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河大版
《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黄生借书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黄生借书说》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勤奋好学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黄生热爱读书,却家境贫寒,他向邻居借书并用心学习,最终成为一位学者。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如“借尸还魂”、“临时抱佛脚”等。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如勤奋好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3.2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标记生词和不懂的地方,准备与小组讨论。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共同解决问题和理解成语的含义。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4.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小故事或感想,运用所学的成语和修辞手法。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其他有关勤奋好学的文章或故事,扩大阅读量。
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成语或修辞手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创作。
5.2 课堂展示:学生在下一节课上,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和讨论,促进学习的交流和提高。
《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生借书说》。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黄宗羲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培养热爱读书、勤奋学习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黄生借书说》。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黄宗羲及其作品背景。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
(2)对文中寓意和道理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黄宗羲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黄生借书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气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理解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练习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相关拓展材料。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黄生借书说》。
2. 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推荐的文言文文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 课后反馈评价: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对读书观念的认同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生借书的故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观点。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课文注释和背景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黄生借书说》教案
《黄生借书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黄生借书说》这篇文章。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3)了解作者颜之推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等,评价文章的观点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黄生借书说》这篇文章。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颜之推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文学成就。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颜之推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黄生借书说》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阅工具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5. 实践应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勤奋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收集有关颜之推的资料,了解他的其他作品。
3. 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勤奋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以颜之推的生平事迹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观点。
黄生借书-教学教案
黄生借书-教学教案黄生借书【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认识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方法阐明道理的写法。
3.了解“然”和“然则”的不同用法。
[难点、重点分析]1.“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分析:“说”这种文体类似于随笔、杂文之类。
这种文体可以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可以夹叙夹议,可以说明和议论相结合,也可以通篇议论。
本文属于夹叙夹议类。
2.本文结构是怎样的?分析:全文5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并用三个概括性的事例和作者亲身经历加以论证。
第1段,承接文题,指明第2、3段的对话是作者对黄生说的。
第2段,第1句就鲜明地摆出对黄生谈话内容的中心论点:“书非借不能读”。
接着用三个概括性事例加以论证,①天子之弟;②富贵家之书;③“祖父积,子孙弃”。
最后用借物者和物主者不同心态作对比,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第3段,用作者亲身经历说明中心论点。
作者幼年在借书不得而求书愈切的心态支配下,读书效率很高;做官后藏书不少反而不读。
正反对照有力说明“书非借不能读也”。
第二部分(第4、5段),通过对自己少年时与黄生现在的遭遇比较,向黄生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的希望。
第4段,同黄生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的希望。
第5段,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
3.本文的中心是什么?分析:作者就青年黄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向上。
4.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1)中心明确,结构缜密。
全文中心明确,紧扣主题。
题目是借书说,通篇都以论说借来的书才能认真读的道理,来表达勉励黄生勤奋读书这一主旨。
起首开门见山,结尾简明扼要,前后呼应,点明写本文的缘由。
中间三段是重点,论说“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结构缜密,层次清晰、首先泛举历史上的例证,天子、官宦豪门和富有之家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并不读书。
初中语文_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2、学习课文对比鲜明的写作手法。
3、懂得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
重点难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了解部分词汇的古今异义,学习课文对比鲜明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有不同,唐代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是读书与写作的密切联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强调的是读书的好处很多;那么,清代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
(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多媒体展示)先来了解“说”和作者。
请两位同学一读“说”一读作者。
(多媒体)二、感知课文1、朗读课文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节奏,把握情感。
(2)学生边读边画出疑难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或问同学解决。
2、学生轮读,其余同学注意字音、断句,然后学生纠正。
3、字音检测(多媒体)4、大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示: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快速口头翻译课文,标记出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也可举手提问,看哪个小组掌握的最准确。
5、自学检测(多媒体)(1)解释下划线的字词(2)说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3)翻译下列句子三、分析课文1、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作者想证明一个什么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板书2、作者列举了那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总结(多媒体)举例子自己的经历天子之书、《七略》四库余幼时家贫借书富贵家之书汗牛塞屋张氏之吝书用心专其他祖父积做官之后束之高阁有书不读借书读用心专反面证明正反对比证明3、文中那些句子写出了借书读及自己拥有书后的心理和做法?提示:非夫人之物而·······姑姑俟异日观云儿(多媒体)4、作者是怎样以自己的经历来证明论点的?余幼好书···············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5、作者把自己年轻时的遭遇跟黄生现在的遭遇做了哪些比较?这些比较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起什么作用?(多媒体)6、对比鲜明的写作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多媒体)第二段借书者的心理:藏书者的心理第三段作者年轻时急切求书心理:通籍后有书:藏书者不读书和借书者读书专第四段予之不幸:黄生之幸:通过对比,寄托着对黄生的深切厚望,读书必专,归书必速。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课文,掌握文中“塞、庋藏、俟、落落、业、无论”等文言实词、复习虚词“之、而”的用法,学习“然、为、与”的用法。
了解特殊句式,学会文言翻译的方法。
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
2. 把握作者关于读书的论断,梳理文章论证结构,体会作者运用对比进行议论抒情的写法。
3. 把握作者寄寓在文章中对青年人的嘱托,形成发奋图强的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句式。
体会对比说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论证结构,把握论证特点及文中体现的情感。
【教法、学法】以“五步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对话作者、对话自己)为基本教学方法,质疑点拨为辅。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思考、讨论中提升、探究后运用。
学生自主归纳为主,小组合作为辅。
让学生在问题探讨中发现规律,让学生疑难思考中掌握方法。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流程】一、学习准备——生本对话3. 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全文,翻译下列句子。
①书非借不能读也。
②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③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④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4. 认识作者,了解“说”。
袁枚,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又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作品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以,都是为了,具有、、特点。
5. 关于读书,袁枚在文章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和方法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吗?二、交流分享——生生对话1. 由名人读书观导入: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 , 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
鲁迅读书,弥漫开放,精骛八极,而善于收束,思想之停蓄因此稳当厚重。
钱钟书读书,精锐挺进,浩瀚渊深。
量大如重峦叠嶂,其气势如鹰击长空,其全面性如综合部队,且善于对读书的选择。
李敖读书姿态罕见之开放,如一硕大公园,推倒围墙,吸纳周遭风光,而自有一中心。
有书且善于读,是名人成功的关键。
但是有一个青年学生因为家贫无书来读,幸得大学者袁枚的帮助,这位长者就借书一事谆谆告诫后辈读书的道理。
黄生借书说打印教案
黄生借书说打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了解黄生借书的故事情节。
(2)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能够分析并评价黄生的借书行为及其思想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黄生借书的故事情节及其表达的思想。
2. 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对黄生借书行为的评价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黄生借书的故事情节、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示例。
2. 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黄生借书的故事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借书的意义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生借书的行为及其思想品质。
4. 实践练习:(1)学生进行翻译练习,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 总结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相互交流学习经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黄生借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黄生借书的行为,培养了学生的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将《黄生借书说》与其他类似的文言文进行对比分析,如《孔子借书》。
《黄生借书说》教案
《黄生借书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生借书说》。
(2)理解《黄生借书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黄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古代读书人的学习态度和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文章的论证过程和观点。
(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培养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黄生借书说》。
2. 理解文章的文意和论证方法。
3. 分析黄生的性格特点和古代读书人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1.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2. 深入理解文章的论证过程和观点。
3. 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念和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生借书说》的文本和相关注释资料。
2. 准备生字词卡片和练习题。
3. 准备合作学习的分组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黄生借书说》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读书人的学习态度。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黄生借书说》,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自主翻译文章,理解文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论证过程和观点。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2)教师分析黄生的性格特点,讲解古代读书人的学习态度和品质。
5. 实践操作:(1)学生进行古文阅读练习,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2)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7. 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黄生借书说》的文意和观点。
(2)请学生回家后,练习朗读和背诵《黄生借书说》。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黄生借书说》与其他古代散文的异同,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山东省枣庄市初中语文《黄生借书说》优秀教案
山东省枣庄市初中语文《黄生借书说》优秀教案课前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检阅有关袁枚的资料相关课程标准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说”的有关知识,掌握有关作者的知识。
2、正确朗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
3、理解“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评价任务1.考察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的能力。
2.考察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3.学生是否理解“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说”的有关知识,掌握有关作者的知识。
2、正确朗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
3、理解“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说”的有关知识,掌握有关作者的知识。
2、正确朗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
3、理解“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二、读课文1、找学生通读课文,其他同学标画不准确的注音,该生读后,给予纠正。
(本活动的目的是:全班同学齐动手、动脑,清除课文生字。
)2、再读课文。
3分钟自由朗读,小组选派代表,展示练习结果。
(本活动目的:巩固正确读音,熟悉课文)三、解题《黄生借书说》1、请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解释题目。
2、教师总结展示:黄生,指青年黄允修。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它同现在的杂文很相似,可以叙述可以议论。
本文体裁是议论性散文,它是作者在黄允修向其借书时而作,以此鼓励黄允修。
四、关于作者1、请学生展示预习成果,介绍作者袁枚。
2、教师总结展示: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代文学家。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3、有关作者(备用)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倡导“性灵说”。
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初中九年级语文学案-黄生借书说【市一等奖】
黄生借书说【学习目标】1.了解“说”的有关知识和作者。
2.通过朗读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背诵课文。
3.结合工具书、课堂练习题、文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
4.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方法阐明“书非借不能读”道理的写法,珍惜今天优越的学习条件。
【学习重点】读通全文,领会“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学习难点】对比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读一读。
1.自由读3遍。
2.齐读。
3.重点段落读。
第二段:①设问:子不闻藏书者乎②反问: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富贵者读书有几③中心句:书非借不能读也。
(读译)第四段:④感叹句: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读理)第五段:⑤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读译)4.分组齐读。
(第1.2段学生齐读;第3段男女生分开读;第4段男女生分开读;第5.6段学生齐读。
)(读出对比手法和叙议结合的写法)二、议一议。
学生结合课堂练习译读全文。
1.积累几个词,解释它们的意思。
(1)汗()牛塞屋。
(2)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3)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4)故有所览辄省()记。
(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2.理解古今义。
这几个词在古代和现代意义有很大的差别,试说说。
4.全班交流,每人译一段。
三、品一品。
结合文章内容填空。
(1)《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_________。
(2)“说”是古代的一种的文体,课题的“说”是意思。
(3)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写出3个自己所学过的第二人称代词:(4)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结尾照应开头,点明写本文的缘由。
中间三段是重点。
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
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①;②;③。
首先,举历史上的例证,、和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并不读书。
然后,用和的两种不同心理作对比,来证明“书非借不能读”。
接着,以和加以印证。
【教学设计】黄生借书说_语文_初中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3.明白文章阐述的道理,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课时:一课时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透彻理解文章阐述的道理,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图片)师:同学们,这是腾讯新闻网记者拍摄的几组图片,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谈感受。
师:“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站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这是网络上对当下我国“手机控”的吐槽,也针砭了国人不愿读书的现实。
其实,从古至今,世人对读书的劝勉不胜枚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生借书说》(师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分享驿站——学生交流预习成果师:同学们,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文章,谁能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请进入分享驿站)学生交流分享:作者、易读错字词、课文朗读等。
学生在小黑板上示范写易读错字词,教师从工整、规范、美观等角度做简要评价。
“课堂好声音”——学生展示朗读,教师参与分享,背诵文中一段。
三、说疑解惑——学生交流预习困惑师:通过预习,同学们在字词句上还有什么弄不懂的问题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说疑解惑。
教师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解决困惑,然后提交全班共同解决。
学生自主翻译一遍课文。
逐段齐读并指生翻译。
当堂检测。
(幻灯片呈现一词多义、古今异义)(1)一词多义:然之(2)古今异义:祖父无论假夫人可惜在解决疑惑的基础上学生再次自主朗读课文。
师:课文内容已经清晰,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捧起书大声的读一遍课文吧!学生再读课文。
四、走上辩论台师: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谁能起来给我们解读一下题目中的“说”?学生发言预设:“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师:作者袁枚主要阐述什么道理呀?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书非借不能读。
师:同学们,你同意袁枚的观点吗?理不辨不明,让我们一起走上辩论台。
河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黄生借书说》优秀教案
河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黄生借书说》优秀教案黄生借书说【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祖父、无论、业、诸”等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对比说理的方法。
3、正确认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
【学习重难点】1、领会作者独到的见解,学习对比的写法。
2、正确认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自主朗读课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并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句作圈划,课堂交流。
3、“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可以(),都是为了说明()。
4、本文的体裁是什么?作者就一件什么事而发表议论?提出什么观点?课堂学习:一、情景导入:自古以来,书籍就是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良师。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韩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清代文学家袁枚则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袁枚的《黄生借书说》。
二、自主合作学习:1、出示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1)抽读课文,字词纠音。
(如俟sì辄zhé俸fèng庋guǐ等)(2)同学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3)质疑交流,教师点拨、强调重点词语、句子。
(如祖父、无论、汗牛塞屋等)(4)齐读课文。
3、再读文章,自主思考:(1)本文体裁是一篇“说”,谁说?说了什么?怎么说的?(2)文中很多地方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手法,你能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学生圈画、交流后,教师点拨、整理)(3)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能否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想法?4、精读感悟,与作者对话。
(1)、作者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自己不必存书,只有借书才能“读书也必专”呢?(2)、读完本文,你有什么话想对黄生或作者说?(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但应结合文章内容)三、练习评测:1、给加点字注音汗牛塞()屋姑俟()异日观辄()省记俸()去书来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随园主人授以书()故有所览辄省记()归而形诸梦()今黄生贫类予()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4、翻译句子(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2)、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3)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九年级语文上册《黄生借书说》课件1河大版
袁枚(清)
一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的。
朝代
2文中含有两个成语,写出来: 。
二 内容理解:
1文中就 一事发表议论,提出
的观点。
2文中第3段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借书读时“
”,做了官以后却“
”,
这样写的目的是:以自己读书经历进一步有力证明论点
。
3文中作者幼时读书有过怎样的遭遇?黄生借书受到怎样的优待?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022/3/12022/3/13/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022/3/1March 1,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12022/3/12022/3/12022/3/1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4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
5文中第一人称代词有
。写出2个自己所学过的第二人称
代词 。
6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三翻译词语。 1非独书为然 2必虑人逼取 3汗牛塞屋 4归而形诸梦 5家贫难致 6知幸与不幸 7则其读书也必专 8素灰丝时蒙卷轴 9明日去 10余幼好书 1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12姑俟异日观’ 13为一说 14归书也必速。
四 翻译句子。 1书非借不能读也.
2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3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4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日星期二2022/3/12022/3/12022/3/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说”的有关知识和作者。
(2)通过朗读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背诵课文。
(3)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4)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方法阐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文章内容。
2、了解作者的观点及论述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书非借不能读”的含义。
【教学方法】1、朗读、疏通法(领悟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与疏通文章是分不开的。
在把握课文大意,理解难词、难句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语感的培养,而培养语感正是语言教学的核心之一。
2、开放学习法,创新是二十一世纪新人的必备素质,创新学习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求学习者在创新学习过程中,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发展创造性。
3、教学辅助手段: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
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很多。
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
二、解题1 . 内容: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向学。
2 .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写作背景①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
②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
③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
因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四、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
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曾任溧水、江浦、江宁等地知县。
四年后以父丧为由,辞官归家,定居江宁,在小仓山下筑“随园”,自号随园主人,优游其中近50年。
袁枚的思想比较自由解放,他对当时统治学术思想界的汉、宋学派都表示不满,特别反对汉学考据。
袁枚认为“诗有工拙,而无古今”,提倡诗写性情、遭际和灵感,反对尊唐之说,不满神韵派,也批驳了沈德潜的主张,创为性灵派。
他在《随园诗话》中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强调作诗要有真性情,要有个性,这对当时的拟古和形式主义的风气,有极大的冲击力。
他的诗作多写性灵,抒发闲情逸致,流连风花雪月,关乎民情者不多,缺少社会生活内容,但比那些模拟格调或以考据文字为诗的作品,却别具清新灵巧之风。
有《小仓山房诗文集》。
著名诗评有《随园诗话》。
还有笔记体志怪小说专集《子不语》,虽然其中有些封建迷信色彩的东西,但文笔流畅,叙事简洁婉曲。
散文名篇有《黄生借书说》、《书鲁亮侪》等。
袁枚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五、掌握字词 1 . 注音惴惴zhuìzhuì摩mó俟sì辄zhé俸fèng 庋guǐ夫fú俟sì,2. 词句补释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
夫人,那人。
指向别人借书的人。
夫,音fú。
强假,勉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
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
摩玩,摩挲( suō) 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
“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
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
姑,姑且、且。
俟,音sì,等候、等待。
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所以( 凡是) 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
有所览,有看到的。
辄,就。
省记,记在心里。
省,音xǐng,明白。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 屋里) 到处都堆放满了。
落落,堆集的样子。
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鱼和虫丝常常沾满了书卷。
素镡,指书里的蠹虫。
灰丝,指虫丝。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以前) 一样贫穷。
类,似,像。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 不借给别人) 好象不大相同。
惟,只是。
公,动词,同别人共用。
吝书,舍不得( 把) 书( 借给别人) 。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 这样的吝啬鬼) 。
然而,既然这样,那么……。
固,本来、诚然、实在。
3 . 辨音①假jiǎ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jià假期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shěng 节省③juǎn翻卷juàn素镡灰丝时蒙卷轴4. 辨义子不闻藏书者乎你子孙弃者无论焉儿子、儿辈然天子读者有几然而非独书为然这样非独书为然是若业为吾所有被为一说作、写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接着,这以后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这样说来,那么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表强调语气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地子孙弃者无论焉表感叹语气必高束焉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授以书而告之曰代指黄生吾不得而见之矣代指书少时之岁月的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六.读课文 1 . 读课文,领悟语旨。
①散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②抽查诵读情况,重在指导读出语气。
③领悟文旨——论述借来的书才能认真读的道理以勉励黄生勤奋读书。
2 . 读课文,体会语脉。
①首段开门见山,结尾简明扼要,前呼后应,点明写本文的缘由。
②中间三段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结构严密,层次清晰。
首先列举藏有书者不读书的例子,再以生动的笔法描绘读自己书和读借来的书的两种不同心理,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最后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体会,印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七.布置作业:将文中加点词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就课文内容质疑。
体会文章中心。
2、理解文章观点,背诵课文,并能够领会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一. 读课文,品味语词。
①第二段中两个反问句语气和作用,如将它们改为陈述句,效果有何区别? ②“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与“天下物皆然”中的“然”词义相同否? 是否都应重读。
③“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一句中去掉“惴惴焉”如何? “摩玩”一词表达什么感情? ④“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句中“叹”与“惜”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而“叹”? 为什么而“惜”? 这句话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⑤“然则予因不幸而遇张乎,生因幸而遇予乎? ”中“然则”一词删去有什么不好? ⑥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 读课文,感受语情。
重在体会作者运用多种句式来加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以及形象化语言的感染力,与作者情感达到共鸣。
因课时有限,背诵可放在课外。
因议论文的背诵较记叙文背诵难度更大,教师应作必要的指导。
可采用线索记忆法或分层消化法进行记诵。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 第1 - 2段) 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用摆事实、作类比等方法,列举藏书不读书的情形进行论证。
首句是统领句,指明以下的话是对黄生说的。
第二部分( 第3段) 写自己年幼时和做官以后的切身体会,再次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是用谈体会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 第4段) 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向黄生提出希望,勉励黄生珍惜有利条件,勤奋读书。
第四部分( 第5段) 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期望。
二、质疑讨论。
理解中心。
1.找出课文中形象表现借书读书专心、困难的句子,以及有书读时懒散的情况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故有所览辄省记”写了年轻时候借书困难,用心之专。
B“素蝇灰丝时蒙卷轴”与前句对比,写出了不求进取的懒散状态。
2 .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书非借不能读也”。
3 . 根据中心论点,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自己不必存书,只有借书才能“读书也必专”呢? 作者写作文的另一个重要意图,在于借“书非借不读也”的观点予以发挥,否定那种耽于安逸、不思进取的行为,勉励青年们正视客观困难,创造条件,在逆境中奋发进取。
4。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的意义?作用?过渡句,由书及物,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论断有普遍意义。
5. 从结构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中心论点的? 本文构思严密,论证层层递进。
作者的意图是教育青年人专心读书,所以一开篇就阐明道理,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并逐层加以论证:先分析问题。
首先分析藏书者的一般情况,侧重说明有书不能读的原因:再说自己的切身体会,侧重说明唯借书才能读书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今昔对比,重提自己过去借书之难,以自己的“不幸”反衬黄生之“幸”。
行文至此作者顺理成章地提出希望( 解决问题) ,希望黄生“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
6 . 从写作方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中心论点的? 提示之一:课文第二段从几个角度论证“书非借不能读”这个论点? 从两个角度论证:藏书多者,“读书者有几”? 无书而借书读者,“非夫人之物而强假要,必虑人副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7.“幸”“不幸”“专”怎样理解?幸:指学习条件好;不幸:指学习条件不好;专:指勤奋学习。
学习条件不好,也要创造条件,勤奋学习。
8.“叹”“惜”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色彩?感叹;珍惜。
表达作者感叹光阴可贵,劝勉青少年应该及时努力的思想感情9.两个角度一正一反地对中心进行论证,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并板书,对比论证。
文中的对比论证还有几处? 这几处的对比意在分析哪几方面的问题? 作用是什么? 归纳:( 1 ) 天子、富贵家藏书之多与“余”幼时和黄生无书作对比;( 2 ) 一些人家“祖父”藏书与“子孙”弃书作对比;( 3 ) 藏书者有书不读与“余”和黄生无书可读作对比;( 4 ) 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5 ) 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心理作对比。
( 6 ) “余”幼时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7 ) “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对比;( 8 ) “余”幼时之“不幸”与黄生之“幸”的对比。
这些对比集中起来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藏书者往往不读书;二是唯借书方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