是无穷的,许多人一年节约的大米通过红十字会寄给非州的难民,就可以让许多难民吃上大米饭了。
非州的气候炎热,连水都难找,别说种植了,大家不仅要学会节省粮食,还应节约粮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米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大米是人类生存的保障,请大家一定要节约粮食。
爱惜粮食等于爱惜生命,浪费粮等于毁灭自己。
市实小五(5)班刘盛玺20xx年8月15日《放弃也许更好》读后感“一个圆缺了角,它一边寻找。
有的一角太大,有的一角又太小,它漂洋过海,历经风吹雨打,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最合适的那一角,它们组成了完整的圆,但是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歌唱,所以它轻轻放下己寻到的一角,又独自上路继续它寻找的征途…….这是《失落的一角中的一段内容。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米粒》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米粒》教材分析《小米粒》是一本适合幼儿园大班的绘本故事,讲述了小老鼠小米粒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挖到了一颗被难住的胡萝卜,并和好心的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了食物。
这个故事也教育了孩子们要发扬努力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目标此次教学的目标是:1.让孩子们了解《小米粒》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鼓励孩子们自己尝试通过努力去完成一件事情;3.能体会和表达分享的喜悦和友爱的情感。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学习《小米粒》故事。
2.分享饼干的活动。
教学过程1. 学习《小米粒》故事1.把《小米粒》的故事通过讲述和展示绘本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们。
2.引导孩子们通过观看图片和听故事的方式全面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3.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们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小米粒开心地分享胡萝卜给了谁?他为什么能成功地挖到胡萝卜?孩子们在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2. 分享饼干的活动1.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大袋饼干,并简单介绍了饼干的制作方法和成分。
2.分发饼干,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一些。
这时候教师可以说:“我们今天一起分享美味的饼干!”3.让孩子们思考和表达:为什么要分享?分享饼干让你觉得怎样?通过表达自己的思考,增强孩子们的分享与友爱的意识。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测教学效果和孩子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可采取以下措施:1.观察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情况,是否积极投入、认真倾听故事、表达分享的欲望;2.通过让孩子们回答问题、表达想法的方式,检测孩子们是否对所学知识理解透彻;3.教师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回顾和总结,强化教学效果。
课后作业为了帮助孩子们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可布置以下作业:1.提醒孩子们回家分享故事中感受到的分享和友爱的精神,与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一起分享饼干。
2.在下一次上课前,让孩子们画出《小米粒》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结语通过本课对《小米粒》的教学,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一个小动物的成长历程,更体验了分享友爱的美好情感。
说课稿
《米粒的诉说》说课稿回龙周家学校蔡辉说教材:《米粒的诉说》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第二单元《从田野到车间》,第一节《让田野告诉你》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第二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要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特别是对尊重劳动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良好品德与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并在《标准》中课程内容的要求上,明确提出“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
”基于《课标》的要求,所以确立了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
2、知道粮食得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积累一些勤俭节约的格言。
3、尊重农民,体验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4、搜集整理一些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
教学难点:体验农民为粮食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说教法:基于上面《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情况,在此节内容的教学中,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
采用讲授、谈论、启发,分组交流等方法相结合。
说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答交流,换位思考,情感体验等方法来突破重点让学生感受粮食来之不易,体验劳动人民的艰辛。
通过粮食的浪费,与饥民的对比来突破本节教学的难点,让学生体验农民为粮食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说过程:本节课主要分为一、课前导入、初步感知,二、米粒的成长,三、引导理解,四、情感升华,五、汇报交流,和课后践行六个部分。
课前导入主要通过学生去食堂吃饭,以及饭后的浪费来完成初步感知。
在米粒的成长中,主要让学生读教材,抓住米粒的几个成长过程来完成。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米粒》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米粒》教案:小米粒授课对象:幼儿园大班授课目标:1.培育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2.让幼儿能通过游戏体验到水稻的生长过程,从而认得世间万物,建立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3.引导幼儿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4.提高幼儿的察看本领和判定本领,激励幼儿发表本身的看法和想法。
5.加强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得和理解。
授课内容:1.课前活动:导入老师可先与幼儿们聊一聊身边的小事,如阳光、鸟儿、花草、植物等,然后引出本次的学习内容——小米粒。
提问幼儿:“你们谁吃过米饭?米饭是怎么来的呢?”,让幼儿们在思考中激发出古怪心。
2.活动一:磨米1)准备一些新鲜稻米,让儿童用石臼和石磨磨米。
2)在磨米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幼儿们讲一下水稻的生长过程,如水稻的播种、生长、收割、加工等,介绍水稻作为粮食的紧要性。
3)让打磨出来米粒的孩子们看一看,品尝一下新鲜的米粒,感受一下有机食物的味道。
3.活动二:播种1)在室内的花盆内放入一些新鲜土壤,然后将一些水稻种子撒在上面。
2)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播种,既能磨练手部协调本领,又是对春天的期望。
3)在幼儿播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幼儿们更深刻地认得到水稻的生长规律和生长必需的条件。
4.活动三:长成植物1)从播种一周后开始,老师可以让幼儿们去察看他们播种的水稻种子,看看它们已经长成怎样的植物。
2)要呈现出来的是水稻植物一点一点的生长,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奇妙。
3)在幼儿们察看植物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向幼儿们叙述一些与植物有关的学问,如人类从植物中获得的利益等。
5.活动四:文化讲究1)聊一聊中国文化中关于小米的谚语、典故、歌曲,向孩子们介绍小米的价值和作用。
2)给孩子们传授一些模范文明的习惯和礼仪,如讲卫生、公共场所礼仪等。
授课方式:1.在讲解、导入环节,接受对话、提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幼儿更加积极自动地参加其中。
2.在亲自实践的环节,老师与助教分组辅导,每个小组中最好有一个较为娴熟的幼儿带头,相互激励、协作,实现全员参加,活动开展。
让田野告诉你 米粒的述说 教案
让田野告诉你——米粒的诉说执教人:周家学校蔡辉一、教学内容《米粒的诉说》二、学情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味的食物、漂亮的服装、舒适的住房……,这些都与农业息息相关。
本课以“让田野告诉你”为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从日常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普通劳动者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并懂的珍惜其劳动成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深刻的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
2、知道粮食得来之不易,懂的要爱惜粮食,积累一些勤俭节约的格言。
3、尊重农民,体验他们艰辛的劳动。
4、搜集整理一些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得来之不易,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
五、教学难点体验农民为粮食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1、搜集一些关于农业的谚语。
2、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初步感悟1、导入:“同学们,让我们来看张图片,这是什么哪里,大家在做什么?”(教师播放PPT)生:(图片内容是学校食堂门口,大家熟悉不过了)……师:“我们来再来看两张图片,上面又是什么内容?”生:……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图中说的是同学们排队吃饭,和着吃饭之后所倒的饭菜,那么粮食是如何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田野倾听《米粒的诉说》,感受粮食来之不易,与农民伯伯那份艰辛与快乐。
2、板书课题:米粒的诉说二、新授,米粒的成长1、要得到大米,农民伯伯要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教材,然后再回答。
(活动)抽学生回答问题。
(师找机会予以肯定,鼓励,补充)三、引导理解,升华体验1、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农民伯伯种水稻的图片,你有何感想?师逐步缓慢播放幻灯片,抽学生谈感受。
引导生感知农民伯伯很幸苦,庄稼得来不容易。
2、提问:想一想,在庄稼的生长过程中,会不会一帆风顺,有没有农民伯伯不想出现的事情发生的呢?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五年级《小小一粒米》说课稿(精选6篇)
五年级《小小一粒米》说课稿五年级《小小一粒米》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小小一粒米》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小小一粒米》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小一粒米》。
教材分析:本课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的第二个主题。
《农业大家庭》这一版块共安排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方水土,一方物产”“菜篮子的变化”“水果今昔”“乡下识五谷”“农业格言与谚语”“二十四节气”“小小一粒米”八个小标题内容。
由于时间有限,我选择了其中的《小小一粒米》进行说课。
本版块采用拟人化的口吻介绍米的来历,来引导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农业劳动的基本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农业生产中付出的劳动与智慧,懂得尊重劳动成果,从而形成对劳动、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教材中还呈现了“584颗饭粒”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节约每一粒粮食的重要作用,并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做到不浪费粮食。
因此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态度:体验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付出的劳动与智慧,懂得尊重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愉悦,形成对待劳动、对待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知识目标:了解水稻的生产过程和农业劳动的基本过程。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感知农民劳动的辛苦;开始懂得爱惜粮食。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大都生活在城区,对农业生产知之甚少。
可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粮食。
但是有谁真正想过它是怎么来的呢?有几个人亲自在田里体验过劳动的艰辛呢?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不浪费一粒粮食呢?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知道小小一粒米来之不容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认识到节约每一粒粮食的重要作用。
同时,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探究能力,放手让学生去搜集、整理资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可以更有效的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米粒的诉说说课稿杨水清
米粒的诉说说课稿杨水清第一篇:米粒的诉说说课稿杨水清《米粒的诉说》说课稿中方县中兴学校杨水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上册中的第一课《让田野告诉你》,其中的第一节“米粒的诉说”。
一、说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我们要完成以下三个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
2、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粮食得来之不易,懂的要爱惜粮食。
3、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二、说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
三、说教学难点:《米粒的诉说》其教学难点是: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生活中,美味的食物、漂亮的服装、舒适的住房…...这些都与农业息息相关。
本课以“让田野告诉你”为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从日常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普通劳动者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并懂的珍惜其劳动成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深刻的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五、说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让学生通过背诵古诗《悯农》体会农民艰辛和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讨论“小米粒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回归自然,实践体验生产过程。
学生走进广阔的农田中实践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回归自然,很容易就能进入被教育者的角色中。
因此,在课前,我就安排了要求学生参加一次农业生产活动,实际体验一下田地里的劳动经过,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
因为正值一季稻收割季节,学生们可以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与农民伯伯共同参加收割稻谷的劳动体验。
(三)、现身说法,感受劳动的艰辛。
课堂中,我把学生们带到了农民劳动的田边。
在学生体验劳动的过程中,让农民伯伯带领学生一边参加劳动,一边给他们讲劳动的过程、劳动的辛苦。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米粒的诉说》教学设计共5页
课题: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从田野到车间主题一让田野告诉你----------米粒的诉说活动目的:1、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
2、知道粮食得来之不易,懂的要爱惜粮食。
3、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活动准备:1.从不同渠道收集有关粮食的知识、儿歌、诗词、图片、典故等,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整理,准备有关实物。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知1.从不同渠道收集有关粮食的知识、儿歌、诗词、图片、典故等,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整理,准备有关实物。
2.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粮食作物的了解,大家可以适时补充。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同学们:有首古诗相信大家都会背诵,你能猜到是什么吗?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观看。
然后思考: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师:是的,这首诗告诉我们,小小一粒米来的不容易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主题一“让田野告诉你”的第一课时:米粒的诉说(电子白板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1.我的诞生“米粒的诉说”。
(教材)2.学生交流。
3.活动:“我是小农民”:教师播放音乐及教材“米粒的诉说”七幅图片,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学生模仿农民伯伯的劳动(先个别模仿,然后全班同学集体模仿,让学生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
)4.请“小农民”来说说你劳动后的感受。
5.交流:为了我的诞生,农民伯伯还要付出那些劳动呢?(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1. 小组合作探究: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它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将课前搜集的相关知识整理成生动的小品、童话、寓言故事,尝试将相应的农产品配画,实物做成标本,帮助大家更多地熟悉多种农产品的生命旅程。
2.小组展示3.播放动漫《不要浪费粮食》4 、辨析导行:小丽劝说军军吃饭时不要总是掉饭,要爱惜粮食。
军军却毫不在乎地说:“不就是几粒米饭吗!不值钱,没什么大不了的!”学生评论谈自己的看法。
中班科学教案一粒米的故事
中班科学教案一粒米的故事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能够培养出好奇心、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本篇教案将以《一粒米的故事》为主题,通过讲述米粒的成长过程以及与生活的关联,帮助幼儿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事物,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教学目标:1.了解粮食的来源和种植过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绘有米粒成长过程的图片等教具。
2.一些干净的米粒和透明的花瓶。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干净的米粒,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让他们描述米粒的形状、颜色和特点。
2.教师提问:“米粒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怎样长大的呢?”给予幼儿思考的空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绘有米粒成长过程的图片,与幼儿一起探索米粒的成长过程。
主体: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颗米粒,并告诉他们这颗米粒孕育了整个稻谷。
2.教师出示一颗稻谷,给幼儿一个问题:“稻谷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并逐渐引导他们认识到稻谷是由米粒长出来的。
3.引导幼儿思考米粒是如何从种子长大的,给幼儿一些提示,例如:种子需要土壤、阳光和水分来生长。
让幼儿描述这个过程,并鼓励他们进行实际动手操作。
4.教师分发一些小花盆和土壤,并给每个幼儿一颗干净的米粒。
教师引导幼儿将米粒种在花盆中,并告诉他们每天都要给它浇水。
5.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种下的米粒,让他们描述米粒的变化。
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米粒会长出什么样的东西呢?”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6.在种植过程中,教师让幼儿了解到米粒需要阳光和水分来生长。
教师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将一颗米粒放入透明花瓶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
幼儿可以观察到米粒在水中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到水分对于种子的重要性。
总结: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总结出米粒从种子到稻谷的成长过程。
2.教师总结教学目标,强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幼儿了解到粮食的来源和种植过程,并培养了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部编】【整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述说》教案
部编】【整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
际《述说》教案
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材《述说》进行整理和编写的。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沟通交流技巧。
了解《述说》这一语文口语交际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交际能力
1.教材内容概述
介绍《述说》教材的编写背景和目的
简要介绍教材中包含的不同主题和话题
分析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方法和策略
设计多种口语交际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评估任务和考核标准,定期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评
估
列出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PPT、录音设备等
制定教学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分配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
对每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
应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需求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预期能够提高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交际能力。
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估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材《述说》
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参考资料
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参考资料。
小米粒的畅想教案
小米粒的畅想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体会体验,区分音的高低、酌定,编创鼓声的相同节奏型。
2、在反复听赏的基础上,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体验本调的小米粒跳跃的快感,并能够存有感情地献唱。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器紧固拍摄。
活动准备:锣、彩色米粒活动过程:一、听到鼓声展开节奏练,并编创鼓声的节奏型。
1、师:“看,这是什么?听,小鼓在歌唱。
”1、X X X XX X(1)小鼓唱了什么?(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我们一起学学。
(2) 听到小鼓又演唱了什么?X.X XX X大鼓唱了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2、创编节奏型。
小鼓还可以怎样演唱呢?二、出示小米粒,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音的轻、响,强弱,米粒跳跃的高低变化。
师:“啊,你们悦耳的声音把调皮的米粒也迎合去了,它想要在本调为你们唱歌了,想要看看吗?认真看一看米粒就是怎样唱歌的?”(听音乐敲打)师:“你发现米粒是怎么跳舞的?”“怎样跳来跳去的?为什么跳的高?”说说学学。
小结:原来,小鼓敲打得作响,米粒冲得低,小鼓敲打的重,米粒冲得高。
师:“我们一起有节奏的把米粒跳舞的样子来说一说好吗?”师:“听到,小鼓敲打的存有什么不一样?X.X XX X(2次)”“敲的响用什么声音来说?那我们用有力的声音一起说一说。
敲的轻用怎样的声音呢我们试试。
”师:“我们完备的把米粒唱歌的样子来说一说道。
”三、感受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并能区分音的强弱。
师:“存有一首歌就是谈了大米粒在本调唱歌的样子,听到大米粒就是怎样唱歌的?”(幼儿说道师演唱)哦,原来就是这样唱歌的。
我们一起学学。
师:“小鼓还唱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听音乐范唱)四、幼儿学唱歌曲。
1、师:“嗯,听的真仔细,下面我们跟着小鼓一起来唱一唱吧。
”2、小鼓说道你们演唱的真动听,还想要听到一次,你们愿演唱吗?3、你们想表演米粒在鼓上跳舞吗?那请小朋友一只手做鼓,一只手做米粒,边唱边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粒的述说》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1.从不同渠道收集有关粮食的知识、儿歌、诗词、图片、典故等,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整理,准备有关实物。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源,也可联系学农基地或附近农作物基地,便于师生实践、体验。
活动过程:
一、亲近粮食
1.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交流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些粮食作物的知识,背景诗朗诵《锄禾》。
2.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粮食作物的了解,大家可以适时补充。
二、探究交流
1.我的诞生“米粒的诉说”。
(教材)
2.小小农博会。
探究: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它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将课前学到的相关知识整理成生动的小品、童话、寓言故事,尝试将相应的农产品配画,实物做成标本,帮助大家更多地熟悉多种农产品的生命旅程。
三、走进田野
1. 学生到学农基地或附近农村观察农作物生长现状,即席请教。
2.学干农活,体验农民的辛劳,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分享收获的喜悦。
师生与农民交流同乐,从而懂得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四、拓展延伸
1.餐厅里的对白:模拟学生食堂早、中餐的场景,学生戴食物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讲述粮食的故事。
2.针对一些浪费行为进行辨析,为学校和家中的餐厅各设计“节约粮食,珍视劳动”方面的温馨提示卡。
3.了解本地的、身边的一些种植、养殖常识,进一步明白劳动者用他们的付出为人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4.收集整理相关农谚、儿歌、故事,提供资源1、2参考。
五、感悟升华
1.心情日记:收集关于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心情日记,进行交流。
2.生活感言:整理“爱惜粮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感言。
尝试用书签、贺卡、书信等形式表达对劳动者的赞美,尊敬和感激。
3.绿色寄望:表白自己对农业现代化、科学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