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螟性鉴定评价标准的研究

合集下载

亚洲玉米螟资料

亚洲玉米螟资料

亚洲玉米螟资料ppt xx年xx月xx日•引言•亚洲玉米螟形态特征•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特性•亚洲玉米螟在亚洲地区的分布与危害目•亚洲玉米螟防治措施•亚洲玉米螟研究展望录01引言亚洲玉米螟是亚洲地区玉米产区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食玉米植株,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对亚洲玉米产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亚洲玉米螟简介研究背景与意义亚洲玉米螟的危害逐年加重对我国玉米生产也造成了严重影响控制亚洲玉米螟的危害对于保障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汇报目的与内容研究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措施和方案分析亚洲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现状为玉米生产区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探讨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02亚洲玉米螟形态特征成虫形态特征羽化时间雄虫体色Array成虫一般于傍晚羽化,少数在白天雄虫体色为黄褐色或淡黄色。

羽化。

雌虫体色雌雄差异雌虫体色为淡黄色或淡黄绿色。

雌雄虫前翅上均有横带,但雌虫前翅上的横带较雄虫的宽。

初孵幼虫呈淡黄色,头部呈黑褐色,身体有白色蜡状物。

幼虫形态特征初孵幼虫老熟幼虫体呈圆筒形,头部呈淡黄色或黄褐色,身体呈淡黄色或黄白色,表面有蜡状物。

老熟幼虫雌幼虫的生殖器官呈球形,无生殖孔;雄幼虫的生殖器官呈管状,有生殖孔。

雌雄差异蛹的形态特征蛹呈黄褐色或红褐色,表面有白色蜡状物。

卵的形态特征卵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初产时为淡黄色,孵化前变为灰褐色。

蛹与卵的形态特征03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特性亚洲玉米螟一年发生多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等处越冬。

越冬代成虫在春季出现,羽化后交配产卵,卵多产于玉米植株上。

生活史及习性亚洲玉米螟繁殖能力强,每头雌虫可产卵数十至上百粒。

幼虫孵化后,分散在叶片、心叶、雄穗等部位取食,形成不同龄期的幼虫。

繁殖与扩散1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23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因素对亚洲玉米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气候条件天敌对亚洲玉米螟的种群数量具有控制作用,如寄生蜂、寄生蝇等。

天敌耕作制度、种植密度、品种等对亚洲玉米螟的危害也有影响。

亚洲玉米螟

亚洲玉米螟
2013-11-29
形态特征

卵 椭圆形,稍扁 ,长约1mm。 由数粒至数十 粒呈鱼鳞状排 列,卵块形状 不规则。
幼虫
成长幼虫体长 20~30mm,头深褐 色。体色多为淡褐 色,或淡红色,体 上毛片,明显。中 、后胸背面每节有 毛片四个,腹部第 1~8节每节六个, 分成2排,腹足趾钩 为三序缺环式。初 孵幼虫可吐丝下垂 ,随风漂移扩散到 邻近植株上。
2013-11-29
防治方法の生物防治
• 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赤眼蜂防治、白僵菌封垛防乳剂治和Bt防治。在东 北春玉米区,用白僵菌封垛消灭越冬幼虫,在5月上中旬,亍越冬代 玉米螟幼虫化蛹前,每立方米垛量用白僵菌(每克含孢子量300亿) 10~20克喷粉封垛。玉米喇叭口期将Bt颗粒剂戒白僵菌菌沙投入喇 叭口中,戒喷雾,同时可兼治棉铃虫等害虫。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寄生力和适应性强癿优良赤眼蜂种;2) 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为第1次放蜂时期,间隔 5天放第2次;戒在籽粒建成初期玉米螟产卵始期放蜂2次;3)将蜂 卡挂在放蜂点玉米茎秆中部叴片癿背面。傍晚时放蜂,减少新羽化癿 赤眼蜂遭叐日晒;4)赤眼蜂只能飞10米左右,放蜂点一般掌握在每 亩2~6点,每亩地放蜂1~2万头(王振营,2009)。
2013-11-29
THANKS!
2013-11-29
2013-11-29
发生规律
(1)生活史(以江苏为例)和习性 6月上、中 旬,1代幼 虫(春玉米/ 高粱) 5月下~6 月初,初 冬代幼虫 盛収 4月中旬 ~5月中 旬,化 蛹 7月上、 中旬,1 代成虫 7月中、下旬 ,1代产卵, 二代幼虫盛収
9月中 、下旬 ,老熟 幼虫越 冬
8月中、 下旬,产 卵—夏玉 米/高粱 3代幼虫危 害棉花青 铃、钻蛀 茎秆(春玉米

玉米抗病鉴定标准

玉米抗病鉴定标准

玉米抗病鉴定标准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受病害影响的玉米产量和品质低下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必须对抗病品种进行鉴定。

本文将介绍玉米抗病鉴定标准。

一、鉴定目的
玉米的抗病鉴定一般是为了筛选和鉴定抗病优良品种,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二、鉴定对象
玉米抗病品种鉴定的对象为作为种质来源的玉米品种。

三、鉴定方法
由于不同的病害具有不同的鉴定方法,下面分别介绍玉米的抗病鉴定方法:
1.珠孢菌核单胞菌病
用以感染母本的PDA培养基培育出的孢子悬浮液喷洒至玉米苗上,病程为5~7天后观察病情。

根据病情进行鉴定,病情轻微者,标定为抗病品种,病情重者,标定为易感品种。

2.白粉病
3.玉米霜霉病
4.玉米稻瘟病
四、鉴定标准
根据病情划分,病情轻微者标定为抗病品种,病情重者标定为易感品种。

五、鉴定报告
鉴定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品种名称、编码、来源、生产单位及育成人员姓名。

2.鉴定时间、地点、病害种类及植株数。

3.鉴定方法、鉴定材料及处理方法。

4.病情观察及分析报告。

5.鉴定结论。

六、总结
在实际操作中,玉米抗病鉴定方法和标准应根据不同病害的特点进行认真制定,以提高鉴定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建立科学的鉴定方法和标准,才能不断提高玉米品种的质量和产量,为发展粮食生产奠定基础。

玉米田间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

玉米田间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

玉米田间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1 范围本技术规程规定了玉米田间抗旱性评价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及评价标准。

本技术规程适用于人工控制的干旱之外不存在其它限制因子的环境下对玉米品种、玉米品系及育种材料的抗旱性鉴定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23/T 017-2008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第1 部分:禾谷类NY/T 1209-2006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玉米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程。

3.1 抗旱性指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作物维持生长发育并形成产量的能力。

3.2 遮雨棚具备遮雨条件的干旱试验棚。

3.3 胁迫强度用土壤含水量占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比%来衡量,正常灌水对照70%,轻度胁迫55%,中度胁迫40%,重度胁迫30%。

3.4 抗旱性级别抗旱性分五级,从强到弱依次为:1 级,极强(HT);2 级,强(T);3 级,中等(M);4 级,弱(S);5 级,极弱(HS)。

4 抗旱性鉴定玉米田间抗旱性鉴定的时期分为:苗期、抽雄期、灌浆期,以及全生育期。

可以根据鉴定的目的选用任何一个时期的鉴XX果评价待测材料的抗旱性。

4.1 苗期抗寒性鉴定苗期抗旱性鉴定在干旱棚内进行,在日平均气温为25℃±5℃的条件下,采用反复干旱法。

种子要求同GB 4404.1-2008,数量满足试验需要,禁止包衣或拌种。

4.1.1 试验设计在干旱棚内的中等肥力水平的耕层土壤土,灌水至田间持水量的 85%±5%,播种、覆土 2 cm。

四次重复,每个重复50株(幼苗基数)。

第一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停止供水,开始进行干旱胁迫。

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35%±5%时调查存活苗数。

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20%~15%时复水,使土壤水分达田间持水量的80%±5%;72 h后调查存活苗数,以幼苗或叶片恢复为鲜绿色为存活。

三代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

三代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

2023-11-08•三代玉米螟的概述•三代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三代玉米螟的危害及影响•三代玉米螟的防治方法•三代玉米螟防治的实践与建议目•相关研究与参考文献录01三代玉米螟的概述定义及特征定义三代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属于鳞翅目、螟蛾科。

特征三代玉米螟的成虫为黄褐色,有翅膀,身体长12-15毫米,翅展20-30毫米。

幼虫一般为淡黄色,但随着生长会逐渐变为红褐色。

分布与危害分布三代玉米螟在我国广泛分布,主要在华北、华东、华中地区。

危害三代玉米螟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影响。

幼虫会蛀食玉米的叶片、茎秆和穗部,造成叶片破损、茎秆折断、穗部畸形,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

三代玉米螟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春季出现,一般于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一代幼虫为害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二代幼虫为害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三代幼虫为害期。

生活习性三代玉米螟的繁殖能力较强,每头雌蛾可产卵300-600粒。

幼虫孵化后会在玉米叶鞘内蛀食,经过3-4个龄期后进入穗部为害。

成虫寿命一般为7-10天。

繁殖与寿命生物学特性02三代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三代玉米螟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内或杂草中越冬,春季化蛹、羽化。

成虫有趋光性,飞翔力强,雄蛾比雌蛾趋光性强。

成虫寿命约10天,卵期3-5天,幼虫期20-30天,蛹期7-10天。

危害特点三代玉米螟的危害主要集中在玉米心叶期(喇叭口期)和穗期。

心叶期常造成“花叶”现象,影响植株生长;穗期则造成穗部发育不全,甚至霉变。

生活史及习性发生规律及特点VS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三代玉米螟发生的重要因素。

湿度、降雨量和温度等气候条件都可能影响其繁殖和生存。

例如,湿度较高时,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和生存;而温度较高时,则对其生存和繁殖不利。

发生原因分析种植制度玉米的种植制度和三代玉米螟的发生也有关。

例如,连作地由于缺乏寄主植物,可能会导致三代玉米螟的发生量减少;而间作地由于提供了丰富的寄主植物,可能会增加其发生量。

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作者:姜成军王成宋永恒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0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研究分析玉米螟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入手,提出了防治的测防指标及其综合防治的各类措施。

关键词:综合防治措施研究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成虫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食性杂,是玉米的专化害虫,以幼虫危害玉米。

黑龙江省南部地区每年可发生两代,第一代主要危害植株和雄穗,造成植株中上部叶片虫孔、茎秆折断而造成减产。

第二代主要危害花丝和果穗,造成缺粒、霉变而减产。

在寄主的种类上,玉米螟明显地偏向取食玉米。

玉米受害植株高达30%左右,减产10%,严重发生时,被害植株高达90%,减产30%左右。

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

1 危害特点1.1 芯叶期玉米螟初孵幼虫在心叶内取食嫩叶,玉米心叶出现花叶和排粪孔。

当被害叶展开后,在叶上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薄膜状排孔,被害严重的叶片支离破碎不能展开,雄穗不能正常抽出。

此期病害我省南部地区较少出现。

1.2 第一代幼虫期心叶的幼虫都集中到上部,危害幼嫩穗苞内未抽出的玉米雄穗。

玉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虫开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

1.3 第二代幼虫期幼虫主要集中在花丝内危害,雌穗被害状为咬断花丝。

一部分大龄虫则蛀入雌穗轴内及雌穗着生节及其附近茎节,危害玉米子粒,使玉米子粒破损、缺粒、变霉;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严重影响雌穗发育和籽粒灌浆,这也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严重的时期。

2 发生规律2.1 生活习性地理位置不同,地势和气温不同,发生代数也不同。

北方春玉米区,在我省南部地区第1代幼虫在7月中旬盛发,危害玉米的植株和雄穗;第2代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危害玉米穗以及茎杆。

最后玉米螟均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尤以茎秆中越冬的虫量最大。

次年生长季节到来后开始化蛹、羽化。

DB33T 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DB33T 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病情指数=
(发病株数 相应病级数) ×100
调查总株数 最高病级数
3
DB33/T 943.2—2014 C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玉米大、小斑病

年)
病虫测报站名 站址 (北纬 东经 海拔
盖章

测报员 负责人
编制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
4
DB33/T 943.2—2014 C.1 玉米大、小病斑发病情况调查表 玉米大、小病斑发病情况调查表见表C.1。 表C.1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况调查表
1
DB33/T 943.2—2014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见表A.1。 表A.1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表
等级 0级 1级 3级 5级 7级 9级 全株叶片无病斑。 全株叶片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的5%以下。 全株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积的6%~15%。 植株下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占叶面积的50%以上,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中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 占叶面积的16%~30 %。 植株下部叶片枯死;中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 积31%~50%。 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占叶面积50%以上;或全株基本枯死。 病斑情况
I
DB33/T 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1 范围 DB33/T 943的本部分规定了玉米大、小斑病病情调查、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及气象情况记载。 本部分适用于玉米大、小斑病的系统测报调查。 2 病情调查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田间病情系统调查 2.1.1 调查时间 玉米苗期至灌浆期,每5天调查1次。 2.1.2 调查方法 选有当地有代表性的玉米田3块,每块田定株调查玉米50株,观察玉米株、叶发病情况,并对严重 度进行分级,见附录A。计算株、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附录B。调查结果记入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 况调查表,见附录C表C.1。 2.2 大田病情普查 2.2.1 调查时间 在春、夏、秋玉米或当地主栽季节玉米发病稳定期调查1次。 2.2.2 调查方法 按玉米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调查方法同本标准2.1.2条。计算株、叶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附录A、附录B,结果记入附录C表C.1《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况调查表》。 3 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

玉米实验调查表及调查方法

玉米实验调查表及调查方法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调查表及调查方法1.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行区,小区面积20平方米,实收中间3行(面积12平方米)计产,四周设不少于2行的保护行。

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亩。

2.参试品种生育期应与对照先玉335同期,对照成熟当天,不论成熟与否,全部收获。

第一次重复边行2行调查生育期,第二次重复边行收15穗室内考种。

3.试验要有代表性,施肥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农家肥不要每年都施,争取2-3年一次,试验管理应高于当地生产水平,每项田间管理措施和测定要在同一天内完成,如遇特殊天气,同一重复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

4.调查表中每项都必须填写,不可缺项。

5.植株形态性状中幼苗叶鞘色、叶片色、叶缘色、花药色、花丝色、颖壳色、雄穗分枝数以指定单位调查结果为准,其他单位也参与调查,其结果用于对承试人员技术水平和试验态度进行衡量。

6、平均值对照。

产量为核心的作物,无合适对照品种或对照品种表现异常时(例如对照品种产量低于组内品种平均产量时),用组内品种平均产量做对照;如对照品种表现正常,仍以其为对照。

七、生育阶段气象资料八、生育期和生物学特性记载九、经济性状45十、产量结果表(小区产量以实收面积12平方米计,小区产量保留2位小数,亩产保留1位小数。

含水量按14%计)测水仪实测籽粒含水量;小区产量为小区脱粒产量与含水量折率成标准水后小区产量;果穗数为小区实收穗数;果穗鲜重为收获时小区果穗鲜重(去苞叶)。

附件1:玉米品种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A.1 物候期A.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A.1.2 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 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 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吐出花丝的日期。

A.1.5 抽雄期:小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6 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7 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及抗性标准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及抗性标准

5.霜霉病
6.苗期根腐病
7.穗腐病
8.棉铃虫
9.粘虫
10.蚜虫
11.蓟马
12.叶螨
13.金龟子(蛴螬)
14.地老虎
15.其它—日灼
其它—除草剂危害
其它—遗传性条纹病
其它—缺素症
其它—缺素症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 及抗性鉴定标准
东北老农
诊断
诊断
诊断
穗部病害
病毒病
叶部病害
茎部病害
根部病害
主要病虫害识别
1. 大斑病
2. 小斑病
2. 小斑病
3. 灰斑病
Common smut
Common smut
7. 丝黑穗病
Head smut
HR R
MR
S
HS
4.病毒病抗性标准
5%10% 30% 50% 100%
HR R
MR
S
HS
玉米螟对心叶危害程度的分级标准
1mm 虫孔 直径 2mm
数量
1-2
3-6
7以上
级别
1
2
3
其它常见病虫害
1.褐斑病
Common rust
Common rust
Southern rust
3.圆斑病
4.粗缩病
8. 茎腐病
9. 纹枯病
10.玉米螟
抗病鉴定标准
1. 叶斑病抗性标准
5%10% 30% 70% 100%
HR R
MR
S
HS
分级标准
5%
10%
30%
70%
2.穗部病害抗性标准
5% 1% 10% 40% 100%
HR MR R

转Bt基因玉米(瑞丰125、DBN9936、DBN9978)对亚洲玉米螟的抗虫效果研究

转Bt基因玉米(瑞丰125、DBN9936、DBN9978)对亚洲玉米螟的抗虫效果研究

转Bt基因玉米(瑞丰125、DBN9936、DBN9978)对亚洲玉米螟的抗虫效果研究作者:孙丹丹全玉东王月琴王振营何康来来源:《植物保护》2021年第03期摘要:評价转Bt基因玉米对靶标生物亚洲玉米螟的杀虫作用是转基因玉米研发的重要一环。

本文采用室内生测法对3种转Bt基因抗虫玉米‘瑞丰125’(表达Cry1Ab/Cry2Aj杀虫蛋白),‘DBN9936’‘DBN9978’(表达Cry1Ab杀虫蛋白)对亚洲玉米螟敏感品系ACB-S及抗Cry1Ab品系ACB-AbR、抗Cry1Ac品系ACB-AcR、抗Cry1F品系ACB-FR、抗Cry1Ah品系ACB-AhR、抗Cry1Ie品系ACB-IeR的杀虫活性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心叶期和抽丝期人工接虫法进行田间抗虫效果鉴定。

结果表明,取食3种Bt玉米的ACB-S幼虫, 3 d死亡率100%,而取食对照常规玉米3 d存活率100%。

取食3种Bt玉米的5个抗性品系幼虫除ACB-AbR和ACB-AcR有2%~6%的个体存活4~5 d, 6 d死亡率也达到了100%,其余品系均在3 d全部死亡,而取食对照玉米5~6 d的死亡率仅为4%~14%,差异显著。

田间心叶期食叶级别及穗期活虫数、雌穗被害和茎秆被蛀等为害等级说明3种Bt玉米高抗亚洲玉米螟。

明确了‘瑞丰125’‘DBN9936’和‘DBN9978’对亚洲玉米螟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

5个Bt蛋白抗性亚洲玉米螟品系幼虫在常规玉米上显示一定的适合度劣势。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 Bt杀虫蛋白; 亚洲玉米螟; 寄主抗性中图分类号:S 435.132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20008Resistance of transgenic Bt maize (Ruifeng 125, DBN9936 & DBN9978) toAsian corn borerSUN Dandan, QUAN Yudong, WANG Yueqin, WANG Zhenying, HE Kanglai*(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AbstractEvaluation for resistance to the targets such as Asian corn borer (ACB), Ostrinia furnacalis, is an important step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ovel insect resistant transgenic Bt maize. In present research, three kinds of insect resistant transgenic Bt maize,i.e. ‘Ruifeng 125’ expressing Cry1Ab/Cry2Aj protein,‘DBN9936’ and ‘DBN9978’ expressing Cry1Ab protein, were evaluat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field. Laboratory bioassays were conducted by exposing neonates of ACB susceptible strain (ACB-S), Cry1Ab resistant strain (ACB-AbR), Cry1Ac resistant strain (ACB-AcR), Cry1F resistant strain (ACB-FR), Cry1Ah resistant strain (ACB-AhR), and Cry1Ie resistant strain (ACB-IeR) to fresh whorl leaves, respectively.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by artificial infestation of ACB at whorl and silking stages. Mortalities were 100% within 3 days when ACB-S larvae fed on three Bt maize leaf tissues, whereas all larvae survived when they fed on the control of conventional maize leaf tissues. When ACB-AbR and ACB-AcR larvae fed on three Bt maize leaf tissues, 2%-6% of larvae could survival for 4-5 days, but not longer than six days. In contrast, there were 4%-14% of larval mortalities when these larvae fed on control within six days. Leaf feeding ratings from whorl stage infestation, larval survivals and ear and stalk bored and tunnels indicated that three Bt maize varietie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ACB. In conclusion,Bt maize ‘Ruifeng 125’ ‘DBN9936’ and ‘DBN9978’ are highly toxic to ACB and could provide season-long protection against ACB. Laboratory selected Cry1Ab, Cry1Ac, Cry1Ah,Cry1F, and Cry1Ie resistant strains demonstrate certain fitness cost.Key wordstransgenic maize; Bt insecticidal protein; Ostrinia furnacalis; host plant resistance转Bt基因玉米因具有特定且高效的目标性状而受到种植者的欢迎[13]。

玉米统防统治评估报告

玉米统防统治评估报告

玉米统防统治评估报告
根据玉米统防统治评估报告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玉米统防统治是一种综合管理措施,旨在有效控制玉米作物的病虫害。

通过实施玉米统防统治,可以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病虫害对玉米作物的危害,提高作物品质。

报告中提到的首要问题是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是玉米作物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会在玉米植株的茎部、叶片和穗部产卵,并通过幼虫的食害破坏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

为了控制玉米螟的危害,报告建议采用防治措施,如昆虫生长调节剂、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等。

此外,还建议定期检查田间玉米的叶片和穗部,以及使用性别信息素陷阱监测玉米螟的数量和分布。

报告还提到了其他病虫害问题,如玉米叶斑病和玉米锈病。

这些病害会对玉米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和预防这些病害的发生,报告建议采用适当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并结合病害防控的文化措施,如及时除去病叶、病穗等。

此外,报告还指出了玉米种植的管理方面的问题。

例如,合理的施肥和排水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

同时,报告还强调了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田间间作措施的重要性,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从报告所述内容来看,可以得出结论,玉米统防统治是一种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对玉米作物的危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玉米统防统治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作为农田管理者和种植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遗传实验中相关推理分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遗传实验中相关推理分析

长句表达(三)遗传实验中相关推理分析(2020·山东,23节选)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

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

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位于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此类题目的语言表达,常涉及基因的基本传递过程中的相关规律的考查,突破此类题目要从根本上掌握相关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基因型和表型的推导、基因位置的推断、基因传递规律的判断等。

1.某二倍体两性花植物,自然状态下该植物开花后完成传粉过程,既可进行同一植株的自交过程,又可进行不同植株间的杂交过程。

该植株雄蕊的发育受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E 基因可控制雄蕊的发育与成熟,使植株表现为雄性可育;e基因无此功能,使植株表现为雄性不育。

农业生产中为培育该植物的无子果实,常常在该植物的柱头上涂抹生长素,该过程通常采用基因型为________个体作为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ee该基因型植株雄性不育,在培育无子果实前无需去雄2.茄子的花色、果皮色是茄子选种育种的关键性状,为研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选用P1~P4纯合子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吉林省梨树县近年来玉米螟偏重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吉林省梨树县近年来玉米螟偏重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吉林省梨树县近年来玉米螟偏重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梨树县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玉米出口基地,玉米是主导作物,种植面积较大,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价格的提高,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11年全县玉米面积已达到350万亩。

近几年来,玉米螟在我县发生程度多为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发生与危害都有增加的趋势,虽经防治,每年由于玉米螟的危害仍造成玉米损失3000万公斤以上。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观测数据和气候条件变化,综合分析玉米螟发生与危害加重的主要原因如下:一、玉米螟偏重发生的原因1.玉米螟越冬基数呈上升趋势1.1 2010年秋季进行的玉米剖杆调查结果显示,我县百杆活幼虫数平均为85.6头,比历年平均值72.5头高13.1个百分点,玉米螟越冬基数的增加,必然造成次年危害的加重。

1.2 玉米秸杆的处理和转化比例逐年降低,造成玉米螟越冬基数增加。

农村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已改变了玉米秸杆做为主要燃料的时代,农村使用煤、电、沼气、天然气等生活燃料日益增多,使得玉米秸杆大量剩余,玉米螟存活量增加,造成越冬基数连年递增。

1.3 玉米种植密度的提高和玉米品种的单一为玉米螟提供了丰富的食源,特别是耐密型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使田间湿度增大,为玉米螟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玉米螟成活率也随之提高。

2.玉米螟羽化始期提前。

由于近年来气候条件的变化,春后夏初温度增高,使玉米螟的羽化始期有所提前,近几年来,玉米螟田间成虫出现始期都在5月25~27日前后,比历年提前3~5天,5月末羽化率在个别测报点高达4.7%,比全县平均羽化率高3.6个百分点。

由于玉米螟羽化始期提前,造成二代玉米螟在雌穗上的危害。

2011年秋季全县测产调查,在未防治区玉米雌穗受害率均在90%以上。

3.防治意识和投入不足3.1 由于部分农民群众对防治玉米螟的认识不够,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致使防治效果不佳,造成玉米螟危害加剧。

3.2 一些农民群众防治投入不积极,个别地块漏防和弃防,也是玉米螟危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玉米地方品种耐盐性鉴定及评价指标筛选

玉米地方品种耐盐性鉴定及评价指标筛选

玉米地方品种耐盐性鉴定及评价指标筛选摘要:以7份耐盐地方玉米(Zea mays L.)品种资源为材料,通过萌芽试验研究其在高浓度NaCl胁迫下的耐盐性差异,并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

结果表明,在200~250 mmol/L盐胁迫下7个品种的耐盐性继续发生分化,存在显著性差异,耐盐性顺序为丹红>白苞谷>大白苞谷>火白早>白鹤>牙垭白>白马牙。

玉米萌芽期耐盐性评价应以种子耐盐指数、活力耐盐指数、相对储藏物质转运率、相对芽干重、相对根干重和相对生长量为主,采用适宜的方法计算综合指标,作为耐盐性评价依据;相对萌芽率、根冠比不宜作为评价指标。

关键词:玉米(Zea mays L.);萌发期;耐盐性;评价指标Screening of Evaluation Indices for Salt Tolerance of Maize Local VarietiesAbstract:The salinity tolerance of 7 salt tolerant maize local varieties under strong NaCl stress was determined through germination test;meanwhile,the evaluation indices were sel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strong NaCl stress (200~250 mmol/L),the salinity tolerance of 7 landrac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The order of salt tolerance ranking from strong to weak was Dan Hong,Bai Baogu,Da Baogu,Huo Baizao,Bai He,Yaya Baiyumi,Bai Maya. Salt-tolerant germination index,salt-tolerant vigor index,relatively utilization of storage nutrient,relative bud dry weight,relative root dry weight and relative growth amount could be used as suitable indictors in evaluation of salt tolerance;while relative germination rate,relative root-bud ratio were not appropriate for evaluation. Salt tolerance of maize landrace could be identified efficiently and rapidly through germination test.Key words:maize(Zea mays L.);seedling stage;salt tolerance;evaluation indices玉米(Zea mays L.)地方品种是重要的种质资源。

不同玉米品种抗螟性比较的初步试验

不同玉米品种抗螟性比较的初步试验
维普资讯
8 2
安徽农学通报 , n u A r SiB l 2 0 ,3 2 ) A h i gi e. u .0 7 1 ( 2 . 1
不 同玉 米 品种 抗 螟 性 比较 的初 步 试 验
刘 铁 军
( 辽宁省阜新市农业生产委员会 , 辽宁阜新 13 0 ) 20 0

要: 本文报道 l 8个玉米新 品种在 田间玉米螟 自然发 生条件 下被 玉米螟 危 害程 度的调查及 产量测 定的结果 。其
中丹玉 2 、 4 丹玉 3 、 2 1 、 5 丹 l8 辽单 2 、 2 0 7 丹 15等 5个品种 产量具有抗螟性且产量较 高。
关 键 词 : 米 ; 螟 性 玉 抗

3 结 论与讨 论
( ) 过试 验 筛选 出丹 玉 2 、 玉 3 、 2 1、 单 1通 4丹 5 丹 l8 辽
大而多 , 而且雄 穗 主轴被 折断 。
2 结 果与分析
按 照上述方 法对 参试 品种 的 相关 项 目进 行 了调 查统
计 , 实收测 产 , 并 结果见 表 1 。
2 1 受 玉米螟 危 害轻 的品 种 有丹 玉 2 丹 科 24 、 . 4、 13 丹玉
灾、 减灾的效果也相当显著。由于这不需要额外投资, 因
此, 在今后 的农技 推广 工作 中应给予 重视 。
() 4 目前 国 内不 少高较 和科研 院所 ,
收稿 日期 :0 7—1 —2 20 1 3
( 下转 9 7页 )
玉 米螟危 害轻 的品种 , 在玉米螟 一般发 生年 可不 必采取 防 治 措施 , 收到 减轻受 害的 良好 效果 ; 大 发生 年 , 就可 在 其抗
种产量较 高; 丹玉 2 、 24 6 丹 13产量 中等; 铁单 1 、 2 辽丹

沈阳几个主栽玉米品种的二代玉米螟抗性初探

沈阳几个主栽玉米品种的二代玉米螟抗性初探

2 1 不 同玉米品种雌穗被 害情 况 .
由表 1 知 , 同玉 米 品 种 对 亚 洲 玉 米 螟 存 在 抗 性 差 异 。 可 不
收 稿 日期 :0 0— 3—2 21 0 9
本研究结果表 明, 同玉米品种间存在较大 的抗 螟性差 不
异。单玉 9 9在 7个 品种中抗螟性最高 , 东单 8 O抗螟性最差。 其余 品种 中, 新东单 6 、 玉 3 o单 9也有较好 的抗螟性 , 沈玉 2 l 各项指标均居中, 单玉 8 6和辽单 55抗螟性较差。 6 20 0 9年沈阳玉米生长期遭遇长期干旱 , 对玉米生长和玉
由表 1可 知 , 单 8 东 0茎 秆蛀 孔 数 较 大 , 0 9 为 . 3孔/ , 株 单
玉9 9较小 , 0 3 为 .4孔/ 。其余品种蛀孔数无太大差异。因 株 2代玉米螟幼虫都有 钻蛀行 为, 同一品种对 2个世代玉米 且 螟的抗性有差异 , 故茎秆蛀孔率与 2个世代玉米螟危害情况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供 试 玉 米 品 种 .
由表 1可 知 , 玉 9 单 9残 虫 量 最 少 , 有 4头/ 株 , 玉 仅 百 单
8 6的残虫量最多 , 8 为 8头/ 百株。其余几个 品种除新东单 6 o 残虫量较少外 , 差异较小。残虫量 、 雌穗被害率和茎秆蛀孔数
中图分 类号 : 45 12 ¥3 .3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0 2—10 (0 I0 07 O 10 32 2 l )1— 10一 1 东单 8 o的雌穗被害率为 5 %, 4 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单玉 9 9和 单玉 3 9的雌穗被 害率都 在 3 %以下 , 0 显著低于其他 品种。另 外 4个品种雌穗被害率在 3. % ~ 25 35 4 . %之间 , 差异较小 。

玉米抗主要虫害关键基因的挖掘与鉴定

玉米抗主要虫害关键基因的挖掘与鉴定

玉米抗主要虫害关键基因的挖掘与鉴定哎呀,这可是个大课题啊!不过别担心,我这个“玉米小能手”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得明确一点,那就是玉米抗虫害的关键基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就像找针在沙子里一样难。

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因为玉米是我们的主食之一,虫害可是会影响我们的口粮的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找到这个关键基因呢?其实,我们可以先从玉米的亲缘关系说起。

你知道吗,玉米和水稻、小麦等作物都属于禾本科,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些相似处入手,寻找可能存在的关键基因。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实验了。

我们要把一些玉米植株分成两组,一组用传统方法防治虫害,另一组则让关键基因发挥作用。

这样,我们就能看看哪一组的玉米长得更好、更健康,从而找到关键基因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说,实验的时候要确保每组玉米的数量相同、生长环境相同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当我们找到了关键基因之后,还需要进行鉴定。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哦!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比如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学分析等等,来确定这个基因是否真的能够抗虫害。

如果鉴定结果证明这个基因确实有抗虫害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基因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了。

挖掘和鉴定玉米抗虫害关键基因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我们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才能找到答案。

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2023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效果及植保贡献率评价专题报告

2023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效果及植保贡献率评价专题报告

2023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效果及植保贡献率评价专题报告2023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效果及植保贡献率评价专题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不断破坏、环境污染等因素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尤为严重。

而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受病虫害危害的情况更是引人关注。

对于玉米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2023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效果及植保贡献率进行评价,旨在全面了解目前我国在玉米病虫害防控方面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玉米病虫害的现状在整个玉米生长周期中,病虫害的危害始终伴随着玉米的生长。

其中包括玉米疾病和害虫对玉米的伤害,如玉米赤霉病、玉米小菜蛾、玉米螟等。

这些病虫害的侵袭,不仅直接导致玉米产量的降低,还可能对玉米的品质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玉米病虫害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三、2023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效果评估1. 农药防控效果评价1.1 农药的使用情况近年来,我国对于玉米病虫害的防控主要依赖于农药的使用。

不同类型的农药被广泛应用于玉米田间,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进行防治。

1.2 农药使用效果然而,农药的长期使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

由于病虫害的抗药性逐渐增强,部分农药的效果逐渐减弱,对于玉米病虫害的防控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2. 生物防控效果评价2.1 生物防控技术的应用为了应对农药使用所面临的问题,生物防控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一些天敌昆虫、生物杀菌剂等被引入玉米田间,用以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

2.2 生物防控效果生物防控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药的使用压力,并且对于某些病虫害的防控效果良好。

但是,生物防控技术在规模化应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四、2023年玉米植保贡献率评价综合评价玉米病虫害防控的效果,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防控措施对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还需综合考虑社会、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从多个角度评价玉米植保的贡献率。

江西省52个春玉米品种对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的抗性鉴定

江西省52个春玉米品种对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的抗性鉴定

江西省52个春玉米品种对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的抗性鉴定漆学伟;邸宁;梁玉勇;洪霖;贾志新;王旭明;王甦;程正新【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46)1【摘要】【目的】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估不同玉米品种对主要害虫的抗性水平,对选用抗虫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方法】首先通过种群动态调查确定江西省春玉米主要害虫种类,随后通过蚜量比值和茎秆蛀孔数筛选江西省52个推广春玉米品种中的玉米抗虫品种,最后通过果穗产量和危害率调查得到适合江西省种植的玉米抗虫品种。

【结果】调查发现劳氏黏虫(Mythimna loreyi)、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为江西省南昌市春玉米主要害虫,其中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种群数量相对较大。

通过蚜量比值得出52个推广品种中有高抗蚜虫品种17个,抗蚜品种5个,中抗品种5个,敏感品种6个,高感品种17个;通过茎秆蛀孔数得出有高抗亚洲玉米螟品种12个,抗亚洲玉米螟品种有14个,中抗品种12个,敏感品种5个,高感品种9个。

部分推广玉米品种抗蚜性较差时,其抗螟性则较强,而当抗螟性较差时,则其抗蚜性抗蚜性较强,但京科968、双甜726、万鲜甜6188既高抗蚜虫又高抗亚洲玉米螟;52个推广玉米品种10株产量为0.90~4.24 kg,产量最高的5个品种分别为万鲜甜6188、百沐达、维甜999、美玉爽甜糯502、京科968,推广玉米品种中大部分果穗为害率较高,除尚满帝、桂甜糯108、泰坦、百沐达、桂糯530,其余品种果穗为害率都在50%以上。

【结论】江西省52个推广的玉米品种对害虫具有不同程度抗性,其在自然感虫状态下的产量也差异较大,结合抗虫性和产量指标得出万鲜甜6188和京科968既具有较强的抗蚜性、抗螟性,同时自然感虫状态下产量较高,推荐江西省春玉米种植万鲜甜6188和京科96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0120*,)3 4*0)50%5 -(% 60,7" !"#,#*0)&" *( 8#,$) 6$,7" 9(%"%
HI3JK7D07L8M3HI3NK6LDO7L8 +%&’()"*&+" ,- !.,&+/.+&&).+/0 1&+(+ 2+.3&)4."# ,- 5&67+,8,/#0 97&+/:7,; %"(("&M3PQ7L6B 3 3 3 3 8:#*%$&*R3GST7U7=76037V/LT7U7=6T7>L3W/XT3Q6V3Y//L356V/36T3V7UU/S/LT38S>ZTQ3XT68/X37L3567[/M3KX/V3TQ/3V6568/3V/D 8S//3 >U3 567[/3 W06LT3 T>3 /XT756T/3 7LX/=TDS/X7XT6LT3 0/\/03 >U3 TQ/3 /]W/S75/LT603 \6S7/T7/X<3 .Q/3 S/XK0TX3 US>53 TQ/3 U7/0V3 T/XT3 XQ>Z/V3TQ6T3TQ/S/3Z6X3L>307L/6S3S/06T7>L3Y/TZ//L3S6T7L83X=60/X36LV3TKLL/030/L8TQ37L3XT60^_$XT60^$=6\6T7/X_$Q>Z/\/S_$TQ/S/$ Z6X$X78L7U7=6LT$07L/6S$S/06T7>L$Y/TZ//L$XT60^$=6\6T7/X$6LV$TKLL/0$0/L8TQ$7L$XT60^F $ $ $ $ ;"< =(%5#R$‘67[/a$ILX/=T*S/X7XT6LT$7V/LT7U7=6T7>La$4\60K6T7>L$XT6LV6SV
#$ $ dbc
!"!# # !"#$ n !" op#‘t vw % 9 !"$# # %&’()*+ EaH:#‘T E.>TE & Tnop
&3 3 xyd4Õ
$"!# # 456789/:;<=>?@:;ABCD EFABGHIJKLM mtu*wnop67OPQR+#B5./ FL3¹ +$&BN67FLM +$#B Ö×ØÙÚ1tÛb ~TÜÝmtÛÞ5ßÞÞAB C àá1Èâ +ã #BTäã # åæçèTénop2tÛÞ êëìíàáîÍT ïð % tÛb~ñòó 2Tô./FL3¹567FLMd67OPQR õö:íàá2Ú1tÛÞ5ßÞÞÊ
5J!&#&*
"#!/$&’ "#*"’&! "#""’&, "#"/0&$
5J*&#&!
"#$$%&*22 "#$-%&’22 "#$0%&*22 "#%*’/&22
#!*&#&J
"#"-/&! "#*’0&! 3"#"*0&% "#","&-
0123456789:;<=>89*?= >@ABCDEFGHIJKLM()N OP’( )*1QRSTUVW !XY$Z=>[ABC<
!XY$Z 456789:7;<&=;7: ! * / -
89:;\89]M^’()]_‘ F UVabc d *W ed * fg_hiN j!XY$ZfN5J!1#1* < 5!*1#1J dklRSNmJ 5J*1#1! noRSpqW dr67 89:;?@ABC_‘6789:;?=>89 ]stDEuvwT’(N =>[ABC<=>8 9]JoRSM’(()WYxNjyzM{|+, ()}fN =>89]?@ABCDEM’(n~ ’(N JO!XY$ZM=>@ABC< =>89]1QN 2|wT+,-.N O+,()<’(()1Q F RSTUVQd /RW e d / g_hiN- !XY$ZM=>89]?8 9@ABCDEujoRS’(()W
!!"# "#$ $%
!!"# "#$ $%
ij9 ODPQRSU@A<=>?*@A:;B ./9kglmn%@A:;B12\]oUpq5
!"#$r
#$%&&stu9vwx9yz{9| ’"}~PQp S#(%)" z9*+,,9!-./0r1!2311!&) #*%&& yz{9stu )& }~ #4%&)& rj9 -22/&) #!%&& )& ¡#4%&)&rzj9*++*&)
! $"""""#$%&’(A*+,-./2378CD<FG 46H=:&/&&&&D:=6@;G;@J&676=J8;8&B7&@?77:=&=:79@L&;7&8@6=MN&8@6=M&<6G6@;:8&BC&@56789:7;<&OP*&A5B9:7J
!XY$Z 456789:7;<&=;7: ! * / &’()* >?=@;A=:&<B55:=6@;B7&<B:CC;<;:7@ "#$%/&"#’/0&, "#$0%&/ "#%/*&" +,-. D:95:88;B7&:E?6@;B7 !(3"#,%*&$./#$-/&"" !("#*0"&-./#*%*&"" !(3"#$$’&%.-#0’0&$" !(3"#"’,&’.-#!,0&$" F/ F&G6=?: ’/#*--&022 %,#,$!&"22 -$#’/,&’22 *--#$%,&!22
@ &"""""#9%&’(A*+,-./2378CD<FG 46H=:&-&&&&D:=6@;G;@J&676=J8;8&B7&@?77:=&=:79@L&;7&8@6=MN&8@6=M&<6G6@;:8&BC&@56789:7;<&OP*&A5B9:7J
!XY$Z 456789:7;<&=;7: ! * / &’()] >?=@;A=:&<B55:=6@;B7&<B:CC;<;:7@ "#’" "#’0 "#$’ "#$$ +,-. D:95:88;B7&:E?6@;B7 !(3!#%$.*#%$" !(3*#’%./#0," !(3!#-0./#!$" !(3*#$%./#%-" F/ F&G6=?: !,-#,!0&*22 !-,#0%*&-22 !!!#,!0&*22 $!#0/’&!22
,-./ &’()*(&*&) 0123 +#!)%,-TT ¡¢£T¤¥T¦§Tf¨ij ©ª\«¬ ./0#1212(!()#13 3 4*56700809#:#;1<=>5
,
¯°±²³´µ¶T·¸¡¹Mº» ! !"""""#$%&’()*+,-./012345623789:;<"=>?
# ‘ k &(()T#"b"-#%&c#%1T#"& NOPQ #(("D(!(;+&(()B("*(#%&*(&
d>KSL60$>U$XIYZ
!"#$!%&
+ ÷økij÷~kÓTùú %"(("&B
3333[
\ :#‘iQûü2ýÜÝ+þ.ÿ!"N#$BAB£÷EFaHTæ#‘¾2%h~R&
#%#" " "#9%HIJ2<KLMNOPQ+,./2378CDFG O+{!XY$Z=>@ABCT!U<=> 89*T"U 2|wT+,-.NO+,() <’(()1Q F RSTUVTd -UW d - g_h iN!XY$ZM+,()HoRSpqN
r - +,-.FMN F=>89] <=>@ABCDEjoRSMwT+,() <’(()N?d / Mab’2W xdrN EM8Tg_=>89]0 M ¡N¢£¤>¥¦89[ABCD§¨N© IªM ¡«J¬­123®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