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仰宗教化 宗教品牌化

合集下载

影响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文化因素探讨

影响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文化因素探讨

影响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文化因素探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成功的品牌能够在消费者心中树立独特的形象,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忠诚度。

然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并非仅仅取决于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等因素,文化因素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了人们的价值观、信仰、习俗、语言、教育水平等多个方面。

这些文化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消费者的思维方式、购买决策和对品牌的评价。

首先,价值观是影响消费者品牌认知的核心文化因素之一。

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价值观,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个人成就和自我实现被高度重视,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展示个人身份和地位的品牌;而在另一些文化中,集体利益和家庭观念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可能更关注品牌是否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或社会团结。

以汽车品牌为例,在追求个性和自由的文化中,豪华跑车品牌可能更受欢迎;而在注重实用和经济的文化中,节能型家用轿车品牌可能更受青睐。

信仰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政治信仰等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程度。

某些宗教可能对特定的产品或品牌有禁忌或偏好,企业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就可能在市场推广中遭遇挫折。

比如,在某些宗教中,对食品的原材料和加工方式有严格规定,食品品牌必须符合这些宗教要求才能被消费者接受。

习俗同样对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产生影响。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独特的节日、庆典和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往往与消费行为密切相关。

例如,在中国春节期间,红色是吉祥的象征,许多品牌会推出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产品包装来吸引消费者;而在西方圣诞节,与圣诞主题相关的品牌推广活动则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在品牌认知中发挥作用。

品牌名称、广告语的翻译和表达如果不符合当地语言习惯,可能会让消费者产生误解或反感。

一个好的品牌名称应该易于发音、记忆,并且能够传达出积极的品牌形象。

例如,可口可乐(CocaCola)这个品牌名称在全球范围内都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这为其品牌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需向宗教学习

企业文化建设需向宗教学习

叫座 、茶 余饭后不谈女人及 性事就不算新潮 ,K T
房里搂 着三陪女 郎狼嚎就说 成是工作需 要…… 如
此等等社会 反常现 象 ,让我 的思考 引入 了一个 比
装 深 沉 的人 更 深 沉 的 哲 学 方 向— — 企 业 文 化 的 信 仰问题。
当今世界 ,文化 已经 由一种精 神生产 力延伸
信仰 ,只不过很 多人没意识 到 ,如果没有信仰 。
人根本 无法活下去 。没有信仰 的人 ,在任何 时候
与 外 界 的 交 流 中都 可 能 被 自 己 内心 的 评 判 标 准 否
认而从 内部摧垮 自己。 因此 ,我们做 营销 、做 品牌 ,是时候到 了挖 掘 、塑造 自己信仰的 时候 了 ,企业的核心 文化说
到底就 是企 业文化信仰 的问题 ,比如可 口可 乐的
名 言: “ 如果可 口可 乐被一把 大火烧光 ,只要 可 还没有达到 雪中送炭的效 果。 越相信 ,越厉害——精神榜样的作用 既然 企业 文 化只 是 为 了守成 时的 “ 上 添 锦
花 、歌 功 颂 德 ” ,企 业 文 化 就 理 所 当然 的成 了老 口可 乐 的 品 牌 还 在 ,一 夜 之 间 它 会 让 所 有 的厂 房
楚中 国民营企 业家 的环境经 历 ,在刚刚 改革 开放
时 , 由于 政 府 及 社 会 对 市 场 经 济 运 作 没 有 经 验 ,
享 受着现 代文 明、出入有车 坐、还能 时不时在天 上乌瞰 一下的人们 ,就是喜欢玩 原始 的游 戏 ,请 美女模特偏 偏要脱光 、没有泥 巴玩 了还要 花钱买
的文化 是一个什 么样的文化 ?老板文化 的核心是 什么?
性 张扬一点 ,就 视为不成 熟 、没 内涵的象征 。其 暗 地 里却 喜 欢 原始 的 “ 奔 ” ,在 “ 起碗 吃 裸 端

信仰是百年品牌的生命之源

信仰是百年品牌的生命之源

信仰,是百年品牌的生命之源中国品牌观察员谭儒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对品牌寿命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经过跟踪统计发现,全球500强品牌企业的平均寿命竟然不到40年。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品牌缺乏生命力呢?中国品牌观察员谭儒认为,短命的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品牌缺乏信仰。

有品牌信仰,品牌才有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爱多、三株和脑黄金都是兴极一时的品牌,但后来都黯淡无光了。

因为这三个品牌都是产品化品牌而非信仰化品牌,也就是说这些品牌生命与产品休戚相关,与企业的使命并不是必然的,所以缺乏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同仁堂是300多年的品牌,经历了清王朝由强盛到衰弱,几经外敌入侵、军阀混战战火的洗礼,其所有制形式、企业性质、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同仁堂长兴不衰,其金字招牌能竖立300年不倒,原因就是同仁堂有自己的信仰——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为了这种信仰,300年来同仁堂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训,一丝不苟地同修仁德。

在2003年非典期间,同仁堂秉承品牌信仰,一共卖出了抗非典中药300万服,满足了100万余人次的用药需求,企业就报亏600万元,但赢得了消费者的尊敬。

当年同仁堂就实现利润1.32亿元。

市场经济中,人人都想塑造品牌,那么什么是塑造品牌的核心呢?实践证明,信仰就是塑造品牌的核心。

没有信仰就没有品牌。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全球化程度最高、生命力最强的是三大宗教品牌,因为他们都的传播信仰的。

有信仰的品牌往往会成为消费者内心的信仰。

品牌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情感诉求的结果,而品牌的建设过程其实也就是一种情感建立的过程,这种情感包含了信任、欲望、喜爱甚至崇拜、依赖。

LV和Gucci 是许多女性的信仰;劳力士和劳斯莱斯是多数男性的信仰;NIKE和ADIDAS是多数青少年的信仰。

青啤也是中国的百年品牌,它历经百年沧桑,依然熠熠闪耀在我们是视野中,就有因为它有自己的信仰——激情。

把品牌做成信仰

把品牌做成信仰

把品牌做成信仰作者:唐洧萍来源:《现代工商》2012年第01期为什么苹果手机可以一次又一次掀起人们的购买热情?为什么无论苹果更新有多快、价格多昂贵,都不会影响其神话级的销量?为什么即使iPhone4出现了信号问题后,消费者依然不减对苹果的信心?原因简单,企业把品牌做成了一份信仰。

像宗教一样经营品牌宗教,为人们带来精神寄托和解除困惑的超脱方法。

品牌与之有共通之处,即为满足人类需求,在迎合社会需求的同时施展俘获人心的魔法。

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消费者:他们对所钟爱的品牌方方面面了如指掌津津乐道;他们对品牌的忠实犹如宗教信徒般虔诚,并身体力行地充当品牌的卫道士,对来自他人的任何诋毁都极力辩解;他们有意和其他品牌的拥护者区别开来,甚至对其他消费群嗤之以鼻;他们积极参加该品牌举办的各种活动,并为自己是该品牌的追随者而感到骄傲;这群信徒同时也是传教士,将该品牌提供的一系列满足,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不遗余力地向其他消费者推荐。

这就是所谓的“品牌崇拜”。

苹果手机就是这样一个让无数消费者为之膜拜的“宗教化品牌”。

宗教力量的强大,在于它能够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无数世人的生活理念和行为准则。

伟大的品牌,也同样能使消费者在品牌核心价值观的感召下集结起来,对品牌的价值观形成认同和归属感。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小公司推广品牌不再是动辄斥巨资的投资,利用微博、sns网络,小品牌的大故事同样可以传遍网络。

那么,首先要制定的战略目标,应该就是把你的品牌经营成宗教信仰。

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寻找品牌宗教的“DNA”。

让品牌拥有宗教的DNA,先要解决品牌价值观的问题。

当品牌成为一个消费者所信仰的图腾时,消费者所购买的已经不是产品的本身,而是这个品牌本身所特有的一种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也许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追求。

当这种价值观通过适合的载体与消费者实现了深度的沟通并同消费者引起心理共鸣,得到消费者的追捧时,品牌已经超越产品实体本身,拥有了生命力。

品牌宗教化思维打造百年品牌

品牌宗教化思维打造百年品牌

品牌宗教化思维,打造百年品牌过去我们是怎么思考的!我们通常把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大约划分为以下七个阶段:品牌知晓――品牌认知――品牌兴趣――品牌尝试――品牌信任――品牌美誉――品牌忠诚。

正如所有的品牌书籍都会描述到的一样,品牌知晓是品牌进入市场的初级阶段,企业需要花大力气去进行推广,让消费者认识这个品牌,因为消费者通常不大会冒险买一个没听说过的品牌的;品牌认知是第二阶段,尽管听说了某一个品牌,但我需要对他的功能、特点、独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否则我为什么不购买以前买过的产品呢;品牌兴趣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社会化媒体对营销的重大推进,消费者通过互动交流,与品牌的老用户、潜在用户、厂家进行沟通,实现对品牌和产品的进一步了解,从而产生购买前的兴趣;品牌尝试对企业太重要了,一个品牌能否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不能留住老顾客,产品的品质、特色、终端的吸引力、消费体验在此时将遭遇最重大的考验;品牌信任是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以后对品牌给予的信心,是对品牌内涵、产品品质、价格、渠道所给予的综合性认可;品牌美誉让品牌传播的更快、更广,通常口碑传播在这个时候发挥着巨大作用,能够主动他们会将自己的消费经历、体验和感受与朋友们分享,告诉他们我的体验有多好,而这也是企业梦寐以求的;我们通常认为的品牌最高境界是品牌的忠诚,消费者持续购买我的产品,持续忠诚于我的品牌,成为我的品牌忠心不二的购买者。

多数品牌在为良好的品牌认知而努力,有一些品牌正在尽力做到品牌信任,而很少有品牌能够建立起美誉和忠诚,而如果要使得消费者像对待自己信仰的神明一样去崇敬、去爱戴,那么难度更是可想而知。

一些新生的产品品牌,我们正在知晓、认知,比如恒大冰泉、娃哈哈富氧水等,我们甚至还找不到渠道去购买、或者来不及去尝试;有一些品牌我们产生过兴趣,也发生过购买,但后来也不会再去尝试了,比如格瓦斯或某些吓人的口香糖;还有一些品牌慢慢被我们沉淀下来,成为我们所信任的品牌或产品,比如我们常喝的水、常买的衣服等等,我们也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少数一些品牌,我们对他们赞誉有加、我们几乎不会考虑更换品牌,比如最适合我的化妆品、比如我忠爱的手表等;更有极少数的、对我们有着特殊意义的品牌,我们不但不会考虑更换品牌,我们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关注,我们会向身边的人去推荐、去传播、去分享,我们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这个品牌的声誉,而这些品牌在我们看来,是有信仰的品牌!最强大的品牌一定是有精神的,这种精神甚至可以强大到让消费者信仰、崇拜,就像对我们崇拜的神明所做的事情一样。

企业文化的5个层次

企业文化的5个层次

企业⽂化,就是企业的精神、信仰、价值观,它是⼀种不灭的灵魂,依靠这种精神,优秀的企业将全体员⼯紧紧凝聚在⼀起,塑造共同的⽬的、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从⽽发挥最⼤最强的战⽃⼒!yjbys 店铺下⾯为你整理了关于企业⽂化的5个层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制度层——制度⽂化融⼊ 本层次主要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制度层是企业⽂化的准则(实现保障)。

也包括两个部分: 1、企业⽂化类管理制度 诸如: 《企业⽂化指南》 《企业⽂化⼿册》 《企业⽂化⼤纲》 《企业⽂化考核管理》 《企业⽂化培训管理》 《企业⽂化积分管理》 《企业⽂化⼯作计划》 《企业⽂化⼯作总结》 《企业⽂化预算管理》 《企业⽂化内刊管理》 …… 2、企业通⽤类管理制度 诸如: 《⼈⼒资源管理制度》 《营销管理制度》 《服务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制度》 《廉洁管理制度》 《员⼯⼿册》 《品保⼿册》 《安全⼿册》 《环保⼿册》 …… 制度层是企业⽂化理念落地的必备条件。

没有规矩不成⽅圆,没有制度⽆法⽣根。

当然,企业⽂化⼊制也不是最关键,最关键是如何⼊⾏即反应在员⼯的⾏为和习惯上,这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第三个层次——⾏为层。

⼊制是⼀个⽐较⼤且⽐较难的课题,后期分享。

⽐如: 如何做制度盘点? 如何做制度规划? 如何推动制度编撰? 如何把企业⽂化理念融⼊制度? 如何与其他部门的制度打配合战? 如何发布制度? 如何验收⼊制成果? 如何再优化制度? …… ⼆、精神层——精神⽂化提炼 本层次架构模型也有很多种,我按照HY模型来论述,其主要分为两⼤部分:核⼼理念和应⽤理念。

(注:HY模型是企业⽂化总群平台的独创“核应理论“,HY分别是He与Ying拼⾳的⾸字母) 1、核⼼理念:⽂化杠杆+内涵体系+双拳组合 (1)⽂化杠杆 企业精神——企业的灵魂 我们的意念⽀柱。

企业不被打垮的最强有⼒武器和精神⾷粮。

——⽀撑⼈ (2)内涵体系 1)企业使命——企业存在的理由 我们要做什么? 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和责任,即企业是什么? ——吸引⼈ 2)企业愿景——企业⽂化的指⽰灯 我们的⽬标是什么? 员⼯渴求企业的未来状态,即企业将成为什么样的企业? ——留住⼈ 3)企业价值观——企业⽂化的灵魂 我们的定位。

商业与宗教的相互关系

商业与宗教的相互关系

商业与宗教的相互关系商业和宗教作为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却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

商业为宗教提供了经济支持和社会影响力,而宗教则为商业提供了道德准则和文化价值观。

尽管二者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动机,但它们的相互交织不仅丰富了社会结构,也构建了商业的伦理框架。

首先,商业为宗教提供了经济支持。

宗教组织依靠教徒的捐赠和信仰活动的资金来维持运营和扩大影响力。

而商业活动为宗教提供了丰富的经济资源。

一方面,商业通过与宗教相关的产品销售,如宗教纪念品、礼品和仪式用品,为宗教组织带来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商业企业往往愿意赞助宗教活动,以提高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

这种表面上的商业交易实际上为宗教组织提供了可触及和显现的经济帮助,使宗教能够更好地维持活动和发展。

其次,商业为宗教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商业企业拥有广泛的市场渠道和广大的消费群体。

通过与商业合作,宗教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传播自己的教义和价值观。

商业活动将宗教的标识和信息融入产品和服务中,通过广告、品牌宣传等手段,将宗教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群。

商业的全球化和数字化进程更是为宗教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商业企业通过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将宗教的信息传递至世界各地,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宗教。

同时,宗教为商业提供了道德准则和文化价值观。

商业行为不仅要求以经济效益为导向,还需要符合社会伦理和法律法规。

宗教对商业行为提供了道德约束力,并强调诚实、公正和责任。

宗教道德准则的强调,使得商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宗教的文化价值观也为商业提供了创意和品牌形象的灵感。

商业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宣传过程中,常常借鉴宗教文化的元素,以增强产品的文化认同和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最后,商业和宗教的相互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商业追求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而宗教强调信仰和灵性层面的需要。

有时候,商业活动的利益追求可能与宗教的道德准则相冲突,引发争议。

品牌宗教个解(1)

品牌宗教个解(1)

哪来的“品牌宗教”(2011-01-25)相信这是广告类杂志有史以来最有看点的一次讨论,我深被吸引,深被激荡,终久不息。

叩谢各路高人老友出手,出言很真!够狠!自然你们各自也觉得还准。

产品、商品、品牌,每走一步都是伟大的飞跃。

企业帝国和品牌帝国是所有有斗心企业家的终极目标,当然更多的人都死在了往终极的途中。

假设在终极目标之外还有一个终极梦想,这当然是物质以外的高度。

有吗?是什么?于是,我在不断读经的冥想中提出了“品牌宗教”话题……不小心把品牌和宗教结成了一个词,是我的无知,本意还只能落在品牌的本业上,这倒是真的。

徐岚:梅高(中国)公司副总裁你认同“品牌宗教”的说法吗?为什么?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想法,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说法。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金钱本身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宗教(而商品品牌也只是金钱的转换物或具体表现形式而已),甚至物质的力量往往显得比宗教来得实在,以至于宗教也品牌化了(如少林寺)。

从这点上看,“品牌宗教”的想法似乎有其必然和合理性,唯物论者也会认同这种说法。

但是作为一个概念,却又显得愚蠢和荒谬,因为目的和出发点完全不同:一个由物质出发,一个由精神出发;一个以物质为目的,一个以精神为目的;一个为名利,一个放弃名利……也只有在混沌的今天,才会出现如此显得合理又荒谬的想法。

我持的观点是,品牌就是品牌,宗教就是宗教,品牌可以宗教化,宗教也可以有品牌化,但二者决然不同。

或者说,本为一物。

宗教的做法是否对品牌建造也有参考?若有,请举例。

“以精神打动人”——现在的成功品牌大多已经以此为品牌核心概念达到目的。

你认为有哪个品牌有接近宗教的影响力,或者永远都没有。

耐克是一个典型的接近宗教影响力的品牌——他把体育的精神扩大到近乎宗教。

提供一句你对“品牌宗教”认识的话。

“品牌宗教”也只是一句“屁话”。

叶茂中:叶茂中策划机构董事长你认同“品牌宗教”的说法吗?为什么?满足目标人群的精神寄托是品牌与宗教的共同价值,但是各自的成长路径以及价值取向并不完全相同。

理解文化差异在跨国企业中的管理

理解文化差异在跨国企业中的管理

理解文化差异在跨国企业中的管理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跨国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日益扩大。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却给跨国企业的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理解并妥善处理这些文化差异,对于跨国企业的成功运营至关重要。

文化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价值观、信仰、风俗习惯、社会规范、语言等。

这些差异会影响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到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

首先,价值观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核心之一。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成功、工作与生活平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价值观的看法可能截然不同。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个人成就和竞争被高度重视,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可能更为重要。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会影响员工的工作动力、职业发展期望以及对企业目标的认同程度。

信仰和宗教也是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信仰可能影响员工的工作时间、饮食习惯、节假日安排等。

在一些宗教节日,员工可能需要请假参加宗教活动,这就需要企业在制定工作计划和安排时予以考虑。

风俗习惯的不同同样会给跨国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挑战。

比如,在某些国家,商务交往中的礼仪和礼节非常严格,而在另一些国家则相对较为随意。

在商务谈判中,不同的文化对于谈判方式、沟通风格、决策过程等都有各自的特点。

如果不了解这些风俗习惯,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影响商务合作的顺利进行。

社会规范方面,不同文化对于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与女性化等维度的认知也存在差异。

在权力距离较大的文化中,员工可能更倾向于服从上级的权威,而在权力距离较小的文化中,员工可能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高的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遵循规则和传统,以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而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低的文化中,人们更愿意接受变化和冒险。

语言的差异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语法和词汇,还包括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翻译不准确或误解可能导致信息传达不畅,影响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那么,跨国企业应该如何理解和管理这些文化差异呢?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跨文化意识和敏感度。

企业信仰宗教化 宗教品牌化

企业信仰宗教化 宗教品牌化

企业信仰宗教化宗教品牌化和西方世界不同,即使与相临的日本相比,中国人没有特别偏执的历史性宗教信仰,由于缺乏超越于领袖精神的感召力量,或许中国的企业就难免存在文化层次的缺失了。

当然,笔者在此并不是想一竹篙打到一船人,而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来,有太多的企业高管向笔者抱怨员工的流失了。

除去新年伊始人们希望一切从头开始的季节性员工流动不谈的因素,中国的企业文化确实需要向海外学习。

央视《对话》栏目的制片人杨利芬在总结了大量的中外企业家的访谈后向笔者透露:“中国的企业往往是企业领袖型的,缺乏企业精神的传承性。

”相比之下,日本的企业为了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议,更多的时候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融入了宗教的因素。

日本是一个信仰无序列之分的“多神教”国家,根据1981年的日本宗教统计,日本全国有教徒20927万人,是日本人口的1.8倍。

日本企业家认为:人生两大需求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使人们的生活美满幸福,就要不断满足这两大需求。

物质需求通过大量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得以满足,精神需求则要依靠信仰。

人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作为工作载体的企业应当要负起这两大责任,于是宗教的痕迹在企业里随处可见,日本的企业家把宗教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经营哲学中,实行“产业报国、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和睦相处,上下一致”等与神道和儒教的核心思想“忠”“和”有着极大的关联性。

日本的企业从不会把“赚取利润”的目标放在首位,他们更大的强调企业的责任,强调企业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所负的责任,如日本TDK公司精神:“创造:为世界文化做贡献”,丰田汽车则明确提出:“尊崇佛教,心存感激,为报恩感谢而生活。

”除此之外,对新员工的教育过程中,日本企业大多从大学刚毕业或刚踏上社会的青年中间挑选,通过各种考验,选择合适人才,直到被录用的人在企业里工作到退休为止,甚至到去世。

有些大企业还专门设立埋葬企业员工的墓地,在节日里企业领导和员工一起在墓地举行宏大的宗教仪式,通过对死去员工的缅怀对新员工进行教育,以便于忠于企业。

宗教文化对企业的影响

宗教文化对企业的影响

宗教文化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一.企业名称
海尔
二.事件
中国家用电器知名品牌海尔,其产品主要标志是一个棕色皮肤、一个白色皮肤的两个小男孩,在欧洲深受中年女顾客的欢迎,她们觉得标志中的男孩很像基督教中天使形象。

在中东,这两个小孩就不能出现在包装上,因为当地伊斯兰教风俗不允许赤裸身体。

使海尔在中东地区国家失去了进去市场的机会
三.结果
海尔根据中东国家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对海尔产品进行改进,在中东国家的男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肉,但在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的国家这些牛羊肉的储存就需要一台制冷好的大容量冰箱,而海尔冰箱凭借卓越的制冷效果在当地市场有着良好的口碑,中东国家的消费者接受并购买海尔产品,为中东地区的消费者提供了更符合需求的家电产品,中东国家的人也渐渐的接受海尔的产品,截止到目前,海尔2005年在中东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增减50%以上,滚筒洗衣机进入中东国家叙利亚市场前三位,这就表明着中东国家的消费者已经接受海尔的产品,并没有由海尔的标志影响到销售。

四.个人建议
通过以上的案例可以说明,宗教信仰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思想行为,还影响人的群体习俗。

对人的消费行为极具影响力。

企业进去某一目标市场,必须了解当地的教规教俗,尊重其宗教信仰并适当加以利用,是营销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进行国际营销时,企业一定要避免犯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企业也可以利用东道国宗教习俗产生特殊需求,创造最好的营销机会和市场,相同的营销方案在不同的宗教区域有着不同的营销效果。

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应根据东道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相应的做出调整。

宗教文化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班级:市场营销教育1班
姓名:吕晓娟。

企业文化与信仰

企业文化与信仰

企业文化与信仰一、引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共同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它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信仰是指个人或集体对于某种思想、宗教或价值观念的坚定信仰和追求。

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与信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建立积极的企业文化和信仰体系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与信仰的关系1. 企业文化对信仰的影响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员工共同遵循的一套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对员工的信仰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念,使其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信仰体系。

员工在共同的信仰下,能够更好地凝聚力量,共同追求企业的发展目标。

2. 信仰对企业文化的塑造信仰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企业提供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指导。

企业可以通过明确的信仰体系来塑造企业文化,使其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竞争优势。

例如,一些企业以创新和持续改进为信仰,建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从而推动企业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建立积极的企业文化与信仰体系的重要性1. 提升员工凝聚力积极的企业文化和信仰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使他们更加团结协作,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努力。

员工在共同的信仰下,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增强企业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信仰体系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激情,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员工在信仰的引领下,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 塑造企业形象积极的企业文化和信仰体系能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声誉。

企业在信仰的指引下,能够坚持诚信、质量和服务等核心价值观念,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客户和社会的认可。

四、建立积极的企业文化与信仰体系的方法1. 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和信仰体系中。

核心价值观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目标相一致,能够为员工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

泛灵论与品牌宗教

泛灵论与品牌宗教

更 加依 赖于 科 学 和 技 术 来 解 释 和 控 制 社 会 , 统 宗 教 越 来 越 传 处于 一个 边 缘 位 置 和 世 俗 化 。有 人 认 为 人 们 已经从 传 统 宗 教 信 仰 中 找 不 到精 神和 价值 寄 托 ,转 而 去 找 寻 另 一 种 信 仰 , 另

种物体 , 另一种 象征符号 。这种信仰 需要从 养育他们 自身
的土壤 中滋长 出来 , 即商业社会。精明的营销者意识到 , 当 在 学主 义, 跨越不同感情 、 文化 , 形成品牌信仰 , 究其根源 , 这种 代 社 会 ,如 果 某 些 物体 被 认 为 被 赋 予 了人 们 所 渴 望 的特 性 , 饱含情感 的群体现象倒是同宗教的发端有某种共通之处。所 或 者 这 些 物 体 ( 管 有 形 的 还 是 无 形 的 ) 某 种 意 义 上 对 个 不 在 谓 宗 教 似 乎 都 具 有 如 下特 征 : 含 一 套 能 够 激 发 崇敬 感 的 象 包 人是如 此重要 ,以致他 们成 为了我们 不可缺 少 的亲人和朋 征 符 号 … 品 牌 标 识 )并 与 信 奉 者 团 体 实 施 的 仪 式 或庆 典 联 ( , 友 , 些 物 体 就 可 能 受 到 崇 拜 , 至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代 替 传 统 这 甚 系在 一起 ( 品牌形 象建立推广维 护包含 的各种 头 目纷杂的营 的宗教信仰。信仰是永远存在 的, 因为总有一些基本 问题是 销 、 关 、 告 活 动 , 雷诺 汽 车 成 立 会 员 俱 乐部 , 文 提 到 公 广 如 上 科 学 和 理 性 解 释 不 了 的 , 人 生 的 意 义 , 以人 们 时 刻 需 要 如 所 的哈雷百岁生 日集会等 ) 。 情 感 化 的信 念和 人 生 终 极 关怀 。品牌 缔 造 者 们 正 是 将 这种 宗

对待企业文化要像对待佛一样虔诚

对待企业文化要像对待佛一样虔诚

对待企业文化要像对待佛一样虔诚企业文化是指公司所倡导与弘扬的习惯、价值观和精神信仰,决定着企业的形象、行为和成就。

佛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非常古老的宗教文化,蕴含着深奥的哲学与智慧,是修行者在精神上的寄托和信仰。

将对待企业文化的态度和对待佛教的态度进行类比,意味着我们要以虔诚的心态来对待企业文化。

首先,要尊重企业文化的源头。

企业文化的诞生多数是源自于企业的领导者和创始人,他们的思想、人格魅力,以及经历的历程,都蕴含着对企业文化的精神启迪和塑造。

类比佛教,佛教也是由佛陀创立的,而且佛教的核心理念是非常尊重佛陀的智慧和经验的。

因此,我们在学习、传承和发扬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应当尊重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并从他们身上获取启示。

其次,要认可企业文化的内核和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内核是由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确定的,他们既是企业生存的原则和动力,也能引导员工的行为体系与价值观。

对待企业文化就要认可这种内在的力量所蕴含的价值,也要重视并落实企业文化的要求。

就像佛教的教义一样,虔诚就要认可佛教的内核价值观,也要照此思考和行动,为信仰的实践提供扎实的基础。

再者,要坚守企业文化的信条和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龙头,它不仅是企业的行为准则和标志,也是企业员工精神的寄托和象征,因此,我们应该以虔诚的心态去坚守企业文化传递的思想和信条,并付诸实践和行动。

就像修行者对待佛教一样,坚守佛教的信条和理念,并注重落实到日常行为中,从而用信仰给生命注入更多的意义与价值。

最后,要贯彻企业文化的精神和理念。

企业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和生活智慧,它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文化礼仪,还包含着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所以,我们应该以虔诚的心态去贯彻企业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从而真正地去体现企业文化的应有价值和成果。

举例来说,要像坚持禅修一样,付诸实践,并往好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对待企业文化的态度应该和对待佛教一样虔诚。

这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源头、认可内核和价值观、坚守信条和理念、贯彻精神和理念。

宗教信仰与消费行为

宗教信仰与消费行为

宗教信仰与消费行为宗教信仰是人们从古至今信仰的一种形式,它不仅仅是对一种具体信仰的承认,也代表了人们对超越现实的寻求和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行为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和社交认可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思考宗教信仰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宗教信仰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宗教信仰对消费行为的引导宗教信仰作为一种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的寄托,常常对信徒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包括他们的消费行为。

例如,佛教倡导节制和非攀附心,很多佛教徒过着简朴的生活,注重内心的修行而非物质的追求。

而伊斯兰教则鼓励信徒进行慈善捐助,许多穆斯林频繁地进行施舍行为。

宗教信仰对信徒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导他们在消费时更注重内在精神层面。

二、宗教产品的消费行为宗教信仰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宗教产品的消费行为。

人们根据自身的宗教信仰选择购买符合他们信仰的物品或服务。

例如,基督教徒在圣诞节期间购买圣诞树、礼物等,伊斯兰教徒在斋月期间购买开斋节食品和礼物。

这种宗教产品的消费行为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信仰的坚持,也为商家提供了一定的商机。

三、宗教旅游与消费行为宗教信仰还经常驱使人们进行宗教旅游。

一些著名的宗教地点成为了人们追求精神满足的目的地。

信徒通过前往圣地、寺庙、教堂等地方,感受神圣的氛围,并购买纪念品、灵性实践用品等。

这种宗教旅游的消费行为,既满足了信徒对宗教信仰的追寻,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宗教消费与商业利益在当今商业社会,宗教信仰也成为了一种商业利益的追逐。

商家通过推出与宗教信仰相关的产品或服务,吸引信徒的消费。

例如,一些饰品商家生产出带有宗教标志的饰品,吸引着信徒购买。

这种商业化的利用宗教信仰的方式,引发了对商家道德和商业伦理的质疑。

五、宗教信仰与可持续消费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宗教信仰与可持续消费的关系。

宗教信仰强调爱护自然、节制和舍己为人的价值观,与可持续消费理念相契合。

论品牌宗教化

论品牌宗教化

论品牌宗教化团队管理中有一种很好的理念,那就是依照宗教的思维,打造一个共同的信仰,让所有的团队成员怀着一种信仰去奋斗。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组织机构有一半以上是宗教组织。

信仰能把许多不同背景、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聚集在一起去做同一件事。

团队管理的理想境界本当如此,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沟通交谈,因为人的能力和精力都很有限,也不光是制度,因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那么,什么可能成为“团队信仰”呢?一个团队的“信仰”可能是一种人生态度,可能是一个目标数值,也可能是一个人物形象……而优秀的团队领导者最最首要的任务,那就是思索和打造一个适合团队背景的、有利于实际共同目标的“信仰”,确立相应的理念和载体,并在所有可能的场合宣传、推广和深化这一团队信仰,以此来打造强大团队的凝聚力和业务能力。

当然,结束我们的题外话进入主题。

我想说的是,品牌的建设也应当像创立一门宗教一样去建立一种“属于自己的品牌信仰”,最终通过强大的“品牌信仰”来凝聚消费者并达成消费。

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有如传教士和普通的潜在信教者。

当企业能够把自己的宗教理念、教纲、教义有效灌输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成为企业和品牌的信徒。

这才是一个品牌真正占据消费者心智和市场的王道。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信仰上帝。

基督教的传道士告诉人们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是人类的创造者。

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因为上帝的安排,我们信上帝能得永生,上帝会给予我们一切我们所祈求的。

还告诉我们死后会有天堂和地狱,只有信仰上帝、博得上帝喜爱的人才能进入天堂,上帝是万王之王。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组织。

全世界二十多亿人,不同种族肤色、不同语言、不同行业、高低贵贱之人,都在依靠对上帝的信仰,每天向上帝祈祷。

基督教有着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构架?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描述,教堂好比基督教的骨架,教纲教义传道士众教徒是基督教的血和肉,圣经是基督教的灵魂,而上帝就是面向广大信徒的一个看不见的“神”的形象。

基督教是个有灵魂、有骨架、有血肉、有形象的组织体系。

宗教信仰对国际营销的影响

宗教信仰对国际营销的影响

一、伊斯兰教概况:宗教是心灵在世界上获得一种安全感的最初尝试的产物。

现在宗教信仰已经遍布全世界。

无神论者/无信仰者仅11亿仅占全世界人口16%。

下表是各宗教信仰人数及比例:人数排行宗教种类宗教信仰人数宗教信仰人数1 基督教21亿33%2 伊斯兰15.7亿23%3 印度教9亿14%4 中国传统教3亿9千万6%5 佛教3亿7千万6%6 非洲传统信仰1亿7 锡克教2千万8 犹太教1千4百万伊斯兰教7世纪中叶兴起于阿拉伯半岛,不久遍席卷了西亚、北非、中亚、西欧等地区。

最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最新有关全球穆斯林人口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目前有15.7亿穆斯林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3%。

其中三分之二在亚洲,分布情况令人意想不到的广阔。

1)印尼: 202,867,000 (全国88.2%的人口是穆斯林)2)巴基斯坦:174,082,000 (全国96.3%人口是穆斯林)3)印度: 160,945,000 (全国13.4%人口是穆斯林)4)孟加拉:145,312,000 (全国89.6%人口是穆斯林)5)埃及: 78,513,000 (全国人口94.6%是穆斯林)6)尼日利亚: 78,056,000 (全国人口 50.4%是穆斯林)7)伊朗: 73,777,000 (全国人口 99.4%是穆斯林)8)土耳其: 73,619,000 (全国人口98%是穆斯林)9)阿尔及利亚: 34,199,000 (全国人口98%是穆斯林)10)摩洛哥: 31,993,000 (全国人口99%是穆斯林)伊斯兰的阿拉伯语义是“服从、顺服、归顺、纯洁、和平”。

伊斯兰教的产生,使得阿拉伯半岛实现了政治的统一,建立了民族国家。

但是在默罕默德去世之后,产生分裂,出现各种教派,主要是逊尼派和什叶派。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宗教对经济特别是对国际营销的营销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宗教对国际营销的影响和启示:伊斯兰教的基本观念对国际营销的启示相关案例全民团结,一心向善,一神论,生活和谐产品标准化,中心平衡,广告文字布局统一,有强烈的产品忠诚度,产品样式不宜过分张扬可口可乐在埃及曾一度受挫,应为当地穆斯林传言,可口可乐标志按阿拉伯书写体倒过来就是“不要默罕默德,不要麦加”这违反了穆斯林信仰安拉,朝圣麦加。

当前我国企业员工宗教信仰状况分析——以南京地区的抽样调查为例

当前我国企业员工宗教信仰状况分析——以南京地区的抽样调查为例

当前我国企业员工宗教信仰状况分析——以南京地区的抽样调查为例《中共福建省委党校))2011年第3期当前我国企业员工宗教信仰状况分析——以南京地区的抽样调查为例刘爱莲,林宇晖(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1100)摘要:为了解当前企业员工的宗教信仰状况,本课题组对南京地区企业员工进行抽样调查,访谈,调查结果发现:企业员工的宗教信仰情况复杂,其信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具有世俗化倾向,国企员工比民企员工更为理性地认识宗教.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本课题组认为应从企业员.Y-自身,企业文化,工会以及社会环境方面四住一体引导企业员工理性选择信仰,以加快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步伐.关键词:企业员工;宗教;信仰;企业文化;精神家园中图分类号:B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88(2011)03—0092—05企业员工群体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日新月异,企业员工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就南京市来看,截至2008年末,南京市共有企业单位53579家,其中国有企业5813家,私营企业42099家.根据调查,现阶段企业员工的主流思想是积极的,健康的,但企业员工对包括鬼神,风水,迷信等在内的宗教信仰现象仍普遍存在.面对企业员工信仰的多元化和盲目性,相关部门以及各企业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引导和强化,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调查基本情况为了全面了解企业员工的宗教信仰状况,从而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本课题组对江苏省南京市金陵石化,铁路公司,中国联通等13家国有企业和都邦保险公司,湖南路太平洋百货,颐和置业有限公司等10家民营企业就企业员工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问卷和访谈式的抽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样本总数为200份,回收问卷197份,回收率为98.5%;其中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4.4%.样本中,国企,民企员工人数比例各占50%.访谈次数共计4次.在问卷调查的收稿日期:2010—12—10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09BZXO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爱莲(1957一),女,江苏淮安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林宇晖(1987一),女,福建三明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2?当前我国企业员工宗教信仰状况分析基础上,结合访谈内容,本课题组采用SPSS,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多数企业员工不相信或不完全相信宗教中神的存在,不信仰宗教.也有少部分人同时信仰多种宗教.部分人认为信仰宗教对其工作,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精神生活匮乏的问题.国企,民企员工的信仰也存在差异.各种现状表明了企业员工信仰的多元化,复杂化和盲目性.1,企业员工信仰宗教的比例较小,但信仰呈现复杂化企业员工在对待鬼神,风水,星座,占卜等超自然力量的信仰方面,多数人持不相信或半信半疑的态度.在问及"是否相信鬼神,风水,星座,占b等超自然力量"问题时,41.4%的企业员工选择"不相信";44.1%的企业员工选择"信则有,不信则无";14.5%的企业员工选择"相信".在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方面,信仰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9.4%.这表明,仍有部分企业员工信仰宗教.另外,更多的企业员工虽不信仰宗教,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拥有理性的信仰.在不信仰宗教的企业员工中被问及"如果您不相信宗教那么您相信以下哪些(可多选)"问题时,有45.2%的企业员工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有31.6%的企业员工选择信仰"西方价值观",27.1%的企业员工信仰"金钱和权力",有21.5%的企业员工选择"什么也不信";还有10.2%企业员工选择"其他".企业员工信仰取向各异,各种信仰比例大小不一,甚至存在一人有多种信仰并存的现象,这正体现了企业员工信仰的复杂性.2,企业员工信仰宗教因精神需要为主,且原因多样我国民众自古以来就对天和命运充满崇拜和敬畏,加之宗教能及时,有效地贴近民俗生活,部分企业员工在不能左右自身命运时就容易从鬼神,占b,风水等宗教仪式中寻求精神安慰.企业员工群体中因为精神需要而信教的现象较为突出.在问及"信仰宗教的原因(可多选)"问题时,回答"因精神需要"的企业员工比例最高,为47.2%;回答"因宗教文化的独特魅力"的企业员工占33.3%;回答"因承袭家庭传统"的企业员工占30.6%;回答"为了强身健体"的企业员工占19.4%;回答"为了祈求神灵保佑"的企业员工占27.8%.这反映了由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缺失,致使宗教文化成为人们的心灵慰藉.同时,从宗教文化的独特魅力中我们发现,怎样发掘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怎样有效灌输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从而促进企业员工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化值得我们反思.3,持宗教信仰的企业员工认同宗教的积极作用由于佛教在中国古代的思想领域地位,传统的信教意识易于后代的沿袭,从而导致人们总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宗教,信仰宗教,影响其正确的思想认知取向.调查中,信仰不同宗教的人数比例大小不一.其中,以信仰佛教居多,占总人数的12.4%,其次是信仰道教的人数比例占3.2%,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其它宗教的占少数.自古以来,宗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社会,弥补人们精神空缺慰藉人类心灵.宗教中追求人性向善的理念一定意义上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家庭的作用.现代社会也不例外,当下,宗教仍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世界观,价值观.当问及"如果您信仰宗教,宗教带给您个人的改变(可多选)"问题时,有61.1%的企业员工选择"关心社会公益事业乐于助人";58.3%的企业员工选择"家庭和睦与人关系融洽";38.9%的企业员工选择"身心健康心情舒畅";19.4%的企业员工选择"运气好";13.9%的企业员工选择"没有任何改变".大部分企业员工认同宗教的积极作用.?93?《中共福建省委党校>>2ol1年第3期4,国企员工比民企员工更为理性地认识宗教宗教信仰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作为一种精神风俗,是极其复杂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从对鬼神,风水以及宗教的信仰程度上看,国企员工的信仰比例均低于民企员工,对鬼神,风水,占卜等封建迷信持不相信态度的国企员工占46.8%,民企员工占37.0%;其次,从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来看,国企员工明显优于民企员工.调查显示:国企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4.S%,民企中仅为41.3%;国企中中共党员占总人数的47.9%,民企中为20.7%.由于国有企业在思想建设方面的长期积淀以及企业优秀传统,员工总体素质高于其它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因此,国企员工对宗教信仰能够有更为客观,深刻的认识.三,对策建议针对企业员工的宗教信仰情况,可以从提升企业员工自身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工会的作用,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建构企业员工的科学无神论信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构建多维的学习体系,提升企业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企业员工中有41.9%未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信仰取向的偏离.因此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营造学习氛围.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应适时地加强企业员工的学习.坚持"严格要求,综合评价"的原则,对职工的工作安排,考核,晋升,工资待遇等事项都应与员工综合素质挂钩.企业领导干部应起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要发挥自上而下的引领作用,而且要将企业员工的"企业要我学"的思想转变为"我要学,我需要,我受益"的学习动力,激发员工在各个领域的学习热情,让学习科学文化,投身企业发展,认同科学无神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企业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拓宽学习路径.学习型组织把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强调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使人在学习中不断成才,发展.企业对内可以在党委(支部)指导下,以工会为依托,通过培养,聘请相关宣传教育专家,建设企业学习型组织.对外可以与当地各级政府,相I临企业,社会团体,科研院校以及广大客户普遍建立并加强联系和交往.普及宗教知识,在引导企业员工客观认识宗教的同时,深化对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构建多层次,社会化,开放式的终身学习体系和网络.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实企业员工的精神生活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精神生活的基本内核.在注重精神生活的社会,企业只有通过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之一,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信仰是人这一特殊存在所独有的追求,有学者认为:"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亦是人之灵魂.正像人不能没有灵魂一样,人不能没有信仰."I】】㈣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生活,引导企业员工理性选择信仰,首先要运用以人为本理念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圜㈣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应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企业员工精神生活的主导.企业相关部门运用科学无神论?94?当前我国企业员工宗教信仰状况分析思想辅佐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排解企业员工的消极情绪,激励员工积极面对工作,生活,理性面对宗教信仰.其次,运用以人为本理念团结广大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理想信念.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需要人文精神,即企业文化自身所内含的,由人生价值所组成的精神世界和理性信仰,企业员工因该精神世界和信仰得到人生价值而产生对企业文化的接受,认同的动力.将科学无神论思想植入企业文化的发展当中,引导企业员工树立理性信仰,势必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力支撑.建立企业品牌文化.品牌文化的建立是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表现.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员工共同信仰,而员工的信仰来自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品牌代表着价值,代表着人的心理认同和信仰趋向.首先,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企业通过建立系统性的企业文化,组织员工吸收其基本内核;通过提升企业文化的层次,建立拥有自身发展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缓解企业员工对宗教的盲目遵从,进一步巩固员工对理性信仰的认同,增强员工对科学无神论信仰的稳定性.其次,发挥管理者的示范作用.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群体,他们具有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特征.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信仰理念,建立企业品牌文化,企业管理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信仰的践行者,从服务员工的角度出发,以企业文化为中心,全面创新企业文化工作,增强企业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和引导力,将企业文化的内容覆盖员工学习,生活,工作的各方面.企业管理者的躬亲垂范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将企业文化内化于自身的实践当中,更有利于企业员工将企业文化转化为精神动力投入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当中. 3,发挥工会在企业中的作用,满足企业员工的合理诉求"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是中国特色工运理论的灵魂和精髓,是工会工作的第一要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的历史使命.企业中应开放企业员工自主组织工会,以遵循维护企业员工合理利益的宗旨,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开放企业员工自主组织工会."组织起来",是工人群体实现自己利益的最有效的武器.工人自主组织工会是工人的法定权利,不论是从党和国家的性质来说,还是从国际工人运动历史经验来看,抑或从现实生活中工人群体的生活状况考虑,政府和社会都应支持工人提升组织化水平,以形成阶级的集体力量,从而增强抗衡来自资方以及其他方面压力的力量.企业员工是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目前最为紧迫的是开放企业员工自主组织工会.依据现行《工会法》的基本精神,补充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性规定,从限制工人自主组织工会转向积极稳妥地引导支持工人组织自主工会.131探索新机制确保工会组织领导人的政治立场坚定,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无神论思想指导工会工作实践,不断强化反对封建愚昧,崇尚科学,改革创新的意识.这样既有利于工会维护企业员工的整体利益,又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对科学无神论的认同感.维护企业员工应有权利,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高级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是企业员工的利益表达组织,应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基层民主建设;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组织职工参与基层单位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的政治权利;通过做好企事业单位工人参政议政的工作,在各级人代会中增加一线工人的代表人数,包括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增加工人的比例,组织他们直接参与社会监督,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多管齐下,为建立良好社会生态奠定基础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是纯粹的,自然的过程,而是人以一定的实践方式进行生产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实现自我发展与解放的历史过程.人通过实践对社会的建构,而社会发展的?95?《中共福建省委党校}}2011年第3期价值取向理应体现在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及建设人类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物质基础.社会保障是一项社会化的事业,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来看,迫切要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恩格斯认为:劳动产品超出维持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生产基金与后备基金从这种剩余中形成的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而"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像,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21(e7"2)这说明在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从长远着眼,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系统来建立,保证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并将科学无神论思想建立在刚性的制度形态之上,成为制度的精神灵魂.因此,相关部门应提高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额度;缩小企业员工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差距;确保各企业,尤其是民企员工的社会保障;发挥社会力量,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削减社会中的消极因素,为企业员工的信仰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倡导社会健康生活,凝聚精神动力.企业的社会价值不仅在于经济效益,而且在于精神效益.不断丰富企业员工的社会生活.各级政府,居委会,社会团体可以通过市民广场,文化中心等场所开展人们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鼓励文化消费,通过网络,电影院,歌剧院等文化消费场所传播科学文化,加速企业员工的知识更新,提高企业员工的活动层次.在中国传统节假日引导企业员工通过健康的方式欢度佳节,传递美好祝福,从而取代传统节假日中的封建迷信活动,激发企业员工追求理性信仰的精神动力.反思社会发展,重塑理性信仰.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利润的无限追求,社会对马克思主义解读的贫乏,教育方法的贫困,西方思想观念的冲击等因素,导致人们心态的物欲化,躁动化,甚至信仰缺失.金融危机爆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的接连发生,人们开始重新反思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性再次展现.社会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还需要靠社会人的理性信仰的积极指导.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的发展需要积极意识的指导.在反思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追本溯源;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发掘经典;在认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过程中重塑理性信仰.总之,宗教信仰仅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企业员工的精神生活,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精神困惑,更阻碍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科学无神论信仰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员工的深化学习,更新观念,企业文化熏陶,工会维权以及社会保障机制为科学无神论由外在的规约转化为企业员工内在的需要,升华为信仰,提供充分条件.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内在动力.?96?参考文献:l1】荆学明.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f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Z婷婷.工人阶级的权益保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U】.浙江社会科学,2007(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j.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责任编辑吴燕霞】。

宗教式社群运营方案

宗教式社群运营方案

宗教式社群运营方案一、前言现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社会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社群运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形象、推广产品与服务、获取用户反馈等。

而在宗教领域,社群运营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强化信众之间的联系,还能够提升宗教组织的影响力。

基于此,本方案旨在探讨宗教式社群运营的策略与方法,以帮助宗教组织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提升宗教传播的效率与品质。

二、宗教式社群运营的背景1. 宗教社群的特点宗教组织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宗教社群作为宗教组织与信众之间的纽带,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信仰共鸣:宗教社群是由具有共同信仰和文化传统的人群所构成,他们在共同的信仰体系下产生了共鸣,形成了一种紧密的联系。

(2)精神指导:宗教社群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平台,更是对信众进行精神指导和情感抚慰的地方。

宗教组织利用社群来传递宗教的理念和教导,帮助信众解决实际问题。

(3)社群参与:宗教社群可以成为信众交流、互动、分享和参与的平台。

信众可以在社群中得到宗教知识的启迪,也可以在此分享个人的信仰心得和经历。

2. 社交媒体与宗教传播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主要平台。

宗教组织也开始意识到社交媒体在宗教传播中的重要性,并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开展宗教传播活动。

通过社交媒体,宗教组织可以将传统的宗教活动延伸到线上,吸引更多的信众参与,扩大宗教传播的范围和规模。

但是,宗教组织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活动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信息传播的混乱、舆论的不稳定、信众互动的匮乏等。

因此,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有效开展宗教传播,已经成为了宗教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宗教式社群运营的策略与方法1. 确定运营目标在开展社群运营之前,宗教组织需要明确自己的运营目标。

运营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影响力:宗教组织通过社群运营,可以扩大自己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信众参与宗教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仰宗教化宗教品牌化和西方世界不同,即使与相临的日本相比,中国人没有特别偏执的历史性宗教信仰,由于缺乏超越于领袖精神的感召力量,或许中国的企业就难免存在文化层次的缺失了。

当然,笔者在此并不是想一竹篙打到一船人,而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来,有太多的企业高管向笔者抱怨员工的流失了。

除去新年伊始人们希望一切从头开始的季节性员工流动不谈的因素,中国的企业文化确实需要向海外学习。

央视《对话》栏目的制片人杨利芬在总结了大量的中外企业家的访谈后向笔者透露:“中国的企业往往是企业领袖型的,缺乏企业精神的传承性。

”相比之下,日本的企业为了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议,更多的时候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融入了宗教的因素。

日本是一个信仰无序列之分的“多神教”国家,根据1981年的日本宗教统计,日本全国有教徒20927万人,是日本人口的1.8倍。

日本企业家认为:人生两大需求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使人们的生活美满幸福,就要不断满足这两大需求。

物质需求通过大量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得以满足,精神需求则要依靠信仰。

人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作为工作载体的企业应当要负起这两大责任,于是宗教的痕迹在企业里随处可见,日本的企业家把宗教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经营哲学中,实行“产业报国、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和睦相处,上下一致”等与神道和儒教的核心思想“忠”“和”有着极大的关联性。

日本的企业从不会把“赚取利润”的目标放在首位,他们更大的强调企业的责任,强调企业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所负的责任,如日本TDK公司精神:“创造:为世界文化做贡献”,丰田汽车则明确提出:“尊崇佛教,心存感激,为报恩感谢而生活。

”除此之外,对新员工的教育过程中,日本企业大多从大学刚毕业或刚踏上社会的青年中间挑选,通过各种考验,选择合适人才,直到被录用的人在企业里工作到退休为止,甚至到去世。

有些大企业还专门设立埋葬企业员工的墓地,在节日里企业领导和员工一起在墓地举行宏大的宗教仪式,通过对死去员工的缅怀对新员工进行教育,以便于忠于企业。

日本的经济学派也将此归纳为“企业宗教现象”学派。

当企业选择和宗教合作时,历史悠久,口碑又好的宗教成为热门候选。

同时,新世纪来临之际,邪教的社会危害时间也频传不断,因此发扬光大正教的教义,甚至于借助商业的手段,是不少新世纪以来宗教的首选,在这方面,台湾“佛光山“的发展给了大陆佛教界及商业界很好的启发与借鉴。

在中国人的刻板印象里,以少林寺为代表的佛教容易让人联想到“深山、碧溪、封闭、苦修“等等。

而创立国际佛光会的星云大师提出的“佛教人间化”的理念倡导了佛教的变革。

佛光会通过运用现代商业化的、现代的、科技的手段。

建立自己的佛光电视台、佛光电台、佛光山网站及众多的佛光山报纸杂志的多媒体传播,积极拓展寺院的连锁经营,在全世界范围里发展了一百多家加盟的佛光山分院。

随着影响的扩大,还陆续拍摄了佛教电影,制作佛教音乐,网站佛教贺卡/Flash,佛教博客等,可以说,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渠道被佛光山无不运用得出神入化。

也借鉴于此,实现了佛教的发扬光大。

随着大陆佛教界佛教传播理念的形成,也积极的开展了了佛教人间化的举措。

开始有了现代商业运作模式的“世界级、实际级”的南海海上观音的佛事工程,成功制造中国佛教顶级品牌亦商亦佛的天福集团,致力于商业创新运作的“祈福中华”开创了佛品的连锁加盟,当然,近些年来,论推广力度和影响程度相比最大的还莫大于嵩山少林。

首先是源于少林寺品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抢注,少林寺通过品牌维权行动陆续收回了澳大利亚和欧洲的一些被注册的商标,其次是运用事件营销的手法推广少林功夫,少林药局及养生之道,日益扩大了其在大陆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鉴于佛教的商业化在中国还基本是市场空白,中国佛教行业的现有产品95%以上既没有品牌,也无条形码或电话,切佛教的价格策略也相当微妙,促销渠道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为此,少林寺特聘请了中国会议营销的领军人在心来全程策划和启动少林产品的商业化之道,笔者曾经参加了一次少林关于佛教思想研讨会,也感觉到宗教商业化过程中自身的困境。

用4P来说,从产品来讲,佛教行业的产品,95%以上既没品牌,也没有条形码,也很少有厂址电话;价格方面:佛教行业中的价格是非常敏感的,和消费者处于玄妙的对决中;从渠道中来说:渠道主要于寺庙附近和城乡部;从促销来说:佛教中的文化影响和心理影响都是非常微妙的,在分寸的把握和拿捏上要尤其的准,否则很可能导致品牌价值的损失。

企业的长盛健康发展离不开精神信仰的建立,另外,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的学说,现阶段宗教的存在还有其现实的意义,但宗教界的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通过自身的变革来适应现代商业环境,也通过现代商业环境创造的条件,将自身传播的更远。

只有发展了,才能更好的保护、延续和壮大自身的品牌。

日本企业文化与宗教信仰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一词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它的最早实践者却是日本人。

二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特别是电视、汽车等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时,美国研究起日本经济发展的奥秘。

八十年代,美国学者纷纷发表文章,指出日本企业发展迅猛的原因在于日本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于是企业文化成了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首要原因。

本文尝试从宗教信仰这个角度对日本企业文化进行新的诠释,以便把握日本企业文化的实质。

与各国的企业文化相比,日本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就是日本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

一、日本企业文化是由宗教和企业的发展决定的(一)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与宗教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日本的宗教发展史上,儒教、佛教和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对日本影响最大。

在5世纪前后和6世纪中叶,随着我国和日本的相互往来,我国各种文化和哲学思想传到日本,儒教和佛教也在此时传入日本。

这两种宗教对日本真正形成影响是在7世纪初,圣德太子为巩固对日本的统治,大力推广佛教,并以儒教、佛教教义为思想基础,颁布了"17条宪法",从此在日本推行以两大宗教为主的"和"式统治。

神道是日本的土著宗教,最先是对自然的崇拜,后来吸收了其他宗教的思想,形成以"忠"为代表的教义。

由于它提倡对国家、天皇的绝对忠诚而被指定为国教,对日本近代影响非常大。

因此日本在宗教上一开始就以多元体系为主,它并不象西方国家那样信仰主宰万物的"一神教",而是信仰无序列之分的"多神教".根据1981年日本的宗教统计,日本全国宗教教徒共达20927万人,是日本人口总额的1.8倍。

这点说明了-个问题,大多数日本人并不只信仰某-个宗教,他们信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教,由此可见宗教信仰对日本国民的重要性。

我国的儒教对日本的影响巨大,"仁、义,礼、智、忠、孝、和、爱"等伦理思想和日本"忠于大皇,拼死不憾"的神道精神从古沿袭到现代便形成了"忠""和"为代表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又利用宗教的形式得以实施。

日本企业家认为:人生两大需求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使人们的生活美满幸福,就要不断满足这两大需求。

物质需求通过大量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得以满足,精神需求则要依靠信仰。

当然,这里所讲的信仰并不能完全按西方的模式加以衡量,它可理解为一种追求、理想。

人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作为工作载体的企业理所当然要负起这两大责任,于是宗教的痕迹在企业里随处可见。

(二)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也是由日本企业的特殊发展过程决定的日本企业的现代化从明治维新开始,为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政府把大量的企业廉价卖给私人。

此时,武士阶级的特权也被废除了,大量的武土进入工商界,这些受神道思想和儒教教义熏陶的原武士一旦进入企业,就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带来宗教的各种思想和习惯,作为管理阶级的资本家和-般管理者很多本身就是武士出身,因此日本企业文化里包含有宗教色彩也就不足为奇。

其实在此之前,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工商界的宗教现象并不少见,只是到了此时因政府各种政策的作用,宗教影响才真正在企业间扩散开来,所以宗教和企业文化的真正结合是从此时开始的,这就是他们自称的"伦语加算盘"或"士魂商才"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与宗教的结合并不是某个企业家凭空捏造出来,它的出现是其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性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也是其他国家不可能拥有象日本一样的企业文化的原因所在。

二、全面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进行剖析作为企业文化神经中枢的经营哲学是企业家精神和宗教思想相互融合的产物。

经营理念、经营思想,经营哲学实质都是企业家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它是企业家管理的指导原则,通过它把企业的员工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志向和精神动力。

日本的企业家把宗教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经营哲学中,"产业报国、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和睦相处,上下一致"等思想正是和神道’忠’的思想和儒教的’和"有着莫大的相似性。

在大多数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中,绝对不会将"赚取利润"这个任何企业都必须达到的目标放在首位,相反,他们更多地是强调企业的责任一强调企业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所负的责任。

如松下电器公司就把"产业报国"放在第一位;丰田公司社训的第1条是:"上下同心协力,以至诚从事业务的开拓,以产业的成果报效国家";日本TDK公司精神:"创造:为世界文化产业作贡献。

"日本企业家们在谈论企业目标、经营哲学时,与其说是产业者在发表经营心得,还不如说是一位宗教得道者在传教布道,他们的谈话充满了哲学思想,"企业生存目的,企业如何生存"这些现代管理问题经过他们的注解都提升成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发展、生存的哲学问题。

有的企业直接将宗教问题导入企业的经营哲学中。

如丰田汽车公司就明确提出:"尊崇神佛,心存感激,为报恩感谢而生活".正是这种"感激""报恩"的思想,使企业员工的奉献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生产已不单单是满足个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员工这种精神上的满足。

由于日本宗教信仰上的多元体系和兼容性,日本员工对企业这种充满宗教色彩的思想也很容易接受,反映到具体某家企业的经营哲学,则各种各样,没有统-体现,但都以儒家的"和",神道的"忠"为基础。

由于宗教的影响,导致了企业的经营哲学都以伦理思想为基础,再加上各个企业家的观点,到处开花结果,形成了仿如宗教的各种流派,而企业好像是各种宗教,不过这只是局限在各个企业内部而已,我们把它称为"企业宗教现象".(二)企业日常的各种活动深受宗教的影响除经营哲学之外,日本企业日常的一些常规活动也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