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管理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环境目标指标及方案控制程序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环境目标指标及方案控制程序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环境目标指标及方案控制程序一、环境目标1.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引入节能措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2.减少废物产生和提高废物利用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引入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废物产生,并提高废物的利用率。

3.保护水资源和水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监控,减少用水量,防止水体的污染和破坏。

4.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加强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5.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效果,提高整体环境管理水平。

二、环境指标1.温室气体排放指标: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10%。

2.能源消耗指标:每年减少能源消耗量5%。

3.废物利用率指标:每年提高废物利用率3%。

4.水资源利用指标:每年降低用水量3%。

5.环境事故发生指标:每年环境事故发生次数降低10%。

1.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公司每年应回顾和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

2.实施节能减排方案:制定节能减排方案,包括节能改造、设备更新、能源管理、员工培训等措施,确保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达成。

3.推进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提高废物利用率。

4.引入水资源管理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包括节水措施、水资源监测和管理、水质保护等措施,确保用水量和水质目标的实现。

5.加强环境监控和管理:建立环境监控体系,定期检测和监测环境指标,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环境事故的发生。

6.定期评估和改进:每年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审和外审,对环境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企业能够明确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相应的方案和控制程序,从而有效管理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还对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条目标本公约的目标是按照本公约有关条款从事保护生物多样性,持久使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实现手段包括遗传资源的适当取得及有关技术的适当转让,但需顾及对这些资源和技术的一切权利,以及提供适当资金。

第2条用语为本公约的目的: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资源是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他生物组成部分。

生物技术是指使用生物系统,生物体或其衍生物的任何技术应用,以制作或改变产品或过程以供持定用途。

遗传资源的原产国是指拥有处於原产境地的遗传资源的国家。

提供遗传资源的国家是指供应遗传资源的国家,此种遗传资源可能是取自原地来源,包括野生物种和驯化物种的群体,或取自移地保护来源,不论是否原产於该国。

驯化或培殖物种是指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影响了其演化进程的物种。

生态系统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和它们的无生命环境作为一个生态单位交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动态复合体。

移地保护是指将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移到它们的自然环境之外进行保护。

遗传材料是指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

遗传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

生境是指生物体或生物群体自然分布的地方或地点。

原地条件是指遗传资源生存於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之内的条件;对於驯化或培殖的物种而言,其环境是指它们在其中发展出其明显特性的环境。

就地保护是指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以及维持和恢复物种在其自然环境中有生存力的群体;对於驯化和培殖物种而言,其环境是指它们在其中发展出其明显特性的环境。

保护区是指一个划定地理界限,为达到特定保护目标而指定或实行管制和管理的地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指由某一区域的一些主权国家组成的组织,其成员国已将处理本公约范围内的事务的权力付托它并已按照其内部程序获得正式授权,可以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本公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校园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校园范围内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并涉及以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一)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四)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管理;(五)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六)应对微生物耐药;(七)防范生物恐怖袭击与防御生物武器威胁。

(八)其他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活动。

第三条实验室生物安全是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应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学院、研究院、实验室等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应当加强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把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知识纳入教育培训内容,加强学生、从业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和伦理意识的培养。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生物安全,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危害生物安全的行为。

对在生物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参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表彰。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参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处分。

第二章管理体系及职责第六条根据《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学校实行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分级分工负责制,具体分工如下:(一)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牵头负责学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学校实验室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和生物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简报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简报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简报2011年第1期2011年12月18日履约行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成果鉴定会召开来源: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项目四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战略与行动计划》)成果鉴定会于2011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

由环境保护部万本太总工程师、环境保护部金鉴明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文华院士、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旭院士及中国科学院资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员组成的专家组出席了会议并听取了《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写人员代表对《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编写思路、基本内容和项目成果进行的介绍。

专家组对《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科技成果进行讨论评审后,认为项目意义重大、项目参与面广、项目研究成果丰富,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号召各成员国响应联合国大会65/161号决议,为生物多样性十年(2011-2020)做出新贡献来源:《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网站编译:项目四处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后,联合国决定宣布2011-2020年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以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在2011-2020年期间的实施。

决定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在咨询各成员国的基础上,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以及联合国相关基金和机构的帮助下,代表联合国系统领导和协调生物多样性十年的各项活动,同事邀请各成员国在自愿的原则下为生物多样性十年的活动资金做出贡献。

生物多样性十年支持同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2011-2020)”。

该计划由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审议通过。

生物多样性十年庆祝活动计划将很快出台并提供给各成员国。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于2011年1月11日发出通知,鼓励所有成立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国家委员会的成员国再接再厉,为生物多样性十年做出新的贡献。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Cartagena Protocol on Biosafety)是一项国际环境协议,旨在确保转基因生物活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得到充分考虑。

议定书于2000年1月29日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市签署,并于2003年生效。

以下是议定书的内容要点:1. 目标: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目标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并在转基因生物活动中预防、减轻和控制潜在的风险。

2. 转基因生物:议定书中定义了转基因生物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能够自我复制或复制其基因组的有机体”。

议定书还澄清了转基因生物的范围,以确保所有相关活动都受到管辖。

3. 风险评估:议定书强调,在进行转基因生物活动之前,应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这包括评估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以及确定任何必要的防范措施。

4. 明确的程序: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规定了清晰明确的程序,以便国家间在转基因生物活动的监管和交流方面进行合作。

这包括信息交换、科学技术合作和共享研究结果等。

5. 进口和出口程序:议定书要求国家采取适当的程序来监管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产品的进口和出口,以确保其符合国际标准和规范。

6. 事故应对:议定书强调国家应建立适当的制度和措施,以减轻和应对与转基因生物活动相关的事故或紧急情况。

7. 合规与执行: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鼓励国家加强遵守和执行机制,以确保转基因生物活动符合其规定的义务。

8. 技术和科学合作:议定书倡导国际间的技术和科学合作,以促进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研究和发展。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旨在加强全球对转基因生物活动的监管,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

通过国家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议定书提供了一个框架,通过科学和技术合作来建立转基因生物领域的标准和规范。

这样一来,转基因生物活动可以更加安全地进行,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益处和机会。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9. 全球转基因食品标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还强调了全球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19•【文号】•【施行日期】2021.10.19•【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2021年10月19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别致的景观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取得长足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切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目标,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进一步提高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二)工作原则——尊重自然,保护优先。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和地带性分布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预,对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实施有效保护,保障生态安全。

——健全体制,统筹推进。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发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完善年度工作调度机制。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十一条 鼓励措施每一缔约国应尽可能并酌情采取对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起鼓励作用的经济和社会措施。
第十二条 研究和培训缔约国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应:(a)在查明、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及其组成部分的措施方面建立和维持科技教育和培训方案,并为此种教育和培训提供支助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b)特别在发展中国家,除其他外,按照缔约国会议根据科学、技术和工艺咨询事务附属机构的建议作出的决定,促进和鼓励有助于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c)按照第十六、十八和二十条的规定,提倡利用生物多样性科研进展,制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持久使用方法,并在这方面进行合作。
第七条 查明与监测每一缔约国应尽可能并酌情,特别是为了第八条至第十条的目的:(a)查明对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要顾及附件一所载指示性种类清单;(b)通过抽样调查和其他技术,监测依照以上(a)项查明的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要特别注意那些需要采取紧急保护措施以及那些具有最大持久使用潜力的组成部分;(c)查明对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产生或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过程和活动种类,并通过抽样调查和其他技术,监测其影响;(d)以各种方式维持并整理依照以上(a)、(b)和(c)项从事查明和监测活动所获得的数据。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约
序言
缔约国,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内在价值,和生物多样性及其组成部分的生态、遗传、社会、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和美学价值,还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进化和保持生物圈的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性,确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关切事项,重申各国对它自己的生物资源拥有主权权利,也重申各国有责任保护它自己的生物多样性并以可持久的方式使用它自己的生物资源,关切一些人类活动正在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减少,意识到普遍缺乏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和知识,亟需开发科学、技术和机构能力,从而提供基本理解,据以策划与执行适当措施,注意到预测、预防和从根源上消除导致生物多样性严重减少或丧失的原因,至为重要,并注意到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减少或损失的威胁时,不应以缺乏充分的科学定论为理由,而推迟采取旨在避免或尽量减轻此种威胁的措施,注意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要求,是就地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维持恢复物种在其自然环境中有生存力的群体,并注意到移地措施,最好在原产国内实行,也可发挥重要作用;认识到许多体现传统生活方式的土著和地方社区同生物资源有着密切和传统的依存关系,应公平分享从利用与保护生物资源及持久使用其组成部分有关的传统知识、创新和作法而产生的惠益,并认识到妇女在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中发挥的极其重要作用,并确认妇女必须充分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各级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强调为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组成部分的持久使用,促进国家、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国际、区域和全球性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承认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和适当取得有关的技术,可对全世界处理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承认有必要订立特别规定,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包括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和适当取得有关的技术,注意到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这方面的特殊情况,承认有必要大量投资以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且这些投资可望产生广泛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惠益,认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根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第一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务,意识到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对满足世界日益增加的人口的粮食、健康和其他需求至为重要,而为此目的取得和分享遗传资源和遗传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注意到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终必增强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并有助于实现人类和平;期望加强和补充现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久使用其组成部分的各项国际安排;并决心为今世后代的利益,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兹协议如下:

生物安全法律法规

生物安全法律法规

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一、背景介绍生物安全是指保护人类和生态系统免受生物有害物质和生物有害活动的危害,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生物安全,各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生物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

二、相关法律法规1. 生物安全法生物安全法是各国立法机构出台的基础性法律,旨在确保生物威胁的预防、监测和控制。

该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定义了生物安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规定了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确定了相关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设立了生物安全审查制度,包括对生物实验室、生物材料的审查和许可;- 制定了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 规范了生物安全培训和宣传工作;- 定义了生物安全违法行为及处罚力度。

2. 生物材料管理办法生物材料管理办法是为了确保生物材料的安全使用、运输和处置而制定的细则。

该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明确了生物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规定了生物材料的存储、运输和处置要求;- 设立了生物材料的标识和追溯制度;- 制定了生物材料相关人员的资质要求;- 规范了生物材料的异常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程序;- 设立了生物材料的安全监测和检测机制。

3.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是为了确保生物实验室的安全运行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该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设立了生物实验室的分级制度和相应的安全标准;- 规定了生物实验室的建设、设计和设备要求;- 确定了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的资质和培训要求;- 制定了生物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规范了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监测和检测机制。

4. 生物安全监管条例生物安全监管条例是为了加强对生物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执法而制定的细则。

该条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规定了对生物安全领域的监管机构的设立和职责;- 制定了生物安全管理的执法程序和措施;- 确定了生物安全监管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预机制;- 规范了生物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程序;- 确定了对生物安全违法行为的罚则。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是指为了保护环境、缓解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而采取的措施和程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1. 环境影响评估:对新建项目或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 环境管理计划:制定并执行环境管理计划,包括环境目标和计划、环境保护措施、污染物排放控制、资源有效利用等,以确保项目在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

3. 污染物排放控制: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境监测要求,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监测和管理,并定期报告排放情况。

4. 废物管理:规划和实施有效的废物处理和管理措施,包括废物的分类、储存、处理和处置,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能源管理:制定能源使用计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6. 水资源管理: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计划,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开展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

7. 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开展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

8. 环境教育与宣传: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促进社会参与和共同责任。

通过实施这些环境因素控制程序,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引言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度量,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人类社会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

国际法规《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国际法律文件,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

该公约旨在确保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并促进公平和公正的分享与利用生物资源的好处。

公约设立了国家层面的保护机制,要求各缔约国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法规,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种质资源条约》《种质资源条约》于2001年生效,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律框架。

该条约的目标是保护和促进农作物的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农民和国家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共享和公平受益。

条约要求缔约国在国内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实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国家法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主要体现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中。

该法于1988年颁布,旨在保护和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法律规定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明确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责任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系统,因此中国还制定了《森林法》来保护森林资源。

该法规定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管理,包括采伐限额、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森林的保护,可以有效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美国《美国清洁水法案》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美国的《清洁水法案》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法案于1972年颁布,旨在保护美国的水资源和水生生物。

法案规定了水污染的控制标准和相关的执法机构,采取措施防止和修复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环境保护操作规程

环境保护操作规程

环境保护操作规程第1章总则 (5)1.1 环境保护目标 (5)1.1.1 保证《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全面贯彻执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1.1.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5)1.1.3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提升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

(5)1.2 适用范围 (5)1.2.1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科研、服务等各类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

(5)1.2.2 本操作规程涉及的环保事项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管理、噪声污染防治、放射性污染防治等。

(5)1.3 术语和定义 (5)1.3.1 环境保护:指为预防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6)1.3.2 污染物:指在环境中存在、迁移、转化,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6)1.3.3 污染防治:指为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环境污染,所采取的技术、管理和法律等措施。

(6)1.3.4 资源利用效率: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与产生的产品或服务的比值,用以衡量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6)1.3.5 生态环境:指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包括大气、水、土壤、植被等。

(6)1.3.6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提出预防或减轻措施的活动。

(6)第2章环境管理体系 (6)2.1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 (6)2.1.1 确立环境管理方针 (6)2.1.2 构建组织结构 (6)2.1.3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6)2.1.4 制定环境管理计划 (6)2.1.5 制定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6)2.1.6 培训与宣传 (7)2.2 环境管理体系实施 (7)2.2.1 执行环境管理计划 (7)2.2.2 监控与改进 (7)2.2.3 日常管理 (7)2.2.4 沟通与交流 (7)2.2.5 应急与处理 (7)2.3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 (7)2.3.1 内部审核 (7)2.3.2 管理评审 (7)2.3.3 第三方认证 (7)2.3.4 认证后监督 (7)第3章环境影响评价 (7)3.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7)3.1.1 项目启动 (7)3.1.2 环境现状调查 (8)3.1.3 影响因素识别 (8)3.1.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3.1.5 环境保护措施 (8)3.1.6 公众参与 (8)3.1.7 报告编制 (8)3.2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8)3.2.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3.2.2 生态影响评价 (8)3.2.3 污染影响评价 (8)3.2.4 噪声与振动影响评价 (8)3.2.5 辐射影响评价 (8)3.2.6 环境风险评价 (8)3.2.7 环境保护措施评价 (9)3.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9)3.3.1 报告正文 (9)3.3.2 附件 (9)3.3.3 公众参与说明 (9)3.3.4 签字页 (9)3.3.5 报告光盘 (9)第4章污染防治措施 (9)4.1 大气污染防治 (9)4.1.1 工业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废气排放,保证废气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孟德尔遗传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孟德尔遗传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孟德尔遗传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地球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它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它们的基因。

无论是从保护生命的角度还是经济利益方面,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生物多样性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基因污染。

在这种情况下,孟德尔遗传学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孟德尔遗传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联系。

1. 孟德尔遗传学的历史孟德尔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和遗传传递规律的学科,其命名来源于奥地利的一位修道士和园艺学家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

1856年,孟德尔开始进行豌豆杂交试验,这些试验让他首次证明了遗传上的规律性。

在孟德尔的实验中,他观察到在两个具有不同性状的豌豆植株杂交后,它们的性状并没有完全混合,而是遵循着某种比例。

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简单控制”。

这一发现为遗传学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最终导致了现代遗传学的诞生。

孟德尔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认识,即基因的传递是自然界中不可避免的事实。

孟德尔遗传学理论认为,个体的特征受到基因的影响,而基因会垂直传递给下一代,同时也会横向传递给同一代中的其他个体。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现代保护生物的主要形式之一。

它可以保证能在未来继续利用和探索地球上的物种和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更好的保持自然平衡。

而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遗传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联系也在逐渐增强。

遗传学研究基因的传递规律,而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用于协助维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具体而言,遗传学研究可以帮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程序和手段,如以下几种:a) 遗传多样性的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关注的是各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而这些生态关系往往依赖于物种内部的多样性。

因此,保护物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多个年代以来,在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和评估过程中,遗传学研究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基于遗传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物种中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保护计划。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指南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指南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指南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环境资源能源•【公布日期】2000.02.01•【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瑞士格兰德正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指南物种生存委员会(SSC)入侵物种专家组(IUCN委员会第51次会议通过,2000年2月,瑞士格兰德)1.背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各种威胁。

现在许多科学家和政府认识到,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是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生物入侵。

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是广泛的、不易觉察的,并且通常是不可逆转的。

在全球范围内它们对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可能类似于生境的损失和退化。

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

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变得无效,外来入侵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自由贸易的强化,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与旅游的大幅度增长,为物种偶然的、或有意的传播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机会。

早期制定的预防人类疾病和作物病虫害入侵的海关和检疫法规,远不能满足防止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入侵的要求。

这样,存在了数百万年的生物隔离屏障的消失,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出现的问题。

就生态和经济两方面而言,生物外来入侵的规模和造成的损失是全球性的和巨大的。

在所有的分类学群体中,都已发现外来入侵物种,它们包括传入的病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事实上,地球上的每个生态系统类型的本地生物群落,都已受到它们的入侵和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已经造成数以百计的物种灭绝。

其生态代价是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无法挽回的。

此外,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

杂草使作物产量减少,成本增加;杂草使集水区域和淡水生态系统退化;旅游者和住宅拥有者无意间把外来植物引入荒野和自然生态区域;农作物、牲畜和森林的病虫害,使其产量减少,控制费用增加。

保护生物多样性管理控制程序

保护生物多样性管理控制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对本公司生产和生活中避免和防止破坏生态系统做出明文规定。
3.职责:
3. 1总经理负责有关活动的各项资源。
3. 2行政部负责厂区内标语宣传。
3. 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事宜。
4. 定义和目的
生物多样性:
定义: 通常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动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7、相关环境记录表格

5.5教育鼓励员工多学习环保知识, 认识外来物种(微甘菊、水葫芦、大米草等)侵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员工参加公益活动。
6.相关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件
6. 1《废水管理控制程序》
6. 2《大气污染管理控制程序程序》
6. 3《水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6. 4《电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6. 5《土壤污染管理控制程序》
XXXXXX制造厂
EMS程序文件
NO.编号: KM-EMS-17
VER.版号: A
PAGE:共3页
保护生物多样性管理控制程序
发放编号
本版修改记录
修改状态
日期
修改原因及内容摘要
修改人
审批人
备注
编制:批准:
日期:日期:
日期:日期:
1. 目的
通过对生产和生活有关活动的管理和控制, 确保公司生产与生活不影响生态系统, 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目的: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 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 以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
5.运作流程
5. 1通过保护土壤, 控制大气污染, 节能减排, 加强废水管理等各方面努力, 保护厂区周围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文版

《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文版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本议定书缔约方,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缔约方,忆及《公约》第19条第3和第4款、第8(g)条和第17条,又忆及《公约》缔约方大会1995年11月17日第II/5号决定要求订立一项生物安全议定书,其具体侧重点应为凭借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使用产生不利影响的任何改性活生物体的越境转移问题,特别是着手拟定适宜的提前知情同意程序,以供审议,重申《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原则15中所规定的预先防范办法,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扩展迅速,公众亦日益关切此种技术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需顾及对人类健康构成的风险,认识到如能在开发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同时亦采取旨在确保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妥善安全措施,则此种技术可使人类受益无穷,亦认识到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对于人类极为重要,考虑到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此方面能力有限,难以应付改性活生物体所涉及的已知和潜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认识到贸易协定与环境协定应相辅相成,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强调不得将本议定书解释为缔约方根据任何现行国际协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有任何改变,认为上述陈述无意使本议定书附属于其他国际协定,兹协议如下:第 1 条目标本议定书的目标是依循《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原则15所订立的预先防范办法,协助确保在安全转移、处理和使用凭借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使用产生不利影响的改性活生物体领域内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同时顾及对人类健康所构成的风险并特别侧重越境转移问题。

第 2 条一般规定1. 每一缔约方应为履行本议定书为之规定的各项义务采取必要和适当的法律、行政和其他措施。

2. 各缔约方应确保在从事任何改性活生物体的研制、处理、运输、使用、转移和释放时,防止或减少其对生物多样性构成的风险,同时亦应顾及对人类健康所构成的风险。

3. 本议定书的任何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依照国际法所确立的各国对其领海所拥有的主权以及国际法所规定的各国对其专属经济区及其大陆架所拥有的主权和管辖权,亦不得妨碍所有国家的船只和航空器依照国际法和有关国际文书所享有的航行权和航行自由。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程序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程序

环境保护管理程序1 目的为规范公司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行为,控制各类环境因素,防止和减少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保护和控制要求。

3 术语和定义3.1 环境本程序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本程序所称环境保护“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及防止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3 环境影响评价本程序所称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3.4 清洁生产本程序所称的清洁生产是指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降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减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减降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3.5 污染源本程序所称的污染源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或人体。

3.6 环境保护本程序所称环境保护是指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适合于人类生活、劳动的环境。

3.7 环境监测本程序所称的环境监测是指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

生物安全日常防控管理制度

生物安全日常防控管理制度

生物安全日常防控管理制度1. 引言生物安全是指对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管理,预防生物灾害和生物污染的工作。

生物安全日常防控管理制度是一套规范性文件,为保障生物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平衡,有效预防和控制生物灾害和生物污染的发生。

本文档旨在对生物安全日常防控管理制度进行介绍和解析。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预防和控制生物灾害和生物污染的发生;•确保人员、设施和设备的生物安全;•加强生物安全意识,提高应急管理和应对能力。

2.2 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安全第一,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基础;•法制化管理,责任明确;•整体推进,多方参与。

3. 生物安全组织与管理3.1 生物安全委员会生物安全委员会是负责生物安全管理和决策的机构。

其职责包括:•制定生物安全政策、规划和管理制度;•监督和组织实施生物安全相关工作;•定期评估和调整生物安全措施。

3.2 生物安全管理员生物安全管理员负责实施具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其职责包括:•制定日常生物安全工作的操作规范;•指导和培训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监督和检查生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情况。

3.3 员工培训与责任所有从事生物实验和研究的员工都应接受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安全政策和规章制度;•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应急预案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意识和责任。

4.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4.1 实验室设置与管理实验室应按照生物安全级别划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实验室的布局设计;•实验室的环境控制;•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选择和管理。

4.2 生物材料的处理和储存生物材料的处理和储存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

包括:•生物材料的采集、传运和处置;•生物材料的储存条件和管理;•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

4.3 实验室安全操作与防护生物实验室操作应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进行,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佩戴和使用;•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应急情况的处理和处置。

环境保护控制规范

环境保护控制规范

环境保护控制规范
环境保护控制规范是指为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损害自然资源
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这些规范旨在监管和管理各个行业的
活动,以保护环境并提高可持续发展。

1. 排放限制:规定了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和限值,例如大气排放中的废气排放标准、废水排放的水质标准等。

2. 资源利用:规定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包括水资源的管理、土地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经营和保护等。

3. 废物处理:规定了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方式,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有害废物的安全处理、固体废物的填埋和焚烧等。

4. 自然保护:规定了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濒危物种的保护等。

5. 环境影响评价:规定了对新项目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程序和要求,以确保环境因素得到充分考虑并加以控制。

涵盖这些方面的环境保护控制规范制定了行业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旨在推动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消费和经营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这些规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目标都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GAP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GAP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本公司养殖基地根据《良好农业规范》的要求建设,制订了各项保持生物多公司养殖基地是以斑点叉尾鮰鱼养殖为主的水产企业,在养殖作业过程中会投入饲料、渔药、化学品、鱼苗等投入品,会对水库环境带来压力,对此公司基地制订了能源利用计划、投入品管理程序、苗种验收程序,努力控制有机质污染与化学污染,公司基地还针对养殖生活中所出现的垃圾制订了垃圾管理计划与污染管理理控制程序,能有效对养殖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污染进行控制与处理。公司养殖基地的网箱养殖面积都被严格规定,不得超过水库面积的1‰,水库中还有野生的鲢鳙鱼,能对水质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经评估,这样的养殖规模与模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会改变原有的生态系统。公司又制订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计划:设置栅栏围网防止野生动物误入与缠杀;禁止用一切手段捕杀野生动物;及时妥善处理垃圾;禁用化学除草剂;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完全可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经评估,公司养殖基的生态环境不会因养殖活动而改变,生物多样性不会受到破坏,基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计划是有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制造厂
EMS程பைடு நூலகம்文件
NO.编号:KM-EMS-17
VER.版号:A
PAGE:共3页
保护生物多样性管理控制程序
发放编号
本版修改记录
修改状态
日期
修改原因及内容摘要
修改人
审批人
备注
编制:批准:
日期:日期:
1.目的
通过对生产和生活有关活动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公司生产与生活不影响生态系统,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5.5教育鼓励员工多学习环保知识,认识外来物种(微甘菊、水葫芦、大米草等)侵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员工参加公益活动。
6、相关支持文件
6.1《废水管理控制程序》
6.2《大气污染管理控制程序程序》
6.3《水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6.4《电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6.5《土壤污染管理控制程序》
7、相关环境记录表格
目的: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
5、运作流程
5.1通过保护土壤,控制大气污染,节能减排,加强废水管理等各方面努力,保护厂区周围生态环境。
5.2在厂区内种植多种花草植物,绿化环境。
5.3宣传教育全体员工遵纪守法,保护生物,不要残杀食用野生动物,国家保护动物,不私自砍伐植物,爱护国家保护植物。
5.4宣传教育全体员工,尽量令每个人明白理解,作为在这个蓝色星球(地球)上的统治者——人类,在疯狂攫取资源发展人类自身的同时,已经带给地球环境巨大的冲击,相比自然对生命的宽容,人类是多么骄横;然而面对自然的命运无情,人类依然脆弱无力,当人类的智慧不足以看透自然平衡的精妙,请全人类觉醒:保护生物,就是保护你自己。
2.适用范围
本程序对本公司生产和生活中避免和防止破坏生态系统做出明文规定。
3.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有关活动的各项资源。
3.2行政部负责厂区内标语宣传。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事宜。
4.定义和目的
生物多样性:
定义:通常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动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