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计算机等考三级网络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
2011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4)
局域网基本工作原理218.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第一、通常为一个单门所有,覆盖比较小的地理范围(1km~10km),以处理内部信息为主要多余目标,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第二、数据传输率高、误码率低;第三、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介质防问控制方法。
219.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等。
主要使用的拓扑结构是总线型、星型和环型。
220. 以太网工作原理:以太网是一种采用了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且具有总线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
其具体的工作方法为:每个要发送信息数据的节点先接收总线上的信号,如果总线上有信号,则说明有别的节点在发送数据(总线忙),要等别的节点发送完毕后,本节点才能开始发送数据;如果总线上没有信号,则要发送数据的节点先发出一串信号,在发送的同时也接收总线上的信号,如果接收的信号与发送的信号完全一致,说明没有和其它站点发生冲突,可以继续发送信号。
如果接收的信号和发送信号不一致,说明总线上信号产生了“叠加”,表明此时其它节点也开始发送信号,产生了冲突。
则暂时停止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随机的),再进行下一次试探。
221. 令牌总线网的工作原理:令牌总线网是一种采用了令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Token)且具有总线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
它的工作原理为:具有发送信息要求的节点必须持有令牌,(令牌是一个特殊结构的帧),当令牌传到某一个节点后,如果该节点没有要发送的信息,就把令牌按顺序传到下一个节点,如果该节点需要发送信息,可以在令牌持有的最大时间内发送自己的一个帧或多个数据帧,信息发送完毕或者到达持有令牌最大时间时,节点都必须交出令牌,把令牌传送到下一个节点。
令牌总线网在物理拓扑上是总线型的,在令牌传递上是环型的。
在令牌总线网中,每个节点都要有本节点的地址(TS),以便接收其它站点传来的令牌,同时,每个节点必须知道它的上一个节点(PS)和下一个节点的地址(NS),以便令牌的传递能够形成一个逻辑环型。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12.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互连起来,通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113. 通信子网:由通信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承担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交换、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网络节点由通信设备或具有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组成,通信链路由一段一段的通信线路构成。
114. 资源子网:由计算机网络中提供资源的终端(称为主机)和申请资源的终端共同构成。
115.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116. 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有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整套规则,或者说是为完成计算机网络通信而制订的规则、约定和标准。
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时序三大要素组成。
117. 语法:通信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语义:对具体事件应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18. 在计算机网络中,同层通信采用协议,相邻层通信使用接口,通常把同层的通信协议和相邻层接口称做网络体系结构。
119.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指由构成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线路和节点计算机所表现出的几何关系。
它反映出计算机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120.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树型、网状型、环型、总线型和无线型等。
121. 计算机网络根据地理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根据网络传输技术划分,可以分为广播式网络、点到点网络。
122. 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各种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语音、图形、图像等统称为数据,数据经过加工后就成为信息。
123. 报文(Message):一次通信所要传输的所有数据叫报文。
124. 报文分组(Packet):把一个报文按照一定的要求划分成若干个报文,并组这些报文加上报文分组号后即形成报文分组。
计算机三级_网络技术知识点
计算机三级_网络技术知识点一、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概念:网络是指不同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线路或其他传输媒介连接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系统。
2.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和网状等多种形式。
3.O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4. TCP/IP协议:是Internet所使用的协议集合,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等。
5.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
6.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7.路由器:用于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的设备。
8.网关:在通信网络中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转发。
9.DNS: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10.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信息。
二、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1. 集线器(Hub):用于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通过广播方式转发数据。
2. 网桥(Bridge):用于将不同局域网中的数据包转发。
3. 交换机(Switch):用于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包,提供更高的数据转发效率。
4. 路由器(Router):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转发,具备网络寻径的功能。
5. 防火墙(Firewall):用于保护网络安全,限制网络访问。
6. 文件服务器(File Server):用于存储和共享文件。
7. 打印服务器(Print Server):用于共享打印设备。
8.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在Web应用中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9.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10.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邮件的发送。
11.POP3协议:邮局协议,用于邮件的接收。
三、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1.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系统,限制网络访问和控制网络流量。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1)资源共享(2)不同地理位置的自治计算机(3)计算机之间必须遵守共同的网络协议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标准很多,如按拓扑结构、应用协议、传输介质、数据交换方式等等。
如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按拓扑结构分类有总线网、树型网、星型网、环型网、网状网;按传播方式分为点对点传输和广播式传输等。
(1)按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一般用微型计算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数据传输速率较快,通常在10Mbit/s以上,误码率较低。
但其覆盖范围有限,是一个小的地理区域(例如:办公室、大楼和方圆几公里远的地域)内的专用网络。
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来看可分为共享式介质和交换式局域网。
城域网: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高速计算机网络。
满足几千米范围内多个局域网互连需求广域网:是远距离、大范围的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一般是几十公里~几千公里的广阔地理区域,其主要作用是实现远距离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并且通信线路大多租用公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PSTN)。
广域网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和通信子网(通信控制处理器、通信线路、其他通信设备)。
其中通信子网主要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2)按拓扑结构分类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
广播式网络是指一个公共信道被多个网络结点共享,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树型、环型、总线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
点对点线路是指每个物理线路链接两个结点。
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一、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1. 计算机系统发展历程: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 电子计算机时代开始的标志:以美国1945年生产、1946年2月交付使用的ENIAC计算机为标志。
3. 电子计算机分类:以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大型机、超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4.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5.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中央处理器CPU。
6. CPU的作用:取得、解释和执行指令。
7. CPU的指标:字长(指CPU中数据总线的宽度,即一次可并行传递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速度(指CPU中振荡器的主振频率,即主频。
)指令处理能力(即每秒处理百万条指令数,以MIPS表示)。
8. 总线的分类:总线可以分为传输数据的数据总线、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总线和连接各个芯片地址的地址总线。
9. 内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又可以分为ROM、PROM、EPROM、E2PROM等。
注:ROM 即Read Only Memory10. 随机存储器:指计算机运行期间,可以随时向其写入数据、也可以随时从其中读出数据的存储器。
在微型计算机中,内存储器也叫主存储器。
11. 高速缓冲存储器:为解决CPU与主存储器间速度差而在内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的一种存取速度远高于普通内存的特殊存储器。
12. 运算器的功能:运行器是计算机中完成数学运行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13. 常见的数据总线为ISA、EISA、VESA、PCI等。
14. 中断:指当出现需要时,CPU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和执行过程。
即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出现了一个必须由CPU立即处理的情况,此时,CPU 暂时中止程序的执行转而处理这个新的情况的过程就叫做中断。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三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2010-07-29 18:40180.数据通信的同步:通信双方的计算机要正确地传递数据就必须把由于时钟期不同所引起的误差控制在不影响正确性的范围之内,我们称这种技术为同步技术。
181.位同步和字符同步:接收方计算机能够取得发送方计算机的时钟信号,并依据接收到的时钟周期来判读接收到的数据,我们称取得发送方时钟信号来调整接收方计算机的时钟信号的技术叫位同步技术。
182.字符同步就是每次传送一组字符,在同时开始发送――接收时,双方时钟是不存在误差的,在发送字符的这段时间内,误差的积累值不影响信号传输的准确性,这种同步技术就叫做字符同步。
同符同步技术可以分为同步式字符同步和异步式字符同步。
183.同步式字符同步:发送方计算机在每组字符之前发送一串特定格式的字符,接收方计算机利用这些信号来调整自己的时钟尽可能地接近发送时钟。
这组信号叫做同步控制符SYN。
这保证字符组的正确性,这组字符有特定的结构。
184.异步式字符同步:发送方每发送一个字符,字符之间的间隔不确定,为了正确判别每个字符的到来,线路不时保持高电来,一旦出现了一位低电平,就表示要开始数据传输了,因此这一位称为起始位,一个字符传输完毕后,再加上1、1.5或2位高电平,称为终止位。
185.内同步:时钟信号是从接收的数据中提取的,如曼彻斯特编码或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186.外同步:时钟信号是从另一条线路中传送过来的,称为外同步。
187.传输差错:信号通过信道后受噪声影响而使得接收的数据和发送的数据不相同的现象称为传输差错。
188.差错控制:有效在检测出存在于数据中的差错并进行纠正的过程。
189.纠错码和检错码:纠错码利用附加的信息在接收端能够检测和校正所有的差错,如海明码;检错码:检错码利用附加的信息在接收端能够检测出所有的或者是绝大部分的差错。
三级网络 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ADSL是在无中继的用户环路网上,使用有负载电话线提供高速数字接入的传输技术,对少量使用宽带业务的用户是一种经济快速的接入方法.其特点是可在现有任意双绞线上传输,误码率低,下行数字信道的传输速率可达6Mbps,上行数字信道的传输速率可达144kbps或384kbps;模拟用户话路独立;采用线路码.ATM:异步传输模式ATM是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ATM用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发送信息,每个信元在其头部包含一个VCI,VCI提供一种方法,以创建多条逻辑信道,并在需要时进行多路复用.因为信元长度固定,信元可能包含无用的比特.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CSMA/CD: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是Ethernet的核心技术.ENIAC:1946年在美国宾州大学问世的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FTP:文件传输服务(FTP)是因特网中最早的服务功能之一,FTP服务采用典型的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FTP服务为计算机之间双向文件传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允许用户将本地计算机中的文件上载到远端的计算机中,或将远端计算机中的文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中.IDSL:基于ISDN的数字用户线路(IDSL),ISDN从其现在的应用来说也可以算作DSL技术中的一种.IDSL可以认为是ISDN技术的一种扩充,它用于为用户提供基本速率BRI(128kbps)的ISDN业务,但其传输距离可达5km,其主要应用场合有远程通信和远程办公室连接.IEEE: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推动开放系统参考模型与网络协议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网络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它同时也面临着TCP/IP 严峻的挑战.JPEG: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是适合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彩色或单色静止图像的国际标准.MFLOPS:有些机器为了考查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也用MFLOPS来表示处理速度.MIPS:表示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即每秒执行一百万条指令.MPC:多媒体计算机MPEG:MPEG是ISO/IEC委员会的第11172号标准草案,包括MPEG视频.MPEG音频和MPEG 系统三部分.MPEG要考虑到音频和视频的同步,联合压缩后产生一个电视质量的视频和音频压缩形式的位速为5Mbps的单一流.MTTR:指修复一次故障所需要的时间.OLE:是对象链接和嵌入,它是一种实现多种媒体片段集成与处理的有效技术.利用它可以在用户文件中自如地加入表格.声音.图形.图像及视频等,而且所有链接与嵌入的数据都作为一个对象来对待,并提供了文件中的对象进行显示.编辑.修改和播放的操作.OSI: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最著名的ISO标准是ISO/IEC7498,又称为X.200建议.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即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独占设备的操作,把一台低速的独占设备改造成若干台可并行操作的虚拟设备,即把独占设备变成逻辑上的共享设备.SSE:意为流式的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扩展指令.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是在在ADS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在很短的双绞铜线上传送比ADSL更高速的数据,其最大的下行速率为51Mbps~55Mbps,传输线长度不超过300m;当传输速率在13Mbps以下时,传输距离可达到5km,上行速率则为6Mbps以上.为了实时传输压缩视频信号,VDSL采用前向纠错(FEC)编码技术进行传输差错控制,并使用交换技术纠正由于脉冲噪声产生的突发误码.和ADSL相比,VDSL传输带宽更高,而且由于传输距离缩短,码间干扰小,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简化,成本将显著降低.WWW的客户程序:WWW的客户程序在因特网上被称为WWW浏览器(browser),它是用来浏览因特网上的WWW页面的软件.在WWW服务系统中,WWW浏览器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利用HTTP协议将用户的请求传送给WWW服务器.在服务器请求的页面送回到浏览器后,浏览器再将页面进行解释,显示在用户的屏幕上.WWW服务:WWW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它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为基础,为用户提供界面一致的信息浏览系统.在WWW服务系统中,信息资源以页面(也称网页或Web页)的形式存储在服务器(通常称为Web站点)中,这些页面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通过链接将一页信息接到另一页信息,这些相互链接的页面信息既可放置在同一主机上,也可放置在不同的主机上.页面到页面的链接信息由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维持,用户通过客户端应用程序,即浏览器,向WWW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请求内容将保存在服务器中的某个页面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接收到页面后对其进行解释,最终将图.文.声并茂的画面呈现给用户.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安全策略模型包括了建立安全环境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威严的法律.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安全威胁:是指某个人.物.事件或概念对某一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所造成的危害.某种攻击就是某种威胁的具体实现.安全威胁可分为故意的和偶然的两类.故意威胁又可进一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类.版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版本,版本序号往往能简单地反映出性能的优劣.编译程序:把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有两种类型: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编译程序是把输入的整个源程序进行全部翻译转换,产生出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然后让计算机执行从而得到计算结果.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语言就是如此.编译程序的优点是执行速度比较快.病毒:病毒是能够通过修改其他程序而.感染.它们的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修改后的程序里面包含了病毒程序的一个副本,这样它们就能够继续感染其他程序.不对称型加密算法:不对称型加密算法也称公开密钥算法,其特点是有二个密钥(即公用密钥和私有密钥),只有二者搭配使用才能完成加密和解密的全过程.由于不对称算法拥有二个密钥,它特别适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加密,在Internet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公用密钥在网上公布,为数据发送方对数据加密时使用,而用于解密的相应私有密钥则由数据的接收方妥善保管.不可剥夺方式:即一旦把CPU分配给一个进程,它就一直占用CPU,直到该进程自己因调用原语操作或等待I/O而进入阻塞状态,或时间片用完时才让出CPU,重新执行进程调度.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操作系统有两个重要的作用:(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操作系统就是资源的管理者和仲裁者,由它负责资源在各个程序之间的调度和分配,保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2)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超标量(superscalar)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在经典奔腾中,它由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U指令流水线和V指令流水线)和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组成.超流水线(superpipeline)技术:超流水线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经典奔腾的每条整数流水线都分为四级流水,即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它的浮点流水线可分为八级流水,前四级与整数流水线相同,后四级则包括两级浮点操作.一级四舍五入及写回浮点运算结果和一级为出错报告.超媒体:超媒体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是由称为结点和表示结点之间联系的链组成的有向图(网络),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浏览.查询和修改等操作.超媒体:当信息载体不限于文本时,称之为超媒体.超文本传输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是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传输协议.HTTP协议是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协议,为了保证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通信不会产生二义性,HTTP精确定义了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的格式.HTTP会话过程包括以下4个步骤:①连接(Connection).②请求(Request).③应答(Response).④关闭(Close).超文本概念:概括地说,超文本就是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现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传统文本都是线性的,读者必须一段接一段.一页一页顺序阅读.而超文本是非线性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阅读哪一部分的内容.从本质上讲,超文本更符合人的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本来就不总是线性的,由一事物同时可能联想到多个事物.城域网:城域网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城域网设计的目标是要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求,以实现大量用户之间的数据.语音.图形与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传输功能.早期的城域网产品主要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FiberDistributedDataInterface).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组成的,告诉计算机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主要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还不能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所以还不能用自然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程序并发性:所谓程序并发性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有多个程序,宏观上看,这些程序是同时向前推进的.在单CPU环境下,这些并发执行的程序是交替在CPU上运行的.程序的并发性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用户程序与用户程序之间并发执行;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程序之间并发执行.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和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传送时间:传送时间信息在磁盘和内存之间的实际传送时间叫传送时间.唇同步:在多媒体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如果图像与语言没有同步,人物说话的口型与声音不吻合,观众就感觉很不舒服.这种相关音频流与视频流之间的同步叫做\.唇同步\..唇同步要求音频与视频之间的偏移在±80ms内,这样多数观众都不会感到偏移的存在.对于音频业务,例如打电话,允许的最大时延是0-25s,时延抖动应小于10ms,否则通话人就觉得对话不通畅.当前目录: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目前正在使用的工作目录,称为当前目录.低级语言:在编程中,人们最早使用机器语言.因为它使用最贴近机器硬件的二进制代码,所以称为低级语言.电子邮件服务:电子邮件服务(又称E-mail服务)是目前因特网上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服务,它为因特网用户之间发送和接收消息提供了一种快捷.廉价的现代化通信手段,电子邮件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断点:发生中断时被打断程序的暂停点称为断点.对称型加密:对称型加密使用单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其特点是计算量小.加密效率高.但是此类算法在分布式系统上使用较为困难,主要是密钥管理困难,从而使用成本较高,安全性能也不易保证.这类算法的代表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广泛使用的DES算法(DigitalEncryptionStandard).对等(peertopeer)网络:在局域网中,如果每台计算机在逻辑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主从关系,就称为对等(peertopeer)网络.多媒体技术:是对文本.声音.图形和图像进行处理.传输.存储和播放的集成技术.多能奔腾:所谓多能奔腾就是在经典奔腾的基础上增加了MMX(多媒体扩充技术)功能.多重处理:是指多CPU系统,它是高速并行处理技术中最常用的体系结构之一.反汇编程序:把机器语言程序\.破译\.为汇编语言程序的工具,就称为反汇编程序.防火墙: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防火墙总体上分为包过滤.应用级网关和代理服务器等几大类型.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限制系统资源中的信息只能流到网络中的授权个人或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也是通过通信网络将物理上分布的具有自治功能的数据处理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协作完成任务.分时系统:分时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联机地使用计算机.一台分时计算机系统连有若干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在各自的终端上向系统发出服务请求,等待计算机的处理结果并决定下一个步骤.操作系统接收每个用户的命令,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式处理用户的服务请求,即按照某个次序给每个用户分配一段CPU时间,进行各自的处理.对每个用户而言,仿佛\.独占\.了整个计算机系统.具有这种特点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系统.分支预测:在流水线运行时,总是希望预取到的指令恰好是处理器将要执行的指令.当进行循环操作时,就会遇到要不要转移的问题.一旦转移成功,而并未预取到转移后需要执行的指令,这时流水线就会断流,从而必须重新取指令,这就影响了处理速度.为此,在奔腾芯片上内置了一个分支目标缓存器,用来动态地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从而使流水线的吞吐率能保持较高的水平.服务质量:服务质量(QoS)是指用户和应用程序所看到的网络的性能指标,如延时.丢失和损坏,损坏(corruption)是指由于量化.压缩和丢失造成的能被用户感知的信息质量的降低.固定分区:是指系统将内存划分为若干大小固定的分区,当作业申请内存时,系统为其选择一个适当的分区,并装入内存运行.由于分区大小是事先固定的,因而可容纳作业的大小受到限制,而且当用户作业的地址空间小于分区的存储空间时,浪费了一些存储空间.故障:故障就是出现大量或者严重错误需要修复的异常情况.故障管理:故障管理是对计算机网络中的问题或故障进行定位的过程.管道:是连接两个进程之间的一个打开的共享文件,专用于进程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发送进程可以源源不断地从管道一端写入数据流,接收进程在需要时可以从管道的另一端读出数据.广域网: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也称为远程网.它所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广域网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哈佛结构:经典奔腾有两个8KB(可扩充为12KB)的超高速缓存,一个用于缓存指令,一个用于缓存数据,这就大大提高了访问Cache的命中率,从而不必去搜寻整个存储器,就能得到所需的指令与数据.这种把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取的结构称为哈佛结构.它对于保持流水线的持续流动有重要意义.互操作: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是指网络中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具有透明地访问对方资源的能力,互操作性是由高层软件来实现的.互连:互连(interconnection)是指在两个物理网络之间至少有一条在物理上连接的线路,它为两个网络的数据交换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但并不能保证两个网络一定能够进行数据交换,这要取决于两个网络的通信协议是不是相互兼容.互通:互通(intercommunication)是指两个网络之间可以交换数据.汇编语言:一种符号化的机器语言,用助记符代替二进制代码.由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必须经过转换,翻译成机器语言,计算机才能识别与执行.这种把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就称为汇编程序.集线器:集线器(Hub)是局域网的基本连接设备.在传统的局域网中,连网的结点通过非屏蔽双绞线与集线器连接,构成物理上的星型拓扑结构.当集线器接收到某个结点发送的广播信息,便会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发到每个端口,所以集线器是共享式的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设施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自治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互操作和协作处理的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就是在原来各自计算机操作系统上,按照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协议标准进行开发,使之包括网络管理.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多种网络应用服务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拓扑: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加密:明文被变换成另一种隐蔽形式,这种变换称为加密.加密密钥: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通常都是在一组密钥控制下进行的,加密算法所使用的密钥称为加密密钥.加密算法:对明文进行加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加密算法.交换机: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是局域网交换机,也有人把它叫做交换式集线器.对于传统的以太网来说,当连接在集线器中的一个结点发送数据时,它将用广播方式将数据传送到集线器的每个端口.因此,以太网的每个时间片内只允许有一个结点占用公用通信信道.交换式局域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介质\.的工作方式,它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支持交换机端口结点之间的多个并发连接,实现多结点之间数据的并发传输.因此,交换式局域网可以增加网络带宽,改善局域网的性能与服务质量.接入网:所谓接入网(AN)是指交换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接入网技术:解决最终用户接入地区宽带网络的技术就叫做接入网技术.目前,可以作为用户接入网的主要有三类:邮电通信网.计算机网络与广播电视网.结构化布线系统:是指在一座办公大楼或楼群中安装的传输线路.这种传输线路能连接所有的语音.数字设备,并将它们与电话交换系统连接起来.结构化布线系统包括布置在楼群中的所有电缆线及各种配件,如转接设备.各类用户端设备接口以及与外部网络的接口,但它并不包括各种交换设备.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结构化布线系统是使用一套标准的组网器件,按照标准的连接方法来实现的网络布线系统.解密:加密的逆过程,即从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解密密钥: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通常都是在一组密钥控制下进行的,解密算法所使用的密钥称为解密密钥.解密算法:对密文解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解密算法.解释程序:把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有两种类型: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是把源程序输入一句.翻译一句.执行一句,并不形成整个目标程序.如BASIC语言就是这样.但解释程序的执行速度比较慢.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所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指控制多个结点利用公共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STP,屏蔽双绞线(STP)局域网产品中使用的双绞线中的一种.屏蔽双绞线由外部保护层.屏蔽层与多对双绞线组成.UTP,非屏蔽双绞线(UTP),局域网产品中使用的双绞线中的一种,非屏蔽双绞线由外部保护层与多对双绞线组成.进程: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从操作系统角度来看,可将进程分为系统进程和用户进程两类.系统进程执行操作系统程序,完成操作系统的某些功能.用户进程运行用户程序,直接为用户服务.系统进程的优先级通常高于一般用户进程的优先级.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进程互斥:系统中一些资源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这类资源称为临界资源.而在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一段程序称为临界区.要求进入临界区的进程之间就构成了互斥关系.为了保证系统中各并发进程顺利运行,对两个以上欲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实行互斥,系统对临界区的调度原则归纳为:当没有进程在临界区时,允许一进程立即进入临界区;若有一个进程已在临界区时,其他要求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进程进入临界区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满足.进程控制块:进程控制块PCB,系统利用PCB来描述进程的基本情况以及进程的运行变化过程.PCB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当系统创建一个进程时,为该进程设置一个PCB,再利用PCB对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撤销进程时,系统收回它的PCB,进程也随之消亡.PCB的内容可以分成调度信息和现场信息两大部分.进程同步:进程同步是指进程之间一种直接的协同工作关系,是一些进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进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构成进程的同步.局域网:局域网LAN,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局域网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000M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与扩展;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为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局域网可分为共享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两类.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与无线通信信道.拒绝服务:是指禁止对通信工具的正常使用或管理.可变分区:是指在作业装入内存时建立分区,使分区的大小正好与作业要求的存储空间相等.引入可变分区方法,使内存分配有较大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内存利用率.可剥夺方式:即就绪队列中一旦有优先级高于当前运行进程优先级的进程存在时,便立即进行进程调度,转让CPU.快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FastEthernet保留着传统的10Mbps速率Ethernet的所有特征,即相同的帧格式,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相同的接口与相同的组网方法,而只是把Ethernet每个比特发送时间由100ns降低到10ns.1995年9月IEEE802委员会正式批准了FastEthernet标准IEEE802.3u.IEEE802.3u标准在LLC子层使用IEEE802.2标准,在MAC子层使用CSMA/CD方法,只是在物理层作了些调整,定义了新的物理层标准100BASE-T.路由表:路由器在因特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连接两个或多个物理网络,负责将从一个网络收来的IP数据报,经过路由选择,转发到一个合适的网络中.在因特网中,需要进行路由选择的设备一般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每台需要路由选择的设备保存一张IP选路表,但需要传送IP数据报时,它就查询该表,决定把数据报发往何处.选路表就是路由表.一个路。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汇总
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1. 计算机系统发展历程: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 电子计算机时代开始的标志:以美国1945年生产、1946年2月交付使用的ENIAC 计算机为标志。
3. 电子计算机分类:以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大型机、超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4.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5.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中央处理器CPU。
6. CPU的作用:取得、解释和执行指令。
7. CPU的指标:字长(指CPU中数据总线的宽度,即一次可并行传递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速度(指CPU中振荡器的主振频率,即主频。
)指令处理能力(即每秒处理百万条指令数,以MIPS表示)。
8. 总线的分类:总线可以分为传输数据的数据总线、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总线和连接各个芯片地址的地址总线。
9. 内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又可以分为ROM、PROM、EPROM、E2PROM等。
注:ROM 即Read Only Memory10. 随机存储器:指计算机运行期间,可以随时向其写入数据、也可以随时从其中读出数据的存储器。
在微型计算机中,内存储器也叫主存储器。
11. 高速缓冲存储器:为解决CPU与主存储器间速度差而在内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的一种存取速度远高于普通内存的特殊存储器。
12. 运算器的功能:运行器是计算机中完成数学运行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13. 常见的数据总线为ISA、EISA、VESA、PCI等。
14. 中断:指当出现需要时,CPU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和执行过程。
即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出现了一个必须由CPU立即处理的情况,此时,CPU暂时中止程序的执行转而处理这个新的情况的过程就叫做中断。
15. 中断的处理过程为:关中断(在此中断处理完成前,不处理其它中断)、保护现场、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恢复现场、开中断。
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资源共享以及通信协议等。
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主要针对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组成、功能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以下是对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详细阐述: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按照一定的协议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
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
- 通信线路:如光纤、双绞线、无线通信等。
- 网络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标准,如TCP/IP协议。
- 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Linux等,用于管理网络资源。
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常见的拓扑结构有:- 星型拓扑: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
- 环型拓扑:设备按顺序连接,形成一个闭环。
- 总线型拓扑:所有设备连接到一条共享的通信线路上。
- 网状拓扑:设备之间有多条路径连接。
4.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和通信的基础。
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它包括:- 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SMTP等。
- 传输层协议:如TCP、UDP等。
- 网络层协议:如IP等。
- 数据链路层协议:如以太网协议等。
5.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网络安全是保护网络不受攻击和破坏的重要措施,包括:- 防火墙:用于监控进出网络的数据包。
- 入侵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和响应网络攻击。
- 加密技术:用于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 身份认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网络资源。
6.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 数据通信: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 资源共享:如文件共享、打印共享等。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一、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1. 计算机系统发展历程: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时代开始的标志:以美国1945年生产、1946年2月交付使用的ENIAC计算机为标志。
3. 电子计算机分类:以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大型机、超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4.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5.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中央处理器CPU。
6. CPU的作用:取得、解释和执行指令。
7. CPU的指标:字长(指CPU中数据总线的宽度,即一次可并行传递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速度(指CPU中振荡器的主振频率,即主频。
)指令处理能力(即每秒处理百万条指令数,以MIPS表示)。
8. 总线的分类:总线可以分为传输数据的数据总线、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总线和连接各个芯片地址的地址总线。
9. 内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又可以分为RO M、PROM、EPROM、E2PROM等。
注:ROM 即Read Only Memory10. 随机存储器:指计算机运行期间,可以随时向其写入数据、也可以随时从其中读出数据的存储器。
在微型计算机中,内存储器也叫主存储器。
11. 高速缓冲存储器:为解决CPU与主存储器间速度差而在内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的一种存取速度远高于普通内存的特殊存储器。
12. 运算器的功能:运行器是计算机中完成数学运行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13. 常见的数据总线为ISA、EISA、VESA、PCI等。
14. 中断:指当出现需要时,CPU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和执行过程。
即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出现了一个必须由CPU立即处理的情况,此时,CPU暂时中止程序的执行转而处理这个新的情况的过程就叫做中断。
计算机三级网络
计算机三级网络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由若干计算机及其网络设备,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而成的、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的系统。
用一定的规则来规定通信的规范和数据格式,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和信息传输加以规范,从而实现计算机系统和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分为按照规模和使用范围划分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因特网,按照传输技术划分的有广播网、点对点网、按照使用特点划分的有申请协议服务、网络结构模式等等。
网络的选择应当根据使用的目的来进行选择。
三、网络的基本设备网络的三个必要设备是:计算机、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
计算机是网络信息交换的主要中心,通信设备是网络信息交换的重要工具,通信线路是挂接计算机和设备的支撑部分。
四、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拓扑结构分为星形结构、环形结构、总线结构、混合结构。
网络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采用适当的拓扑结构。
五、网络安全的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数据泄漏等等,网络安全的策略包括使用网络杀毒软件,加强密码管理,加强病毒防范等等。
六、网络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协议是对计算机之间通信的一种规范化定义和管理。
网络协议根据使用需求,分为不同的协议类别,包括网络传输协议和网络应用协议等等。
网络的运转,依赖于协议的定义和遵守,网络的通信场景和系统的特点需要使用相应的协议进行实时调整和管理。
七、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信息保密、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四方面。
网络安全的管理首先应当确保系统数据、用户安全,其次应当控制和管理使用网络的用户与设备,最后是发现和解决网络安全的问题。
八、网络的监控和控制网络管理包括网络的监控和控制,应当按照网络使用规则和网络安全规则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
网络管理员应当随时掌握网络使用情况,及时发现网络故障和安全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
九、网络传输速率和容量网络的传输速率是指网络传输输入输出的数据量,一般以每秒的数据传输量来进行表示。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知识点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知识点计算机三级考试的网络技术部分,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结构、协议和安全等内容进行考察。
下面,我们将以这些内容为主线,详细介绍网络技术的知识点。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使用通讯设施和协议使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 数据通信:允许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2) 资源共享:共享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
(3) 分布式处理:利用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完成同一任务。
(4) 提高可靠性: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 按覆盖范围分类:LAN、MAN、WAN。
(2) 按使用方式分类:互联网、Intranet、Extranet。
(3) 按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二、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
通信子网又分为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两部分,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通信设备有中继器、交换机、路由器等。
资源子网则负责提供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等资源。
三、计算机网络的协议1. 协议的定义: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套规则和约定,用于确保网络中各个设备的互连互通,使得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
2. 常见的协议:(1)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协议,它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的简称。
(2) HTTP协议: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万维网(WWW)上数据传输的一种协议。
(3) FTP协议: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一种协议。
(4) SMTP协议:是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在互联网上传送邮件的一种协议。
计算机三级网络 名词解释
第一章1.对等网(peer to peer):如果每台计算机从逻辑上都是平等的,我们称作对等网。
2.客户/服务网(Client/Server):如果存在主从关系,我们称作非对等网络,又叫客户/服务网。
为主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其余称为客户机。
3.ENIAC: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4.ARPANET:因特网(Internet)的前身。
5.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因特网的主要协议。
6.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7.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现已取消,是ITU-T的前身。
8.Workstation:工作站。
9.MIPS:每秒百万条定点指令。
10.MFLOPS:每秒百万条浮点数指令。
11.bps:位每秒,数据传输率的衡量指标。
12.MTBF:Mean Time Before Failure 平均无故障时间,衡量可靠性的指标之一。
13.MTTR:Mean Time To Repair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衡量可靠性的指标之一。
14.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face 外围部件接口,常用的局部总线。
15.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流式的单指令多数据扩展,多媒体指令集。
16.EPIC:Explicit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ing简明并行指令计算,安腾的主要特点。
17.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 Association 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制定的局部总线标准。
18.Inte:因特尔,全球最大的中央处理器厂商和著名的网络产品厂商。
19.Microsoft:微软,全球最大的软件厂商。
20.IBM:美国商用机器,全球著名的IT厂商,以高技术著称。
21.SUN:斯坦福大学网络公司,全球著名的网络产品软硬件厂商。
22.JPEG:由ISO和CCITT联合制定的静态图像压缩标准。
23.MPEG:由ISO制定的多媒体视音频压缩标准。
2011年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辅导第2章:网络基本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输延迟大、适宜突发式通信
(2)VC----需预先建立链路、不需进行路由选择、适宜长报文传输
每个结点可同时和其他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
2.4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协议三要素及其定义
语法----结构和格式
语义----控制信息、动作与响应
时序----实现顺序
<2>OSI七层结构
<3>Datalink、Transport、Network功能;
Datalink----建立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传送数据帧
Network----寻址、路由、拥塞控制
Transport----端到端可靠透明地传送报文
不足----设备利用率底、不具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
不适宜突发式通信
<2>存贮转发:
(1)Message----将发送数据作为一个逻辑单位转发 出错重传麻烦
(2)Packet----限定分组最大长度 如TCP/IP 最大64KB
含分组号 目的端需排序重组
<3>分组交换技术分:
Ad hoc----无线自组网
(1)WSN----无线传感器网络
(1)WMN----无线网格网
Shannon 有随机噪声的低通
<9>关于误码率:
是统计值,样本越大越精确;
不是越低越好,考虑实际需求;
二进制码元
2.3 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
<1>电路交换:
过程:线路建立、数据传输、线路释放
特点:优点----实时性高、适宜交互式会话类通信 模拟通信
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1. 计算机系统发展历程: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 电子计算机时代开始的标志:以美国1945年生产、1946年2月交付使用的ENIAC计算机为标志。
3. 电子计算机分类:以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大型机、超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4.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5.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处理器CPU。
6. CPU的作用:取得、解释和执行指令。
7. CPU的指标:字长(指CPU中数据总线的宽度,即一次可并行传递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速度(指CPU中振荡器的主振频率,即主频。
)指令处理能力(即每秒处理百万条指令数,以MIPS表示)。
8. 总线的分类:总线可以分为传输数据的数据总线、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总线和连接各个芯片地址的地址总线。
9. 内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又可以分为ROM、PROM、EPROM、E2PROM等。
注:ROM 即Read Only Memory10. 随机存储器:指计算机运行期间,可以随时向其写入数据、也可以随时从其中读出数据的存储器。
在微型计算机中,内存储器也叫主存储器。
11. 高速缓冲存储器:为解决CPU与主存储器间速度差而在内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的一种存取速度远高于普通内存的特殊存储器。
12. 运算器的功能:运行器是计算机中完成数学运行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13. 常见的数据总线为ISA、EISA、VESA、PCI等。
14. 中断:指当出现需要时,CPU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和执行过程。
即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出现了一个必须由CPU立即处理的情况,此时,CPU暂时中止程序的执行转而处理这个新的情况的过程就叫做中断。
15. 中断的处理过程为:关中断(在此中断处理完成前,不处理其它中断)、保护现场、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恢复现场、开中断。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 网络的基本概念(上)
xx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根底知识网络的根本概念(上)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传输与利用。
(1)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2) 第二个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P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3)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4) 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
资源共享。
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自治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协议进行互联实现共享资源信息传输。
广域网的功能: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
逻辑功能上可分为: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效劳。
主要包括主机和终端。
主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与通信子网的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接。
终端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被称为网络节点。
通信线路为通信处理机之间以及通信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
微机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
播送式网络(通过一条公共信道实现)点--点式网络(通过存储转发实现)。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播送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1)广域网的通信子网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互联。
(2)广域网(远程网)以下特点:1 适应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
2 适应综合业务效劳的要求。
3 开放的设备接口与标准化的协议。
4 完善的通信效劳与网络管理。
(3)几种常见的广域网的特点:X.25、FR、SMDS、B-ISDN、N-ISDN、ATM(4)广域网扩大了资源共享的范围,局域网增强了资源共享的深度。
(5)期的城域网产品主要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6)各种城域网建立方案有几个相同点:传输介质采用光纤,交换接点采用基于IP交换的高速路由交换机或ATM交换机,在体系结构上采用核心交换层,业务会聚层与接入层三层模式。
三级网络名词解释
包是啥,帧是啥,为啥我说包和帧可以理解为同一个概念了!数据包:“包”(Packet)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一般也称“数据包”。
有人说,局域网中传输的不是“帧”(Frame)吗?没错,但是TCP/IP协议是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上的,而帧是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上一层的内容由下一层的内容来传输,所以在局域网中,“包”是包含在“帧”里的。
名词解释: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标准,它定义了一种分层体系结构,在其中的每一层定义了针对不同通信级别的协议。
OSI模型有7层:上四层协议有:第7层应用层(Application)协议和应用:http,ftp,tftp,telnet,dns,smtp此层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实际通信的地方.只是当马上就要访问网络时,才会实际上用到这一层.第6层表示层(Presnation)协议和应用:ebcdic,ascii,jpeg,tiff,midi,mpeg第5层会话层(Session)协议和应用:nfs,sql,rpc,x-windows,netbios下四层协议有:第4层传输层(Transport 此层数据单位【段segment】)协议和应用:tcp,udp,spx第3层网络层(Network 此层数据单位【包packet】)协议和应用:ip,ipx,appletalk,icmp第2层链路层(Data Link 此层数据单位【帧Frame】)协议和应用:802.3,802.2,atm,fr第1层物理层(Physical此层数据单位【比特流Bit】)协议和应用:v.35,eia/tia 323“包”(Packet)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一般也称“数据包”。
有人说,局域网中传输的不是“帧”(Frame)吗?没错,但是TCP/IP协议是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上的,而帧是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计算机等考三级网络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1)一、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1. 计算机系统发展历程: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 电子计算机时代开始的标志:以美国1945年生产、1946年2月交付使用的ENIAC计算机为标志。
3. 电子计算机分类:以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大型机、超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4.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5.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中央处理器CPU。
6. CPU的作用:取得、解释和执行指令。
7. CPU的指标:字长(指CPU中数据总线的宽度,即一次可并行传递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速度(指CPU 中振荡器的主振频率,即主频。
)指令处理能力(即每秒处理百万条指令数,以MIPS表示)。
8. 总线的分类:总线可以分为传输数据的数据总线、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总线和连接各个芯片地址的地址总线。
9. 内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又可以分为ROM、PROM、EPROM、E2PROM等。
注:ROM 即Read Only Memory10. 随机存储器:指计算机运行期间,可以随时向其写入数据、也可以随时从其中读出数据的存储器。
在微型计算机中,内存储器也叫主存储器。
11. 高速缓冲存储器:为解决CPU与主存储器间速度差而在内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的一种存取速度远高于普通内存的特殊存储器。
12. 运算器的功能:运行器是计算机中完成数学运行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13. 常见的数据总线为ISA、EISA、VESA、PCI等。
14. 中断:指当出现需要时,CPU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和执行过程。
即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出现了一个必须由CPU立即处理的情况,此时,CPU暂时中止程序的执行转而处理这个新的情况的过程就叫做中断。
15. 中断的处理过程为:关中断(在此中断处理完成前,不处理其它中断)、保护现场、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恢复现场、开中断。
16. 堆栈:是一种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处理中断时,使用这个数据结构保护现场。
17. 中断的类型:按引起中断的原因划分:输入、输出中断;计算机故障中断;实时时钟中断;软件中断;数据通道中断。
按中断处理类型划分:不可屏蔽中断、可屏蔽中断。
18. 中断优先级:指各种中断源根据其重要性不同所划分的优先级别,高级别的中断源提出的中断请求可以使低级别的中断服务程序中断,转而执行出级别的中断服务。
19. 媒体:指信息的载体,即计算机输入输出所采用的信息形式。
20. 多媒体技术:指对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有机总和。
它包括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两大类。
21. 超文本技术:是指把文本和菜单结合在一起的技术。
22. 超媒体技术:指将超文本技术应用于多媒体。
23.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包括:压缩/解压缩技术、专用硬件芯片技术和多媒体软件技术。
24.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由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的。
25. 操作系统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等功能。
26. 计算机信息处理经历了电子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自动化三个阶段27.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转换、信息更新、信息维护、信息输出、信息传输、信息查询等。
28. 计算机控制包括:单节点控制、多节点控制、集散控制系统等。
29. 系统模拟技术包括:概率模拟、确定性模拟、形象模拟、功能模拟等。
30. 计算机辅助工程包括:CAD(辅助设计)、CAM(辅助制造)、CAI(辅助教学)、CAT(辅助测试)31. 工程仿真包括:半物理仿真、全物理仿真和数字仿真。
二、操作系统基础部分32. 操作系统是一个系统软件,它的任务是统一和有效地管理计算机各种资源,控制和组织和谐的执行。
33. 认识计算机操作系统有两个观点:资源管理观点和用户观点。
34. 操作系统的特点是并发性和共享性。
35.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有:进程管理(也称处理机管理),其任务是合理、有效地对进程进行调度,使得系统高效、安全地运行;存储管理,主要是指对内存的管理;设备管理,其任务是为各种设备提供良好的用户接口,使用各种调度策略以用缓冲和虚拟设备等技术,协调系统中各部分的工作,提高设备效率和利用率;文件管理,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中由软件和数据资源构成的文件进行管理,包括文件的存储、检索、修改、共享、保密和保护,并为用户使用这些文件实现按名存取和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作业管理,是操作系统为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友好的界面,作业管理包括作业控制和作业调度。
36. 操作系统的分类:按对进程不同的处理方式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按用户数目可分为单用户系统(单用户单任务、单用户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按处理机数目可分为单处理机操作系统和多处理机操作系统;按拓扑结构可以分为单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37. 批处理操作系统是将用户群的程序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统一交给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计算机系统自动地从输入设备中把各个作业按照某促规则组织执行,执行完毕后将程序运行结果通过输出设备交给用户的操作系统。
它能够充分地利用处理机的高速度,比较好地协调了高速处理机和慢速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矛盾,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效率。
38. 分时系统是以分时(时间片)方式向多个用户进程提供服务的一个操作系统;它的特点是既可以支持人机交互、又使得计算机系统可以高效地使用处理机以保证计算机系统高效率。
39. 实时系统就是计算机系统可以立即对用户程序要求或者外部信号作出反应的系统,它可以分为硬实时系统和软实时系统。
40. 网络操作系统是服务于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体系结构的各种协议来完成网络的通信、资源共享、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系统软件。
41.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建立在网络操作系统之上,对用户屏蔽了系统资源的分布而形成的一个逻辑整体系统的操作系统。
42. 进程是程序(或一部分程序)、相关的数据处理在处理机上的一次运行,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基本单位,它具有运动特性、并行特性、独立特性、异步特性、结构特性等五大特性。
进程由操作系统依据程序创建而产生,因调度而执行、因运行条件不满足而暂时停止,因任务完成而撤销。
43. 程序中指令的集合,是静态的;处理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按规定的程序执行的操作过程,是动态的。
44. 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运行态(是进程正在占用处理机时所处的状态),在单CPU系统,最多只能有一个进程处于运行状态);就绪态(如果一个进程经过等待以后已经具备了运行的条件或者一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用完了自己的时间片,都要进入就绪状态,进程调度程序根据系统运行情况,按照调度策略,可以使某个进程从就绪状态进入到运行状态);等待态(进程由于某种原因不具备运行条件时,就进入到等待状态。
当某个事件发生使得该进程的运行条件具备时,进程就转入就绪状态)45. 任何一个时刻,没有结束的进程均处于运行、等待、就绪三种状态之一,在以上的三种状态中,运行状态和就绪状态可以互相转化,运行状态也可以转化为等待状态,但等待状态只能转化为就绪状态。
46. 进程控制块(Press Control Block):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它描述进程的基本情况,是系统调度进程的依据。
它包括进程标识、优先级、状态、队列指针、资源清单、运行现场信息等项目。
47. 根据进行的三种不同的状态,操作系统设置了三个队列,它们分别是运行队列、就绪队列、等待队列,每一个队列都有一个队列指针,指向该队列的首进程PCB,队列中的每一个PCB指针,指向下一个PC B。
48. 信号量:表明资源可以提供给进程使用的量,它是一个整型值。
49. 对信号量的操作可以分为P(减)操作和V(加)操作,我们把这些操作叫做原语。
原语是不可再分的操作,在对信号量的操作中,与每个信号量相对应的是一个队列,队列中存储的是排队等待使用这个资源的进程。
50. 引入信号量、队列以及P、V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进程间互斥和同步问题。
51. 并发的进程之间在运行时可能需要交换信息,这些信息的交换就构成了进程间的通信。
进程间的通信使用通信原语来完成。
52. 对进程的控制包括使用创建原语创建一个进程、使用撤销原语撤销完成任务的进程、使用阻塞原语使一个因得不到资源的进程由运行状态转入等待状态,使用唤醒原语使一个进程由等待状态转入就绪状态。
53. 对进程的调度主要是控制和协调各个进程对处理器的竞争,通过某种算法使得适合的进程由就绪状态转入运行状态。
54. 执行进程调度通常是发生某个正在运行的进程或者已经运行完毕、或者因某种原因进入了等待队列时,CPU可以为下一个进程提供服务,另外,有较高优先级的进程进入了就绪状态,也可能剥夺正在运行的进程的运行权力,使得高优先级进行进入运行状态,这种方式称为可剥夺方式。
55. 进程的调度算法包括:FIFO(First Input First Output 先进先出法)、RR(时间片轮转算法)、(HPF)最高优先级算法。
56. 死锁是指在一组进程中的各个进程均占有不会释放的资源,但因互相申请被其它进程所占用不会释放的资源而处于的一种永久等待状态。
57. 死锁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为:互斥条件、不可剥夺条件、部分分配、循环等待。
应注意,这四个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即使这四个条件同时存在,系统也不一定发生死锁,但系统一旦发生死锁,这四个条件一定是满足的。
58. 死锁的处理包括死锁的预防、避免和解除。
59. 死锁的预防是指破坏死锁的四个条件之一,具体方法为:资源静态分配策略(资源有序分配法),死锁预防的方法使得系统资源的利用率降低。
60. 死锁避免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避免死锁的最终发生,死锁避免方法就是使系统总是处于安全状态,死销避免采用银行家算法,就是当需要给进程分配资源时,如果分配以后系统是安全的则给予分配,否则不予以分配,死锁避免方法使系统开销增大。
61. 死锁的解除:由于死锁的预防和避免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死锁并不一定发生,所以,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可以采取死锁解除的方法;一旦发生死锁,就利用资源剥夺法或进程撤销法解除死锁,实现死锁解除的关键是死锁的检测,检测方法包括定时检测、效率低时检测、进程等待时检测等。
62. 存储管理主要是指内存的管理,计算机内存空间包括系统区和用户区,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主要是对用户区的管理,它包括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存储保护两大方面的内容。
63. 分区存储管理主要包括固定分区管理和可变分区管理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