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基础--合道篇

合集下载

传统武术知识点总结

传统武术知识点总结

传统武术知识点总结传统武术的基本功包括拳法、腿法、擒拿、武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拳法。

拳法是武术的基础,它包括站桩、基本拳法、虚招、点穴和气功等。

而腿法主要是以踢为主,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踢腿。

擒拿技术在传统武术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是利用对手的力量和动作,在对手不备时迅速制服对手。

武器方面主要有刀、剑、枪、棍等,这些武器的使用需要非常熟练的技术。

传统武术的基本理念包括内功、外功和心法。

内功主要是指修炼身体内部的力量和能量,包括呼吸、气功、站桩等。

外功主要是指拳法、腿法、擒拿等基本功的实践和训练。

而心法则是指修炼心灵和意志,包括冥想、调息、定神等。

传统武术的精髓在于气和力的结合。

气是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种身体内部的能量,通过调息和呼吸来激发出来。

而力则是指肌肉的力量,通过训练和技术来发挥出来。

将气和力结合起来,就可以发挥出非常强大的力量。

传统武术的发展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和武术技艺的积累。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武术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艺术。

在中国的许多古代文献中,都有关于武术的记载,这些文献对于了解传统武术的发展历史非常重要。

武术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古代、中世纪和现代三个阶段。

在古代,武术主要是以军事和武将为主,它是为了战争和保卫国家而存在的。

在中世纪,武术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技艺和学问。

在现代,武术不再只是为了战争而存在,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遗产和体育运动。

传统武术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种战争技能,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和精神追求。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武术一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形式。

在中国的古代文献和书籍中,都有关于武术的记载和描写,这些文献对于了解传统武术的意义和价值非常重要。

传统武术在中国的发展是非常多样化的,它包括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门派。

在中国的五千年文化历史中,武术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的武术流派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有太极拳、少林拳、武当剑、八卦掌等。

中华武术之形意八法探秘

中华武术之形意八法探秘

中华武术之形意八法探秘形意八法是中华武术中的一种传统拳法,被认为是武术的精髓之一。

形意八法在中国武林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堪称为中华武术中的瑰宝。

形意八法的基本理念是“形意相顾”,即在拳法中注重形态和意念的统一。

形意八法包括开、合、击、拿、捶、靠、顶、挤八种基本技法,每一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首先是“开”,指的是手臂张开,象征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在实战中,开的动作常用于破解对手的进攻,制造出攻守转换的机会。

其次是“合”,即手臂聚拢,体现出集中力量的原则。

合的动作常被用于将对方的攻击引向无效的方向,同时为下一步反击做准备。

“击”是形意八法中的重要技法之一,意在发出有力而准确的打击。

击的动作要求掌握合适的时机和力度,以达到最大的攻击效果。

“拿”指的是利用手部的抓取技术,控制对手的身体部位,限制其行动。

拿的动作要求快准狠,将对手制服在短时间内。

“捶”是形意八法中的拳法技术,强调出手迅速而有力,以打击对手要害。

捶的动作力求速度和力量的结合,制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靠”是指利用身体的重量和动作向对手施加压力,迫使其失去平衡。

靠的动作需要借助于身体控制技巧,将对手推到不利的位置。

“顶”是一种以头部为主要攻击点的技法,通常用于面对对手的低位进攻。

顶的动作要求准确到位,将对手击退或制服。

最后是“挤”,指的是利用身体的推压力量,将对手压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挤的动作要求技巧高超,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对手限制住。

形意八法的练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以领悟其中的奥妙和精髓。

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和领悟,武者能够掌握形意八法的精髓,从而在实战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总的来说,形意八法是一种集合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武术技法的拳法,强调形态与意念的统一,注重力量与技巧的结合。

通过学习和掌握形意八法,武者能够提升自身的武术修为,发挥出更高水平的战斗能力。

形意八法之美在于其内在的哲学思想和外在的武术技法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武术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跆拳道太极七章24个动作详解(一)

跆拳道太极七章24个动作详解(一)

跆拳道太极七章24个动作详解(一)跆拳道太极七章24个动作详解第一章:三体式•脚立正、两臂放松自然下垂,头部轻轻前舞。

•双手分别向两侧打开,与肩同宽,手心向内。

•同时,慢慢提高认识,膝关节微屈,保持重心稳定。

第二章:抱虚势•身体稍向右侧转动,右腿膝盖微屈,左腿自然伸直。

•双臂按太极常见“抱球”形状,手心向内,呈现一个大圆球的姿态。

•上半身与双臂一同转动,保持稳定平衡。

第三章:单鞭•左脚将右脚踢开一步,与肩同宽。

•同时,双臂以圆的形状,前伸向正前方,但不要过分用力。

•保持上身的正直和平衡感。

•右手从右侧向前伸展,手心向内,与肩同高。

•左手自然向下垂放,与身体左侧保持一定距离。

•上半身稍向左侧转动,重心保持平稳,注意力集中在手部动作上。

第五章:白鹤亮翅•双腿微屈,分开与肩同宽,保持稳定平衡。

•左脚踩实地面,同时将右脚提起,脚尖尽量上翘。

•双臂向外伸展,手指微微分开,与肩同高。

第六章:摇掌式•双臂微微弯曲,手掌朝上,手指微微分开。

•左脚向前踏出一步,与右脚保持与肩同宽的距离。

•右臂自然下垂,保持重心平稳,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第七章:转身搂膝拗步•双脚稍微分开,与肩同宽,保持稳定平衡。

•双手稍微向前伸直,手背朝上,手指微微分开。

•缓慢转动身体,将目光转向相反的方向,同时膝盖微屈,轻轻拗动。

•右脚向前迈出一步,稍微弯曲膝盖。

•双手由胸前分开,右手自然下垂,左手手背朝上。

•上半身稍微转动,注意保持动作的流畅和舒适。

第九章:上步拦拿手•左脚稍微向前迈出一步,膝盖微屈。

•右手自然下垂,左手自然向前伸直,手掌朝下。

•上半身的转向要平滑自然,动作要保持舒适和稳定。

第十章:下步横扫腿•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向右侧稍微转动。

•双臂在身体前方稍微向下势力,手指微微分开。

•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右腿从右侧向左横扫。

第十一章:反身横扫腿•双腿微微弯曲,与肩同宽。

•右腿离地向右转动,同时将左手自然下垂,右手自然向前伸直。

•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左腿从左侧向右横扫。

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教学

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教学

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教学关于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教学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教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教学(一)手型手法练习手型手法练习是运用拳、掌、勾三种手型,结合上肢冲、架、推、亮等运动方法,练习手型手法的基本规律。

手型:拳:四指并拢卷握,拇指扣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

要求拳握紧,拳面平,手腕直。

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第一指节弯屈并紧扣于虎口处。

勾:五指尖捏拢,屈腕。

手法:冲拳:分平拳和立拳两种。

平拳拳心向下,立拳拳眼向上。

①预备: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拳抱于腰间,拳心向上,肘尖向后,挺胸收腹,立腰,目视前方。

②动作:右拳从腰间向前快速冲出,拧腰顺肩,在肘关节过腰时,右前臂内旋。

力达拳面,臂伸直,与肩平。

同时左肘向后牵拉。

左右交替练习。

③要领:出拳快而有力,出拳和收拳时,肘要贴肋运行。

架拳:①预备:与冲拳同。

②动作:右拳向下、向左、向上经头前向右上方划弧,同时前臂内旋架起,拳眼向左斜下方,目视左方。

左右交替练习。

③要领:松肩、塌腕、肘微屈。

推掌:①预备:与冲拳同。

②动作:右拳变掌,以掌根为力点向前快速推出,同时前臂内旋使掌指向上(图6),臂伸直与肩平。

推出时要拧腰顺肩,同时左肘向后牵拉。

左右交替练习。

③要领:出掌快而有力,出掌和收掌时,肘要贴肋运行。

(二)步型练习弓步:左脚向前一大步(约为本人脚长的4—5倍),脚尖微内扣,左腿屈膝半蹲,大腿略高于水平,膝不过脚尖;右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斜前方。

双脚全脚着地,上体正对前方,两手腰间抱拳,目视前方。

弓左腿为左弓步;弓右腿为右弓步。

要领:前腿弓,后腿绷,挺胸塌腰,沉髋合髋,两脚分别在一条纵线的两侧,两脚内侧横向相距约10厘米。

马步:两脚左右开立(脚内侧相距约为本人脚长的三倍),脚尖向前,屈膝屈髋半蹲,膝不过两脚尖,大腿略高于膝,全脚着地。

合气道

合气道

第五,双臂以肩关节为轴,向前及向后的绕环。
其他柔韧练习法包括:颈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运动及绕环。以腰为轴的体侧运动。转体运动。膝部绕环运动。双脚腕关节的绕环运动等。
合气道架势与步法
一、基本架势
(一)基本之架势
所谓的架势,指实战时所持的姿势。合气道的基本架势,分为立势与坐势两类。
到了大正十一年(1922),植芝盛平提出了“合气武术”的名称(合气二字最早见于西汉淮南王刘安主编的各家道的论文集《海南子》)。一九二四年植芝远赴蒙古,这是因为植芝是大本教信徒,他随同大本教出口仁王三郎往蒙古和满洲,希望建立宗教上的理想国。然而,在蒙古期间,植芝一行被张作霖的部队逮捕,后得日本领事馆介入才得于返国,免于被处死。曾经参加日俄战争和此役的他,经历了两次生死的残酷场面,思想上有了极大的转变。因此当他再在京都绫部重开武馆时,就强调了精神修养方面。务求通过拿敢武术的锻炼,达到“我即宇宙”和“宇宙即我”之妙谛。
(二)立式架势
注意:前面的脚尖应指向对手。后脚与前脚的夹角在45度左右。两脚的脚后跟不应同在前脚的沿长线上,后脚应旁开一定的距离,但距离不可太大。身体应直立。重心稍偏向前脚。双眼平视,同时应照顾到所及的各个方位。始终应保持,哪只脚在前,哪只手也相应在前。
(三)坐式架势
合气道之坐势,可分为跪坐架势与半坐架势两种。
合气道,分日本合气道(Aikido)和韩国合气道(Hapkido),我们这里所介绍的是日本的合气道。合气道的创始人是植芝盛平。植芝盛平于一八八三年(日本明治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在秋歇山县西牟娄郡西那谷村出生。家中务农,幼年时曾目睹父亲被流氓欧打,因而立志学武为你报仇。一九○二年,植芝到达东京,设立「植芝商会」,做贩卖文房用品的生意。在东京期间,从户泽德三郎学起倒流柔术,也学神阴流剑术。青年时代曾学柔道,也学柳生流、相生流柔术,还办过乡间武馆。翌年,植芝入伍,隶属大阪第四师团第三十七连队。服役期间,植芝随柳生流(后藤派)的中井正胜学习柔术、剑、杖、枪等。

武术基本功练习和组合动作

武术基本功练习和组合动作

动作过程:右拳变掌从腰侧向前快速推出。右肘过腰时
前臂旋内、坐腕、挑指成侧立掌,臂 要伸直,掌跟高于肩
平。成侧立掌时,手腕后屈并向拇指一侧旋转使小指一侧
向前,两眼平视。
2
拧腰、顺肩、旋臂、坐腕要协调一致。立
掌沿直线要快速有力,力达掌根。
(五)亮掌
1
预备姿势与冲拳同。
动作过程:右拳变掌臂伸直,经体侧向右,向上划弧至头右前上方前臂内旋,
横向距离为 5~10厘米,两拳抱贴腰侧,眼平视。弓左腿
为左弓步,弓右腿为右弓步。
2 动作要点:前弓后绷不拔跟,挺胸立腰要沉,髋要里 合身要正,两尖(脚尖、膝盖尖)相照成垂线 。
(七)马步
1
两脚平行站立,两脚内侧相距约为本人脚
长的3~3.5倍,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屈髋成半蹲,两膝
内扣,膝垂线不超过脚尖在大腿中间稍偏前。两拳抱贴腰
贴紧屈膝全蹲,左脚全脚掌着地,脚尖外展,右脚前脚
掌着地,左膝外侧与右小腿外侧贴紧,臀部坐于右小腿
接近脚跟处,上体稍前倾并向前方拧转,两拳抱贴腰侧,
眼看左方。左脚在前为左歇步,右脚在前为右歇步。
2
两腿贴紧,挺胸立腰,前脚外展。
谢谢欣赏
2
冲拳时拧腰顺肩,肩肘放松,拳走直线,急旋前臂,
要有寸劲力达拳面。
(三)架拳
1
预备姿势与冲拳同。
动作过程:右拳向下、向左、向上经头前向右上方划弧, 前臂急速内旋在头右上方架起拳眼向前下,眼随拳走,上 架同时向左甩头眼看左方。
2
拳过肩急旋放松,肘外屈使臂略成弧形,
力 点在尺骨外侧。
(四)推掌
1
预备姿势与冲拳同。
侧,两眼平视。
2
挺胸立腰,开髋裹膝,脚跟外撑,脚平头

跆拳道太极七章24个动作详解

跆拳道太极七章24个动作详解

跆拳道太极七章24个动作详解(实用版)目录1.跆拳道太极七章概述2.跆拳道太极七章的动作分解3.跆拳道太极七章的技术要点4.跆拳道太极七章的训练方法5.跆拳道太极七章的作用和意义正文跆拳道太极七章概述跆拳道太极七章是跆拳道运动中的一种传统套路,它的动作包含了多种技法,体现了太极八卦中艮的意义,即稳重、厚实。

在练习跆拳道太极七章时,运动员需要保持沉稳的力量,遵守一定的动作节度。

本套路较之前的招式,难度较高,需要运动员掌握各种不同的技法。

跆拳道太极七章的动作分解跆拳道太极七章共包含 24 个动作,这些动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虎步掌拳下挡,前踢,三七步外腕内防 (左右各一次)2.三七步双手刀下防二次3.虎步掌拳防御,逆拳侧击 (左右各一次)4.拱手式5.弓箭步内外腕交叉中下防二次6.双外腕交叉上步解脱,膝盖攻击,(虎步) 双仰拳攻击,退后脚弓步双外腕交叉下防 (左右各一次)7.前行步逆拳侧击跆拳道太极七章的技术要点在练习跆拳道太极七章时,运动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术要点:1.动作要简洁、有力,保持节度2.掌拳下挡时要保持手臂的稳定,前踢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3.在双手刀下防时,要注意防护面积,防止对手攻击4.虎步掌拳防御时,要注意拳掌的力度和角度,逆拳侧击时要迅速、有力5.拱手式时要保持手臂的自然弯曲,以免受伤6.在弓箭步内外腕交叉中下防时,要注意身体的重心,保持稳定7.双外腕交叉上步解脱时,要迅速、敏捷,膝盖攻击时要有力跆拳道太极七章的训练方法跆拳道太极七章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技法,加强基本功的训练2.按照套路顺序,逐步练习各个动作,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3.加强对动作细节的训练,提高动作的质量和精度4.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5.在熟练掌握套路后,可以进行对练和实战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实战能力跆拳道太极七章的作用和意义跆拳道太极七章的练习对于运动员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活性和耐力等方面2.有助于培养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3.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4.有助于培养运动员的毅力和自律精神,促进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发展5.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社交能力,增进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和团队精神总之,跆拳道太极七章作为一种传统的跆拳道套路,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合气道的使用技巧

合气道的使用技巧

合气道的使用技巧合气道是一种日本武术,强调和谐地利用对手的力量来进行防御和反击。

以下是一些合气道的使用技巧:1. 吸收对手的力量:合气道强调利用对手的力量来进行技术,而不是与之直接对抗。

要想吸收对手的力量,需要学会在接触时放松身体,并将对手的力量引导到最弱的部位。

2. 保持平衡:保持良好的平衡是合气道的关键。

要想保持平衡,重心要低而稳定,双脚要紧密地与地面接触,并保持身体姿势的稳定。

3. 利用身体转动:合气道通过利用身体的自然转动来增加技术的力量和效果。

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学会利用自己的中心轴进行转身,并在转身时使对手失去平衡。

4. 技术流畅而连贯:合气道的技术要求流畅而连贯,不可拖沓。

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不断练习技术的正确动作和顺序,并将其转化为本能反应。

5. 注意身体力量的运用:合气道强调利用整个身体的力量来进行技术,而不仅仅依赖于手臂或腿部的力量。

要想运用身体力量,需要学会利用腰部和核心肌群的力量,以及通过呼吸来增加力量和稳定性。

6. 控制对手的关节:合气道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对对手关节的控制来进行技术。

要想控制对手的关节,需要学会准确地找到并应用压力点,并保持精确的姿势和技术。

7. 着重伤害对手最弱的部位:合气道鼓励攻击对手最弱的部位,如关节、颈部和身体的压力点。

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学会准确地识别和应用这些攻击点,并在技术中注意对对方的安全性。

8. 保持冷静和专注:合气道要求练习者保持冷静和专注,以应对任何可能的情况。

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不断练习和培养专注力,并在训练和实践中保持自律。

这些技巧只是合气道的一部分,练习者需要通过跟随合气道教练的指导和不断的实践来逐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武术基本功在跆拳道教学中如何融合运用

武术基本功在跆拳道教学中如何融合运用

武术基本功在跆拳道教学中如何融合运用在跆拳道实战中,近距离贴身战,里合下劈是一种常用的腿法。

但学生在初学阶段起腿摆动的角度大多不够,导致近距离无法起腿。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武术基本功在跆拳道教学中的融合运用。

欢迎大家阅读。

武术基本功在跆拳道教学中的融合运用武术类运动,从竞技体育的层面分析具有互通性。

我儿时习武从中国式摔跤启蒙。

学生时代是武术散打专项。

在各位师长的点拨下对于跆拳道、传统武术、空手道等项目也略有涉足。

现在作为基层体育教师,教研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回顾梳理以前所学的技艺,并不杂乱,而且能找到很多共通点。

例如传统武术与跆拳道都以“中心线、圆、旋转”为理论基础,跆拳道引用空手道元素,在早期跆拳道“品势”中的直臂下身格挡(a lei makgi),与空手道“型”中的下身格挡(Gedan Barai げだんばらい)极为相似,后期跆拳道改变为曲臂格挡。

找到一些细微的相似之处,加以求证,就可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运用。

日常体育教学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特色,在体育课上武术是教学内容之一。

同时跆拳道代表队也要每周进行训练。

怎样让课上教学与课后训练相统一,把武术与跆拳道两个项目的特点相融合,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跆拳道是腿法为主的运动项目,而武术启蒙也要从正踢、侧踢、里合、外摆几种基本功开始练起。

但出腿的角度与发力点却大有不同。

如何从两种腿法中抓住共性与个性,成为是否能够实现,训练方法融合的关键。

首先从正踢开始练习,正踢双手平伸,与肩同高,五指并拢,指尖向上。

勾脚尖起腿,向正前方直膝踢起,高于头部。

这是一项武术中最基本的踢法。

正踢与跆拳道下劈踢法的运动轨迹相似。

但在发力上略有不同。

下劈从实战姿势开始,将后腿迅速且放松的抬过头部,突然发力,绷脚尖向下击打。

与武术正踢不同,力量到胸的高度即自然放松。

不像正踢要落地有声,步步稳健。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正踢,再加以发力的讲解,大部分同学都能标准地踢出下劈踢法。

正确的合气道原理

正确的合气道原理

正确的合气道原理合气道作为一种日本的武术和体术,强调以柔克刚,利用对手力量的方向及力度,达到控制、引导或摔倒对方的目的。

合气道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分析和利用对手的力量,以最小的力量和最高的效果进行反击。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合气道的原理。

合气道的根本原理在于“合”和“气”。

首先,合指的是将对手的力量和攻击与自己的力量和攻击协调一致,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而气则是指的是通过调整和掌握力量的运用,使气的流动与力量的变化相配合,达到操控对手和保护自己的目的。

所以,合气道强调的是不与对手直接对抗,而是通过合并对手的力量和攻击,使其失去平衡,从而控制和解决对手。

合气道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合气道的原理是利用对手的力量。

合气道的基本理念是“以柔克刚”,通过巧妙地利用对手的力量,使之对自己造成损害。

合气道中,不会进行直接的力量对抗,而是通过准确的观察和分析对手的动作和力量的方向,然后通过调整自己的身体姿势,利用对手的力量进行控制或反击。

其次,合气道的原理是通过引导对手的力量进行反击。

合气道强调以最小的力量达到最高的效果,通过巧妙的技巧和身体动作引导对手的力量,使其失去平衡,并将其力量反馈给对手。

合气道通过利用对手的力量和动力,将其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力量,从而实现控制对手或者保护自己的目的。

第三,合气道的原理是通过良好的身体掌控实现技击。

合气道注重身体的调整和控制,通过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动作,使身体保持平衡和稳定。

在合气道的技击中,重心的转移和身体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良好的身体掌控,才能有效地应对对手的攻击,并进行反制和控制。

最后,合气道的原理是注意力的集中和心的平静。

在合气道的实战中,注意力的集中和心的平静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集中注意力,可以准确地观察和感知对手的动作和力量的变化,从而进行有效的应对。

而心的平静则是在面对对手的攻击时保持冷静和沉着,不受情绪影响,在压力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反应。

总结起来,合气道的原理主要包括利用对手的力量、通过引导对手的力量进行反击、良好的身体掌控和注意力的集中与心的平静。

合气道道场礼仪

合气道道场礼仪

合气道道场礼仪合气道是一门讲求纪律、融合、及互相协调的武术, 它给予练习者一个实际途径去达致和谐。

合气道着重于正确的价值观及礼仪, 它不但容许练习者放下自我而保持一个正确的态度去接受教导, 并且同时间确保道场能成为一个愉快及安全的练习地方。

以下是一些道场礼仪及规条, 练习者在任何情况下必须遵守它:1. 穿着练习服时应把左边襟盖在右边襟之上, 腰带要按正确方法绑好。

在练习时如有需要整理您的练习服, 整理时要走到道场边, 并背向开祖的相片。

练习服要保持完整及整洁卫生。

2. 指甲及趾甲要剪短, 长发必须束起而女士们练习前应把脸部的化妆卸去, 这是要保持一个高的个人卫生水平。

为安全起见, 把身上所有饰物(如手表、头饰、耳环、颈链、手链、戒指等)除下, 并把它们安全地放好。

3. 道场内不准吸烟及饮食(包括口香糖), 练习前绝不能饮用酒精或服用药物。

4. 不要穿着鞋子踏在练习垫子上, 所有鞋子应以鞋头向外的方向整齐地放在指定位置。

5. 上课前十五分钟应到达道场, 并在踏进练习垫子前把手提电话关掉。

6. 上课前全体学生应帮忙把练习垫子整合好在道场内下课后亦应帮忙把练习垫子整齐地放回储物室。

如道场拥有永久性的练习垫子, 全体学生应帮助清洁及打扫榻榻米垫子。

7. 当进入及离开道场时, 应向开祖相片的方向站立鞠躬。

8. 当踏进及离开练习垫子前, 应向开祖的相片跪座行礼。

先将左手放置于身前, 右手跟随, 左右手的两只拇指及食指相对成三角形, 低首向前弯腰行礼, 并眼望前方。

跪坐行礼时不应抬高头张望或低首过多而把后胫部位置外露。

9. 学生可在上课前自行做热身运动。

开课前两分钟, 学生要依序排列跪坐。

等待指导员开课时, 应保持排列跪坐。

这几分钟的时间是用来忘掉整日的烦恼, 从而用平静及集中的心情来准备练习。

10. 上课前和上课后的队列要按学生的等级, 由高级至初级、从右到左。

学生应检查队列是否成一直线, 而队列的中线是否正对开祖的相片。

中华传统武术之道——天人合一

中华传统武术之道——天人合一

中华传统武术之道——天人合一武术前辈们在与人交手中是如何做到抖手人飞、犯者立扑的?这种功夫一直被拳家所秘传。

而国术在近百年来几经沧桑,本来就鲜为人知的内家功夫到现在已成残喘之势,以至于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怀疑它的存在,不象国外的拳击与格斗全部都有相关的记载,真实可信,来得又快,所以有很多朋友现在已经改练拳击和散打了。

几年前的一次外出,我有幸结识了一位原籍河北的老人,这位老人打破几百年来一脉单传的陈规,既不为名也不为利,把武功首次外传,到现在我也不知他姓氏名谁,可在这几年当中我却一直蒙受他老人家的教诲。

我要郑重的告诉大家,在我二十多年的武术生涯中,所结识的圈子里的朋友多不胜数,包括我在内大家全都练错了。

那麽究竟咱们错在那里了呢?要说错,其实咱们大家都错在了一点上。

那就是传统武术练的是心,是人体的先天功能。

而我们现在所练的却是后天的躯体。

当然练先天功能,后天躯体也要跟着发生变化,但大家却忽视了先天才是问题的根本,应当作为下手之初,而我们现在全都是在舍本逐末,把锻炼的重点放在后天形质,这种锻炼模式和现代所有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我在这里先要说两句佛家的偈语。

在我与先生学习期间,他曾多次对这首偈子进行讲解,这首偈语是:空手把锄头,行路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咱们都是行路骑水牛的人。

嘴上说自己练的是内家拳,形式上也没有错。

可练的过称中却一直是在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无论是好的感觉还是坏的感觉,只要是你在跟着它转悠,你所练的就都是后天而非先天。

拳法本身并没有错,无论是桩功还是架子,错的是我们每一个执着自我意识的人。

比如说抖大杆子,先生说秆子必须要在自身练到内外相合的基础上才能练习,否则极易出偏。

尤其是那些体质差的人,在既没人指点又急于求成的情况下进行大运动量练习,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先生还说,当年丘处机丘真人练功用的试力石重达四百斤。

如果没有相应的内功作基础,即使你练到能把它举起来,也只不过练的是一身蛮力。

合气道技法通解

合气道技法通解

合气道技法通解合气道技法通解合气道真正有文献记载的是起源于大东流合气柔术,后来有融入了起倒流、柳生心眼流、香取神道流、鹿岛新当流等许多东瀛武道流派的技术,甚至传说融入了一些中国太极、八卦、形意等武术的元素。

成为目前流行于国际的时尚武道,但其根本训练方式仍沿用了古流武道的许多古老方法。

因为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所以适于男女老少共同练习。

它的技术特点有很多类似我国的内家拳法,讲究我顺敌背,以柔克刚,后发先至。

由于道场遍布世界,多次被国际练习者反复改良,逐渐融入了科学性、时尚性等现代元素,让现代人更容易理解和相互练习。

基本功合气道讲究首先练习稳定的站姿和从中线集聚人体的力量。

金字塔式的站姿使重心、两脚与中线形成稳定移动的形态。

双手护住中线,发力时也从丹田向上举起,是合气道基本的练习。

合气道里称为“一教运动”,即初始时需要掌握的技术,务必让手、眼、心、体、气成为节奏一致的整体运动。

合气道中第二重要的技术成为“受身练习”,受身,即用身体去接受一切的意思,又称为护身倒。

因为合气道练习中有许多投技,所以先练习被投出时安全的保护身体,妥善的用滚翻落地也是初学者必修的合气道技术。

受身有许多种形式,譬如前受身、后受身、软受身、硬受身、鱼跃受身、飞之受身(简称:飞身)、落叶飘等。

从易到难,练习者将用至少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反复的巩固这门技术,以求在被他人摔投或行路不慎跌倒时能及时用轻盈柔软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身体要害。

合气道第三重要的练习,称为“膝行”。

即是以坐的姿态前后移动,这是源于古代武士生活在榻榻米上,即使在坐姿受到攻击也要灵活的移动身体进行反击。

延伸到现代,这种练习不失为一种练习腰胯和脚趾力的基础练习。

合气道强大的投技所蕴含的神秘力量其实源自于此。

练习者必须反复的扭转腰胯,让腹部拥有充实的力量,并让脚趾有足够的力量移动身体,同时要保持躯体的正直与平衡。

合气道第四重要的练习,称为“呼吸力的养成”。

即通过手臂的连接,找到自身的丹田与对方平衡的连接点,通过呼吸配合身体的节奏爆发波涛般的力量。

合气道 规则

合气道 规则

合气道规则【最新版】目录1.合气道的概述2.合气道的基本规则3.合气道的进阶规则4.合气道的规则对练习者的影响5.结论正文【合气道概述】合气道是一种源自日本的武术,创立于 20 世纪初期。

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调和自身的气(生命能量)与对手的气来达到制服对手的目的。

合气道的训练方式包括柔道、柔术、剑术等多种技术,同时也强调精神修炼。

【合气道的基本规则】合气道的基本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尊重:尊重他人,尊重环境,尊重规则。

这是合气道修炼者的基本素质。

2.柔和:合气道的技术要求柔和而不暴力,追求和谐。

3.节奏:合气道的动作要求连贯、流畅,有节奏感。

4.专注:合气道练习者需要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合气道的进阶规则】合气道的进阶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气:合气道强调气的修炼,追求通过调整呼吸来控制气。

2.技巧:合气道的技巧包括摔法、关节技、打击技等,要求练习者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上,不断进阶。

3.战略:合气道练习者需要学会观察对手,制定战略,灵活应对。

【合气道的规则对练习者的影响】合气道的规则对练习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通过合气道的修炼,练习者能培养出柔和、谦逊、有礼貌的性格。

2.健康:合气道的锻炼能提高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3.自我保护:合气道的技术可以帮助练习者在面临危险时进行自我保护。

4.社交:合气道的修炼者往往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社交场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结论】合气道作为一种武术,不仅注重技术的修炼,更强调精神的提升。

合气道的练习方法与规范

合气道的练习方法与规范

合气道的练习方法与规范合气道也是武术中的一种,一直以来都是颇为的受到人们的喜爱,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锻炼到身体的的各个部位,合气道其实也是从中国武术延伸出去的一种,在日本发扬光大,但是它和其他武术一样,最基本的精髓依然不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合气道的练习方法与规范。

欢迎阅读!合气道的练习方法与规范合气道塑造和善与刚毅合气道习练者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不参与竞争的武者,他们是尊重对手的格斗者,他们甚至不会任何进攻的招数,但却能于一瞬间将对手制服。

他们学习武术不是为了争取比赛的胜利,在他们的心中,“修身养性”是他们参与这项活动最好的代名词。

你可能听说过柔道、空手道、跆拳道、剑道、茶道、花道,但是你听说过合气道吗?合气道也是起源于日本,像柔道、空手道、剑道一样,是一种技击术,但是与柔道、空手道又有着差别,合气道是一种合天地之气的身体“禅学”。

如果不是刻意地去了解合气道,不走进习练合气道的人群,你就不会知道合气道在这个现代都市中有这么多拥趸,也不会清楚合气道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吸引了众多习练者。

重礼仪礼节走进武源合气道俱乐部位于劳动人民文化宫的道场,这里是北京最早的一个面向社会开放的合气道道场。

从2002年初,几个曾经跟随俄罗斯教练学习合气道的年轻人决定把这个修身养性的健身方式推而广之时,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成为合气道的传播之地。

推开高大的殿门,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安静地忙碌着的人,习练者陆续到达,但是殿内却始终安静,没有人高声说话。

习练的时间到了,换好道服的练习者走进一个较小的侧殿。

初看上去,合气道与柔道并无两样,一样的白色道服,一样的白色或黑色腰带,不同的是,开始习练前的礼仪颇为讲究。

习练者排成两排,跪坐在垫子上,向合气道创始人的照片行礼,等待老师示意,方可入场。

老师向创始人的照片行礼,开始教授动作,教完后,与学生互相行礼,与助理教练行礼,然后学生开始互相练习动作。

在练习前后,学生也要互相行礼。

全部练习结束后,还要重复入场前后的礼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解决纷争,能生能杀方是真正的武者。能杀而不杀才是真正的德性。能杀而杀只是霸者之格局(如秦皇汉武),能杀而不杀则是仁者。孔明七擒孟获而不杀,故能以德服人,是以仁者无敌!也因能杀,故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能杀的人,连屠刀都提不动,能力有限,仅能求己身之保命,无力他顾矣。拿不起屠刀,如何放下?
二、论心性
武术与兵法皆为精准应用时间与空间的一门技术,差别只在尺度的不同。兵法讲究攻心为上,武术亦然。除了肢体的攻击外,心理战亦是决胜的关键之一。能以一敌众,具劈砖破瓦之力,仅为匹夫之勇尔。盖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善战者能创造对己绝对有利之形势,在绝对的胜算下出手,自然不需智计变化,不需勇破三军。且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上乘的武者是以雄厚的武力为后盾,但不轻启战端,务求不战而屈人之兵。亦即:需要动手才能解决事情的话,代表该武者尚需多加修炼!
入修罗道,得修罗力,能杀而不杀,见性自在;
体无量心,发无量愿,常照而忘照,无内无外。
能力唯有德者居之,成而不为己有,得而不为己用。能力愈大,愈能为大善,亦愈能为大恶。如掌握炸药技术的人可用于开山造路,采矿碎岩,但若落入无德者手中即为杀生害命的工具。故愈具大威能者愈须具大德性,德性若无法与能力相匹配,将会成为祸害之源头。具大能力者需放下一己之私,为众人谋利,即 国父所云:「有千百人之力者,服千百人之务」。如佛因证入众生自性,而众生与我无异,故能放下小我一己之得,四处随缘开示,共谋众生心灵心量的长进。能力来自不断的自我修持,藉不断的自我观照以明自性,进而与他性相合,证入众生自性。因知己知彼的正觉(无偏差、无私心的观察以明觉事物真相),而以圆融的智慧,谋求双赢之道,化解世俗零和胜利的纷争。练气者云:「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合道归一」。我们内在以将心比心的如心之「恕」,取代心非己有、心为情欲奴隶的「怒」,以追求身心的合一。进而于外在以大平等心,追求人我一也、物我一也的天人合一,内外相合,无内无外,即为无上(因为平等故无上无下)正等(真正的人我平等、物我平等)正觉矣!故可曰:
武”与“道”相结合而成「武道」。武与道相合是一种必然性的结果。习武者先求心体合一,而得与自我相处的自在如意;其次求与人性相合,而得与人相处的自在如意;最后求与自然相合,而得天人合一的自在。
心体合一是一种肢体配合的练习成果,当每一根肌肉都能随心所欲的运动,身体动作即可由拙而巧,而渐入大巧若拙之境。武术是解决人与人间冲突的一种工具(止戈也),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武者应有的风范,故武者应与人性相合而直指人心。当一武者具备心体合一的修行,并有与人性相合的气度时,其已具大威能而可为一方之霸主。此时应更进一步与道相合,顺天应人,以达智慧圆融,无碍自在的境界。
一、论拙巧
行走是个看似容易的动作,然而婴儿自爬至走,由走而跑,却要花上数年的功夫才能稳定的达成这些动作。同理,练拳是个繁复的过程,一个看来简单的单招,可能要初学者花上数月甚致数年的练习与改正才能达到圆转如意、一气呵成而又正确无误的境地。身形、步法、手的位置、脚的落点,从前式的转换变形到定式,每一个小动作、小细节皆有其武学上的意义存在,唯有透过不断的练习与思考,才能渐渐熟中生巧。这些细节动作能于练拳过程中清楚的交待,并能得知其用法,则巧处自得。
不过一势「把脚打开准备练拳」,做来细节颇多,但却是一个大巧若拙的动作!在应用上,设敌立于我左侧而以手推我肩,收右胯以蓄劲,同时涵胸、转身以卸其劲而引带落空,左脚随收胯之势插入敌两脚之间,我脚掌扣其左脚跟使其无法脱逃,右脚踩下发劲,重心左移而左肩顶出(藏左肘撞、左手撩打下阴、左掤),视肩撞点与敌重心之关系而决定让对方向上抛出、向后直飞、向后挫倒或受左掤之力右右翻倒。其他尚可有:跪左足而断敌左膝或一开始即顺敌一推之势右侧身并起左脚直接击打敌下阴等多样的变化。仅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即习使一个习武者肢体动作由拙而巧,使心灵由粗放而细腻,此即神秀云: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放下身上不必要的负担,揩去心中的灰尘。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广泛的学习而不断的思辨,追寻事物的原理,同时一方面要抛弃「人家说、老师说」的限制,去除「想当然尔」的惯性思想,体悟品尝自己的心得,以与武术的道理相融合,大巧若拙的境界自会出现。
以平淡的太极拳预备式为例:全身由标准立正站姿,胸大肌向内缩成涵胸拔背之姿,而因涵胸使两手掌由原贴裤缝放置而成掌心向后,掌背向前。重心右移,收右胯而使身体右转45度,顺此势以左脚尖为轴,左脚跟向外开45度,而使脚尖向正前方,脚跟向正后方。右脚微屈,再顺屈膝之势,左脚向左移一肩宽。重心左移,收左胯使身体转正,同时右脚亦以脚跟为轴关门转正,重心移至两脚中央,而成双重混沌无极之势。
心性之用,可操控他人于股掌之间。为避免本文为人所滥用、妄用,此处略做节删,请诸位见谅。唯前后文的对照,应可略见节略处之意涵矣!
三、论合一
身心能够合一,已具相当高之破坏能力矣(如李书文之流),能进一步与人性相合,则其势可左右一国之兴衰(如蒋介石、毛泽东之流)。但不管是具备哪种能力,因为“能”,所以才会有「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的感慨,因为能,才有要做或不做的选择权利。盖杀之极矣应属修罗。修罗之能,帝释亦不堪其一击!修罗能打,修罗耐打,更可怕的是:修罗不动心。修罗心中根本无残忍、慈悲、爱恨等观念,祂只知:破坏!然而武自止戈而生,止戈未必一定须要破坏,武的目的
什么时候该拿起屠刀?什么时候该放下屠刀?拿起屠刀做什么?放下屠刀做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须靠智慧。故修罗众在面对「波若波罗蜜」时亦会败阵下来。智慧并不是一句空话!常有人做事好称「替天行道」,笔者常会怀疑:人常常连自性都不己知,如何去阐释天心?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顺其自然之谓道。无法了解自然演变的趋势进而掌握自然的运行,则道远矣。道本无言,知道者自会行道,不知道者亦在道中自行,“自然”二字乃是「自己就是这样」,不需多加阐释,故「替天行道」四字少说为妙,说出来反成掩饰自心欲望与忿怒而自以为是的借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