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民族特征研究及教学分析(一)

合集下载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的艺术风格分析论文(五篇模版)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的艺术风格分析论文(五篇模版)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的艺术风格分析论文(五篇模版)第一篇:《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的艺术风格分析论文<<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的艺术风格分析>>摘要:格里格《抒情小品集》诗意盎然,格调高超,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大师及音乐爱好者对其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如在梁晴所著的《西方音乐鉴赏》中就介绍了他的很多曲目的表演艺术及音乐风格,在沈四方发表的《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浅析[J]》中也对其部分作品研究了他的艺术风格,整套作品无论是作为演奏曲目或者教学材料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所以本文就是通过对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系统全面的研究,包括与肖邦、舒伯特两位19世纪作曲家创作风格的比较,进一步挖掘探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让更多地音乐爱好者了解这部作品,发扬其风格。

关键词:爱德华·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挪威民族乐派肖邦舒伯特音乐风格abstract of a thesis:Greg lyrical sketch set poetic flavour is abundant,Style superb,There has been mu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music lovers to master the various aspects of research.For instance in the LiangQing the western music appreciation introduced in many of his repertoire of the performing arts and music style.In ShenSiFang publication Greg < piano lyrical sketch > analyses [J] in the part of the work study his style.Whether as a complete set of works with excellent teaching material or is not allow to ignore function and meaning.Have great value.So this paper is through to Greg the piano lyrical sketch set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research.Including Chopin, schubert and two 19 century composer style comparison.Further mining discusses Greg thepiano lyrical sketch of its unique artistic style.Let the music lovers know more this works, carry forward its style.Key words : Edward, Greg、Piano lyrical sketch、The Norwegian folk sent、Chopin、schubert、Music style目录:格里格生平及他的音乐之路------第3页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的介绍----第4页格里格与一些19世纪的钢琴家在艺术风格上的比较----第5页通过对格里格《抒情钢琴小品集》中《蝴蝶》的分析研究其音乐风格----第7页论文综述----第9页正文:一、格里格生平及他的音乐之路爱德华·格里格(EdvardH.Gheg)1843年出生于挪威的部著名的海港、商业城市卑尔根(Bergen),一个民族浪漫主义思潮最活跃的地方,也是接受外来社会和文化影响最深的地方。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艺术风格探究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艺术风格探究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艺术风格探究常丽文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摘要:格里格是挪威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巨匠,而《a小调钢琴协奏曲》则是其在钢琴领域的代表作。

作品表现出了鲜明的(编辑QQ:81451423;386557635)浪漫性和民族性风格,堪称是钢琴协奏曲宝库中的一颗奇珍。

鉴于此,本文从格里格创作这首作品的背景谈起,就这两种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艺术风格研究分析一、格里格和他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格里格(1843年—1907年),19世纪挪威和世界著名的音乐家。

1843年出生于挪威卑尔根的一个普通商人家庭,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音乐,15岁时考入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接受了严格而系统的音乐教育。

毕业后从事专业的音乐创作。

其创作领域十分广泛,涵盖艺术歌曲、歌剧、钢琴、管弦乐等多个领域,如歌曲《来自祖国》、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钢琴小品集等。

作品除了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之外,还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

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受到另一位挪威作曲家诺尔德拉克的影响,格里格逐渐认识到了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并有意识的将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应用于作品中,他的这种民族化追求,对后来欧洲诸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具体到《a小调钢琴协奏曲》来说,这是格里格唯一的一首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68年,那年的夏天,新婚不久的格里格带着妻子旅居丹麦,朋友为他在哥本哈根市郊租赁了一所带有钢琴的别墅。

家庭生活稳定,居住环境安逸,使格里格正处于创作的黄金时期,并产生了创作一部大型作品的愿望。

尽管之前只写过小型的管弦乐作品,但还是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充分的自信,创作完成了《a小调钢琴协奏曲》。

作品问世之后,立刻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在欧洲多国久演不衰。

1870年,格里格带着这部作品拜访了李斯特,李斯特随即来到钢琴前进行试奏,并予以了高度的评价,被誉为是继舒曼和肖邦之后,浪漫主义钢琴协奏曲的又一部典范之作。

民族性特征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体现

民族性特征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体现

民族性特征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体现■张凤玉格里格是挪威民族乐派的典型代表,一生都致力于创作挪威风格的音乐。

他注重汲取民间的素材,收集大量的民间歌曲,置身于民间获取创作灵感。

格里格也宣称“自己是挪威音乐的代表人,只有在民族的基础上我才能继续发展,因为给我指出道路的是我们挪威的民歌”。

[1]所以当我们聆听格里格的作品时,那些民族性的音乐语汇仿佛使我们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挪威的一景一物。

在《抒情小品》中,民族主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民间的自然调式、民间的舞曲节奏以及持续音的广泛运用。

一、旋律中的民族性因素19世纪晚期浪漫派时期,在音乐作品中,旋律还在继续作为音乐的主体,由它来具体表现音乐的形象。

格里格受传统的古典主义音乐的美学观影响,在他涉猎的各类题材的作品中,还是用旋律来刻画音乐形象,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格里格是民族乐派的作曲家,挖掘挪威民间音乐的特点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他深刻的创作出发点。

他从来不直接引用民间音乐的旋律,而是吸取了民间音乐的特点后独立的进行创作。

在他的《钢琴抒情小品》中的旋律带有明显的挪威民间音乐的特点,体现出各种民族民间的因素。

(一)调式旋律在古典音乐的写作创作中,旋律是建立在和声基础上的,它直接反映和声进行的性质,是和声进行表层的表述。

由于旋律始终贯穿着和弦式的琶音进行,以及四、五度的功能进行,所以我们从旋律线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和声的内涵。

在格里格作品中可以看到,有些旋律音调写法是建立在传统的和弦式进行,以及功能性进行的旋律线写作基础上的。

而有些则明显的感到,由于采用突破大小调式体系的新的调式材料所引起的旋律形态的变化,使我们感受不到那种和声功能的内涵,与古典旋律迥然不同。

19世纪后半叶是浪漫主义音乐到现代音乐的一个过渡期,音乐思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些作曲家为了摆脱大小调和声体系的束缚,采用了多元化的中古调式和声手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古调式的复兴”。

浪漫派后期的许多作曲家,如李斯特、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德彪西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这种手法,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特色分析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特色分析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特色分析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或学位):2020年 12 月目录一、《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1)(一)《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1)(二)《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及内涵 (1)二、《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本体分析 (1)(一)第一乐章—三部曲式 (1)(二)第二乐章—回旋曲式 (2)三、《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特色与个人演奏体会 (2)(一)《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特色 (2)(二)个人演奏体会 (4)四、结语 (5)《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分析一、《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一)《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这首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时战火纷飞的英国宛如世界末日,在战争的前四年,他几乎停止了作曲。

1918年的3月,埃尔加去一家疗养院做呕喉手术。

在住院的期间,他日日夜夜忍受着精神和肉体的疼痛和折磨。

一天早上,爱德华·埃尔加突然灵光一闪,他叫自己的一女儿为他拿来纸笔,写下了大提琴协奏曲9/8拍的开场上题。

1919年7月,埃尔加的62岁生日当天,著名指挥家兰登.罗纳德(Landon Ronald )前来拜访贺寿。

爱德华·埃尔加用钢琴为罗纳德演奏了协奏曲的片段。

(二)《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及内涵埃尔加的音乐有着浪漫主义的特色风格,而且兼具浪漫与丰富的内涵,《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也是他在以传统音乐为基础上晚年时期创作出来的佳作。

由于现代音乐风格的崛起,埃尔加保持其音乐风格特点,不愿意随波逐流遭到其他音乐家的排挤。

随着世界第一大战的爆发,埃尔加看到世界战争频发,他满腔的报国热情得不到疏解,导致精神和身体每况日下,也曾经发誓不再写承平音乐。

后来随着一站的结束,创作环境逐渐好起来,他开始创作《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主要是展现出个人风味浓郁的挽歌式的曲调,仿佛是在叙述埃尔加的一生经历,具有对人生体会的深刻内涵,也展现出音乐本质的自然涵义,对红尘俗世的再无眷恋,也是在做一场向世间告别的仪式。

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民族特征研究及教学分析(二)

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民族特征研究及教学分析(二)

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民族特征研究及教学分析(二)作者:张鲲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23期【摘要】作者以曲式分析图式为辅,用音乐理论与演奏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作品的第三、四乐章进行剖析、总结,拟从钢琴演奏与教学角度具体分析作品的民族特征及演绎,力图帮助演奏者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更准确地把握其作品内涵及音乐风格。

【关键词】挪威;民族乐派;民族特征;教学分析《e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挪威民族乐派作曲家格里格一生中惟一的一首钢琴奏鸣曲,是他青年时代的作品。

创作于他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成回国后的第三年(1865年)。

在这首奏鸣曲中可明显感觉到德国古典音乐风格对他的影响,作品充满青春的朝气与热情,具有鲜明的挪威民族特色。

共四个乐章,本文为三、四乐章。

第三乐章,稍慢的小步舞曲风(Alla menuetto man poco piu lento),e小调,3∕4拍,缩减再现性复三部曲式。

:这首古老风格的小步舞曲,主题重音落在第二拍的舞曲节奏,造成轻松活泼而别有风味的韵律。

中段具有梦幻式的田园风光,音色充满想象力。

1-8 [A] 部 A段古老的德意志风格小步舞曲从e小调开始,右手主题重音落在第二拍节奏上,左手重音按常规落在第一拍上,双手重音交相呼应,造成轻松活泼而别有风味的韵律。

弹奏时突出右手柱式和弦的外声部旋律线条,注意三连音节奏紧凑,情绪为渐进式,力度渐强。

9-16 用强力度饱满通透的奏出高八度主题乐句,根据音乐发展的下行音区走向,情绪逐渐收束,力度渐弱。

17-23 B段右手旋律为弱起切分节奏,注意重音落在第二拍上。

左手为保持根音奏法,层次要清晰。

调性为G大调。

24-27 连接句节奏紧凑,双手向两端反向进行,一气呵成的气息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

28-31 用强力度坚定地奏出变化主题a2,调性由a小调转到e小调。

32-39 八度大和弦奏出沉重的音响效果,注意重音在切分节奏的第二拍上。

小节末渐慢。

40-47 [B]部C段音乐形象具有梦幻式的田园风光。

格里格 课件 ppt

格里格 课件 ppt
格里格的音乐成绩和影响至今仍然被 广泛认可和传承,成为世界音乐史上 的重要篇章。
02
格里格的音乐风格
民族音乐元素
挪威民间音乐的影响
民间故事和传说的运用
格里格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挪威民间的 旋律、节奏和和声,反应了挪威民族 音乐的特点。
格里格的许多作品取材于挪威的民间 故事和传说,通过音乐展现挪威的历 史和文化。
格里格的作品常反应个人情感,如 对大自然的酷爱、对人生的思考等 ,与浪漫主义的个人情感表达相呼 应。
格里格的音乐创新
融会民族与浪漫主义
格里格将挪威民族音乐元素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相结合,首创了 特殊的音乐风格。
室内乐的创作
格里格致力于室内乐的创作,为小型乐器编制的乐曲赋予宏大的情 感和表现力。
对传统音乐的现代化处理
格里格在德国莱比锡音 XXX院学习,并受到浪 漫主义音乐的影响。
04
他的音乐作品涵盖了交 响乐、室内乐、歌剧和 钢琴独奏等。
格里格的音乐品《培尔· 金特》被誉为挪威音乐的珍宝

他的钢琴独奏作品《皮尔金特 组曲》成为世界各地钢琴家的
必备曲目。
格里格在音乐创作中融入了挪 威民族音乐的元素,为世界音
格里格课件
汇报人: 202X-12-31
• 格里格简介 • 格里格的音乐风格 • 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 格里格的音乐评判 • 格里格的音乐教育
01
格里格简介
格里格的生平
01
格里格诞生于挪威卑尔 根,自幼展现出对音乐 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02
他接受了系统的音乐教 育,并在年轻时开始创 作音乐。
03
通过接受格里格的音乐教育,许 多人获得了审美体验、情感表达 和创造力的发展,对个人成长产

浅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演绎特征

浅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演绎特征

浅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演绎特征作者:张云婷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5期摘要:格里格是挪威的作曲家,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本文将首先对格里格的生平,及钢琴抒情小品创作背景做分析。

并通过对格里格两首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小品,进行音乐内容及演奏方式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演绎特征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077-01一、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小品一词指单乐章结构较短的曲目,特点是:结构短小,简单明了,带有一定的标题性。

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品描写出了挪威的秀丽风光,民间的风土人情,并在音乐中表达出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一)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创作背景17世纪,瑞典为争夺波罗的海霸权和对挪威的宗主权同丹麦交战。

丹麦失利,将挪威割让给瑞典,面对瑞典沉重的压迫,挪威的民族意识不断高涨。

在挪威获取独立,成为自主国家的艰难历程中,知识分子与艺术家也竭力发扬名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在思想艺术方面大力支持独立运动,力求发扬名族特性的爱国思潮。

在音乐创作领域中,格里格用自己的音乐歌颂了自己的家乡,创造了真正的挪威氛围,不断的吸取民间元素,在音乐中充分的表达出捍卫民族思想及祖国早日独立的愿望。

(二)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题材及分类1.描绘挪威民间生活的乐曲2.挪威民间舞曲元素3.民间奇幻童话形象的乐曲4.赞美大自然的乐曲5.抒发内心情感的乐曲二、浅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演绎(一)《圆舞曲》OP.38No.7这首圆舞曲作于1866年,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舞曲因素,并且增添了挪威民间的音乐元素,是一首具有浓厚的挪威圆舞曲风格。

这首圆舞曲是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

这首圆舞曲是一首E小调的作品,其中并无调性变化。

A段:右手的旋律给人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整段右手起着一个引领主导的作用。

浅析《e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浅析《e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98音乐鉴赏浅析《e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摘要】费力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1809-1847)德国人,伟大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e小调协奏曲》是他的典型代表作。

这首作品历时六年完成于1844年,这是其最成熟的器乐作品之一,作品优美华丽温婉抒情,充分展示了小提琴优美的音色、高超的技艺,本文将从门德尔松的生平介绍和创作背景对此作品的第一乐章进行研究和分析,来分析《e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相关知识和音乐构成。

【关键词】第一乐章;浪漫主义乐派;典型代表【作者简介】班蕾(1992.01~),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

一、门德尔松的生平介绍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浪漫乐派的杰出代表。

1809年2月3日出生在汉堡一个富有的家庭,4岁时接受了启蒙音乐教育,后师从著名音乐家莱尔特,9岁即公开演奏钢琴,10岁开始创造,15岁亲自指挥自己的第一交响曲演出。

1820年指挥巴赫《马泰受难曲》的演出,由此成为音乐界的权威人士。

1843年创立莱比锡音乐学院,他一生富足安定,1847年11月11日与世长辞。

门德尔松的作品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世人所喜爱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是他17岁时所写的杰作。

他曾写出了《苏格兰》、《意大利》交响曲及《苏格兰山洞》序曲。

世界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的《e小调协奏曲》是小提琴的经典之作,他还独创了“无言歌”这一音乐小品体裁,并留下了八册四十八首“无言歌”这一心灵的独白。

门德尔松的音乐有着人格美自然美和情感美和谐的统一,他对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是德国浪漫乐派中最出众的代表之一。

他的音乐恬美、优雅,富有歌唱性,充满了丰富的幻想与抒情的诗意。

二、《e小调协奏曲》的创作背景《e小调协奏曲》的问世要追溯到小提琴家David和门德尔松的之间的友谊,1838年,门德尔松就产生了创作《e小调协奏曲》的想法,1844年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终于问世了,这部作品耗时六年,不仅是门德尔松所有作品中的杰出作品之一,同样还是德国浪漫主义乐派中小提琴协奏曲的经典代表。

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创作的民族特征及演奏分析

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创作的民族特征及演奏分析

13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01为常见,其灵感来源于哈当格尔小提琴。

哈当格尔小提琴为挪威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其演奏方式为拉奏,演奏时下方的共鸣弦也会发出如固定低音般的声响,格里格在创作《e 小调钢琴奏鸣曲 op.7》时不仅在第一乐章的第四部分以及第二乐章的A 段中有所体现,同时也在第三乐章A 段的间奏以及第四乐章的第三部分中有所体现。

(三)旋律中的民族特征1、动机发展挪威民谣中的动机较为短小,常以重复变化的形式出现,格里格在创作时将这一特征贯穿在该作品的四个乐章之中,每一个动机并不局限于同一乐章之中,在其他的乐章中也可能出现,以第三乐章第1小节中的动机a 为例,格里格在设计时并未将其局限于第三乐章之中,而是在加以变化后应用在其他章节之中,在第三乐章中表现为和弦而在第一乐章中则表现为单音,这也使得不同乐章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以第一乐章的第二及第三部分为例,以六八拍为基础,在降A 大调之上缓缓的开展动机b,双手的演奏来回变换,其旋律线条格外绵长。

2、八度音程的呈现挪威民俗舞蹈是格里格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音乐伴奏实现了音乐与舞蹈这两种形式的紧密联系,而这首《e 小调钢琴奏鸣曲 op.7》之中的八度音程则充分体现了挪威舞曲的风格特色,除了第一乐章的呈示部之外还出现在第二、第三乐章的A 段以及第四乐章的呈示部结尾处。

在第一次出现之时,演奏者需要以右手八度来重复主题旋律并以左手卡农加以呼应,随后的左手伴奏采用了八分音符的八度音程配合右手后半拍的八度音程;在第二次出现之时,格里格为突出和声音响效果的厚度,将旋律设计为纯八度音程,既圆润饱满又干净利落;在第三次出现之时,左手部分的演奏均以八度音程作为伴奏;而在第四次出现之时,则是由演奏者的双手同时弹奏。

3、模进的使用借鉴了挪威民歌中的旋律模进手法,达到了重复旋律与延绵发展的效果,以第一乐章的呈示部为例,开端便采用了卡农,以左右手的交替演奏来突出动机a 与b,若以4个小节为一个乐句,那么后4小节旋律则可视作前4小节的上行四度模进;以第二乐章的B 段为例,由两个乐句构成,且后一个乐句可看作前一乐句的移高大二度模进;就第三乐章的A 段间奏而言,其旋律为连续三次的下行三度模进;就第四乐章发展部的第二部分而言,若以2个小节为一个乐句,其旋律为连续两次的大二度下行模进。

从格里格作品中对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看其创作观的形成_以钢琴作品_幽默曲_为例

从格里格作品中对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看其创作观的形成_以钢琴作品_幽默曲_为例

中国音乐(季刊)2011年第2期CHINESEMUSIC一1862春天,19岁的格里格以优异的成绩从莱比锡音乐学院毕业,5月,他回到了故乡卑尔根并于5月21日举行了毕业之后在家乡的第一场个人音乐会,音乐会获得了成功。

这一时期整个挪威形势动荡,音乐发展不景气,卑尔根仅有的音乐组织———和谐音乐协会也是业余性质的,挪威剧院也因为经济的原因于1863年停业,即使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的专业音乐也处于滞后的局面。

[1]但是,19世纪挪威文艺的发展已呈现出追求民族风格的趋势,挪威进步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开始将目光投向民间,去学习掌握民间史诗、神话及歌舞等,使得19世纪中叶的挪威文学、戏剧、美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两位文学巨匠易卜生①和比昂森②的现实主义创作使挪威文学发展至高峰。

相应的,在挪威民间音乐方面也涌现了一批音乐家,如曾经出版《古今挪威山歌曲调》的林德曼(Ludvig M athias Lindeman )、小提琴家布尔(Ole Bull )、作曲家科耶鲁尔夫(Halfdan Kjerulf )等。

在格里格的青年时期,虽然专业音乐并不是特别活跃,但民间蕴藏着丰厚的音乐宝藏:民歌广泛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民间乐器丰富多彩;民间舞蹈盛行并经常是婚庆仪式的一部分。

③挪威民间音乐元素同格里格在莱比锡音乐学院所获得的作曲技术相比,在音调、节奏、曲式和音响学等方面有不同的美学原则。

[2]尽管科耶鲁尔夫和布尔已经在创作中注意到了对挪威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但格里格感到这还远远不够,[3]所以,在1862年夏天随父亲及哥哥赴巴黎、伦敦旅行期间,格里格做出了到国外继续学习的决定。

[4]1862年7月12日,格里格上书国王申请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进修,1863年4月,在父亲的帮助下,格里格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哥本哈根。

[5]从格里格作品中对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看其创作观的形成詳王晓云摘要:作为19世纪后半叶挪威著名的民族主义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E dvar d G r i eg,1843-1907)在继承德国古典及浪漫主义音乐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将挪威民间音乐有机地融入其中,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风格的艺术音乐。

简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选》中的音乐要素特征

简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选》中的音乐要素特征

3首,另还有2首是直接取材于挪威民歌的《民歌》。

挪威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过去人们在劳作和庆典时总要高歌,而且常常伴有舞蹈。

在挪威民间流传最广的舞蹈是哈林舞和斯普林舞。

(1)哈林舞曲哈林舞是盛行于哈林尔达地区的一种男人单人跳的舞蹈,是一种二拍子的民间舞蹈。

这种舞蹈节奏灵活,极具弹性,速度极快,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伴有跃起、空翻等灵活的动作。

因此,这种舞蹈对舞者的体力以及动作要求很高。

它的调式音阶一般以利地亚调式为多见,由哈定菲尔提琴伴奏,舞蹈具有生气勃勃和炫技性特点,这类舞蹈属于求偶舞一类。

此类体裁的乐曲在全书中共2首。

作品《哈林舞》是这一体裁的代表作,乐曲采用D 利地亚调式,低声部的空五度持续音是在模仿哈定菲尔提琴的典型音响(见谱例1)。

乐曲从弱拍开始,重音在第二拍,右手旋律声部由一个短小活跃的级进动机,不断重复、模进、变奏进行,展现粗犷热烈的韵律动感乐曲进行中有突发的强音,旋律的重音拍位改变,而后回归动机之中。

这样的创作手法使哈林舞热烈的场面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斯普林舞曲斯普林舞是一种双人舞蹈,是一种三拍子的民间舞蹈。

与哈林舞一样,斯普林舞节奏灵活并充满热情,速度极快情绪热烈,常常伴有快速旋转的动作。

这种舞蹈常用的音型是三连音以及小节重音的变换。

在28首中,此类体裁的乐曲共2首。

与哈林舞相同的是,斯普林舞的低音伴奏声部也采用了模仿哈定菲尔提琴的空五度持续音技法。

高音声部多模进进行,调性稳定。

在节奏方面,A、B乐段上下乐句的节拍重音并不相同,上句重音在第一拍。

下句是上局的变奏,附点、三连音节奏的连续出现使得音乐中的节拍重音发生变化。

(3)圆舞曲圆舞曲这一体裁与哈林舞、斯普林舞有所不同,它并非挪威民间特有的一种体裁,而是浪漫主义时期存在于欧洲各国的一种十分常见的音乐体裁。

但与传统意义上的圆舞曲不同,《钢琴抒情小品选》中的这3首圆舞曲皆是格里格采用挪威民间音乐进行创作的,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作品研究和演奏技法之我见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作品研究和演奏技法之我见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作品研究和演奏技法之我见
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
钢琴协奏曲中的经典之作。

作品共分为三个乐章,具有极高的音乐性和艺术价值,具体来说,我认为该作品表现出以下特点:
1.曲调优美、旋律抒情
作品的旋律优美、富有抒情之美,以小调为基调,具有浓郁的北欧风情和哀婉的情感。

第一乐章中,钢琴的主题非常抒情,充满了温暖和柔和的情感。

2.节奏明快、富有动感
在曲子中,交响乐部分常常变换复杂,节奏明快,如同北欧般积极开朗。

因此演奏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节奏感,强化节拍。

3.对话对等,协调紧密
《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交响乐与钢琴部分协调紧密,两者分
别成为主旋律与伴奏,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在对话的过程中展现出对等的关系和完美的协调。

在演奏技法方面,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指法技巧,保持颤音的质量
由于该曲比较富有技巧性,要强化钢琴指法技巧,特别是颤音
方面的技巧,确保每个音符的质量。

2.加强左手指力的锻炼
在该曲中,左手经常担任节奏的角色,而右手则发挥更为独特和富有表现力的作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演奏该曲,需要加强左手指力的锻炼。

3.注意音色的色彩变化
该曲包含了许多不同的音乐性质与情感,因此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音色的色彩变化,体现出曲子不同部分的特点和恰当的情感表达。

总的来说,《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一首极具表现力和难度的乐曲,需要演奏者在技法和表现方面,保持高度的专注和严谨态度,并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格里格 钢琴曲

格里格 钢琴曲

格里格钢琴曲引言概述:格里格(Edvard Grieg)是挪威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曲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美妙的旋律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入手,详细阐述格里格钢琴曲的特点和魅力。

正文内容:1. 格里格钢琴曲的音乐风格1.1 格里格音乐的浪漫主义特点:格里格的钢琴曲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表达,通过丰富的和声和旋律,打动了听众的心灵。

1.2 挪威民族音乐的融入:格里格深受挪威民族音乐的影响,他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钢琴曲中,创造出独特而富有挪威特色的作品。

2. 格里格钢琴曲的曲式结构2.1 小品曲的运用:格里格的钢琴曲多采用小品曲的形式,短小精悍,旋律优美动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2.2 变奏曲的技巧运用:格里格的钢琴曲中常常出现变奏曲,他巧妙地运用变奏技巧,使每个变奏都充满了惊喜和变化。

2.3 奏鸣曲的表现力:格里格的钢琴奏鸣曲充满了激情和表现力,通过丰富的音乐语言,展现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3. 格里格钢琴曲的旋律特点3.1 唯美的旋律线条:格里格的钢琴曲中的旋律线条优美流畅,充满了诗意和情感,令人陶醉其中。

3.2 挪威民歌的影响:格里格受挪威民歌的启发,他的钢琴曲中常常出现民歌的旋律元素,使作品更具地域特色。

3.3 富有节奏感的旋律:格里格的钢琴曲中的旋律节奏感强烈,充满了活力和动感,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4. 格里格钢琴曲的情感表达4.1 忧郁的情感表达:格里格的钢琴曲中常常流露出忧郁和深沉的情感,通过音乐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痛苦和思考。

4.2 欢快的情感表达:格里格的钢琴曲中也有许多欢快和愉悦的旋律,表达出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4.3 情感转变的描绘:格里格善于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描绘情感的转变过程,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5. 格里格钢琴曲的影响和价值5.1 影响后世作曲家:格里格的钢琴曲对后世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被广泛借鉴和发展。

5.2 音乐教育的重要作品:格里格的钢琴曲成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教材,通过演奏和学习他的作品,可以提高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风格特点浅析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风格特点浅析

31艺术论丛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风格特点浅析管亚菲德州学院摘要:挪威著名作曲家格里格在一生当中创作了很多抒情小品风格特征的音乐作品,我们从这些作品中可以强烈感受到格里格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音乐的创作与格里格的所处的背景环境等方面息息相关。

本文围绕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风格特点展开研究,就格里格的生平和作品简介、格里格钢琴柔情小品与其他钢琴家的比较以及格里格钢琴艺术小品的艺术特点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民族题材的音乐作品创作提供具有价值意义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格里格;抒情小品;特点浅析前言: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品以诗意和独特的艺术品位而著称,多年以来一直具有很高的人气,备注音乐家和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

格里格是挪威非常出色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钢琴抒情小品不仅可以充分表现出挪威的民族特色,还成为了经典演奏曲目,同时也被编入了钢琴教材作为音乐学院教学来使用。

对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风格特点进行分析,不但可以对格里格的作品创作风格展开一定程度的研究,而且可以为钢琴作品的创作和音乐学院的教学提供积极的参考意见。

1.格里格生平介绍及钢琴抒情小品介绍1.1格里格生平简介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年)祖籍挪威,作为作曲家而享誉于世。

在19世纪下半叶的时候,挪威的民族乐派得到了迅速的崛起和发展,而格里格便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众多北欧乐派作曲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人物。

他在一个商人家庭背景下长大,自幼便开始学习钢琴,莱比锡音乐学院是他的毕业母校。

在好友的帮助下和共同努力下,在1863-1871年间,他不仅创办了“尤特皮”音乐社,还创建了克里斯蒂安尼亚音乐协会,并在1874年的时候获得了来自于挪威政府的终生年金的这项荣誉和物质奖励。

1.2格里格抒情小品简介格里格当时的创作背景正处于西欧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的蓬勃发展时期,东欧、北欧以及俄罗斯等许多地区的音乐家在音乐创作上都受到了浪漫主义音乐思潮的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仍有部分音乐作家坚守对本民族音乐创作的立场。

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分析

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分析

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分析
格里格的e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包含三个乐章:快板、缓板和快板。

整个曲子充满了热情和感情,以及浓厚的民间音乐风格。

快板乐章的起始部分以连续不断的八度音符为主导,呈现出一种忙碌、紧张的氛围。

不过,在接下来的主题部分中仍然保持了快速的节奏,但有更加丰富的旋律。

这部分旋律的主题呈现出一种向前推进的感觉,似乎在倾诉着演奏家内心深处的情感。

缓板乐章是本曲最具有表现力的部分。

整个乐章可以被形容为一部抒情的小曲,它的音乐性格十分优美,充满了温柔的情感。

虽然整个缓板乐章较为简洁,却仍然展示了格里格的巧妙构思和表现力。

最后一个快板乐章以强烈的节奏为主导,其速度比第一乐章还要快。

整个乐章以充足的力度、热情和狂野的音乐表现出格里格的浪漫情怀。

总之,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一首充满了热情、感性和个人情感的浪漫主义作品。

它的卓越表现力和精巧的构思是格里格音乐魅力的明证。

最新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之研究

最新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之研究

精品资料
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O P.7之研究
........................................
精品资料
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之研究
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是格里格创作生涯中唯一的一部钢琴奏鸣曲,结构上体现了对古典奏鸣曲的继承与发展,而旋律、和声、节奏却具有强烈的浪漫风格、挪威民族特点与个人特色,并为印象派音乐奠定了基础。

因为繁多音乐元素的融入,需要注意的演奏技术难点也随之增多。

该论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为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大致了解这首作品的背景环境与成因;第二章为奏鸣曲详细的音乐本体分析,分别对曲式、旋律、和声及节奏归纳与概括;第三章为演奏分析,主要总结演奏技巧上的重难点,如手指的快速跑动、八度技术等,并提供解决方法。

格里格将不同的音乐创作技法融会贯通,写进了这首奏鸣曲中。

经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及实践演奏,并运用分析法与分类法,深入探讨本曲的踏板与情感发展,旨在为其他演奏者带来启发与帮助。

........................................。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音乐鉴析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音乐鉴析
肖邦 �e小 调 第 一 钢 琴 协 奏 曲 � 音 乐鉴 析
�吕 莉
肖邦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作于 1 83 0 年, 10 月 11 日在华沙国家剧院首 演, 肖 邦亲自担任独奏� 肖邦 在给 友人 的信 中曾 对这 首作 品有 以 下说 明: "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 E 大调,我并不 特别要求 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 平静, 略含忧郁的 心情作了这首作品, 必 须借此让人产生像是 在眼望 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 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 肖邦在 二十岁 前就创 作出了 他的两 部钢琴 协 奏曲, 不过, 此 后他也就 再未尝 试这类 大型的 管弦 乐作品 �肖邦的 这两首 钢琴协 奏曲就 这一体裁 而 言, 并无什么 过人之 处, 行家们 特别指 出这两 部作 品在管弦乐与钢琴之间很不平衡, 实际上成 了管弦 乐为背景的钢琴演奏作品� 但不容否认的是, 这两首 协奏曲是典型的肖邦风格,它们决不会与其他人的 作品相混淆, 而且其中的钢琴部分美妙绝伦, 包含肖 邦最美丽晶莹的旋律, 这是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的� 这两部作品中也蕴涵着青年肖邦真 挚的初恋情感, 那种朝气, 青春的感伤和动人的幻想都非常迷人� 钢琴家波里尼曾评价这部作品 说: 绝大 多数的 音乐史家 都认为, 巴 赫的音 乐, 贝多芬 的钢琴 奏鸣 曲以及肖 邦的作 品都是 各需要 一部大 厚书来专 门 论述的�这个说法已经被奉为不易之论�而就肖邦 的艺术来 说, 人们莫 不感到 它的优美 壮丽, 但 确实 也颇觉迷 惑: 他的音 乐仿佛 自成一家 , 在乐史 上根 本找不出来龙去脉, 他 就好像是一个横空出 世的人 物, 前无古人 后无来 者, 在漫长 的音乐 发展史 中他 没有任何渊源关系�贝多芬尽管 非常伟大, 却是继 承了海顿而又为瓦格纳引了路, 在这三位艺 术家之 间, 从一位到 另一位 的发展 是一脉相 承的, 他 们说 的是同一种的语言, 有 时候甚至带着同样的 语气和 同样的语调�而肖邦就是肖邦�人们要是从肖邦那

阐述e小调音乐风格及气质

阐述e小调音乐风格及气质

一、协奏曲发展及结构特点协奏曲在十六世纪时是指意大利的一种乐器伴奏的声乐套曲。

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巴洛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成为大协奏曲。

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乐派的许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独奏协奏曲作品。

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之间有短暂的间歇。

它的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

在音乐进行中,独奏与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竞奏。

独奏时,乐队处于伴奏地位,会奏时,独奏乐器休止,完全由乐队演奏。

古典协奏曲的奠基人是莫扎特。

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多用奏鸣曲式,音乐充满生气;第二乐章是优美的、抒情的慢板,音乐带有叙事风格;第三乐章是欢乐的舞曲,音乐蓬勃有力,活跃奔放。

在第二乐章结束前往往加有独奏乐器单独演奏的华彩乐段,以表现高度的演奏技巧。

二、阐述《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风格及气质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在音乐表现方面不仅有古典主义的创作构思,而且包着大量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元素。

他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这首乐曲旋律抒情优美,感情细腻,技巧华丽,手法精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优美的小提琴代表作之一,此曲第一二乐章主要以抒情,叙事为主,第三乐章比起前两乐章激昂了许多,但总体表现出轻盈活泼的性格,给人一种阴柔之美,完美的体现了小调的色彩。

英国评论家本奈特说过:“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本质上市英雄的,男性的,而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本质上是优美的,女性的。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深沉宏伟的气势,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温柔细腻的阴柔之美。

门德尔松终生一帆风顺。

生活铸就了他那明朗温存的性格,也塑造了他的音乐的独特的抒情风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民族特征研究及教学分析(一)作者:张鲲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21期【摘要】作者在对格里格钢琴音乐中的民族特征进行总结与梳理的基础上,以曲式分析图式为辅,用音乐理论与演奏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作品进行剖析、总结,拟从钢琴演奏与教学角度逐乐章具体分析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民族特征及演绎,以期演奏者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更准确地把握其作品内涵及音乐风格。

【关键词】民族乐派;挪威;民族特征;方言;半音和声;哈林;斯普林;演绎挪威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作为北欧民族乐派的先驱,为弘扬、发展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抒情诗人、“北方的肖邦”。

他在民间乐汇、民族调式的运用、民族色彩性的和声配置、民间舞曲特定的节奏音型等方面的探索上,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对20世纪后期及印象派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格里格的创作领域广泛,题材涉及挪威壮美的自然风光、民间音乐、民俗生活、神话传说类,表现个人情感体验、诗歌文学类等;体裁包括钢琴、戏剧配乐、声乐、管弦乐、室内乐等方面。

他把满腔的爱国热忱投入到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充分展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独特的音乐才华。

其中钢琴作品最能代表其成就。

在众多钢琴作品中,尤以《抒情钢琴小品集》共10卷66首、《a小调钢琴协奏曲》(Op.16)最为著名,经常应用于演奏与教学,已不乏分析、论述之作。

而他一生中惟一的一首《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是其运用大型曲式创作的典范,但却未能得到足够重视,也无人将民族特征这一论点与之相结合而成文。

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一专题进行探讨、研究。

笔者在钢琴演奏的学习与教学中,深感只有在充分分析、深刻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演绎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与音乐风格。

格里格钢琴音乐中的民族特征可概括为:取自民歌的短小抒情旋律,来自民间舞蹈的精力充沛的切分、附点节奏与平行大、小调一体化的半音和声。

即用具有挪威民族浓郁乡土气息的“方言”创作的描绘祖国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音乐。

《e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格里格一生中惟一的一首钢琴奏鸣曲,是他青年时代的作品。

创作于他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成回国后的第三年(1865年)。

在这首奏鸣曲中可明显感觉到德国古典音乐风格对他的影响,作品充满青春的朝气与热情,具有鲜明的挪威民族特色。

共四个乐章。

一、第一乐章(一)曲式结构分析图式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e小调,2∕4拍,奏鸣曲式。

呈示部 1-81 (主部主题 1-12 连接部 13-49 副部主题Ⅰ 50-65 副部主题Ⅱ 66-73 结束部 74-81 )展开部 82-129 (中心Ⅰ段 82-93 中心Ⅱ段 94-117 准备段 118-129 )再现部 130-208 (主部主题 130-141 连接部142-174 副部主题Ⅰ 175-190 副部Ⅱ 191-208 [省去结束部])Coda(尾声)209-229(二)演奏提示呈示部主部主题具有贝多芬式钢铁般的坚强性格,并带有极大的冲击力量,强大的动力性与宏伟的气势贯穿全曲。

副部主题在关系大调G大调上奏出。

展开部强有力地开始,以呈示部主部主题为主要素材发展、变化。

再现部两个主题调性同前,但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最后用主部主题旋律形成的强大有力的结尾来作乐章的结束。

1-4 呈示部悲壮、坚毅的动力性主部主题由下行分解小六和弦与带附点的下行音阶组合而成,是格里格短小乐句动机的旋律特征。

p的力度使其更具内在性。

左手为开放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低音音区跨度大,弹奏时保持手腕平稳,注意内声部和声线条B—C—#C音上行与右手旋律下行走向呼应。

5-8 乐句衔接紧密,旋律由上行音阶承前启后。

其中右手分解八度切分节奏高音B和E音在弹奏时应淡化,以免割裂音阶的流畅感。

11-12 注意置于和弦中间的八分休止符,空拍要干净。

13-16 连接部导入段旋律由右手以八度形式的主题素材再次出现,左手为模仿复调。

用ff 的力度对主部进行有力的肯定。

弹奏时双手八度力量要通透,声音保持连贯。

17-20 中心段开始,左手八度与右手和弦的和声交替呼应,色彩浓重,节奏紧凑,产生紧张感。

弹奏时注意重音落在弱位置上。

21-24 模进上行音程,奏法同上。

情绪递进发展。

25-28 双手八度大和弦反向进行,音色整齐、力度通透集中,八度同音反复时声音要响亮并富有弹性。

29-32 半音上行模进,奏法同上。

情绪递进发展。

半音和声技法是格里格创作的又一显著特征。

33-35 双手八度继续反向进行,半音递进发展。

36 音量突弱,与前乐句产生鲜明对比。

左手低音声部线条清晰,弹奏跳音要有弹性。

37-38 准备段左手低音旋律突出,右手六连音节奏平均,衔接紧凑,注意重音。

两小节为一个乐句单位。

39-40 右手音区移高八度。

41-44 乐句呈递减式一小节乐句模进上行发展,情绪逐渐高涨。

注意音量渐强时要表现出层次性。

45-48 用强力度坚定的奏出八度大和弦,注意下行半音进行。

49 过渡句,力度渐弱、速度渐慢,可适当自由处理。

50-57 副部主题Ⅰ短小凝练,弹奏时注意连奏与断奏的对比,突出右手外声部的旋律线条。

58-65 双手同步音量突弱,以两小节为一个乐节,层层渐进,后两小节收束。

空拍节奏与跳音、重音奏法要准确、严谨。

66-73 副部主题Ⅱ旋律抒情优美。

左手和声随着右手的发展而变化、呼应。

74-81 结束部右手切分节奏造成的外声部旋律线条突出,音乐流动,跌宕起伏。

左手空拍节奏衔接紧凑。

可适当表现渐强与渐弱的对比,后两小节双手交叉弹奏,速度渐慢。

82-85 展开部中心段Ⅰ用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素材开始展开,调性转为E大调,用强力度奏出八度旋律。

86-89 乐句模进上行进行,注意左手三连音节奏平均,调性转为b小调。

90-93 继续模进进行到a小调,左手低音线条与右手旋律相呼应,此乐句承前启后,后两小节速度渐慢。

94-101 中心段Ⅱ为派生对比复调,用主部主题素材的后半句在降a、降d小调上展开,节拍变为6/8拍。

双手为四个声部,左右手交替出现,一问一答、相互呼应。

弹奏时应突出两个外声部的旋律线条,做到音色连贯、层次清晰。

102-105 乐句短小紧凑,注意和声变化与自然重音。

106-117 e小调模进音型,奏法同上。

118-121 准备段第一乐句,左手固定低音为分解八度,保持平稳。

右手把重音点连成旋律线条。

122-125 准备段第二乐句,注意右手二音连线的自然重音,左手持续平稳。

情绪逐渐高涨,音量渐强。

126-129 右手外声部旋律线条突出,用强力度奏出。

后两小节渐慢、渐弱,可适当自由处理。

130-141 再现部主部主题动力性再现,奏法基本同前。

142-161 连接部严格再现,八度三连音连贯而紧凑,增加了紧张度。

162-174 调性转为a小调。

后三小节渐慢、渐弱,注意空拍的分寸感。

175-190 副部主题Ⅰ转到e 小调,双手四个声部,突出右手中声部旋律线条。

注意最后一小节速度渐慢及带延长记号的空拍。

191-198 副部主题Ⅱ为快板,左右手一动一静的长短句和声变化,增加了情绪紧张度。

199-202 双手交叉弹奏,突出两个外声部点的旋律。

一气呵成地弹奏至尾声。

203-204 左手八度旋律,右手突出中声部旋律。

205-208 双手同步旋律,情绪逐步高涨,音量渐强。

209-215 Coda(尾声)气势恢弘地奏出以左手为主题的八度旋律,快速而紧凑,力度饱满而通透。

216-229 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的模仿复调,弹奏时手腕略低且保持放松。

节奏衔接紧密而及时,和声准确,旋律线条清晰,音乐自然流动起伏,气息一气呵成,最后一起走向高潮。

二、第二乐章(一)曲式结构分析图式行板(Andante molto),C大调,4∕4拍,复三部曲式(有自由变奏因素)。

(二)演奏提示这是根据一首民歌式的优美曲调而作的变奏曲,宛如一首挪威的“无词歌”,使人联想到平静的峡湾,但也不乏风暴。

1-4 A 部 A段以稳定优美的C大调主题开始,如歌的旋律抒情连贯,让人联想到平静的峡湾。

弹奏时注意左手的保持音。

5-8 右手旋律以八度形式平行再起,左手六连音节奏平稳。

后一小节注意双手琶音奏法与三连音附点节奏。

9-11 B段节拍转换为12∕8拍,调性为格里格常用的大调降Ⅶ级的C混合利第亚调式。

双手为三个声部,突出右手旋律声部的歌唱性,由双手交替衔接的中声部清晰的弱奏。

注意后一小节四连音与三连音节奏的平稳对位。

12 八度与和弦力度突强,有爆发力。

13-16 乐句模进上行进行,调性转至D混合利第亚调式,音乐处理基本同上。

17 B 部C段音乐形象快速转换为活跃的手指跑动音型,e和声小调的和声色彩令人耳目一新,应指触清晰的演奏出具有想象力的音色。

18 体会e多利亚调式和声的微妙变化,注意音准。

19-20 乐句紧凑,随着音乐的发展情绪渐进,力度渐强。

调性由F利第亚大调转至G伊奥尼亚大调。

21-22 典型的挪威“斯普林”舞蹈节奏——欢快而活跃的。

注意小节重音的变化。

调性由G 大调转至b旋律小调。

弹奏时注意音乐的律动及平行三度的连贯。

23 D伊奥尼亚大调上注意右手旋律声部的三连音及重音节奏。

24-25 C大调过渡句,左手八度重音突出,为再现做好属准备。

26-29 A′ 部A′段变奏再现,主题由右手八度大和弦开始,左手琶音音型快速而准确的弹奏。

后一小节末适当渐强且渐慢。

30-33 主题平行再起,音色突弱,右手八度旋律层次清晰,注意内声部的和声变化及左手的半音织体手法。

34-37 右手保持平稳,左手半音阶下行音量由强渐弱。

后两小节左手平稳,右手三个八度半音阶下行由最强到最弱且渐慢。

注意双手快速跑动时音色颗粒清晰连贯。

38-39 安静而声音饱满的延续音响,音乐处理自由而有起伏,小节末渐慢。

40-43 B′段变奏再现,奏法基本同前。

突出右手外声部歌唱性旋律。

44-49 右手三连音平稳,突出左手低音旋律线条,注意双手节奏对位准确而平稳。

后两小节主题回到A的尾声,渐慢、渐弱。

50-56 Coda结束句,圣咏般安静平稳的和声连接,音乐流动起伏,渐慢、渐弱至渐消失的琶音,暗示心灵得到升华。

作者简介:张鲲(1979-),女,学位:硕士,职称:图书馆馆员,单位: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