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6课《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含配套练习,练习无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 沪教版五四制
16 黄生借书说一、基础知识1.本文选自 ____________,作者,文学家,著作有、等。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非夫人之物()强假.焉()惴惴焉()庋.藏()好.书()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授:)⑵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⑶若业为吾所有(业:)⑷余幼好书,家贫难致(致:)⑸今黄生贫类余(类:)4.翻译下列句子:⑴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⑵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⑶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⑷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5.本文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将自己幼时借书的遭遇讲给黄生听有什么用意?7.谈谈你对读书与借书的看法。
二、同步解读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8.解释下列字词:⑴归而形诸梦诸:⑵故有所览辄省记辄:⑶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可惜:⑷为一说,使与书俱俱:9.指出“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与原文的哪两处相照应?⑴⑵10.作者为何“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11.作者讲述做官后书多蒙尘的情景有什么作用?12.作者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在哪里?三、美文赏读怪哉汉武帝幸①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
还对曰:“此虫名怪哉。
昔时拘系②无辜,众庶③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④地图,信⑤如其言。
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
黄生借书说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案[科目]语文[年级]初三[标题]黄生借书说[关键词]文言文/教案[内容]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一)本文是自读课,安排一课时完成。
(二)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原则,以教师指导下的自读为主线进行训练。
(三)教学本文可采用诵读法,共步骤可概括为“四读”。
1.读课文,领悟语旨。
①散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②抽查诵读情况,重在指导读出语气。
③领悟文旨——论述借来的书才能认真读的道理以勉励黄生勤奋读书。
2.读课文,体会语脉。
①首段开门见山,结尾简明扼要,前呼后应,点明写本文的缘由。
②中间三段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结构严密,层次清晰。
首先列举藏有书者不读书的例子,再以生动的笔法描绘读自己书和读借来的书的两种不同心理,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最后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体会,印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3.读课文,品味语词。
①第二段中两个反问句语气和作用,如将它们改为陈述句,效果有何区别?②“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与“天下物皆然”中的“然”词义相同否?是否都应重读。
③“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一句中去掉“惴惴焉”如何?“摩玩”一词表达什么感情?④“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句中“叹”与“惜”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而“叹”?为什么而“惜”?这句话表达作者什么感情?⑤“然则予因不幸而遇张乎,生因幸而遇予乎?”中“然则”一词删去有什么不好?⑥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读课文,感受语情。
重在体会作者运用多种句式来加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以及形象化语言的感染力,与作者情感达到共鸣。
因课时有限,背诵可放在课外。
因议论文的背诵较记叙文背诵难度更大,教师应作必要的指导。
可采用线索记忆法或分层消化法进行记诵。
【指点迷津】(一)兴趣激发1.背诵过程中可采用男女生对读、对背的方式进行。
2.讨论过程中可设立论辩白,再设一反方进行辩论。
(二)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提出中心论点并层层深入论证的写法。
九年级语文黄生借书说2沪教版
黄生借书说一. 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词语积累书非借不能读也: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
夫人,那人。
指向别人借书的人。
强假,勉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
惴惴,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
摩玩,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
“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
庋,置放;收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
姑,姑且、且。
俟,等候、等待。
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所以(凡是)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
有所览,有看到的。
辄,就。
省记,记在心里。
省,明白。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
落落,堆集的样子。
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以前)一样贫穷。
类,似,像。
惟予之公书与X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X氏吝惜自己的书(不借给别人)好象不大相同。
惟,只是。
公,动词,同别人共用。
吝书,舍不得(把)书(借给别人)。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X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X (这样的吝啬鬼)。
然而,既然这样,那么……。
固,本来、诚然、实在。
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的时间;消闲解闷。
愚鲁:愚笨。
轻鄙:轻视;看不起。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辩驳: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炫耀:课文中是“夸耀”的意思。
梗概:大略的内容。
锐利:(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博学多知:形容学识渊博,见多识广。
狡黠:狡诈。
2. 一词多义3.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摩mó俟sì辄zhé俸fèng 庋guǐ惴惴zhuìzhuì蟫yín 挑剔tì炫xuàn耀梗gěng 概狡黠xiá4.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5. 作者、作品简介⑴课文标题中的“说”,是古文体中的一种,这种体裁的文章往往就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提出作者的看法,观点是“发人之所未发”的,一般以议论为主,也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成分。
黄生借书说 教学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认识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
2.学习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3.了解“然”和“然则”的不同用法。
教学难点、重点1.了解“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
2.本文结构是怎样的?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进行课外阅读的呢?在哪种情况下读书效率最高,效果最好呢?清代诗人袁枚告诉我们借来的书读得快,效果好。
你能领会这个道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袁枚的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袁枚(1716~1978),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子才,号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著有《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1.解题:黄生,姓黄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允修。
“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
2、复习:说”是古代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
三、指导预习。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教师巡视,适当点拨,同学之间可以商量。
2.教师补充注释。
释词:随园主人:袁枚自称。
随园,在江苏南京市北小仓山上,袁中年辞官后居住的别墅。
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
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短语,不用说、不必说。
虑人逼取:虑,担心。
俟异日:等他日。
候,等。
公书:把书公开,慷慨出借。
译句:书非借不能读也: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去读它。
非、不,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可是皇帝读书的有几个呢?然,然而、可是,连词,表转折。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这样看来,就是我原来不幸而遇到姓张的吧。
然则,这样看来,就……(紧承上文而引发下文)。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不仅书籍是这样,世上的事物都是这样。
沪教版初三中考文言文冲刺课内文言文题目精选之《黄生借书说》(含答案)
沪教版初三中考文言文冲刺课内文言文题目精选之《黄生借书说》(含答案)XXX向园主人借书,园主人告诉他:“没有借书就无法阅读。
你没有听说过藏书的人吗?他们有七略四库等天子之书,但是天子读书的人有几个呢?富贵人家有汗牛塞屋的书,但是他们读书的人有几个呢?其他人积攒的书,子孙弃置,也是一样。
不仅仅是书,所有的物品都是这样。
如果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强行借来,就会担心别人强行取走,心里不安,总是翻来覆去地看,说:‘今天还在,明天可能就没了,我再也见不到了。
’如果是自己的东西,就会高高束起来,收藏起来,说‘等到有一天再看吧’。
”我小时候喜欢读书,但家里贫困,很难得到书。
有一次我去向XXX借书,但他不肯借给我。
回来后,我梦到自己借到了书。
这让我非常难过。
从那时起,我看书的时候总是会做笔记。
后来,我成为了一个通籍,工资足够买书了。
我拥有了很多书,但其中有些书已经变得灰尘覆盖,时间久远。
我感叹借书者的用心专注,同时也觉得自己年少时光阴浪费了太多。
现在,XXX向我借书,我也向他借书。
但我的公共图书和XXX的私人藏书是不同的。
那么,是我不幸地遇见了XXX,还是XXX幸运地遇见了我呢?知道什么是幸福和不幸,就会专心读书,迅速归还书籍。
9.随园主人的姓名没有提到,“生”的意思是“先生”或“先生的意思”。
(2分)10.我向XXX借书,但他不给,回来后我就梦到自己借到了书。
(3分)11.C(3分)13.C(2分)14.我小时候喜欢读书,但家里贫困难以得到书。
(2分)15.随园主人的主要观点是,借书要谨慎,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予的公共图书和XXX的私人藏书是不同的,前者可以借给别人,后者则不行。
(4分)XXX向随园主人借书,主人告诉他:“没有借书就不能读书。
你不知道收藏书籍的人吗?他们有七略、四库之类的天子之书,但天子有几个真正读过?他们拥有汗牛塞屋的富贵家族之书,但富贵人读书的也不多。
其他人的祖先积攒下来的书,子孙们却弃置不顾。
初中九年级语文学案-黄生借书说【市一等奖】
黄生借书说【学习目标】1.了解“说”的有关知识和作者。
2.通过朗读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背诵课文。
3.结合工具书、课堂练习题、文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
4.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方法阐明“书非借不能读”道理的写法,珍惜今天优越的学习条件。
【学习重点】读通全文,领会“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学习难点】对比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读一读。
1.自由读3遍。
2.齐读。
3.重点段落读。
第二段:①设问:子不闻藏书者乎②反问: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富贵者读书有几③中心句:书非借不能读也。
(读译)第四段:④感叹句: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读理)第五段:⑤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读译)4.分组齐读。
(第1.2段学生齐读;第3段男女生分开读;第4段男女生分开读;第5.6段学生齐读。
)(读出对比手法和叙议结合的写法)二、议一议。
学生结合课堂练习译读全文。
1.积累几个词,解释它们的意思。
(1)汗()牛塞屋。
(2)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3)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4)故有所览辄省()记。
(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2.理解古今义。
这几个词在古代和现代意义有很大的差别,试说说。
4.全班交流,每人译一段。
三、品一品。
结合文章内容填空。
(1)《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_________。
(2)“说”是古代的一种的文体,课题的“说”是意思。
(3)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写出3个自己所学过的第二人称代词:(4)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结尾照应开头,点明写本文的缘由。
中间三段是重点。
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
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①;②;③。
首先,举历史上的例证,、和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并不读书。
然后,用和的两种不同心理作对比,来证明“书非借不能读”。
接着,以和加以印证。
初中语文_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2、学习课文对比鲜明的写作手法。
3、懂得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
重点难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了解部分词汇的古今异义,学习课文对比鲜明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有不同,唐代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是读书与写作的密切联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强调的是读书的好处很多;那么,清代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
(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多媒体展示)先来了解“说”和作者。
请两位同学一读“说”一读作者。
(多媒体)二、感知课文1、朗读课文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节奏,把握情感。
(2)学生边读边画出疑难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或问同学解决。
2、学生轮读,其余同学注意字音、断句,然后学生纠正。
3、字音检测(多媒体)4、大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示: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快速口头翻译课文,标记出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也可举手提问,看哪个小组掌握的最准确。
5、自学检测(多媒体)(1)解释下划线的字词(2)说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3)翻译下列句子三、分析课文1、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作者想证明一个什么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板书2、作者列举了那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总结(多媒体)举例子自己的经历天子之书、《七略》四库余幼时家贫借书富贵家之书汗牛塞屋张氏之吝书用心专其他祖父积做官之后束之高阁有书不读借书读用心专反面证明正反对比证明3、文中那些句子写出了借书读及自己拥有书后的心理和做法?提示:非夫人之物而·······姑姑俟异日观云儿(多媒体)4、作者是怎样以自己的经历来证明论点的?余幼好书···············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5、作者把自己年轻时的遭遇跟黄生现在的遭遇做了哪些比较?这些比较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起什么作用?(多媒体)6、对比鲜明的写作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多媒体)第二段借书者的心理:藏书者的心理第三段作者年轻时急切求书心理:通籍后有书:藏书者不读书和借书者读书专第四段予之不幸:黄生之幸:通过对比,寄托着对黄生的深切厚望,读书必专,归书必速。
语文:第16课《黄生借书说》课件(沪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上)
相关背景
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 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 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 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 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 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 “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 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黄 生 借 书 说
反面 论证论点 (事实论据) 正面
七略、四库 汗牛塞屋 祖父积、子孙弃 幼年:借书吃闭门羹 做官:书落落大满
书非 借不 能读
提出希望: 珍惜所有、勤奋读书
; / 德力西 德力西电气 德力西官方旗舰店
hwh08jyc
手脚。这次石子事件,已经是个很严肃的警告了。明秀不得不决定,从今起,对宝音不再作小儿科的欺侮。下次出手,就一定得是蕴足力道的 一击,可别怪明秀下狠心了!福珞,是明秀一定要捧去宫里的人,老太太主意未定,宝音休想在此时盖过福珞风头去!宝音低头饮汤。这汤, 厨房报上来的本金是一十一两十足纹银,并没有太大的虚浮成份,而街头脏兮兮大锅里煮的老牛杂,只要两个钱就有一大碗,卖主仍有赚头。 对宝音来说,那种老牛杂汤,味道不见得比十一两纹银熬出来的浓汤差多少,因为那种汤更烫、更辣,可以让你从舌尖开始、一直连整个灵魂 都燃烧起来。那是来自街头的智慧,更便宜、直接、灼人。宝音不怕明秀。福珞要进宫,博个一生。宝音要搏老太太欢心、探听宫中秘辛,也 是要为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谁的一生,都是一生,宝音不喜欢伤人、但也不准备再让路。忽路那边许多人,欢欢喜喜、咋咋呼呼、拉拉提提 的涌来,就差没敲锣打鼓了。光看她们的神情,很像要请状元公游街似的。她们确实是来报喜的。“报四姑娘喜!太守公府来提亲了!老爷已 经允了!”明秀脸上涌起红霞,扭身就出了课室,躲进二太太房间的紧里头,人们不得不追过去,扒着门、扯着帷子笑她:“四姑娘别这 样!”“这是喜事呀!”“瞧四姑娘!大日子闹洞房的时候,又够臊成什么样?”“这才是大家闺秀呢!”明秀于睫毛底下,悄悄抬起一点点 眼波,看宝音、福珞,像所有姐妹一样,弯下腰、带着笑,给她贺喜。这时候不知为什么,明秀想的不是唐家家势、不是月夜玉栏抚琴的少年、 甚至不是宫中呕心沥血的二姐,而是:“这下要得空找乐韵谈谈,又得过几天。”要跟乐韵“谈”的东西,筱筱那一整天、一整夜,都没机会 交给明秀。那是一块帕子,但连帕边都没缘上,确切的说,只是一块棉布。而且是一块脏了的棉布,上面吐着茶渍,细细闻,还能闻到柚子味。 这块棉布是筱筱从刘晨寂手中要过来的。乐韵把东西递给刘晨寂时,自以为机密,还是被人看见了,那人当然立刻去报告筱筱,筱筱再去报 告 ,得到回复之后,就去问刘晨寂把它要了过来。要的过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刘晨寂虽然看起来很温和、很柔软、很与人为善的 样子,但却很坚持原则。他回答筱筱:“不行。”“不行?!”筱筱眼睛瞪大了,“你知道我是谁吗?你知道我代表谁来说话吗?”“不行。” 刘晨寂只是很客气、很和气的再回答了一遍。筱筱眼珠子转了转:“难道你跟那丫头有„„”说到一半儿,有点难过。这个明润如玉的少年, 跟乐韵有私情?筱筱像锦城大多数少女一样,肯定会很难过的。刘晨寂眉头微蹙,责备的盯了筱筱一眼。这一眼的意思是说:“我跟她之间有 什么?这绝对不是
第16课《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doc初中语文
第16课《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doc初中语文一、基础知识1.本文选自 ____________,作者,文学家,著作有、等。
2.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非夫人之物〔〕强假.焉〔〕惴惴焉〔〕庋.藏〔〕好.书〔〕3.讲明以下句子中的词语:⑴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授:〕⑵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不管焉〔不管:〕⑶假设业为吾所有〔业:〕⑷余幼好书,家贫难致〔致:〕⑸今黄生贫类余〔类:〕4.翻译以下句子:⑴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⑵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⑶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
⑷知幸与不幸,那么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5.本文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将自己幼时借书的遭遇讲给黄生听有什么用意?7.谈谈你对读书与借书的看法。
二、同步解读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假设不相类。
然那么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那么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讲,使与书俱。
8.讲明以下字词:⑴归而形诸梦诸:⑵故有所览辄省记辄:⑶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惋惜:⑷为一讲,使与书俱俱:9.指出〝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与原文的哪两处相照管?⑴⑵10.作者为何〝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11.作者讲述做官后书多蒙尘的情形有什么作用?12.作者写«黄生借书讲»的用意在哪里?三、美文赏读怪哉汉武帝幸①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
还对曰:〝此虫名怪哉。
昔时拘系②无辜,众庶③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第16课《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沪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上)doc
《黄生借书说》教案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
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很多。
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
二、复习检查(投影)温故而知新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1)汗牛塞屋(2)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3)必高束焉,庋藏焉。
(4)家贫难致(5)归而形诸梦。
(6)故有所览辄省记。
(7)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8)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2、说出划线词的古今义:(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3、多义词: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有地洼然而方以长。
4、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1)书非借不能读也。
(2)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3)为一说,使与书俱。
5、翻译句子,并体会语句表达的语气:(1)子不闻藏书者乎?(2)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3)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三、研读课文: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翻译,下面请同学进一步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1、本文的观点是什么?2、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的?3、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什么?探讨1、(板书)论点:书非借不能读也探讨2、举例论证: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投影)富贵家之书——汗牛塞屋有书而不读其他——祖父积、子孙弃(作者提出观点后,接着以“子不闻……”一句设问,引出例证,这些例证有何作用?生回答)(从反面论证了观点)(有书而不读,依次类推,世上其他事物又如何呢?“非独书……”一句由书过度到“天下物”,写“天下物”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回答)(投影)书→天下物:物非己有:虑人逼取、摩玩不已不同心态物为己有:心安理得、束之高搁(以上由书及物都是从别人说起,接着由人及己,由一般到具体,以现身说法论证自己的观点,那么他通籍前后对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运用什么论证方法?生答)(投影)自己通籍前:家贫难致有所览辄省记——勤奋后:俸去书来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懒惰(第四段通过哪些对比,劝勉黄生认真读书?生答)(投影)借书:“予之公书”与“张氏吝书” 提出希望“予不幸”与“生幸” 读书必速、归书必速(这些对比论证有什么作用?)小结:根据板书进行总结,作者由书及物、由人及己,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劝勉黄生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勤奋读书。
九年级语文黄生借书说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doc
九年级语文黄生借书说人教四年制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黄生借书说》二. 本周教学目标1. 识记生字词,熟练地朗读课文。
2.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 从本文生发开去,结合实际,获得切身的教益2. 自主疏通文意,全面、准确、充分地感知诗歌。
四. 知识分析:《黄生借书说》(一)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诗人。
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今江苏江宁)等地知县。
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华奢。
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
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二)作品简介1. 内容: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向学。
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本文的结构层次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用摆事实、作类比等方法,列举藏书不读书的情形进行论证。
首句是统领句,指明以下的话是对黄生说的。
第二部分(第3段)写自己年幼时和做官以后的切身体会,再次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是用谈体会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第4段)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向黄生提出希望,勉励黄生珍惜有利条件,勤奋读书。
第四部分(第5段)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期望。
(四)写作特色1. 全文构思严密,紧扣中心。
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书非借不能读”,结尾照应开头,点明写本文的缘由。
中间三段是重点。
首先,举历史上的例证,天子、富贵之家和一般藏书家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并不读书。
然后,用读自家所有的书和读借自别人家书的两种不同心理作对比,来证明“书非借不能读”。
接着,以自己幼年时和当官后的经历和体会加以印证。
省优获奖教案第16课《黄生借书说》教案
《黄生借书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袁枚,了解一些双音词的古今义。
2.过程和方法: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读读、讲讲、练练,力争在课内熟读成诵;研读重点语段,学习本文运用对比阐明道理的方法;通读全文,了解本文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诵读课文,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认识到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
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很多。
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
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
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奢华。
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
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2)解题:★黄生,姓黄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允修。
★“说”是古代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
★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
(3)相关背景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
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
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
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三、文言知识1.易读错的字枚(méi) 斋(zhāi) 俟(sì) 辄(zhé) 俸(fèng) 吝(lìn) 惴惴(zhuì) 摩玩(mó)庋藏(guǐ) 素蟫(tán)2.释词:◆随园主人:袁枚自称。
初中语文《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初中语文《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初中语文《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
2.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
3.了解一些双音词的古今异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分析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书海茫茫,读书要借书,这是常有的事。
当你借到一本你所需要的书时,你在激动兴奋之后,便会埋头攻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但对自己已有的书,虽然也是需要学习的,却缺乏那种兴奋感和迫切阅读的激情。
在这方面大概大家都有所体会,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生借书说》就议论了这个问题,看看课文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你和他的认识是否一致2.解题:学生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作如下补充:①课文标题中的“说”,是古文体中的一种,这种体裁的文章往往就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提出作者的看法,观点是“发人之所未发”的,一般以议论为主,也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成分。
在写法上讲究波澜起伏,使人感到变化莫测。
篇幅一般不长,要做到言简意赅。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策士们的游说,到唐代便扩大成为一种通用的文体。
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属这类文章。
②课文作者袁枚还有号简斋,他生活在号称封建盛世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中过进士,做过江宁等地的知县。
33岁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筑园林,因是金陵织造园林旧址,故改其名“随园”,又因此自号“随园老人”,晚年还自号“仓山居士”,过着论文赋诗的悠闲生活。
他一生喜爱山水田园,思想比较自由解放,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反对模仿古诗文的格调。
认为“凡作诗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如疲驴。
”③黄生名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很器重他,也很乐意帮助他。
除了借书给他之外,还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黄生借书说》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黄生借书说》袁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综合质疑。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构思严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懂得有书必须认真读的道理,培养刻苦好学的习惯。
【重点难点】1.重点:运用对比阐明道理、层层深入论证的写法。
2.难点: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课文提示】1.古代的“说”是一种文体,内容是议论性的。
它常常就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
它与现在的杂文、杂感类似。
2.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人,著名诗人。
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正音正字】摩mó俟sì辄zhé俸fèng庋guǐ惴zhuì【词语积累】书非借不能读七略四库汗牛塞屋无论强假逼取惴惴摩玩高束庋藏异日省记落落【初学课文】1.朗读课文。
2.讨论本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段),就黄生借书一事,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第1段,是这一部分的总领,说明以下的话是专对黄生而言。
第2段,用藏书者不读、借书者快读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书非借不能读”。
第二部分(第3段),用自己切身的经历作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借书读必专”,再次证明“书非借不能读”。
第三部分(第4段),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勉励黄生把握机遇,勤奋读书。
“公书”与“吝书”、“幸”与“不幸”对比,很有说服力。
第四部分(第5段),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再次表明对黄生的期望。
)【课文简析】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差就却步不前。
作者认为,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能够催人奋进,取得意外的成就;同时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滋生贪图安逸、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好好读书。
作者从多方面阐述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文章频频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这些对比,概括起来,集中说明两个方面的道理:一是藏书者往往不读书,二是借书者往往快读书。
上海五四制语文八上《22黄生借书说》word教案 (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文学常识
2、第二段重点字词句翻译
二、疏通第三、四、五段
1、余幼好书 ,家贫难致。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爱好 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
2、有张氏藏书甚富。
参考译文: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
3、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重点字词:(17)诸:之于
黄生借书说(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2、通过课文 分析,正确认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观点,认识有书必须认真读的道理。
3、理解本文阐述观点的思路,学习对比说理的方法。
4、诵读课文,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认识到克服困难 ,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正确认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11、为一说,使与书俱。
重点字词:(29)为:写。(30)使:让。(31)俱:一起(交给黄生)
参考译文: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第四、五段向黄生提出希望,读书要专、归书要速。
三、总结文言字词
辨义:
1)子不闻藏Βιβλιοθήκη 者乎你子孙弃者无论焉儿子、儿辈
2)然天子读者有几然而
非独书为然这样
参考译文: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9、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重点字词:(28)固:本来。
参考译文:既然这样,那么我本来不幸是遇到姓张的呢,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是遇到了我呢?
10、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参考译文: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迅速。
初中语文(鲁教版)九年级-黄生借书说_教案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综合质疑。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构思严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懂得有书必须认真读的道理,培养刻苦好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对比阐明道理、层层深入论证的写法。
2、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设想: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读读、讲讲、练练,力争在课内熟读成诵;研读重点语段,学习本文运用对比阐明道理的方法;通读全文,了解本文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的写作特点。
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书海茫茫,读书要借书,这是常有的事。
当你借到一本你所需要的书时,你在激动兴奋之后,便会埋头攻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但对自己已有的书,虽然也是需要学习的,却缺乏那种兴奋感和迫切阅读的激情。
在这方面大概大家都有所体会,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生借书说》就议论了这个问题,看看课文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你和他的认识是否一致?二、预习检测1、文体:“说”是古代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
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
2、有关作者: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清代文学家。
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3、有关字音:枚( ) 斋( ) 俟( ) 辄( ) 俸( ) 吝( ) 惴惴( ) 摩玩( )素蟫( ) 庋藏( )三、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要求:自由读,认真专注,边读边圈点批注。
注意生字、多音字,注意停顿,尤其是一些长句的停顿。
)1. 读不准的字音:汗牛塞屋(sāi)若业为吾所有(wéi)辄省记(xǐng)时蒙卷轴(juàn)2. 断句如:黄生允修|借书(主谓之间要停顿)然|天子读书者(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接后要停顿)小结: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人、地、物等名称中间不应停顿。
八年级语文 黄生借书说 教案
黄生借书说教案【相关资料】袁枚(1716~1978),清代着名诗人、文学家。
字子才,号简斋,他生活在号称封建盛世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中过进士,做过江宁等地的知县。
33岁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筑园林,因是金陵织造园林旧址,故改其名“随园”,又因此自号“随园老人”,晚年还自号“仓山居士”,过着论文赋诗的悠闲生活。
他一生喜爱山水田园,思想比较自由解放,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反对模仿古诗文的格调。
认为“凡作诗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如疲驴。
”着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说”是古代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
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出示目标】(1分钟)1、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散读,了解文章主旨。
目标的实现需要同学们共同努力,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读)约15分钟一读: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要求:自主阅读,认真专注,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随时圈点批注,对读错之处给以指出。
二读:再次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学生散读课文,课下注释,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对于难于理解的在文中标出,请教同组同学或老师。
3分钟后初步疏通全文,力求通读。
三读: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来。
二、合作探究(说)约14分钟一说:说字词,归纳文中虚词“而”的用法。
要求小组合作,共同分析下面“而”的用法,2分钟后小组代表发言。
.“而”作为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如:(一)表示并列关系( )(二)表示递进关系( )(三)表示承接关系( )(四)表示转折关系( )(五)表示假设关系( )(六)表示修饰关系( )将本课“而”用法填在上面括号内。
只填序号,没有此用法的不填。
注意老师说的方法。
①授以书而告之曰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③必虑人强取,而惴惴焉④归而形诸梦⑤吾不得而见之⑥……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⑦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含配套练习) 教学设计:复旦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实词的解释、归纳特殊文言现象,翻译全文
通过圈划关键句梳理文章论证思路,理解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解释、归纳特殊文言现象,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
通过圈划关键句梳理文章论证思路,理解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受:一样东西没有得到之前特别期盼得到,仿佛只要得到了它,生活就洒满了美好幸福温暖的阳光。
然而真正得到后又觉得不过如此。
读书也是这样,自己有的书往往懒得读,然而如果听说别人有一本好书并把它借来读,却会读得很快很认真,这是什么道理呢?袁枚的《黄生借书说》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又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作品集《小仓山房文集》。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汗牛塞屋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惴惴焉为吾所有
庋藏焉姑俟
辄省记素蟫灰丝
卷轴吝书
3、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4、听老师朗读,标注句中停顿
5、学生朗读,注意停顿
三、把握文体特点,确定学习目标
1、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种古文体裁?有什么特点?之前学过哪篇?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说”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
2、本文《黄生借书说》是借什么事情来写的?
黄生——黄姓青年,名叫黄允修
针对黄姓青年来借书一事来写。
3、读懂“说”这种文体就必须明白,“说”文体的重点不在于所假借的是什么事情或现象,而是理解这些事情和现象引出的观点究竟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证这种观点的。
所以我们的学习分为三大板块:
(1)掌握字词解释,准确翻译全文,为理解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打好基础。
(2)通过寻找关键句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和中心思想
(3)学习文章构思谋篇、写作手法上的可取之处
四、落实文言相关知识与技能
1、首先我们进入第一板块的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解释
(2)翻译全文,读懂文章意思
(3)归纳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
2、由学生逐段朗诵、逐段翻译、逐段概括大意
3、归纳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
古今异义:祖父
子孙
无论
夫人
词类活用:汗牛塞屋
归而形诸梦
一词多义:子不闻藏书者乎?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
特殊句式:七略、四库,天子之书(判断)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省略、倒装)
若业为吾所有(被动)
4、完成当堂检测
五、梳理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方法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了什么句式,有何表达效果?
书非借不能读也
用双重否定句增加预期,进行强调,增强表达效果
2、运用圈划关键句的方法,整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书非借不能读也。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3、论证过程中结合了哪些论证方法?整理文中的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4、古人借书学习的例子很多,在第三小节中作者用自己的例子有什么用意?
5、完成配套练习中相应的练习
六、总结迁移
1、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2、如果你是黄生,读到了老师的这篇文章,你打算如何给老师回信呢?
复旦初级中学初二语文《黄生借书说》配套练习
班级姓
名得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作者,字,号,自
称,朝。
他的著作还
有: ,
2、本文中一个形容书籍多的成语
是:
二、注音
强()惴
()庋()
俟()辄()省()记
蠹()虫挲()蟫()吝()
三、解释
1、无
论
2、祖父积
3、非
独
4、强假焉
5、强假
焉
6、必虑人
7、惴惴
焉
8、摩玩
9、不
已
10、通籍
11、若
业
12、若业
13、为吾所
有
14、高束
15、庋
藏
16、故俟
17、故
俟
18、异日
19、难
致
20、其切如是
21、卷
轴
22、诸
23、
辄
24、省记
25、可
惜
26、公书
四、特殊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
祖父古:()今:()
子孙古:
()今:
()
无论古:
()今:
()
夫人古:
()今:
()
2、词类活用:
汗牛塞屋()归而形诸梦
()
3、一词多义:
子不闻……?()子孙弃者()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非独书为然()
五、句子翻译
1、书非借不能读也。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3、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4、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5、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6、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7、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六、课文理解
1、为证明本文的中心论
点,作者在第一段中首先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了三类藏书但不读书的事实,分别是:(1)“”(2)“”(3)
“”。
然后又运
用的论证方法,
将与
作比较,进一步证
明:
2、第二段中“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这句话运用
了和的描写方法,生动刻画出借他人物品
时的心理。
3、第三段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讲述了自己借书读时的态度,和做官后
读书的态度;这样写的目的是:
4、第三段“其切如是”中的“是”是一个代词,它指代的是:“”这种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当
时
的思想感情。
5、第四小节中作者对黄生的希望
是:(用自己的话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